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16786U - 一种快速干发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快速干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16786U
CN220916786U CN202322416408.4U CN202322416408U CN220916786U CN 220916786 U CN220916786 U CN 220916786U CN 202322416408 U CN202322416408 U CN 202322416408U CN 220916786 U CN220916786 U CN 2209167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cyclone
hair dryer
heat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1640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魏云杰
黄仙嵘
陶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1640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167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167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167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eaning And Drying H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快速干发器,包括机体,机体包括进风口、出风口以及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主气流通道,出风口绕机体的中心轴线分布,主气流通道内设加热件和旋风部,主气流通道内的气流经旋风部形成旋转气流,以在出风口形成热旋风,热旋风卷吸出风口外气体。本实用新型利于在机体的出风端产生冷热混流,有效降低出风口的气流温度,从而避免出风口的气流温度过高而烫伤用户,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快速干发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特别是一种快速干发器。
背景技术
吹风机通常包含风扇组件和加热组件,通过风扇组件将空气吸入机体中,空气通过加热组件被加热,使吹风机吹出热风,从而达到烘干的目的。现有技术中,如发明专利CN103932481A的附图3和说明书公开了一种电热吹风机,在整个壳体内设置加热筒和螺旋线圈,线圈可以产生交变磁场使加热筒内部产生涡流,从而使加热筒温度提升,空气主要依靠与加热筒接触加热,但是热风通道的气流为层流状态,空气与加热筒接触面积较小,加热筒所产生的热量难以传导给从加热筒中流过的空气,导致与空气的热交换率较低,并且加热后的高温空气从出风口直接吹向用户,也对用户的发质和头皮造成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快速干发器,主要解决了干发器的出风口的气流温度过高而导致烫伤用户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快速干发器,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包括进风口、出风口以及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主气流通道,所述出风口绕机体的中心轴线分布,所述主气流通道内设加热件和旋风部,所述主气流通道内的气流经旋风部形成旋转气流,以在出风口形成热旋风,热旋风卷吸出风口外气体。
所述旋风部设于加热件与出风口之间。
所述旋风部与加热件一体成型,所述主气流通道穿过加热件。
所述旋风部设于加热件内,所述加热件与旋风部之间形成主气流通道的一部分。
所述旋风部包括中心柱和设于中心柱外侧壁上的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的边缘与加热件的内壁抵接。
所述螺旋叶片的螺旋半径沿着中心柱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
所述螺旋叶片的螺旋半径沿着主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动方向逐渐减小。
所述中心柱为中空结构,所述中心柱靠近进风口的一端封闭。
所述加热件包括发热体和线圈组件,线圈组件设置在发热体的外围,线圈组件包括电磁感应线圈,电磁感应线圈与发热体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外设磁屏蔽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申请中通过出风口绕机体的中心轴线分布,利于机体出风端的周向出风均匀,同时通过主气流通道内设加热件和旋风部,当主气流通道内的气流经旋风部形成旋转气流,以在出风口形成热旋风,热旋风卷吸出风口外气体,产生冷热混流,有效降低出风口的气流温度,从而避免出风口的气流温度过高而烫伤用户,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2.旋风部设于加热件与出风口之间,如此,经加热件加热后的热气流流入旋风部内形成旋转气流,再在出风口形成热旋风,延长热气流的出风路径,避免温度过高的热气流直吹出出风口而导致用户烫伤,且热旋风在出风口卷吸出风口外气体,产生冷热混流,进一步降低出风口的气流温度,避免出风口的气流温度过高而烫伤用户,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3.旋风部与加热件一体成型,所述主气流通道穿过加热件,如此,简化机体结构,利于机体小型化设置,便于用户携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4.旋风部设于加热件内,加热件与旋风部之间形成主气流通道的一部分,如此,当气流进入加热件内,利于增加气流与加热件的换热面积与换热时长,从而更有助于提升加热件的热效率。
5.所述旋风部包括中心柱和设于中心柱外侧壁上的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的边缘与加热件的内壁抵接。如此,通过螺旋叶片的边缘与加热件的内壁抵接,使空气呈螺旋贴壁运动,增加空气与加热件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加空气与加热件的热交换率。
6.所述螺旋叶片的螺旋半径沿着中心柱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如此,冷风从旋风风道的进风端到出风端时,进一步增加风与加热件的换热面积与时间,更有助于提升热效率,另一方面螺旋叶片也有助于切割上游的高速风,让出风口的风更加均匀。
7.所述螺旋叶片的螺旋半径沿着主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动方向逐渐减小。如此,便于旋风风道的进风端进风,减少进风风阻,且增加旋风风道的出风端的风压,提升出风风速。
8.所述中心柱为中空结构,所述中心柱靠近进风口的一端封闭。如此,通过中心柱为中空结构,有利于中心柱内部的散热,也可以减轻快速干发器的重量,以及,中心柱靠近进风口的一端封闭,有利于引导主气流通道进风沿中心柱的外周流动,增加换热面积,提升热效率,有效防止主气流通道内的空气进入中空结构。
9.所述加热件包括发热体和线圈组件,线圈组件设置在发热体的外围,线圈组件包括电磁感应线圈,电磁感应线圈与发热体之间具有间隙。如此,通过电磁感应线圈与发热体之间具有间隙,使电磁感应线圈与发热体非直接接触,有利于降低发热件和电磁感应线圈之间的热传递,降低了发热件对电磁感应线圈的反向加热,有利于防止电磁感应线圈温升过高导致内阻升高,从而有利于保障电磁感应线圈的使用寿命。
10.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外设磁屏蔽装置。如此,磁屏蔽装置在电磁感应线圈外侧形成环形封闭磁场,封闭磁场可以约束电磁感应线圈所产生的交变磁场,防止交变磁场向外扩散,加热外部物体,进一步的提升干发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快速干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快速干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机体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加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加热件和旋风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加热件和旋风部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快速干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旋风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11、外壳;12、进风口;13、出风口;14、主气流通道;15、旋风风道;16、间隙;17、内风道;18、外风道;2、手柄;3、加热件;31、发热体;32、电磁感应线圈;33、线圈支架;331、凸筋;4、旋风部;41、中心柱;42、螺旋叶片;51、磁铁;52、磁铁支架;6、电机;7、叶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如涉及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X和/或Y,可以表示:单独存在X、同时存在X和Y、单独存在Y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包含X、Y和Z”、“包含X、Y、Z”是指X、Y、Z三者都包含,“包含X、Y或Z”是指包含X、Y、Z三者之一,“包含X、Y和/或Z”是指包含X、Y、Z三者中任一个或任二个或三个。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互结合或替换,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速干发器,包括机体1和手柄2,机体1包括进风口12、出风口13以及位于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之间的主气流通道14,出风口13绕机体1的中心轴线分布,利于机体1出风端的周向出风均匀,主气流通道14内设加热件3、旋风部4和对应于进风口12的风机,风机包括电机6和叶轮7,主气流通道14通过电机6驱动叶轮7转动进风,主气流通道14内的气流经旋风部4形成旋转气流,以在出风口13形成热旋风,热旋风卷吸出风口13外气体。
在本申请中通过主气流通道14内设加热件3和旋风部4,当主气流通道14内的气流经旋风部4形成旋转气流,以在出风口13形成热旋风,热旋风卷吸出风口13外气体,产生冷热混流,有效降低出风口13的气流温度,从而避免出风口13的气流温度过高而烫伤用户,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旋风部4的位置及结构设置方式可以是旋风部4位于加热件3与出风口13之间;可以是旋风部4与加热件3一体成型,主气流通道14穿过加热件3;可以是旋风部4设于加热件3内,加热件3与旋风部4之间形成主气流通道14的一部分;还可以是旋风部4设于加热件3和进风口12之间;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干发器的结构、性能需求及外观进行旋风部4的位置及结构设置,只要满足主气流通道14内的气流经旋风部4形成旋转气流,以在出风口13形成热旋风,热旋风卷吸出风口外气体即可,旋风部4的位置及结构设置不局限于上述方式。
在实施例一中,旋风部4设于加热件3内,加热件3与旋风部4之间形成主气流通道14的一部分,当气流进入加热件3内,利于增加气流与加热件3的换热面积与换热时长,从而更有助于提升加热件3的热效率。同时,加热件3与旋风部4之间形成连通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的旋风风道15,其中,旋风风道15为主气流通道14的一部分,以使出风口13排出旋转气流可对出风口13周围的气流吸引,产生冷热混流,有效降低出风口13的气流温度,从而避免出风口13的气流温度过高而烫伤用户,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干发器上设有供外界气体进入的入风口,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入风口设于机体1上,快速干发器为后进风干发器;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入风口设于手柄2上,快速干发器为手柄2进风干发器。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快速干发器可为双进风干发器,机体1和手柄2上均设有入风口,实现大风量进风。机体1设置入风口时,进风口12可作为入风口使用。
在入风口设在手柄2上的干发器中,干发器内的气流流动方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
具体的,旋风部4包括中心柱41和设于中心柱41外侧壁上的螺旋叶片42,螺旋叶片42的边缘与加热件3的内壁抵接,使空气呈螺旋贴壁运动,增加空气与加热件3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加空气与加热件3的热交换率。
在本实施例中,螺旋叶片42的螺旋半径沿着中心柱41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冷风从旋风风道15的进风端到出风端时,进一步增加风与加热件3的换热面积与时间,更有助于提升热效率,另一方面螺旋叶片42也有助于切割上游的高速风,让出风口13的风更加均匀。
需要说明的,上游的高速风指的进风口12到旋风部4之间的气流。
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螺旋叶片42的螺旋半径沿着气流通道14内的气流流动方向逐渐减小,便于旋风风道15的进风端进风,减少进风风阻,且增大旋风风道15的出风端的风压,提升出风风速。
为了对旋风部4起到有效散热作用,中心柱41为中空结构,有利于中心柱41内部的散热,也可以减轻快速干发器的重量,以及,中心柱41位于旋风风道15进风的一端封闭,有利于引导旋风风道15进风沿中心柱41的外周流动,增加换热面积,提升热效率,有效防止主气流通道14内的空气进入中空结构,中心柱41位于旋风通道出风的一端开口。
以及,加热件3包括发热体31和线圈组件,线圈组件设置在发热体31的外围,线圈组件包括电磁感应线圈32和线圈支架33,线圈支架33设置在发热体31上,线圈支架33设有凸筋331,电磁感应线圈32缠绕在凸筋331上,以使电磁感应线圈32与线圈支架33之间具有间隙16,从而使电磁感应线圈32与发热体31之间具有间隙16,使发热体31、线圈支架33均与电磁感应线圈32非直接接触,有利于降低发热件31和电磁感应线圈32之间的热传递,降低了发热件对电磁感应线圈32的反向加热,有利于防止电磁感应线圈32温升过高导致内阻升高,从而有利于保障电磁感应线圈32的使用寿命,还可以有效降低线圈支架33的温度。
可以理解的,线圈支架33表面也可以设有向外凸出的安装杆,用于安装电磁感应线圈32,使电磁感应线圈32与线圈支架33之间设有间隙16。且不局限于此。
需要说明的,也可以通过线圈支架33和发热体31之间具有间隙16,以使电磁感应线圈32与发热体31之间具有间隙16。
在本实施例中,发热体31的外壁平整,有利于降低风阻,便于出风。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发热体31的外壁呈波纹状,不仅可以增加发热体31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也可以让空气与发热体31的外壁流经状态由层流变为湍流,进而提高空气与发热体31的外壁的热交换效率。
为了降低机体1表面的温度,电磁感应线圈32外设磁屏蔽装置,机体1包括外壳11,磁屏蔽装置内设于外壳11中,磁屏蔽装置在电磁感应线圈32外侧形成环形封闭磁场,封闭磁场可以约束电磁感应线圈32所产生的交变磁场,防止交变磁场向外扩散,加热外壳11,进一步的提升干发器的安全性。
为了进一步降低电磁感应线圈32的温度,发热体31与磁屏蔽装置之间形成有连通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的内风道17,电磁感应线圈32位于内风道17中,使从进风口12输入的冷风流经内风道17时能够对电磁感应线圈32进行散热,降低电磁感应线圈32的温度,进一步防止电磁感应线圈32温升过高导致内阻升高、磁性消退,从而有利于保障电磁感应线圈32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出风口13输出冷热混合气流,提升用户体验。
具体的,磁屏蔽装置包括磁铁51和磁铁支架52,磁铁51设于磁铁支架52上,外壳11与磁体和磁铁支架52之间形成有连通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的外风道18,使从进风口12输入的冷风流经外风道18时能够对外壳11和磁铁支架52进行散热,降低外壳11和磁铁支架52的温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出风口13输出冷热混合气流,提升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旋风部4设于加热件3与出风口13之间,经加热件3加热后的热气流流入旋风部4内形成旋转气流,再在出风口13形成热旋风,延长热气流的出风路径,避免温度过高的热气流直吹出出风口13而导致用户烫伤,且热旋风在出风口13卷吸出风口外气体,产生冷热混流,进一步降低出风口13的气流温度,避免出风口13的气流温度过高而烫伤用户,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实施例二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三
在本实施例中,旋风部4与加热件3一体成型,主气流通道14穿过加热件3,简化机体1的结构,利于机体1的小型化设置,便于用户携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实施例三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四
在本实施例中,旋风部4设于加热件3和进风口12之间,以使经进风口12进入的气流在旋风部4内形成旋转气流,再进入加热件3加热,以形成热旋风,并通过出风口13排出,热旋风卷吸出风口13外气体,在出风口13处产生冷热混流,以有效降低出风口13的气流温度。
实施例四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请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快速干发器,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包括进风口、出风口以及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主气流通道,所述出风口绕机体的中心轴线分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流通道内设加热件和旋风部,所述主气流通道内的气流经旋风部形成旋转气流,以在出风口形成热旋风,热旋风卷吸出风口外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干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部设于加热件与出风口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干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部与加热件一体成型,所述主气流通道穿过加热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干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部设于加热件内,所述加热件与旋风部之间形成主气流通道的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快速干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部包括中心柱和设于中心柱外侧壁上的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的边缘与加热件的内壁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快速干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片的螺旋半径沿着中心柱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快速干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片的螺旋半径沿着主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动方向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快速干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柱为中空结构,所述中心柱靠近进风口的一端封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干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包括发热体和线圈组件,线圈组件设置在发热体的外围,线圈组件包括电磁感应线圈,电磁感应线圈与发热体之间具有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快速干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外设磁屏蔽装置。
CN202322416408.4U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快速干发器 Active CN2209167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16408.4U CN220916786U (zh)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快速干发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16408.4U CN220916786U (zh)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快速干发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16786U true CN220916786U (zh) 2024-05-10

Family

ID=90965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16408.4U Active CN220916786U (zh)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快速干发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167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11329B1 (en) Hair styling device
KR101331487B1 (ko) 팬 어셈블리
EP2160954A1 (en) Hair dryer, an attachment for a hair dryer, and a hair dryer provided with such an attachment
CN111156183B (zh) 一种具有上下进风冷却系统的食物烹饪设备
JP2012019865A (ja) ヘアードライヤー
JP3598928B2 (ja) ヘアードライヤー
CN220916786U (zh) 一种快速干发器
JP2023014048A (ja) ヘアカール用ヘッドおよびこれを具備するヘアスタイリング装置
CN111418986A (zh) 一种使用舒适的电吹风
CN214330942U (zh) 一种送风机构与一种热风烘烤设备
KR102160988B1 (ko) 헤어드라이어
CN221059824U (zh) 一种出热风效率高的吹风机
CN113229589A (zh) 吹风机风罩
CN112336039A (zh) 一种便携式双层风道吹风机
CN207285538U (zh) 吹风机
CN213820195U (zh) 吹风机
CN220916787U (zh) 一种高速吹风机
CN217791850U (zh) 一种具有导流通道的吹风机
CN215873752U (zh) 一种外部流体装置结构
CN110485130A (zh) 烘干模块的散热系统和烘干模块及晾衣机
CN215533744U (zh) 一种导流叶轮及应用其的空气炸锅烤箱
TWM527702U (zh) 吹風機之結構
CN214509934U (zh) 一种便携式双层风道吹风机
CN215225303U (zh) 吹风机风嘴
CN212630181U (zh) 电吹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