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44002U - 压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压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44002U
CN220944002U CN202323002237.7U CN202323002237U CN220944002U CN 220944002 U CN220944002 U CN 220944002U CN 202323002237 U CN202323002237 U CN 202323002237U CN 220944002 U CN220944002 U CN 2209440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imping
blanking
rod
positioning
crim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00223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东伟
钟黎明
李�杰
杨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pp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pp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pp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pp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00223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440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440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440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压接装置,包括:安装座、驱动结构以及送料结构。安装座包括安装台以及位于安装台上方的承载台,承载台用于承载工件,工件上设置有安装孔;驱动结构设置在安装台上,驱动结构具有压接位置和回收位置;送料结构用以流通待压接件,送料结构设置于安装座上,送料结构具有送料通道、进料口、出料口以及推料杆,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与送料通道连通,推料杆可移动地设置在送料通道,出料口位于驱动结构与压接台之间,出料口处设置有弹性夹持结构,弹性夹持结构用于夹持待压接件的周向侧壁,推料杆能够将待压接件从进料口顶推至出料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复合材料制品与金属件难以快速安装的问题。

Description

压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组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复合材料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复合材料制品与金属的连接装配的应用也越发广泛。例如:在对复合材料制品与金属件通过螺栓连接时,为防止螺栓对复合材料的破坏,通常在复合材料制品的安装孔内安装金属衬套来避免金属螺栓压溃复材件。
相关技术中,在连接金属件和复合材料制品时,通常由工人通过目测将金属件放置在安装孔上方,使用榔头或者手钳将金属件敲入或者压入安装孔内,采用这种方式生产效率低、安装质量参差不齐且操作有安全风险。
目前也有通过视觉系统和工装定位的方式,通过自动化系统来连接金属件和复合材料制品,但上述方式的成本高,兼容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压接装置,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复合材料制品与金属件难以快速安装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压接装置,包括:安装座、驱动结构以及送料结构。
其中,安装座包括安装台以及位于安装台上方的承载台,承载台用于承载工件,工件上设置有安装孔;
驱动结构设置在安装台上,驱动结构具有靠近承载台的压接位置和远离承载台的回收位置;
送料结构用以流通待压接件,送料结构设置于安装座上,送料结构具有送料通道、进料口、出料口以及推料杆,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与送料通道连通,推料杆可移动地设置在送料通道,出料口位于驱动结构与压接台之间,出料口处设置有弹性夹持结构,弹性夹持结构用于夹持待压接件的周向侧壁,推料杆能够将待压接件从进料口顶推至出料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接装置还包括下料结构,下料结构沿安装座的高度方向设置,下料结构内设置有下料通道,下料通道与出料口连通,待压接件沿高度方向堆叠在下料通道内,每个待压接件能够在重力作用下从下料通道落入出料口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夹持结构包括设置于出料口的口壁上的弧形弹板,弧形弹板与待压接件的侧壁接触配合,驱动结构上设置有压接杆,当驱动结构从回收位置移动至压接位置的过程中,压接杆伸入出料口内并将待压接件推顶至工件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弧形弹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出料口的口壁上,弧形弹板的中部与待压接件的周向侧壁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接装置还包括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可移动地设置于承载台上,定位结构具有凸出于承载台的定位位置以及低于或者平齐于承载台的避让位置,在驱动结构从回收位置移动至压接位置的过程中,待压接件将定位结构从定位位置顶推至避让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台上设置有安装槽,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安装槽内的套筒、设置在套筒内的定位杆以及设置在套筒内壁与定位杆之间的弹性件,定位杆具有定位位置和避让位置,弹性件能够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将定位杆从避让位置顶推至定位位置;和/或,定位结构可拆卸地设置在承载台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套筒包括第一筒段以及与第一筒段连接的第二筒段,第一筒段的内径大于第二筒段的内径,第一筒段和第二筒段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面,定位杆包括第一杆段以及与第一杆段连接的第二杆段,第一杆段的外径大于第二杆段的外径,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之间形成第二台阶面,弹性件的第一端与第一台阶面抵接,第二端与第二台阶面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送料结构包括送料盒,送料盒穿设于安装座上,送料通道设置于送料盒内,出料口在下料盒的高度方向上透穿下料盒并与送料通道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料结构包括下料盒,下料盒包括下料筒和限位杆,下料筒内设置有下料通道,下料通道与进料口连通,限位杆插接在下料通道内,待压接件沿其高度方向层叠设置于限位杆和下料通道的腔壁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安装座上的把手,驱动结构与把手分别位于安装座的两侧,下料结构穿设于把手内。
本申请提供的压接装置包括:安装座、驱动结构以及送料结构。安装座包括安装台以及位于安装台上方的承载台,安装台用于安装驱动结构,承载台用于承载工件,工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待压接件的安装孔。送料结构用于输送待压接件,具体地,送料结构设置于安装座上,送料结构具有送料通道、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和出料口均与送料通道,待压接件能够从进料口进入,经过推料杆顶推后移动至出料口处,由于出料口处设置有弹性夹持结构,弹性夹持结构能够夹持住待压接件,使待压接件稳定地保持在出料口内,保证了待压接件的放置位置的准确性。当压接待压接件和工件时,启动驱动结构,此时驱动结构能够从回收位置向压接位置移动,将待压接件挤压至工件的安装孔内,完成工件和待压接件的压接装配。因此,上述的压接装置具有压接效率高、加工成本低、良品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接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接装置的送料结构和下料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图3的送料结构和下料结构装配图的A-A向剖视图;
图5为图3的送料结构和下料结构装配图的B-B向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接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接装置的定位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压接装置;
100、安装座;110、安装台;120、承载台;121、安装槽;
200、驱动结构;210、第一气缸;211、压接杆;220、控制阀;
300、送料结构;310、送料盒;311、送料通道;312、进料口;313、出料口;314、推料杆;315、弹性夹持结构;316、第二气缸;
400、下料结构;410、下料盒;411、下料筒;4111、下料通道;412、限位杆;
500、定位结构;510、套筒;520、定位杆;530、弹性件;540、拉手;550、定位座;
600、把手;
700、待压接件;800、装饰盒。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相关技术中,在连接金属件(待压入件)和复合材料制品(工件)时,通常由工人通过目测将金属件放置在安装孔上方,使用榔头或者手钳将金属件敲入或者压入安装孔内,采用这种方式生产效率低、安装质量参差不齐且操作有安全风险。
目前也有通过视觉系统和工装定位的方式自动化安装金属件和复合材料制品,但上述方式的成本高,兼容性差。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压接装置,包括安装座、送料结构和驱动结构,工件可以放置在安装座上,送料结构能够将待压接件移动至指定位置并夹持住,再通过驱动结构将待压接件压入工件的安装孔内,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且生产效率高、合格率高。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接装置。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接装置可以用于将金属材质的待压接件压入由复合材质制成的工件内。当然,本实施例的压接装置也可以用于相同材质的两个零部件的压接,例如:待压接件和工件都是金属材质,或者待压接件和工件都是复合材质。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接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接装置的送料结构和下料结构的装配示意图;图4为图3的送料结构和下料结构装配图的A-A向剖视图;图5为图3的送料结构和下料结构装配图的B-B向剖视图。
如图1至图5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压接装置10,包括:安装座100、驱动结构200以及送料结构300。
其中,安装座100包括安装台110以及位于安装台110上方的承载台120,承载台120用于承载工件,工件上设置有安装孔。
驱动结构200设置在安装台110上,驱动结构200具有靠近承载台120的压接位置和远离承载台120的回收位置。
送料结构300用以流通待压接件700,送料结构300设置于安装座100上,送料结构300具有送料通道311、进料口312、出料口313以及推料杆314,进料口312和出料口313分别与送料通道311连通,推料杆314可移动地设置在送料通道311,出料口313位于驱动结构200与压接台之间,出料口313处设置有弹性夹持结构315,弹性夹持结构315用于夹持待压接件700的周向侧壁,推料杆314能够将待压接件700从进料口312顶推至出料口313。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压接装置10包括:安装座100、驱动结构200以及送料结构300。安装座100包括安装台110以及位于安装台110上方的承载台120,安装台110用于安装驱动结构200,承载台120用于承载工件,工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待压接件700的安装孔。送料结构300用于输送待压接件700,具体地,送料结构300设置于安装座100上,送料结构300具有送料通道311、进料口312和出料口313,进料口312和出料口313均与送料通道311,待压接件700能够从进料口312进入,经过推料杆314顶推后移动至出料口313处,由于出料口313处设置有弹性夹持结构315,弹性夹持结构315能够夹持住待压接件700,使待压接件700稳定地保持在出料口313内,保证了待压接件700的放置位置的准确性。当压接待压接件700和工件时,启动驱动结构200,此时驱动结构200能够从回收位置向压接位置移动,将待压接件700挤压至工件的安装孔内,完成工件和待压接件700的压接装配。因此,上述的压接装置具有压接效率高、加工成本低、良品率高的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座100为一体成型的块状结构,安装座100上通过开槽的方式形成相对设置的安装台110和承载台120。承载台120位于安装台110的正下方,以便于驱动结构200将待压接件700压入至工件内。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压接装置还包括下料结构,下料结构沿安装座100的高度方向设置,下料结构内设置有下料通道4111,下料通道4111与出料口313连通,待压接件700沿其高度方向堆叠在下料通道4111内,每个待压接件700能够在重力作用下从下料通道4111落入出料口313内。
上述结构中,下料结构能够存储多个待压接件700件,由于多个待压接件700堆叠设置,当最底层的待压接件700被推料杆314推顶至出料口内以后,在推料杆314退回到进料口312后端,此时由于堆叠的待压接件700下方没有了推料杆314阻挡,待压接件700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当推料杆314再次从进料口的后端朝向出料口313移动时,最底层的待压接件700会被推料杆314推顶至出料口313内,重新实现待压接件700的装料。因此,下料结构能够实现待压接件700的自动下落,从而避免了操作人员手动将待压接件700填充至进料口312内,进一步提升了压接装置的压接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夹持结构315包括设置于出料口313的口壁上的弧形弹板,弧形弹板与待压接件700的侧壁接触配合,驱动结构200上设置有压接杆211,当驱动结构200从回收位置移动至压接位置的过程中,压接杆211伸入出料口313内并将待压接件700推顶至工件内。
具体地,弧形弹板具有一定的弹性,当待压接件700进入到出料口313内之后,待压接件700会挤压弧形弹板,使弧形弹板发生弹性形变,此时弧形弹板能够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挤压在待压接件700的侧部。由于弧形弹板装夹在待压接件700的侧部,因此待压接件700的顶部并未受到遮挡,驱动结构200的压接杆211能够伸入到出料口313内并将待压接件700推顶到工件的安装孔内,实现待压接件700的压接安装。
具体地,如图1至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弧形弹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出料口313的一个口壁上,弧形弹板的中部与待压接件700的周向侧壁抵接。示例性地,弧形弹板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弧形弹板分别设置在出料口313的两个相对的口壁上,通过两个弧形弹板即可实现对待压接件700的装夹,这种弧形弹板的设置方式结构简单,且装夹效果好。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弧形弹板也可以仅设置一个,通过弧形弹板与出料口313的口壁实现对待压接件700的装夹。
进一步地,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接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接装置的定位结构的剖视图。如图1、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压接装置还包括定位结构500,定位结构500可移动地设置于承载台120上,定位结构500具有凸出于承载台120的定位位置以及低于或者平齐于承载台120的避让位置,在驱动结构200从回收位置移动至压接位置的过程中,待压接件700将定位结构500从定位位置顶推至避让位置。
上述结构中,当工件放置在承载台120上以后,定位结构500能够伸入至工件的安装孔内,从而对工件的位置进行定位,以提升工件和待压接件700对准时的准确性。当驱动结构200从回收位置向压接位置移动时,驱动结构200的压接杆211将待压接件700顶推至工件的安装孔内,此时待压接件700会将定位结构500从工作位置向避让位置推顶,使待压接件700能够被顺利的顶推至安装孔内。
本实施例的压接装置能够通过弹性夹持件使待压接件700保持在预定位置,同时,通过定位结构500使工件保持在预定位置,从而实现了待压接件700和工件的精确对准,有助于提升压接装置的压接效率和成品率。
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台120上设置有安装槽121,定位结构500包括设置在安装槽121内的套筒510、设置在套筒510内的定位杆520以及设置在套筒510内壁与定位杆520之间的弹性件530,弹性件530可以为弹簧,定位杆520具有定位位置和避让位置,弹性件530能够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将定位杆520从避让位置顶推至定位位置。
还需要说明的是,定位结构500可拆卸地设置在承载台120上。具体地,定位结构500还包括定位座550,套筒510安装在定位座550内,定位座可拆卸地设置在承载台120上。这种设置方式使得定位结构便于更换。当加工不同的工件时,由于工件上安装孔的尺寸等可能发生变化,此时也可以更换相应的定位结构500,以保证对工件的准确定位。
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套筒510包括第一筒段以及与第一筒段连接的第二筒段,第一筒段的内径大于第二筒段的内径,第一筒段和第二筒段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面,定位杆520包括第一杆段以及与第一杆段连接的第二杆段,第一杆段的外径大于第二杆段的外径,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之间形成第二台阶面,弹性件530的第一端与第一台阶面抵接,第二端与第二台阶面抵接。
采用上述的设置方式,通过套筒510和定位杆520的加工结构形成供弹性件530抵接的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加工便捷,同时能够保证弹性件530压缩以及回弹时的稳定性。
还需要说明的是,定位杆520的底部向下穿出于套筒510,定位结构500还包括设置在定位杆520底部的拉手540,当定位杆520处于工作位置时,拉手540与套筒510的底部抵接。操作人员通过拉动拉手540能够将定位杆520从工作位置移动至避让位置。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送料结构300包括送料盒310,送料盒310穿设于安装座100上,送料通道311设置于送料盒310内,出料口313在下料盒410的高度方向上透穿下料盒410并与送料通道311连通,这种设置方式使得下料盒410内的弹性夹持件既能够夹持住待压接件700,同时也使出料口313形成上下贯通的空间,待压接件700的顶部能够与驱动结构200接触而被推顶,待压接件700的底部能够对准工件的安装孔,实现待压接件700的顺利压接。
还需要说明的是,送料结构300还包括第二气缸316,第二气缸316设置在安装座和/或送料盒310的底部,第二气缸316能够驱动推料杆314移动,以使推料杆314能够自动将待压接件700从进料口312处顶推至出料口313处。
如图3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下料结构包括下料盒410,下料盒410包括下料筒411和限位杆412,下料筒411内设置有下料通道4111,下料通道4111与进料口312连通,限位杆412插接在下料通道4111内,待压接件700沿其高度方向层叠设置于限位杆412和下料通道4111的腔壁之间。
上述设置方式通过设置下料筒411和限位杆412能够对堆叠的待压接件700进行限位,使其整齐地排列在限位杆412的周向外侧,从而能够避免待压接件700在下料装置内排布散乱,保证了下料的顺畅性。
如图1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压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安装座100上的把手600,驱动结构200与把手600分别位于安装座100的两侧,下料结构400穿设于把手600内。把手600的设置能够便于操作人员握持柱压接装置,从而能够提升操作便捷性。另外,下料结构400穿设于把手600内,把手600还能够起到对下料结构400的定位作用。
还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结构200包括第一气缸210和控制阀220,压接杆211设置在第一气缸210上,第一气缸210具有压接位置和回收位置。控制阀220可以为手动阀,用户握持把手600是,拇指可以按压控制阀220,以驱动第一气缸210在压接位置和回收位置之间移动。
另外,压接装置10还可以包括装饰盒800,装饰盒800的一端连接在安装座100上,送料结构300位于装饰盒800内部,以保证压接装置10外观的整洁美观。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100)、驱动结构(200)以及送料结构(300),其中,
所述安装座(100)包括安装台(110)以及位于所述安装台(110)上方的承载台(120),所述承载台(120)用于承载工件,所述工件上设置有安装孔;
所述驱动结构(200)设置在所述安装台(110)上,所述驱动结构(200)具有靠近所述承载台(120)的压接位置和远离所述承载台(120)的回收位置;
所述送料结构(300)用以流通待压接件(700),所述送料结构(300)设置于所述安装座(100)上,所述送料结构(300)具有送料通道(311)、进料口(312)、出料口(313)以及推料杆(314),所述进料口(312)和所述出料口(313)分别与所述送料通道(311)连通,所述推料杆(314)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送料通道(311),所述出料口(313)位于所述驱动结构(200)与所述承载台(120)之间,所述出料口(313)处设置有弹性夹持结构(315),所述弹性夹持结构(315)用于夹持所述待压接件(700)的周向侧壁,所述推料杆(314)能够将所述待压接件(700)从所述进料口(312)顶推至所述出料口(3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装置还包括下料结构(400),所述下料结构(400)沿所述安装座(100)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下料结构(400)内设置有下料通道(4111),所述下料通道(4111)与所述出料口(313)连通,所述待压接件(700)沿其高度方向堆叠在所述下料通道(4111)内,每个所述待压接件(700)能够在重力作用下从所述下料通道(4111)落入所述出料口(31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持结构(315)包括设置于所述出料口(313)的口壁上的弧形弹板,所述弧形弹板与所述待压接件(700)的侧壁接触配合,所述驱动结构(200)上设置有压接杆(211),当所述驱动结构(200)从所述回收位置移动至所述压接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压接杆(211)伸入所述出料口(313)内并将所述待压接件(700)推顶至所述工件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弹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出料口(313)的口壁上,所述弧形弹板的中部与所述待压接件(700)的周向侧壁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装置还包括定位结构(500),所述定位结构(500)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承载台(120)上,所述定位结构(500)具有凸出于所述承载台(120)的定位位置以及低于或者平齐于所述承载台(120)的避让位置,在所述驱动结构(200)从所述回收位置移动至所述压接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待压接件(700)将所述定位结构(500)从所述定位位置顶推至所述避让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台(120)上设置有安装槽(121),所述定位结构(500)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槽(121)内的套筒(510)、设置在所述套筒(510)内的定位杆(520)以及设置在所述套筒(510)内壁与所述定位杆(520)之间的弹性件(530),所述定位杆(520)具有定位位置和避让位置,所述弹性件(530)能够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将所述定位杆(520)从所述避让位置顶推至定位位置;
和/或,
所述定位结构(500)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承载台(120)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510)包括第一筒段以及与所述第一筒段连接的第二筒段,所述第一筒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筒段的内径,所述第一筒段和所述第二筒段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面,所述定位杆(520)包括第一杆段以及与所述第一杆段连接的第二杆段,所述第一杆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杆段的外径,所述第一杆段和所述第二杆段之间形成第二台阶面,所述弹性件(53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台阶面抵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台阶面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结构(300)包括送料盒(310),所述送料盒(310)穿设于所述安装座(100)上,所述送料通道(311)设置于所述送料盒(310)内,所述出料口(313)在下料盒(410)的高度方向上透穿所述下料盒(410)并与所述送料通道(311)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结构(400)包括下料盒(410),所述下料盒(410)包括下料筒(411)和限位杆(412),所述下料筒(411)内设置有下料通道(4111),所述下料通道(4111)与所述进料口(312)连通,所述限位杆(412)插接与所述下料通道(4111)内,所述待压接件(700)沿其高度方向层叠设置于所述限位杆(412)和所述下料通道(4111)的腔壁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9所述的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00)上的把手(600),所述驱动结构(200)与所述把手(600)分别位于所述安装座(100)的两侧,所述下料结构(400)穿设于所述把手(600)内。
CN202323002237.7U 2023-11-07 2023-11-07 压接装置 Active CN2209440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02237.7U CN220944002U (zh) 2023-11-07 2023-11-07 压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02237.7U CN220944002U (zh) 2023-11-07 2023-11-07 压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44002U true CN220944002U (zh) 2024-05-14

Family

ID=91005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002237.7U Active CN220944002U (zh) 2023-11-07 2023-11-07 压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440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297724A1 (en) Apparatus for aligned supply of fastening parts
CN113102676B (zh) 一种电器配件铆接装配机
CN110883301A (zh) 一种脚轮铆接设备
CN211360954U (zh) 一种火花机加工工装
CN111451368A (zh) 加工金属管壁孔的自动化冲孔装置
CN111215490B (zh) 金属管双头折弯机
CN220944002U (zh) 压接装置
CN109158872B (zh) 一种麦克风插头组装机
CN110605571A (zh) 一种卡簧压装装置
CN213469316U (zh) 铆接装置及应用其的触点铆接自动化设备
CN211515945U (zh) 一种脚轮铆接设备
CN210120316U (zh) 一种端子压接电线的加工设备
CN217859787U (zh) 一种用于电机机壳组件自动化装配生产线
CN212305058U (zh) 马达自动装碳刷插端子模组
CN111589941A (zh) 金属管件自动化冲孔装置的上下料装置
CN109731998B (zh) 一种断路器底片的加工设备
CN210868363U (zh) 一种车载pcb板的端子压接治具
CN109435493B (zh) 一种螺母自动送料打标模具
CN209811656U (zh) 一种电位器蜗杆压装模组
CN112165223A (zh) 马达自动装碳刷插端子模组
CN113146210A (zh) 一种杆件定位装置及拧紧组装设备
CN219074815U (zh) 一种自动螺母组装装置
CN213002104U (zh) 金属管件自动化冲孔装置的上下料装置
CN220030152U (zh) 孔用卡簧自动装配机构
CN220278200U (zh) 铰链组件组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