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63157U - 一种辅助触头结构及直流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辅助触头结构及直流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63157U
CN220963157U CN202322566915.6U CN202322566915U CN220963157U CN 220963157 U CN220963157 U CN 220963157U CN 202322566915 U CN202322566915 U CN 202322566915U CN 220963157 U CN220963157 U CN 2209631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auxiliary contact
push rod
assembly
auxili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6691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欣辰
王中煜
谢强强
向洪岗
冯家豪
李瑞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6691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631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631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631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辅助触头结构及直流接触器,涉及直流接触器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的辅助触头结构,包括推动杆组件、主触头组件和辅助触头组件;主触头组件包括静触头和动触桥,辅助触头组件包括辅助触头引出端和接触部;推动杆组件设于动触桥远离静触头的一侧,接触部固定连接于推动杆组件靠近静触头一端的侧缘;推动杆组件驱动主触头组件闭合时,辅助触头引出端与接触部接触,或者,推动杆组件驱动主触头组件断开时,辅助触头引出端与接触部分离。上述设计得到的辅助触头结构减小了其在直流接触器中所占用的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同时离主回路较远,不易受到主回路的高压影响而失效,提高了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辅助触头结构及直流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直流接触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辅助触头结构及直流接触器。
背景技术
直流接触器在电气回路中,起到控制回路通断以及保护的功能。在一些应用领域中,要求直流接触器需要带有辅助触点,当直流接触器线圈通电工作后主触点状态改变,辅助触点随其动作以转换至断开或接触状态。因此,辅助触点和主触点具有联动关系,通过监测辅助触点的状态来判断主触点的闭合或断开。
现有的辅助触点通常设置于动触桥的顶部,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容易影响直流接触器的整体结构尺寸;并且辅助触点离主回路较近,容易受到主触点的高压影响而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辅助触头结构及直流接触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辅助触点设置于动触桥顶部而导致空间利用率不高、不易加工制造、同时容易受主触点的高压影响而失效的问题。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辅助触头结构,包括推动杆组件、主触头组件和辅助触头组件;主触头组件包括静触头和动触桥,辅助触头组件包括辅助触头引出端和接触部;推动杆组件设于动触桥远离静触头的一侧,接触部固定连接于推动杆组件靠近静触头一端的侧缘,并与推动杆组件沿动触桥的运动方向相贴合;推动杆组件驱动主触头组件闭合时,辅助触头引出端与接触部接触,或者,推动杆组件驱动主触头组件断开时,辅助触头引出端与接触部分离。
可选地,接触部包括于推动杆组件靠近静触头一端的侧缘相贴合的支撑座,支撑座背离推动杆组件的一面固定连接有用于与辅助触头引出端接触或分离的弹片。
可选地,弹片具有弧形的弯折部,以使弹片朝向辅助触头引出端弯折。
可选地,弹片在其延伸方向上设有通槽。
可选地,支撑座背离推动杆组件的一面的预设位置凸设有一支撑条,支撑条与支撑座的板面垂直连接;支撑条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有弹片,两弹片分别用于与辅助触头引出端接触或分离。
可选地,两弹片之间设有间隔。
可选地,支撑座靠近推动杆组件的一面垂直设置有支撑片,支撑片能够与推动杆组件的固定支架卡合。
可选地,支撑片上设置有通孔,固定支架的表面对应设有与通孔适配的限位柱,以使支撑片与固定支架卡合,支撑座贴合于固定支架的侧壁。
可选地,支撑片与固定支架通过通孔与限位柱铆接为一体结构。
可选地,辅助触头结构包括罩壳,辅助触头引出端穿设于罩壳内,接触部设置于罩壳内部,推动杆组件沿罩壳的深度方向活动以驱动主触头组件闭合或断开,能够带动辅助触头引出端与接触部接触或分离。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直流接触器,包括上述的辅助触头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本申请所提供的辅助触头结构,包括推动杆组件、主触头组件和辅助触头组件;主触头组件包括静触头和动触桥,辅助触头组件包括辅助触头引出端和接触部;推动杆组件设于动触桥远离静触头的一侧,接触部固定连接于推动杆组件靠近静触头一端的侧缘,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将接触部卡设于推动杆组件上且位于动触桥的侧面,减小了该辅助触头结构所占用的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同时接触部的设置位置使得辅助触头结构离静触头和动触桥所形成的主回路较远,不易受到主回路的高压影响而失效,提高了辅助触头结构的可靠性;推动杆组件驱动主触头组件闭合时,辅助触头引出端与接触部接触,或者,推动杆组件驱动主触头组件断开时,辅助触头引出端与接触部分离,以实现产品在通电状态下和断电状态下时辅助触头组件的状态变化,使辅助触点的状态改变与主触点的状态改变相同,能够实时监测辅助触点的状态来判断主触点的闭合或断开,也提高了辅助触头组件的连接可靠性。上述设计得到的辅助触头结构,能够在保证与主触点的闭合或断开过程具有良好的联动关系的同时,减小了其在直流接触器中所占用的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同时该辅助触头结构的设置位置离主回路较远,因此不易受到主回路的高压影响而失效,提高了该辅助触头结构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辅助触头结构的爆炸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推动杆组件装配接触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触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辅助触头结构的剖面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辅助触头引出端与接触部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辅助触头引出端与接触部接触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辅助触头结构;110-推动杆组件;111-固定支架;1111-限位柱;112-触头底座;113-触头弹簧;114-上导磁体;115-下导磁体;116-活动轴;121-静触头;122-动触桥;130-辅助触头组件;131-辅助触头引出端;132-接触部;1321-支撑座;1322-弹片;1323-弯折部;1324-通槽;1325-支撑条;1326-支撑片;1327-通孔;140-罩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形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形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形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形的限制。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信号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形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辅助触头结构100,包括推动杆组件110、主触头组件和辅助触头组件130;主触头组件包括静触头121和动触桥122,辅助触头组件130包括辅助触头引出端131和接触部132;推动杆组件110设于动触桥122远离静触头121的一侧,接触部132固定连接于推动杆组件110靠近静触头121一端的侧缘,并与推动杆组件110沿动触桥122的运动方向相贴合;推动杆组件110驱动主触头组件闭合时,辅助触头引出端131与接触部132接触,或者,推动杆组件110驱动主触头组件断开时,辅助触头引出端131与接触部132分离。
具体地,请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辅助触头结构100,其具有推动杆组件110以及设置于推动杆组件110一端的主触头组件和辅助触头组件130。其中,主触头组件包括静触头121和动触桥122,动触桥122与推动杆组件110的一端相连接,推动杆组件110能够提供给动触桥122一定的支持力,且静触头121在产品通电时与动触桥122接触,在产品断电时与动触桥122分离;
辅助触头组件130包括设置于静触头121一侧的辅助触头引出端131,以及与辅助触头引出端131位置对应的接触部132,接触部132与推动杆组件110固定连接且沿推动杆组件110的运动方向与之相贴合,以使接触部132设置在动触头的侧面。
如图6所示,当推动杆组件110向上运动以驱动动触桥122与静触头121闭合时,能够同时带动接触部132一同向上运动以与辅助触头引出端131相接触;同样地,如图5所示,当推动杆组件110向下运动以驱动动触桥122与静触头121断开时,能够同时带动接触部132一同向下运动以与辅助触头引出端131相分离。
需要说明是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接触部132设置于推动杆组件110的侧壁且沿推动杆组件110的运动方向与推动杆组件110相贴合,以使接触部132设置于动触桥122的侧方,同时推动杆组件110的上下运动也能够一同带动接触部132与辅助触头引出端131的接触或分离;现有的辅助触头通常设置在动触桥122的上方,不仅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影响整体尺寸,同时也使得辅助触点较为靠近主回路,容易受到主触点高压的影响而导致辅助触点失效;而本申请提供的辅助触头结构100,将接触部132设置于推动杆组件110的侧壁,不再需要微动开关的额外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也能够与主触点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使辅助触头组件130不易受高压影响而失效,提高了辅助触头结构100的可靠性。
本申请所提供的辅助触头结构100,包括推动杆组件110、主触头组件和辅助触头组件130;主触头组件包括静触头121和动触桥122,辅助触头组件130包括辅助触头引出端131和接触部132;推动杆组件110设于动触桥122远离静触头121的一侧,接触部132铆接于推动杆组件110靠近静触头121一端的侧缘,并与推动杆组件110沿竖直方向相贴合,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将接触部132卡设于推动杆组件110上且位于动触桥122的侧面,减小了该辅助触头结构100所占用的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同时接触部132的设置位置使得辅助触头结构100离静触头121和动触桥122所形成的主回路较远,不易受到主回路的高压影响而失效,提高了辅助触头结构100的可靠性;推动杆组件110驱动主触头组件闭合时,辅助触头引出端131与接触部132接触,或者,推动杆组件110驱动主触头组件断开时,辅助触头引出端131与接触部132分离,以实现产品在通电状态下和断电状态下时辅助触头组件130的状态变化,使辅助触点的状态改变与主触点的状态改变相同,能够实时监测辅助触点的状态来判断主触点的闭合或断开,也提高了辅助触头组件130的连接可靠性。上述设计得到的辅助触头结构100,能够在保证与主触点的闭合或断开过程具有良好的联动关系的同时,减小了其在直流接触器中所占用的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同时该辅助触头结构100的设置位置离主回路较远,因此不易受到主回路的高压影响而失效,提高了该辅助触头结构100的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接触部132包括于推动杆组件110靠近静触头121一端的侧缘相贴合且固定连接的支撑座1321,支撑座1321背离推动杆组件110的一面固定连接有用于与辅助触头引出端131接触或分离的弹片1322。
具体地,接触部132包括以用于贴合于推动杆组件110侧壁的支撑座1321,在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支撑座1321为矩形片状结构,以便更好地与推动杆组件110的侧壁相贴合,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支撑座1321与推动杆组件110固定连接,以使两者的连接关系更加稳定;除此之外,接触部132还包括与支撑座1321固定连接的弹片1322,弹片1322设置于支撑座1321背离推动杆组件110的一面,以用于跟随推动杆组件110的向上或向下运动而与辅助触头引出端131接触或分离,从而实现辅助回路的导通。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座1321具有绝缘作用,能够对主触头组件和辅助触头结构100进行电气隔离,进一步提高了该辅助触头结构100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弹片1322具有弧形的弯折部1323,以使弹片1322朝向辅助触头引出端131一侧弯折;弹片1322在其延伸方向上设有通槽1324。
具体地,弹片1322设置为弧形,并具有一定角度的弯折部1323,以增加弹片1322的弹性,所形成的弯折部1323使弹片1322朝向辅助触头引出端131一侧弯折,以便更加可靠地实现与辅助触头引出端131的接触;其中,弹片1322在其延伸方向上设置有通槽1324,以使弹片1322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中间部位具有一段镂空;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于通槽1324的设置长度没有任何限制,但需保证弹片1322与辅助触头引出端131相接触的部位完整且不存在镂空,以保证弹片1322能够与辅助触头引出端131良好地接触;通过通槽1324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加弹片1322的弹性,从而提高辅助回路良好导通的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实施方案中,如图3所示,支撑座1321背离推动杆组件110的一面的预设位置凸设有一支撑条1325,支撑条1325与支撑座1321的板面垂直连接;支撑条1325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有弹片1322,两弹片1322分别用于与辅助触头引出端131接触或分离。
更进一步地,两弹片1322之间设有间隔。
具体地,支撑座1321上还设置有一支撑条1325,支撑条1325固定连接于支撑座1321背离推动杆组件110一侧的板面上,并与支撑座1321垂直连接,以使支撑条1325凸设于支撑座1321的板面。支撑条1325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弹片1322,对应地,辅助触头引出端131也设置有两个,两弹片1322分别与两辅助触头引出端131实现分离或接触。其中,两弹片1322相对设置,并且中间设置有一定的间隔,以使两弹片1322呈相对的近似“C”型结构。
通过支撑条1325的设置,能够使得弹片1322与支撑座1321的连接关系更加稳定,而两弹片1322分开设置,也能够在分别与两辅助触头引出端131的位置对应的同时保证弹片1322的弹性。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实施方案中,支撑座1321靠近推动杆组件110的一面垂直设置有支撑片1326,支撑片1326能够与推动杆组件110的固定支架111卡合。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支撑片1326上设置有通孔1327,固定支架111的表面对应设有与通孔1327适配的限位柱1111,以使支撑片1326与固定支架111卡合,支撑座1321沿竖直方向贴合于固定支架111。
具体地,支撑座1321上还设置有支撑片1326,支撑片1326设置于支撑座1321靠近推动杆组件110一侧的面板上,支撑片1326垂直于支撑板设置,以使支撑座1321通过支撑板与推动杆组件110的固定支架111相连接,支撑座1321贴合设置于固定支架111的侧壁上。
支撑片1326上设置有通孔1327,固定支架111的顶部表面设置有与通孔1327适配的限位柱1111,并且固定支架111的顶部表面与支撑片1326相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插设支撑片1326的凹槽,凹槽的深度与支撑片1326的厚度相适配,凹槽内设置有限位柱1111;将通孔1327与限位柱1111进行卡合并铆接,能够使支撑座1321与固定支架111的侧壁相贴合。在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中,通孔1327设置为两个,对应地,凹槽内的限位柱1111也设置为两个,以与通孔1327的数量适配,这样的设置能够使支撑座1321与固定支架111的连接更加稳定;当然,通孔1327与限位柱1111的数量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只要能够保证支撑座1321与固定支架111的稳定连接即可。
如图4所示,固定支架111远离静触头121的一端还套设有与固定支架111相适配的触头底座112,触头底座112与固定支架111共同围合形成容置腔,容置腔内依次设置有用于与静触头121接触或分离的动触桥122、两端分别抵接于动触桥122和触头底座112的触头弹簧113,以及分别设置于动触桥122上下两侧的上导磁体114和下导磁体115;触头底座112远离固定支架111的一侧设有与弹簧抵接的活动轴116。当产品通电时,与活动轴116一端连接的动铁芯受到线圈产生的磁场作用,使得动铁芯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动触桥122向上移动,能够使动触桥122与静触头121接触,以形成电气回路;当产品断电时,动铁芯不受线圈磁场作用,在弹簧的作用下动铁芯复位,带动动触桥122向下运动,并与静触头121分离。而固定支架111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接触部132,接触部132的支撑座1321与固定支架111的外部相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接触部132的各部件可以为一体注塑成型,以便于生产和安装,提高了装配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实施方案中,辅助触头结构100包括罩壳140,辅助触头引出端131穿设于罩壳140内,接触部132设置于罩壳140内部,推动杆组件110沿罩壳140的深度方向活动以驱动主触头组件闭合或断开,能够带动辅助触头引出端131与接触部132接触或分离。
具体地,如图1所示,辅助触头结构100还包括罩壳140,静触桥和辅助触头引出端131沿推动杆组件110的运动方向穿设于壳体内;接触部132以及推动杆组件110的固定支架111设置于罩壳140内部,动触桥122则设置于固定支架111内且漏出两端的触点;推动杆组件110能够沿罩壳140的深度方向上下移动,以驱动主触头组件的闭合或断开,进而带动辅助触头引出端131与接触部132的接触或分离。罩壳140的设置,使得各部件的连接关系更加紧密、稳定,也能够对其内部的部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实施方案中,提供一种直流接触器,包括上述的辅助触头结构100。具体地,直流接触器包括上述的辅助触头结构100,该辅助触头结构100能够通过将接触部132卡设于推动杆组件110上且位于动触桥122的侧面,减小了该辅助触头结构100所占用的空间,提高了直流接触器的空间利用率;同时接触部132的设置位置使得辅助触头结构100离静触头121和动触桥122所形成的主回路较远,不易受到主回路的高压影响而失效,提高了直流接触器的可靠性,同时该辅助触头结构100的结构设计巧妙,也减小了直流接触器各部件的生产成本,提高了装配连接效率。而辅助触头结构100的具体结构及有益效果已在上文做出了详细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辅助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推动杆组件(110)、主触头组件和辅助触头组件(130);所述主触头组件包括静触头(121)和动触桥(122),所述辅助触头组件(130)包括辅助触头引出端(131)和接触部(132);所述推动杆组件(110)设于所述动触桥(122)远离所述静触头(121)的一侧,所述接触部(132)固定连接于所述推动杆组件(110)靠近所述静触头(121)一端的侧缘;所述推动杆组件(110)驱动所述主触头组件闭合时,所述辅助触头引出端(131)与所述接触部(132)接触,或者,所述推动杆组件(110)驱动所述主触头组件断开时,所述辅助触头引出端(131)与所述接触部(132)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132)包括与所述推动杆组件(110)靠近所述静触头(121)一端的侧缘固定连接的支撑座(1321),所述支撑座(1321)背离所述推动杆组件(110)的一面固定连接有用于与所述辅助触头引出端(131)接触或分离的弹片(13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1322)具有弧形的弯折部(1323),以使所述弹片(1322)朝向所述辅助触头引出端(131)一侧弯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1322)在其延伸方向上设有通槽(132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321)背离所述推动杆组件(110)的一面的预设位置凸设有一支撑条(1325),所述支撑条(1325)与所述支撑座(1321)的板面垂直连接;所述支撑条(1325)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有所述弹片(1322),两所述弹片(1322)分别用于与所述辅助触头引出端(131)接触或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弹片(1322)之间设有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321)靠近所述推动杆组件(110)的一面垂直设置有支撑片(1326),所述支撑片(1326)能够与所述推动杆组件(110)的固定支架(111)卡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辅助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片(1326)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固定支架(111)的表面对应设有与所述通孔适配的限位柱(1111),以使所述支撑片(1326)与所述固定支架(111)卡合,所述支撑座(1321)沿竖直方向贴合于所述固定支架(1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辅助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片(1326)与所述固定支架(111)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限位柱(1111)铆接为一体结构。
10.一种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辅助触头结构(100)。
CN202322566915.6U 2023-09-20 2023-09-20 一种辅助触头结构及直流接触器 Active CN2209631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66915.6U CN220963157U (zh) 2023-09-20 2023-09-20 一种辅助触头结构及直流接触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66915.6U CN220963157U (zh) 2023-09-20 2023-09-20 一种辅助触头结构及直流接触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63157U true CN220963157U (zh) 2024-05-14

Family

ID=91005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66915.6U Active CN220963157U (zh) 2023-09-20 2023-09-20 一种辅助触头结构及直流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631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16022B2 (ja) 電磁リレー
US8274346B2 (en) Electromagnetic contact device
CN216528650U (zh) 抗短路电流触头结构
CN220963157U (zh) 一种辅助触头结构及直流接触器
CN219979462U (zh) 一种双刀单掷磁保持电磁继电器
CN219040361U (zh) 小尺寸高压直流接触器
CN216213152U (zh) 带辅助触点的磁保持继电器
CN214012848U (zh) 一种易装配型能抗短路电流直流接触器的触头组件
CN216213151U (zh) 磁保持继电器
CN216054511U (zh) 一种易装配型耐短路电流的直流接触器触头结构
CN210073732U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的触头支持座安装结构及直流接触器
CN221861540U (zh) 带有辅助触点的直流接触器
CN109716477B (zh) 电磁继电器
CN220526833U (zh) 一种常闭辅助触头结构及直流接触器
CN210040076U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的双动触头结构及直流接触器
CN210040077U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的触头自平衡结构及直流接触器
CN219642750U (zh) 继电器
CN219163272U (zh) 一种用于监测继电器触点状态的辅助触点结构
CN211980540U (zh) 一种漏电保护开关
CN217822583U (zh) 防触点粘连的电磁继电器
CN218385044U (zh) 一种继电器
CN219979461U (zh) 一种抗冲击的磁保持电磁继电器
CN218826875U (zh) 一种快速响应分断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9040366U (zh) 带有辅助触点的直流接触器
CN219958802U (zh) 触头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