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04801U - 一种车辆尾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尾门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04801U
CN220904801U CN202322831300.1U CN202322831300U CN220904801U CN 220904801 U CN220904801 U CN 220904801U CN 202322831300 U CN202322831300 U CN 202322831300U CN 220904801 U CN220904801 U CN 2209048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plate
ramp
vehicl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3130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海南
艾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Radar New Energy Vehicle Zhej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Radar New Energy Vehicle Zheji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Radar New Energy Vehicle Zheji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83130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048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048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048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辆尾门及车辆,包括:门板,用于与车辆的尾部转动连接,门板内部设有容纳腔,门板上沿开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坡板组件,设于容纳腔内,坡板组件具有固定端及活动端,固定端与容纳腔内壁滑动连接以使坡板组件自第一开口滑入或滑出容纳腔,活动端与固定端活动连接且靠近或远离固定端运动以调整坡板组件的长度。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解决了人员和货物上下车辆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尾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尾门及车辆。
背景技术
对于皮卡等货车车型而言,装卸货物是必不可少的,在现有的皮卡车型中,货物上下货厢需要人工或叉车等辅助机械进行搬运,费时费力,而由于货厢缺少脚踏结构,人员上下车时也存在很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尾门及车辆,旨在解决人员和货物上下车辆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辆尾门,包括:
门板,用于与车辆的尾部转动连接,所述门板内部设有容纳腔,所述门板上沿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
坡板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坡板组件具有固定端及活动端,所述固定端与容纳腔内壁滑动连接以使所述坡板组件自所述第一开口滑入或滑出所述容纳腔,所述活动端与所述固定端活动连接且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端运动以调整所述坡板组件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坡板组件包括:
第一坡板,滑动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固定端设于所述第一坡板,所述第一坡板设有滑动腔以及与所述滑动腔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位置相对;
第二坡板,滑动设于所述滑动腔内,所述活动端设于所述第二坡板。
可选地,所述坡板组件还包括:
第一滑轨,设于所述容纳腔侧壁,所述第一滑轨朝向所述第一开口方向延伸;
第一滑动体,滑动设于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一坡板与所述第一滑动体转动连接以在所述第一坡板滑出所述容纳腔时朝向地侧转动以形成斜坡。
可选地,所述坡板组件还包括:
第二滑轨,设于所述滑动腔侧壁,所述第二滑轨朝向所述第二开口方向延伸;
第二滑动体,滑动设于所述第二滑轨,所述第二坡板与所述第二滑动体连接以随所述第二滑动体沿所述第二滑轨滑动。
可选地,所述坡板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体,所述第一限位体凸设于所述容纳腔内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内壁以限位所述第一滑动体;和/或,所述坡板组件还包括第二限位体,所述第二限位体凸设于所述滑动腔内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的内壁以限位所述第二滑动体。
可选地,所述车辆尾门还包括台阶板,所述台阶板与所述坡板组件转动连接,所述台阶板具有关闭状态及打开状态,于所述关闭状态,所述台阶板转动至贴合所述坡板组件,于所述打开状态,所述台阶板转动至与所述坡板组件形成夹角以形成台阶结构。
可选地,所述坡板组件的外壁开设有凹槽,于所述关闭状态,所述台阶板嵌设于所述凹槽内。
可选地,所述车辆尾门还包括:
第一连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台阶板的侧壁;
第二连杆,具有相对的第三端及第四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四端与坡板组件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车辆尾门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转动连接于所述容纳腔的所述第一开口处以打开或封闭所述容纳腔。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车辆尾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该车辆尾门设于车辆的尾部,该车辆尾门包括有门板,该门板与车辆的尾部转动连接,通过该门板的转动可打开或关闭车辆的货箱,另外,该门板内部设有容纳腔,该门板上还开设有与该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该车辆尾门还包括有坡板组件,该坡板组件设于该容纳腔内,该坡板组件具有固定端以及活动端,其中固定端与容纳腔的内壁滑动连接,通过固定端在容纳腔内的运动,可使得该坡板组件滑入或滑出该容纳腔;当该坡板组件滑出该容纳腔时,该坡板组件可搭接于地面上以在地面与尾门之间形成斜坡,人员及货物可从该斜坡上下货厢,有利于提高人员上下车及货物上下货厢的便利性;而当该坡板组件滑入该容纳腔时,该坡板组件可容纳于该容纳腔内,方便了该坡板组件的收纳,也有利于降低坡板组件对车厢空间的占用;另外,在本方案中,该坡板组件的固定端与活动端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调,活动端与固定端活动连接且活动端可靠近或远离固定端运动,如此设置,可调节活动端与固定端之间的坡板组件的长度,当坡板组件搭接于地面上时,通过调整坡板组件的长度可调节上述斜坡的坡度,进而满足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需求,有利于扩展该车辆尾门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辆尾门与车身本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辆尾门与车身本体配合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车辆尾门与车身本体配合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车辆尾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车辆尾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车辆尾门中第一滑轨与第一滑动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车辆尾门中第二滑轨与第二滑动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解决人员和货物上下车辆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方案提出一种车辆尾门,包括:
门板100,用于与车辆的尾部转动连接,门板100内部设有容纳腔,门板100上沿开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
坡板组件200,设于容纳腔内,坡板组件200具有固定端及活动端,固定端与容纳腔内壁滑动连接以使坡板组件200自第一开口滑入或滑出容纳腔,活动端与固定端活动连接且靠近或远离固定端运动以调整坡板组件200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该车辆尾门设于车辆的尾部,该车辆尾门包括有门板100,该门板100与车辆的尾部转动连接,通过该门板100的转动可打开或关闭车辆的货箱,另外,该门板100内部设有容纳腔,该门板100上还开设有与该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该车辆尾门还包括有坡板组件200,该坡板组件200设于该容纳腔内,该坡板组件200具有固定端以及活动端,其中固定端与容纳腔的内壁滑动连接,通过固定端在容纳腔内的运动,可使得该坡板组件200滑入或滑出该容纳腔;当该坡板组件200滑出该容纳腔时,该坡板组件200可搭接于地面上以在地面与尾门之间形成斜坡,人员及货物可从该斜坡上下货厢,有利于提高人员上下车及货物上下货厢的便利性;而当该坡板组件200滑入该容纳腔时,该坡板组件200可容纳于该容纳腔内,方便了该坡板组件200的收纳,也有利于降低坡板组件200对车厢空间的占用;另外,在本方案中,该坡板组件200的固定端与活动端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调,活动端与固定端活动连接且活动端可靠近或远离固定端运动,如此设置,可调节活动端与固定端之间的坡板组件200的长度,当坡板组件200搭接于地面上时,通过调整坡板组件200的长度可调节上述斜坡的坡度,进而满足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需求,有利于扩展该车辆尾门的适用范围。
具体地,如图1~图8,在本实施例中,该车辆尾门适用于皮卡车车型,该车辆尾门设置于皮卡货厢的尾部,该皮卡货厢尾部开设有开口以方便货物及人员上下车,该车辆尾门包括有门板100,该门板100转动连接于该开口处,该门板100可通过铰链结构与开口靠近地面一侧的侧边转动连接,当该门板100转动至与地面垂直时,该门板100可将该开口封闭,如图1,当该门板100朝向远离货厢一侧转动时,开口打开并可进行货物的装卸。为了方便货物的装卸,该门板100内部开设有容纳腔,在开口打开状态下,该门板100远离开口的一侧端面开设有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与容纳腔连通,另外,该车辆尾门还包括有坡板组件200,该坡板组件200可以是一平板结构,该坡板组件200设于容纳腔内,该坡板组件200可通过滑轨与滑块结构与容纳腔的内壁滑动连接,例如,在容纳腔内设有朝向第一开口方向延伸的滑轨,在该坡板组件200的外壁上固定有滑块,该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如此,当滑块沿滑轨滑动时,该坡板组件200可随滑块同步运动,在开口打开的状态下,如图2,该坡板组件200可从第一开口滑动至容纳腔外部,此时,当门板100转动至倾斜朝向地面一侧时,该坡板组件200可搭接于地面上,此时门板100与坡板组件200在货厢与地面之间形成斜坡结构,人员及货物可通过该斜坡上下货厢,有利于提高人员上下车及货物装卸的便捷性。
另外,为了进一步方便人员及货物上下车,如图2及图4,在本方案中,该坡板组件200包括有固定端及活动端,该固定端与容纳腔内壁滑动连接,该活动端与固定端活动连接,该活动端可靠近或远离固定端运动,如此可调整该坡板组件200的长度,例如,该坡板组件200可包括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平板结构,两个平板结构通过滑轨滑动连接,该滑轨的延伸方向为该坡板组件200的滑动方向,两个平板中的一个与容纳腔内壁滑动连接,固定端可设定为该平板与容纳腔的连接位置,活动端为另一平板上远离该固定端的端部,由于两个平板之间滑动连接,通过调整两个平板之间的位置,可实现活动端与固定端之间的距离的调整,即实现了坡板组件200长度的调节。如此设置,当该坡板组件200搭接于地面上时,通过滑动上述平板可增加活动端与固定端之间的距离,即延长了该坡板组件200的长度,由于车辆高度固定,当该平板搭接于地面上时,该平板可搭接在更为远离该车辆的地面上,此时相当于减小了斜坡的坡度,此时货物装卸时可更为省力,人员上下车也更为方便。
进一步地,坡板组件200包括:
第一坡板210,滑动设于容纳腔内,固定端设于第一坡板210,第一坡板210设有滑动腔以及与滑动腔连通的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位置相对;
第二坡板220,滑动设于滑动腔内,活动端设于第二坡板220。
具体地,如图4及图6,在本实施例中,该坡板组件200包括有第一坡板210,该第一坡板210为平板结构,该第一坡板210与容纳腔滑动连接,该固定端设于该第一坡板210上,该固定端可以是在第一坡板210位于容纳腔内时远离该第一开口的端部,该端部可通过滑轨结构与容纳腔侧壁滑动连接,该第一坡板210可通过上述滑轨结构滑入或滑出该容纳腔,另外,该第一坡板210上设有滑动腔,该第一坡板210还设有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设于该第一坡板210朝向第一开口的一侧,该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的位置相对且与滑动腔连通;另外,该坡板组件200还包括有第二坡板220,该第二坡板220设于该滑动腔内,且可通过滑轨滑块结构与滑动腔内壁滑动连接,该第二坡板220可滑入或滑出该滑动腔,该活动端可以是在第二坡板220位于滑动腔内时靠近该第二开口的端部;在实际使用中,当该坡板组件200关闭时,该第二坡板220可滑入该滑动腔内,并随第一坡板210滑入到容纳腔内,此时尾门可正常封闭车厢,当需要装卸货物时,该尾门可朝向地面一侧旋转以打开第一开口,之后第一坡板210可从容纳腔内滑出,第二坡板220可从滑动腔滑出,活动端可搭接于地面上,此时可形成斜坡结构,从而方便了人员和货物的上下车。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坡板210与第二坡板220的嵌套设置,相较于上述实施例中两个平板并列设置的方式,有利于降低该坡板组件200的整体体积,更方便于坡板组件200的灵活布置。
进一步地,坡板组件200还包括:
第一滑轨230,设于容纳腔侧壁,第一滑轨230朝向第一开口方向延伸;
第一滑动体240,滑动设于第一滑轨230,第一坡板210与第一滑动体240转动连接以在第一坡板210滑出容纳腔时朝向地侧转动以形成斜坡。
进一步地,坡板组件200还包括:
第二滑轨250,设于滑动腔侧壁,第二滑轨250朝向第二开口方向延伸;
第二滑动体260,滑动设于第二滑轨250,第二坡板220与第二滑动体260连接以随第二滑动体260沿第二滑轨250滑动。
具体地,如图6及图7,在本实施例中,该坡板组件200包括有第一滑轨230,该第一滑轨230设有两条,两条滑轨设于该容纳腔的两相对侧壁上,且两条滑轨均朝向第一开口方向延伸,每一第一滑轨230上滑动连接有一第一滑动体240,该第滑轨上可开设滑槽,该第一滑动体240可活动嵌设于该滑槽内并可沿滑槽滑动,另外,该第一滑动体240背离第一滑轨230的一侧端面上可设置一圆形柱体结构,相应的在该第一坡板210的固定端的侧壁上设有连接孔,该圆形柱体与连接孔转动连接,如此,该第一坡板210的两相对侧壁均可通过上述结构与两侧的第一滑动体240转动连接,以此来提高该第一坡板210在滑动时的稳定性,提高第一坡板210与容纳腔之间的连接强度。如此,当该第一坡板210滑出容纳腔时,该第一坡板210可朝向地面一侧旋转,通过设置圆形柱体与连接孔配合,可调整第一坡板210与地面之间的角度,进而可使得该坡板组件200搭接于不同高度的地面上,提高了该坡板组件200的实用性。
另外,与此类似的,如图6及图8,该滑动腔两相对侧壁上可分别设置一条第二滑轨250,该第二滑轨250朝向第二开口的方向延伸,每一第二滑轨250上分别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滑动体260,第二滑动体260与第二滑轨250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与第一滑轨230与第一滑动体240之间的连接结构相同,另外,第二滑动体260还与第二坡板220的侧壁固定,如此,第二坡板220可随第二滑动体260沿第二滑轨250滑动,实现第二坡板220在滑动腔内的滑入滑出。
进一步地,坡板组件200还包括第一限位体270,第一限位体270凸设于容纳腔内靠近第一开口的内壁以限位第一滑动体240;和/或,坡板组件200还包括第二限位体280,第二限位体280凸设于滑动腔内靠近第二开口的内壁以限位第二滑动体260。
具体地,如图6,为了提高该坡板组件200在每次打开时位置的相对稳定,该坡板组件200还包括有第一限位体270,该第一限位体270设置该第一开口的内壁上,该第一限位体270可以与第一滑轨230设于容纳腔的同一侧壁上,该第一限位体270可以是一板状结构,第一限位体270的一端与容纳腔内壁固定,另一端则背离该侧内壁延伸,当该第一滑动体240滑动至第一开口位置时,该第一滑动体240将抵接在该第一限位体270上,此时第一限位体270限制了该第一滑动体240继续滑动,从而防止了滑动体从第一滑轨230上脱离,保证了该坡板组件200工作的可靠性;另外,在该滑动腔内也可设置第二限位体280,该第二限位体280的结构可与第一限位体270相同,第二限位体280设于该滑动腔内靠近第二开口的内壁上且与第二滑轨250位于同一侧壁,通过设置第二限位体280也可限制该第二滑动体260的滑动行程,也有利于提高该坡板组件200的工作可靠性。
进一步地,车辆尾门还包括台阶板300,台阶板300与坡板组件200转动连接,台阶板300具有关闭状态及打开状态,于关闭状态,台阶板300转动至贴合坡板组件200,于打开状态,台阶板300转动至与坡板组件200形成夹角以形成台阶结构。
进一步地,坡板组件200的外壁开设有凹槽,于关闭状态,台阶板300嵌设于凹槽内。
具体地,如图3及图5,为了进一步方便人员上下车,该车辆尾门还包括有台阶板300,该台阶板300设于该坡板组件200上,且与该坡板组件200转动连接,该台阶板300具有打开状态及关闭状态,在关闭状态下,该台阶板300贴合于坡板组件200背离地面的一侧的外壁上,此时坡板组件200在打开时为斜坡结构,货物可在此状态下上下车,且此时台阶板300也可随坡板组件200共同收纳于容纳腔内,当在打开状态下时,该台阶板300可背离该坡板组件200旋转,并与旋转组件呈一定夹角,在坡板组件200支撑于地面上时,该台阶板300可与地面平行设置,此时人员可通过踩踏该台阶板300上下车,如此方便了人员上下车,在本方案中,该台阶板300为平板结构,该台阶板300设有两个,其中,第一坡板210上通过铰链结构转动连接有一个台阶板300,第二坡板220上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另一个台阶板300,在关闭状态下,两个台阶板300分别贴合于第一坡板210及第二坡板220并可共同收纳于容纳腔内。另外,为了保证台阶板300在打开时位置固定,该坡板组件200背离地面的一侧可凸设有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可设置在台阶板300靠近地面的一侧,当台阶板300打开时,台阶板300朝向地面一侧的端面可抵接在该凸起上,此时该凸起可为台阶板300及其上的人员提供支撑,保证台阶板300可固定位置并保证其位置的稳定。另外,为了减少空间占用,该坡板组件200上可开设有凹槽结构,该凹槽的形状及尺寸可与台阶板300相适配,在关闭状态下,该台阶板300可嵌设于该凹槽内,如此在关闭状态下台阶板300与坡板组件200在空间上相重叠,有利于减小整体的尺寸。
进一步地,车辆尾门还包括:
第一连杆40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转动连接于台阶板300的侧壁;
第二连杆500,具有相对的第三端及第四端,第三端与第二端转动连接,第四端与坡板组件200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台阶板300在打开状态下的稳定性,如图4及图5,在本实施例中,该车辆尾门还包括有第一连杆400及第二连杆500,其中,第一连杆400与第二连杆500均为杆状结构件,第一连杆400与第二连杆500的长度相同,第一连杆40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二连杆500具有相对的第三端及第四端,该第一端与台阶板300的侧壁通过销轴转动连接,该第四端通过销轴与坡板组件200上凹槽的侧壁转动连接,第二端与第三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打开状态下,该第四端在竖直方向上相较于第一端更为远离地面,该第一连杆400与第二连杆500沿同一方向延伸,此时第四端与第一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的总长,此时坡板组件200通过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限制台阶板300继续转动,并为台阶板300提供背离地面的作用力,当人员踩踏于该台阶板300上时,坡板组件200可通过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为台阶板300提供拉力,实现对人员的支撑。而在关闭状态下,当台阶板300朝向坡板组件200一侧旋转时,第一连杆400与第二连杆500之间可相重叠并共同容置于坡板组件200上的凹槽内。
进一步地,车辆尾门还包括盖板600,盖板600转动连接于容纳腔的第一开口处以打开或封闭容纳腔。另外,为了延长该坡板组件200的使用寿命,如图4,该车辆尾门还包括有盖板600,该盖板600为一平板结构,该盖板600通过铰链转动连接于每一开口处,通过旋转该盖板600可打开或封闭该容纳腔,当封闭该容纳腔时可防止外部异物进入到容纳腔内,保护了内部的坡板组件200,进而有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身本体10和车辆尾门,该车辆尾门设于车身本体10的尾部,该车辆尾门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车辆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尾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门板,用于与车辆的尾部转动连接,所述门板内部设有容纳腔,所述门板上沿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
坡板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坡板组件具有固定端及活动端,所述固定端与容纳腔内壁滑动连接以使所述坡板组件自所述第一开口滑入或滑出所述容纳腔,所述活动端与所述固定端活动连接且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端运动以调整所述坡板组件的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坡板组件包括:
第一坡板,滑动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固定端设于所述第一坡板,所述第一坡板设有滑动腔以及与所述滑动腔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位置相对;
第二坡板,滑动设于所述滑动腔内,所述活动端设于所述第二坡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坡板组件还包括:
第一滑轨,设于所述容纳腔侧壁,所述第一滑轨朝向所述第一开口方向延伸;
第一滑动体,滑动设于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一坡板与所述第一滑动体转动连接以在所述第一坡板滑出所述容纳腔时朝向地侧转动以形成斜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坡板组件还包括:
第二滑轨,设于所述滑动腔侧壁,所述第二滑轨朝向所述第二开口方向延伸;
第二滑动体,滑动设于所述第二滑轨,所述第二坡板与所述第二滑动体连接以随所述第二滑动体沿所述第二滑轨滑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坡板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体,所述第一限位体凸设于所述容纳腔内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内壁以限位所述第一滑动体;和/或,所述坡板组件还包括第二限位体,所述第二限位体凸设于所述滑动腔内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的内壁以限位所述第二滑动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尾门还包括台阶板,所述台阶板与所述坡板组件转动连接,所述台阶板具有关闭状态及打开状态,于所述关闭状态,所述台阶板转动至贴合所述坡板组件,于所述打开状态,所述台阶板转动至与所述坡板组件形成夹角以形成台阶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坡板组件的外壁开设有凹槽,于所述关闭状态,所述台阶板嵌设于所述凹槽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尾门还包括:
第一连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台阶板的侧壁;
第二连杆,具有相对的第三端及第四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四端与坡板组件转动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尾门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转动连接于所述容纳腔的所述第一开口处以打开或封闭所述容纳腔。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尾门。
CN202322831300.1U 2023-10-19 2023-10-19 一种车辆尾门及车辆 Active CN2209048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31300.1U CN220904801U (zh) 2023-10-19 2023-10-19 一种车辆尾门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31300.1U CN220904801U (zh) 2023-10-19 2023-10-19 一种车辆尾门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04801U true CN220904801U (zh) 2024-05-07

Family

ID=90916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831300.1U Active CN220904801U (zh) 2023-10-19 2023-10-19 一种车辆尾门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048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39773A (en) Rolling stowable seat
US7287798B2 (en) Tailgat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US20040207226A1 (en) Truck storage and work surface tailgate
EP2418124B1 (en) Extendable and retractable step arrangement.
US7232172B2 (en) Multi-functional cargo bed assembly
CN220904801U (zh) 一种车辆尾门及车辆
CN214728448U (zh) 一种汽车机械用抬升装置
CN211442434U (zh) 一种自卸车车架
US6976740B1 (en) Ball screw hoist system for vehicle
CN201494347U (zh) 一种双侧翻转自卸车
CN221049819U (zh) 货箱及车辆
CN215904383U (zh) 一种新型电动车车斗升降用连接件
CN112810525A (zh) 自卸车及其辅助卸货装置
CN220199151U (zh) 货车货箱尾板及新能源货车
CN216545923U (zh) 上下车踏步装置及车辆
CN2313889Y (zh) 伸缩式汽车集装箱
CN218986442U (zh) 一种升降结构及汽车尾板
CN219134394U (zh) 一种农用卸货可升降电动车车厢
CN218839150U (zh) 一种车用的后舱门结构及其客车
CN219257593U (zh) 一种能够承载轻型货物的平衡卸载车
CN219214866U (zh) 一种方便存放行李的小型客车
CN216805244U (zh) 一种可折叠式内置汽车尾板
CN216269571U (zh) 一种便于厢式运输车装载用车厢结构
CN219635345U (zh) 伸缩式驾驶室和车辆
CN216652678U (zh) 便于轮椅上下车的导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