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67029U - 缝纫机及其回油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及其回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67029U
CN221167029U CN202323152756.1U CN202323152756U CN221167029U CN 221167029 U CN221167029 U CN 221167029U CN 202323152756 U CN202323152756 U CN 202323152756U CN 221167029 U CN221167029 U CN 2211670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return device
needle bar
oil return
drain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15275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保记
金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c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ck Technology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c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ck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670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670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缝纫机回油装置,包括吸油嘴本体,所述吸油嘴本体中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上分别开有油孔和针杆插孔,所述油孔与油泵相连通;所述容纳腔中还设有油封,所述油封包括相互连接的引流部和密封部,针杆穿过所述引流部、密封部和针杆插孔;所述引流部上开有引流口,且所述引流部的内径大于所述密封部的内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缝纫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在预紧环的预紧力作用下可以确保密封部能及时将针杆上润滑油刮下,同时引流部的引流口对刮下的润滑油起到引流作用,使之在重力作用和油泵抽吸作用下,经引流口进入油泵,从而避免多余的润滑油污染布料,影响缝纫质量。

Description

缝纫机及其回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缝纫机及其回油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缝纫机中设置有油棉、回油垫等吸油件,但是回油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油棉里储存有润滑油,润滑油无法完全脱离油棉,所以在机器停置时,油棉里的润滑油会因自身重力沿针杆慢慢向下流动,污染布料和机器,同时油棉因与外部空气接触,空气中的布屑等飞絮会附着在油棉表面,导致油棉在长时间使用后被布屑堵塞,自身发生老化硬化,最终影响油棉的吸油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纫机回油装置,其采用油封替代油棉,从而达到防油、防布料污染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缝纫机回油装置,包括吸油嘴本体,所述吸油嘴本体中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上分别开有油孔和针杆插孔,所述油孔与油泵相连通;所述容纳腔中还设有油封,所述油封包括相互连接的引流部和密封部,针杆穿过所述引流部、密封部和针杆插孔;所述引流部上开有引流口,且所述引流部的内径大于所述密封部的内径;附着在所述针杆外表面上的润滑油在被所述密封部刮下后经所述引流口流向所述油孔,最终被所述油泵回收。
优选地,所述密封部的外侧套设有预紧环,所述预紧环将所述密封部的内表面压在所述针杆的外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预紧环位于所述引流口的下方。
优选地,在所述密封部的下方设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套设在所述针杆上,且位于所述容纳腔中。
优选地,所述密封环的顶部还设有预紧环,所述预紧环的内径大于所述密封环的内径,所述预紧环套设在所述密封部的外侧。
优选地,在所述油封的外侧设有吸油件,所述吸油件位于所述容纳腔中。
优选地,所述吸油嘴本体通过安装件设置在缝纫机中。
优选地,所述安装件中设有第一调节部,所述第一调节部通过紧固件与缝纫机相连接;通过调节所述紧固件在所述第一调节部中的位置,可改变所述吸油嘴本体在缝纫机中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引流口为孔或缺口,所述引流口朝向所述油孔。
优选地,所述吸油嘴本体上还设有与所述油孔相连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和油泵之间设有回油管。
优选地,所述油孔开设在所述容纳腔的最低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缝纫机,包括前述的回油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设置吸油嘴本体、具有引流部和密封部的油封以及预紧环/密封环/吸油件,将润滑油留存在容纳腔中,使之在重力作用和油泵抽吸作用下,经引流口进入油泵,从而避免多余的润滑油污染布料,影响缝纫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回油装置在缝纫机中的位置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回油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油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的回油装置与油泵、针杆曲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中整体式吸油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一中分体式吸油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二的回油装置的剖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机壳
11 过油管
110 接油缺口
2 针杆曲柄
20 曲柄销
3 针杆
30 针杆套
31 挡圈
32 机针夹持器
33 机针
4 吸油嘴
41 吸油嘴本体
411 油孔
412 针杆插孔
413 容纳腔
42 连接管
43 安装件
431 第一调节部
431a 第一段
432 第二调节部
432a 第二段
5 紧固件
6 回油组件
61 回油管
62 紧固件
63 油泵
7 预紧环
8 油封
81 引流部
811 引流口
82 密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实施例一的回油装置在缝纫机中的位置示意图,在以下的描述中,以图1中的附图作为方向的参考基础,在图1中,垂直于视图纸面朝外为前方向,垂直于视图纸面朝内为后方向,沿视图纸面向上为上方向,沿视图纸面向下为下方向,沿视图纸面朝右为右方向,沿视图纸面朝左为左方向。
实施例一
如图2-5所示,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缝纫机回油装置,包括吸油嘴本体41,吸油嘴本体41中设有容纳腔413,容纳腔413上分别开有油孔411和针杆插孔412,油孔411与油泵63相连通。容纳腔413中还设有油封8,油封8包括上下相连的引流部81和密封部82,针杆3依次穿过引流部81、密封部82和针杆插孔412。引流部81上开有引流口811,且引流部81的内径大于密封部82的内径,在引流部81和密封部82之间形成台阶面。密封部82可以阻挡润滑油从针杆插孔412与针杆3之间的间隙通过,防止润滑油流至针杆3的下端,污染布料。优选地,引流口811朝向油孔411,油孔411则开设在容纳腔413的最低处,这样设置是因为针杆3通常倾斜设置在缝纫机中,多余的润滑油会在重力作用下集中在容纳腔413的侧壁底部,也就是容纳腔413的最低处,将油孔411设置在此处可以提升油泵63的吸油效率,更快地回收润滑油。
实施例一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1-4所示,针杆曲柄2和针杆3通过曲柄销20相连接,针杆套30固定在机壳1中,吸油嘴本体41设置在机壳1中,且位于针杆套30的下方,针杆3依次贯穿针杆套30和吸油嘴本体41,下端通过挡圈31固定有机针夹持器32,机针夹持器32上固定有机针33。回油组件6由紧固件62固定在机壳1中,包括油泵63和回油管61,回油管61用于连接吸油嘴本体41和油泵63。过油管11固定在机壳1中,其后端设有朝上开口的接油缺口110,其前端靠近曲柄销20。
缝纫机工作时,针杆3在针杆套30的内孔中作往复运动,润滑油经接油缺口110进入过油管11中,针杆曲柄2、曲柄销20和针杆3共同高速运动形成负压,该负压使过油管11中的润滑油飞散,部分润滑油与曲柄销20、针杆3和针杆套30接触,起到润滑作用。随着针杆3的往复运动,附着在针杆3外表面上的润滑油在被密封部82刮下后储藏在引流部81中,引流部81和密封部82之间的台阶面为润滑油提供了存储空间。油泵63工作,这些润滑油在油泵63的抽吸作用和重力作用下,经引流口811流向油孔411,最终被油泵63抽吸回收,从而避免润滑油被甩落至布料上。
实施例一通过吸油嘴本体41与针杆套30的配合,以及油封8的密封作用,使容纳腔413中形成近似密闭空间,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容纳腔413采用的油棉方案,实施例一可以避免外部异物随针杆3向上运动进入吸油嘴本体41内,导致针杆3的表面磨损。
进一步地,引流口811可以为如图3所示、开设在密封部82上方的缺口,也可以为开设在引流部81侧壁上、四周完全封闭的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引流口811的形状、大小,确保引流口811能够实现对润滑油的引流作用即可。
进一步地,吸油嘴本体41上还设有与油孔411相连通的连接管42,连接管42和油泵63之间设有回油管61。
吸油嘴本体41通过安装件43与机壳1连接。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吸油嘴本体41和安装件43固定连接,形成整体式的吸油嘴4。安装件43中设有第一调节部431,第一调节部431通过紧固件5与缝纫机相连接。操作人员通过调节紧固件5在第一调节部431中的位置,可改变吸油嘴本体41在缝纫机中的位置。
具体地,第一调节部431可以为四周完全封闭的孔,也可以为开设在安装件43上端的缺口,其延伸方向平行于针杆3的延伸方向,其仅允许紧固件5沿针杆3的延伸方向移动。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位置固定不可调的回油装置,实施例一提供的回油装置可以根据安装需求调节吸油嘴本体41相对于针杆套30的上下位置,从而避免由于零件误差的原因导致的漏油。
如图6所示,除固定连接的方式外,吸油嘴本体41和安装件43也可以为两个独立的部件,形成分体式的吸油嘴4。为实现对吸油嘴本体41的限位,安装件43包括呈L型连接的第一段431a和第二段432a,第一调节部431设置在第一段431a上;第二段432a设置在吸油嘴本体41的下方,限制吸油嘴本体41在针杆3的延伸方向上移动。第二段432a上还设有供针杆3穿过的第二调节部432,且第二调节部432的内径大于针杆插孔412的内径。这样设置使得安装件43可以在垂直于针杆3延伸方向的平面中进行微量移动,弥补吸油嘴4的零件误差,进一步降低吸油嘴4的加工精度,使吸油嘴4更易于批量生产。
安装件43中的第一调节部431可以为四周完全封闭的孔,或开设在第一段431a上端的缺口;第二调节部432同样可以为四周完全封闭的孔,或开设在第二段432a一侧的缺口。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密封部82的外侧套设有预紧环7,预紧环7将密封部82的内表面紧压在针杆3的外表面上,不仅可以帮助密封部82更好更快地将针杆3上的润滑油刮下,还可以对油封8的磨损起到补偿作用。预紧环7优选地为弹性和耐油性良好的橡胶圈,且位于引流口811的下方,因此不会阻挡润滑油从引流口811中流出。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密封部82下方的密封环,密封环套设在针杆3上,且位于容纳腔413中。密封部82和密封环共同作用,由上向下地阻挡润滑油从针杆插孔412与针杆3之间的间隙通过,确保润滑油留存在引流部81中,等待被油泵63抽吸回收。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还包括套设在针杆3上且位于容纳腔413中的密封环,密封环设置在密封部82的下方。预紧环7的内径大于密封环的内径。预紧环7将密封部82的内表面紧压在针杆3的外表面上,消除密封部82与针杆3之间的间隙;密封环则进一步对针杆插孔412与针杆3之间的间隙进行封堵,防止润滑油流至针杆3的下端,污染布料。
预紧环7和密封环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部件。
实施例五
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油封8外侧、位于容纳腔413中的吸油件。吸油件具体地为毛毡或油棉,用于吸收从针杆3上流下来的润滑油。油封8则可以阻挡润滑油从针杆插孔412与针杆3之间的间隙通过,防止润滑油流至针杆3的下端,污染布料。吸油件和油封8将多余的润滑油储存在容纳腔413中,等待被油泵63回收。相较于现有技术,位于容纳腔413中吸油件不与外界接触,仅用于吸收润滑油,这样有助于延长吸油件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防止杂质损坏油泵63。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缝纫机,包括如前述的回油装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缝纫机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油嘴本体(41),所述吸油嘴本体(41)中设有容纳腔(413),所述容纳腔(413)上分别开有油孔(411)和针杆插孔(412),所述油孔(411)与油泵(63)相连通;
所述容纳腔(413)中还设有油封(8),所述油封(8)包括相互连接的引流部(81)和密封部(82),针杆(3)穿过所述引流部(81)、密封部(82)和针杆插孔(412);所述引流部(81)上开有引流口(811),且所述引流部(81)的内径大于所述密封部(82)的内径;
附着在所述针杆(3)外表面上的润滑油在被所述密封部(82)刮下后经所述引流口(811)流向所述油孔(411),最终被所述油泵(63)回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密封部(82)的外侧套设有预紧环(7),所述预紧环(7)将所述密封部(82)的内表面压在所述针杆(3)的外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环(7)位于所述引流口(811)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密封部(82)的下方设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套设在所述针杆(3)上,且位于所述容纳腔(413)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密封环的顶部还设有预紧环(7),所述预紧环(7)的内径大于所述密封环的内径,所述预紧环(7)套设在所述密封部(82)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油封(8)的外侧设有吸油件,所述吸油件位于所述容纳腔(413)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嘴本体(41)通过安装件(43)设置在缝纫机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43)中设有第一调节部(431),所述第一调节部(431)通过紧固件(5)与缝纫机相连接;通过调节所述紧固件(5)在所述第一调节部(431)中的位置,可改变所述吸油嘴本体(41)在缝纫机中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口(811)为孔或缺口,所述引流口(811)朝向所述油孔(41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嘴本体(41)上还设有与所述油孔(411)相连通的连接管(42),所述连接管(42)和油泵(63)之间设有回油管(61)。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孔(411)开设在所述容纳腔(413)的最低处。
12.一种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回油装置。
CN202323152756.1U 2023-11-22 缝纫机及其回油装置 Active CN221167029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67029U true CN221167029U (zh) 2024-06-18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888435U (zh) 一种轴承座密封结构
CN221167029U (zh) 缝纫机及其回油装置
CN111734599A (zh) 一种柱塞泵及泵站
CN211397812U (zh) 一种便于安装压缩机用精磨曲轴
CN205559304U (zh) 高温浓硫酸液下泵
CN111536028B (zh) 一种隔膜泵用排气补油阀
CN221167030U (zh) 一种缝纫机及其回油装置
CN214248294U (zh) 一种镂空盘根外置式内导轮
CN212479491U (zh) 一种柱塞泵及泵站
CN2902486Y (zh) 斜盘式高压清洗机缸体结构
CN213937590U (zh) 一种防润滑油渗出的电机端盖
CN209930832U (zh) 一种电路板贴片机贴片头安装结构
CN212360100U (zh) 一种压缩机用的回油系统、压缩机及空调
CN211814902U (zh) 一种花样机上的y向传动机构
CN220890827U (zh) 一种泵用轴承箱
CN112856196B (zh) 一种空压机润滑系统
CN219752549U (zh) 一种高速花捻锭子用锭子座系统结合件
CN215673249U (zh) 一种用于连接汽车转向传动轴的万向节总成
CN220434965U (zh) 一种新型压缩机活塞
CN212360781U (zh) 一种便于更换密封环的机械密封件
CN214458735U (zh) 一种旋梭外梭
CN218510037U (zh) 一种具有防漏油功能的传动轴球笼用防尘套
CN211814904U (zh) 一种用于花样机上的润滑结构
CN109000140B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机油泵
CN210949296U (zh) 一种机械密封润滑冲洗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