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03884U - 一种旋钮式流体控制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钮式流体控制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03884U
CN221003884U CN202323136864.XU CN202323136864U CN221003884U CN 221003884 U CN221003884 U CN 221003884U CN 202323136864 U CN202323136864 U CN 202323136864U CN 221003884 U CN221003884 U CN 221003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knob
control valve
cavity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13686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也
陈秀阳
韩吉畅
李喜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32313686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038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03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038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控制阀领域,公开了一种旋钮式流体控制阀,包括:带有空腔的壳体;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一个进水口,进水口与空腔连通;空腔的内壁设置有凹槽,以形成至少一个内部通道;置于所述空腔内的转子;转子的顶部设置有旋钮,转子的底部有一进水孔,与进水口连通;转子的下端设置有一通孔与一豁口,均与进水孔相通;以及四个出水口,均匀分布于壳体的外柱面,且均与空腔相通。该控制阀通过转子的进水口,通孔和豁口,与壳体的通道形成流体的通路。使用者可旋转与推拉转子顶端的旋钮使转子在壳体的空腔内绕其轴线做旋转运动或沿轴线做直线运动时,转子的通孔和豁口有选择性地旋转至某特定位置与任意多个通道形成通路和闭路。

Description

一种旋钮式流体控制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流体控制阀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旋钮式流体控制阀。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三通阀和四通阀适用于接收一个入口流并提供一个或两个出口流,通过改变内部通路改变流体流出不同期望的部件与方向。现有的阀所拥有的部分缺陷在于,只能提供较为有限的流体方向选择。
另外,对于五通路及以上的管路控制系统而言,现有技术的五通阀往往采用控制多个内部阀芯的开闭组合来控制流体方向,操作较为复杂繁琐,且技术要求较高。
综上所述,需要设计一种既能提供更多流体期望路线选择同时操作使用简单高效且便捷的五通阀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钮式流体控制阀,该控制阀内含旋转式转子的控制阀,可实现流体从四个流出口中的任意一或两条流出,以及全通路和全闭路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旋钮式流体控制阀,包括:
带有空腔的壳体;其中,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一个进水口(1),所述进水口与空腔连通;
所述空腔的内壁设置有多条凹槽,以形成至少一个内部通道;
置于所述空腔内的转子;其中,所述转子的顶部设置有旋钮,所述转子的底部有一进水孔,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转子的下端设置有一通孔与一豁口,均与所述进水孔相通;
以及四个出水口,均匀分布于所述壳体的外柱面,其均与所述空腔相通。
优选地,所述内部通道沿所述壳体的顶部至底部总体分为三层,依次为第一层弧形凹槽、第二层环形凹槽与第三层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层弧形凹槽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一连通的第一竖直凹槽;所述第一层弧形凹槽与所述第二层环形凹槽设有一连通的第二竖直凹槽;所述第二层环形凹槽与所述第三层弧形凹槽之间设有一连通的第三竖直凹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竖直凹槽、所述第二竖直凹槽和所述第三竖直凹槽分别对应所述壳体的外柱面映射有指示箭头块。
优选地,所述第二层环形凹槽上分布10个不同间距的缺口,用于与所述转子配合限位。
优选地,所述第二层环形凹槽对应所述壳体的外周设置有数字刻度,且所述数字刻度上的数字标识与每个所述缺口对应。
优选地,所述旋钮的上面设一指示箭头。
优选地,所述旋钮以下部分设有两环形凹槽,用于放置密封圈;所述旋钮以下部分置于所述空腔的内部,且与所述空腔契合形成密封效果。
优选地,所述转子的外柱面有一圆形凸块,与所述缺口配合完成转子的限位。
优选地,所述转子的外柱面的上方设一刻度线。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具备以下的技术优点:
该控制阀通过转子的进水口,通孔和豁口,与空腔内的通道形成流体的通路。使用者可旋转与推拉转子顶端的旋钮使转子在壳体的空腔内绕其轴线做旋转运动或沿轴线做直线运动时,转子的通孔和豁口有选择性地旋转一定角度至某特定位置与任意多个通道形成通路和闭路,从而灵活性的使流体从壳体上的任意一个或多个通路流出或都不流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以旋转与推拉旋钮的简单快捷且高效的操作完成多管路系统中五通阀的控制流体流向作用,流体方向选择多且操作相对自由,机构简单利于检查与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例的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例的控制阀处于全闭路模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例的以B和D进水口的轴线重合的剖物面作剖切的壳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例的以和A和C进水口的轴线重合的剖物面作剖切的壳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例的豁口的转子结构示意图;图6中的a为豁口朝外时的转子结构示意图;图6中的b为豁口朝里时的转子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例的转子下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例的控制阀剖面示意图以与四个出水口的轴线重合的剖物面为剖面,此时控制阀处于通路模式;其中:
图8中的a为液体由A出水口流出时的控制阀结构示意图;
图8中的b为液体由A出水口和B出水口流出时的控制阀结构示意图;
图8中的c为液体由B出水口和D出水口流出时的控制阀结构示意图;
图8中的d为液体由B出水口流出时的控制阀结构示意图;
图8中的e为液体由B出水口和C出水口流出时的控制阀结构示意图;
图8中的f为液体由A出水口和C出水口流出时的控制阀结构示意图;
图8中的g为液体由C出水口流出时的控制阀结构示意图;
图8中的h为液体由C出水口和D出水口流出时的控制阀结构示意图;
图8中的i为液体由D出水口流出时的控制阀结构示意图;
图8中的j为液体由A出水口和D出水口流出时的控制阀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例的控制阀处于通路路模式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例的控制阀处于全开路模式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进水口;2-空腔;3-第一出水口;4-第二出水口;5-第三出水口;6-第四出水口;7-数字刻度;8-竖直凹槽;9-指示箭头块;10-第一层弧形凹槽;11-第二层环形凹槽;12-第三层弧形凹槽;13-竖直凹槽;14-竖直凹槽;15-旋钮;16-指示箭头;17-环形凹槽;18-豁口;19-凸块;20-进水孔;21-通孔;22-刻度线;23-转子的外柱面;24-壳体内腔面;25-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参考图1-3和图8-10,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旋钮式流体控制阀,其中图2和图3描述的是壳体外部和内部的结构;图8为旋钮式流体控制阀的通路模式,图9为旋钮式流体控制阀的通路模式,图10为旋钮式流体控制阀的全开路模式。
所涉及的旋钮式流体控制阀,包括:
带有空腔的壳体,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一个进水口1,且与空腔2连通;
空腔2的内壁设置有多条凹槽,以形成至少一个内部通道;
以及置于空腔内2的转子;转子的顶部设置有旋钮15,转子的底部有一进水孔20,与进水口1连通;转子的下端设置有一通孔21与一豁口18,均与进水孔20相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包括:四个出水口,均匀分布于壳体外围,分别为第一出水口3,第二出水口4,第三出水口5,与第四出水口6;壳体还包括一个进水口1,位于壳体底部且与空腔2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空腔2用于放置转子,该空腔2的内壁设有六条连通凹槽。
具体的,连通凹槽总体分为三层,由壳体的顶部至底部分别为第一层弧形凹槽10,第二层环形凹槽11与第三层弧形凹槽12。第三层弧形凹槽与第二层环形凹槽之间设有一连通的竖直凹槽14,第二层环形凹槽与第一层弧形凹槽之间设有一连通的竖直凹槽13,第一层弧形凹槽与壳体上表面设一竖直的连通凹槽8。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的外柱面映射有三个指示箭头块9。三个指示箭头块9的位置:一个位于壳体上表面与竖直凹槽8相通处旁;其余两个位于壳体的外柱面上,分别对应竖直凹槽14和竖直凹槽1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层环形凹槽11上分布10个不同间距的缺口25,用于与转子配合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字刻度7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出水口上方的一周,或设置在缺口25对应壳体的一周。且数字刻度7上的数字标识与每个缺口25对应,当转子上的凸块嵌入缺口中,即完成转子的限位固定,使液体从该数字所代表的通路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转子,包括:
转子的顶部的旋钮15;旋钮15上面设一指示箭头16,引导使用者以旋转转子到某特定的角度;旋钮15以下部分设有两环形凹槽17,用于放置密封圈,起到密封液体的效果;旋钮15以下部分置于空腔2内部,且与空腔2契合形成密封效果。
转子底部还设置有一进水孔20,与壳体底部的进水口1连通。
转子下端的外面有一通孔21与一豁口18,各自与底部的进水孔20相通。
转子外柱面23有一圆形凸块19,上方设一刻度线22。
因此,该转子通过下端的一个通孔21和一个豁口18,能够与底部进水口1以及壳体的某个出水口连通形成流体的通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子的外柱面23有一圆形凸块19,与缺口25配合完成转子的限位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子的外柱面23的上方设一刻度线22;当刻度线22与壳体上表面平齐时,即表示转子的凸块19位于第二层环形凹槽中,用于提示使用者转子可旋转360度,处于通路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使用者旋转转子顶端的旋钮使转子在空腔内绕其轴线做旋转运动。或推拉转子顶端的旋钮使转子在空腔内沿轴线做直线运动。转子的通孔和豁口有选择性地旋转一定角度至某特定位置,或与某个出水通道连通形成通路,或被空腔内表面密封形成闭路,从而使流体从壳体上的任意一个或多个期望通路流出,实现流体经控制阀从任意一条,任意相邻两条,任意相对两条出水口流出,以及全开路和全闭路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6和图7,转子外表面的凸块嵌入空腔内表面的多条连通凹槽中,允许转子在空腔内在固定的轨道与运动限度下进行一定的平移与旋转运动。
上述连通凹槽总体分为三层,当凸块分别嵌入上述的不同缺口中,转子在空腔内以不同高度位置工作,即代表控制阀的不同工作模式,由上至下依次为全通路模式,选择通路模式与全闭路模式。
第三层弧形凹槽与第二层环形凹槽之间,第二层环形凹槽与第一层弧形凹槽之间分别设有一连通竖直凹槽且彼此以180°的角度相对,允许凸块在第一层弧形凹槽10,第二层环形凹槽11与第三层弧形凹槽12之间来回运动,即允许转子自由切换不同工作高度位置,即开启不同的控制阀工作模式。
第一层弧形凹槽与壳体上表面设一竖直连通凹槽,供凸块由上表面的连通口离开空腔内表面凹槽,允许转子于该位置抽离空腔。上述三条竖直连通凹槽分别于壳体外柱面映射有指示箭头块,供使用者参考竖直凹槽位置。
下面将具体给出一些实施例,同时结合图8图9图10对旋钮式流体控制阀给予详细说明。
转子外面的凸块19嵌入空腔内表面的第二层环形凹槽11内,转子外柱面的刻度线22刚好与壳体上表面平齐,即控制阀处于选择通路工作模式。当旋钮上方箭头16指向壳体表面一圈数字刻度7中的某一数字时,即控制流入控制阀的流体由不同期望方向流出,数字标记“Ⅰ~Ⅹ”即代表10个不同的流体流出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中的a所示,当使用者旋转旋钮使旋钮上方箭头16指向数字“Ⅰ”,将旋钮下按至所述凸块嵌入数字“Ⅰ”对应的缺口25,转子完成限位,流体由第一出水口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中的b所示,当使用者旋转旋钮使旋钮上方箭头16指向数字“Ⅱ”时,将旋钮下按至所述凸块嵌入数字“Ⅱ”对应的缺口25,转子完成限位,流体由第一出水口与B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中的c所示,当使用者旋转旋钮使旋钮上方箭头16指向数字“Ⅲ”时,将旋钮下按至所述凸块嵌入数字“Ⅲ”对应的缺口25,转子完成限位,流体由第二出水口与D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中的d所示,当使用者旋转旋钮使旋钮上方箭头16指向数字“Ⅳ”时,将旋钮下按至所述凸块嵌入数字“Ⅳ”对应的缺口25,转子完成限位,流体由第二出水口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中的e所示,当使用者旋转旋钮使旋钮上方箭头16指向数字“Ⅴ”时,将旋钮下按至所述凸块嵌入数字“Ⅴ”对应的缺口25,转子完成限位,流体由第二出水口与C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中的f所示,当使用者旋转旋钮使旋钮上方箭头16指向数字“Ⅵ”时,将旋钮下按至所述凸块嵌入数字“Ⅵ”对应的缺口25,转子完成限位,流体由第一出水口与C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中的g所示,当使用者旋转旋钮使旋钮上方箭头16指向数字“Ⅶ”时,将旋钮下按至所述凸块嵌入数字“Ⅶ”对应的缺口25,转子完成限位,流体由第三出水口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中的h所示,当使用者旋转旋钮使旋钮上方箭头16指向数字“Ⅷ”时,将旋钮下按至所述凸块嵌入数字“Ⅷ”对应的缺口25,转子完成限位,流体由第三出水口与D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中的i所示,当使用者旋转旋钮使旋钮上方箭头16指向数字“Ⅸ”时,将旋钮下按至所述凸块嵌入数字“Ⅸ”对应的缺口25,转子完成限位,流体由第四出水口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中的j所示,当使用者旋转旋钮使旋钮上方箭头16指向数字“Ⅹ”时,将旋钮下按至所述凸块嵌入数字“Ⅹ”对应的缺口25,转子完成限位,流体由第一出水口与D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控制阀处于选择通路模式下,使用者旋转旋钮15一定角度使旋钮上方箭头16与壳体外柱面的朝向竖直向上的箭头标识9在同一直线上,随后将旋钮15竖直上移至最大限度,将旋钮15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10°,即转子外面的凸块19嵌入空腔内表面的第一层弧形凹槽10内的最左端或最右端,此时转子完成限位,控制阀处于全开路模式,流体由四个第一出水口、B、C与D同时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控制阀处于全开路模式下,使用者旋转旋钮15一定角度使旋钮上方箭头16与壳体上表面的箭头标识9在同一直线上,随后将旋钮15竖直上移至转子整体抽离出空腔2,便于对控制阀进行检查与维修。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控制阀处于选择通路模式下,使用者旋转旋钮15一定角度使旋钮上方箭头16与壳体外柱面的朝向竖直向下的箭头标识9在同一直线上,随后将旋钮15竖直下移至最大限度,将旋钮15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10°,即转子外面的凸块19嵌入空腔内表面的第三层弧形凹槽12内的最左端或最右端,此时转子完成限位,控制阀处于全闭路模式,四个第一出水口、B、C与D皆为闭路,流入控制阀的流体无法流出。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旋钮式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带有空腔的壳体;其中,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一个进水口(1),所述进水口(1)与空腔(2)连通;
所述空腔(2)的内壁设置有多条凹槽,以形成至少一个内部通道;
置于所述空腔(2)内的转子;其中,所述转子的顶部设置有旋钮(15),所述转子的底部有一进水孔(20),与所述进水口(1)连通;所述转子的下端设置有一通孔(21)与一豁口(18),均与所述进水孔(20)相通;
以及四个出水口,均匀分布于所述壳体的外柱面,且均与所述空腔(2)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式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部通道沿所述壳体的顶部至底部总体分为三层,依次为第一层弧形凹槽(10)、第二层环形凹槽(11)与第三层弧形凹槽(12);所述第一层弧形凹槽(10)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一连通的第一竖直凹槽(8);所述第一层弧形凹槽(10)与所述第二层环形凹槽(11)设有一连通的第二竖直凹槽(13);所述第二层环形凹槽(11)与所述第三层弧形凹槽(12)之间设有一连通的第三竖直凹槽(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钮式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直凹槽(8)、所述第二竖直凹槽(13)和所述第三竖直凹槽(14)分别对应所述壳体的外柱面映射有指示箭头块(9)。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钮式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层环形凹槽(11)上分布10个不同间距的缺口(25),用于与所述转子配合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钮式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层环形凹槽对应所述壳体的外周设置有数字刻度(7),且所述数字刻度(7)上的数字标识与每个所述缺口(25)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式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钮(15)的上面设一指示箭头(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式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钮(15)以下部分设有两环形凹槽(17),用于放置密封圈;所述旋钮(15)以下部分置于所述空腔(2)的内部,且与所述空腔(2)契合形成密封效果。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钮式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的外柱面(23)有一圆形凸块(19),与所述缺口(25)配合完成转子的限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式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的外柱面(23)的上方设一刻度线(22)。
CN202323136864.XU 2023-11-21 2023-11-21 一种旋钮式流体控制阀 Active CN221003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136864.XU CN221003884U (zh) 2023-11-21 2023-11-21 一种旋钮式流体控制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136864.XU CN221003884U (zh) 2023-11-21 2023-11-21 一种旋钮式流体控制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03884U true CN221003884U (zh) 2024-05-24

Family

ID=91124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136864.XU Active CN221003884U (zh) 2023-11-21 2023-11-21 一种旋钮式流体控制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038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63910B (zh) 一种旋转装置及气体分离装置
CN104806779B (zh) 流体阀组件和用于流体阀组件的密封套筒
CN102620010A (zh) 二位多通阀
CN115325217A (zh) 车用热管理多通阀和车用热管理系统
CN221003884U (zh) 一种旋钮式流体控制阀
CN111102379A (zh) 一种多通道流体控制器
KR20090071507A (ko) 온냉수혼합꼭지
CN110131445B (zh) 一种旋钮控制的出水装置
CN218598871U (zh) 多通阀及热管理系统
CN213361196U (zh) 一种多功能阀芯
CN101786053B (zh) 推拨功能切换花洒
CN217108322U (zh) 一种电动切换阀
KR101414140B1 (ko) 복수의 볼부재를 포함하는 볼밸브
CN206754486U (zh) 恒温水龙头
CN205013763U (zh) 多功能陶瓷阀
CN114484007A (zh) 一种带锁合功能的户外水龙头
CN219529909U (zh) 一种集成式热管理模块
CN210265965U (zh) 一种调节球阀
CN114046367A (zh) 集成阀及具有该集成阀的净水设备
CN218440809U (zh) 车用热管理多通阀和车用热管理系统
CN219102101U (zh) 一种可比例调节的双五通水阀
CN219102098U (zh) 一种可比例调节的五通阀
CN219317695U (zh) 十二通阀、冷却系统及汽车
CN211574330U (zh) 一种流体流量调节装置
CN216742986U (zh) 五通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