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65180U - 遮阳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遮阳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65180U
CN220865180U CN202322767705.3U CN202322767705U CN220865180U CN 220865180 U CN220865180 U CN 220865180U CN 202322767705 U CN202322767705 U CN 202322767705U CN 220865180 U CN220865180 U CN 2208651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nshade
plate
curtain
sun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6770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刚
李永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6770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651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651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651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perating, Guiding And Securing Of Roll- Type Closing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遮阳装置及车辆,遮阳装置包括安装组件、收卷轴、遮阳帘、弹性件和驱动组件,安装组件设于车内顶部;收卷轴以左右方向为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组件;遮阳帘顶部连接于收卷轴,遮阳帘具有绕设于收卷轴外的收卷状态,以及释放于收卷轴的遮阳状态;弹性件连接于收卷轴,弹性件被配置有使遮阳帘保持收卷状态的预紧力;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机构和连接于驱动机构的固定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遮阳装置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遮阳板使用时需要人工翻转遮阳板,不仅导致遮阳板容易与车内人员发生干涉,而且在行驶过程中容易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

Description

遮阳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遮阳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遮阳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行驶过程中,当汽车正对太阳行驶时,阳光会使车辆驾驶位和副驾驶位的人员产生炫目,影响驾驶安全,严重时会造成车祸。遮阳板作为防止阳光炫目的装置,布置在车辆前风挡上方的顶棚上,并通过两个安装点把遮阳板旋转轴与顶盖横梁转动连接,自然状态时,遮阳板压在顶棚的上表面,当乘客需要遮阳时,通过手动翻转遮阳板,在旋转轴作用下实现向下翻转,起到遮阳作用。
由于现有遮阳板在使用时需要翻转,在此过程中可能会与主驾驶位或副驾驶位人员的头部发生干涉,影响使用感。另外,也有使用卷起式遮阳帘作为前挡风玻璃处的遮阳结构,例如申请号为CN201710826873.1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汽车遮阳板,具体公开了遮阳板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两端对称设置有钩子,所述钩子上设置有遮阳装置,所述遮阳装置包括摆动轴、卷绕装置和把手,所述摆动轴下表面设置有导轨,所述把手的一端与导轨滑动配合,所述卷绕装置与把手之间设置有遮阳布。所述卷绕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卷绕轴,所述卷绕轴两端设置有发条。使用时拉动把手将遮阳布从卷绕装置中拉出,调节遮阳面的大小,也能旋转遮阳装置的前后位置来调节遮阳的角度。由于上述结构仅在遮阳布的两端进行固定,导致遮阳布受到气流影响容易在前后方向发生凸起或凹陷等变形,影响驾驶员的视野范围。
另外,无论是翻转的遮阳板还是收卷的遮阳帘,均需要人工手动操作,不仅步骤繁琐,而且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容易因操作遮阳板或遮阳帘而产生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遮阳装置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遮阳板与顶棚转动连接,使用时需要人工翻转遮阳板,不仅导致遮阳板容易与车内人员发生干涉,而且在行驶过程中容易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遮阳装置,包括:
安装组件,设于车内顶部;
收卷轴,以左右方向为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组件;
遮阳帘,顶部连接于所述收卷轴,底部连接有配重杆,所述遮阳帘具有绕设于所述收卷轴外的收卷状态,以及向下释放于收卷轴的遮阳状态;
弹性件,连接于所述收卷轴,所述弹性件被配置有使所述遮阳帘保持收卷状态的预紧力;以及
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机构和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部沿左右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配重杆,所述驱动机构控制所述固定杆沿左右方向滑动,以实现所述遮阳帘在收卷状态和所述遮阳状态之间切换。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重杆沿左右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固定杆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的轴线平行于前后方向,所述配重杆的顶侧具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将所述滑轮限位于所述滑槽内。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重杆包括顺次连接形成“U”形结构的第一支撑板、连接板和第二支撑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呈夹角连接的第一限位板,以及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呈夹角连接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连接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围合形成所述滑槽,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于所述遮阳帘,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形成所述限位部,且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在前后方向形成安装间隙,所述固定杆位于所述安装间隙内。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重杆还包括位于所述滑槽内的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导向板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板,所述滑轮的外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且所述第一导向槽和所述第二导向槽沿所述滑轮的轴向依次分布,所述第一限位板插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内,所述第二限位板插设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滑轮的外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固定杆插设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滑轮转动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固定架,连接于所述安装组件;
驱动器,设于所述固定架;以及
减速模组,连接于所述驱动器的驱动端,所述驱动器控制所述减速模组以前后方向为转轴转动,所述固定杆连接于所述减速模组。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减速模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连接于所述驱动器的驱动端,所述第二齿轮连接于所述固定杆。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遮阳装置还包括沿上下方向设于所述遮阳帘的降噪条,所述降噪条位于所述遮阳帘的收卷面,在所述遮阳帘位于所述收卷状态时,所述降噪条与所述收卷轴接触。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遮阳装置还包括自动控制组件,所述自动控制组件包括:
控制器,与所述驱动机构通讯连接;以及
光敏传感器,设于前挡风玻璃,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遮阳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遮阳装置中的遮阳帘在收卷状态下,固定杆的底端沿左右方向滑动。需要将遮阳帘切换至遮阳状态时,通过驱动机构控制固定杆转动,使固定杆的底端滑动,固定杆在上下方向的长度增大,从而使配重杆向远离收卷轴的一侧移动,遮阳帘从收卷轴中展开,切换至遮阳状态。在由遮阳状态切换至收卷状态时,驱动机构控制固定杆反向转动,固定杆的底端反向滑动,收卷轴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使遮阳帘绕于收卷轴外。本实用新型中遮阳帘通过驱动机构控制遮阳帘在收卷状态和遮阳状态之间切换,无需手动操作,简化了切换工序,降低了行驶过程中发生危险的几率。遮阳帘收卷于收卷轴,避免了传统技术中翻转遮阳板容易与乘客或驾驶员发生干涉的问题。另外,遮阳帘在遮阳状态下,两个固定杆分别在左右两侧对遮阳帘加固,使遮阳帘的上下左右均具有支撑力,避免受到气流影响发生变形或位移。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遮阳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的遮阳装置,与上述的遮阳装置具有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遮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遮阳装置角度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遮阳装置角度二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遮阳装置角度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自动控制组件的方框示意图。
图中:
1、安装组件;101、安装架;102、安装罩;1021、让位槽;
2、驱动机构;201、固定杆;202、驱动器;203、第二齿轮;204、第一齿轮;205、滑轮;2051、第一导向槽;2052、第二导向槽;2053、安装槽;206、固定架;
3、遮阳帘;301、配重杆;3011、第一支撑板;3012、第二支撑板;3013、连接板;3014、第一限位板;3015、第二限位板;3016、第一导向板;3017、第二导向板;302、滑槽;
4、降噪条;
5、弹性件;
6、收卷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附图中的方位术语“上”、“下”与车身的上下方向相同,术语“左”、“右”与车身左右方向相同,术语“前”、“后”与车身前后方向相同,术语“内侧”为在车身左右方向上临近乘员舱的一侧,反之则为“外侧”。除非另有说明,其余方位词,例如“垂直”、“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遮阳装置及车辆进行说明。遮阳装置,包括安装组件1、收卷轴6、遮阳帘3、弹性件5和驱动组件,安装组件1设于车内顶部;收卷轴6以左右方向为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组件1;遮阳帘3顶部连接于收卷轴6,底部连接有配重杆301,遮阳帘3具有绕设于收卷轴6外的收卷状态,以及释放于收卷轴6的遮阳状态;弹性件5连接于收卷轴6,弹性件5被配置有使遮阳帘3保持收卷状态的预紧力;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机构2和连接于驱动机构2的固定杆201,固定杆201的底部沿左右方向滑动连接于配重杆301,驱动机构2控制固定杆201沿左右方向滑动,以实现遮阳帘3在收卷状态和遮阳状态之间切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遮阳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遮阳装置中的遮阳帘3在收卷状态下,固定杆201的底端沿左右方向滑动。需要将遮阳帘3切换至遮阳状态时,通过驱动机构2控制固定杆201转动,使固定杆201的底端滑动,固定杆201在上下方向的长度增大,从而使配重杆301向远离收卷轴6的一侧移动,遮阳帘3从收卷轴6中展开,切换至遮阳状态。在由遮阳状态切换至收卷状态时,驱动机构2控制固定杆201反向转动,固定杆201的底端反向滑动,收卷轴6在弹性件5的作用下使遮阳帘3绕于收卷轴6外。本实用新型中遮阳帘3通过驱动机构控制遮阳帘3在收卷状态和遮阳状态之间切换,无需手动操作,简化了切换工序,降低了行驶过程中发生危险的几率。遮阳帘3收卷于收卷轴6,避免了传统技术中翻转遮阳板容易与乘客或驾驶员发生干涉的问题。另外,遮阳帘3在遮阳状态下,固定杆201对遮阳帘3加固,使遮阳帘3的上下左右均具有支撑力,避免受到气流影响发生变形或位移。
可选的,固定杆201设有多个,多个固定杆201沿左右方向分别位于遮阳帘6的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需要控制遮阳帘3在遮阳状态下的极限长度,从而设置驱动机构的转动圈数,通过驱动机构的转动圈数对遮阳帘3在遮阳状态时的长度进行控制。
作为安装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安装组件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安装架101和设于两个所述安装架101之间的安装罩102,两个所述安装架101分别连接于顶棚,所述安装罩10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安装架101,所述安装罩102内具有收纳腔,且所述安装罩102的底部沿左右方向开设有让位槽1021,所述让位槽1021与所述收纳腔连通。
可选的,安装架101粘接于顶棚或螺接于车内顶部。
可选的,安装组件连接于顶棚,或顶棚开设有开口,安装组件安装于车顶钣金件,遮阳帘穿过开口在遮阳状态和收卷状态之间切换,减少安装组件占用车内的空间,避免影响驾驶员的视野。
具体地,收卷轴6设于收纳腔内,收卷帘3穿过让位槽切换至遮阳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及图3,配重杆301沿左右方向开设有滑槽302,固定杆20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滑轮205,滑轮205的轴线平行于前后方向,配重杆301的顶侧具有限位部,限位部将滑轮205限位于滑槽302内。
固定杆201在驱动机构2的作用下转动时,滑轮205在滑槽302内滚动,通过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降低与配重杆301之间的摩擦力,减少遮阳帘3在收卷状态与遮阳状态之间切换时产生的噪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配重杆301包括顺次连接形成“U”形结构的第一支撑板3011、连接板3013和第二支撑板3012,还包括与第一支撑板3011呈夹角连接的第一限位板3014,以及与第二支撑板3012呈夹角连接的第二限位板3015,第一支撑板3011、连接板3013和第二支撑板3012围合形成滑槽302,第一支撑板3011连接于遮阳帘3,第一限位板3014和第二限位板3015形成限位部,且第一限位板3014和第二限位板3015在前后方向形成安装间隙,固定杆201位于安装间隙内。
固定杆201插设于安装间隙内,并与滑轮205连接,通过固定杆201的转动控制滑轮205在滑槽302内滚动。滑轮205分布与第一限位板3014和第二限位板3015接触,从而将滑轮205限位于滑槽302内,通过固定杆201的转动控制配重杆301上下移动,实现对遮阳帘3在收卷状态和遮阳状态之间的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配重杆301还包括位于滑槽302内的第一导向板3016和第二导向板3017,第一导向板3016连接于第一限位板3014,第二导向板3017连接于第二限位板3015,滑轮205的外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导向槽2051和第二导向槽2052,且第一导向槽2051和第二导向槽2052沿滑轮205的轴向依次分布,第一限位板3014插设于第一导向槽2051内,第二限位板3015插设于第二导向槽2052内。
滑轮205在滑槽302内沿左右方向滚动时,第一导向槽2051沿第一限位板3014移动,第二导向槽2052沿第二限位板3015移动,从而对滑轮205的滚动提供导向作业,不仅可以现在滑轮205的移动路径,保证滑轮205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而且减少了滑轮205移动过程中因晃动产生的噪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滑轮205的外周面开设有安装槽2053,固定杆201插设于安装槽2053内,并与滑轮205转动连接。
固定杆201插设于安装槽2053内,增加了与滑轮205的接触面积,保证了与滑轮205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驱动机构2包括固定架206、驱动器202和减速模组,固定架206连接于安装组件1;驱动器202设于固定架206;减速模组连接于驱动器202的驱动端,驱动器202控制减速模组以前后方向为转轴转动,固定杆201连接于减速模组。
驱动器202驱使减速模组转动,从而通过减速模组带动固定杆201转动。由于驱动器202的转速较快,通过减速模组可以降低固定杆201的转动速度,避免固定杆201转速过快导致收卷帘在收卷状态和遮阳状态之间切换时产生晃动或发出噪音。
可选的,驱动器202为电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减速模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204和第二齿轮203,第一齿轮204连接于驱动器202的驱动端,第二齿轮203连接于固定杆201。
通过第一齿轮204和第二齿轮203啮合实现减速,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传动稳定。
具体地,第二齿轮203的齿数少于第一齿轮204的齿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遮阳装置还包括沿上下方向设于遮阳帘3的降噪条4,降噪条4位于遮阳帘3的收卷面,在遮阳帘3位于收卷状态时,降噪条4与收卷轴6接触。
由于遮阳帘3与收卷轴6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在收卷状态和遮阳状态之间切换时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一些晃动,从而产生一些噪音。降噪条4与收卷轴6接触,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在收卷状态和遮阳状态之间切换时避免收卷帘晃动,从而保证收卷帘的稳定性,减少车内噪音。
可选的,降噪条4沿左右方向设有多个,为软胶材质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遮阳装置还包括自动控制组件,自动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器和光敏传感器,控制器与驱动机构2通讯连接;光敏传感器设于前挡风玻璃,与控制器通讯连接。
当光敏传感器检测到光线强度达到第一预设值时,生成启动信号,控制器根据启动信号控制驱动机构2启动,使固定杆201转动,遮阳帘3切换至遮阳状态。当光敏传感器检测到光线强度达到第二预设值时,生成关闭信号,控制器根据关闭信号控制驱动机构2驱使固定杆201反向转动,遮阳帘3切换至收卷状态。本实施例中的方案无需人工控制驱动机构2,彻底解放了驾驶员的双手,进一步增加了行驶中安全性。
可选的,第一预设值的光线强度大于第二预设值的光线强度。
作为自动孔组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自动控制组件还包括与控制器通讯连接的语音控制模块,语音控制模块能够接收和发出语音信号。
在光敏光敏传感器检测到光线强度达到第一预设值时,生成提示信号,控制器根据提示信号控制语音控制模块发出请求开启遮阳帘3的语音提示,若语音控制模块接收到同意的指令,生成开启信号,控制器根据开启信号控制驱动机构2启动,遮阳帘3由收卷状态切换至遮阳状态;若语音控制模块收到不同意指令或未收到反馈指令,则不生成开启信号,收卷帘保持收卷状态。本实施例中的方案可以根据使用者的意愿控制遮阳帘3的在收卷状态和遮阳状态之间切换,智能性更好,提高了用户体验的舒适性。
另外,在光敏传感器未感应到光线信号时,若语音控制模块接收带开启遮阳帘3的指示,也会生成开启信号,控制器根据开启信号控制驱动机构2启动,遮阳帘3由收卷状态切换至遮阳状态。
作为驱动机构2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驱动机构2与控制器通讯连接,控制器还与控制终端通讯连接。通过控制终端控制驱动机构2的启动和关闭。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通过控制终端启动或关闭驱动机构2,同时还可以通过控制驱动机构2实现对固定杆201旋转角度的调节,从而根据实际需要控制遮阳帘3的升降高度。
基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的遮阳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采用了上述的遮阳装置,遮阳帘3在收卷状态下,两根固定杆201的底端相互靠近。需要将遮阳帘3切换至遮阳状态时,通过驱动机构2控制两个固定杆201转动,使固定杆201的底端相互远离,从而使配重杆301向远离收卷轴6的一侧移动,遮阳帘3从收卷轴6中展开,切换至遮阳状态。在由遮阳状态切换至收卷状态时,驱动机构2控制固定杆201反向转动,固定杆201的底端反向滑动,收卷轴6在弹性件5的作用下使使遮阳帘3绕于收卷轴6外。本实用新型中遮阳帘3通过驱动结构控制遮阳帘3在收卷状态和遮阳状态之间切换,无需手动操作,简化了切换工序,降低了行驶过程中发生危险的几率。遮阳帘3收卷于收卷轴6,避免了传统技术中翻转遮阳板容易与乘客或驾驶员发生干涉的问题。另外,遮阳帘3在遮阳状态下,两个固定杆201分别在左右两侧对遮阳帘3加固,使遮阳帘3的上下左右均具有支撑力,避免受到气流影响发生变形或位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组件(1),设于车内顶部;
收卷轴(6),以左右方向为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组件(1);
遮阳帘(3),顶部连接于所述收卷轴(6),底部连接有配重杆(301),所述遮阳帘(3)具有绕设于所述收卷轴(6)外的收卷状态,以及向下释放于所述收卷轴(6)的遮阳状态;
弹性件(5),连接于所述收卷轴(6),所述弹性件(5)被配置有使所述遮阳帘(3)保持所述收卷状态的预紧力;以及
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机构(2)和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2)的固定杆(201),所述固定杆(201)的底部沿左右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配重杆(301),所述驱动机构(2)控制所述固定杆(201)沿左右方向滑动,以实现所述遮阳帘(3)在收卷状态和所述遮阳状态之间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杆(301)沿左右方向开设有滑槽(302),所述固定杆(20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滑轮(205),所述滑轮(205)的轴线平行于前后方向,所述配重杆(301)的顶侧具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将所述滑轮(205)限位于所述滑槽(302)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杆(301)包括顺次连接形成“U”形结构的第一支撑板(3011)、连接板(3013)和第二支撑板(3012),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板(3011)呈夹角连接的第一限位板(3014),以及与所述第二支撑板(3012)呈夹角连接的第二限位板(3015),所述第一支撑板(3011)、所述连接板(3013)和所述第二支撑板(3012)围合形成所述滑槽(302),所述第一支撑板(3011)连接于所述遮阳帘(3),所述第一限位板(3014)和所述第二限位板(3015)形成所述限位部,且所述第一限位板(3014)和所述第二限位板(3015)在前后方向形成安装间隙,所述固定杆(201)位于所述安装间隙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杆(301)还包括位于所述滑槽(302)内的第一导向板(3016)和第二导向板(3017),所述第一导向板(3016)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板(3014),所述第二导向板(3017)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板(3015),所述滑轮(205)的外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导向槽(2051)和第二导向槽(2052),且所述第一导向槽(2051)和所述第二导向槽(2052)沿所述滑轮(205)的轴向依次分布,所述第一限位板(3014)插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槽(2051)内,所述第二限位板(3015)插设于所述第二导向槽(2052)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205)的外周面开设有安装槽(2053),所述固定杆(201)插设于所述安装槽(2053)内,并与所述滑轮(205)转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
固定架(206),连接于所述安装组件(1);
驱动器(202),设于所述固定架(206);以及
减速模组,连接于所述驱动器(202)的驱动端,所述驱动器(202)控制所述减速模组以前后方向为转轴转动,所述固定杆(201)连接于所述减速模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模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204)和第二齿轮(203),所述第一齿轮(204)连接于所述驱动器(202)的驱动端,所述第二齿轮(203)连接于所述固定杆(201)。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装置还包括沿上下方向设于所述遮阳帘(3)的降噪条(4),所述降噪条(4)位于所述遮阳帘(3)的收卷面,在所述遮阳帘(3)位于所述收卷状态时,所述降噪条(4)与所述收卷轴(6)接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装置还包括自动控制组件,所述自动控制组件包括:
控制器,与所述驱动机构(2)通讯连接;以及
光敏传感器,设于前挡风玻璃,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10.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遮阳装置。
CN202322767705.3U 2023-10-16 2023-10-16 遮阳装置及车辆 Active CN2208651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67705.3U CN220865180U (zh) 2023-10-16 2023-10-16 遮阳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67705.3U CN220865180U (zh) 2023-10-16 2023-10-16 遮阳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65180U true CN220865180U (zh) 2024-04-30

Family

ID=90813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67705.3U Active CN220865180U (zh) 2023-10-16 2023-10-16 遮阳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651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43300A (en) Powered glare screen device
KR20180019222A (ko) 차량의 2 부분 측면 윈도우 구성을 위한 차양 장치
CN220865180U (zh) 遮阳装置及车辆
KR20100136188A (ko) 철도차량 윈드쉴드용 선블라인드 장치
KR100974506B1 (ko) 차량용 선바이저 장치
CN202557259U (zh) 一种汽车前风挡隔阳帘装置
CN210591328U (zh) 一种车用遮阳装置
JP2001180278A (ja) 巻取式サンシェード装置
KR100844420B1 (ko) 중대형차량의 전동식 선바이저 장치
CN218839152U (zh) 一种天窗结构
CN220639475U (zh) 一种汽车天窗系统用遮阳帘后横梁结构
KR970004322Y1 (ko) 자동차용 원격제어 햇빛 차단장치
CN214824047U (zh) 一种飞机驾驶舱遮阳装置
CN218500454U (zh) 一种车用电动遮阳窗帘
KR200246884Y1 (ko) 자동차 전면유리 차광 스크린 장치
CN215889875U (zh) 卷帘盖板的驱动机构及车辆
CN116494728A (zh) 车辆的遮阳板装置及车辆
CN214420189U (zh) 一种遮阳帘装置及车窗总成
KR100504660B1 (ko) 자동차용 선바이저
CN215793528U (zh) 一种车用遮光帘和车辆
CN215751834U (zh) 一种方便调节的辅助驾驶遮阳板
KR20130111009A (ko) 차량용 선바이저
KR101003763B1 (ko) 차량용 롤러 블라인드
KR101857490B1 (ko) 차량의 윈드쉴드 글라스의 전동 커튼 장치
KR100222123B1 (ko) 대형 버스용 자동 햇빛가리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