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06096U - 托盘存储进出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托盘存储进出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06096U
CN220906096U CN202322604616.7U CN202322604616U CN220906096U CN 220906096 U CN220906096 U CN 220906096U CN 202322604616 U CN202322604616 U CN 202322604616U CN 220906096 U CN220906096 U CN 2209060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frame
conveying frame
tray storage
t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0461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强
鲍宏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Siha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Siha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Siha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Siha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0461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060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060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060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托盘存储架领域,其公开了一种托盘存储进出料装置,包括第一输送模块、用于设置在托盘存储架内的第二输送模块;第一输送模块包括第一输送架、若干沿第一机架的长度方向的间隔排布的辊轴、驱动若干辊轴同步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辊轴与第一机架转动配合;第二输送单元包括设于第一输送架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的第二输送架、分设在第二输送架上的相对两侧的第一输送带、驱动两侧第一输送带同步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第一输送带与辊轴的输送方向相互垂直;本方案可实现将沿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移动的托盘输送至托盘存储架内,以及供托盘存储架内的托盘输出至输送带上,避免人工搬运,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托盘存储进出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托盘存储架领域,特别是一种托盘存储进出料装置。
背景技术
托盘存储架是托盘用的仓储设备,托盘存储架内设有环形链条、驱动环形链条转动的升降模块,环形链条竖直设置,放入托盘存储架内的托盘放置在环形链条上,当环形链条转动便可带动托盘上升,腾出空间托盘下方的空间,以容纳下一块托盘,当要拿出托盘时,环形链条反向转动,逐次下放托盘,使托盘可从托盘存储架的底部拿出,在实际使用中,托盘存储架常和输送带搭配应用,输送带设置在托盘存储架的一侧,托盘在输送带上移动,托盘通过输送带移动至预设位置,到达预设位置的托盘与托盘存储架底部正对,然后通过人工搬运的方式移动至托盘存储架的底部内,控制环形链条转动,环形链条上的部件托起托盘边缘处,从而带动托盘上升,上述的输送方式,仅能将托盘搬运至托盘存储架的一旁,无法将托盘移动至托盘存储架内,需要人工搬运,费时费力,生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托盘存储进出料装置,实现将沿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移动的托盘输送至托盘存储架内,以及供托盘存储架内的托盘输出至输送带上,避免人工搬运,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托盘存储进出料装置,包括第一输送模块、用于设置在托盘存储架内的第二输送模块;所述第一输送模块包括第一输送架、若干沿所述第一机架的长度方向的间隔排布的辊轴、驱动若干所述辊轴同步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辊轴与所述第一机架转动配合;所述第二输送单元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架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的第二输送架、分设在所述第二输送架上的相对两侧的第一输送带、驱动两侧所述第一输送带同步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输送带与所述辊轴的输送方向相互垂直,
所述第一输送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架内的第三输送架、分设在所述第三输送架上的相对两侧的第二输送带、驱动两侧所述第二输送带同步转动的第三驱动组件、以及驱动所述第三输送架在第一预设高度和第二预设高度之间往复升降的第四驱动组件;两侧所述第二输送带沿所述第一输送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均处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输送辊之间;两侧所述第二输送带与两侧所述第一输送带一一对应,且输送方向相同;
所述第四驱动组件包括四个第一气缸,四个所述第一气缸的缸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输送架上、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输送架上,两个所述第一气缸设于所述第三输送架的一侧,另外两个所述第一气缸设于所述第三输送架的相对另一侧;
当所述第三输送架到达第一预设高度,所述第二输送带与所述第一输送带两者顶部持平;当所述第三输送架到达第二预设高度,所述第二输送带的顶部低于所述辊轴的顶部。
在上述的托盘存储进出料装置中,所述第一输送架的底部设有贯穿所述第三输送架的底部的导柱、套设连接在导柱的顶部的外周面上的第一限位块,所述导柱与所述第三输送架的底部滑动配合。
在上述的托盘存储进出料装置中,所述第三输送架的底部内侧固定连接有导套,所述导套与所述导柱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定位块为卡箍,所述卡箍套设连接在所述导柱的顶部的外周面上,且位于所述导套的上侧。
在上述的托盘存储进出料装置中,所述第三输送架的底部外侧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定位柱、套设连接在所述定位柱的外周面上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一输送架的底部与所述第三输送架的底部之间。
在上述的托盘存储进出料装置中,所述第一输送架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柱正对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孔径与所述定位柱的直径相适配,以供所述定位柱插拔。
在上述的托盘存储进出料装置中,所述第三输送架固定连接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沿所述第一输送架的长度方向分设于所述第三输送架的相对两侧,所述导向块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顶部,两条所述第二输送带均位于两侧所述导向块之间。
在上述的托盘存储进出料装置中,所述第一输送模块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架的宽度两侧的托板、与所述托板一一对应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缸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输送架上、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托板上,所述托板位于所述第一输送架的顶部。
在上述的托盘存储进出料装置中,所述第一输送带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防滑块。
在上述的托盘存储进出料装置中,所述辊轴上套设连接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分设于所述辊轴的中部和两端;当所述第三输送架到达第二预设高度,所述第二输送带的顶部低于所述防滑套的顶部。
在上述的托盘存储进出料装置中,所述第二输送架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输送带一一对应的托轨,所述托轨的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内侧,所述托轨的顶部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顶部的内侧面滑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方案通过设置第三输送架和第三驱动组件相互配合,第三驱动组件驱动第三输送架升降,第二输送带固定在第三输送架上,第三输送架带动第二输送带升降,若干辊轴间隔排布形成主输送线,托盘沿该主输送线移动,当托盘移动至第三输送架的正上方,第二输送带在第三输送架的带动下上升,第二输送带托起托盘,托盘脱离辊轴,第二输送带上升至其顶部和第一输送带的顶部持平,托盘第二输送带和第一输送带同时运作,托盘从第二输送带移动至第一输送带上,此时托盘进入托盘存储架内,完成自动进料,并等候托盘存储架内的环形链条带起托盘上升,进行收纳,反之,环形链条将托盘下放在第一输送带后,第一输送带的顶部和第二输送带的顶部持平,托盘从第一输送带移动至第二输送带上,第三输送架下降,带动第二输送带下降,直至第二输送带的顶部低于辊轴的顶部,托盘被辊轴托起,并脱离第二输送带,托盘重新落入主输送线上,沿主输送线继续移动,完成自动出料,实现将沿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移动的托盘输送至托盘存储架内,以及供托盘存储架内的托盘输出至输送带上,避免人工搬运,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托盘存储进出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第一输送模块和第二输送模块的组合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第三输送架、第二输送带以及第一输送架的装配轴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的A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第三输送架、第二输送带以及第一输送架的装配侧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第三输送架、第二输送带以及第一输送架的装配仰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辊轴与第一输送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第二输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输送模块;2、第二输送模块;3、托盘存储架;4、托盘;
101、第一输送架;102、辊轴;103、第二输送带;104、导向块;105、第三输送架;106、第一气缸;107、托板;108、第二气缸;109、导套;110、第一限位块;111、导柱;112、定位柱;113、第二限位块;114、防滑套;
21、第一输送带;22、托轨;23、第二输送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8所示,一种托盘存储进出料装置,包括第一输送模块1、用于设置在托盘存储架3内的第二输送模块2;第一输送模块1包括第一输送架101、若干沿第一机架的长度方向的间隔排布的辊轴102、驱动若干辊轴102同步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辊轴102与第一机架转动配合;第二输送单元包括设于第一输送架101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的第二输送架23、分设在第二输送架23上的相对两侧的第一输送带21、驱动两侧第一输送带21同步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第一输送带21与辊轴102的输送方向相互垂直,
第一输送单元还包括设于第一输送架101内的第三输送架105、分设在第三输送架105上的相对两侧的第二输送带103、驱动两侧第二输送带103同步转动的第三驱动组件、以及驱动第三输送架105在第一预设高度和第二预设高度之间往复升降的第四驱动组件;两侧第二输送带103沿第一输送架10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均处于相邻两个第一输送辊之间;两侧第二输送带103与两侧第一输送带21一一对应,且输送方向相同;
第四驱动组件包括四个第一气缸106,四个第一气缸106的缸体固定连接在第一输送架101上、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在第三输送架105上,两个第一气缸106设于第三输送架105的一侧,另外两个第一气缸106设于第三输送架105的相对另一侧;
当第三输送架105到达第一预设高度,第二输送带103与第一输送带21两者顶部持平;当第三输送架105到达第二预设高度,第二输送带103的顶部低于辊轴102的顶部。
其实施效果为,通过第一输送模块1和第二输送模块2的相互配合,将第二输送模块2设于托盘存储架3的底部内,采用第一输送模块1内的第二输送带103与第二输送模块2内的第一输送带21相互配合,在辊轴102上的托盘4通过第二输送带103移动至第一输送带21上,在第一输送带21上的托盘4通过第二输送带103移动至辊轴102上,实现将沿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移动的托盘4输送至托盘存储架3内,以及供托盘存储架3内的托盘4输出至输送带上,避免人工搬运,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改进,第一输送架101的底部设有贯穿第三输送架105的底部的导柱111、套设连接在导柱111的顶部的外周面上的第一限位块110,导柱111与第三输送架105的底部滑动配合。
优选地,第三输送架105的底部内侧固定连接有导套109,导套109与导柱111滑动配合;第一定位块为卡箍,卡箍套设连接在导柱111的顶部的外周面上,且位于导套109的上侧。
又一改进,第三输送架105的底部外侧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定位柱112、套设连接在定位柱112的外周面上的第二限位块113,第二限位块113位于第一输送架101的底部与第三输送架105的底部之间。
优选地,第一输送架101的底部开设有与定位柱112正对的定位孔,定位孔的孔径与定位柱112的直径相适配,以供定位柱112插拔。
本实施例又一改进,第三输送架105固定连接有导向块104,导向块104沿第一输送架101的长度方向分设于第三输送架105的相对两侧,导向块104的顶部高于第二输送带103的顶部,两条第二输送带103均位于两侧导向块104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模块1还包括设于第一输送架101的宽度两侧的托板107、与托板107一一对应的第二气缸108;第二气缸108的缸体固定连接在第一输送架101上、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在托板107上,托板107位于第一输送架101的顶部。
在实际使用中,第一输送带21与第二输送带10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防滑块。
优选地,辊轴102上套设连接有防滑套114,防滑套114分设于辊轴102的中部和两端;当第三输送架105到达第二预设高度,第二输送带103的顶部低于防滑套114的顶部。
在具体实施中,第二输送架23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输送带21一一对应的托轨22,托轨22的位于第一输送带21内侧,托轨22的顶部与第一输送带21的顶部的内侧面滑动配合。
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通过设置第三输送架105和第三驱动组件相互配合,第三驱动组件驱动第三输送架105升降,第二输送带103固定在第三输送架105上,第三输送架105带动第二输送带103升降,若干辊轴102间隔排布形成主输送线,托盘4沿该主输送线移动,当托盘4移动至第三输送架105的正上方,第二输送带103在第三输送架105的带动下上升,第二输送带103托起托盘4,托盘4脱离辊轴102,第二输送带103上升至其顶部和第一输送带21的顶部持平,托盘4第二输送带103和第一输送带21同时运作,托盘4从第二输送带103移动至第一输送带21上,此时托盘4进入托盘存储架3内,完成自动进料,并等候托盘存储架3内的环形链条带起托盘4上升,进行收纳,反之,环形链条将托盘4下放在第一输送带21后,第一输送带21的顶部和第二输送带103的顶部持平,托盘4从第一输送带21移动至第二输送带103上,第三输送架105下降,带动第二输送带103下降,直至第二输送带103的顶部低于辊轴102的顶部,托盘4被辊轴102托起,并脱离第二输送带103,托盘4重新落入主输送线上,沿主输送线继续移动,完成自动出料,实现将沿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移动的托盘4输送至托盘存储架3内,以及供托盘存储架3内的托盘4输出至输送带上,避免人工搬运,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它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托盘存储进出料装置,包括第一输送模块、用于设置在托盘存储架内的第二输送模块;所述第一输送模块包括第一输送架、若干沿所述第一机架的长度方向的间隔排布的辊轴、驱动若干所述辊轴同步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辊轴与所述第一机架转动配合;所述第二输送单元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架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的第二输送架、分设在所述第二输送架上的相对两侧的第一输送带、驱动两侧所述第一输送带同步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输送带与所述辊轴的输送方向相互垂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架内的第三输送架、分设在所述第三输送架上的相对两侧的第二输送带、驱动两侧所述第二输送带同步转动的第三驱动组件、以及驱动所述第三输送架在第一预设高度和第二预设高度之间往复升降的第四驱动组件;两侧所述第二输送带沿所述第一输送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均处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输送辊之间;两侧所述第二输送带与两侧所述第一输送带一一对应,且输送方向相同;
所述第四驱动组件包括四个第一气缸,四个所述第一气缸的缸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输送架上、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输送架上,两个所述第一气缸设于所述第三输送架的一侧,另外两个所述第一气缸设于所述第三输送架的相对另一侧;
当所述第三输送架到达第一预设高度,所述第二输送带与所述第一输送带两者顶部持平;当所述第三输送架到达第二预设高度,所述第二输送带的顶部低于所述辊轴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存储进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架的底部设有贯穿所述第三输送架的底部的导柱、套设连接在导柱的顶部的外周面上的第一限位块,所述导柱与所述第三输送架的底部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托盘存储进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输送架的底部内侧固定连接有导套,所述导套与所述导柱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定位块为卡箍,所述卡箍套设连接在所述导柱的顶部的外周面上,且位于所述导套的上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存储进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输送架的底部外侧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定位柱、套设连接在所述定位柱的外周面上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一输送架的底部与所述第三输送架的底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托盘存储进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架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柱正对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孔径与所述定位柱的直径相适配,以供所述定位柱插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存储进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输送架固定连接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沿所述第一输送架的长度方向分设于所述第三输送架的相对两侧,所述导向块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顶部,两条所述第二输送带均位于两侧所述导向块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托盘存储进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模块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架的宽度两侧的托板、与所述托板一一对应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缸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输送架上、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托板上,所述托板位于所述第一输送架的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托盘存储进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防滑块。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托盘存储进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轴上套设连接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分设于所述辊轴的中部和两端;当所述第三输送架到达第二预设高度,所述第二输送带的顶部低于所述防滑套的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托盘存储进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架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输送带一一对应的托轨,所述托轨的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内侧,所述托轨的顶部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顶部的内侧面滑动配合。
CN202322604616.7U 2023-09-25 2023-09-25 托盘存储进出料装置 Active CN2209060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04616.7U CN220906096U (zh) 2023-09-25 2023-09-25 托盘存储进出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04616.7U CN220906096U (zh) 2023-09-25 2023-09-25 托盘存储进出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06096U true CN220906096U (zh) 2024-05-07

Family

ID=90903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04616.7U Active CN220906096U (zh) 2023-09-25 2023-09-25 托盘存储进出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060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81968A (zh) 一种硅片自动插片机
CN106184878A (zh) 瓷砖自动包装设备
CN211719568U (zh) 丝网上下料装置
CN110697393A (zh) 一种双排菌筐上架机
CN220906096U (zh) 托盘存储进出料装置
CN211168775U (zh) 一种双排菌筐上架机
CN217626392U (zh) 分托盘装置
CN216037388U (zh) 一种自动卸垛板设备
CN206088378U (zh) 一种料箱式快速码盘机
CN212711038U (zh) 一种组合式装盘机
CN113911704A (zh) 持续传送式暂存机
CN213036150U (zh) 一种纽扣电池包装设备
CN210654804U (zh) 一种自动放收萃盘装置
CN212920771U (zh) 一种自动印花设备
CN213923278U (zh) 一种板材自动收放板机
CN110386466B (zh) 一种酒瓶卸垛装置
CN210392810U (zh) 一种拨杆式糖框自动上架装置
CN209480456U (zh) 一种存储升降机
CN219340972U (zh) 一种塑料托盘拆垛设备
CN219636322U (zh) 一种自动供料装置
CN217946933U (zh) 一种托盘拆跺码垛机
CN219135486U (zh) 一种三段式双层轨道送料装置
CN215885020U (zh) 一种堆垛硅钢片接料装置
CN214568561U (zh) 一种移载输送机构
CN210236454U (zh) 一种罐头装车码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