CN214378637U - 圆柱电池及其盖帽结构 - Google Patents

圆柱电池及其盖帽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78637U
CN214378637U CN202120666145.0U CN202120666145U CN214378637U CN 214378637 U CN214378637 U CN 214378637U CN 202120666145 U CN202120666145 U CN 202120666145U CN 214378637 U CN214378637 U CN 2143786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steel
explosion
bent
b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6614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宁亚军
夏天军
于东朋
姬嘉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Wu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Wu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Wu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Wux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6614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786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786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786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圆柱电池及其盖帽结构,包括:圆柱壳体,包括开口端,开口端折弯形成有壳体折弯边;钢圈,设置于圆柱壳体内靠近开口端一侧,并由壳体折弯边限制钢圈从开口端脱出,钢圈第一钢面和第二钢面;防爆片,贴合于第二钢面,且防爆片的四周折弯有包裹于第一钢面的防爆折弯边;密封圈,包括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第一贴合面贴合于位于第二钢面的防爆片上,并沿防爆折弯边弯折形成有贴合于位于第一钢面的防爆片上的密封折弯边,第二贴合面贴合于圆柱壳体的内壁及壳体折弯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防止钢圈从防爆片上脱离而导致断电,并能够提升锂离子电池整体结构密封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圆柱电池及其盖帽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圆柱电池及其盖帽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日益成熟,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领域中。锂离子电池的结构件部分也是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安全可靠性方面为锂离子电池提供保障,同时也兼顾锂离子电池内部化学体系与外部模组的连接。尤其是锂离子电池中钢圈、防爆片、密封圈组成的盖帽结构,在剧烈运动、挤压变形的环境下,防爆片与钢圈很容易产生脱焊进而导致断电,防爆片堆叠放置于密封圈上,不利于锂离子电池整体结构密封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圆柱电池及其盖帽结构,能够防止钢圈从防爆片上脱离而导致断电,并能够提升圆柱电池整体结构密封的可靠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柱电池的盖帽结构,包括:圆柱壳体,包括开口端,开口端折弯形成有向圆柱壳体的轴心方向折弯的壳体折弯边;钢圈,设置于圆柱壳体内靠近开口端一侧,并由壳体折弯边限制钢圈从开口端脱出,钢圈包括靠近壳体折弯边的第一钢面和远离壳体折弯边的第二钢面;防爆片,贴合于第二钢面,且防爆片的四周折弯有包裹于第一钢面的防爆折弯边;密封圈,包括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第一贴合面贴合于位于第二钢面的防爆片上,并沿防爆折弯边弯折形成有贴合于位于第一钢面的防爆片上的密封折弯边,第二贴合面贴合于圆柱壳体的内壁及壳体折弯边。
进一步的,密封折弯边的端部设有第一密封端,第一密封端沿密封折弯边的弯折方向反向弯折,位于第一密封端的第二贴合面与壳体折弯边的端面贴合。
进一步的,圆柱壳体在靠近壳体折弯边的侧壁处折弯形成有向圆柱壳体的轴心方向凹陷的壳体凹陷边,第二贴合面贴合于壳体凹陷边。
进一步的,壳体凹陷边包括第一承载面、第二承载面以及第三承载面,第二承载面位于第一承载面和第三承载面之间。
进一步的,位于第二钢面的密封圈的端部折弯有相对密封折弯边反向弯折的第二密封端,第二密封端能够贴合于第二承载面。
进一步的,钢圈位于第一钢面的边缘设有下沉台阶,防爆折弯边贴合于下沉台阶上。
进一步的,防爆折弯边通过激光焊接固定于第一钢面。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圆柱电池,包括上述的盖帽结构。
进一步的,圆柱电池还包括设置于圆柱壳体内的电芯,电芯靠近钢圈的端面抵持于第三承载面。
进一步的,圆柱电池还包括贴合于电芯端面的连接片,连接片的边缘折弯有贴合于第二承载面的连接折弯边,第二密封端贴合于连接折弯边远离第二承载面的表面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圆柱电池的盖帽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圆柱电池的盖帽结构中,通过将防爆片贴合于钢圈的第二钢面,并将防爆片的的边缘折弯贴合至第一钢面,从而保证防爆片和钢圈之间的结构稳定性,通过将密封圈折弯,并使第一贴合面包裹于对应第一钢面和第二钢面的防爆片表面,第二贴合面与壳体的内壁及壳体折弯边贴合,以保证盖帽结构对圆柱电池的密封性,提高圆柱电池整体结构密封的可靠性。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圆柱电池的优势与上述的圆柱电池的盖帽结构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根据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圆柱电池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的A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的A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电芯 2 盖帽结构
3 连接片
21 圆柱壳体 22 钢圈
23 防爆片 24 密封圈
211 壳体折弯边 212 壳体凹陷边
221 下沉台阶 222 第一钢面
223 第二钢面
231 防爆折弯边
241 密封折弯边 242 第一密封端
243 第二密封端 244 第一贴合面
245 第二贴合面
2121 第一承载面 2122 第二承载面
2123 第三承载面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提到的“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另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根据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圆柱电池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处放大图。图3是图1中的A处放大图;图4是图1中的A处放大图。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圆柱电池的盖帽结构2,包括圆柱壳体21、钢圈22、防爆片23以及密封圈24,圆柱壳体21包括开口端,开口端折弯形成有向圆柱壳体21的轴心方向折弯的壳体折弯边211;钢圈22设置于圆柱壳体21内靠近开口端一侧,并由壳体折弯边211限制钢圈22从开口端脱出,钢圈22包括靠近壳体折弯边211的第一钢面222和远离壳体折弯边211的第二钢面223;防爆片23贴合于第二钢面223,且防爆片23的四周折弯有包裹于第一钢面222的防爆折弯边231;密封圈24包括第一贴合面244和第二贴合面245,第一贴合面244贴合于位于第二钢面223的防爆片23上,并沿防爆折弯边231弯折形成有贴合于位于第一钢面222的防爆片23上的密封折弯边241,第二贴合面245贴合于圆柱壳体21的内壁及壳体折弯边211。
通过将防爆片23贴合于第二钢面223上,并通过折弯的防爆折弯边231包裹至第一钢面222,从而保证防爆片23和钢圈22之间的结构牢固程度,相较于现有技术防爆片23和钢圈22堆叠放置并焊接的方式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能够避免钢圈22从防爆片23上脱落而导致断电。通过在防爆片23和壳体之间设置带有密封折弯边241的密封圈24,使第一贴合面244贴合于位于第一钢面222和第二钢面223的防爆片23上,第二贴合面245贴合于圆柱壳体21的内壁以及壳体折弯边211上,从而在密封圈24的作用下加强盖帽结构2对圆柱电池的密封性,提高锂离子电池整体结构密封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密封折弯边241的端部设有第一密封端242,第一密封端242沿密封折弯边241的弯折方向反向弯折,位于第一密封端242的第二贴合面245与壳体折弯边211的端面贴合。
通过在密封折弯边241的端部折弯出第一密封端242,从而可使对应第一钢面222处的第二贴合面245与壳体折弯边211的内壁贴合,也即第二贴合面245贴合于壳体折弯边211靠近第一钢面222的表面,使第一密封端242处的第二贴合面245与壳体折弯边211的端面贴合,以提高密封圈24对圆柱电池的结构密封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圆柱壳体21在靠近壳体折弯边211的侧壁处折弯形成有向圆柱壳体21的轴心方向凹陷的壳体凹陷边212,第二贴合面245贴合于壳体凹陷边212,以增加密封圈24与圆柱壳体21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强密封圈24对圆柱电池整体结构密封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壳体凹陷边212包括第一承载面2121、第二承载面2122以及第三承载面2123,第二承载面2122位于第一承载面2121和第三承载面2123之间,位于第二钢面223的密封圈24的端部折弯有相对密封折弯边241反向弯折的第二密封端243,第二密封端243能够贴合于第二承载面2122,从而使位于第一承载面2121处的第二贴合面245贴合于第一承载面2121上,位于第二承载面2122处的第二贴合面245贴合于第二承载面2122上,以增加密封圈24对圆柱电池整体结构密封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钢圈22位于第一钢面222的边缘设有下沉台阶221,防爆折弯边231贴合于下沉台阶221上,从而可避免防爆折弯边231从第一钢面222上凸出而影响到圆柱电池中其他结构件的装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防爆折弯边231通过激光焊接固定于第一钢面222上,从而进一步加强防爆片23和钢圈22之间的结构牢固程度,防止防爆片23和钢圈22之间脱离而产生断电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圆柱电池,包括上述的盖帽结构2,以在防爆片23的包裹下对钢圈22进行固定,从而防止钢圈22和防爆片23之间脱离而发生断电,通过将密封圈24的第一贴合面244包裹于防爆片23上,第二贴合面245贴合于圆柱壳体21上,以对圆柱电池进行密封,提升圆柱电池整体结构密封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圆柱电池还包括设置于圆柱壳体21内的电芯1,电芯1靠近钢圈22的端面抵持于第三承载面2123。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电芯1的负极端抵持于第三承载面2123上,从而将负电传递至圆柱壳体21上,使壳体形成带有负电的负极,由于电芯1的正极朝向壳体的另一侧,且壳体本身可看作为负极,因此,圆柱电池的正负极可视为处于同一侧,从而在需要将外部模组汇流排连接于电池上时,可在电池的同一侧将外部模组汇流排的正极与电芯1的正极进行连接,将外部模组汇流排的负极与壳体进行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正负极位于两端的电池而言,本实用新型的圆柱电池更利于外部模组汇流排的设计和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将第一密封端242处的第二贴合面245贴合于壳体折弯边211端面,从而可防止壳体与防爆片23接触,进而导致防爆片23带电而使防爆片23被腐蚀。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圆柱电池还包括贴合于电芯1端面的连接片3,连接片3的边缘折弯有贴合于第二承载面2122的连接折弯边,第二密封端243贴合于连接折弯边远离第二承载面2122的表面,从而电芯1的负电通过连接片3传递至圆柱壳体21上,提上电芯1传递电流至壳体上的传递速度以及电流的稳定性,通过将连接片3的边缘折弯,并使第二密封端243贴合于连接片3的折弯处,从而可使连接片3更牢固的贴合于第二承载面2122上,避免连接片3与第二承载面之间发生接触不良的现象。可以理解,连接片3为铜镀镍连接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圆柱电池的盖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圆柱壳体(21),包括开口端,所述开口端折弯形成有向所述圆柱壳体(21)的轴心方向折弯的壳体折弯边(211);
钢圈(22),设置于所述圆柱壳体(21)内靠近所述开口端一侧,并由所述壳体折弯边(211)限制所述钢圈(22)从所述开口端脱出,所述钢圈(22)包括靠近所述壳体折弯边(211)的第一钢面(222)和远离所述壳体折弯边(211)的第二钢面(223);
防爆片(23),贴合于所述第二钢面(223),且所述防爆片(23)的四周折弯有包裹于所述第一钢面(222)的防爆折弯边(231);
密封圈(24),包括第一贴合面(244)和第二贴合面(245),所述第一贴合面(244)贴合于位于所述第二钢面(223)的所述防爆片(23)上,并沿所述防爆折弯边(231)弯折形成有贴合于位于所述第一钢面(222)的所述防爆片(23)上的密封折弯边(241),所述第二贴合面(245)贴合于所述圆柱壳体(21)的内壁及所述壳体折弯边(2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的盖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折弯边(241)的端部设有第一密封端(242),所述第一密封端(242)沿所述密封折弯边(241)的弯折方向反向弯折,位于所述第一密封端(242)的所述第二贴合面(245)与所述壳体折弯边(211)的端面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柱电池的盖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壳体(21)在靠近所述壳体折弯边(211)的侧壁处折弯形成有向所述圆柱壳体(21)的轴心方向凹陷的壳体凹陷边(212),所述第二贴合面(245)贴合于所述壳体凹陷边(2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柱电池的盖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凹陷边(212)包括第一承载面(2121)、第二承载面(2122)以及第三承载面(2123),所述第二承载面(2122)位于所述第一承载面(2121)和所述第三承载面(212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柱电池的盖帽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二钢面(223)的所述密封圈(24)的端部折弯有相对所述密封折弯边(241)反向弯折的第二密封端(243),所述第二密封端(243)能够贴合于所述第二承载面(21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的盖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圈(22)位于所述第一钢面(222)的边缘设有下沉台阶(221),所述防爆折弯边(231)贴合于所述下沉台阶(22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的盖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折弯边(231)通过激光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钢面(222)。
8.一种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盖帽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电池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圆柱壳体(21)内的电芯(1),所述电芯(1)靠近所述钢圈(22)的端面抵持于所述第三承载面(212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电池还包括贴合于所述电芯(1)端面的连接片(3),所述连接片(3)的边缘折弯有贴合于所述第二承载面(2122)的连接折弯边,所述第二密封端(243)贴合于所述连接折弯边远离所述第二承载面(2122)的表面。
CN202120666145.0U 2021-03-31 2021-03-31 圆柱电池及其盖帽结构 Active CN2143786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66145.0U CN214378637U (zh) 2021-03-31 2021-03-31 圆柱电池及其盖帽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66145.0U CN214378637U (zh) 2021-03-31 2021-03-31 圆柱电池及其盖帽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78637U true CN214378637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73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66145.0U Active CN214378637U (zh) 2021-03-31 2021-03-31 圆柱电池及其盖帽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786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96205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WO2023185283A1 (zh) 电池
CN111106300A (zh) 电池单元电池模组
CN113285148B (zh) 一种电池
US11929510B2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battery module, and apparatus
CN217387458U (zh) 电池单元、电池模组和车辆
CN216389541U (zh) 一种电池顶盖组件及电池
JP5716936B2 (ja) 空気電池
CN214336793U (zh) 一种圆柱电池
CN114665160A (zh) 电池
CN114614208A (zh) 电池
CN114639926A (zh) 电池及电池的装配方法
CN114614209A (zh) 电池
CN212434723U (zh) 一种金属壳扣式锂离子电池
CN214378637U (zh) 圆柱电池及其盖帽结构
CN211017169U (zh) 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装置
CN217507616U (zh) 电池
CN218069948U (zh) 电池
CN216980824U (zh) 电池
CN115347287A (zh) 电池顶盖、电池及电池制造方法
CN201126833Y (zh) 铝合金壳体锂离子电池结构
CN217903348U (zh) 电池
CN218385655U (zh) 电池
CN218525702U (zh) 一种圆柱形动力电池
CN216529090U (zh) 一种电池顶盖组件及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