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95541U - 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及锂电池极片加工设备 - Google Patents

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及锂电池极片加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95541U
CN220895541U CN202322540866.9U CN202322540866U CN220895541U CN 220895541 U CN220895541 U CN 220895541U CN 202322540866 U CN202322540866 U CN 202322540866U CN 220895541 U CN220895541 U CN 2208955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oling roller
water inlet
pip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4086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存福
张彤亮
卢兵
李浩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Liha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iha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iha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iha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4086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955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955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955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及锂电池极片加工设备,包括冷却辊、进水管、出水管、旋转接头、DD马达,冷却辊的两端分别设置为驱动侧和水路连接侧,DD马达同轴设置在冷却辊的驱动侧,以驱动冷却辊自转;冷却辊的水路连接侧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冷却辊内设置有与进水口、出水口连通的输送水路;进水管和出水管通过旋转接头连接在冷却辊的水路连接侧,进水管通过旋转接头的内水管与进水口连通,出水管通过旋转接头的外水管与出水口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进水口、出水口设置在冷却辊的同一侧,冷却辊的另一侧作为驱动侧,实现水电分离,提高安全性;冷却辊采用DD马达直接驱动,提高了控制精度,降低了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及锂电池极片加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及锂电池极片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电芯由极片和隔膜卷绕形成,卷绕用的电芯极片是由金属箔涂布浆料后经烘干制作而成,现有的生产工艺中,极片在进行烘干后采用冷却辊对极片进行冷却定型,便于收卷。目前,参考图1,现在的冷却辊的结构设计采用不同侧进出水的方式,结合在单侧布设电机驱动的方式,在使用过程中,上述的结构带来了一些问题,如:1、冷却辊(Y1)驱动由伺服电机(Y7)驱动,传动机构有减速机(Y2)、同步带(Y3),由于减速机(Y2)齿轮间隙、同步带齿轮(Y4)间隙等因素,导致冷却辊的响应慢,速度控制精度低,同步带易磨损,更换周期短,不利于设备长时间运行,增加设备人工及调试成本;2、冷却辊在两侧分别设置进水口、出水口,进水口、出水口分别与进水管(Y5)、出水管(Y6)连接,因水管接头处可能存在漏水,并会渗透到同一侧安装的伺服电机(Y7)上,导致伺服电机(Y7)损坏,水电分离设计较难,分离成本大且安全性低;3、冷却辊驱动侧结构复杂,且为规避安全隐患需增设隔离护罩,安装困难,易产生干涉。
为此,有必要对冷却辊的结构进行优化,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及锂电池极片加工设备。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包括冷却辊、进水管、出水管、旋转接头、DD马达,所述冷却辊的两端分别设置为驱动侧和水路连接侧,所述DD马达同轴设置在冷却辊的驱动侧,以驱动冷却辊自转;所述冷却辊的水路连接侧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冷却辊内设置有与进水口、出水口连通的输送水路;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通过旋转接头连接在冷却辊的水路连接侧,所述进水管通过旋转接头的内水管与进水口连通,所述出水管通过旋转接头的外水管与出水口连通。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辊包括辊体、第一轴头和第二轴头,所述第一轴头和第二轴头同轴设置在辊体两端,作为驱动侧的第一轴头与DD马达传动连接,作为水路连接侧的第二轴头与旋转接头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头和第二轴头上均设置有带座轴承。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水路包括靠近进水口的进水水路和靠近出水口的回水水路,所述进水水路与回水水路相互连通;所述冷却辊的第一轴头轴心处贯穿设置有第一轴孔,所述冷却辊的第二轴头的轴心处设置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孔没有贯穿第二轴头;所述第一轴孔分为进水段和回水段,所述旋转接头的内水管与进水段连通,所述旋转接头的外水管与回水段连通,所述进水段靠近所述冷却辊的辊体设置,所述进水口设置在进水段处,所述出水口设置在回水段处;所述辊体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同轴设置的内管和外壳,所述内管设置在辊体轴心处,所述第一轴孔的进水段、内管的管腔以及第二轴孔依次连通形成进水水路;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腔室,所述第一轴头内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水路,所述第一连接水路与第一轴孔的进水段以及外壳的腔室连通,所述第二轴头内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水路,所述第二连接水路与第二轴孔以及外壳的腔室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水路、外壳的腔室、第一连接水路、第一轴孔进水段依次连通形成回水水路。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接头的内水管插设在第一轴孔内,所述第一轴孔的进水段和回水段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以隔开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密封圈固定在内水管外壁与第一轴孔内壁之间,所述旋转接头的内水管延伸至进水口,并与第一轴孔的进水段连通;所述旋转接头的外水管延伸至出水口,并与第一轴孔的回水段连通。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孔设置有第一内台阶,所述第二轴孔设置有第二内台阶,所述内管的两端卡接在第一内台阶和第二内台阶之间。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水路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沿第一轴头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孔与第一轴头的轴向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一轴孔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分别与第一轴孔的回水段、外壳的腔室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水路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沿第二轴头的径向设置,所述第四连接孔与第二轴头的轴向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三连接孔与第四连接孔相互垂直,所述第三连接孔与第二轴孔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三连接孔、第四连接孔分别与第二轴孔、外壳的腔室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接头为H型旋转接头。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锂电池极片加工设备,包括冷却辊,所述冷却辊为第一方面所述的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进水口、出水口设置在冷却辊的同一侧,冷却辊的另一侧作为驱动侧,将驱动侧和水路连接侧分开设置,实现水电分离,提高安全性;冷却辊采用DD马达直接驱动,简化了驱动及传动机构,提高了控制精度,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冷却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冷却辊;11、驱动侧;12、水路连接侧;13、辊体;131、内管;132、管腔;133、外壳;134、腔室;135、第一固定台阶;136、第二固定台阶;14、第一轴头;141、第一轴孔;142、进水段;143、回水段;144、第一内台阶;145、第一外台阶;146、第一连接孔;147、第二连接孔;15、第二轴头;151、第二轴孔;152、第二内台阶;153、第二外台阶;154、第三连接孔;155、第四连接孔;
2、进水管;
3、出水管;
4、旋转接头;41、内水管;42、外水管;43、密封圈;
5、DD马达;
61、第一带座轴承;62、第二带座轴承;
101、进水口;102、出水口;103、输送水路;104、进水水路;105、回水水路;106、第一连接水路;107、第二连接水路。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2,图中为同侧进出水的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整体结构用于锂电池极片加工设备的极片冷却,冷却辊1的两端分别为驱动侧11和水路连接侧12,从而实现水电分离,可以很好的保护驱动侧11的DD马达5,避免DD马达5被水渗透。
参考图2至图5,一种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包括冷却辊1、进水管2、出水管3、旋转接头4、DD马达5,冷却辊1的两端分别设置为驱动侧11和水路连接侧12,DD马达5同轴设置在冷却辊1的驱动侧11,以驱动冷却辊1自转;冷却辊1的水路连接侧12设置有进水口101和出水口102,冷却辊1内设置有与进水口101、出水口102连通的输送水路103;进水管2和出水管3通过旋转接头4连接在冷却辊1的水路连接侧12,进水管2通过旋转接头4的内水管41与进水口101连通,出水管3通过旋转接头4的外水管42与出水口102连通。
本实施例中的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通过将进水口101、出水口102设置在冷却辊1的同一侧,冷却辊1的另一侧作为驱动侧11,将驱动侧11和水路连接侧12分开设置,实现水电分离,提高安全性;冷却辊1采用DD马达5直接驱动,简化了驱动及传动机构,提高了控制精度,降低了制造成本。
为了冷却辊1可以更好的与DD马达5、进水管2、出水管3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2至图4,冷却辊1包括辊体13、第一轴头14和第二轴头15,第一轴头14和第二轴头15同轴设置在辊体13两端,作为驱动侧11的第一轴头14与DD马达5传动连接,作为水路连接侧12的第二轴头15与旋转接头4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冷却辊1由辊体13、第一轴头14和第二轴头15组装而成,便于在辊体13、第一轴头14、第二轴头15内加工输送水路103,为了实现水电分离,第一轴头14和第二轴头15的结构有所不同,第一轴头14需要设置进水口101和出水口102来与旋转接头4连接,第二轴头15作为驱动侧11就需要末端直接与DD马达5连接,第二轴头15与DD马达5同轴设置。
为了实现往冷却辊1内输送冷却水,使冷却辊1对热加工后的极片携带的热量进行快速传导和散热,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4,输送水路103包括靠近进水口101的进水水路104和靠近出水口102的回水水路105,进水水路104与回水水路105相互连通;第一轴头14轴心处贯穿设置有第一轴孔141,第二轴头15的轴心处设置有第二轴孔151,第二轴孔151没有贯穿第二轴头15;第一轴孔141分为进水段142和回水段143,进水段142靠近辊体13设置,进水口101设置在进水段142处,出水口102设置在回水段143处;辊体13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同轴设置的内管131和外壳133,内管131设置在辊体13轴心处,第一轴孔141的进水段142、内管131的管腔132以及第二轴孔151依次连通形成进水水路104;外壳133内部设置有腔室134,第一轴头14内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水路106,第一连接水路106与第一轴孔141的进水段142以及外壳133的腔室134连通,第二轴头15内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水路107,第二连接水路107与第二轴孔151以及外壳133的腔室134连接,第二连接水路107、外壳133的腔室134、第一连接水路106、第一轴孔141进水段142依次连通形成回水水路105。
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冷却水在外壳133的腔室134内与外壳133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带走从极片传导至辊体13外壳133上的热量,帮助冷却辊1散热,维持冷却辊1的温度;进水管2输送的冷却水进入到冷却辊1内圈的进水水路104,然后通过冷却辊1外圈的回水水路105流到出水管3内,进水管2和出水管3都是外接在冷水机(附图未图示)上的,从而形成一个冷却水的循环。
为了实现冷却辊1与旋转接头4的安装,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2至图5,旋转接头4的内水管41插设在第一轴孔141内,第一轴孔141的进水段142和回水段14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43,以隔开进水口101和出水口102;密封圈43固定在内水管41外壁与第一轴孔141内壁之间,旋转接头4的内水管41延伸至进水口101,并与第一轴孔141的进水段142连通;旋转接头4的外水管42与第一轴头14螺纹连接并延伸至出水口102,外水管42与第一轴孔141的回水段143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旋转接头4的内水管41设置在外水管42内,内水管41比外水管42长,从而方便在第一轴头14上设置进水口101和出水口102,并且有足够的空间来隔开进水口101和出水口102。
为了加强第一轴头14、内管131和第二轴头15之间的连接,保证进水水路104的密封性,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4,第一轴孔141设置有第一内台阶144,第二轴孔151设置有第二内台阶152,内管131的两端卡接在第一内台阶144和第二内台阶152之间。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内管131的长度小于外壳133的长度,外壳133内壁两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台阶135和第二固定台阶136,外壳133的腔室134位于第一固定台阶135与第二固定台阶136之间,第一轴头14和第二轴头15相应的设置有第一外台阶145和第二外台阶153,第一轴头14的外侧壁与外壳133内壁卡接,第一外台阶145抵靠于第一固定台阶135,第二轴头15的外侧壁与外壳133内壁卡接,第二外台阶153抵靠于第二固定台阶136,使得第一轴头14和第二轴头15堵住辊体13的两端,以密封辊体13,保证水路的密封性,避免冷却辊1内部的水路发生泄漏。
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通过将内管131的两端插在第一轴孔141和第二轴孔151之间,使得内管131与第一轴头14、第二轴头15同轴设置,内管131两端的管口深入到第一轴孔141、第二轴孔151内,有效的保证了进水水路104的密封性。
为了优化回水水路105,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4至图5,第一连接水路106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孔146和第二连接孔147,第一连接孔146沿第一轴头14的径向设置,第二连接孔147与第一轴头14的轴向相互平行设置,第一连接孔146与第二连接相互垂直,第一连接孔146与第一轴孔141相互垂直设置,第一连接孔146、第二连接孔147分别与第一轴孔141的回水段143、外壳133的腔室134连接。
还有,第二连接水路107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三连接孔154和第四连接孔155,第三连接孔154沿第二轴头15的径向设置,第四连接孔155与第二轴头15的轴向相互平行设置,第三连接孔154与第四连接孔155相互垂直,第三连接孔154与第二轴孔151相互垂直设置,第三连接孔154、第四连接孔155分别与第二轴孔151、外壳133的腔室134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第一轴头14通过布设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孔146和第二连接孔147来形成第一连接水路106,第二轴头15通过布设相互垂直的第三连接孔154和第四连接孔155形成第二连接水路107,通过第一连接水路106和第二连接水路107来连通内管131和外壳133腔室134,使的冷却水可以从冷却辊1中内圈进入,从外圈回流,可以形成较合理的水路结构。
为了便于将冷却辊1安装在设备上,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2,第一轴头14和第二轴头15上均设置有带座轴承,第一轴头14上的为第一带座轴承61,第二轴头15上的为第二带座轴承62。
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通过带座轴承上的螺孔,可以方便的将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整体安装在设备上,DD马达5驱动冷却辊1相对带座轴承转动,在第一带座轴承61、第二带座轴承62的承托下,冷却辊1可以稳定的自转。
为了更好的将进水管2和出水管3安装在冷却辊1的第一轴头14上,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2至图4,旋转接头4为H型旋转接头4,进水管2和出水管3相互平行的安装在H型旋转接头4上。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旋转接头4安装在第一轴头14的末端,第一带座轴承61位于进水口101与出水口102之间,旋转接头4的内水管41深入第一轴孔141,以延伸至第一轴孔141内部的进水口101处,旋转接头4的外水管42安装在第一带座轴承61背离辊体13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冷却水循环路径:进水管2和出水管3都外接在冷水机上,冷水机的冷却水经进水管2流入旋转接头4内管131,然后从进水口101进入冷却辊1内圈的进水水路104,然后通过冷却辊1外圈的回水水路105回流至出水口102,经旋转接头4外管和出水管3流回冷水机,完成冷却水的循环。冷却水在外壳133的腔室134内与外壳133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带走从极片传导至辊体13外壳133上的热量。
本申请实施例的冷却辊1驱动由原有的伺服电机驱动、减速机、同步带传动改为DD马达5直接驱动,较原结构精度高、响应快、成本低;在安全性方面,冷却辊1的进水口101、出水口102同侧设置,与驱动侧11分开安装,解决了原结构水电分离的难题;冷却辊1整体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维修周期长;相比原结构缩短了水路路径,节省了制造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锂电池极片加工设备,包括上述的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通过第一带座轴承61和第二带座轴承62安装在设备上,通过水电分离的设计可以很好的保护DD马达5,提高安全性;冷却辊1采用DD马达5直接驱动,简化了驱动及传动机构,提高了控制精度,降低了制造成本,通过循环的冷却水持续对冷却辊1进行冷却,冷却水在冷却辊1外壳133的腔室134内与外壳133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带走从极片传导至辊体13外壳133上的热量,从而对锂电池极片加工设备加工的极片进行冷却。
以上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辊、进水管、出水管、旋转接头、DD马达,所述冷却辊的两端分别设置为驱动侧和水路连接侧,所述DD马达同轴设置在冷却辊的驱动侧,以驱动冷却辊自转;所述冷却辊的水路连接侧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冷却辊内设置有与进水口、出水口连通的输送水路;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通过旋转接头连接在冷却辊的水路连接侧,所述进水管通过旋转接头的内水管与进水口连通,所述出水管通过旋转接头的外水管与出水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辊包括辊体、第一轴头和第二轴头,所述第一轴头和第二轴头同轴设置在辊体两端,作为驱动侧的第一轴头与DD马达传动连接,作为水路连接侧的第二轴头与旋转接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头和第二轴头上均设置有带座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水路包括靠近进水口的进水水路和靠近出水口的回水水路,所述进水水路与回水水路相互连通;所述冷却辊的第一轴头轴心处贯穿设置有第一轴孔,所述冷却辊的第二轴头的轴心处设置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孔没有贯穿第二轴头;所述第一轴孔分为进水段和回水段,所述旋转接头的内水管与进水段连通,所述旋转接头的外水管与回水段连通,所述进水段靠近所述冷却辊的辊体设置,所述进水口设置在进水段处,所述出水口设置在回水段处;所述辊体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同轴设置的内管和外壳,所述内管设置在辊体轴心处,所述第一轴孔的进水段、内管的管腔以及第二轴孔依次连通形成进水水路;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腔室,所述第一轴头内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水路,所述第一连接水路与第一轴孔的进水段以及外壳的腔室连通,所述第二轴头内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水路,所述第二连接水路与第二轴孔以及外壳的腔室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水路、外壳的腔室、第一连接水路、第一轴孔进水段依次连通形成回水水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接头的内水管插设在第一轴孔内,所述第一轴孔的进水段和回水段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以隔开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密封圈固定在内水管外壁与第一轴孔内壁之间,所述旋转接头的内水管延伸至进水口,并与第一轴孔的进水段连通;所述旋转接头的外水管延伸至出水口,并与第一轴孔的回水段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孔设置有第一内台阶,所述第二轴孔设置有第二内台阶,所述内管的两端卡接在第一内台阶和第二内台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水路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沿第一轴头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孔与第一轴头的轴向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一轴孔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分别与第一轴孔的回水段、外壳的腔室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水路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沿第二轴头的径向设置,所述第四连接孔与第二轴头的轴向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三连接孔与第四连接孔相互垂直,所述第三连接孔与第二轴孔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三连接孔、第四连接孔分别与第二轴孔、外壳的腔室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接头为H型旋转接头。
10.一种锂电池极片加工设备,包括冷却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辊为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
CN202322540866.9U 2023-09-19 2023-09-19 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及锂电池极片加工设备 Active CN2208955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40866.9U CN220895541U (zh) 2023-09-19 2023-09-19 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及锂电池极片加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40866.9U CN220895541U (zh) 2023-09-19 2023-09-19 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及锂电池极片加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95541U true CN220895541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79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40866.9U Active CN220895541U (zh) 2023-09-19 2023-09-19 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及锂电池极片加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955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44023A1 (zh) 气浮主轴和机床
CN111112652B (zh) 一种内外冷却系统、冷却方法、电主轴及加工中心
CN101123380A (zh) 转子空冷定子蒸发冷却的汽轮发电机
CN220895541U (zh) Dd马达驱动的冷却辊结构及锂电池极片加工设备
CN108880022B (zh) 一种外转子自循环液冷永磁电机
CN116792328B (zh) 一种内置水冷及风冷的单级高速离心空压机
CN110668690B (zh) 一种岩棉成纤离心机
CN215039493U (zh) 一种单端循环冷却辊
CN116436187A (zh) 一种以主轴为油冷通道的油冷却轮毂电机
CN114679001A (zh) 一种动力总成和车辆
CN219018662U (zh) 一种导体转子组件及筒式永磁调速器
CN220227532U (zh) 一种高速离心空压机的径向轴套结构
CN116464654B (zh) 一种可拼接加压的离心风机
CN219124033U (zh) 电机端部结构、电机、电驱系统及动力装置
CN111765175B (zh) 一种轴承冷却结构
CN221467489U (zh) 一种磁悬浮电机壳水冷结构
CN221709590U (zh) 同轴插管油冷电驱桥
CN217956898U (zh) 一种电机
CN220687539U (zh) 一种压缩机主轴结构
CN116696812B (zh) 一种高速离心空压机内部循环水路冷却系统
CN219627516U (zh) 电机结构、电驱系统、动力装置及车辆
CN216356138U (zh) 一种带冷却水道的定子铁芯支架
CN221057515U (zh) 一种储能电池包
CN216263498U (zh) 具有转子冷却的电主轴
CN220421565U (zh) 一种具有冷却系统的驱动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