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56635U - 一种电动工具变速机构以及电动工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工具变速机构以及电动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56635U
CN220956635U CN202322173611.3U CN202322173611U CN220956635U CN 220956635 U CN220956635 U CN 220956635U CN 202322173611 U CN202322173611 U CN 202322173611U CN 220956635 U CN220956635 U CN 2209566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linkage
shell
adjust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7361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栋
陈磊
蔡科雷
陈会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Nanpu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Nanpu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Nanpu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Nanpu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7361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566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566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566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工具变速机构以及电动工具,属于电动工具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其设置有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输入组件,其包括输入齿轮以及固定齿圈;第一变速组件,其包括第一行星轮以及第一太阳轮;第二变速组件,其包括第二行星轮以及第二太阳轮;第三变速组件,其包括第三行星轮以及第三太阳轮;输出轴;调节组件,其包括第一调节齿圈、第二调节齿圈以及控制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可通过调节组件中控制件运动实现第一调节齿圈与第二调节齿圈的位置变化,从而改变第二变速组件相对于第一太阳轮的运动方式以及第三变速组件相对于第二太阳轮的运动方式,从而使输出轴相对于输入齿轮的转速三挡可调。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工具变速机构以及电动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工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动工具变速机构以及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手持式的电动工具如例如起子机、攻丝机或者冲击钻具有变速器,例如一种申请号为CN200880125858.3的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电动工具,包括一个可以通过马达开关元件激活的电动的驱动马达并且包括一个由该驱动马达驱动的、具有第一挡和至少一个第二挡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马达开关元件被如此地与变速器的切换机构机械地耦合,使得变速器借助于马达开关元件可以从第二挡转换到第一挡并且从第一挡转换到第二挡。
现有的一些技术方案往往只能进行两个挡位之间的调节,不能进行三个挡位的调节;或者其他现有的一些技术是虽然能进行三个挡位调节,但是需要按动多个控制按键才能够实现挡位调节,不够便捷,具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电动工具变速机构以及电动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动工具变速机构,包括:
壳体,其设置有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所述壳体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
输入组件,其包括输入齿轮以及固定齿圈,所述输入齿轮可转动地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固定齿圈与所述壳体连接;
第一变速组件,其包括第一行星轮以及第一太阳轮,所述第一行星轮与所述输入齿轮以及所述固定齿圈啮合,所述第一行星轮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一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一太阳轮与所述输入齿轮呈同轴分布,所述第一太阳轮具有第一外齿部以及第三固定部;
第二变速组件,其包括第二行星轮以及第二太阳轮,所述第二行星轮与所述第一外齿部啮合,所述第二行星轮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二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二太阳轮与所述第一太阳轮呈同轴分布,所述第二太阳轮具有第二外齿部;
第三变速组件,其包括第三行星轮以及第三太阳轮,所述第三行星轮与所述第二外齿部啮合,所述第三行星轮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三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三太阳轮与所述第二太阳轮呈同轴分布,所述第三太阳轮具有第三外齿部以及第四固定部;
输出轴,其可转动地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第三外齿部连接,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第三太阳轮呈同轴分布;
调节组件,其包括第一调节齿圈、第二调节齿圈以及控制件,所述第一调节齿圈与所述第二行星轮啮合,所述第一调节齿圈可移动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或者与所述第三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齿圈可移动并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或者与所述第四固定部连接,所述控制件与所述壳体连接并可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或者所述第二位置或者所述第三位置,当所述控制件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调节齿圈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调节齿圈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当所述控制件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调节齿圈与所述第三固定部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调节齿圈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当所述控制件运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一调节齿圈与所述第三固定部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调节齿圈与所述第四固定部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工具变速机构中,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联动块以及第二联动块,所述控制件设置有第一联动部以及第二联动部,所述第一联动块与所述壳体连接并可沿所述第一调节齿圈轴向移动,所述第一调节齿圈与所述第一联动块连接,所述第一联动块与所述第一联动部连接,所述第二联动块与所述壳体连接并可沿所述第二调节齿圈轴向移动,所述第二调节齿圈与所述第二联动块连接,所述第二联动块与所述第二联动部连接,所述控制件可通过所述第一联动部带动所述第一调节齿圈移动,同时通过所述第二联动部带动所述第二调节齿圈移动。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工具变速机构中,所述控制件为调节拨钮,所述调节拨钮可转动地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以及所述第三位置依次沿所述壳体周向分布,所述第一联动部为第一行程槽,所述第二联动部为第二行程槽,所述第一联动块可移动地与所述第一行程槽连接,所述第二联动块可移动地与所述第二行程槽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工具变速机构中,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摆杆以及第二摆杆,所述第一联动块设置有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调节齿圈设置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摆杆可转动地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摆杆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摆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壳体并插入所述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二联动块设置有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调节齿圈设置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摆杆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一摆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壳体并插入所述第二导向槽。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工具变速机构中,所述壳体还设置有第一弧面、第一夹块、第二弧面以及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导向孔在所述第一联动块上沿所述壳体径向分布,所述第一摆杆靠近所述第一导向孔的一端可沿所述第一弧面移动,所述第一夹块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摆杆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夹块之间并通过所述第一夹块可转动地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导向孔在所述第二联动块上沿所述壳体径向分布,所述第二摆杆靠近所述第二导向孔的一端可沿所述第二弧面移动,所述第二夹块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摆杆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夹块之间并通过所述第二夹块可转动地与所述壳体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工具变速机构中,所述壳体还设置有第一弧形槽、第二弧形槽、第一缓冲凸起以及第二缓冲凸起,所述第一摆杆靠近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一缓冲凸起位于所述第一摆杆的转动路径,所述第二摆杆靠近所述第二导向槽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二缓冲凸起位于所述第二摆杆的转动路径。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工具变速机构中,所述第一行程槽从所述第二位置朝所述第三位置方向沿所述壳体周向延伸,所述第一行程槽从所述第二位置朝所述第一位置方向倾斜于所述壳体周向并朝所述输入齿轮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行程槽从所述第二位置朝所述第一位置方向沿所述壳体周向延伸,所述第二行程槽从所述第二位置朝所述第三位置方向倾斜于所述壳体周向并朝所述输入齿轮的方向延伸。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工具变速机构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为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调节齿圈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接触从而限制所述第一调节齿圈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所述第二固定部为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调节齿圈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接触从而限制所述第二调节齿圈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工具变速机构中,所述第三固定部为第四外齿部,所述第四外齿部可插入所述第一调节齿圈从而限制所述第一调节齿圈相对于所述第一太阳轮转动,所述第四固定部为第五外齿部,所述第五外齿部可插入所述第二调节齿圈从而限制所述第二调节齿圈相对于所述第三太阳轮转动。
其次,一种电动工具,包括所述的电动工具变速机构,还包括:电机以及执行元件,所述输入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执行元件与所述输出轴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可通过调节组件中控制件运动至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或者第三位置实现第一调节齿圈与第二调节齿圈的位置变化,从而改变第二变速组件相对于第一太阳轮的运动方式以及第三变速组件相对于第二太阳轮的运动方式,从而使输出轴相对于输入齿轮的转速三挡可调。
2、控制件可通过第一联动部带动第一调节齿圈移动,同时通过第二联动部带动第二调节齿圈移动,从而实现一控制件可同时带动第一调节齿圈以及第二调节齿圈移动。
3、通过转动调节拨钮同时带动第一联动块沿第一行程槽移动以及第二联动块沿第二行程槽移动,从而使第一调节齿圈以及第二调节齿圈随之移动。
4、通过第一弧面、第一夹块、第二弧面以及第二夹块实现第一摆杆以及第二摆杆的转动限制,因此第一摆杆以及第二摆杆无需额外与壳体进行铰接。
5、第一弧形槽以及第二弧形槽分别起到引导第一摆杆另一端以及第二摆杆另一端转动的作用,同时能够限制两者的最大转动行程,第一缓冲凸起以及第二缓冲凸起分别起到缓冲第一摆杆以及第二摆杆的作用,防止两者在不受力的状态下在第一弧形槽以及第二弧形槽中随意滑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工具变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工具变速机构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工具变速机构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工具变速机构隐藏调节拨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拨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拨钮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图6的A-A视角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拨钮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9为图8的B-B视角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拨钮位于第三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C-C视角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壳体;110、第一固定块;120、第二固定块;130、第一弧面;140、第一夹块;150、第二弧面;160、第二夹块;170、第一弧形槽;180、第二弧形槽;190、第一缓冲凸起;1100、第二缓冲凸起;200、输入组件;210、输入齿轮;220、固定齿圈;300、第一变速组件;310、第一行星轮;320、第一太阳轮;321、第一外齿部;322、第四外齿部;400、第二变速组件;410、第二行星轮;420、第二太阳轮;421、第二外齿部;500、第三变速组件;510、第三行星轮;520、第三太阳轮;521、第三外齿部;522、第五外齿部;600、输出轴;700、调节组件;710、第一调节齿圈;711、第一导向槽;712、第一限位块;720、第二调节齿圈;721、第二导向槽;722、第二限位块;730、调节拨钮;731、第一行程槽;732、第二行程槽;740、第一联动块;741、第一导向孔;750、第二联动块;751、第二导向孔;760、第一摆杆;770、第二摆杆;800、电机;900、执行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如图1-图11所示,一种电动工具变速机构,包括:壳体100、输入组件200、第一变速组件300、第二变速组件400、第三变速组件500、输出轴600以及调节组件700。
其中,壳体100设置有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所述壳体100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
其中,输入组件200包括输入齿轮210以及固定齿圈220,所述输入齿轮210可转动地与所述壳体100连接,所述固定齿圈220与所述壳体100连接。
其中,第一变速组件300包括第一行星轮310以及第一太阳轮320,所述第一行星轮310与所述输入齿轮210以及所述固定齿圈220啮合,所述第一行星轮310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一太阳轮320连接,所述第一太阳轮320与所述输入齿轮210呈同轴分布,所述第一太阳轮320具有第一外齿部321以及第三固定部。
其中,第二变速组件400包括第二行星轮410以及第二太阳轮420,所述第二行星轮410与所述第一外齿部321啮合,所述第二行星轮410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二太阳轮420连接,所述第二太阳轮420与所述第一太阳轮320呈同轴分布,所述第二太阳轮420具有第二外齿部421。
其中,第三变速组件500包括第三行星轮510以及第三太阳轮520,所述第三行星轮510与所述第二外齿部421啮合,所述第三行星轮510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三太阳轮520连接,所述第三太阳轮520与所述第二太阳轮420呈同轴分布,所述第三太阳轮520具有第三外齿部521以及第四固定部。
其中,输出轴600可转动地与所述壳体100连接,所述输出轴600与所述第三外齿部521连接,所述输出轴600与所述第三太阳轮520呈同轴分布。
其中,调节组件700包括第一调节齿圈710、第二调节齿圈720以及控制件,所述第一调节齿圈710与所述第二行星轮410啮合,所述第一调节齿圈710可移动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或者与所述第三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齿圈720可移动并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或者与所述第四固定部连接,所述控制件与所述壳体100连接并可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或者所述第二位置或者所述第三位置,当所述控制件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调节齿圈710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调节齿圈720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当所述控制件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调节齿圈710与所述第三固定部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调节齿圈720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当所述控制件运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一调节齿圈710与所述第三固定部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调节齿圈720与所述第四固定部连接。
具体地,第一调节齿圈710可移动至第一固定部从而使第二行星轮410可相对于第一外齿部321公转,或者移动至第三固定部从而限制第二行星轮410转动,第二调节齿圈720可移动至第二固定部从而使第三行星轮510可相对于第二外齿部421公转,或者移动至第四固定部从而限制第三行星轮510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通过调节组件700中控制件运动至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或者第三位置实现第一调节齿圈710与第二调节齿圈720的位置变化,从而改变第二变速组件400相对于第一太阳轮320的运动方式以及第三变速组件500相对于第二太阳轮420的运动方式,从而使输出轴600相对于输入齿轮210的转速三挡可调。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调节组件700还包括第一联动块740以及第二联动块750,所述控制件设置有第一联动部以及第二联动部,所述第一联动块740与所述壳体100连接并可沿所述第一调节齿圈710轴向移动,所述第一调节齿圈710与所述第一联动块740连接,所述第一联动块740与所述第一联动部连接,所述第二联动块750与所述壳体100连接并可沿所述第二调节齿圈720轴向移动,所述第二调节齿圈720与所述第二联动块750连接,所述第二联动块750与所述第二联动部连接,所述控制件可通过所述第一联动部带动所述第一调节齿圈710移动,同时通过所述第二联动部带动所述第二调节齿圈720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件可通过第一联动部带动第一调节齿圈710移动,同时通过第二联动部带动第二调节齿圈720移动,从而实现一控制件可同时带动第一调节齿圈710以及第二调节齿圈720移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控制件为调节拨钮730,所述调节拨钮730可转动地与所述壳体100连接,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以及所述第三位置依次沿所述壳体100周向分布,所述第一联动部为第一行程槽731,所述第二联动部为第二行程槽732,所述第一联动块740可移动地与所述第一行程槽731连接,所述第二联动块750可移动地与所述第二行程槽732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转动调节拨钮730同时带动第一联动块740沿第一行程槽731移动以及第二联动块750沿第二行程槽732移动,从而使第一调节齿圈710以及第二调节齿圈720随之移动。
具体地,所述第一行程槽731从所述第二位置朝所述第三位置方向沿所述壳体100周向延伸,所述第一行程槽731从所述第二位置朝所述第一位置方向倾斜于所述壳体100周向并朝所述输入齿轮210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行程槽732从所述第二位置朝所述第一位置方向沿所述壳体100周向延伸,所述第二行程槽732从所述第二位置朝所述第三位置方向倾斜于所述壳体100周向并朝所述输入齿轮210的方向延伸。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调节组件700还包括第一摆杆760以及第二摆杆770,所述第一联动块740设置有第一导向孔741,所述第一调节齿圈710设置有第一导向槽711,所述第一摆杆760可转动地与所述壳体100连接,所述第一摆杆760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导向孔741,所述第一摆杆760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壳体100并插入所述第一导向槽711,所述第二联动块750设置有第二导向孔751,所述第二调节齿圈720设置有第二导向槽721,所述第二摆杆770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导向孔751,所述第一摆杆760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壳体100并插入所述第二导向槽721。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摆杆760以及第二摆杆770分别将第一联动块740以及第二联动块750的运动传递至第一调节齿圈710以及第二调节齿圈720,第一导向槽711以及第二导向槽721均为环形槽,因此即使第一调节齿圈710以及第二调节齿圈720发生转动时第一摆杆760以及第二摆杆770的端部仍可保持在第一导向槽711以及第二导向槽721内。
较佳地,第一摆杆760、第二摆杆770、第一导向孔741以及第二导向孔75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并且均镜像对称设置,两个第一摆杆760插入第一导向槽711的一端相连接从而形成一体,两个第二摆杆770插入第二导向槽721的一端相连接从而形成一体。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壳体100还设置有第一弧面130、第一夹块140、第二弧面150以及第二夹块160,所述第一导向孔741在所述第一联动块740上沿所述壳体100径向分布,所述第一摆杆760靠近所述第一导向孔741的一端可沿所述第一弧面130移动,所述第一夹块14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摆杆760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夹块140之间并通过所述第一夹块140可转动地与所述壳体100连接,所述第二导向孔751在所述第二联动块750上沿所述壳体100径向分布,所述第二摆杆770靠近所述第二导向孔751的一端可沿所述第二弧面150移动,所述第二夹块16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摆杆770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夹块160之间并通过所述第二夹块160可转动地与所述壳体100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弧面130、第一夹块140、第二弧面150以及第二夹块160实现第一摆杆760以及第二摆杆770的转动限制,因此第一摆杆760以及第二摆杆770无需额外与壳体100进行铰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壳体100还设置有第一弧形槽170、第二弧形槽180、第一缓冲凸起190以及第二缓冲凸起1100,所述第一摆杆760靠近所述第一导向槽711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弧形槽170,所述第一缓冲凸起190位于所述第一摆杆760的转动路径,所述第二摆杆770靠近所述第二导向槽721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弧形槽180,所述第二缓冲凸起1100位于所述第二摆杆770的转动路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弧形槽170以及第二弧形槽180分别起到引导第一摆杆760另一端以及第二摆杆770另一端转动的作用,同时能够限制两者的最大转动行程,第一缓冲凸起190以及第二缓冲凸起1100分别起到缓冲第一摆杆760以及第二摆杆770的作用,防止两者在不受力的状态下在第一弧形槽170以及第二弧形槽180中随意滑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固定部为第一固定块110,所述第一调节齿圈710设置有第一限位块712,所述第一限位块712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110接触从而限制所述第一调节齿圈710相对于所述壳体100转动,所述第二固定部为第二固定块120,所述第二调节齿圈720设置有第二限位块722,所述第二限位块722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120接触从而限制所述第二调节齿圈720相对于所述壳体100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控制件运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限位块712可与第一固定块110接触从而限制第一调节齿圈710相对于壳体100转动,当控制件运动至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时第二限位块722可与第二固定块120接触从而限制第二调节齿圈720相对于壳体100转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第三固定部为第四外齿部322,所述第四外齿部322可插入所述第一调节齿圈710从而限制所述第一调节齿圈710相对于所述第一太阳轮320转动,所述第四固定部为第五外齿部522,所述第五外齿部522可插入所述第二调节齿圈720从而限制所述第二调节齿圈720相对于所述第三太阳轮520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控制件运动至第二位置或者第三位置时第一限位块712可与第一固定块110接触从而限制第一调节齿圈710相对于第一太阳轮320转动,当控制件运动至第三位置时第二限位块722可与第二固定块120接触从而限制第二调节齿圈720相对于第三太阳轮520转动。
从总的工作原理上来说,如图6、图7所示,当控制拨钮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调节齿圈710相对于壳体100锁定并且第二调节齿圈720相对于壳体100锁定,第二行星轮410绕第一太阳轮320公转并且第三行星轮510绕第二太阳轮420公转,该电动工具变速机构为第一挡;
如图8、图9所示,当控制拨钮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调节齿圈710相对于第一太阳轮320锁定并且第二调节齿圈720相对于壳体100锁定,第二太阳轮420以与第一太阳轮320相同的速度转动并且第三行星轮510绕第二太阳轮420公转,该电动工具变速机构为第二挡;
如图10、图11所示,当控制拨钮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一调节齿圈710相对于第一太阳轮320锁定并且第二调节齿圈720相对于第三太阳轮520锁定,第二太阳轮420以与第一太阳轮320相同的速度转动并且第三太阳轮520以与第二太阳轮420相同的速度转动,该电动工具变速机构为第三挡。
如图12所示,一种电动工具,包括该电动工具变速机构,还包括:电机800以及执行元件900,所述输入齿轮210与所述电机800的输出轴600连接,所述执行元件900与所述输出轴600连接。
此处值得说明的是,执行元件900可以为各种电动工具的工具头,包括但不限于螺丝批、枪钻等。

Claims (10)

1.一种电动工具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设置有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所述壳体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
输入组件,其包括输入齿轮以及固定齿圈,所述输入齿轮可转动地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固定齿圈与所述壳体连接;
第一变速组件,其包括第一行星轮以及第一太阳轮,所述第一行星轮与所述输入齿轮以及所述固定齿圈啮合,所述第一行星轮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一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一太阳轮与所述输入齿轮呈同轴分布,所述第一太阳轮具有第一外齿部以及第三固定部;
第二变速组件,其包括第二行星轮以及第二太阳轮,所述第二行星轮与所述第一外齿部啮合,所述第二行星轮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二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二太阳轮与所述第一太阳轮呈同轴分布,所述第二太阳轮具有第二外齿部;
第三变速组件,其包括第三行星轮以及第三太阳轮,所述第三行星轮与所述第二外齿部啮合,所述第三行星轮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三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三太阳轮与所述第二太阳轮呈同轴分布,所述第三太阳轮具有第三外齿部以及第四固定部;
输出轴,其可转动地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第三外齿部连接,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第三太阳轮呈同轴分布;
调节组件,其包括第一调节齿圈、第二调节齿圈以及控制件,所述第一调节齿圈与所述第二行星轮啮合,所述第一调节齿圈可移动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或者与所述第三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齿圈可移动并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或者与所述第四固定部连接,所述控制件与所述壳体连接并可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或者所述第二位置或者所述第三位置,当所述控制件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调节齿圈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调节齿圈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当所述控制件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调节齿圈与所述第三固定部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调节齿圈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当所述控制件运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一调节齿圈与所述第三固定部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调节齿圈与所述第四固定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工具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联动块以及第二联动块,所述控制件设置有第一联动部以及第二联动部,所述第一联动块与所述壳体连接并可沿所述第一调节齿圈轴向移动,所述第一调节齿圈与所述第一联动块连接,所述第一联动块与所述第一联动部连接,所述第二联动块与所述壳体连接并可沿所述第二调节齿圈轴向移动,所述第二调节齿圈与所述第二联动块连接,所述第二联动块与所述第二联动部连接,所述控制件可通过所述第一联动部带动所述第一调节齿圈移动,同时通过所述第二联动部带动所述第二调节齿圈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工具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为调节拨钮,所述调节拨钮可转动地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以及所述第三位置依次沿所述壳体周向分布,所述第一联动部为第一行程槽,所述第二联动部为第二行程槽,所述第一联动块可移动地与所述第一行程槽连接,所述第二联动块可移动地与所述第二行程槽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工具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摆杆以及第二摆杆,所述第一联动块设置有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调节齿圈设置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摆杆可转动地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摆杆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摆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壳体并插入所述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二联动块设置有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调节齿圈设置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摆杆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一摆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壳体并插入所述第二导向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工具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设置有第一弧面、第一夹块、第二弧面以及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导向孔在所述第一联动块上沿所述壳体径向分布,所述第一摆杆靠近所述第一导向孔的一端可沿所述第一弧面移动,所述第一夹块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摆杆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夹块之间并通过所述第一夹块可转动地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导向孔在所述第二联动块上沿所述壳体径向分布,所述第二摆杆靠近所述第二导向孔的一端可沿所述第二弧面移动,所述第二夹块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摆杆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夹块之间并通过所述第二夹块可转动地与所述壳体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动工具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设置有第一弧形槽、第二弧形槽、第一缓冲凸起以及第二缓冲凸起,所述第一摆杆靠近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一缓冲凸起位于所述第一摆杆的转动路径,所述第二摆杆靠近所述第二导向槽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二缓冲凸起位于所述第二摆杆的转动路径。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工具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程槽从所述第二位置朝所述第三位置方向沿所述壳体周向延伸,所述第一行程槽从所述第二位置朝所述第一位置方向倾斜于所述壳体周向并朝所述输入齿轮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行程槽从所述第二位置朝所述第一位置方向沿所述壳体周向延伸,所述第二行程槽从所述第二位置朝所述第三位置方向倾斜于所述壳体周向并朝所述输入齿轮的方向延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工具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为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调节齿圈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接触从而限制所述第一调节齿圈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所述第二固定部为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调节齿圈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接触从而限制所述第二调节齿圈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工具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部为第四外齿部,所述第四外齿部可插入所述第一调节齿圈从而限制所述第一调节齿圈相对于所述第一太阳轮转动,所述第四固定部为第五外齿部,所述第五外齿部可插入所述第二调节齿圈从而限制所述第二调节齿圈相对于所述第三太阳轮转动。
10.一种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变速机构,还包括:电机以及执行元件,所述输入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执行元件与所述输出轴连接。
CN202322173611.3U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电动工具变速机构以及电动工具 Active CN2209566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73611.3U CN220956635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电动工具变速机构以及电动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73611.3U CN220956635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电动工具变速机构以及电动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56635U true CN220956635U (zh) 2024-05-14

Family

ID=91015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73611.3U Active CN220956635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电动工具变速机构以及电动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566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30601B2 (ja) 電動工具
EP2875906B1 (en) Multi-speed cycloidal transmission
EP2527096B1 (en) Light single button multi-function electric hammer
US11247316B2 (en) Impact tool
EP2008746B1 (en) Multi-speed drill and chuck assembly
EP2181812B1 (en) Compliant shifting mechanism for right angle drill
EP2508303B1 (en) Percussion driver drill
US6478095B2 (en) Hand-held power tool
US11485004B2 (en) Hand-held power tool
US11285595B2 (en) Hand-held power tool
US20130048325A1 (en) Axially compact power tool
CN103963029B (zh) 动力工具
JPH02190205A (ja) 変速装置付手工具
JP4053865B2 (ja) 電動工具
CN220956635U (zh) 一种电动工具变速机构以及电动工具
CN117267325A (zh) 一种电动工具变速机构以及电动工具
KR20090040074A (ko) 듀얼클러치 변속기용 변속액츄에이터
JPH0679509A (ja) ドリル・チゼル装置
JP2016101617A (ja) 作業機
CN210265715U (zh) 手持式工具机的传动装置
JP2004154905A (ja) 電動工具
JP2002046007A (ja) 電動工具
CN109027147B (zh) 手持式工具机的传动装置
JP2018089717A (ja) 電動工具
JP6089318B2 (ja) 電動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