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68360U - 一种后联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联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68360U
CN221068360U CN202321902653.XU CN202321902653U CN221068360U CN 221068360 U CN221068360 U CN 221068360U CN 202321902653 U CN202321902653 U CN 202321902653U CN 221068360 U CN221068360 U CN 2210683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engine
brake
back yoke
connec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0265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军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ngkang Lingy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ngkang Lingy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ngkang Lingy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ngkang Lingy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0265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683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683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683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联板,用于连接发动机、后轮和刹车部件,该后联板包括后联板主体,后联板主体一端上部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发动机连接部,后联板主体设置第一发动机连接部的同侧下部设置有第二发动机连接部,后联板主体、第一发动机连接部和第二发动机连接部为一体式结构。本实用新型利用至少两个第一发动机连接部和第二发动机连接部连接发动机,第一发动机连接部开设第一发动机连接孔,第二发动机连接部设置开孔限定区域,第二发动机连接孔可根据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发动机而在开孔限定区域的适当位置开设,至少两个第一发动机连接孔和第二发动机连接孔的相互配合可便于安装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发动机,提高对于发动机的适配性。

Description

一种后联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件,具体涉及一种后联板,属于摩托车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后联板是安装在摩托车或踏板车后轮和车身之间的连接板,是摩托车或踏板车的重要组件之一。现有技术中,后联板的尺寸规格有很多种,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发动机需要匹配不同规格的后联板,并通过后联板连接后轮、后减震、排气管和ABS,这无疑增加了新车型的开发成本和周期,无法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和客户定制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背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多款发动机均可连接且可提高排气管、ABS、后减震等配件通用性的后联板。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后联板,用于连接发动机、后轮和刹车部件,包括后联板主体,所述后联板主体一端上部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发动机连接部,所述后联板主体设置第一发动机连接部的同侧下部设置有第二发动机连接部,所述后联板主体、第一发动机连接部和第二发动机连接部为一体式结构,每个所述第一发动机连接部远离后联板主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发动机连接孔,所述第二发动机连接部远离后联板的一端设置有开孔限定区域,所述第二发动机连接部开设有第二发动机连接孔,所述第二发动机连接孔位于开孔限定区域内。
第一发动机连接部和第二发动机连接部为发动机提供安装场所,第一发动机连接部开设第一发动机连接孔,第二发动机连接部设置开孔限定区域,第二发动机连接孔可根据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发动机而在开孔限定区域的适当位置开设,第一发动机连接孔和第二发动机连接孔的相互配合可便于将发动机进行装配;至少两个第一发动机连接部具有至少两个第一发动机连接孔,可根据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发动机选择任一个第一发动机连接孔与第二发动机连接孔相互配合而连接发动机,提高对于发动机的适配性。
作为优选,所述后联板主体远离第一发动机连接部和第二发动机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后轮连接部,所述后轮连接部与后联板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后轮连接部开设有后轮连接孔。后轮连接部与后轮连接孔相互配合可将后轮与本后联板进行装配。
作为优选,所述后联板主体设置有至少两个刹车连接部,所述刹车连接部邻近后轮连接部且远离第一发动机连接部和第二发动机连接部设置,所述刹车连接部与后联板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刹车连接部远离后轮连接部一端开设有刹车连接孔。刹车连接部与刹车连接孔相互配合可将后刹泵体与本后联板进行装配。
作为优选,所述后联板主体设置有第一连接侧板和第二连接侧板,所述第一连接侧板和第二连接侧板置于刹车连接部与第一发动机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一连接侧板和第二连接侧板分别邻近刹车连接部与第一发动机连接部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侧板均与后联板主体和刹车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侧板与后联板主体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侧板、第二连接侧板和后联板主体均开设有排气管连接孔,且所述后联板主体所开设的排气管连接孔位于后轮连接部与第二发动机连接部之间。排气管连接孔可将排气管与本后联板进行装配。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侧板还开设有后减震连接孔。后减震连接孔可将减震器与本后联板进行装配。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连接侧板与第二连接侧板相邻的第一发动机连接部均固定有挡泥板连接部,所述挡泥板连接部开设有挡泥板连接孔。挡泥板连接部与挡泥板连接孔相互配合可将挡泥板与本后联板进行装配。
作为优选,所述后轮连接部远离刹车连接部一侧设置有防抱死连接部,所述防抱死连接部与后联板主体固定连接,所述防抱死连接部开设有若干防抱死连接孔。防抱死连接部与防抱死连接孔相互配合可将防抱死制动器与本后联板进行装配。
作为优选,所述后联板主体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之间首尾顺次连接形成三角形结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之间首尾顺次连接形成三角形结构可使本后联板结构更加强大和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连接侧板和第一发动机连接部均置于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的连接部分,所述第二发动机连接部置于第二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的连接部分,所述刹车连接部、第一连接侧板、后轮连接部和防抱死连接部均置于第一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的连接部分。该结构可更好地利用空间,并且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联板,利用至少两个第一发动机连接部以及第二发动机连接部安装发动机,每个第一发动机连接部开设第一发动机连接孔,第二发动机连接部设置开孔限定区域,第二发动机连接孔可根据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发动机而在开孔限定区域的适当位置开设,至少两个第一发动机连接孔和第二发动机连接孔的相互配合可便于安装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发动机,提高对于发动机的适配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后联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后联板主体;101、第一连接板;102、第二连接板;103、第三连接板;2、第一发动机连接部;3、第二发动机连接部;4、第一发动机连接孔;5、开孔限定区域;6、第二发动机连接孔;7、后轮连接部;8、后轮连接孔;9、刹车连接部;10、刹车连接孔;11、第一连接侧板;12、第二连接侧板;13、排气管连接孔;14、后减震连接孔;15、挡泥板连接部;16、挡泥板连接孔;17、防抱死连接部;18、防抱死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采用的设备和原料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的部件或设备如无特别说明,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出详细说明,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实施。
如图1所示,一种后联板,用于连接发动机、后轮和刹车部件,包括后联板主体1,后联板主体1包括第一连接板101、第二连接板102和第三连接板103,第一连接板101、第二连接板102和第三连接板103之间首尾顺次连接形成三角形结构。第一连接板101、第二连接板102和第三连接板103之间首尾顺次连接形成三角形结构可使本后联板结构更加强大和稳定,且该结构可更好地利用空间,并且使第一连接板101、第二连接板102和第三连接板103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后联板主体1一端上部设置有两个第一发动机连接部2,后联板主体1设置第一发动机连接部2的同侧下部设置有第二发动机连接部3,后联板主体1、第一发动机连接部2和第二发动机连接部3为一体式结构,本后联板采用高压铸造工艺,零件表面光滑平整,每个第一发动机连接部2远离后联板主体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发动机连接孔4,第二发动机连接部3远离后联板的一端设置有开孔限定区域5,第二发动机连接部3开设有第二发动机连接孔6,第二发动机连接孔6位于开孔限定区域5内。第一发动机连接部2和第二发动机连接部3为发动机提供安装场所,第一发动机连接部2开设第一发动机连接孔4,第二发动机连接部3设置开孔限定区域5,可根据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发动机将第二发动机连接孔6开设在开孔限定区域5的适当位置,第一发动机连接孔4和第二发动机连接孔6的相互配合可便于将发动机进行装配。
第二连接侧板12和第一发动机连接部2均置于第一连接板101与第二连接板102的连接部分,第二发动机连接部3置于第二连接板102与第三连接板103的连接部分。
后联板主体1远离第一发动机连接部2和第二发动机连接部3的一端设置有后轮连接部7,后轮连接部7与后联板主体1固定连接,后轮连接部7开设有后轮连接孔8。后轮连接部7与后轮连接孔8相互配合可将后轮与本后联板进行装配。
后联板主体1设置有至少两个刹车连接部9,刹车连接部9邻近后轮连接部7且远离第一发动机连接部2和第二发动机连接部3设置,刹车连接部9与后联板主体1固定连接,刹车连接部9远离后轮连接部7一端开设有刹车连接孔10。刹车连接部9与刹车连接孔10相互配合可将后刹泵体与本后联板进行装配。
后联板主体1设置有第一连接侧板11和第二连接侧板12,第一连接侧板11和第二连接侧板12置于刹车连接部9与第一发动机连接部2之间,第一连接侧板11和第二连接侧板12分别邻近刹车连接部9与第一发动机连接部2设置,第一连接侧板11均与后联板主体1和刹车连接部9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侧板12与后联板主体1固定连接。
第一连接侧板11、第二连接侧板12和后联板主体1均开设有排气管连接孔13,且后联板主体1所开设的排气管连接孔13位于后轮连接部7与第二发动机连接部3之间。排气管连接孔13可将排气管与本后联板进行装配。第一连接侧板11还开设有后减震连接孔14。后减震连接孔14可将减震器与本后联板进行装配。
第二连接侧板12与第二连接侧板12相邻的第一发动机连接部2均固定有挡泥板连接部15,挡泥板连接部15开设有挡泥板连接孔16。挡泥板连接部15与挡泥板连接孔16相互配合可将挡泥板与本后联板进行装配。
后轮连接部7远离刹车连接部9一侧设置有防抱死连接部17,防抱死连接部17与后联板主体1固定连接,防抱死连接部17开设有数个防抱死连接孔18。防抱死连接部17与防抱死连接孔18相互配合可将防抱死制动器与本后联板进行装配。
刹车连接部9、第一连接侧板11、后轮连接部7和防抱死连接部17均置于第一连接板101与第三连接板103的连接部分。
选定型号的发动机与本后联板进行装配时,选择与第二发动机连接孔6相互配合的适当的第一发动机连接部2开设的第一发动机连接孔4,从而使选定型号的发动机与本后联板进行装配,若需要另外选定型号的发动机,则重新选择与第二发动机连接孔6相互配合的适当的第一发动机连接孔4即可,若第二发动机连接孔6的位置需要调整,还可先不在后联板上开设第二发动机连接孔6,在于发动机对照安装位置后,再在后联板的开孔限定区域的适当位置开设第二发动机连接孔6即可。
该后联板解决了一款车型匹配多款发动机的连接难点,提高了排气管、ABS、后减震等配件的通用性,增加后续车型开发效率,降低车型开发成本。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后联板,用于连接发动机、后轮和刹车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联板主体(1),所述后联板主体(1)一端上部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发动机连接部(2),所述后联板主体(1)设置第一发动机连接部(2)的同侧下部设置有第二发动机连接部(3),所述后联板主体(1)、第一发动机连接部(2)和第二发动机连接部(3)为一体式结构,每个所述第一发动机连接部(2)远离后联板主体(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发动机连接孔(4),所述第二发动机连接部(3)远离后联板的一端设置有开孔限定区域(5),所述第二发动机连接部(3)开设有第二发动机连接孔(6),所述第二发动机连接孔(6)位于开孔限定区域(5)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联板主体(1)远离第一发动机连接部(2)和第二发动机连接部(3)的一端设置有后轮连接部(7),所述后轮连接部(7)与后联板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后轮连接部(7)开设有后轮连接孔(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联板主体(1)设置有至少两个刹车连接部(9),所述刹车连接部(9)邻近后轮连接部(7)且远离第一发动机连接部(2)和第二发动机连接部(3)设置,所述刹车连接部(9)与后联板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刹车连接部(9)远离后轮连接部(7)一端开设有刹车连接孔(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联板主体(1)设置有第一连接侧板(11)和第二连接侧板(12),所述第一连接侧板(11)和第二连接侧板(12)置于刹车连接部(9)与第一发动机连接部(2)之间,所述第一连接侧板(11)和第二连接侧板(12)分别邻近刹车连接部(9)与第一发动机连接部(2)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侧板(11)均与后联板主体(1)和刹车连接部(9)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侧板(12)与后联板主体(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侧板(11)、第二连接侧板(12)和后联板主体(1)均开设有排气管连接孔(13),且所述后联板主体(1)所开设的排气管连接孔(13)位于后轮连接部(7)与第二发动机连接部(3)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侧板(11)还开设有后减震连接孔(1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侧板(12)与第二连接侧板(12)相邻的第一发动机连接部(2)均固定有挡泥板连接部(15),所述挡泥板连接部(15)开设有挡泥板连接孔(16)。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连接部(7)远离刹车连接部(9)一侧设置有防抱死连接部(17),所述防抱死连接部(17)与后联板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防抱死连接部(17)开设有若干防抱死连接孔(18)。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联板主体(1)包括第一连接板(101)、第二连接板(102)和第三连接板(103),所述第一连接板(101)、第二连接板(102)和第三连接板(103)之间首尾顺次连接形成三角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后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侧板(12)和第一发动机连接部(2)均置于第一连接板(101)与第二连接板(102)的连接部分,所述第二发动机连接部(3)置于第二连接板(102)与第三连接板(103)的连接部分,所述刹车连接部(9)、第一连接侧板(11)、后轮连接部(7)和防抱死连接部(17)均置于第一连接板(101)与第三连接板(103)的连接部分。
CN202321902653.XU 2023-07-19 2023-07-19 一种后联板 Active CN2210683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02653.XU CN221068360U (zh) 2023-07-19 2023-07-19 一种后联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02653.XU CN221068360U (zh) 2023-07-19 2023-07-19 一种后联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68360U true CN221068360U (zh) 2024-06-04

Family

ID=91255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02653.XU Active CN221068360U (zh) 2023-07-19 2023-07-19 一种后联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683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1068360U (zh) 一种后联板
CN217227487U (zh) 一种大件牵引车牵引一体式保险杠
CN201291951Y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后衣架
CN201045054Y (zh) 摩托车碟刹盘防护罩
CN104890649A (zh) 骑式摩托车abs防抱死制动系统
CN210680907U (zh) 一种高承载结构的汽车转向节
CN204472552U (zh) 多功能悬臂梁式消声器安装支架
CN209617337U (zh) 一种带有储物盒的车架
CN220640110U (zh) 一种电动车集成式后挡泥板
CN204713051U (zh)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布置结构
CN218112877U (zh) 一种摇篮式电动摩托车车架
CN203237323U (zh) 带挂钩的摩托车座垫安装结构
CN205578092U (zh) 车用消声器法兰盘
CN210653364U (zh) 一种重卡挡泥板的安装结构
CN217804157U (zh) 一种方便安装轮胎的自行车车圈
CN2234873Y (zh) 一种汽车的车轮
CN221114082U (zh) 一种随车吊底盘
CN217496367U (zh) 一种电单车车架总成
CN216942595U (zh) 一种高结构强度空调机支架
CN2595631Y (zh) 辅助轮避震装置
CN220391436U (zh) 一种两轮摩托车平叉组件
CN219668141U (zh) 蓄电池支架
CN2853466Y (zh) 拖拉机复合式前配重体总成
CN216969866U (zh) 一种快装式电动车灯安装结构
CN203237294U (zh) 一种整体式挡泥板支架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