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62394U - 腿托机构、座椅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腿托机构、座椅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162394U CN221162394U CN202322384230.XU CN202322384230U CN221162394U CN 221162394 U CN221162394 U CN 221162394U CN 202322384230 U CN202322384230 U CN 202322384230U CN 221162394 U CN221162394 U CN 2211623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d
- connecting rod
- driving
- direct
- li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16322 Feeling abnormal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237 body shap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57 hem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腿托机构、座椅和车辆。腿托机构包括固定板、直接驱动杆、驱动机构和连杆机构。固定板上设置有旋转杆;直接驱动杆连接至旋转杆,直接驱动杆能够绕旋转杆相对于固定板旋转,直接驱动杆包括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与第二端;驱动机构可枢转地连接至直接驱动杆的第一端,用于驱动直接驱动杆绕旋转杆相对于固定板旋转;连杆机构连接至直接驱动杆的第二端;驱动机构驱动直接驱动杆绕旋转杆转动,从而驱动连杆机构转动。本实用新型中,直接驱动杆被构造为杠杆,旋转杆作为直接驱动杆的转轴,通过杠杆结构将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传递至连杆机构,同时也在受到外力冲击时,缓冲外力对驱动机构的直接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座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腿托机构、座椅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部分汽车座椅上安装有腿托机构,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坐体验。现有技术通常采用电机直接驱动连杆,腿托的受到的冲击力和会直接传递到驱动连杆上,从而直接作用在驱动电机上。实际应用场景下,腿托在伸展的状态中,因为占用了车内的活动空间会受到各种形式的冲击力,长期作用下对电机的精度影响比较大。电机作为精密件应该避免受到反方向的作用力。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腿托机构、座椅和车辆,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腿托机构,包括: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旋转杆;
直接驱动杆,所述直接驱动杆连接至所述旋转杆,所述直接驱动杆能够绕所述旋转杆相对于所述固定板旋转,所述直接驱动杆包括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与第二端;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直接驱动杆的第一端,用于驱动所述直接驱动杆绕所述旋转杆相对于所述固定板旋转;
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连接至所述直接驱动杆的第二端;其中,
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直接驱动杆绕所述旋转杆转动,从而驱动所述连杆机构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腿托机构,直接驱动杆被构造为杠杆,通过杠杆结构将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传递至连杆机构,同时也在受到外力冲击时,缓冲外力对驱动机构的直接作用。旋转杆作为直接驱动杆的转轴,使得直接驱动杆绕其旋转时保持稳定,有助于保持腿托机构的整体平衡和稳定性;同时旋转杆能够承受直接驱动杆及其连接部件的扭矩和载荷。
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直接驱动杆的第一端沿第一旋转方向转动时,所述直接驱动杆的第二端带动所述连杆机构朝向远离所述固定板的方向展开;
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直接驱动杆的第一端沿第二旋转方向转动时,所述直接驱动杆的第二端带动所述连杆机构朝向靠近所述固定板的方向折叠;
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旋转方向相反。
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与丝杆,所述丝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丝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直接驱动杆可枢转地连接;其中,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丝杆在垂直于所述旋转杆的平面移动,以使所述直接驱动杆绕所述旋转杆转动。
可选地,所述直接驱动杆为构造为存在弯折部的杆,所述弯折部设置于所述所述直接驱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所述直接驱动杆的第二端之间;
所述旋转杆靠近所述弯折部设置。
可选地,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其中,
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固定板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一连杆的与所述第三连杆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连杆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五连杆可枢转地相连。
可选地,所述直接驱动杆的第二端设置有驱动连杆,所述驱动连杆的端部与所述连杆机构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杆开设有滑槽,所述驱动连杆的端部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所述直接驱动杆驱动所述驱动连杆在所述滑槽内滑动,以使所述连杆机构朝向远离所述固定板的方向展开或朝向靠近所述固定板的方向折叠。
可选地,所述滑槽包括相连的直线段与弧线段,其中,
在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弧线段靠近所述固定板。
可选地,还设置有辅助驱动连杆,所述辅助驱动连杆的一端部连接至所述旋转杆,另一端部连接至所述驱动连杆。
可选地,所述直接驱动杆与所述旋转杆固接,所述辅助驱动连杆与所述旋转杆固接。
可选地,两个所述固定板间隔设置,所述直接驱动杆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
可选地,两组所述连杆机构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板上。
可选地,还设置有辅助驱动连杆,所述辅助驱动连杆的一端部连接至所述旋转杆,另一端部连接至所述驱动连杆,其中,
所述辅助驱动连杆与所述直接驱动杆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座椅,包括上述的腿托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座椅,通过将连杆机构等设计融入座椅底座,在承受外力和重量时提供额外的支持,使座椅更牢固、平衡和安全。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座椅。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车辆,通过将腿托结构与座位底座相结合,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平衡,减少乘客在车辆行驶中因振动和颠簸而产生的不稳定感,提高乘坐的平稳性和舒适度。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腿托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中连杆机构处于展开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腿托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中连杆机构处于折叠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腿托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腿托机构的直接驱动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腿托机构的示意图;以及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防下潜杆
2:第一固定板
3:第二固定板
4:驱动电机
5:丝杆
6:丝杆连接头
7:直接驱动杆
7A:弯折部
8:第三固定板
9:第四固定板
10:旋转杆
11:驱动连杆
12:滑槽
13:第一连杆
14:第二连杆
15:第三连杆
16:第四连杆
17:第五连杆
18:面板连杆
19:耳板
20:辅助驱动连杆
D1:第一旋转方向
D2:第二旋转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在本文中,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它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
在本文中,“相等”、“相同”等并非严格的数学和/或几何学意义上的限制,还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且制造或使用等允许的误差。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的数值范围不仅包括其两个端点内的整个范围,也包括含于其中的若干子范围。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腿托机构,包括固定板、直接驱动杆7、驱动机构和连杆机构。固定板上设置有旋转杆10。直接驱动杆7连接至旋转杆10,直接驱动杆7能够绕旋转杆10相对于固定板旋转,直接驱动杆7包括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在本实施例中,直接驱动杆7的长度方向即为直接驱动杆7的延伸方向。驱动机构可枢转地连接至直接驱动杆7的第一端,用于驱动直接驱动杆7绕旋转杆10相对于固定板旋转。连杆机构连接至直接驱动杆的第二端。在本实施例中,直接驱动杆7被构造为杠杆,通过杠杆结构将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传递至连杆机构,同时也在受到外力冲击时,缓冲外力对驱动机构的直接作用;通过杠杆结构,使得驱动力可以更有效地传递到连杆机构上;通过杠杆结构的转动,可以实现连杆机构的旋转,从而调节腿托的位置和角度;同时,杠杆结构在传递力矩时具有良好的平衡性和稳定性。旋转杆10作为直接驱动杆7的转轴,使得直接驱动杆7绕其旋转时保持稳定,有助于保持腿托机构的整体平衡和稳定性;同时旋转杆10能够承受直接驱动杆7及其连接部件的扭矩和载荷。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驱动直接驱动杆7的第一端沿第一旋转方向D1转动时,直接驱动杆7的第二端带动连杆机构朝向远离固定板的方向展开。驱动机构驱动直接驱动杆7的第一端沿第二旋转方向D2转动时,直接驱动杆7的第二端带动连杆机构朝向靠近固定板的方向折叠。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旋转方向与第二旋转方向相反当连杆机构展开时,腿托相对于固定板向外展开;当连杆机构折叠时,腿托相对于固定板向内折叠,实现对腿托高度的灵活调节,以满足不同使用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支撑和舒适性,增加使用者的便利性和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4与丝杆5,丝杆5的第一端与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丝杆5的第二端与直接驱动杆7可枢转地连接;其中,所述驱动电机4驱动所述丝杆5在垂直于所述旋转杆10的平面移动,以使所述直接驱动杆7绕所述旋转杆10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丝杆5的第二端设置有丝杆连接头6,丝杆连接头6与直接驱动杆7可枢转地相连。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直接驱动杆7为构造为存在弯折部7A的杆,弯折部7A设置于直接驱动杆7的第一端与直接驱动杆7的第二端之间;旋转杆10靠近弯折部7A设置。可以理解的,直接驱动杆7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分布并由弯折部7A连接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在本实用新型中,直接驱动杆7的长度方向即为直接驱动杆7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连线方向。弯折部7A的设置使得直接驱动杆7的第一端与直接驱动杆7的第二端具有一定夹角,进而使得直接驱动杆7与驱动机构以及连杆机构的连接灵活,可以根据空间布置的要求,灵活地调整直接驱动杆7的位置和角度。弯折部7A还可以增加杠杆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杆机构采用四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13、第二连杆14、第三连杆15、第四连杆16、第五连杆17,其中,第一连杆13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14的第一端均与固定板可枢转地相连,第一连杆13的第二端与第四连杆16的第一端可枢转地相连,第二连杆14的第二端与第三连杆15的第一端可枢转地相连,第一连杆13的与第三连杆15可枢转地相连,第三连杆15的第二端与第四连杆16第二端均与第五连杆17可枢转地相连。本实施例中将两个四连杆机构连通,可以理解的,连杆机构可以通过多个四连杆机构。多个四连杆机构的设置使得整个传动机构具有较大的自由度,能够实现多种复杂的运动轨迹和角度变化,通过合理设计和调整多个四连杆机构的连杆长度、连接角度和相应运动轨迹,可以使得整个连杆机构的运动协调。其中,一个四连杆机构的固定端与另一个四连杆机构的自由端通过一个连接件或轴线连接在一起;通过多连杆设置,能够提供良好的支撑和稳定性;通过合理设计和调节各连杆的长度和角度,可以实现平衡的力分配,使得机构在运动过程中保持稳定。具体地,连杆机构具有固定端和自由端。固定端与固定板铰接连接,可以实现连杆机构的旋转以及摆动运动,使得整个连杆机构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调节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位置和角度的调节。自由端设置脚托面板,为用户的双脚提供舒适的支撑平台。通过连杆机构的设置,脚托面板可以相对于固定板进行位置调节。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舒适度,选择合适的脚托位置,提供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支撑和舒适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五连杆17连接有面板连杆18,面板连杆18上设置脚托面板。可以理解的,面板连杆18设置为多个,用于安装脚托面板。面板连杆18上设计有拓展孔位可以拓展更大面积的腿托面板以适应不同的种类的座椅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中,连杆机构中转动副的实现过程均通过铆钉及尼龙垫片实现。金属铆钉铆接的位置依次为第一转动副、尼龙垫片、第二转动副,通过尼龙垫片的自润滑的特性避免了金属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异响,降低能量损耗,减小了驱动电机4需要做的无用功,延长使用寿命。第一连杆13、第二连杆14与固定板采用上述相似的结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直接驱动杆7的第二端设置有驱动连杆11,驱动连杆11的端部与连杆机构连接。驱动连杆11通过连接驱动杆和连杆机构,将驱动力从驱动杆传递到连杆机构上,使连杆机构能够进行相应的运动;驱动连杆11作为传递驱动力和连接驱动杆和连杆机构的组件,可以在连杆机构内部提供额外的支撑和刚性,增强整个连杆机构的稳定性和强度。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连杆11与直接驱动杆7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或转动连接。优选地,驱动连杆11与直接驱动杆的第二端焊接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杆13上开设有滑槽12,驱动连杆11的端部与滑槽12滑动连接。直接驱动杆7驱动驱动连杆11在滑槽12内滑动,以使连杆机构朝向远离固定板的方向展开或朝向靠近固定板的方向折叠。通过滑槽12设置,在驱动连杆11较小运动范围的前提下,扩大连杆机构的联动幅度,从而扩大腿托位置和角度的调节范围;滑槽12和驱动连杆11的滑动连接可以带来更稳定的支撑和运动,滑槽12的设计使得驱动连杆11在滑动过程中保持较好的平衡和稳定性,减少因不稳定或松动引起的震动和摇晃,提高整个连杆机构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杆13设置滑槽12部分的宽度大于两端部的宽度,即第一连杆13的整体为拱形结构,减小应力集中现象的产生从而为零件提供良好的抗压性能,通过加宽设置保证整体强度。第一连杆13通过折边处理,进一步提高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杆13设置有耳板19,为后续腿托的其他功能提供了拓展接口,为增加驱动电机4、线束等设备的安装提供可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连杆11的端部设置有滑块,滑块与滑槽12滑动连接,使得驱动连杆11能够平稳的将驱动力传递至连杆机构,同时保证联动运行的精度和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滑槽12包括相连的直线段与弧线段。直线段能够提供线性的、平滑的运动轨迹,使得驱动连杆11在运动过程中保持稳定,提高直接驱动杆7的传动效率。在所述第一连杆13的长度方向上,弧线段优选的设置于靠近固定板一侧,即连杆机构处于展开状态的末端时,驱动连杆11处于滑槽12的弧线段,驱动连杆11能够停留在弧线段的任意位置,弧形结构能够对静止的驱动连杆11提供一定的支撑以使其更稳定地停留在滑槽12内;驱动连杆11在滑槽12弧线段的摆动增加了滑块中性面与竖直平面的角度,保证腿托受到冲击力时驱动连杆11位置可以承担部分冲击载。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滑槽12设置,使得脚托在展开状态时,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稳定停留,结合驱动机构的设置,可以满足客户对脚托不同的展开角度、高度的需求。通过将直线段和弧线段结合在一起,为连杆机构的运动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可调节性,以适应不同的操作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设置有辅助驱动连杆20,辅助驱动连杆20的一端部连接至旋转杆10,另一端部连接至驱动连杆11。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直接驱动杆7与旋转杆10固接,辅助驱动连杆20与旋转杆10固接。驱动机构驱动直接驱动杆7旋转时,旋转杆10将转矩传递至辅助驱动连杆20,辅助驱动连杆20与直接驱动杆7同步转动,从而同步驱动驱动连杆1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固定板8与第四固定板9间隔且对称设置,直接驱动杆7设置在第三固定板8与第四固定板9之间。旋转杆10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或者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3分别与第三固定板8、第四固定板9铰接连接。第二连杆14分别与第三固定板8、第四固定板9铰接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两组连杆机构对称设置在第三固定板8、第四固定板9上。通过对称安装,可以使整个系统的结构更加平衡和稳定,两组连杆机构在固定板的对称位置上产生对称力,从而减小了机构的不平衡问题,并降低了振动和冲击的可能性;对称安装可以增加整个系统的刚度,两组连杆机构在固定板上的对称布置可以相互配合,共同支撑和分担载荷,使得整个结构更加坚固和稳定;通过对称安装,可以实现两组连杆机构的同时工作。这样可以增加工作效率,提高系统的生产能力和运行速度;对称安装可以帮助均衡分配负载,当系统承受外部载荷时,两侧的连杆机构能够均衡地承担一部分负载,减少单边连杆机构的受力和磨损,延长整个系统的使用寿命;对称安装有助于改善操作平衡性,当需要对系统进行调整或维修时,两侧的连杆机构可以同时操作,使得操作更加平衡和便捷。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驱动连杆11的两端分别与对称的连杆机构连接。更具体地,驱动连杆11的两端分别与对称的第一连杆13的滑槽12滑动连接。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设置有辅助驱动连杆20,辅助驱动连杆20的一端部连接旋转杆10,另一端部连接驱动连杆11。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辅助驱动连杆20与直接驱动杆7对称设置在两个固定板之间。具体地,直接驱动杆7与辅助驱动连杆20对称地连接驱动连杆11与旋转轴,使得驱动连杆11两端受力均匀,从而均匀地向两侧对称设置的连杆机构传递驱动力,增加避免了转动连杆与滑动连杆之间的受力不均而产生的错位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直接驱动杆7、第一固定板2、第二固定板3、第三固定板8、第四固定板9为通过折边处理,增加整体结构强度,同时能够减轻应力集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座椅,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腿托机构。腿托结构不仅为使用者提供支撑,还可以增加座椅的整体稳定性,通过将连杆机构等设计融入座椅底座,在承受外力和重量时提供额外的支持,使座椅更牢固、平衡和安全。腿托结构可调节的设计,可以根据不同个体的需要进行高度、角度等方面的调节,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加舒适和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坐姿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固定板8与第一固定板2连接,第四固定板9与第二固定板3连接,由上述实施例可知,第三固定板8与第四固定板9相对间隔且对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2与第二固定板3也相对间隔且对称设置,第一固定板2与第二固定板3之间设置支撑杆来稳固其相对位置关系。第一固定板2与第二固定板3上方设置有平台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设置有防下潜杆1,第一固定板2与第二固定板3焊接在防下潜杆1上,其中防下潜杆1的上端面与平台结构共面。防下潜杆1、第一固定板2、第二固定板3作为坐垫骨架,其上端构成的平台负责部分座盆钣金的焊接及承重。坐垫骨架部分的设计可满足多款车型、多种座椅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座椅。腿托结构不仅为乘客提供支撑,还能增加座位整体的稳定性。通过将腿托结构与座位底座相结合,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平衡,减少乘客在车辆行驶中因振动和颠簸而产生的不稳定感,提高乘坐的平稳性和舒适度。腿托结构可调节的设计,以适应不同乘客的需求。乘客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体型和乘坐姿势的要求,调整腿托的高度、角度等参数,实现个性化的舒适性和支撑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5)
1.一种腿托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旋转杆;
直接驱动杆,所述直接驱动杆连接至所述旋转杆,所述直接驱动杆能够绕所述旋转杆相对于所述固定板旋转,所述直接驱动杆包括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与第二端;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直接驱动杆的第一端,用于驱动所述直接驱动杆绕所述旋转杆相对于所述固定板旋转;
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连接至所述直接驱动杆的第二端;其中,
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直接驱动杆绕所述旋转杆转动,从而驱动所述连杆机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腿托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直接驱动杆的第一端沿第一旋转方向转动时,所述直接驱动杆的第二端带动所述连杆机构朝向远离所述固定板的方向展开;
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直接驱动杆的第一端沿第二旋转方向转动时,所述直接驱动杆的第二端带动所述连杆机构朝向靠近所述固定板的方向折叠;
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旋转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腿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与丝杆,所述丝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丝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直接驱动杆可枢转地连接;其中,
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丝杆在垂直于所述旋转杆的平面移动,以使所述直接驱动杆绕所述旋转杆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腿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驱动杆为构造为存在弯折部的杆,所述弯折部设置于所述直接驱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直接驱动杆的第二端之间;
所述旋转杆靠近所述弯折部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腿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其中,
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固定板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五连杆可枢转地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腿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驱动杆的第二端设置有驱动连杆,所述驱动连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腿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开设有滑槽,所述驱动连杆的端部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所述直接驱动杆驱动所述驱动连杆在所述滑槽内滑动,以使所述连杆机构朝向远离所述固定板的方向展开或朝向靠近所述固定板的方向折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腿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包括相连的直线段与弧线段,其中,
在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弧线段靠近所述固定板。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腿托机构,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辅助驱动连杆,所述辅助驱动连杆的一端部连接至所述旋转杆,另一端部连接至所述驱动连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腿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驱动杆与所述旋转杆固接,所述辅助驱动连杆与所述旋转杆固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腿托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板间隔设置,所述直接驱动杆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腿托机构,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连杆机构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板上。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腿托机构,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辅助驱动连杆,所述辅助驱动连杆的一端部连接至所述旋转杆,另一端部连接至所述驱动连杆,其中,
所述辅助驱动连杆与所述直接驱动杆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
14.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腿托机构。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座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384230.XU CN221162394U (zh) | 2023-08-30 | 2023-08-30 | 腿托机构、座椅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384230.XU CN221162394U (zh) | 2023-08-30 | 2023-08-30 | 腿托机构、座椅和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162394U true CN221162394U (zh) | 2024-06-18 |
Family
ID=91463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384230.XU Active CN221162394U (zh) | 2023-08-30 | 2023-08-30 | 腿托机构、座椅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162394U (zh) |
-
2023
- 2023-08-30 CN CN202322384230.XU patent/CN22116239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653084B2 (ja) | 座席用の快適表面 | |
WO2012036212A1 (ja) | シートリフター装置 | |
JP4322212B2 (ja) | シザーズ人間工学サポート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A2179199C (en) | Vehicle power seat adjuster with self-aligning drive nut | |
US5445354A (en) | Track assembly for vehicle power seat adjuster | |
JP2695047B2 (ja) | 水平スロットドライブを有するパワーシートアジャスタ | |
JPH0568731U (ja) | シート装置 | |
CA2179200A1 (en) | Vehicle power seat adjuster with self-aligning lead screw actuator | |
KR101664697B1 (ko) | 럼버 서포트 어셈블리 | |
CA2179197A1 (en) | Vehicle power seat adjuster with end driven lead screw actuation | |
CN113147532B (zh) | 零重力座椅座框调节结构 | |
JPH0664465A (ja) | 乗物、特に商用車のシート | |
CN221162394U (zh) | 腿托机构、座椅和车辆 | |
KR101470223B1 (ko) | 차량의 시트 사이드 볼스터 장치 | |
JP4958471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 |
US11660990B1 (en) | Lumbar support for vehicle seat | |
JPH0619397Y2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CN215928255U (zh) | 齿轮传动件及基于调角器的齿轮驱动机构 | |
CN221188265U (zh) | 座椅腿托总成及汽车座椅 | |
CN214959095U (zh) | 用于安装电机的支架 | |
JP4499856B2 (ja) | シート高さ調整装置 | |
CN215921960U (zh) | 靠背联动的汽车座椅局部支撑结构 | |
CN114537239B (zh) | 腿托机构、车辆座椅和车辆 | |
CN221233588U (zh) | 座椅脚踏及包括该座椅脚踏的座椅、车辆 | |
CN215398299U (zh) | 用于座框调节的二级传动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