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76717U - 一种负压吸引组件、手柄和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压吸引组件、手柄和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76717U
CN220876717U CN202322028878.3U CN202322028878U CN220876717U CN 220876717 U CN220876717 U CN 220876717U CN 202322028878 U CN202322028878 U CN 202322028878U CN 220876717 U CN220876717 U CN 2208767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negative pressure
pressure suction
inner diameter
instrument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2887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清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2887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767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767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767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负压吸引组件、手柄和内窥镜,涉及医疗器械领域。该负压吸引组件包括腔室主体和通道密封组件,腔室主体设置于内窥镜的器械管通道上,并且腔室主体与器械管通道和负压吸引装置连通,腔室主体沿内窥镜手柄的轴向方向设置,腔室主体的内径大于器械管通道的内径;通道密封组件具有安装座、弹性密封件和盖帽,安装座设置于器械管通道的近端,弹性密封件设置于安装座内,盖帽用于向弹性密封件施加挤压力,并使弹性密封件至少具有使器械管通道打开的第一状态和使器械管通道闭合的第二状态。本实用新型的负压吸引组件,可增大腔室主体的容纳空间,以及提高器械管通道在进行负压吸取操作时的密封性,从而可确保负压吸取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负压吸引组件、手柄和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压吸引组件、手柄和内窥镜。
背景技术
内窥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其可直接进入人体自然腔道检查,为医生提供充分的诊断信息。内窥镜通常包括:用于插入至人体内部的插入部、控制插入部前端进行弯曲的手柄、以及用于显示人体自然腔道内部环境的显示设备;内窥镜通过上述三个部分的配合可实现对人体内部的窥视、病灶探索以及治疗。
插入部和手柄内设置有器械管通道,器械管通道用于供处置器械通过、向人体内注入液体、将人体内的液体或异物(如碎石)抽吸出来等。具体的,器械管通道的近端端部通常设置有硅胶垫,硅胶垫具有十字形开口,通过该十字形开口可将处置器械或治疗物质送入器械管通道内,无需输送处置器械或治疗物质时,该开口呈闭合状态,以隔绝外界物质进入器械管通道内。器械管通道上还设置有负压吸引腔,负压吸引装置与负压吸引腔连通,而后通过负压吸引装置使负压吸引腔内保持负压,将液体或异物导引至负压吸引腔内而吸出。
然而,发明人发现:传统负压吸引腔的内径较小,在进行负压吸取异物时,可容纳的液体或异物较少,而且进入负压吸引腔室的液体或异物会对负压吸引腔室内的压力造成较大影响,同时向外抽吸走的液体或异物也会对负压吸引腔室内的压力造成较大影响,导致负压吸引腔内的压力波动较大,使得体内的液体或异物无法顺利进入负压吸引腔,同时也会造成负压吸引的流量波动较大,影响负压吸取效果;另一方面,传统器械管通道通过具有十字形开口的硅胶垫进行密封,在进行负压吸取异物时,由于负压的作用,该十字形开口向器械管通道内凹陷,导致外界气体易通过该开口进入器械管通道内,影响器械管通道的密封性,从而也会影响负压吸取效果。
因此,提供一种具有良好负压吸取效果的负压吸引组件,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负压吸引组件、手柄和内窥镜,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内窥镜在进行负压吸取异物时,存在负压吸取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负压吸引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负压吸引组件,包括腔室主体和通道密封组件,其中,所述腔室主体设置于内窥镜的器械管通道上,并且所述腔室主体与所述器械管通道和负压吸引装置连通,所述腔室主体沿内窥镜手柄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腔室主体的内径大于所述器械管通道的内径;所述通道密封组件具有安装座、弹性密封件和盖帽,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器械管通道的近端,所述弹性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盖帽用于向所述弹性密封件施加挤压力,并使所述弹性密封件至少具有使所述器械管通道打开的第一状态和使所述器械管通道闭合的第二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腔室主体固定于所述手柄的远端处,所述通道密封组件固定于所述手柄的近端处。
进一步的,所述腔室主体具有第一连接通道、第二连接通道和第三连接通道,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分别位于所述腔室主体的两端,所述第三连接通道位于所述腔室主体的侧面,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与所述器械管通道连通,所述第三连接通道与负压吸引装置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内径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的内径大于所述器械管通道的内径,所述腔室主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内径、所述第二连接通道的内径和所述第三连接通道的内径。
进一步的,从近端到远端的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远端为内径逐渐缩小的锥形结构,从远端到近端的方向,所述第二连接通道的近端为内径逐渐缩小的锥形结构,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通道远端端面处的内径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近端端面处的内径均与所述器械管通道的内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设置有沿其轴向方向贯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器械管通道连通,所述弹性密封件安装于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弹性密封件设置有沿其轴向方向贯通的第二通道,所述盖帽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内,第一管体的内径与所述安装座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径,所述第二管体设置有沿其轴向方向贯通的第三通道,所述盖帽还沿所述安装座轴向方向可移动设置,并使所述弹性密封件至少具有使所述第二通道打开的第一状态和使所述第二通道闭合的第二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管体的远端处,所述第二管体的远端端面与所述第二管体的侧面之间通过弧面结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道内具有第一锥形部,所述弹性密封件安装于所述第一锥形部处,并且所述弹性密封件的远端具有第二锥形部,所述第二锥形部的结构与所述第一锥形部的结构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手柄。
本实用新型的手柄,包括手柄壳体,所述手柄壳体内形成有容置腔室,所述容置腔室内固定有本实用新型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负压吸引组件,所述负压吸引组件还设置于器械管通道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
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包括手柄、插入部和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手柄为本实用新型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插入部连接,所述手柄还与所述显示设备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负压吸引组件,由于器械管通道的近端设置有通道密封组件,通道密封组件的弹性密封件至少具有使器械管通道打开的第一状态和使器械管通道闭合的第二状态,当弹性密封件处于使器械管通道打开的第一状态时,可向器械管通道内插入处置器械或输送治疗物质;当弹性密封件处于使器械管通道闭合的第二状态时,可使器械管通道的近端处于密封状态,从而可隔绝外界物质进入器械管通道内。该种通道密封组件,通过盖帽的的挤压力使弹性密封件处于不同的状态,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十字形开口结构,具有密封效果更好的优势,内窥镜在进行负压吸取异物时,可有效避免外界气体进入器械管通道内,从而可避免外界气体影响负压吸引腔内的压力,以确保负压吸取效果。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负压吸引组件,腔室主体沿内窥镜手柄的轴向方向设置,可使腔室主体的内径和长度尽可能增大,使得腔室主体具有较大的容纳空间,可容纳较多的液体或异物,因而进入腔室主体的液体或异物不会对腔室主体内的压力造成较大影响,同时向外抽吸走的液体或异物也不会对腔室主体内的压力造成较大影响,从而可使腔室主体内的压力保持稳定,使得体内的液体或异物可顺利进入腔室主体内,同时也可使负压吸引的流量保持稳定,确保负压吸取效果。
即本实用新型的负压吸引组件,可增大腔室主体的容纳空间,以及提高器械管通道在进行负压吸取操作时的密封性,从而可确保负压吸取效果,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内窥镜在进行负压吸取异物时,存在负压吸取效果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内窥镜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内窥镜手柄内部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腔室主体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一主体部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二主体部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通道密封组件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一示意图;
图8是图7的B-B剖视图;
图9是图8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安装座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D-D剖视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弹性密封件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E-E剖视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弹性密封件的第二通道处于闭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15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弹性密封件的第二通道处于闭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盖帽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中:11、腔室主体;111、第一连接通道;112、第二连接通道;113、第三连接通道;114、第一主体部;115、第二主体部;12、通道密封组件;121、安装座;1211、第一通道;1211a、第一锥形部;122、弹性密封件;1221、第二通道;1222、第二锥形部;1223、凸起部;123、盖帽;1231、第一管体;1232、第二管体;1232a、第三通道;1232b、远端端面;1232c、侧面;1232d、弧面结构;1233、间隙;20、器械管通道;30、手柄;31、手柄壳体;311、容置腔室;40、插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的发明构思为:传统内窥镜的负压吸引腔的内径较小,在进行负压吸取异物时,可容纳的液体或异物较少,而且进入负压吸引腔室的液体或异物会对负压吸引腔室内的压力造成较大影响,同时向外抽吸走的液体或异物也会对负压吸引腔室内的压力造成较大影响,影响负压吸取效果;同时在进行负压吸取异物时,器械管通道20的密封性不良,从而也会影响负压吸取效果。本申请通过增大腔室主体的容纳空间,以及提高器械管通道20在进行负压吸取操作时的密封性,从而可确保负压吸取效果。
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近端”和“远端”是指各部件在使用环境下,相对于使用者的远近位置而言,其中,距离使用者较近的一端拟定为“近端”,距离使用者较远的一端拟定为“远端”。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16,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吸引组件、手柄和内窥镜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负压吸引组件。
本实施例的负压吸引组件,包括腔室主体11和通道密封组件12,其中,腔室主体11设置于内窥镜的器械管通道20上,并且腔室主体11与器械管通道20和负压吸引装置连通,腔室主体11沿内窥镜手柄30的轴向方向设置,腔室主体11的内径大于器械管通道20的内径;通道密封组件12具有安装座121、弹性密封件122和盖帽123,安装座121设置于器械管通道20的近端,弹性密封件122设置于安装座121内,盖帽123用于向弹性密封件122施加挤压力,并使弹性密封件122至少具有使器械管通道20打开的第一状态和使器械管通道20闭合的第二状态,如图2和图3所示。优选的,腔室主体11的内径大于3倍的器械管通道20的内径,腔室主体11在其轴向方向的长度为1~5cm。更优选的,腔室主体11的内径大于5倍的器械管通道20的内径。
本实施例的负压吸引组件,由于器械管通道20的近端设置有通道密封组件12,通道密封组件12的弹性密封件122至少具有使器械管通道20打开的第一状态和使器械管通道20闭合的第二状态,当弹性密封件122处于使器械管通道20打开的第一状态时,可向器械管通道20内插入处置器械或输送治疗物质;当弹性密封件122处于使器械管通道20闭合的第二状态时,可使器械管通道20的近端处于密封状态,从而可隔绝外界物质进入器械管通道20内。该种通道密封组件12,通过盖帽123的的挤压力使弹性密封件122处于不同的状态,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十字形开口结构,具有密封效果更好的优势,内窥镜在进行负压吸取异物时,可有效避免外界气体进入器械管通道20内,从而可避免外界气体影响负压吸引腔内的压力,以确保负压吸取效果。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负压吸引组件,腔室主体11沿内窥镜手柄30的轴向方向设置,可使腔室主体11的内径和长度尽可能增大(传统内窥镜将器械嘴设置于手柄30侧面,负压吸引口设置于手柄30近端,该种结构较大内径或长度的腔室主体11会影响处置器械的插入和治疗物质的输入,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沿手柄30轴向设置的腔室主体11,可使器械嘴位于手柄30的近端,而负压吸引口位于手柄30的侧面,该种结构,由于器械管通道20大致呈直线分布,即使增大腔室主体11的内径和长度,也不会影响处置器械的插入和治疗物质的输入),使得腔室主体11具有较大的容纳空间,可容纳较多的液体或异物,因而进入腔室主体11的液体或异物不会对腔室主体11内的压力造成较大影响,同时向外抽吸走的液体或异物也不会对腔室主体11内的压力造成较大影响,从而可使腔室主体11内的压力保持稳定,使得体内的液体或异物可顺利进入腔室主体11内,同时也可使负压吸引的流量保持稳定,确保负压吸取效果。
即本实施例的负压吸引组件,可增大腔室主体11的容纳空间,以及提高器械管通道20在进行负压吸取操作时的密封性,从而可确保负压吸取效果,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内窥镜在进行负压吸取异物时,存在负压吸取效果较差的问题。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腔室主体11固定于内窥镜手柄30的远端处,通道密封组件12固定于手柄30的近端处,如图1~图3所示。优选的,腔室主体11和通道密封组件12可通过卡接或胶接的方式固定于手柄30上。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负压吸引组件,器械管通道20大致沿手柄30的中轴线设置,使得器械管通道20的近端端部位于手柄30的近端处,该种方式,由于器械管通道20大致呈直线分布,从而可尽可能增大腔室主体11的尺寸,使得腔室主体11具有较大的容纳空间。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腔室主体11具有第一连接通道111、第二连接通道112和第三连接通道113,第一连接通道111和第二连接通道112分别位于腔室主体11的两端,第三连接通道113位于腔室主体11的侧面,第一连接通道111和第二连接通道112与器械管通道20连通,第三连接通道113与负压吸引装置连通,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负压吸引组件,位于腔室主体11两端的第一连接通道111和第二连接通道112与器械管通道20连通,从而可使器械管通道20和腔室主体11大致呈直线分布,进而可使得腔室主体11的容纳空间尽可能大。
优选的,腔室主体11包括第一主体部114和第二主体部115,并且第一主体部114和第二主体部115为分体式结构,如图5和图6所示。更优选的,第一主体部114和第二主体部115的连接处设置有粘结层,以增强第一主体部114和第二主体部115连接处的密封性,从而确保腔室主体11的密封性。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负压吸引组件,腔室主体11以及各连接通道均为内部中空的结构,通过注塑方式成型时,内部中空结构需要芯棒占位,由于腔室主体11两端以及侧面的第一连接通道111、第二连接通道112和第三连接通道113的内径较腔室主体11的内径更小,将第一主体部114和第二主体部115设置为分体式结构,在第一主体部114和第二主体部115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后,可便于占位芯棒的取出。
优选的,第一连接通道111位于第一主体部114的远端,并且第一连接通道111与第一主体部114为一体式结构;第二连接通道112位于第二主体部115的近端,并且第二连接通道112与第二主体部115为一体式结构;第三连接通道113与第一主体部114或第二主体部115为一体式结构,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负压吸引组件,仅腔室主体11为分体式结构,而第一连接通道111与第一主体部114、第二连接通道112与第二主体部115、第三连接通道113与第一主体部114或第二主体部115均为一体式结构,可减少腔室主体11的连接点位,从而可确保腔室主体11的密封性。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一连接通道111的内径和第二连接通道112的内径大于器械管通道20的内径,腔室主体11的内径大于第一连接通道111的内径、第二连接通道112的内径和第三连接通道113的内径。优选的,腔室主体11的内径为第一连接通道111内径和/或第二连接通道112内径的3~10倍。当第一连接通道111、第二连接通道112和腔室主体11为不规则结构时,第一连接通道111的内径、第二连接通道112的内径和腔室主体11的内径可以是指第一连接通道111的平均内径、第二连接通道112的平均内径和腔室主体11的平均内径。优选的,腔室主体11的内径为第三连接通道113内径的1.2~5倍。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负压吸引组件,由于第一连接通道111的内径和第二连接通道112的内径大于器械管通道20的内径,腔室主体11的内径大于第一连接通道111的内径、第二连接通道112的内径和第三连接通道113的内径,使得腔室主体11的内径明显大于器械管通道20的内径,也即是,腔室主体11、第一连接通道111和第二连接通道112形成为“中间大、两端小”的结构,从而可使腔室主体11具有较大的容纳空间,使腔室主体11内的压力保持稳定,使得体内的液体或异物可顺利进入腔室主体11内,同时也可使负压吸引的流量保持稳定,确保负压吸取效果。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从近端到远端的方向,第一连接通道111的远端为内径逐渐缩小的锥形结构,从远端到近端的方向,第二连接通道112的近端为内径逐渐缩小的锥形结构,并且第一连接通道111远端端面处的内径和第二连接通道112近端端面处的内径均与器械管通道20的内径相同,如图2~图6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负压吸引组件,由于腔室主体11的内径较大,而器械管通道20的尺寸较小,将第一连接通道111的远端、第二连接通道112的近端设置为锥形结构,可使较小尺寸的器械管通道20逐渐过渡到较大尺寸的腔室主体11,避免较小尺寸的器械管通道20直接与腔室主体11连接,造成腔室主体11的容纳空间受到影响的问题。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安装座121设置有沿其轴向方向贯通的第一通道1211,第一通道1211与器械管通道20连通,弹性密封件122安装于第一通道1211内,弹性密封件122设置有沿其轴向方向贯通的第二通道1221,盖帽123包括第一管体1231和第二管体1232,第二管体1232设置于第一管体1231内,第一管体1231的内径与安装座121的外径相匹配,第二管体1232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第一通道1211的内径,第二管体1232设置有沿其轴向方向贯通的第三通道1232a,盖帽123还沿安装座121轴向方向可移动设置,并使弹性密封件122至少具有使第二通道1221打开的第一状态和使第二通道1221闭合的第二状态,如图7~图9所示。优选的,安装座121的外表面与第一管体1231的内表面通过螺纹结构连接,如图10和图16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负压吸引组件,通过盖帽123沿安装座121轴向方向移动,可带动盖帽123的第二管体1232向弹性密封件122移动,当第二管体1232与弹性密封件122抵接时,继续移动盖帽123,可使第二管体1232对弹性密封件122产生挤压作用,弹性密封件122受到挤压力而发生形变,从而可使弹性密封件122上的第二通道1221闭合;当盖帽123反向移动时,第二管体1232与弹性密封件122分离时,弹性密封件122受到的挤压力消失,弹性密封件122恢复形变,从而可使弹性密封件122上的第二通道1221打开。具体的,当弹性密封件122处于第二通道1221闭合的状态时,闭合的第二通道1221可使器械管通道20与外界隔绝,从而可起到密封器械管通道20的作用,以隔绝外界物质进入器械管通道20内;当弹性密封件122处于第二通道1221打开的状态时,打开的第二通道1221可使第三通道1232a与器械管通道20连通,从而可向器械管通道20内插入处置器械或输送治疗物质。
进一步的,图8和图9示出了当第二管体1232的外径小于第一通道1211的内径时,盖帽123对弹性密封件122进行挤压的示意图。如图8和图9所示,盖帽123盖合于安装座121上,第二管体1232的外壁与安装座12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1233,该种结构,使得第二管体1232与弹性密封件122抵接时,弹性密封件122的部分端面受到向远端方向的挤压力,弹性密封件122上受到挤压力的部分向远端移动,而弹性密封件122上未受到挤压力的部分不移动且仍然保持与安装座121内壁贴合(或者弹性密封件122上未受到挤压力的部分具有小于受力部分的移动位移),从而使得弹性密封件122形成中部低、四周高的凹陷结构(图9和图14示出了弹性密封件122的四周形成有凸起部1223,从而使得弹性密封件122形成为中间低、四周高的凹陷结构的示意图),由于弹性密封件122四周与安装座121内壁具有较大的贴合面积,从而使得弹性密封件122四周与安装座121之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同时弹性密封件122上受到挤压力的部分向远端移动时,弹性密封件122发生形变并使第二通道1221闭合,从而使得弹性密封件122可形成将第一通道1211完全密封的状态。
进一步的,当第二管体1232的外径等于第一通道1211的内径时,盖帽123盖合于安装座121上,第二管体1232的外壁与安装座121的内壁贴合,该种结构,使得第二管体1232与弹性密封件122抵接时,弹性密封件122的整个端面受到向远端方向的挤压力,弹性密封件122整体向远端移动,有助于快速使弹性密封件122发生形变并使第二通道1221闭合。图15示出了弹性密封件122的整个端面受到挤压力时,弹性密封件122发生形变的示意图。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二管体1232的远端处,第二管体1232的远端端面1232b与第二管体1232的侧面1232c之间通过弧面结构1232d连接,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负压吸引组件,当弹性密封件122形成中部低、四周高的凹陷结构时,由于第二管体1232的远端端面1232b与第二管体1232的侧面1232c之间通过弧面结构1232d连接,可避免第二管体1232的远端端面1232b的四周对弹性密封件122产生切割作用,从而可增强弹性密封件122的使用寿命。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一通道1211内具有第一锥形部1211a,弹性密封件122安装于第一锥形部1211a处,并且弹性密封件122的远端具有第二锥形部1222,第二锥形部1222的结构与第一锥形部1211a的结构相匹配,如图10~图15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负压吸引组件,通过将弹性密封件122安装于第一锥形部1211a处,同时弹性密封件122的远端具有第二锥形部1222,在第二管体1232对弹性密封件122的端面施加挤压力,弹性密封件122向第一锥形部1211a尺寸较小一端移动,从而使得弹性密封件122发生向第二通道1221挤压的变形,使得第二通道1221的闭合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手柄。
本实施例的手柄,包括手柄壳体31,手柄壳体31内形成有容置腔室311,容置腔室311内固定有本实施例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负压吸引组件,负压吸引组件还设置于器械管通道20上,如图2所示。
本实施例的手柄,由于容置腔室311内固定有本实施例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负压吸引组件,该负压吸引组件可增大腔室主体11的容纳空间,以及提高器械管通道20在进行负压吸取操作时的密封性,从而可确保负压吸取操作具有较好的负压吸取效果。
本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
本实施例的内窥镜,包括手柄30、插入部40和显示设备,其中,手柄30为本实施例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手柄,手柄30与插入部40连接,手柄30还与显示设备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插入部40和显示设备的结构可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内窥镜可为一次性内窥镜、也可为有限次复用内窥镜,也可为无限次复用内窥镜。本实施例的内窥镜可以为支气管镜、肾盂镜、食道镜、胃镜、肠镜、耳镜、鼻镜、口腔镜、喉镜、阴道镜、腹腔镜、关节镜等。本实施例对内窥镜的种类不做具体限制。
本实施例的内窥镜,由于包括本实施例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手柄30,从而使得本实施例的内窥镜在进行负压吸取操作时,具有较好的负压吸取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负压吸引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腔室主体(11)和通道密封组件(12),其中,所述腔室主体(11)设置于内窥镜的器械管通道(20)上,并且所述腔室主体(11)与所述器械管通道(20)和负压吸引装置连通,所述腔室主体(11)沿内窥镜手柄(30)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腔室主体(11)的内径大于所述器械管通道(20)的内径;
所述通道密封组件(12)具有安装座(121)、弹性密封件(122)和盖帽(123),所述安装座(121)设置于所述器械管通道(20)的近端,所述弹性密封件(122)设置于所述安装座(121)内,所述盖帽(123)用于向所述弹性密封件(122)施加挤压力,并使所述弹性密封件(122)至少具有使所述器械管通道(20)打开的第一状态和使所述器械管通道(20)闭合的第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吸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主体(11)固定于所述手柄(30)的远端处,所述通道密封组件(12)固定于所述手柄(30)的近端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吸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主体(11)具有第一连接通道(111)、第二连接通道(112)和第三连接通道(113),所述第一连接通道(111)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112)分别位于所述腔室主体(11)的两端,所述第三连接通道(113)位于所述腔室主体(11)的侧面,
所述第一连接通道(111)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112)与所述器械管通道(20)连通,所述第三连接通道(113)与负压吸引装置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压吸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111)的内径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112)的内径大于所述器械管通道(20)的内径,所述腔室主体(11)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111)的内径、所述第二连接通道(112)的内径和所述第三连接通道(113)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压吸引组件,其特征在于,从近端到远端的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通道(111)的远端为内径逐渐缩小的锥形结构,从远端到近端的方向,所述第二连接通道(112)的近端为内径逐渐缩小的锥形结构,
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通道(111)远端端面处的内径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112)近端端面处的内径均与所述器械管通道(20)的内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负压吸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21)设置有沿其轴向方向贯通的第一通道(1211),所述第一通道(1211)与所述器械管通道(20)连通,
所述弹性密封件(122)安装于所述第一通道(1211)内,所述弹性密封件(122)设置有沿其轴向方向贯通的第二通道(1221),
所述盖帽(123)包括第一管体(1231)和第二管体(1232),所述第二管体(1232)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1231)内,第一管体(1231)的内径与所述安装座(121)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第二管体(1232)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通道(1211)的内径,所述第二管体(1232)设置有沿其轴向方向贯通的第三通道(1232a),所述盖帽(123)还沿所述安装座(121)轴向方向可移动设置,并使所述弹性密封件(122)至少具有使所述第二通道(1221)打开的第一状态和使所述第二通道(1221)闭合的第二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压吸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1232)的远端处,所述第二管体(1232)的远端端面(1232b)与所述第二管体(1232)的侧面(1232c)之间通过弧面结构(1232d)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压吸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1211)内具有第一锥形部(1211a),所述弹性密封件(122)安装于所述第一锥形部(1211a)处,并且所述弹性密封件(122)的远端具有第二锥形部(1222),所述第二锥形部(1222)的结构与所述第一锥形部(1211a)的结构相匹配。
9.一种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壳体(31),所述手柄壳体(31)内形成有容置腔室(311),所述容置腔室(311)内固定有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负压吸引组件,所述负压吸引组件还设置于器械管通道(20)上。
10.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30)、插入部(40)和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手柄(30)为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柄,所述手柄(30)与所述插入部(40)连接,所述手柄(30)还与所述显示设备连接。
CN202322028878.3U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负压吸引组件、手柄和内窥镜 Active CN2208767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28878.3U CN220876717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负压吸引组件、手柄和内窥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28878.3U CN220876717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负压吸引组件、手柄和内窥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76717U true CN220876717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75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28878.3U Active CN220876717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负压吸引组件、手柄和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767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27654B (zh) 用于端部开口的封闭装置
CA2391696A1 (en) Trocar having an improved seal design
JPH04325138A (ja) 内視鏡の外套装置
US20070088199A1 (en) Endoscope
CN216060451U (zh) 一种吸引阀组件及内窥镜
US2022006164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 vivo cleaning of an optical lens of a surgical visualization device
CN220876717U (zh) 一种负压吸引组件、手柄和内窥镜
CN113317752A (zh) 内窥镜套以及双腔镜套
EP2574272B1 (en) Endoscope forceps plug
CN220898655U (zh) 一种通道密封组件、手柄和内窥镜
JP3538254B2 (ja) 内視鏡の管路切換装置
CN213963304U (zh) 内窥镜套以及双腔镜套
JPH03111025A (ja) 内視鏡用鉗子栓
CN220876718U (zh) 一种负压吸引腔室、手柄和内窥镜
CN116763237B (zh) 一种负压吸引阀、内窥镜手柄和内窥镜
CN103006163B (zh) 用于端部开口的封闭装置及内窥镜
CN113367643A (zh) 双腔内窥镜套以及内窥镜组件
JP3597216B2 (ja) カバー式内視鏡
CN220898657U (zh) 一种吸引嘴开关、负压吸引组件和内窥镜
CN218356178U (zh) 双腔内窥镜套以及内窥镜组件
CN220876720U (zh) 一种套壳结构、手柄和内窥镜
JP3825752B2 (ja) 内視鏡の管路切換装置
JP4047026B2 (ja) 内視鏡の汚染防止装置
JP4395602B2 (ja) 内視鏡の処置具導入装置
JP3431339B2 (ja) 内視鏡の管路切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