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02268U - 一种电池储存结构及储能电池柜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储存结构及储能电池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02268U
CN221102268U CN202322311644.XU CN202322311644U CN221102268U CN 221102268 U CN221102268 U CN 221102268U CN 202322311644 U CN202322311644 U CN 202322311644U CN 221102268 U CN221102268 U CN 2211022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ommodating
fixing
adjacent
enclosing
enclos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1164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坚
裴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hongna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hongna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hongna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hongna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1164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1022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022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022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储存结构及储能电池柜,包括第一容置组件与依次叠加于第一容置组件上的若干第二容置组件;第一容置组件中第一围合结构围合设置于基座上并与基座形成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组件中第二围合结构围合设置于底板上并与底板形成第二容置腔;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均能容纳多个电芯;与第一容置组件邻接的第二容置组件的底板盖设于第一容置腔上;相邻两第二容置组件中,上方的第二容置组件的底板覆盖于下方的第二容置组件的第二容置腔上。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容置组件和第二容置组件便于堆叠,安装便捷高效,并减少电芯外部的外壳数量,提升电池储存结构的空间体积利用率及空间能量密度。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储存结构及储能电池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储存结构及储能电池柜。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部分储能柜内通常放置有电池包以及配套的电池簇架,电池包内又具有单个或者多个电池模组,且电池模组内具有多个单体电芯,整个电池簇架、电池包、电池模组都具有外壳以及其余结构,多层外壳导致生产调试和安装不便,并且,经过两次装配后空间体积利用率明显降低,空间能量密度也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储存结构及储能电池柜,提升安装便捷性和高效性,提高空间能量密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储存结构,包括第一容置组件与依次叠加于所述第一容置组件上的若干第二容置组件;
所述第一容置组件包括第一围合结构和基座,所述第一围合结构围合设置于所述基座上并与所述基座形成第一容置腔;
所述第二容置组件包括第二围合结构和底板,所述第二围合结构围合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底板形成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均能够容纳多个电芯;
与所述第一容置组件邻接的第二容置组件的底板盖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上;相邻两第二容置组件中,上方的第二容置组件的底板覆盖于下方的第二容置组件的第二容置腔上。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储存结构还包括顶部固定板和多个固定组件,所述顶部固定板设置于依次叠加的若干第二容置组件中顶部的第二容置组件上,能够覆盖所述第二容置腔;
所述第一围合结构和所述第二围合结构的外侧设有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固定连接所述基座和与所述第一容置组件邻接的第二容置组件的底板,或者用于固定连接相邻两第二容置组件的底板,或者用于固定连接所述顶部固定板和依次叠加的若干第二容置组件中顶部的第二容置组件的底板。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固定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位于所述第一围合结构的外侧壁或者所述第二围合结构的外侧壁,所述第二固定件位于所述第一围合结构的侧棱或者所述第二围合结构的侧棱。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容置组件处的第一固定件与邻接的所述第二容置组件处的第一固定件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
相邻两第二容置组件处的第一固定件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容置组件处的第二固定件与邻接的所述第二容置组件处的第二固定件分别位于不同方位的侧棱上;
相邻两第二容置组件处的第二固定件分别位于不同方位的侧棱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容置组件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固定件,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固定件呈对角线设置;
同一所述第二容置组件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固定件,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固定件呈对角线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设有凸出所述第一围合结构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底板设有凸出所述第二围合结构的第二连接部,所述顶部固定板设有凸出所述第二围合结构的第三连接部;
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两端均设有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或所述第三连接部卡合;
所述弯折结构能够卡合所述第一连接部与邻接的第二容置组件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弯折结构能够卡合相邻两第二容置组件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弯折结构能够卡合所述第三连接部与依次叠加的若干第二容置组件中顶部的第二容置组件的第二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围合结构的同一侧壁上设有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且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间的水平间距大于所在侧壁水平长度的一半;
所述第二围合结构的同一侧壁上设有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且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间的水平间距大于所在侧壁水平长度的一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围合结构中相对的两侧面均设有所述第一固定件,相对两侧面上的第一固定件用于限制第一容置组件与邻接的第二容置组件间的相对位置;
所述第二围合结构中相对的两侧面均设有所述第一固定件,相对两侧面上的第一固定件用于限制相邻两个第二容置组件间的相对位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储能电池柜,包括柜体与至少一个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储存结构,所述电池储存结构安装于所述柜体内。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电池储存结构的第一容置组件和第二容置组件采用标准模块结构的布局,结构统一,便于堆叠安装,大大提升安装便捷性和高效性;并且,第二容置组件的底板覆盖于下方邻接的第一容置腔或者第二容置腔上,能够复用为下方邻接的第一容置组件或者第二容置组件的顶板,大大减少电芯外部的外壳数量,提高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的空间体积利用率,以便于储存更多的电芯,充分优化空间布局,提升电池储存结构的空间能量密度。
2、通过固定组件将第一容置组件与邻接的第二容置组件预定位并固定,或者将相邻两第二容置组件预定位并固定,能够简化安装过程,将第一容置组件和若干第二容置组件快速拼装堆叠,提高安装速度和准确度,也提升固定可靠性,提升电池储存结构的结构稳定性,提升该电池储存结构电连接的安全性;且固定组件的体积小,占用空间小,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额外设置的复杂限位固定结构,该固定组件能够同时起到限位、安装时预定位和固定作用,减少了零件数量,能够进一步提升空间体积利用率,节省出更多容置空间以储存电芯,进一步提升电池储存结构的空间能量密度。
3、该电池储存结构布置于储能电池柜的柜体中,第一容置组件和第二容置组件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均可调节,以充分利用柜体的内部空间,提高柜体的空间利用率,提升储能电池柜的空间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储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若干第二容置组件中部分第二容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容置组件处的固定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相邻两第二容置组件处的固定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顶部固定板处固定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储能电池柜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1-第一容置组件,11-第一围合结构,110-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2-基座,120-第一连接部,2-第二容置组件,21-第二围合结构,210-第三侧板,211-第四侧板,22-底板,220-第二连接部,3-顶部固定板,31-第三连接部,4-固定组件,41-第一固定件,42-第二固定件,43-弯折结构,5-电芯,6-柜体,7-温控单元,8-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后”、“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并且,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图1-6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储能电池柜。
该储能电池柜包括柜体6和至少一个电池储存结构,电池储存结构安装于柜体6内,如图1所示,该电池储存结构包括第一容置组件1与依次叠加于第一容置组件1上的若干第二容置组件2,其中,第一容置组件1包括第一围合结构11和基座12,第一围合结构11围合设置于基座12上并与基座12形成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组件2包括第二围合结构21和底板22,第二围合结构21围合设置于底板22上并与底板22形成第二容置腔;该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均能够容纳多个电芯5。
具体地,如图1所示,与第一容置组件1邻接的第二容置组件2的底板22盖设于第一容置腔上,即该底板22能够复用为第一容置组件1的顶板,使得该底板22与第一容置组件1整体围合,在第一容置组件1的内部形成第一容置腔,便于储存多个电芯5;如图2所示,相邻两第二容置组件2中,上方的第二容置组件2的底板22覆盖于下方的第二容置组件2的第二容置腔上,即上方的第二容置组件2的底板22复用为下方的第二容置组件2的顶板,节省了第一容置组件1和第二容置组件2的顶板,减少了该电池储存结构的零件数量,有利于提升安装便捷性和高效性;同时,在竖直方向上节省了空间,在相同高度的柜体6中,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中能够容纳更多的电芯5,或者能够叠加更多层第二容置组件2,从而为电芯5节省出更多的容置空间,在相同体积的容置空间中放置更多数量的电芯5,提升该电池储存结构的空间利用率和空间能量密度。
在水平方向上,基座12和底板22的形状可选为多边形;相对应地,第一围合结构11围合的横截面、即第一容置腔的横截面可选为多边形,第二围合结构21围合的横截面、即第二容置腔的横截面可选为多边形;示例性地,该多边形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以适应多种不同形状的储存空间和储存柜。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围合结构11包括至少两个第一侧板110和至少两个第二侧板111,其中,第一侧板110的一端与一个第二侧板111的一端连接,第一侧板110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二侧板111连接,第二侧板111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一侧板110连接,该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11交替排列布置,围合后能够对第一容置腔在水平方向的长度和宽度进行限位,形成期望体积的第一容置腔;此外,通过调整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11以及底座12的尺寸,也能够调节第一容置腔的期望体积,使得第一容置组件1在水平方向上与柜体6适配,也使得第一容置腔中能够容纳更多的电芯5,提升对柜体6内空间的空间利用率,也提升柜体6中水平方向上的能量密度。
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二围合结构21包括至少两个第三侧板210和至少两个第四侧板211,其中,第三侧板210的一端与一个第四侧板211的一端连接,第三侧板210另一端与另一个第四侧板211连接,第四侧板211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三侧板210连接,该第三侧板210和第四侧板211交替排列布置,围合后能够对第二容置腔在水平方向的长度和宽度进行限位,形成期望体积的第二容置腔;此外,通过调整第三侧板210和第四侧板211以及底座12的尺寸,也能够调节第二容置腔的期望体积,使得第二容置组件2在水平方向上与柜体6适配,也使得第二容置腔中能够容纳更多的电芯5,提升对柜体6内空间的空间利用率,也提升柜体6中水平方向上的能量密度。
可选地,第一围合结构11的高度和若干第二围合结构21中至少一个第二围合结构21的高度不同,若干第二围合结构21中不同的第二围合结构21的高度也可选为不同,设置灵活,以满足多种不同柜体6空间的储存需求;还可选地,第一围合结构11的高度和各个第二围合结构21的高度相同,即第一容置组件1和各个第二容置组件2均为标准模块结构,具有统一的尺寸和接口,能够提前制造并进行检测,有利于提升整体结构的质量和性能。
具体地,如图5所示,电池储存结构还包括顶部固定板3,该顶部固定板3设置于依次叠加的若干第二容置组件2中顶部的第二容置组件2上,能够覆盖第二容置腔,并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第二容置腔中的电芯5上积聚灰尘,也避免外部碰撞损伤电芯5,提升安全性。
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电池储存结构还包括多个固定组件4,其中,第一围合结构11和第二围合结构21的外侧设有该固定组件4,用于固定连接基座12和与第一容置组件1邻接的第二容置组件2的底板22,或者用于固定连接相邻两第二容置组件2的底板22,或者用于固定连接顶部固定板3和依次叠加的若干第二容置组件2中顶部的第二容置组件2的底板22,使得若干第二容置组件2能够快速稳定地堆叠拼装,提升安装速度、安装便捷性和堆叠后电池储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1所示,固定组件4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固定件41和至少一个第二固定件42,第一固定件41位于第一围合结构11的外侧壁或者第二围合结构21的外侧壁,第二固定件42位于第一围合结构11的侧棱或者第二围合结构21的侧棱;该第一固定件41和第二固定件42结构简单,与基座12、底板22或者顶部固定板3的连接固定简单方便,使得若干第二容置组件2的堆叠安装方便快速,且第一固定件41和第二固定件41的体积小,不占用额外空间,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设置各种支架或者箱体等进行固定的结构,该固定组件4无需再额外设置复杂的限位结构和固定结构,第一固定件41和第二固定件41即可起到限位、预定位和固定的作用,大大减少了安装过程中所需零件的数量,从而进一步节省柜体6内的空间,增加电芯5的储存数量,提高储能电池柜的空间体积利用率和能量密度。
具体地,如图6所示,柜体6具有彼此正交的第一水平方向(图中箭头X所指方向)、第二水平方向(图中箭头Y所指方向)和竖直方向(图中箭头Z所指方向),其中,第一侧板110和第三侧板210均竖直设置,且第一侧板110和第三侧板210均与第一水平方向平行,第一固定件41设置于第一侧板110的外侧壁或者第三侧板210的外侧壁,第二固定件42设置于第一侧板110的侧棱或者第三侧板210的侧棱,便于第一固定件41和第二固定件42固定到第一容置组件1和第二容置组件2上,安装拆卸都方便;并且,在装配过程中,将电池储存结构推入柜体6内和移出柜体6的过程中,便于接触到第一固定件41和第二固定件42,进而便于调整第一容置组件1与邻接的第二容置组件2的相对位置以及相邻两第二容置组件2的相对位置,安装、拆卸以及调整都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围合结构11中相对的两侧面均设有第一固定件41,相对两侧面上的第一固定件41用于限制第一容置组件1与邻接的第二容置组件2间的相对位置;第二围合结构21中相对的两侧面均设有第一固定件41,相对两侧面上的第一固定件41用于限制相邻两个第二容置组件2间的相对位置;该相对两侧面上设置的第一固定件41能够有效限制第一容置组件1和第二容置组件2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定位准确性好,提升第一容置组件1和第二容置组件2在竖直方向上排布结构的稳定性,进而提升该电池储存结构在柜体6内部的定位准确性以及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提升电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围合结构11处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固定件42,至少两个第二固定件42呈对角线设置,能够进一步配合第一固定件41,协同限定第一容置组件1与邻接的第二容置组件2间的相对位置,并提升固定可靠性;如图2所示,同一第二围合结构21处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固定件42,至少两个第二固定件42呈对角线设置,能够进一步配合第一固定件41,协同限定相邻两第二容置组件2间的相对位置,并提升固定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围合结构11的同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固定件41与第二固定件42,且第一固定件41与第二固定件42间的水平间距大于所在侧壁水平长度的一半;如图4所示,第二围合结构21的同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固定件41与第二固定件42,且第一固定件41与第二固定件42间的水平间距大于所在侧壁水平长度的一半;第一固定件41和第二固定件42相对分散设置在同一侧壁上,避免固定组件4集中导致固定不稳,提升固定均衡性和可靠性;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同一竖直高度处的第一固定件41与第二固定件42间的水平间距大于等于所在侧壁水平长度的2/3。
具体地,如图3-5所示,在竖直方向上,第一固定件41的两端与第二固定件42的两端均设有弯折结构43,该弯折结构43用于与基座12、底板22或顶部固定板3固定连接。
其中,如图3所示,基座12设有凸出第一围合结构11的第一连接部120,该第一连接部120自基座12的边缘向外水平延伸,以便于与固定组件4接触固定,固定组件4中第一固定件41两端的弯折结构43和第二固定件42两端的弯折结构43能够卡合第一连接部120与邻接的第二容置组件2的第二连接部220,起到预定位作用,定位准确可靠,便于提升固定便捷性和稳定性。
如图4所示,底板22设有凸出第二围合结构21的第二连接部220,该第二连接部220自底板22的边缘向外水平延伸,以便于与固定组件4接触固定,固定组件4中第一固定件41两端的弯折结构43和第二固定件42两端的弯折结构43能够卡合相邻两第二容置组件2的第二连接部220,起到预定位作用,定位准确可靠,便于提升固定便捷性和稳定性。
如图5所示,顶部固定板3设有凸出第二围合结构21的第三连接部31,第三连接部31自顶部固定板3的边缘向外水平延伸,以便于与固定组件4接触固定,固定组件4中第一固定件41两端的弯折结构43和第二固定件42两端的弯折结构43能够卡合第三连接部31与依次叠加的若干第二容置组件2中顶部的第二容置组件2的第二连接部220,起到预定位作用,定位准确可靠,便于提升固定便捷性和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容置组件1处的第一固定件41的高度和第二固定件42的高度大于等于底座12与邻接的第二容置组件2的底板22之间的竖直间距,相邻两第二容置组件2处的第一固定件41的高度和第二固定件42的高度可选为大于等于该相邻两第二容置组件2的底板22之间的竖直间距,与顶部固定板3连接的第一固定件41和第二固定件42的高度大于等于顶部固定板3和依次叠加的若干第二容置组件2中顶部的第二容置组件2的底板22之间的竖直距离,以便于安装第一固定件41和第二固定件42提升安装便捷性;此外,本实用新型对固定组件4的高度不做具体限定,该固定组件4的高度能够随第一侧板110的高度和第三侧板210的高度变化,适用性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置组件1处第一固定件41的高度和第二固定件42的高度等于底座12与邻接的第二容置组件2的底板22之间的竖直间距,相邻两第二容置组件2处的第一固定件41的高度和第二固定件42的高度等于该相邻两第二容置组件2的底板22之间的竖直间距,与顶部固定板3连接的第一固定件41和第二固定件42的高度等于顶部固定板3和顶部的第二容置组件2的底板22之间的竖直距离,安装时弯折结构43能够通过卡合起到预定位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固定准确性和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容置组件1处的第一固定件41与邻接的第二容置组件2处的第一固定件41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即在同一侧的第一侧板110和邻接的第三侧板210处,两个第一固定件41在第一水平方向上处于不同的位置,避免相互干涉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如图2所示,相邻两第二容置组件2处的第一固定件41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即相邻两第二容置组件2同一侧的第三侧板210上的两个第一固定件41在第一水平方向上处于不同的位置,两个第一固定件41之间无接触,避免相互干涉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容置组件1处的第二固定件42与邻接的第二容置组件2处的第二固定件42分别位于不同方位的侧棱上,相邻两第二容置组件2处的第二固定件42分别位于不同方位的侧棱上,避免两层第二固定件42之间相互干涉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也有利于提升整体结构的固定均衡性。
具体地,如图6所示,储能电池柜还包括温控单元7,该温控单元7位于柜体6内,且温控单元7与电池储存结构相邻设置,便于对电池储存结构进行降温,防止热失控等意外情况发生,提升电池储存结构以及储能电池柜的安全性。
具体地,如图6所示,储能电池柜还包括控制单元8,该控制单元8安装于柜体6内,控制方便,有利于提升对柜体6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以下结合上述技术方案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储能电池柜包括柜体6和一个电池储存结构,该电池储存安装于柜体6内,如图1所示,该电池储存结构包括第一容置组件1与依次叠加于第一容置组件1上的若干第二容置组件2,其中,第一容置组件1包括第一围合结构11和基座12,第一围合结构11围合设置于基座12上并与基座12形成第一容置腔;如图2所示,第二容置组件2包括第二围合结构21和底板22,第二围合结构21围合设置于底板22上并与底板22形成第二容置腔;该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均能够容纳多个电芯5;与第一容置组件1邻接的第二容置组件2的底板22盖设于第一容置腔上,相邻两第二容置组件2中,上方的第二容置组件2的底板22覆盖于下方的第二容置组件2的第二容置腔上,节省了第一容置组件1和第二容置组件2的顶板,减少了该电池储存结构的零件数量,有利于提升安装便捷性和高效性,也节省了柜体6内的空间,在相同高度的柜体6中,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中能够容纳更多的电芯5,或者能够叠加更多层第二容置组件2,提升该电池储存结构的空间利用率和空间能量密度。
具体地,如图3~4所示,基座12和底板22的形状为矩形;第一围合结构11包括两个第一侧板110和两个第二侧板111,其中,两个第一侧板110平行设置,两个第二侧板111平行设置,第一侧板110与第二侧板111垂直,第一侧板11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侧板111的一端固定连接,围合后在基座12上形成包围式结构;第二围合结构21包括两个第三侧板210和两个第四侧板211,其中,两个第三侧板210平行设置,两个第四侧板211平行设置,第三侧板210与第四侧板211垂直,第三侧板21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四侧板211的一端固定连接,围合后在底板22上形成包围式结构;如此,能够有效限定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在水平方向的位置和尺寸,也为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中储存的电芯5提供水平方向上的支撑力,避免电芯5从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的侧边掉落,提升电连接的安全性。
具体地,如图5所示,电池储存结构还包括顶部固定板3,该顶部固定板3设置于依次叠加的若干第二容置组件2中顶部的第二容置组件2上,能够覆盖第二容置腔,并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第二容置腔中的电芯5上积聚灰尘,也避免外部碰撞损伤电芯5,提升安全性。
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电池储存结构还包括多个固定组件4,其中,第一围合结构11和第二围合结构21的外侧设有该固定组件4,用于固定连接基座12和与第一容置组件1邻接的第二容置组件2的底板22,或者用于固定连接相邻两第二容置组件2的底板22,或者用于固定连接顶部固定板3和依次叠加的若干第二容置组件2中顶部的第二容置组件2的底板22,提升安装速度、安装便捷性和堆叠后电池储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1所示,固定组件4包括两个第一固定件41和两个第二固定件42,第一固定件41位于第一围合结构11的外侧壁或者第二围合结构21的外侧壁,第二固定件42位于第一围合结构11的侧棱或者第二围合结构21的侧棱。
具体地,如图6所示,第一侧板110和第三侧板210均竖直设置,且第一侧板110和第三侧板210均与第一水平方向平行,第一固定件41设置于第一侧板110的外侧壁或者第三侧板210的外侧壁,第二固定件42设置于第一侧板110的侧棱或者第三侧板210的侧棱,便于第一固定件41和第二固定件42固定到第一容置组件1和第二容置组件2上,安装拆卸都方便;并且,在装配过程中,将电池储存结构推入柜体6内和移出柜体6的过程中,便于接触到第一固定件41和第二固定件42,进而便于调整第一容置组件1与邻接的第二容置组件2的相对位置以及相邻两第二容置组件2的相对位置,安装、拆卸以及调整都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具体地,两个第一侧板110上均设有第一固定件41,两个第三侧板210上均设有第一固定件41,第一侧板110外侧面的两个第一固定件41能够有效限制第一容置组件1和第二容置组件2在第二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第三侧板210外侧面的两个第一固定件41能够有效限制相邻两第二容置组件2在第二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当第一容置腔与若干第二容置腔体积相同时,一侧的第一侧板110能够与同侧的若干第三侧板210在竖直方向上位于同一竖直面上,另一侧的第一侧板110能够与同侧的若干第三侧板210在竖直方向上位于同一竖直面上,定位准确,且同一竖直面中下方的第一侧面110能够对上方的第二容置组件2(尤其是底板22和第三侧板210)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同一竖直面上下方的第三侧板210能够对上方的第二容置组件2(尤其是底板22和第三侧板210)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有利于提升电池储存结构的整体结构稳定性,提升电连接的安全性。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围合结构11处设置有两个第二固定件42,两个第二固定件42呈对角线设置,能够进一步配合第一固定件41,协同限定第一容置组件1与邻接的第二容置组件2间的相对位置,并提升固定可靠性;如图2所示,同一第二围合结构21处设置有两个第二固定件42,两个第二固定件42呈对角线设置,能够进一步配合第一固定件41,协同限定相邻两第二容置组件2间的相对位置,并提升固定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侧板110上均设有第一固定件41和第二固定件42,同一个第一侧板110上的第一固定件41与第二固定件42间的水平间距大于第一侧板110水平长度的一半;如图4所示,第三侧板210上均设有第一固定件41和第二固定件42,同一个第三侧板210上的第一固定件41与第二固定件42间的水平间距大于第三侧板210水平长度的一半,固定平衡性好,有利于提升电池储存结构的堆叠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3-5所示,在竖直方向上,第一固定件41的两端与第二固定件42的两端均设有弯折结构43;基座12设有凸出第一围合结构11的第一连接部120,底板22设有凸出第二围合结构21的第二连接部220,顶部固定板3设有凸出第二围合结构21的第三连接部31,弯折结构43能够卡合第一连接部120与邻接的第二容置组件2的第二连接部220,或者能够卡合相邻两第二容置组件2的第二连接部220,或者能够卡合第三连接部31与依次叠加的若干第二容置组件2中顶部的第二容置组件2的第二连接部220,起到预定位作用,定位准确可靠,便于提升固定便捷性和稳定性。
具体地,第一容置组件1处的第一固定件41与邻接的第二容置组件2处的第一固定件41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相邻两第二容置组件2处的第一固定件41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避免相邻两个第一固定件41相互干涉英系那个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具体地,以第一容置组件1的第二固定件42为例,如图1所示,第一容置组件1的第二固定件42位于第一侧板110的一侧侧棱处,与该第一容置组件1邻接的第二容置组件2处的第二固定件42位于第三侧板210的另一侧侧棱处,其中第一侧板110与第三侧板210位于同一竖直面上,第一侧板110的一侧侧棱和第三侧板210的另一侧侧棱分别位于不同的竖直线上,即位于第一侧板110一侧侧棱的第二固定件42与位于第三侧板210的另一侧侧棱的第二固定件42分别位于不同方位的侧棱上,有利于提升拼装堆叠的均衡性以及电池储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具体地,储能电池柜还包括温控单元7与控制单元8,温控单元7与控制单元8安装于柜体6内,且温控单元7与电池储存结构相邻设置,便于对电池储存结构进行降温,防止热失控等意外情况发生,提升电池储存结构以及储能电池柜的安全性,也有利于提升对柜体6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在装配过程中,首先将第一容置组件1的第一围合结构11固定到基座12上形成第一容置腔;将与第一容置组件1邻接的第一层第二容置组件2的底板22覆盖于第一容置腔上,再将该第二容置组件2的第二围合结构21固定到底板22上形成第二容置腔;或者先将第二容置组件2的第二围合结构和底板22固定连接,再将第二容置组件2整体覆盖于第一容置腔上;之后,通过两个第一侧板120处的第一固定件41卡合基座12和底板22,限制第一容置组件1和第二容置组件2在Y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并通过两个第一侧板120侧棱处的第二固定件42卡合基座12和底板22,两个第二固定件42分别相对于第一围合结构11呈对角线设置,以进一步定位第一容置组件1和第二容置组件2,第一固定件41和第二固定件42在Z方向上跨越第一容置组件1,将该第一固定件41和第二固定件42分别固定紧密,完成第一容置组件1和邻接的第二容置组件2的堆叠。
在该第一层第二容置组件2上方,将第二层第二容置组件2的底板22或者第二容置组件2整体覆盖于下方的第二容置腔上,通过两个第一固定件41卡合基座12和底板22,限制第一层的第二容置组件2和第二层的第二容置组件2在Y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并通过两个第二固定件42卡合基座12和底板22,两个第二固定件42分别相对于第一围合结构11呈对角线设置,以进一步定位第一层的第二容置组件2和第二层的第二容置组件2;其中,该第一固定件41和第二固定件42在Z方向上跨越第一层第二容置组件2,第一容置组件1处的第一固定件41和第一层第二容置组件2处的第一固定件41错位设置,第一容置组件1处的第二固定件42和第一层第二容置组件2处的第二固定件42分别位于不同方位的侧棱上,以避免两者接触干涉而影响堆叠稳定性;将第一层第二容置组件2处的第一固定件41和第二固定件42分别固定紧密,完成第二层第二容置组件2的堆叠。
重复以上装配过程,完成多个第二容置组件2在Z方向上的依次堆叠;直至顶层的第二容置组件2的顶部与柜体6的顶部内壁之间的竖直间距无法容纳再多一层第二容置组件2时,将顶部固定板3覆盖于顶层的第二容置腔上,通过顶层第二容置组件2处的第一固定件41和第二固定件42将顶层第二容置组件2的底板22与顶部固定件3固定紧密,完成整个电池储存结构的装配。
此外,基座12可以先安装到柜体6中,再在柜体6内进行上述第一容置组件1和若干第二容置组件2的拼装堆叠,也可以先将第一容置组件1和若干第二容置组件2与基座12固定连接后,再将电池储存结构整体安装于柜体6内,装配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任何依照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都落入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储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容置组件(1)与依次叠加于所述第一容置组件(1)上的若干第二容置组件(2);
所述第一容置组件(1)包括第一围合结构(11)和基座(12),所述第一围合结构(11)围合设置于所述基座(12)上并与所述基座(12)形成第一容置腔;
所述第二容置组件(2)包括第二围合结构(21)和底板(22),所述第二围合结构(21)围合设置于所述底板(22)上并与所述底板(22)形成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均能够容纳多个电芯(5);
与所述第一容置组件(1)邻接的第二容置组件(2)的底板(22)盖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上;相邻两第二容置组件(2)中,上方的第二容置组件(2)的底板(22)覆盖于下方的第二容置组件(2)的第二容置腔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储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储存结构还包括顶部固定板(3)和多个固定组件(4),所述顶部固定板(3)设置于依次叠加的若干第二容置组件(2)中顶部的第二容置组件(2)上,能够覆盖所述第二容置腔;
所述第一围合结构(11)和所述第二围合结构(21)的外侧设有所述固定组件(4),用于固定连接所述基座(12)和与所述第一容置组件(1)邻接的第二容置组件(2)的底板(22),或者用于固定连接相邻两第二容置组件(2)的底板(22),或者用于固定连接所述顶部固定板(3)和依次叠加的若干第二容置组件(2)中顶部的第二容置组件(2)的底板(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储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4)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固定件(41)和至少一个第二固定件(42),所述第一固定件(41)位于所述第一围合结构(11)的外侧壁或者所述第二围合结构(21)的外侧壁,所述第二固定件(42)位于所述第一围合结构(11)的侧棱或者所述第二围合结构(21)的侧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储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组件(1)处的第一固定件(41)与邻接的所述第二容置组件(2)处的第一固定件(41)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
相邻两第二容置组件(2)处的第一固定件(41)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储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组件(1)处的第二固定件(42)与邻接的所述第二容置组件(2)处的第二固定件(42)分别位于不同方位的侧棱上;
相邻两第二容置组件(2)处的第二固定件(42)分别位于不同方位的侧棱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储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合结构(11)处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固定件(42),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固定件(42)呈对角线设置;
同一所述第二围合结构(21)处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固定件(42),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固定件(42)呈对角线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储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2)设有凸出所述第一围合结构(11)的第一连接部(120),所述底板(22)设有凸出所述第二围合结构(21)的第二连接部(220),所述顶部固定板(3)设有凸出所述第二围合结构(21)的第三连接部(31);
所述第一固定件(41)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固定件(42)的两端均设有弯折结构(43),所述弯折结构(43)能够卡合所述第一连接部(120)与邻接的第二容置组件(2)的第二连接部(220),或者所述弯折结构(43)能够卡合相邻两第二容置组件(2)的第二连接部(220),或者所述弯折结构(43)能够卡合所述第三连接部(31)与依次叠加的若干第二容置组件(2)中顶部的第二容置组件(2)的第二连接部(220)。
8.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储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合结构(11)的同一侧壁上设有所述第一固定件(41)与所述第二固定件(42),且所述第一固定件(41)与所述第二固定件(42)间的水平间距大于所在侧壁水平长度的一半;
所述第二围合结构(21)的同一侧壁上设有所述第一固定件(41)与所述第二固定件(42),且所述第一固定件(41)与所述第二固定件(42)间的水平间距大于所在侧壁水平长度的一半。
9.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储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合结构(11)中相对的两侧面均设有所述第一固定件(41),相对两侧面上的第一固定件(41)用于限制第一容置组件(1)与邻接的第二容置组件(2)间的相对位置;
所述第二围合结构(21)中相对的两侧面均设有所述第一固定件(41),相对两侧面上的第一固定件(41)用于限制相邻两个第二容置组件(2)间的相对位置。
10.一种储能电池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6)与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储存结构,所述电池储存结构安装于所述柜体(6)内。
CN202322311644.XU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电池储存结构及储能电池柜 Active CN2211022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11644.XU CN221102268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电池储存结构及储能电池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11644.XU CN221102268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电池储存结构及储能电池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02268U true CN221102268U (zh) 2024-06-07

Family

ID=91310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11644.XU Active CN221102268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电池储存结构及储能电池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1022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40776A (zh) 带有具有接合的突出部槽固定装置的轨道的电池盒
EP3846243A1 (en) Battery module unit, battery module,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electric vehicle
CN216354633U (zh) 电池包的电芯模组和电池包
CN221102268U (zh) 一种电池储存结构及储能电池柜
CN210182445U (zh) 一种用于组合式电池pack箱体的中腰结构
CN109546014B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包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5527824U (zh) 一种储能模块及电池
CN214411314U (zh) 电池包壳体及电池包
CN113013543A (zh) 电池包及电池包加工方法
CN211555987U (zh) 可快速装配的多功能储能模组电芯支架
CN111162347A (zh) 一种电池固定装置和固定模组
CN219998388U (zh) 安装结构和电池箱
CN220984739U (zh) 集成模组及电池包
CN219917529U (zh) 一种矩形电芯的组合结构
CN218677453U (zh) 一种光伏储能箱
CN218300144U (zh) 电池模组
CN220400692U (zh) 一种风冷储能插箱及风冷储能系统
CN220021308U (zh) 一种导风板、电池模组及电池插箱
CN217956594U (zh) 一种防震性能好的轻型电缆桥架
CN213601978U (zh) 电池包铜排的固定单元和电池模组
CN21873144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安装装置
CN220934307U (zh) 一种软电池包模组及蓄电池箱
CN221042450U (zh) 一种发电机设备的支撑底板
CN214227066U (zh) 一种方形铝壳大单体锂电池通用型固定组合支架
CN216903163U (zh) 一种可调整安装位置的电器支架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