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98657U - 一种吸引嘴开关、负压吸引组件和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引嘴开关、负压吸引组件和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98657U
CN220898657U CN202322028952.1U CN202322028952U CN220898657U CN 220898657 U CN220898657 U CN 220898657U CN 202322028952 U CN202322028952 U CN 202322028952U CN 220898657 U CN220898657 U CN 2208986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interface
negative pressure
pressure suctio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2895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清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2895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986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986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986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引嘴开关、负压吸引组件和内窥镜,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吸引嘴开关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连接部和控制部,第一接口用于与负压吸引腔的连接通道连通,第二接口用于与负压吸引装置连通,连接部位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连接部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均连通,控制部可转动的安装于连接部内,控制部至少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控制部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连通,控制部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分隔。该吸引嘴开关可使负压吸引腔的连接通道处于打开或关闭状态,从而使得负压吸引腔不仅可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实现负压吸引操作,在无需进行负压吸引操作时,还可起到隔绝异物和空气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吸引嘴开关、负压吸引组件和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引嘴开关、负压吸引组件和内窥镜。
背景技术
内窥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其可直接进入人体自然腔道检查,为医生提供充分的诊断信息。内窥镜通常包括:用于插入至人体内部的插入部、控制插入部前端进行弯曲的手柄、以及用于显示人体自然腔道内部环境的显示设备;内窥镜通过上述三个部分的配合可实现对人体内部的窥视、病灶探索以及治疗。
插入部和手柄内设置有器械管通道,器械管通道用于供处置器械通过、向人体内注入液体、将人体内的液体或异物(如碎石)抽吸出来。具体的,连接在器械管通道上的负压吸引腔具有连接通道,经该连接通道可向人体内注入液体;需要吸引液体或异物时,将该连接通道与负压吸引装置连通,从而使负压吸引装置与负压吸引腔连通,而后通过负压吸引装置可使负压吸引腔内保持负压,以将液体或异物导引至负压吸引腔内而吸出。
然而,发明人发现:现有负压吸引腔上的连接通道为常开结构,也即是连接通道在未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时,其始终为与外界连通的状态。连接通道为常开结构,易使外界空气或异物经连接通道进入器械管通道甚至是人体内;对于复用内窥镜而言,异物进入器械管通道内,还将导致内窥镜的消毒难度增加,同时可能存在因消毒不彻底而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
因此,提供一种负压吸引腔,该负压吸引腔的连接通道具有封闭状态和打开状态,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吸引嘴开关、负压吸引组件和内窥镜,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内窥镜负压吸引腔上的连接通道为常开结构,存在外界空气或异物易进入器械管通道甚至是人体内,对于复用内窥镜而言,还导致内窥镜消毒难度增加和交叉感染风险增加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吸引嘴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吸引嘴开关,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连接部和控制部,其中,所述第一接口用于与负压吸引腔的连接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接口用于与负压吸引装置连通,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之间,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均连通,所述控制部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连接部内,所述控制部至少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控制部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所述控制部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分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控制部上设置有第三通孔,并且所述控制部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连通;所述控制部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完全错位。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限位环和凸块中的一者,所述控制部上设置有限位环和凸块中的另一者,并且当所述限位环与所述凸块抵接时,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连通;当所述限位环与所述凸块分离时,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部分错位或完全错位。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上还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控制部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并且所述控制部与所述安装孔为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吸引嘴开关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位于所述控制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部包括控制柱和把手,所述控制柱的外径大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径,所述第三通孔、以及所述限位环或所述凸块位于所述控制柱上;所述把手位于所述控制柱上。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部还包括凸台部,所述凸台部沿所述控制柱的周向方向设置,并且所述凸台部的外径大于所述控制柱的外径,所述限位环或所述凸块位于所述凸台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柱、所述把手和所述凸台部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负压吸引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负压吸引组件,包括吸引嘴开关和负压吸引腔,其中,所述吸引嘴开关为本实用新型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吸引嘴开关,所述负压吸引腔的两端与内窥镜的器械管通道连通,并且所述负压吸引腔上还设置有连接通道,所述吸引嘴开关与所述连接通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
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包括手柄、插入部和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手柄与所述插入部连接,所述手柄还与所述显示设备连接,所述手柄内设置有负压吸引组件,所述负压吸引组件为本实用新型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负压吸引组件。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吸引嘴开关,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连接部和控制部,第一接口用于与负压吸引腔的连接通道连通,第二接口用于与负压吸引装置连通,当控制部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连通,也即是负压吸引腔的连接通道处于打开状态,从而可使与第二接口连通的负压吸引装置与负压吸引腔连通,以进行负压吸取操作;当控制部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分隔,使得第二接口与第一接口无法连通,也即是负压吸引腔的连接通道处于关闭状态,从而使得外界空气和异物无法通过第二接口进入负压吸引腔的连接通道内,起到隔绝异物和空气的作用,对于复用内窥镜而言,可降低内窥镜消毒难度和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即本实用新型的吸引嘴开关,通过使控制部处于不同的状态,可使负压吸引腔的连接通道处于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从而使得负压吸引腔不仅可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实现负压吸引操作,在无需进行负压吸引操作时,还可起到隔绝异物和空气的作用,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内窥镜负压吸引腔上的连接通道为常开结构,存在外界空气或异物易进入器械管通道甚至是人体内,对于复用内窥镜而言,还导致内窥镜消毒难度增加和交叉感染风险增加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内窥镜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内窥镜手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负压吸引组件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吸引嘴开关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密封垫与连接部配合的第一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密封垫与连接部配合的第二示意图;
图8是图7的A-A剖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连接部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密封垫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控制部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一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控制部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二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控制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中:10、吸引嘴开关;11、第一接口;12、第二接口;13、连接部;131、第一通孔;132、第二通孔;133、限位环;134、安装孔;1341、卡槽;14、控制部;141、第三通孔;142、凸块;143、控制柱;144、把手;145、凸台部;15、密封垫;151、第四通孔;152、第五通孔;153、卡接部;20、负压吸引腔;21、连接通道;30、器械管通道;40、手柄;50、插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的发明构思为:现有负压吸引腔20上的连接通道21为常开结构,也即是连接通道21在未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时,其始终为与外界连通的状态,本申请通过在连接通道21处设置开关,通过该开关控制连接通道21与外界的连通状态,从而使得负压吸引腔20不仅可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实现负压吸引操作,在无需进行负压吸引操作时,还可起到隔绝异物和空气的作用。
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近端”和“远端”是指各部件在使用环境下,相对于使用者的远近位置而言,其中,距离使用者较近的一端拟定为“近端”,距离使用者较远的一端拟定为“远端”。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13,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引嘴开关、负压吸引组件和内窥镜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吸引嘴开关。
本实施例的吸引嘴开关,包括第一接口11、第二接口12、连接部13和控制部14,其中,第一接口11用于与负压吸引腔20的连接通道21连通,第二接口12用于与负压吸引装置连通,连接部13位于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之间,连接部13与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均连通,控制部14可转动的安装于连接部13内,控制部14至少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控制部14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接口11与第二接口12连通,控制部14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接口11与第二接口12分隔,如图2~图5所示。具体的,控制部14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接口11与第二接口12被控制部14分隔。具体的,通过控制部14的转动,可使控制部14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图4和图5示出了控制部14处于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优选的,第一接口11、第二接口12、连接部13为一体式结构,三者为一体式结构,可提高吸引嘴开关的生产效率,还可简化吸引嘴开关的组装工序。
本实施例的吸引嘴开关,包括第一接口11、第二接口12、连接部13和控制部14,第一接口11用于与负压吸引腔20的连接通道21连通,第二接口12用于与负压吸引装置连通,当控制部14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接口11与第二接口12连通,也即是负压吸引腔20的连接通道21处于打开状态,从而可使与第二接口12连通的负压吸引装置与负压吸引腔20连通,以进行负压吸取操作;当控制部14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接口11与第二接口12分隔,使得第二接口12与第一接口11无法连通,也即是负压吸引腔20的连接通道21处于关闭状态,从而使得外界空气和异物无法通过第二接口12进入负压吸引腔20的连接通道21内,起到隔绝异物和空气的作用,对于复用内窥镜而言,还可降低内窥镜消毒难度和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即本实施例的吸引嘴开关,通过使控制部14处于不同的状态,可使负压吸引腔20的连接通道21处于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从而使得负压吸引腔20不仅可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实现负压吸引操作,在无需进行负压吸引操作时,还可起到隔绝异物和空气的作用,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内窥镜负压吸引腔20上的连接通道21为常开结构,存在外界空气或异物易进入器械管通道30甚至是人体内,对于复用内窥镜而言,还导致内窥镜消毒难度增加和交叉感染风险增加的问题。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连接部13与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32,控制部14上设置有第三通孔141,并且控制部14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三通孔141与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32均连通;控制部14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三通孔141与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32均完全错位,如图6~图9、图11~图13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吸引嘴开关,当控制部14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三通孔141与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32均连通,从而可使第一接口11与第二接口12连通,也即是负压吸引腔20的连接通道21处于打开状态;当控制部14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三通孔141与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32均完全错位,从而可使第一接口11与第二接口12通过控制部14分隔,即负压吸引腔20的连接通道21处于关闭状态,负压吸引腔20无法与外界连通。
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所说的第三通孔141与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32均连通,包括第三通孔141与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32完全连通,也即是第三通孔141与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32完全对齐,此时负压吸引腔20的连接通道21的开度最大;还包括第三通孔141与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32部分连通,也即是第三通孔141与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32部分对齐,只要可使负压吸引腔20的连接通道21处于打开状态即可。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所说的第三通孔141与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32均完全错位,是指第三通孔141与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32完全不连通,也即是负压吸引腔20的连接通道21的开度为0。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连接部13上设置有限位环133和凸块142中的一者,控制部14上设置有限位环133和凸块142中的另一者,并且当限位环133与凸块142抵接时,第三通孔141与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32均连通;当限位环133与凸块142分离时,第三通孔141与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32部分错位或完全错位。图9和图11~图13示出了连接部13上设置有限位环133,控制部14上设置有凸块142的示意图。优选的,当限位环133与凸块142抵接时,第三通孔141与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32均完全连通,也即是此时负压吸引腔20的连接通道21的开度最大。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吸引嘴开关,通过限位环133可限制凸块142的运动范围,也即是限制控制部14的转动角度。具体的,当限位环133与凸块142抵接时,可实现第三通孔141与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32均连通,当限位环133与凸块142分离时,第三通孔141与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32部分错位或完全错位,该种结构不仅可便于使用者确定控制部14的转动位置和判断连接通道21的开度,还可实现连接通道21开度的连续调节,也即是可使连接通道21的开度为0~最大开度中的任一开度。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连接部13上还设置有安装孔134,控制部14可转动的安装于安装孔134内,并且控制部14与安装孔134为过盈配合,如图5和图9所示。优选的,安装孔134可沿连接部13的轴向方向设置,也可沿连接部13的径向方向设置。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吸引嘴开关,控制部14可转动的安装于安装孔134内,以便通过控制部14的转动调节连接通道21的开闭;另一方面,控制部14与安装孔134为过盈配合,可增强控制部14与连接部13连接处的密封性,以增强连接通道21隔绝异物和空气的作用。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吸引嘴开关还包括密封垫15,密封垫15位于控制部14与连接部13之间,如图6~图8所示。如图8和图10所示,密封垫15上设置有第四通孔151和第五通孔152,第四通孔151与第一通孔131连通并对齐,第五通孔152与第二通孔132连通并对齐,从而使得控制部14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三通孔141与第一通孔131、第二通孔132、第四通孔151和第五通孔152均连通,控制部14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三通孔141与第一通孔131、第二通孔132、第四通孔151和第五通孔152均完全错位。图8示出了第四通孔151与第一通孔131连通并对齐,第五通孔152与第二通孔132连通并对齐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吸引嘴开关,在控制部14与连接部13之间设置密封垫15,可进一步增强控制部14与连接部13连接处的密封性,以增强连接通道21隔绝异物和空气的作用。
优选的,安装孔134的内壁上设置有卡槽1341,密封垫15的外壁上设置有卡接部153,密封垫15安装于安装孔134内时,卡接部153位于卡槽1341内并与卡槽1341卡接,通过卡槽1341和卡接部153的作用,不仅可对密封垫15进行限位,还可增强密封垫15与连接部13贴合的紧密性,如图6~图10所示。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安装孔134的内壁上设置卡接部153,而在密封垫15的外壁设置卡槽1341。为了避免影响密封垫15的密封性能,优选的方式为安装孔134的内壁上设置卡槽1341,密封垫15的外壁上设置卡接部153。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控制部14包括控制柱143和把手144,控制柱143的外径大于安装孔134的内径,第三通孔141、以及限位环133或凸块142位于控制柱143上;把手144位于控制柱143上,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吸引嘴开关,控制柱143的外径大于安装孔134的内径,从而使得控制柱143与安装孔134之间可实现过盈配合,确保控制柱143与安装孔134连接处的密封性;在控制柱143上设置把手144,使用者通过把住把手144,可便于控制控制柱143旋转。优选的,限位环133或凸块142与把手144为错位设置,从而在控制控制柱143旋转时,可便于观察限位环133与凸块142的抵接状况。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控制部14还包括凸台部145,凸台部145沿控制柱143的周向方向设置,并且凸台部145的外径大于控制柱143的外径,限位环133或凸块142位于凸台部145上,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吸引嘴开关,将限位环133或凸块142设置于外径较控制柱143更大的凸台部145上,当限位环133与凸块142抵接时,可使限位环133与凸块142的根部(凸块142的根部也即是凸块142与控制柱143或连接部13相连接的一端)抵接,从而可增强限位环133与凸块142抵接的可靠性,也可增强凸块142的可靠性,避免限位环133与凸块142的尖部(凸块142的尖部也即是凸块142远离根部的一端)抵接,造成凸块142易断裂的问题。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控制柱143、把手144和凸台部145为一体式结构。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吸引嘴开关,控制柱143、把手144和凸台部145为一体式结构,可提高控制部14的生产效率,简化吸引嘴开关的组装工序。
本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负压吸引组件。
本实施例的负压吸引组件,包括吸引嘴开关10和负压吸引腔20,其中,吸引嘴开关10为本实施例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吸引嘴开关,负压吸引腔20的两端与内窥镜的器械管通道30连通,并且负压吸引腔20上还设置有连接通道21,吸引嘴开关10与连接通道21连接,如图2~图4所示。
本实施例的负压吸引组件,由于包括本实施例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吸引嘴开关,通过吸引嘴开关,可使负压吸引腔20的连接通道21处于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从而使得负压吸引腔20不仅可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实现负压吸引操作,在无需进行负压吸引操作时,还可起到隔绝异物和空气的作用,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内窥镜负压吸引腔20上的连接通道21为常开结构,存在外界空气或异物易进入器械管通道30甚至是人体内,对于复用内窥镜而言,还导致内窥镜消毒难度增加和交叉感染风险增加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
本实施例的内窥镜,包括手柄40、插入部50和显示设备,其中,手柄40与插入部50连接,手柄40还与显示设备连接,手柄40内设置有负压吸引组件,负压吸引组件为本实施例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负压吸引组件,如图1所示。优选的,手柄40的其余结构以及插入部50和显示设备的结构可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内窥镜可为一次性内窥镜、也可为有限次复用内窥镜,也可为无限次复用内窥镜。本实施例的内窥镜可以为支气管镜、肾盂镜、食道镜、胃镜、肠镜、耳镜、鼻镜、口腔镜、喉镜、阴道镜、腹腔镜、关节镜等。本实施例对内窥镜的种类不做具体限制。
本实施例的内窥镜,由于手柄40内设置有本实施例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负压吸引组件,负压吸引组件的吸引嘴开关10可使负压吸引腔20的连接通道21处于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从而使得负压吸引腔20不仅可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实现负压吸引操作,在无需进行负压吸引操作时,还可起到隔绝异物和空气的作用,从而可增强内窥镜使用的安全性,对于复用内窥镜而言,可降低内窥镜消毒难度和交叉感染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吸引嘴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口(11)、第二接口(12)、连接部(13)和控制部(14),其中,
所述第一接口(11)用于与负压吸引腔(20)的连接通道(21)连通,所述第二接口(12)用于与负压吸引装置连通,所述连接部(13)位于所述第一接口(11)和所述第二接口(12)之间,所述连接部(13)与所述第一接口(11)和所述第二接口(12)均连通,
所述控制部(14)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连接部(13)内,所述控制部(14)至少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控制部(14)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接口(11)与所述第二接口(12)连通,所述控制部(14)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接口(11)与所述第二接口(12)分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引嘴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3)与所述第一接口(11)和所述第二接口(12)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32),所述控制部(14)上设置有第三通孔(141),并且
所述控制部(14)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三通孔(141)与所述第一通孔(131)和所述第二通孔(132)均连通;
所述控制部(14)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三通孔(141)与所述第一通孔(131)和所述第二通孔(132)均完全错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引嘴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3)上设置有限位环(133)和凸块(142)中的一者,所述控制部(14)上设置有限位环(133)和凸块(142)中的另一者,并且
当所述限位环(133)与所述凸块(142)抵接时,所述第三通孔(141)与所述第一通孔(131)和所述第二通孔(132)均连通;
当所述限位环(133)与所述凸块(142)分离时,所述第三通孔(141)与所述第一通孔(131)和所述第二通孔(132)部分错位或完全错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引嘴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3)上还设置有安装孔(134),所述控制部(14)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安装孔(134)内,并且所述控制部(14)与所述安装孔(134)为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引嘴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垫(15),所述密封垫(15)位于所述控制部(14)与所述连接部(13)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引嘴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14)包括控制柱(143)和把手(144),所述控制柱(143)的外径大于所述安装孔(134)的内径,所述第三通孔(141)、以及所述限位环(133)或所述凸块(142)位于所述控制柱(143)上;所述把手(144)位于所述控制柱(143)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引嘴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14)还包括凸台部(145),所述凸台部(145)沿所述控制柱(143)的周向方向设置,并且所述凸台部(145)的外径大于所述控制柱(143)的外径,所述限位环(133)或所述凸块(142)位于所述凸台部(145)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引嘴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柱(143)、所述把手(144)和所述凸台部(145)为一体式结构。
9.一种负压吸引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引嘴开关(10)和负压吸引腔(20),其中,所述吸引嘴开关(10)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引嘴开关,所述负压吸引腔(20)的两端与内窥镜的器械管通道(30)连通,并且所述负压吸引腔(20)上还设置有连接通道(21),所述吸引嘴开关(10)与所述连接通道(21)连接。
10.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40)、插入部(50)和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手柄(40)与所述插入部(50)连接,所述手柄(40)还与所述显示设备连接,所述手柄(40)内设置有负压吸引组件,所述负压吸引组件为权利要求9所述的负压吸引组件。
CN202322028952.1U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吸引嘴开关、负压吸引组件和内窥镜 Active CN2208986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28952.1U CN220898657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吸引嘴开关、负压吸引组件和内窥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28952.1U CN220898657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吸引嘴开关、负压吸引组件和内窥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98657U true CN220898657U (zh) 2024-05-07

Family

ID=90905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28952.1U Active CN220898657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吸引嘴开关、负压吸引组件和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986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60176B2 (en) Adaptor for an endoscope
JP6251261B2 (ja) 自然身体開口部挿入用の内視鏡オーバーチューブ
EP2574271B1 (en) Closure device for end opening
US10548462B2 (en) Duodenoscope protected with disposable consumables
JP2015524297A5 (zh)
CN220898657U (zh) 一种吸引嘴开关、负压吸引组件和内窥镜
US20180014717A1 (en) Adaptor for Multiple Types of Endoscope
JP5400118B2 (ja) 内視鏡用鉗子栓
EP2574270B1 (en) Closure device for end opening and endoscope
JPH08266461A (ja) 内視鏡の管路切換装置
CN113367643A (zh) 双腔内窥镜套以及内窥镜组件
EP4164466A1 (en) Method for placement of an imaging element cleaning apparatus and obturator
JPH03111025A (ja) 内視鏡用鉗子栓
JP4197749B2 (ja) トラカール外套管
JP2005137814A (ja) 内視鏡用鉗子栓
CN220876717U (zh) 一种负压吸引组件、手柄和内窥镜
CN220898655U (zh) 一种通道密封组件、手柄和内窥镜
CN218356178U (zh) 双腔内窥镜套以及内窥镜组件
US20160106400A1 (en) Endoscopic side release biopsy valve
JP2002136475A (ja) 内視鏡用鉗子栓
US20230263382A1 (en) Endoscope cleaning device
JP2002282205A (ja) 内視鏡用鉗子栓
JPH02200234A (ja) 内視鏡用鉗子栓
CN115243600A (zh) 内窥镜
CN118044774A (zh) 一种电子成像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