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81797U - 研磨设备 - Google Patents

研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81797U
CN220881797U CN202322640091.2U CN202322640091U CN220881797U CN 220881797 U CN220881797 U CN 220881797U CN 202322640091 U CN202322640091 U CN 202322640091U CN 220881797 U CN220881797 U CN 2208817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nding
rotor
cylinder
seat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4009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单瑜彤
张海深
谢建修
谢明养
谢寿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eizhe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eizhe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eizhe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eizhe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4009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817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817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817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rinding Of Cylindrical And Plane Surf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公开了研磨设备。其中,研磨机构包括定位组件和研磨组件,定位组件能够容置转子,定位组件包括设置于固定架的固定座、与固定架转动连接的支撑座,以及设置于固定座和支撑座的磁块;研磨组件设置于基板的一侧且能够研磨转子;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支撑架且能够沿第一方向将固定座上的转子压入支撑座。当需要研磨设备对转子进行研磨时,将转子放置于固定架的固定座上,第一驱动机构将固定座上的转子压入至支撑座内,以便于研磨组件对转子进行研磨,固定座和支撑座的设置能够使得转子在固定座和支撑座之间移动,且磁块的设置能够对转子进行有效支撑,从而避免转子发生掉落,进而保证转子研磨的有效进行。

Description

研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研磨设备。
背景技术
电机是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动力能源设备,而转子芯轴和换向器则是电机运行的核心部件,在使用过程中,转子芯轴和换向器均会发生磨损,容易降低电机的工作效率,因此对转子芯轴和换向器进行研磨至关重要。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发电机转子芯轴的全自动研磨装置,包括发电机转子芯轴、芯轴旋转电机、芯轴压紧气缸、旋转顶尖和芯轴旋转轴,芯轴压紧气缸驱动旋转顶尖,旋转顶尖将发电机转子芯轴的待研磨侧压紧在芯轴旋转轴的端面上,芯轴旋转电机通过皮带驱动芯轴旋转轴。但是,该研磨装置仍存在如下技术问题:通过旋转顶尖和芯轴旋转轴对转子芯轴进行支撑,转子芯轴容易发生位移,且支撑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研磨设备,以解决现有研磨装置无法对转子进行有效支撑的技术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研磨设备,包括:
基板;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基板连接;
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与所述支撑架连接;
研磨机构,包括定位组件和研磨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能够容置转子,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架的固定座、与所述固定架转动连接的支撑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支撑座的磁块;所述研磨组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侧且能够研磨所述转子;
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且能够沿第一方向将所述固定座上的所述转子压入所述支撑座。
作为上述研磨设备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研磨机构还包括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且能够驱动所述支撑座转动。
作为上述研磨设备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研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一气缸传动连接的连接板,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的第一导向轮,以及与所述第一导向轮贴合的研磨带,所述第一气缸能够驱动所述连接板沿第二方向运动以使得所述研磨带与所述转子抵接或分离。
作为上述研磨设备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研磨设备还包括底板,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收料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板的放料机构,所述基板与所述底板平行间隔设置且通过支柱连接,所述研磨带的一端与所述收料机构连接,且所述收料机构能够对研磨带进行收料,所述研磨带的另一端与所述放料机构连接,且所述放料机构能够对研磨带进行放料。
作为上述研磨设备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放料机构包括与所述底板连接的支杆,与所述支杆连接的支板,以及与所述支板滑动连接的压紧块,所述压紧块用于将所述研磨带压紧。
作为上述研磨设备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基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轮用于所述研磨带的导向。
作为上述研磨设备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第二气缸,以及与所述第二气缸传动连接的压头,所述第二气缸能够驱动所述压头与所述转子抵接或分离。
作为上述研磨设备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研磨设备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能够将所述支撑座内的转子压入所述固定座。
作为上述研磨设备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三气缸,以及与所述第三气缸传动连接的压轴,所述第三气缸能够驱动所述压轴与所述转子抵接或分离。
作为上述研磨设备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研磨设备还包括吸料组件,所述吸料组件能够吸收所述转子研磨后的粉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研磨设备包括基板,支撑架,固定架,研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支撑架与基板连接;固定架与支撑架连接;研磨机构包括定位组件和研磨组件,定位组件能够容置转子,定位组件包括设置于固定架的固定座、与固定架转动连接的支撑座,以及设置于固定座和支撑座的磁块;研磨组件设置于基板的一侧且能够研磨转子;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支撑架且能够沿第一方向将固定座上的转子压入支撑座。当需要研磨设备对转子进行研磨时,将转子放置于固定架的固定座上,此时固定座上的磁块能够对转子进行吸附,从而能够有效避免转子从固定座上掉落,第一驱动机构将固定座上的转子压入至支撑座内,以便于研磨组件对转子进行研磨,同时支撑座上的磁块能够对转子进行吸附,避免了转子从支撑座上掉落;因此固定座和支撑座的设置能够使得转子在固定座和支撑座之间移动,且磁块的设置能够对转子进行有效支撑,从而避免转子发生掉落,进而保证转子研磨的有效进行,同时该研磨设备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研磨设备的第一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研磨设备的第二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研磨设备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研磨设备的放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研磨设备的收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底板;
2、基板;21、支柱;22、第二导向轮;23、第三导向轮;24、换向座;
3、研磨机构;31、固定架;32、定位组件;321、固定座;3211、底座;3212、半环板;322、支撑座;323、磁块;33、研磨组件;331、研磨带;332、第一气缸;333、连接板;334、第一导向轮;34、转动组件;341、第一主动轮;342、第一从动轮;343、第一电机;344、同步带;
4、第一驱动机构; 41、第二气缸; 42、压头;
5、第二驱动机构; 51、第三气缸; 52、压轴;
6、放料机构;61、支杆;62、支板;621、导轨;63、放料盘;631、挡料板;632、挡盘;633、轮盘;64、压紧块;641、滑块;65、支杆夹;66、第三电机;67、第四导向轮;68、第五导向轮;69、支座;
7、收料机构;71、第一托板;72、第二托板;721、连接柱;73、第二电机;74、第二主动轮;75、第二从动轮;76、轴承座;77、收料轴;78、收料盘;79、惰轮组件;791、第一惰轮;792、惰轮支架;793、第二惰轮;794、联轴器;
8、支撑架;
9、吸料组件;91、托盘;92、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研磨设备,参见图1至图5,该研磨设备包括基板2,支撑架8,固定架31,研磨机构3,以及第一驱动机构4,支撑架8与基板2连接,固定架31与支撑架8连接,;研磨机构3包括定位组件32和研磨组件33,定位组件32能够容置转子,定位组件32包括设置于固定架31的固定座321、与固定架31转动连接的支撑座322,以及设置于固定座321和支撑座322的磁块323;研磨组件33设置于基板2的一侧且能够研磨转子;第一驱动机构4设置于支撑架8且能够沿第一方向将固定座321上的转子压入支撑座322。当需要研磨设备对转子进行研磨时,将转子放置于固定架31的固定座321上,此时固定座321上的磁块323能够对转子进行吸附,从而能够有效避免转子从固定座321上掉落,第一驱动机构4将固定座321上的转子压入至支撑座322内,以便于研磨组件33对转子进行研磨,同时支撑座322上的磁块323能够对转子进行吸附,避免了转子从支撑座322上掉落;因此固定座321和支撑座322的设置能够使得转子在固定座321和支撑座322之间移动,且磁块323的设置能够对转子进行有效支撑,从而避免转子发生掉落,进而保证转子研磨的有效进行,同时该研磨设备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
具体地,本实施例示例性地给出了研磨组件33对转子换向器研磨的技术方案。
具体地,本实施例示例性地给出了固定座321包括设置在固定架31上的底座3211以及凸出于底座3211一端的半环板3212,半环板3212上设置有若干磁块323,若干磁块323沿第一方向设置于半环板3212上,支撑座322沿第一方向设置有若干磁块323的技术方案。如此设置,能够方便操作人员将转子取放于固定座321上,且也避免了转子在取放过程中与固定座321发生碰撞,保证转子的完整性。
可选地,参见图1和图3,支撑架8包括与基板2连接的两个第一竖板以及连接两个第一竖板的第一横板,固定架31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第一竖板连接,第一驱动机构4设置于第一横板上。
参见图1至图3,研磨机构3还包括转动组件34,转动组件34设置于固定架31且能够驱动支撑座322转动。转动组件34能够驱动支撑座322和位于支撑座322内的转子转动,从而能够对转子进行周向的研磨,保证转子的平整度。
具体地,本实施例示例性地给出了转动组件34包括第一主动轮341、第一从动轮342以及与第一主动轮341传动连接的第一电机343,第一主动轮341和第一从动轮342设置于固定架31内,第一电机343设置于固定架31的一侧,第一主动轮341与第一从动轮342通过同步带344连接,支撑座322与第一从动轮342连接的技术方案。当第一驱动机构4将转子由固定座321压入至支撑座322后,第一电机343驱动第一主动轮341转动,从而使得第一从动轮342和支撑座322转动,位于支撑座322内的转子也随之进行转动,进而使得研磨组件33能够对转子进行周向的研磨。
其中,参见图3,研磨组件33包括设置于基板2的第一气缸332,与第一气缸332传动连接的连接板333,设置于连接板333上的第一导向轮334,以及与第一导向轮334贴合的研磨带331,第一气缸332能够驱动连接板333沿第二方向运动以使得研磨带331与转子抵接或分离。当转子进入到支撑座322时,第一气缸332驱动连接板333上的研磨带331与转子抵接,从而实现研磨带331对转子的研磨;转子研磨完毕后,第一气缸332驱动连接板333与转子分离,从而避免研磨带331发生损伤和损耗。具体地,本实施例示例性地给出了第一气缸332位于基板2的底部,连接板333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竖板和第二横板,第二竖板与第一气缸332传动连接,第二横板与基板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一导向轮334,连接板333与基板2互不干涉的技术方案。
参见图1、图2、图4和图5,研磨设备还包括底板1,设置于基板2的收料机构7,以及设置于底板1的放料机构6,基板2与底板1平行间隔设置且通过支柱21连接,研磨带331的一端与收料机构7连接,且收料机构7能够对研磨带331进行收料,研磨带331的另一端与放料机构6连接,且放料机构6能够对研磨带331进行放料。当研磨组件33对转子进行研磨时,收料机构7对研磨带331进行收料,放料机构6对研磨带331进行放料,从而对研磨转子的研磨带331进行更新,保证转子研磨的平整度。
具体地,参见图5,收料机构7包括第一托板71、第二托板72、连接柱721、第二电机73、第二主动轮74、第二从动轮75、皮带、轴承座76、收料轴77、收料盘78和螺母,第一托板71与基板2通过连接柱721连接,第一托板71设置有第二电机73,第二电机73与第二主动轮74传动连接,第二主动轮74与第二从动轮75通过皮带连接,第二从动轮75与收料轴77连接,第二托板72与基板2固定连接,且第二托板72上设置有轴承座76,轴承座76与收料轴77转动连接,收料轴77的一端与收料盘78连接,收料轴77的另一端与螺母连接,螺母的设置能够保证收料轴77与轴承座76、第二托板72、第二从动轮75、收料盘78连接的牢固性。当研磨组件33对转子进行研磨时,第二电机73启动,驱动第二主动轮74转动,在皮带的作用下,第二从动轮75以及收料轴77也随之转动,使得收料盘78对研磨带331进行收料。
进一步地,参见图5,收料机构7还包括惰轮组件79,惰轮组件79包括第一惰轮791和设置在基板2上的惰轮支架792,惰轮支架792上设置有与惰轮支架792转动连接的第二惰轮793,第一惰轮791与第二电机73通过联轴器794连接,第一惰轮791和第二惰轮793啮合,且研磨带331穿过第一惰轮791和第二惰轮793的啮合处,第一惰轮791和第二惰轮793的相互作用能够使得回收至收料盘78的研磨带331更为平整。
参见图1、图2和图4,放料机构6包括与底板1连接的支杆61、与支杆61固定连接的支板62、以及与支板62滑动连接的压紧块64,压紧块64能够将研磨带331压紧。在压紧块64的重力作用下,研磨带331能够被压紧且保持紧绷状态,避免研磨带331发生缠绕,且能够有效提高研磨带331对转子的研磨效果。具体地,本实施例示例性地给出了支板62上设置有导轨621,压紧块64上设置有滑块641,滑块641滑动设置于导轨621上的技术方案。作为一种替换方案,支板62上设置有滑块641,压紧块64上设置有导轨621,滑块641滑动设置于导轨621。
进一步地,放料机构6还包括支座69、支杆夹65、第四导向轮67、第五导向轮68、放料盘63、第三电机66。支杆61的一侧设置有支座69,支座69与底板1固定连接。如此设置,能够增加放料机构6与底板1的接触面积,避免放料机构6脱离底板1,保证放料机构6与底板1的固定连接,保证放料机构6的稳定性。支杆夹65的一端与支板62或放料盘63固定连接,支杆夹65的另一端沿第一方向穿设于支杆61且通过螺栓螺母结构固定。通过该设置,能够将支板62和放料盘63固定设置在支杆61上,且能够通过沿第一方向调节支杆夹65从而调节支板62和放料盘63的位置。放料盘63通过支杆夹65设置于支杆61远离底板1的一侧,且放料盘63包括挡料板631、挡盘632和轮盘633,第三电机66与放料盘63连接,第三电机66的输出轴与轮盘633传动连接。通过该设置,当研磨组件33对转子进行研磨时,放料机构6上的第三电机66驱动轮盘633转动从而将放料盘63上的研磨带331进行放料,放料盘63和收料盘78的相互作用,能够保证研磨带331的收放料,从而保证研磨带331对转子的研磨效果;挡料板631和挡盘632能够避免对研磨带331进行有效支撑,避免研磨带331脱离放料盘63。
具体地,参见图1和图4,本实施例示例性地给出了支板62上设置有两个第四导向轮67,两个第四导向轮67对称分布于导轨621的两侧,压紧块64上设置有一个第五导向轮68,沿第一方向两个第四导向轮67均位于第五导向轮68的上方的技术方案。研磨带331从放料机构6上开始,经过其中一个第四导向轮67、第五导向轮68和另一个第四导向轮67,从而能够对研磨带331进行有效压紧与导向。
参见图1、图2、图3和图5,基板2上固定设置有若干第二导向轮22,第二导向轮22用于研磨带331的导向。研磨带331从放料机构6由第二导向轮22导向至研磨机构3的第一导向轮334,再由第二导向轮22导向至收料机构7,实现研磨带331的收放料,同时能够保证转子的有效研磨。
进一步地,基板2上还有第三导向轮23,第三导向轮23位于放料机构6和第二导向轮22之间,第三导向轮23通过换向座24与基板2固定连接,第三导向轮23的设置能够将放料机构6上的研磨带331进行换向,以使得研磨带331适应第二导向轮22的导向方向,从而保证研磨带331与第二导向轮22的紧密贴合。
参见图1至图3,第一驱动机构4包括设置于支撑架8的第二气缸41,以及与第二气缸41传动连接的压头42,第二气缸41能够驱动压头42与转子抵接或分离。当转子被放置于固定座321上时,第二气缸41驱动压头42与转子抵接且将转子由固定座321压入至支撑座322,以便于研磨组件33对转子进行研磨;而转子被压入至支撑座322后,第二气缸41会驱动压头42恢复到原位。
进一步地,研磨设备还包括感应开关,感应开关感应到第二气缸41驱动压头42将转子压入至支撑座322后,第一气缸332驱动连接板333沿第二方向运动,使得研磨带331能够与转子研磨,同时第二电机73和第三电机66开始启动,收料机构7上的收料盘78和放料机构6上的放料盘63对研磨带331进行收料。
参见图1至图3,研磨设备还包括设置于底板1的第二驱动机构5,第二驱动机构5能够将支撑座322内的转子压入固定座321。当研磨组件33将转子研磨完毕后,第二驱动机构5能够将转子从支撑座322压入至固定座321,以便于转子的取出。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机构5包括设置于底板1的第三气缸51,以及与第三气缸51传动连接的压轴52,第三气缸51能够驱动压轴52与转子抵接或分离。如此设置,能够方便的将转子由支撑座322压入至固定座321,以便于转子取出。
具体地,参见图3,第一驱动机构4的压头42、固定座321、支撑座322和第二驱动机构5的压轴52均位于同一轴线上,从而使得转子能够在固定座321和支撑座322内进行位置切换,且使得转子受力均匀,避免转子发生损伤。
参见图1至图3,研磨设备还包括吸料组件9,吸料组件9能够吸收转子研磨后的粉末。当研磨组件33对转子进行研磨时,会产生大量的粉末,而吸料组件9则会将转子研磨后的粉尘吸走,以保证研磨设备的清洁,避免粉末影响研磨设备的运行,且能够有效避免粉尘对人体造成损伤。具体地,吸料组件9包括设置在第三气缸51上的托盘91,托盘9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件92,连接件92与吸气管连通,以便于将粉尘从托盘91吸入至吸气管。
进一步地,底板1上还设置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控制研磨设备的启动。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方法如下:
操作人员将转子放置在固定座321上,固定座321的半环板3212上的磁块323吸附转子,第二气缸41驱动压头42将转子压入支撑座322内,之后第二气缸41会驱动压头42恢复原位,此时支撑座322内的磁块323也能够对转子吸附,感应开关感应到转子进入支撑座322内后,第一气缸332会驱动连接板333沿第二方向运动从而使得研磨带331对转子进行研磨,同时,第一电机343启动带动支撑座322和位于支撑座322内的转子转动,第二电机73启动带动研磨带331向收料盘78移动,第三电机66启动带动研磨带331从放料盘63放料,研磨出的粉末会由吸料组件9吸走,当转子研磨完成后,第三气缸51会驱动压轴52将研磨后的转子由支撑座322压入至固定座321,并由操作人员取出,完成转子的研磨。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研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2);
支撑架(8),所述支撑架(8)与所述基板(2)连接;
固定架(31),所述固定架(31)与所述支撑架(8)连接;
研磨机构(3),包括定位组件(32)和研磨组件(33),所述定位组件(32)能够容置转子,所述定位组件(32)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架(31)的固定座(321)、与所述固定架(31)转动连接的支撑座(322),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座(321)和所述支撑座(322)的磁块(323);所述研磨组件(33)设置于所述基板(2)的一侧且能够研磨所述转子;
第一驱动机构(4),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设置于所述支撑架(8)且能够沿第一方向将所述固定座(321)上的所述转子压入所述支撑座(3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机构(3)还包括转动组件(34),所述转动组件(34)设置于所述固定架(31)且能够驱动所述支撑座(322)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组件(33)包括设置于所述基板(2)的第一气缸(332),与所述第一气缸(332)传动连接的连接板(333),设置于所述连接板(333)上的第一导向轮(334),以及与所述第一导向轮(334)贴合的研磨带(331),所述第一气缸(332)能够驱动所述连接板(333)沿第二方向运动以使得所述研磨带(331)与所述转子抵接或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研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设备还包括底板(1),设置于所述基板(2)的收料机构(7),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板(1)的放料机构(6),所述基板(2)与所述底板(1)平行间隔设置且通过支柱(21)连接,所述研磨带(331)的一端与所述收料机构(7)连接,且所述收料机构(7)能够对研磨带(331)进行收料;所述研磨带(331)的另一端与所述放料机构(6)连接,且所述放料机构(6)能够对研磨带(331)进行放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研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料机构(6)包括与所述底板(1)连接的支杆(61),与所述支杆(61)连接的支板(62),以及与所述支板(62)滑动连接的压紧块(64),所述压紧块(64)用于将所述研磨带(331)压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研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2)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导向轮(22),所述第二导向轮(22)用于所述研磨带(331)的导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架(8)的第二气缸(41),以及与所述第二气缸(41)传动连接的压头(42),所述第二气缸(41)能够驱动所述压头(42)与所述转子抵接或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设备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5),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能够将所述支撑座(322)内的转子压入所述固定座(3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研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包括第三气缸(51),以及与所述第三气缸(51)传动连接的压轴(52),所述第三气缸(51)能够驱动所述压轴(52)与所述转子抵接或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研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设备还包括吸料组件(9),所述吸料组件(9)能够吸收所述转子研磨后的粉末。
CN202322640091.2U 2023-09-27 2023-09-27 研磨设备 Active CN2208817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40091.2U CN220881797U (zh) 2023-09-27 2023-09-27 研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40091.2U CN220881797U (zh) 2023-09-27 2023-09-27 研磨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81797U true CN220881797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76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40091.2U Active CN220881797U (zh) 2023-09-27 2023-09-27 研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817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09286U (zh) 一种箱式变电柜侧板的端面打磨装置
CN109986219A (zh) 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极耳切割设备
CN114473674B (zh) 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玻璃加工用打磨设备
CN220881797U (zh) 研磨设备
CN21058861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生产用打磨装置
CN111618713A (zh) 一种机械打磨设备
CN215788884U (zh) 一种螺纹元件抛光加工用砂带安装机构
CN115647994A (zh) 一种阀体内壁抛光打磨设备
CN115609814A (zh) 一种光伏组件修边装置
CN212824578U (zh) 一种汽车配件加工用打磨装置
CN212265346U (zh) 一种金刚石刀头节块打磨装置
CN217158892U (zh) 动力滑环碳刷更换装置
CN217552092U (zh) 一种用于不锈钢板材抛光的设备
CN219005531U (zh) 一种圆柱滚子轴承加工用去毛刺装置
CN217596682U (zh) 一种带钢表面打磨装置
CN216463736U (zh) 一种带有清洁功能的蓝宝石打磨机
CN114536187B (zh) 一种磁盒清理机及其制作方法以及使用方法
CN218891690U (zh) 一种便于更换磨片的砂布磨边机
CN215999864U (zh) 一种基于手机显示屏加工用显示屏磨边机
CN215825051U (zh) 一种设有除尘结构的活塞研磨机
CN218254532U (zh) 研磨装置
CN212399038U (zh) 一种建筑装修用多功能墙体打磨装置
CN212810375U (zh) 一种动力电池卷绕机的预压传输装置
CN218984166U (zh) 一种平面磨床防尘装置
CN219617407U (zh) 一种环保型机械加工用打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