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90911U - 一种薄膜式空气减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薄膜式空气减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90911U
CN220890911U CN202322632169.6U CN202322632169U CN220890911U CN 220890911 U CN220890911 U CN 220890911U CN 202322632169 U CN202322632169 U CN 202322632169U CN 220890911 U CN220890911 U CN 2208909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plate
film
damping
press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3216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月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Vibration Control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Vibration Control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Vibration Control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Vibration Control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3216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909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909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909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薄膜式空气减振器,包括减振座、压膜法兰、橡胶薄膜、压板、限压阀及输气模块,减振座形成有基板及设置在基板上的座体,座体在其内设有分隔其内腔的隔板,将内腔的上部分隔为阻尼区及下部分隔为承载区;减振座在其顶部沿其边沿对外延伸形成有座边,压膜法兰与橡胶薄膜依次设置在座边上,通过压膜法兰将橡胶薄膜的外边抵压固定在减振座上,以橡胶薄膜的中部覆盖阻尼区;压板设置在减振座的上方,且在其底面设有穿入到阻尼区的托块,通过橡胶薄膜承托托块;限压阀设置在座体上,与承载区连通;输气模块包括安装板、输气座、三通接头、调节阀、第一气管、第二气管及第三气管。本实用新型的减振性能好。

Description

一种薄膜式空气减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薄膜式空气减振器。
背景技术
在工业、矿业、建筑以及汽车制造业等诸多技术领域中,都会使用减振器,减振器具有良好的抗震减振作用,通过安装减振器,可以大大改善设备的稳定性,防止设备自身振动过大,导致影响工作效率。
现有的减振器一般都是通过弹簧或其他减振机构进行减振,这种减振方式称为硬性减振,硬性减振存在磨损大的缺点,在一些对磨损率控制严苛的机械设备中,此类减振器已经满足不了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膜式空气减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薄膜式空气减振器,包括减振座、压膜法兰、橡胶薄膜、压板、限压阀及输气模块,所述减振座形成有基板及设置在基板上的座体,座体在其内设有分隔其内腔的隔板,将内腔的上部分隔为阻尼区及下部分隔为承载区;所述减振座在其顶部沿其边沿对外延伸形成有座边,所述压膜法兰与橡胶薄膜依次设置在座边上,通过压膜法兰将橡胶薄膜的外边抵压固定在减振座上,以橡胶薄膜的中部覆盖阻尼区;所述压板设置在减振座的上方,且在其底面设有穿入到阻尼区的托块,通过橡胶薄膜承托托块;所述限压阀设置在座体上,与承载区连通;所述输气模块包括安装板、输气座、三通接头、调节阀、第一气管、第二气管及第三气管,所述安装板立设在基板一侧;所述输气座设置在安装板上;所述三通接头设置在座体上,三通接头形成有三个接头端,第一接头端与承载区连通;所述调节阀设置在座体上,与阻尼区连通;所述第一气管设置在输气座的进气口,用以对外接气;所述第二气管设置在输气座的出气口及三通接头的第二接头端之间,所述第三气管设置在三通接头的第三接头端与调节阀之间,连通承载区与阻尼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一种薄膜式空气减振器,包括下限位模块,所述下限位模块包括设置在输气座顶部的限位阀及与限位阀上下相对地设置在压板底面一侧的下限位螺栓。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一种薄膜式空气减振器,包括上限位板,所述上限位板的顶部可活动地连接在压板的底面上,上限位板的底部开设有呈立向的条状孔,所述座边在其外侧面上设有一从条状孔穿出的上限位螺栓。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上限位板呈Г型,所述压板在其底面设有从上限位板的顶部穿过的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的螺栓头与压板的底面之间形成有供上限位板的顶部活动的预留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压膜法兰通过螺接可拆装地设置在座边上,且所述橡胶薄膜对应每一螺接处设有一孔环,供孔环套设在螺接处的螺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压板与托块通过螺接可拆装地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压板在其一侧设有用以调节下限位螺栓设置高度的抵顶螺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薄膜式空气减振器通过减振座、压膜法兰、橡胶薄膜、压板、限压阀、输气模块、下限位模块及上限位板之间的配合,以第一气管输入压缩气体,沿第二气管与第三气管,使气体在承载区与阻尼区之间流通,并能够以限压阀与调节阀分别控制承载区与阻尼区的气压,从而能够通过承载区与阻尼区的分可割抑制共振放大和增大阻尼,并配合下限位模块与上限位板,能够便捷地实现对压板的水平调整,使其减振性能与一般的橡胶减振器及钢制弹簧减振器比,刚度小,固有频率低。
附图说明
图1为薄膜式空气减振器的结构图。
图2为薄膜式空气减振器的示意图。
图3为薄膜式空气减振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一种薄膜式空气减振器,包括减振座10、压膜法兰20、橡胶薄膜30、压板40、限压阀50、输气模块60、下限位模块70及上限位板80,所述减振座10形成有基板11及设置在基板11上的座体12,座体12在其内设有分隔其内腔的隔板13,将内腔的上部分隔为阻尼区101及下部分隔为承载区102;所述减振座10在其顶部沿其边沿对外延伸形成有座边121,所述压膜法兰20与橡胶薄膜30依次设置在座边121上,通过压膜法兰20将橡胶薄膜30的外边抵压固定在减振座10上,以橡胶薄膜30的中部覆盖阻尼区101;所述压板40设置在减振座10的上方,且在其底面设有穿入到阻尼区101的托块41,通过橡胶薄膜30承托托块41;所述限压阀50设置在座体12上,与承载区102连通;所述输气模块60包括安装板61、输气座62、三通接头63、调节阀64、第一气管65、第二气管66及第三气管67,所述安装板61立设在基板11一侧;所述输气座62设置在安装板61上;所述三通接头63设置在座体12上,三通接头63形成有三个接头端,第一接头端与承载区102连通;所述调节阀64设置在座体12上,与阻尼区101连通;所述第一气管65设置在输气座62的进气口,用以对外接气;所述第二气管66设置在输气座62的出气口及三通接头63的第二接头端之间,所述第三气管67设置在三通接头63的第三接头端与调节阀64之间,连通承载区102与阻尼区101;所述下限位模块70包括设置在输气座62顶部的限位阀71及与限位阀71上下相对地设置在压板40底面一侧的下限位螺栓72;所述上限位板80的顶部可活动地连接在压板40的底面上,上限位板80的底部开设有呈立向的条状孔81,所述座边121在其外侧面上设有一从条状孔81穿出的上限位螺栓82。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限位板80呈Г型,所述压板40在其底面设有从上限位板80的顶部穿过的定位螺栓83,所述定位螺栓83的螺栓头与压板40的底面之间形成有供上限位板80的顶部活动的预留空间。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压膜法兰20通过螺接可拆装地设置在座边121上,且所述橡胶薄膜30对应每一螺接处设有一孔环,供孔环套设在螺接处的螺栓上。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压板40与托块41通过螺接可拆装地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压板40在其一侧设有用以调节下限位螺栓72设置高度的抵顶螺栓73。
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薄膜式空气减振器的使用方法,如下:以第一气管65输入压缩气体,沿第二气管66与第三气管67,使气体在承载区102与阻尼区101之间流通,并能够以限压阀50与调节阀64分别控制承载区102与阻尼区101的气压,从而能够通过承载区102与阻尼区101的分可割抑制共振放大和增大阻尼,并配合下限位模块70与上限位板80,能够便捷地实现对压板40的水平调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薄膜式空气减振器通过减振座10、压膜法兰20、橡胶薄膜30、压板40、限压阀50、输气模块60、下限位模块70及上限位板80之间的配合,以第一气管65输入压缩气体,沿第二气管66与第三气管67,使气体在承载区102与阻尼区101之间流通,并能够以限压阀50与调节阀64分别控制承载区102与阻尼区101的气压,从而能够通过承载区102与阻尼区101的分可割抑制共振放大和增大阻尼,并配合下限位模块70与上限位板80,能够便捷地实现对压板40的水平调整,使其减振性能与一般的橡胶减振器及钢制弹簧减振器比,刚度小,固有频率低。
只要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实施例进行任意组合,均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对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的变型及不同实施例进行的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的任意组合,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薄膜式空气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减振座(10)、压膜法兰(20)、橡胶薄膜(30)、压板(40)、限压阀(50)及输气模块(60),所述减振座(10)形成有基板(11)及设置在基板(11)上的座体(12),座体(12)在其内设有分隔其内腔的隔板(13),将内腔的上部分隔为阻尼区(101)及下部分隔为承载区(102);所述减振座(10)在其顶部沿其边沿对外延伸形成有座边(121),所述压膜法兰(20)与橡胶薄膜(30)依次设置在座边(121)上,通过压膜法兰(20)将橡胶薄膜(30)的外边抵压固定在减振座(10)上,以橡胶薄膜(30)的中部覆盖阻尼区(101);所述压板(40)设置在减振座(10)的上方,且在其底面设有穿入到阻尼区(101)的托块(41),通过橡胶薄膜(30)承托托块(41);所述限压阀(50)设置在座体(12)上,与承载区(102)连通;所述输气模块(60)包括安装板(61)、输气座(62)、三通接头(63)、调节阀(64)、第一气管(65)、第二气管(66)及第三气管(67),所述安装板(61)立设在基板(11)一侧;所述输气座(62)设置在安装板(61)上;所述三通接头(63)设置在座体(12)上,三通接头(63)形成有三个接头端,第一接头端与承载区(102)连通;所述调节阀(64)设置在座体(12)上,与阻尼区(101)连通;所述第一气管(65)设置在输气座(62)的进气口,用以对外接气;所述第二气管(66)设置在输气座(62)的出气口及三通接头(63)的第二接头端之间,所述第三气管(67)设置在三通接头(63)的第三接头端与调节阀(64)之间,连通承载区(102)与阻尼区(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式空气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限位模块(70),所述下限位模块(70)包括设置在输气座(62)顶部的限位阀(71)及与限位阀(71)上下相对地设置在压板(40)底面一侧的下限位螺栓(7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式空气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限位板(80),所述上限位板(80)的顶部可活动地连接在压板(40)的底面上,上限位板(80)的底部开设有呈立向的条状孔(81),所述座边(121)在其外侧面上设有一从条状孔(81)穿出的上限位螺栓(8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式空气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板(80)呈Г型,所述压板(40)在其底面设有从上限位板(80)的顶部穿过的定位螺栓(83),所述定位螺栓(83)的螺栓头与压板(40)的底面之间形成有供上限位板(80)的顶部活动的预留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式空气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膜法兰(20)通过螺接可拆装地设置在座边(121)上,且所述橡胶薄膜(30)对应每一螺接处设有一孔环,供孔环套设在螺接处的螺栓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式空气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40)与托块(41)通过螺接可拆装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式空气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40)在其一侧设有用以调节下限位螺栓(72)设置高度的抵顶螺栓(73)。
CN202322632169.6U 2023-09-26 2023-09-26 一种薄膜式空气减振器 Active CN2208909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32169.6U CN220890911U (zh) 2023-09-26 2023-09-26 一种薄膜式空气减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32169.6U CN220890911U (zh) 2023-09-26 2023-09-26 一种薄膜式空气减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90911U true CN220890911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76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32169.6U Active CN220890911U (zh) 2023-09-26 2023-09-26 一种薄膜式空气减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909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01278U (zh) 一种可适应性调整安装高度的管路支承装置
CN209503405U (zh) 一种冷凝器翅片中组装铜管用穿管胀管一体机
CN2886203Y (zh) 一种可调式阻尼弹簧减振器
CN220890911U (zh) 一种薄膜式空气减振器
CN205437931U (zh) 数控立车阀体夹具
CN214327023U (zh) 一种机电安装专用的升降设备
CN207223402U (zh) 卧式加工中心
CN204487861U (zh) 玻璃板机加工用装夹底座组件
CN115922401A (zh) 一种阀球打孔用定位结构
CN206500900U (zh) 一种用于数控加工中心的夹具
CN211465280U (zh) 一种可调节弹簧下托高度的焊接用工装
CN214036619U (zh) 一种全金属吊装式受拉型隔振器
CN110757068B (zh) 一种可调节弹簧下托高度的焊接用工装
CN210650735U (zh) 一种夹紧力度可调的夹持装置
CN210266199U (zh) 一种用于集成灶排烟管的支撑装置
CN208147883U (zh) 机器人自适应夹具
CN106180401A (zh) 一种汽车冲压模工件支撑缓冲装置
CN213899431U (zh) 一种抗震动液压泵站
CN221033319U (zh) 一种高层多级离心泵用安装底座
CN206329483U (zh) 一种水泵底座及包含该底座的水泵
CN213145845U (zh) 一种液压阀组控制系统
CN220185678U (zh) 一种多级缓冲器
CN212272688U (zh) 一种电磁溢流阀
CN214980572U (zh) 一种可调式隔振器加工用定位装置
CN219827594U (zh) 一种钢制装配式隔振台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