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14122U - 一种继电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继电器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14122U
CN220914122U CN202322649016.2U CN202322649016U CN220914122U CN 220914122 U CN220914122 U CN 220914122U CN 202322649016 U CN202322649016 U CN 202322649016U CN 220914122 U CN220914122 U CN 2209141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movable contact
relay
movable
contac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4901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文科
王书雨
刘擎
薛鹏辉
金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4901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141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141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141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a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继电器及车辆,继电器包括触点组件和驱动组件;触点组件包括动触点、静触点和柔性导电件,柔性导电件适于将动触点连接于第一接线端子,静触点适于连接第二接线端子;驱动组件连接于动触点,用于驱动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或分离;其中,柔性导电件可在动触点和静触点接触或分离时发生弹性形变,以导通或断开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所连接的电回路。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借助于柔性导电件的弹性形变作用,实现单个回路的通断控制只需要闭合或分离一个动触点与一个静触点即可,有效简化了继电器结构,便于继电器的加工及装配,同时有助于提高回路控制的可靠性,保证继电器工作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继电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继电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利用小电流来控制大电流的“自动开关”,实现大功率电路的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功能,随着电力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电动汽车、工程机械等行业中,继电器得到了广泛使用。
传统的继电器驱动组件上连接有至少两个动触点和静触点,该继电器结构实现单个回路的通断需要同时闭合或分离两个动触点和静触点,导致继电器结构较为复杂,加工及装配工艺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继电器及车辆,以至少解决现有的继电器结构复杂、加工及装配繁琐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包括触点组件和驱动组件;
所述触点组件包括动触点、静触点和柔性导电件,所述柔性导电件适于将所述动触点连接于第一接线端子,所述静触点适于连接第二接线端子;
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动触点,用于驱动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接触或分离;
其中,所述柔性导电件可在所述动触点和所述静触点接触或分离时发生弹性形变,以导通或断开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所连接的电回路。
可选地,所述触点组件包括多个所述动触点和与多个所述动触点一一对应的所述静触点,多个所述动触点和多个所述静触点环绕所述驱动组件设置。
可选地,多个所述动触点环绕所述驱动组件间隔设置,多个所述静触点对应多个所述动触点环绕所述驱动组件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触点组件还包括动触杆,所述动触点设置于所述动触杆的第一端,所述动触杆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
可选地,所述触点组件还包括支撑件,所述动触杆与所述支撑件的端部铰接;
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动触杆绕铰接部位转动,以使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接触或分离。
可选地,所述铰接部位至所述动触杆的第二端端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铰接部位至所述动触杆的第一端端面之间的间距。
可选地,所述触点组件还包括扭簧,所述扭簧设置于所述铰接部位,且分别与所述动触杆和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铰接部位在所述动触杆上的位置可调。
可选地,所述动触杆为多个,每个所述动触杆上对应设置一个所述动触点,多个所述动触杆环绕所述驱动组件设置,所述触点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动触点对应的多个所述静触点和多个所述柔性导电件。
可选地,多个所述动触杆中至少部分所述动触杆的所述动触点设置在所述动触杆的第一侧,多个动触杆中剩余部分所述动触杆的所述动触点设置在所述动触杆的第二侧;
所述动触杆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为所述动触杆沿驱动方向相对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柔性导电件设置在所述动触杆的与所述动触点相对的一侧,多个所述柔性导电件相对于多个所述动触杆沿同一方向倾斜连接。
可选地,所述继电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与所述动触点对应的位置设置导电连接座,所述静触点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设置于所述导电连接座上。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铁芯和线圈,所述铁芯连接于所述动触点,所述线圈绕设于所述铁芯上,所述线圈通电后驱动所述铁芯沿其轴向运动,以驱动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接触或分离。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前述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继电器及车辆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包括触点组件和驱动组件;触点组件包括动触点、静触点和柔性导电件,柔性导电件适于将动触点连接于第一接线端子,静触点适于连接第二接线端子;驱动组件连接于动触点,用于驱动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或分离;其中,柔性导电件可在动触点和静触点接触或分离时发生弹性形变,以导通或断开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所连接的电回路。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借助于柔性导电件的弹性形变作用,实现单个回路的通断控制只需要闭合或分离一个动触点与一个静触点即可,有效简化了继电器结构,便于继电器的加工及装配,同时,通过一个动触点与静触点实现回路控制也有助于提高回路控制的可靠性,保证继电器工作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相较于现有技术与前述的继电器具备相同或相似的优势,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施例中一种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一种继电器的外观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一种继电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另一种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动触点,12-静触点,13-柔性导电件,21-第一接线端子,22-第二接线端子,3-动触杆,4-支撑件,5-扭簧,6-壳体,60-导电连接座,71-铁芯,72-线圈,73-顶板,7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种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种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下面通过列举具体的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及车辆。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继电器,包括触点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触点组件包括动触点11、静触点12和柔性导电件13,所述柔性导电件13适于将所述动触点11连接于第一接线端子21,所述静触点12适于连接第二接线端子22;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动触点11,用于驱动所述动触点11与所述静触点12接触或分离;其中,所述柔性导电件13可在所述动触点11和所述静触点12接触或分离时发生弹性形变,以导通或断开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1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22所连接的电回路。
具体而言,继电器包括触点组件和驱动组件,触点组件包括动触点11、静触点12和柔性导电件13,动触点11与静触点12在驱动组件未驱动的情况下处于分离状态,则称为常开触点,动触点11与静触点12在驱动组件未驱动的情况下处于接通状态,则称为常闭触点,本实施例的触点组件可以为常开触点,也可以为常闭触点,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进行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选择常开触点的继电器进行示例性说明。
柔性导电件13适于将动触点11连接于第一接线端子21,静触点12适于连接第二接线端子22,第一接线端子21和第二接线端子22设置于继电器外,用于连接外部电路,如图2所示,第一接线端子21和第二接线端子22位于继电器壳体6的外部,第一接线端子21和第二接线端子22可以为螺柱或接线柱等,基于与外部电路的连接关系,可以自由设置第一接线端子21和第二接线端子22的结构,对此本实施例不作限制。第一接线端子21和第二接线端子22沿驱动组件的轴向间隔设置,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将第一接线端子21和第二接线端子22设置为非同轴的形式,从而为触点组件的的布设提供更为充足的空间,降低触点组件的设计难度。
柔性导电件13可以为软铜排、软铝排等任意柔性导电结构,具备一定的弯折变形能力,柔性导电件13的一端与第一接线端子21电连接,另一端与动触点11电连接,其中,柔性导电件13可以通过焊接或装配连接等方式分别与第一接线端子21和动触点11固定连接,由于柔性导电件13、第一接线端子21和动触点11均具有良好的导电能力,因而固定连接后即可实现相互之间的电连接。柔性导电件13的形变特性可以允许动触点11相对第一接线端子21发生运动,驱动组件与动触点11连接,可以驱动动触点11朝靠近或远离第二接线端子22的方向运动,从而使柔性导电件13上的动触点11与第二接线端子22上的静触点12接触或分离,在动触点11与静触点12接触的情况下,第一接线端子21、柔性导电件13和第二接线端子22组成了一条继电器回路,实现了继电器的导通,在动触点11与静触点12分离的情况下,继电器则处于断开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组件可以通过转动的方式驱动动触点11与静触点12接触或分离,也可以通过平移的方式驱动动触点11与静触点12接触或分离,通过转动方式驱动时,设置动触点11与一个支撑结构铰接,驱动组件驱动动触点11绕支撑结构转动,从而实现动触点11与静触点12的接触或分离,通过平移方式驱动时,设置动触点11与一个支撑结构固定连接,驱动组件驱动支撑结构做平移运动,带动动触点11同步运动,从而实现动触点11与静触点12的接触或分离,转动驱动更为省力,平移驱动结构更为简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自由选择动触点11的驱动方式,对此本实施例不作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包括触点组件和驱动组件;触点组件包括动触点11、静触点12和柔性导电件13,柔性导电件13适于将动触点11连接于第一接线端子21,静触点12适于连接第二接线端子22;驱动组件连接于动触点11,用于驱动动触点11与静触点12接触或分离;其中,柔性导电件13可在动触点11和静触点12接触或分离时发生弹性形变,以导通或断开第一接线端子21和第二接线端子22所连接的电回路。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借助于柔性导电件13的弹性形变作用,实现单个回路的通断控制只需要闭合或分离一个动触点11与一个静触点12即可,若想控制更多条回路,则只需要设置与回路数量相同的触点组件即可,有效简化了继电器结构,便于继电器的加工及装配,同时,通过一个动触点11与静触点12实现回路控制也有助于提高回路控制的可靠性,保证继电器工作的稳定性。
可选地,参照图1,所述触点组件包括多个所述动触点11和与多个所述动触点11一一对应的所述静触点12,多个所述动触点11和多个所述静触点12环绕所述驱动组件设置。
具体而言,触点组件包括多个动触点11和多个静触点12,多个动触点11与多个静触点12一一对应,且环绕驱动组件设置,其中,每个动触点11和与其对应的静触点12均可以形成一条供电回路,从而使继电器可以同时实现多条供电回路的通断,提升继电器的控制效率。
可选地,参照图1,多个所述动触点11环绕所述驱动组件间隔设置,多个所述静触点12对应多个所述动触点11环绕所述驱动组件间隔设置。
具体而言,多个动触点11环绕驱动组件间隔设置,间隔距离根据动触点11的数量和驱动组件的尺寸而定,优选的,设置相邻两个动触点11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以提升继电器结构的稳定性。多个静触点12对应多个动触点11环绕驱动组件间隔设置,也即,每个静触点12和动触点11设置的位置相互对应,间隔距离相互对对应,以便于动触点11和静触点12的接触或分离。
可选地,参照图1、图3和图4,所述触点组件还包括动触杆3,所述动触点11设置于所述动触杆3的第一端,所述动触杆3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
具体而言,触点组件还包括动触杆3,动触杆3位于第一接线端子21和第二接线端子22之间,动触杆3的第一端设置有动触点11,第一端为动触杆3靠近第二接线端子22的一端,第二接线端子22靠近动触杆3的一侧设置有静触点12,动触杆3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连接于驱动组件,驱动组件驱动动触杆3运动使动触点11与静触点12接触或分离,从而实现继电器回路的通断。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动触点11的表面相对凸出于动触杆3的表面,静触点12的表面相对凸出于第二接线端子22的表面,以保证动触点11与静触点12的充分接触,避免出现断路现象,同时还有助于实现动触点11与静触点12的精确定位,提高电连接精度及可靠性。
可选地,参照图1、图3和图4,所述触点组件还包括支撑件4,所述动触杆3与所述支撑件4的端部铰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动触杆3绕铰接部位转动,以使所述动触点11与所述静触点12接触或分离。
具体而言,触点组件还包括支撑件4,如图1所示,支撑件4用于支撑动触杆3,实现动触杆3的平稳运动。具体的,动触杆3与支撑件4的端部铰接,驱动组件驱动动触杆3绕铰接部位转动,以实现动触点11与静触点12的接触或分离。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支撑件4的端部设置转轴,在动触杆3上开设沿其宽度方向的通孔,转轴穿设于通孔内,即可实现动触杆3与支撑件4的转动连接。在动触杆3与支撑件4的端部铰接的情况下,支撑件4与动触杆3之间形成杠杆结构,驱动组件驱动动触杆3连接驱动组件的第二端上升,动触杆3的第一端则下降,实现动触点11与静触点12的接触,驱动组件驱动动触杆3的第二端下降,动触杆3的一端则上升,实现动触点11与静触点12的分离。该结构可以增大动触点11与静触点12之间的接触压力,从而提高继电器的过流能力及可靠性。
可选地,参照图1、图3和图4,所述铰接部位至所述动触杆3的第二端端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铰接部位至所述动触杆3的第一端端面之间的间距。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动触杆3的第二端连接驱动组件,第一端设置有动触点11,设置铰接部位至动触杆3的第二端端面之间的间距大于铰接部位至动触杆3的第一端端面之间的间距,形成动力臂长于阻力臂的结构,构成省力杠杆式结构,进而有助于减小驱动组件的驱动力,节约继电器的用电量及用电成本,同时有助于进一步增加动触点11与静触点12之间的接触压力,提高继电器的过电流能力及可靠性。
可选地,参照图1和图3,所述触点组件还包括扭簧5;所述扭簧5设置于所述铰接部位,且分别与所述动触杆3和所述支撑件4固定连接。
具体而言,扭簧5连接于动触杆3与支撑件4铰接的部位,扭簧5的一端与动触杆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件4固定连接,在驱动组件驱动动触杆3第二端运动,使动触杆3第一端朝靠近静触点12方向运动的过程中,扭簧5被拉伸,直至动触点11与静触点12接触;在驱动组件驱动动触杆3第二端运动,使动触杆3第一端朝远离静触点12方向运动的过程中,扭簧5在恢复形变的作用下为动触杆3施加回复力,使动触杆3恢复至初始位置,从而保证动触点11与静触点12顺利分离,由此保证继电器回路的顺利通断。在动触杆3与支撑件4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的方式中,扭簧5可以套设于转轴上,一端与动触杆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件4固定连接,一定程度上提升扭簧5转动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铰接部位在所述动触杆3上的位置可调。
具体而言,铰接部位在动触杆3上的位置可调,可以在动触杆3上设置多个铰接部,多个铰接部沿动触杆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铰接部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与支撑件4的端部铰接,从而实现了动触杆3与支撑件4端部铰接位置的调节。可以根据继电器内动触点11、静触点12、驱动组件等的位置关系合理选择动触杆3与支撑件4端部的铰接位置,从而有效降低了继电器结构的设计难度,提升了继电器结构设计的灵活性,使继电器可以满足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
可选地,参照图1,所述动触杆3为多个,每个所述动触杆3上对应设置一个所述动触点11,多个所述动触杆3环绕所述驱动组件设置,所述触点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动触点11对应的多个所述静触点12和多个所述柔性导电件13。
具体而言,动触杆3为多个,每个动触杆3上对应设置一个动触点11,多个动触杆3环绕驱动组件设置,当然,触点组件还包括与动触点11对应的多个静触点12和多个柔性导电件13,多个柔性导电件13可以在每个动触点11和与其对应的静触点12接触或分离时发生弹性形变,以导通或断开该动触点11与静触点12所对应的第一接线端子21和第二接线端子22连接的电回路,从而本实施例的继电器可以实现多条回路的通断控制。
可选地,参照图5,多个所述动触杆3中至少部分所述动触杆3的所述动触点11设置在所述动触杆3的第一侧,多个动触杆3中剩余部分所述动触杆3的所述动触点11设置在所述动触杆3的第二侧;所述动触杆3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为所述动触杆3沿驱动方向相对的两侧。
具体而言,多个动触杆3中至少部分动触杆3的动触点11设置在动触杆3的第一侧,剩余部分动触杆3的动触点11设置在动触杆3的第二侧,动触杆3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为动触杆3沿驱动方向相对的两侧,如此设置可以使得部分动触点11与静触点12接触的时候,另一部分动触点11与静触点12分离,从而可以同时实现多条回路的导通和断开,有效提升继电器的使用灵活性,使继电器适用于更多的场景切换。
可选地,参照图1,所述柔性导电件13设置在所述动触杆3的与所述动触点11相对的一侧,多个所述柔性导电件13相对于多个所述动触杆3沿同一方向倾斜连接。
具体而言,柔性导电件13设置在动触杆3的与动触点11相对的一侧,多个柔性导电件13相对于多个动触杆3沿同一方向倾斜连接,形成漩涡阵列式的排布结构,有助于缩小继电器的体积,增强继电器的结构稳定性。柔性导电件13与动触杆3之间的倾角越大,则继电器整体体积越大,占用空间越多,柔性导电件13与动触杆3之间的倾角越小,则继电器整体体积越小,占用空间越少。优选的,本实施例设置柔性导电件13与动触杆3之间的倾角为90°,也即柔性导电件13垂直于动触杆340设置,以最大程度缩小继电器的体积,增强继电器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地,参照图1和图2,继电器还包括壳体6;所述壳体6上与所述动触点11对应的位置设置导电连接座60,所述静触点12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22设置于所述导电连接座60上。
具体而言,继电器还包括壳体6,壳体6上与动触点1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导电连接座60,导电连接座60可以为L型座体,静触点12和第二接线端子22分别设置于L型座体的两边,其中,静触点12设置于L型座体靠近动触点11的一侧,导电连接座60可以保证静触点12与第二接线端子22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进而保证供电回路的顺利导通。
可选地,参照图1和图4,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铁芯71和线圈72,所述铁芯71连接于所述动触点11,所述线圈72绕设于所述铁芯71上,所述线圈72通电后驱动所述铁芯71沿其轴向运动,以驱动所述动触点11与所述静触点12接触或分离。
具体而言,驱动组件包括铁芯71和线圈72等,铁芯71与动触点11连接,线圈72绕设于铁芯71上,在线圈72两端加上电压后,线圈72中会流过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在电磁效应的作用下,会驱动铁芯71沿其轴向运动,进而带动动触点11与静触点12接触或分离,实现继电器的导通或断开。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包括还顶板73,顶板73设置于铁芯71的上方,线圈72通电后驱动铁芯71运动的过程中,铁芯71会推动顶板73同步运动。图4为继电器沿线圈72组件轴向进行剖切的剖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动触杆3的第二端与顶板73抵接,铁芯71推动顶板73运动的过程中,推动动触杆3绕支撑件4转动,实现动触点11与静触点12的接触或分离。进一步的,驱动组件还可以包括弹簧74,弹簧74设置于顶板73与铁芯71之间,铁芯71轴向运动的力通过弹簧74传递至顶板73上,弹簧74可以起到一定的弹性缓冲作用,有助于控制顶板73的运动速度,避免顶板73对动触杆3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在一种更优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动触杆3与顶板73接触的表面上和/或顶板73与动触杆3接触的表面上设置瓷片、塑料片、金属片等结构,以对动触杆3及顶板73的接触面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造成动触杆3及顶板73的过度磨损,延长动触杆3及顶板73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前述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
具体而言,车辆包括前述实施例中的继电器,继电器的结构简单,可靠性和稳定性高,占用车辆内部的空间较小,能够释放更多车辆内部的空间,从而实现车辆性能的优化改进。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包括触点组件和驱动组件;
所述触点组件包括动触点、静触点和柔性导电件,所述柔性导电件适于将所述动触点连接于第一接线端子,所述静触点适于连接第二接线端子;
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动触点,用于驱动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接触或分离;
其中,所述柔性导电件可在所述动触点和所述静触点接触或分离时发生弹性形变,以导通或断开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所连接的电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组件包括多个所述动触点和与多个所述动触点一一对应的所述静触点,多个所述动触点和多个所述静触点环绕所述驱动组件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动触点环绕所述驱动组件间隔设置,多个所述静触点对应多个所述动触点环绕所述驱动组件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组件还包括动触杆,所述动触点设置于所述动触杆的第一端,所述动触杆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组件还包括支撑件,所述动触杆与所述支撑件的端部铰接;
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动触杆绕铰接部位转动,以使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接触或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部位至所述动触杆的第二端端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铰接部位至所述动触杆的第一端端面之间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组件还包括扭簧,所述扭簧设置于所述铰接部位,且分别与所述动触杆和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部位在所述动触杆上的位置可调。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杆为多个,每个所述动触杆上对应设置一个所述动触点,多个所述动触杆环绕所述驱动组件设置,所述触点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动触点对应的多个所述静触点和多个所述柔性导电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动触杆中至少部分所述动触杆的所述动触点设置在所述动触杆的第一侧,多个动触杆中剩余部分所述动触杆的所述动触点设置在所述动触杆的第二侧;
所述动触杆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为所述动触杆沿驱动方向相对的两侧。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电件设置在所述动触杆的与所述动触点相对的一侧,多个所述柔性导电件相对于多个所述动触杆沿同一方向倾斜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与所述动触点对应的位置设置导电连接座,所述静触点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设置于所述导电连接座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铁芯和线圈,所述铁芯连接于所述动触点,所述线圈绕设于所述铁芯上,所述线圈通电后驱动所述铁芯沿其轴向运动,以驱动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接触或分离。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
CN202322649016.2U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继电器及车辆 Active CN2209141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49016.2U CN220914122U (zh)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继电器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49016.2U CN220914122U (zh)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继电器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14122U true CN220914122U (zh) 2024-05-07

Family

ID=90915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49016.2U Active CN220914122U (zh)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继电器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141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65725B (zh) 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
CN220914122U (zh) 一种继电器及车辆
CN212257298U (zh) 一种多触点灭弧继电器
US6771154B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111446128A (zh) 一种银石墨触点安全单元
CN116168980A (zh) 一种电器电子继电器
CN101577193B (zh) 具有自动超程调节的继电器
US20040026223A1 (en) Rocker switch
CN112271107A (zh) 一种使用新型推动结构的大电流继电器
CN219979466U (zh) 一种继电器
CN219286298U (zh) 继电器组
CN218887076U (zh) 一种高抗短路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107492472B (zh) 继电器
CN219040365U (zh) 触头结构和继电器
CN210489544U (zh) 继电器抗斥力触头组件
CN219163272U (zh) 一种用于监测继电器触点状态的辅助触点结构
CN110739184B (zh) 一种快速响应的继电器
CN218996543U (zh) 动作机构、充放电系统及车辆
CN218826875U (zh) 一种快速响应分断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3958815U (zh) 低压调压开关及调压器
CN218676960U (zh) 双定位式电源总开关
CN113241273B (zh) 一种双速电机切换开关
CN220963077U (zh) 一种接触装置以及开关设备
CN111584287B (zh) 一种单刀双掷低压开关
CN203536315U (zh) 电磁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