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65175B - 一种轴承冷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轴承冷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65175B
CN111765175B CN202010438450.4A CN202010438450A CN111765175B CN 111765175 B CN111765175 B CN 111765175B CN 202010438450 A CN202010438450 A CN 202010438450A CN 111765175 B CN111765175 B CN 1117651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bearing
cooling
mounting
mount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384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65175A (zh
Inventor
许祖近
刘永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Kelexi Pow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Kelexi 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Kelexi Pow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Kelexi 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3845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651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651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651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651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651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7/00Cooling of bearings
    • F16C37/007Cooling of bearings of rolling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4Heating; Cooling; Heat insulation
    • F04C29/042Heating; Cooling; Heat insulation by injecting a flu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nting Of Bearings Or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承冷却结构,涉及抽气设备技术领域,其用于对螺杆轴向的轴承进行冷却,包括:安装座,安装座具有供轴承安装的安装槽;冷却槽,冷却槽开设于安装座具有安装槽的端面,冷却槽靠近并环绕安装槽设置;排液口,排液口开设于安装座上并与冷却槽连通;隔离板,隔离板设置于安装座开设有安装槽的端面并贴合安装座设置,隔离板盖合于冷却槽设置,隔离板和冷却槽拼接形成冷却流道;进液口,进液口开设于隔离板上并与冷却槽连通。通过设置冷却槽、进液口和排液孔,冷却液流经冷却槽,从而使得轴承的热量通过安装座及时被带走,从而达到增强轴承散热的效果,减少轴承发热,进一步减少了轴承中的润滑油变质情况,使得整体的使用更加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轴承冷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抽气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轴承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螺杆真空泵是利用一对螺杆,在泵壳中作同步高速反向旋转而产生的吸气和排气作用的抽气设备。
如专利号为CN104373348A的中国发明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双螺杆真空泵,包括螺杆、泵套、同步齿轮、端盖、轴承、密封组件,所述的螺杆包括直径不同旋向相反的驱动螺杆和从动螺杆,所述的驱动螺杆和从动螺杆装在泵套内,泵套的两端设有法兰,所述的轴承和密封组件装在两端的端盖上,驱动螺杆和从动螺杆的轴套在两端端盖的轴承内,两端的端盖用螺栓连接在泵套上,在端盖外的两个同步齿轮由胀套固定分别装在驱动螺杆和从动螺杆的中心轴上,油箱和电机法兰装在后端盖上,驱动轴上装有联动轴由电机带动旋转,气体从进气口进入从排气口排除。
当驱动螺杆和从动螺杆持续转动时,轴承会发生发热的情况。当轴承发热时,就会导致轴承中的润滑油以较快的速度变质,从而影响整体的使用,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轴承冷却结构,其具有增加轴承散热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轴承冷却结构,用于对螺杆轴向的轴承进行冷却,包括: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具有供轴承安装的安装槽;
冷却槽,所述冷却槽开设于安装座具有安装槽的端面,所述冷却槽靠近并环绕所述安装槽设置;
排液口,所述排液口开设于安装座上并与所述冷却槽连通;
隔离板,所述隔离板设置于安装座开设有安装槽的端面并贴合安装座设置,所述隔离板盖合于冷却槽设置,所述隔离板和冷却槽拼接形成冷却流道;
进液口,所述进液口开设于所述隔离板上并与所述冷却槽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座一般为铝合金、铁、或不锈钢等材质,当需要对轴承冷却时,通过进液口进入冷却液,冷却液一般为冷却水。冷却液沿着冷却槽和隔离板形成的流道流动,并从出液口排出。此过程中,轴承的发热会通过安装座传递,通过冷却液对安装座进行散热,从而使得轴承的热量及时被带走,从而达到增强轴承散热的效果,使得轴承发热减少,进一步减少了轴承中的润滑油变质情况,使得整体的使用更加稳定。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隔离板还盖合于安装槽设置,螺杆的转轴对应穿过隔离板设置,还包括:
蓄水座,所述蓄水座固定于隔离板远离安装座的一侧;
蓄水槽,所述蓄水槽开设于蓄水座靠近隔离板的一端供螺杆的转轴伸入,且所述蓄水槽与进液口连通;
补液口,所述补液口开设于蓄水座上并与所述蓄水槽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螺杆真空泵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热,热量会通过螺杆传递至轴承,通过将螺杆的转轴对应深入到蓄水槽内可以及时对螺杆进行散热,从而减少了螺杆将热量传递至轴承的情况,从而进一步减少了轴承发热的情况,减少了轴承中的润滑油因为发热而加快变质情况,使得整体的使用更加稳定。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蓄水槽内还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固定于转轴上并沿着转轴呈螺旋设置,当螺杆转动时,螺杆带动螺旋叶片转动将蓄水槽内的水朝向进液口输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螺旋叶片,当螺杆转动时,螺杆的转动带动螺旋叶片转动将蓄水槽内的水朝向进液口输送,从而通过螺杆的转动即可以完成冷却液的输送,减少了外界驱动源的接入,使得整体的使用更加方便。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补液口连通于蓄水槽远离隔离板的一端,所述蓄水槽呈圆柱槽设置,且所述蓄水槽与转轴同轴设置,所述螺旋叶片远离转轴轴线的一端抵触蓄水槽的内侧壁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际使用时,可以通过螺旋叶片的转动带动补液口抽吸冷却液,然后将冷却液输送至进液口并通过冷却流道从出液口排出,实现冷却效果。螺旋叶片抵触于蓄水槽的内侧壁,从而使得螺旋叶片的输送能力更加稳定,从而使得整体冷却效果更加稳定。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蓄水座靠近隔离板的一端还开设有连通槽,所述蓄水槽和进液口通过连通槽进行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际工作时,螺杆的转动较快,故蓄水槽与螺杆转轴之间的间隙不会太大,以确保螺旋叶片转动输送过程中液压不至于过大,为了使得进液口和蓄水槽进行连通,通过增设连通槽进行连通。一般连接槽采用圆环槽的设置,通过圆环槽可以增大蓄水槽的蓄水空间,使得蓄水槽中的冷却液与螺杆的转轴的接触更加充分。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螺旋叶片靠近转轴的一端固定有若干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上穿设有固定螺栓,所述螺旋叶片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至转轴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螺旋叶片和转轴的可拆卸连接,当整体安装时,可以先将转轴和安装座以及隔离板进行安装,然后将螺旋叶片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至转轴上,最后将蓄水座安装扣入,使得整体的安装更加方便。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装座靠近隔离板的端面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将安装槽与冷却槽分隔,所述密封槽上设置有密封胶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密封槽和密封胶条,当隔离板固定于安装座上时,隔离板抵紧于密封胶条上,通过密封胶条将安装槽和冷却槽隔离,从而减少了冷却液进入到安装槽内的轴承中影响轴承运转的情况,使得整体的使用更加稳定。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装座上还开设有储油槽,所述储油槽开设于安装槽的外侧并与安装槽连通设置,所述储油槽的槽底开设有导油槽,所述导油槽连通至轴承的内外圈之间的缝隙。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储油槽和导油槽,储油槽内可以蓄存润滑油,通过导油槽导流至轴承内外圈之间的缝隙并补充至滚珠,从而实现润滑,从而使得轴承的使用更加稳定。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储油槽沿安装槽的周向均匀设置有两个,所述导油槽均对应设置,每个所述储油槽远离轴承轴线的一端均连接有导油孔,所述安装座上还设置有储油盒,所述储油盒连通至其中一个导油孔;当安装座使用时,两个储油槽呈上下分布,且储油盒位于安装座上方并连通至上方的导油孔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导油孔和储油盒,储油盒内存有润滑油,使用时,储油盒内的润滑油可以通过导油孔进入到导油槽内,多余的油液可以通过轴承内外圈之间的缝隙后从下方的导油孔排出。当轴承发热时,润滑油的流动性会更好,从而及时完成润滑油的补充,同时,通过润滑油的排出更换,润滑油的排出可以带走热量,也能直接对轴承进行降温,从而进一步对轴承进行降温。通过润滑油的及时更换,进一步减少润滑油变质导致轴承磨损的情况,使得整体的使用更加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冷却槽、进液口和排液孔,冷却液流经冷却槽,从而使得轴承的热量通过安装座及时被带走,从而达到增强轴承散热的效果,减少轴承发热,进一步减少了轴承中的润滑油变质情况,使得整体的使用更加稳定;
(2)通过设置螺旋叶片,通过螺杆的转动带动螺旋叶片转动完成冷却液的输送,减少了外界驱动源的接入,使得整体的使用更加方便;
(3)通过设置导油孔和储油盒,进一步减少润滑油变质导致轴承磨损的情况,使得整体的使用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的安装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1、安装座;2、隔离板;3、蓄水座;4、转轴;5、安装槽;6、冷却槽;7、排液口;8、储油槽;9、导油槽;10、储油盒;11、进液口;12、密封槽;13、密封胶条;14、蓄水槽;15、连通槽;16、补液口;17、螺旋叶片;18、连接片;19、固定螺栓;20、导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
一种轴承冷却结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安装座1、隔离板2和蓄水座3。安装座1位于螺杆轴向的一端并供螺杆的转轴4转动穿过,螺杆的转轴4与安装座1之间通过旋转密封连接。安装座1远离螺杆工作部分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5,安装槽5用于供螺杆的转轴4上的轴承进行安装。
如图2、图3所示,安装座1设有安装槽5的端面上还开设有冷却槽6,冷却槽6靠近并环绕安装槽5设置,冷却槽6为圆弧槽且冷却槽6的首尾两端相互靠近但不连通设置,安装座1上还开设有与冷却槽6其中一端连通的排液口7,排液口7用于连通导管,通过导管将冷却液导流至指定区域。
安装座1上还开设有储油槽8,储油槽8开设于安装槽5的外侧并与安装槽5连通设置,储油槽8沿安装槽5的周向均匀设置有两个。每个储油槽8的槽底均开设有导油槽9,导油槽9连通至轴承的内外圈之间的缝隙设置。每个储油槽8远离轴承轴线的一端均连接有导油孔20,安装座1上还固定有储油盒10,储油盒10连通至其中一个导油孔20。当安装座1使用时,两个储油槽8呈上下分布,且储油盒10位于安装座1上方,且储油盒10的下端连通至上方的导油孔20设置。
如图2、图4所示,隔离板2设置于安装座1开设有安装槽5的端面并贴合安装座1设置,隔离板2通过螺栓固定于安装座1上。隔离板2盖合于冷却槽6设置,隔离板2和冷却槽6拼接形成冷却流道。隔离板2还盖合于安装槽5设置,螺杆的转轴4对应穿过隔离板2设置,转轴4和隔离板2之间也通过旋转密封连接。隔离板2远离安装座1的一端还开设有进液口11,进液口11连通至冷却槽6远离排液口7的一端。
如图2、图3所示,安装座1靠近隔离板2的端面还开设有密封槽12,密封槽12将安装槽5与冷却槽6分隔,密封槽12上设置有密封胶条13。当隔离板2固定于安装座1上时,隔离板2抵紧于密封胶条13上,通过密封胶条13将安装槽5和冷却流道隔离。
如图2、图4所示,蓄水座3通过螺栓固定于隔离板2远离安装座1的一侧,蓄水座3靠近隔离板2的一端开设有蓄水槽14。蓄水槽14呈圆柱槽设置,且蓄水槽14与螺杆的转轴4同轴设置,蓄水槽14主要供螺杆的转轴4伸入。蓄水座3靠近隔离板2的一端还开设有连通槽15,连通槽15呈圆槽并与蓄水槽14同轴设置,连通槽15的直径大于蓄水槽14的直径设置,蓄水槽14和进液口11通过连通槽15进行连通。蓄水座3上还开设有补液口16,补液口16连通与蓄水槽14远离隔离板2的一端。实际使用时,补液口16用于连接至导管,导管连接至冷却水箱。
蓄水槽14内还设置有螺旋叶片17,螺旋叶片17固定于螺杆的转轴4上并沿着转轴4呈螺旋设置。螺旋叶片17靠近螺杆的转轴4的一端固定有若干连接片18,连接片18上穿设有固定螺栓19,螺旋叶片17通过固定螺栓19固定连接至螺杆的转轴4上。螺旋叶片17远离螺杆转轴4轴线的一端抵触蓄水槽14的内侧壁设置。当螺杆转动时,螺杆带动螺旋叶片17转动将蓄水槽14内的水朝向进液口11输送。
实际使用时,轴承冷却结构对应轴承的位置设置,当应用与双螺杆真空泵时,两个螺杆同一端的轴承冷却结构的安装座1、隔离板2和蓄水座3可以分别一一对应呈一体设置,安装座1还能充当双螺杆真空泵的端盖使用。当轴承冷却结构对应位于双螺杆连接驱动源的一端时,螺杆的转轴4还转动穿出蓄水座3设置,从而方便与外界驱动源进行连接。
另外,轴承冷却结构还同样能应用于螺杆式风机。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
采用上述冷却结构时,通过螺杆转动带动螺旋叶片17转动使得冷却液从补液口16进入到蓄水槽14,然后再从进液口11进入到冷却流道,最后从排液口7排出。冷却液一般为冷却水,当冷却液进入都蓄水槽14时,冷却液可以对螺杆的转轴4接触进行冷却,进而对螺杆进行降温,从而减少了螺杆热量传递至轴承的量。当冷却液流经冷却流道时,轴承的发热会通过安装座1传递,通过冷却液对安装座1进行散热,从而使得轴承的热量及时被带走,从而达到增强轴承散热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轴承冷却结构,用于对螺杆轴向的轴承进行冷却,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座(1),所述安装座(1)具有供轴承安装的安装槽(5);
冷却槽(6),所述冷却槽(6)开设于安装座(1)具有安装槽(5)的端面,所述冷却槽(6)靠近并环绕所述安装槽(5)设置;
排液口(7),所述排液口(7)开设于安装座(1)上并与所述冷却槽(6)连通;
隔离板(2),所述隔离板(2)设置于安装座(1)开设有安装槽(5)的端面并贴合安装座(1)设置,所述隔离板(2)盖合于冷却槽(6)设置,所述隔离板(2)和冷却槽(6)拼接形成冷却流道;所述隔离板(2)还盖合于安装槽(5)设置,所述隔离板(2)供螺杆的转轴(4)对应穿过;
进液口(11),所述进液口(11)开设于所述隔离板(2)上并与所述冷却槽(6)连通;
蓄水座(3),所述蓄水座(3)固定于隔离板(2)远离安装座(1)的一侧;
蓄水槽(14),所述蓄水槽(14)开设于蓄水座(3)靠近隔离板(2)的一端供转轴(4)伸入,且所述蓄水槽(14)与进液口(11)连通;以及
补液口(16),所述补液口(16)开设于蓄水座(3)上并与所述蓄水槽(14)连通;
其中,所述蓄水槽(14)内还设置有螺旋叶片(17),所述螺旋叶片(17)固定于转轴(4)上并沿着转轴(4)呈螺旋设置,当螺杆转动时,螺杆带动螺旋叶片(17)转动将蓄水槽(14)内的水朝向进液口(11)输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液口(16)连通于蓄水槽(14)远离隔离板(2)的一端,所述蓄水槽(14)呈圆柱槽设置,且所述蓄水槽(14)与转轴(4)同轴设置,所述螺旋叶片(17)远离转轴(4)轴线的一端抵触蓄水槽(14)的内侧壁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座(3)靠近隔离板(2)的一端还开设有连通槽(15),所述蓄水槽(14)和进液口(11)通过连通槽(15)进行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轴承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片(17)靠近转轴(4)的一端固定有若干连接片(18),所述连接片(18)上穿设有固定螺栓(19),所述螺旋叶片(17)通过固定螺栓(19)固定连接至转轴(4)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靠近隔离板(2)的端面开设有密封槽(12),所述密封槽(12)将安装槽(5)与冷却槽(6)分隔,所述密封槽(12)上设置有密封胶条(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上还开设有储油槽(8),所述储油槽(8)开设于安装槽(5)的外侧并与安装槽(5)连通设置,所述储油槽(8)的槽底开设有导油槽(9),所述导油槽(9)连通至轴承的内外圈之间的缝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轴承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槽(8)沿安装槽(5)的周向均匀设置有两个,所述导油槽(9)均对应设置,每个所述储油槽(8)远离轴承轴线的一端均连接有导油孔(20),所述安装座(1)上还设置有储油盒(10),所述储油盒(10)连通至其中一个导油孔(20);当安装座(1)使用时,两个储油槽(8)呈上下分布,且储油盒(10)位于安装座(1)上方并连通至上方的导油孔(20)设置。
CN202010438450.4A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轴承冷却结构 Active CN1117651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38450.4A CN111765175B (zh)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轴承冷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38450.4A CN111765175B (zh)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轴承冷却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65175A CN111765175A (zh) 2020-10-13
CN111765175B true CN111765175B (zh) 2021-08-27

Family

ID=72719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38450.4A Active CN111765175B (zh)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轴承冷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6517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17778A (ja) * 1996-05-31 1997-12-09 Ntn Corp 主軸軸受冷却装置
US8198770B2 (en) * 2008-04-04 2012-06-12 Hpev, Inc. Heat pipe bearing cooler systems and methods
DE102011079165A1 (de) * 2011-07-14 2013-01-1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Rotorwellenbaugruppe einer elektromotorischen Getriebevorrichtung sowie elektromotorische Getriebevorrichtung mit der Rotorwellenbaugruppe
CN102678767B (zh) * 2011-12-24 2015-04-22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滚动轴承散热方法
CN203532556U (zh) * 2013-10-31 2014-04-09 中铁二十局集团西安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迷宫式水冷轴承座
CN104373348A (zh) * 2014-06-13 2015-02-25 扬州日上真空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双螺杆真空泵
CN104863972A (zh) * 2015-05-12 2015-08-26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旋转防喷器动密封轴向循环冷却结构
CN207064311U (zh) * 2017-04-25 2018-03-02 台州市天越机电有限公司 新型水泵
CN209370304U (zh) * 2018-10-29 2019-09-10 甘肃酒钢集团西部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结构的水冷轴承座
CN209977082U (zh) * 2019-05-06 2020-01-21 江苏星晨高速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主轴轴承部位的水冷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65175A (zh) 2020-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52642B (zh) 气缸轴承润滑结构及滑片式压缩机
CN102606536A (zh) 一种用于核反应堆的冷却剂疏水箱泵
CN209990681U (zh) 一种皮托管泵轴承润滑系统
CN111765175B (zh) 一种轴承冷却结构
CN218467831U (zh) 一种变速全水套真空泵
CN202597255U (zh) 一种用于核反应堆的冷却剂疏水箱泵
CN113153759B (zh) 高效高浓度无堵塞纸浆泵
CN105351184A (zh) 安全螺杆泵
CN109639055A (zh) 一种采用内循环雾化冷却的异步电机
CN108678969A (zh) 一种适用于高真空环境的潜液式管路型低温泵
CN211852494U (zh) 一种带高效冷却装置的立式滑动轴承
CN114508525A (zh) 一种液压设备用降温装置
CN2802825Y (zh) 一种隔爆电动机
CN109973197B (zh) 一种自冷却式发动机用冷却水泵
CN1438439A (zh) 用于输送一种载热介质的密封头
CN108757477B (zh) 一种精简结构离心泵
CN209241294U (zh) 一种电力吊舱用多介质滑环结构
CN112096614A (zh) 液态硫磺泵
CN106712391A (zh) 自循环冷却油泵电机
CN110067747B (zh) 一种叶片泵
CN206159442U (zh) 一种大功率高速齿轮箱防泄漏结构
CN219124033U (zh) 电机端部结构、电机、电驱系统及动力装置
CN212371862U (zh) 滚筒式砂带轮的润滑防水系统
CN218924651U (zh) 轴封自动冲洗的聚合反应釜
CN214660589U (zh) 一种轴承自冷却水轮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