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96587U - 坐垫和双轮车辆 - Google Patents
坐垫和双轮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996587U CN220996587U CN202322529849.5U CN202322529849U CN220996587U CN 220996587 U CN220996587 U CN 220996587U CN 202322529849 U CN202322529849 U CN 202322529849U CN 220996587 U CN220996587 U CN 2209965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pivot
- seat
- cushion
- pivot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坐垫,用于设置于双轮车辆的后座处,包括支架、弹簧夹、坐垫本体。支架用于连接至双轮车辆,支架具有相反设置的前端与后端。弹簧夹可枢转地设置于支架的后端。坐垫本体在第一关闭位置以及第一掀开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设置于支架的前端,位于第一关闭位置的坐垫本体至少部分覆盖支架且位于弹簧夹的上方,位于第一掀开位置的坐垫本体垂直于或者倾斜于支架,以形成靠背。当坐垫本体位于关闭位置时,坐垫本体能够为后座乘客提供良好的乘坐舒适度。而当坐垫本体位于掀开位置时,坐垫本体垂直于或者倾斜于支架,从而形成靠背。通过支架的设置,能够形成放置货物的平台。通过弹簧夹的设置,用于对支架上盛放物品形成牢固夹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轮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坐垫和双轮车辆。
背景技术
双轮车辆的后座是双轮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座的载货能力及乘坐舒适度往往难以兼容。后货架作为载货平台固定在车架的前坐垫后方,这种设计提升了载货能力,却丧失了搭载两人的功能;若要满足两人骑乘需求,后货架则被后坐垫取代。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坐垫和双轮车辆,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坐垫,用于设置于双轮车辆的后座处,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用于连接至所述双轮车辆,所述支架具有相反设置的前端与后端;
弹簧夹,所述弹簧夹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后端;
坐垫本体,所述坐垫本体在第一关闭位置以及第一掀开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前端,位于所述第一关闭位置的所述坐垫本体至少部分覆盖所述支架且位于所述弹簧夹的上方,位于所述第一掀开位置的所述坐垫本体垂直于或者倾斜于所述支架,以形成靠背。
可选地,第一枢转座,所述第一枢转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枢转座第一板、第一枢转座第二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枢转座第一板和所述第一枢转座第二板之间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枢转座第一板开设有第一枢转槽,所述第一枢转座第二板开设有第二枢转槽,所述第一枢转槽与所述第二枢转槽关于所述第一枢转座的中心轴线对称;
第二枢转座,所述第二枢转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枢转座第一板、第二枢转座第二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枢转座第一板和第二枢转座第二板之间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坐垫本体固定连接,第二枢转座第一板与第二枢转座第二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枢转轴;其中,
所述第一枢转轴插设于所述第一枢转槽与所述第二枢转槽,以使所述坐垫本体相对于所述支架旋转时,所述第一枢转轴能够在所述第一枢转槽与所述第二枢转槽内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坐垫,通过坐垫本体的枢转设置,兼具载货与载人功能。当坐垫本体位于关闭位置时,坐垫本体能够为后座乘客提供良好的乘坐舒适度。而当坐垫本体位于掀开位置时,坐垫本体垂直于或者倾斜于支架,从而形成靠背,方便前座乘客休息时的倚靠。通过支架的设置,能够在坐垫本体位于掀开位置时,形成放置货物的平台。通过弹簧夹的设置,用于对支架上盛放物品形成牢固夹持。
可选地,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枢转座;
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枢转座;其中,
所述坐垫本体处于第一掀开位置时,所述限位板滑动至所述限位槽内,以使所述坐垫本体稳定于第一掀开位置。
可选地,还包括:
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一枢转轴,另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一枢转座或所述支架;其中,
所述坐垫本体处于第一掀开位置时,所述限位板通过所述拉簧的弹力卡接于所述限位槽内。
可选地,所述支架设置有避让槽,所述弹簧夹与所述支架的铰接端通过所述避让槽延伸至所述支架的下端面;并且/或者
所述弹簧夹与所述支架的铰接端设置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的第一作用端与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扭簧的第二作用端与弹簧夹连接;并且/或者
所述支架的上端面凹设有收纳槽,所述弹簧夹能够收纳于所述收纳槽内。
可选地,所述支架设置有扶手。
一种双轮车辆,包括:
车辆本体,所述车辆本体具有前座和后座;
前坐垫,所述前坐垫设置于所述前座;
后坐垫,所述后坐垫设置于所述后座,所述后坐垫为上述的坐垫。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双轮车辆,后坐垫的设置,能够在其处于第一关闭位置时,供乘客乘坐;在其处于第一掀开位置时,以露出支架,以用于放置货物,同时掀开的坐垫本体能够成为前座驾驶员的倚靠,以增加驾驶舒适体验。
可选地,所述前坐垫可枢转地设置于车辆本体,所述前坐垫相对所述车辆本体在第二关闭位置以及第二掀开位置之间枢转。
可选地,所述前坐垫还包括:
第三枢转座,所述第三枢转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枢转座第一板、第三枢转座第二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枢转座第一板和所述第三枢转座第二板之间的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与所述车辆本体固定连接;
第四枢转座,所述第四枢转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四枢转座第一板、第四枢转座第二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四枢转座第一板和所述第四枢转座第二板之间的第四固定板,所述第四固定板与所述前坐垫固定连接;
第二枢转轴,所述第三枢转座第一板、所述第三枢转座第二板、所述第四枢转座第一板、所述第四枢转座第二板分别与所述第二枢转轴铰枢转连接,以使所述第三枢转座与所述第四枢转座能够以所述第二枢转轴为旋转轴相对转动。
可选地,所述前坐垫还包括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的第一作用端抵接于所述第三枢转座,所述第二扭簧的第二作用端抵接于所述第四枢转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坐垫的立体示意图,图中坐垫本体处于第一掀开位置;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支架的立体示意图,图中弹簧夹处于掀开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坐垫本体与支架之间铰接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双轮车辆前坐垫与后坐垫的立体示意图,图中前坐垫处于第二关闭位置,后垫处于第一关闭位置;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双轮车辆前坐垫与后坐垫的立体示意图,图中前坐垫处于第二掀开位置,后垫处于第一掀开位置;以及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双轮车辆的车辆本体与前坐垫立体示意图,图中前坐垫处于第二掀开位置。
附图标记说明
100:坐垫
110:坐垫本体
120:支架
121:避让槽
122:收纳槽
123:扶手
130:弹簧夹
131:第一扭簧
140:第一枢转座
141:第一枢转座第一板
142:第一枢转座第二板
143:第一固定板
144:第一枢转槽
145:第二枢转槽
146:限位槽
150:第二枢转座
151:第二枢转座第一板
152:第二枢转座第二板
153:第二固定板
154:限位板
160:第一枢转轴
170:拉簧
200:前坐垫
210:第三枢转座
211:第三枢转座第一板
212:第三枢转座第二板
213:第三固定板
220:第四枢转座
221:第四枢转座第一板
222:第四枢转座第二板
223:第四固定板
230:第二枢转轴
240:第二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在本文中,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它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
在本文中,“相等”、“相同”等并非严格的数学和/或几何学意义上的限制,还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且制造或使用等允许的误差。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的数值范围不仅包括其两个端点内的整个范围,也包括含于其中的若干子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坐垫100,用于设置于双轮车辆的后座处,包括支架120、弹簧夹130、坐垫本体110。支架120用于连接至双轮车辆,支架120具有相反设置的前端与后端。弹簧夹130可枢转地设置于支架120的后端。坐垫本体110在第一关闭位置以及第一掀开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设置于支架120的前端,位于第一关闭位置的坐垫本体110至少部分覆盖支架120且位于弹簧夹130的上方,位于第一掀开位置的坐垫本体110垂直于或者倾斜于支架120,以形成靠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坐垫本体110的在关闭位置和掀开位置之间的可枢转设置,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兼具载货与载人功能。具体来说,当坐垫本体110位于关闭位置时,坐垫本体110能够为后座乘客提供良好的乘坐舒适度。而当坐垫本体110位于掀开位置时,坐垫本体110垂直于或者倾斜于支架120,从而形成靠背,方便前座乘客休息时的倚靠。通过支架120的设置,能够在坐垫本体110位于第一掀开位置时,形成放置货物的平台。通过弹簧夹130的设置,用于对支架120上盛放物品形成牢固夹持。在本实用新型中,弹簧夹130铰接于支架120的后端,坐垫本体110铰接于支架120的前端。可以理解的,弹簧夹130的一端铰接于支架120的后端,另一端延伸至支架120的前端;坐垫本体110的一端铰接于支架120的前端,另一端延伸至支架120的后端。即坐垫本体110与弹簧夹130的掀开方向相反,弹簧夹130与坐垫本体110在掀开时,能够形成类似三角形容纳区的区域,可以实现对物品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的限位,提高物品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弹簧夹130与支架120的铰接端设置有第一扭簧131,第一扭簧131具有扭力,能够产生回复力矩,使弹簧夹130在受到外力作用发生转动后自动回复到原来的位置。第一扭簧131的第一作用端与支架120连接,第二作用端与弹簧夹130连接,以构成对弹簧夹130相对于支架120发生转动后的回复,从而保持对放置于支架120上方物品的夹持力。可选地,弹簧夹130由金属、塑料、橡胶等材料制成,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坐垫100的设计具有良好的通用性,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双轮车辆,如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等。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坐垫100还包括第一枢转座140与第二枢转座150。第一枢转座14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枢转座第一板141、第一枢转座第二板142,以及设置于第一枢转座第一板141和第一枢转座第二板142之间的第一固定板143,第一固定板143与支架120固定连接,第一枢转座第一板141开设有第一枢转槽144,第一枢转座第二板142开设有第二枢转槽145,第一枢转槽144与第二枢转槽145关于第一枢转座140的中心轴线对称。第二枢转座15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枢转座第一板151、第二枢转座第二板152,以及设置于第二枢转座第一板151和第二枢转座第二板152之间的第二固定板153,第二固定板153与坐垫本体110固定连接,第二枢转座第一板151与第二枢转座第二板152之间设置有第一枢转轴160。第一枢转轴160插设于第一枢转槽144与第二枢转槽145,以使坐垫本体110相对于支架120旋转时,第一枢转轴160能够在第一枢转槽144与第二枢转槽145内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将坐垫100的旋转机构分别设置于支架120、坐垫本体110,坐垫本体110可以根据需要相对于支架120实现旋转。这种设计提高了坐垫100结构的灵活性,满足了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同时,可以有效节省空间,实现更为紧凑的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坐垫100还包括限位槽146、限位板154。限位槽146设置于第一枢转座140,限位板154设置于第二枢转座150。坐垫本体110处于第一掀开位置时,限位板154滑动至限位槽146内,以使坐垫本体110稳定于第一掀开位置。由前述可知,第一枢转座140与第二枢转座150铰接连接,即第二枢转座150能够绕第一枢转座140旋转。在第一枢转座140上设置有与第二枢转座150旋转路径相应的弧形段,以使第二枢转座150能够沿弧形段绕第一枢转座140旋转,限位板154与第一枢转座140抵接,优选地,限位板154与弧形段部分抵接。限位槽146设置于弧形段部分,以使第二枢转座150旋转时,限位板154能够沿弧形段滑动至限位槽146内。限位槽146和限位板154的设计使坐垫本体110在掀开位置时更加稳定,降低了前座乘坐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倾倒的可能性,提高了乘坐安全性。通过限位板154的稳定作用,坐垫本体110在掀开位置时可以形成一个更加稳固的靠背,提高乘坐舒适度。可选地,限位槽146设置有多个,限位板154卡接于不同的限位槽146,以构成坐垫本体110与支架120之间的不同角度,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靠背(坐垫本体110)的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坐垫100还包括拉簧170。拉簧170的一端部连接第一枢转轴160,另一端部连接第一枢转座140或支架120。坐垫本体110处于第一掀开位置时,限位板154通过拉簧170的弹力卡接于限位槽146内。在本实施例中,拉簧170的弹力作用可以使限位板154在掀开位置时更加稳定地卡接于限位槽146内,提高了坐垫本体110在掀开位置的稳定性。拉簧170的设计可以提高坐垫100结构的稳定性,延长坐垫1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20设置有避让槽121,弹簧夹130与支架120的铰接端通过避让槽121延伸至支架120的下端面。可以理解的,避让槽121为贯通支架120上下端面设置。由前述可知,弹簧夹130设置有第一扭簧131,基于此,第一扭簧131可以设置于支架120的下端面。从而使得支架120上端面的弹簧夹130外观平整,无凸出结构。避让槽121的设计有利于节省空间,提高坐垫100的整体紧凑性。避让槽121还可以防止弹簧夹130在铰接过程中与其他部件发生摩擦和磨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20的上端面凹设有收纳槽122,弹簧夹130能够收纳于收纳槽122内。可以理解的,收纳槽122与弹簧夹130的形状相适应。收纳槽122的设计有利于节省空间,提高坐垫100的整体紧凑性。弹簧夹130在关闭位置时能够方便地收纳于收纳槽122内,提高了坐垫100的收纳便利性。收纳槽122的设计使得坐垫100在关闭位置时更加美观整洁,给人以良好的视觉体验。优选地,收纳槽122的宽度大于弹簧夹130的宽度,以方便手指伸入收纳槽122来拉起弹簧夹13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20设置有扶手123。扶手123的设计可以为乘客提供更好的手部支撑,从而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可选地,扶手123设置于支架120远离地面的端面,以构成支架120载物的左限位与右限位。在本实施例中,扶手123不凸出于坐垫本体110,即支架120的高度不超过坐垫本体110的厚度。可选地,如图1所示,扶手123设置于支架120朝向地面的端面。在本实施例中,扶手123能够作为提起车辆的施力位置,同时可用于固定捆绑支架120上货物的绳索。
如图4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双轮车辆,包括车辆本体、前坐垫200和后坐垫100。车辆本体具有前座和后座。前坐垫200设置于前座。后坐垫100设置于后座,后坐垫100为上述的坐垫100。后坐垫100的设置,能够在其处于第一关闭位置时,供乘客乘坐;在其处于第一掀开位置时,以露出支架120,以用于放置货物,同时掀开的坐垫本体110能够成为前座驾驶员的倚靠,以增加驾驶舒适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前坐垫200可枢转地设置于车辆本体,前坐垫200相对车辆本体在第二关闭位置以及第二掀开位置之间枢转。车辆在前坐垫200的对应位置设置油箱或者电瓶等,实现对车辆内部空间高效利用,在保持车辆性能的同时,提高了乘客的乘坐空间。前坐垫200处于第二关闭位置时,能够覆盖油箱、电瓶等,从而保持车辆的整体美观,并且能够防止灰尘进入,保持清洁。
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前坐垫200还包括第三枢转座210、第四枢转座220、第二枢转轴230。第三枢转座2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枢转座第一板211、第三枢转座第二板212,以及设置于第三枢转座第一板211和第三枢转座第二板212之间的第三固定板213,第三固定板213与车辆本体固定连接。第四枢转座2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四枢转座第一板221、第四枢转座第二板222,以及设置于第四枢转座第一板221和第四枢转座第二板222之间的第四固定板223,第四固定板223与前坐垫200固定连接。第三枢转座第一板211、第三枢转座第二板212、第四枢转座第一板221、第四枢转座第二板222分别与第二枢转轴230铰枢转连接,以使第三枢转座210与第四枢转座220能够以第二枢转轴230为旋转轴相对转动。通过增加枢转座和枢转轴,前坐垫200的可枢转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更灵活的调节,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乘坐需求。枢转座的设计可以使前坐垫200的结构更加牢固,延长了坐垫1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前坐垫200还包括第二扭簧240,第二扭簧240具有扭力,能够产生回复力矩,前坐垫200处于第二关闭位置时,第二扭簧240始终具有驱动前坐垫200远离车辆本体的扭力,在打开前坐垫200时,在第二扭簧240的扭力的驱动下,前坐垫200绕第二枢转轴230旋转以远离车辆不提。第二扭簧240的第一作用端抵接于第三枢转座210,第二扭簧240的第二作用端抵接于第四枢转座220。通过第二扭簧240的设置,在打开前坐垫200时,前坐垫200能够自动翻起至指定位置,省去手动翻起的步骤。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坐垫,用于设置于双轮车辆的后座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用于连接至所述双轮车辆,所述支架具有相反设置的前端与后端;
弹簧夹,所述弹簧夹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后端;
坐垫本体,所述坐垫本体在第一关闭位置以及第一掀开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前端,位于所述第一关闭位置的所述坐垫本体至少部分覆盖所述支架且位于所述弹簧夹的上方,位于所述第一掀开位置的所述坐垫本体垂直于或者倾斜于所述支架,以形成靠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枢转座,所述第一枢转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枢转座第一板、第一枢转座第二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枢转座第一板和所述第一枢转座第二板之间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枢转座第一板开设有第一枢转槽,所述第一枢转座第二板开设有第二枢转槽,所述第一枢转槽与所述第二枢转槽关于所述第一枢转座的中心轴线对称;
第二枢转座,所述第二枢转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枢转座第一板、第二枢转座第二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枢转座第一板和第二枢转座第二板之间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坐垫本体固定连接,第二枢转座第一板与第二枢转座第二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枢转轴;其中,
所述第一枢转轴插设于所述第一枢转槽与所述第二枢转槽,以使所述坐垫本体相对于所述支架旋转时,所述第一枢转轴能够在所述第一枢转槽与所述第二枢转槽内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坐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枢转座;
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枢转座;其中,
所述坐垫本体处于第一掀开位置时,所述限位板滑动至所述限位槽内,以使所述坐垫本体稳定于第一掀开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坐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一枢转轴,另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一枢转座或所述支架;其中,
所述坐垫本体处于第一掀开位置时,所述限位板通过所述拉簧的弹力卡接于所述限位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设置有避让槽,所述弹簧夹与所述支架的铰接端通过所述避让槽延伸至所述支架的下端面;并且/或者
所述弹簧夹与所述支架的铰接端设置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的第一作用端与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扭簧的第二作用端与弹簧夹连接;并且/或者
所述支架的上端面凹设有收纳槽,所述弹簧夹能够收纳于所述收纳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设置有扶手。
7.一种双轮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辆本体,所述车辆本体具有前座和后座;
前坐垫,所述前坐垫设置于所述前座;
后坐垫,所述后坐垫设置于所述后座,所述后坐垫为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坐垫。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轮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坐垫可枢转地设置于车辆本体,所述前坐垫相对所述车辆本体在第二关闭位置以及第二掀开位置之间枢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轮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坐垫还包括:
第三枢转座,所述第三枢转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枢转座第一板、第三枢转座第二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枢转座第一板和所述第三枢转座第二板之间的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与所述车辆本体固定连接;
第四枢转座,所述第四枢转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四枢转座第一板、第四枢转座第二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四枢转座第一板和所述第四枢转座第二板之间的第四固定板,所述第四固定板与所述前坐垫固定连接;
第二枢转轴,所述第三枢转座第一板、所述第三枢转座第二板、所述第四枢转座第一板、所述第四枢转座第二板分别与所述第二枢转轴铰枢转连接,以使所述第三枢转座与所述第四枢转座能够以所述第二枢转轴为旋转轴相对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轮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坐垫还包括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的第一作用端抵接于所述第三枢转座,所述第二扭簧的第二作用端抵接于所述第四枢转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529849.5U CN220996587U (zh) | 2023-09-15 | 2023-09-15 | 坐垫和双轮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529849.5U CN220996587U (zh) | 2023-09-15 | 2023-09-15 | 坐垫和双轮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996587U true CN220996587U (zh) | 2024-05-24 |
Family
ID=91126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529849.5U Active CN220996587U (zh) | 2023-09-15 | 2023-09-15 | 坐垫和双轮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996587U (zh) |
-
2023
- 2023-09-15 CN CN202322529849.5U patent/CN22099658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462767B2 (ja) | 格納式ヘッドレスト | |
US5788324A (en) | Seat assembly with fold-out armrest | |
US7997604B2 (en) | Multi-position footboard | |
CA2311265A1 (en) | Seat cushion with flip open storage bin | |
EP3539819A1 (fr) | Accoudoir pour siège de véhicule et siege de vehicule comportant un tel accoudoir | |
EP3873777B1 (fr) | Siège muni d'une tablette auxiliaire | |
US4611734A (en) | Mobile phone mounting | |
CN220996587U (zh) | 坐垫和双轮车辆 | |
US20030205596A1 (en) | Robotic arm console | |
FR2783217A1 (fr) | Dispositif de rangement integre a un sie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 |
FR2895338A1 (fr) | Agencement de dossier de siege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 |
US5414897A (en) | Hinge mechanism for a vehicular seat back | |
AU2004291178B2 (en) | Vehicle seat mounting for an object, eg computer | |
JP3281536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の2段折れヒンジ構造 | |
FR3108075A1 (fr) | Dispositif de support d’appareil électronique nomade comprenant un dispositif de blocage | |
JP3549029B2 (ja) | 腰掛け用のサイドテーブル装置 | |
US20240181943A1 (en) | Luggage Gap Cover Device for Vehicle Rear Seat | |
JPH0611230Y2 (ja) | 可倒式シート | |
CN220809224U (zh) | 一种扶手支架和座椅靠背 | |
JPH0513255U (ja) | 座席用回転スライド式テーブル | |
FR2847211A1 (fr) | Sie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 |
US20240308407A1 (en) | Cup holder for armrest of vehicle | |
FR3068660B1 (fr) | Sie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integrant un dispositif support pour terminal mobile. | |
JPH09240357A (ja) | バスの自転車固定装置 | |
JPH0741404Y2 (ja) | 中折れ式シートバッ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