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56691U - 电池包和储能簇 - Google Patents

电池包和储能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56691U
CN220856691U CN202322611089.2U CN202322611089U CN220856691U CN 220856691 U CN220856691 U CN 220856691U CN 202322611089 U CN202322611089 U CN 202322611089U CN 220856691 U CN220856691 U CN 2208566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heat exchange
battery module
box body
battery p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1108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勇
何亚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Envision Ruitai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Envision Ruitai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Envision Ruitai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1108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566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566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566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包和储能簇,电池包包括:箱体和电池模组,箱体包括用于放置电池模组的箱体内腔;箱体还包括用于与电池模组接触换热的第一板,第一板内设置有与箱体内腔连通的换热流道,以使流经换热流道的绝缘流体介质进入箱体内腔。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包和储能簇将间接接触式换热和直接接触式换热相结合,相比单一换热方式能够实现更为高效的热交换,有效降低电池模组发生电芯热失控的风险。同时,由于两种换热方式是通过同一来源的绝缘流体介质实现的,既能简化设备结构,也能效降低冷却功率。

Description

电池包和储能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和储能簇。
背景技术
电池包通常包括底板,与底板固定且用于构成外框的侧板、前面板和后面板,以及与底板相对设置的顶板。底板上固定有电池模组,两个侧板分别靠近电池模组的两侧,前面板和后面板分别位于电池模组的两端。
电池模组中放置有多个电芯,在电池包工作中,电芯会长期发热。相关技术中,对于电池模组的冷却方式通常包括空气冷却、直接接触式液体冷却和间接接触式液体冷却中的一种,手段较为单一,对于电池模组的冷却效果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电池包和储能簇。
基于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电池包,包括:箱体和电池模组,所述箱体包括用于放置所述电池模组的箱体内腔;所述箱体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电池模组接触换热的第一板,所述第一板内设置有与所述箱体内腔连通的换热流道,以使流经所述换热流道的绝缘流体介质进入所述箱体内腔。
可选的,所述第一板朝向所述箱体内腔的表面为换热面,所述换热面包括与所述电池模组接触的接触区,以及设置于所述接触区边缘的间隔区;所述间隔区内设置有连通所述箱体内腔和所述换热流道的第一通孔。
可选的,所述间隔区内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电池模组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凸起的顶部。
可选的,所述接触区和所述间隔区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可选的,所述箱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板相对设置的第二板,所述第二板朝向所述箱体内腔的一侧设置有引流凸起,所述引流凸起包括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引流面,所述引流面用于将所述第一通孔喷出的绝缘流体介质引向所述电池模组远离所述第一板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箱体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一侧的第三板;所述第三板设置有与所述换热流道连通的进液口,以及与所述箱体内腔连通的出液口。
可选的,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设置于所述第三板远离所述箱体内腔一侧;所述第三板设置有与所述进液口连通的进液流道,以及与所述出液口连通的出液流道;在所述第三板朝向所述箱体内腔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进液流道和所述换热流道的第二通孔,以及用于连通所述出液流道和所述箱体内腔第三通孔。
可选的,所述第一板设置于远离所述电池模组的汇流排的一侧,所述第一板包括至少两个接触区,每一个所述接触区均对应有至少一个所述换热流道、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孔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三通孔;每一所述接触区均与一组所述电池模组接触。
可选的,每一个所述换热流道均包括一个第一子流道,所述第一子流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子流道,所述第二子流道与所述第一子流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子流道与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子流道内还设置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设置。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储能簇,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包。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包和储能簇,在绝缘流体介质在进入箱体后,先进入第一板内的换热流道,在换热流道内流动的过程中会通过第一板与电池模组进行间接接触式换热。绝缘流体介质在流出换热流道后进入箱体内腔,与电池模组整体直接接触,由于电池模组整体均浸没在温度均匀的绝缘流体介质内,因此有助于提升电池模组整体均温性。
本申请的电池包将间接接触式换热和直接接触式换热相结合,相比单一换热方式能够实现更为高效的热交换,有效降低电池模组发生电芯热失控的风险。同时,由于两种换热方式是通过同一来源的绝缘流体介质实现的,既能简化设备结构,也能效降低冷却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中的第一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中的第一板俯视向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的主视向剖切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中的第一板的立体透视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中的第三板的立体透视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中的第三板的后视向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在去除顶板和侧板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储能簇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箱体;110、箱体内腔;120、底板;130、顶板;140、前面板;150、侧板;160、后面板;
200、电池模组;
300、第一板;310、换热流道;311、第一子流道;312、第二子流道;313、分流板;
320、换热面;321、接触区;322、间隔区;330、第一通孔;340、第一凸起;
400、第二板;410、引流凸起;411、引流面;
500、第三板;510、进液口;520、出液口;530、进液流道;540、出液流道;550、第二通孔;560、第三通孔;
600、架体;700、进液主路;710、进液支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绝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相关技术中,通常会采用间接接触式液体冷却对现有电池包中的现有电池模组进行冷却。具体的,在现有底板内设置供冷却液流动的现有流道。现有电池包在使用时,现有电池模组与现有底板之间发生热交换,现有底板再和冷却液发生热交换,以使得现有电池模组工作所产生的热量中的一部分最终会被流动的冷却液带出现有电池包。
但是,申请人研究发现,由于与现有底板接触的仅为现有电池模组的底部,换句话说,上述冷却方式仅能够对现有电池模组的底部起到较好的散热作用,而现有电池模组的顶部则无法通过上述方式进行冷却,这就使得现有电池模组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存在较大温差,使得现有电池模组在工作时均温性较差。
有鉴于此,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箱体100和电池模组200,箱体100包括用于放置电池模组200的箱体内腔110;箱体100还包括用于与电池模组200接触换热的第一板300,第一板300内设置有与箱体内腔110连通的换热流道310,以使流经换热流道310的绝缘流体介质进入箱体内腔110。
示例性的,第一板300可为构成箱体100的板结构,例如底板120、侧板150或顶板130,如图8和图9。当第一板300为底板120时,其与电池模组200的底表面接触;当第一板300为侧板150时,其与电池模组200的侧表面接触;当第一板300为顶板130时,其与电池模组200的极耳或者汇流排(图中未示出)接触。
示例性的,第一板300也可为设置在箱体100内部的板结构,如第一板300可贴合在底板120的内侧、侧板150的内侧或顶板130的内侧。
示例性的,换热流道310能够通过设置在第一板300上的通孔与箱体内腔110连接,也可通过设置于箱体100外侧的管路与箱体内腔110连接。
本实施例的电池包能够通过绝缘流体介质实现对电池模组200进行降温或者升温,在此以对电池模组200进行降温冷却为例进行对电池包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温度较低的绝缘流体介质(以下简称冷却液)在进入箱体100后先进入第一板300的换热流道310,冷却液在换热流道310内流动的过程中会与第一板300进行热交换,以降低第一板300的温度。由于第一板300与电池模组200接触,且在冷却液的作用下,第一板300的温度低于电池模组200的表面温度,因此电池模组200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递给第一板300,以实现降低电池模组200温度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冷却液在换热流道310内的冷却阶段,冷却液不与电池模组200直接接触。
在经过上述冷却阶段后,冷却液会从换热流道310进入箱体内腔110,与电池模组200直接接触。电池模组200整体均浸没在温度均匀的冷却液中,即电池模组200的各个部分均与温度相同的冷却液进行接触,并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将自身热量传递给冷却液,以实现降低电池模组200温度的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绝缘流体介质在进入箱体100后,先进入第一板300内的换热流道310,在换热流道310内流动的过程中会通过第一板300与电池模组200进行间接接触式换热。绝缘流体介质在流出换热流道310后进入箱体内腔110,与电池模组200整体直接接触,由于电池模组200整体均浸没在温度均匀的绝缘流体介质内,因此有助于提升电池模组200整体均温性。
本实施例的电池包将间接接触式换热和直接接触式换热相结合,相比单一换热方式能够实现更为高效的热交换,有效降低电池模组200发生电芯热失控的风险。同时,由于两种换热方式是通过同一来源的绝缘流体介质实现的,既能简化设备结构,也能效降低冷却功率。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300朝向箱体内腔110的表面为换热面320,换热面320包括与电池模组200接触的接触区321,以及设置于接触区321边缘的间隔区322;间隔区322内设置有连通箱体内腔110和换热流道310的第一通孔330。
示例性的,间隔区322可设置在接触区321的部分边缘,例如,间隔区322可位于接触区321的一侧边缘,或者相邻的至少两侧边缘,或者分隔的至少两侧边缘;间隔区322也可完整围绕接触区321的边缘。
示例性的,第一通孔330可设置有一个、两个或者多个。当第一通孔330为至少两个时,至少两个第一通孔330可沿接触区321的边缘排布;当第一通孔330为一个时,该第一通孔330的孔口可沿接触区321的边缘延伸。
示例性的,第一通孔330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模组200与第一板300的接触位置位于接触区321内,而供绝缘流体介质流出第一板300的第一通孔330位于间隔区322内,电池模组200并不会对第一通孔330造成遮挡。换句话说,在绝缘流体介质由换热流道310进入箱体内腔110的过程中,电池模组200不会对绝缘流体介质的流动造成阻碍,能够有效降低绝缘流体介质在换热过程中的流阻。
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间隔区322内设置有用于定位电池模组200的第一凸起340,第一通孔330设置于第一凸起340的顶部。
示例性的,第一凸起340朝向电池模组200的侧壁垂直于换热面320,且与接触区321的边沿齐平。
示例性的,第一凸起340朝向电池模组200的侧壁的上部也可朝远电池模组200的方向倾斜或弯曲,但该侧壁的根部(即与换热面320连接的部分)与接触区321的边沿齐平。
在电池模组200靠近第一板300的换热面320时,凸出换热面320的第一凸起340能够对电池模组200的位置进行定位,以将电池模组200与换热面320的接触位置限定在接触区321内,并在电池包搬运和使用时,有助于保持电池模组200在箱体内腔110中的位置。
同时,第一通孔330设置在第一凸起340的顶部,能够进一步避免由于电池模组200放置错位或者移动而封堵第一通孔330。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触区321和间隔区322均沿第一方向延伸(如图3中的X方向),且沿第二方向(如图3中的Y方向)交替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示例性的,第一方向为箱体100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为箱体100的宽度方向。
示例性的,每一个电池模组200均包括至少一列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电芯,每个电芯具有凸出顶部的极耳,相邻的电芯之间可通过汇流排连接极耳,以使各个电芯之间实现电连接。
示例性的,在第一方向,接触区321的长度与电池模组200的长度相同。在第二方向,接触区321的宽度与电池模组200的宽度相同。
接触区321和间隔区322交替设置,能够增加从由第一通孔330流出的绝缘流体介质与电池模组200的侧表面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电池包的热交换效率。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触区321至少设有两个,每一接触区321均与一组电池模组200接触。
接触区321的数量与箱体内腔110中电池模组200的数量相同,在第二方向上,换热面320的首端区域和尾端区域均设置间隔区322,以使从第一通孔330流出的绝缘流体介质能够经过全部与第二方向垂直的电池模组200侧壁。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00还包括与第一板300相对设置的第二板400,第二板400朝向箱体内腔110的一侧设置有引流凸起410,引流凸起410包括与第一通孔330对应的引流面411,引流面411用于将第一通孔330喷出的绝缘流体介质引向电池模组200远离第一板300的一侧。
示例性的,引流面411为倾斜面或内凹的弧形面。
示例性的,引流面411在间隔区322的正投影覆盖全部第一通孔330。
示例性的,引流凸起410在第二板400上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其中,在第二方向上,位于首端的引流凸起410设有一个引流面411,该引流面411朝向位于尾端的引流凸起410;位于尾端的引流凸起410也设有一个引流面411,该引流面411朝向位于首端的引流凸起410;位于中部的每个引流凸起410均设有两个引流面411,该两个引流面411分别朝向位于首端的引流凸起410和位于尾端的引流凸起410。
示例性的,在与位于中部的引流凸起410对应的第一凸起340上,可沿第二方向设置两排第一通孔330。
在此以第一板300接触电池模组200的底表面为例对绝缘流体介质在箱体内腔110中的流向进行说明。
如图4,由第一凸起340顶部的第一通孔330喷出的绝缘流体介质由电池模组200的底部经过电池模组200的侧表面流向第二板400。在流过电池模组200的侧表面后到达引流凸起410的引流面411,引流面411会改变绝缘流体介质的流向,引导其向电池模组200的顶表面流动,由相邻两个间隔区322喷出的绝缘流体介质会在流经同一电池模组200的相对两侧表面后在该电池模组200的顶表面交汇。
综合前述内容可以获知,当绝缘流体介质在第一板300内的换热流道310中流动时,其主要对电池模组200的底部进行换热,当绝缘流体介质通过第一通孔330进入箱体内腔110后,先后流经电池模组200的侧表面和顶表面。
相对于绝缘流体介质与电池模组200静止接触的换热方式,流动的绝缘流体介质能够更好的与电池模组200进行热交换,为了避免由于电池模组200的部分表面与静止的绝缘流体介质接触而另一部分表面与流动的绝缘流体介质接触从而造成电池模组200不同表面存在较大温度差,本实施例的电池包通过引导绝缘流体介质围绕电池模组200的外表面进行流动,以进一步提高换热效果和整体的均温性。
如图3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流道310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子流道311和第二子流道312,第一子流道311和第二子流道312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并排设置;第二子流道312与第一通孔330连通。
绝缘流体介质在进入换热流道310后先流经第一子流道311,并沿第一方向流过第一子流道311后进入第二子流道312并反向流动。绝缘流体介质在第二子流道312内流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通孔330流入箱体内腔110。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子流道311和第二子流道312的设置方式能够使换热流道310尽可能多的覆盖换热面320,同时减少绝缘流体介质在换热流道310内的换向次数,既能够简化换热流道310的内部结构,降低制造成本,也能够降低绝缘流体介质的流阻。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流体介质依次流经第一子流道311和第二子流道312,第一子流道311在换热面320的正投影位于接触区321的中部,第二子流道312在换热面320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子流道311在换热面320的正投影至少一侧。
仍以对电池模组200冷却过程为例进行说明,通常情况下,在第二方向上,电池模组200的中部温度会高于两侧温度。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池模组200的整体均温性,在本实施例中,使刚进入换热流道310的温度较低的冷却液先作用于电池模组200温度较高的中部,再作用于电池模组200温度较低的两侧。这样,在经过冷却液冷却作用后,能够使电池模组200的中部温度和两侧温度趋同,实现均温效果。
如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00包括设置在第一板300一侧的第三板500;第三板500设置有与换热流道310连通的进液口510,以及与箱体内腔110连通的出液口520。
示例性的,进液口510和出液口520可为设置在第三板500的通孔,该通孔可为螺纹孔或光孔。
示例性的,进液口510和出液口520还可为穿过第三板500表面或者凸出第三板500表面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可设置有螺纹或卡接结构。
绝缘流体介质通过进液口510由箱体100外部进入换热流道310,在流经换热流道310后进入箱体内腔110,并最终通过出液口520流出箱体100。
如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液口510和出液口520设置于第三板500远离箱体内腔110一侧;第三板500设置有与进液口510连通的进液流道530,以及与出液口520连通的出液流道540;在第三板500朝向箱体内腔110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连通进液流道530和换热流道310的第二通孔550,以及用于连通出液流道540和箱体内腔110第三通孔560。
示例性的,第三通孔560设置于远离第一板300的一侧,以使绝缘流体介质在充满箱体内腔110后才会通过第三通孔560流出。
示例性的,以出液流道540为例,其可通过去除材料的方式设置于第三板500内部。此时,第三通孔560沿垂直于第三板500表面的方向延伸并与出液流道540连接。
示例性的,以进液流道530为例,其可通过增加材料的方式设置于第三板500表面,例如,在第三板500表面设置管状结构,管状结构的内孔作为进液流道530。此时,第二通孔550设置于该管状结构朝向第一板300的一侧表面,并贯通至管状结构的内孔。
通过设置进液流道530和出液流道540能够在保证进液口510和换热流道310连接、出液口520和箱体内腔110连接的基础上,使得进液口510和出液口520的设置位置更加灵活,在电池包组成储能簇后便于设置供绝缘流体介质流动的管路。
示例性的,进液流道530和出液流道540均沿第二方向延伸,在第三板500上可设置有一个、两个或多个第二通孔550与进液流道530连接,设置一个、两个或多个第三通孔560与出液流道540连接。
如图3、图4、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300包括至少两个接触区321,每一个接触区321均对应有至少一个换热流道310、至少一个第二通孔550和至少一个第三通孔560。
示例性的,接触区321、换热流道310、第二通孔550和第三通孔560一一对应设置。
在本实施例的电池包中,第三板500远离箱体内腔110的一侧仅设置有一个进液口510和一个出液口520,而在第三板500靠近箱体内腔110的一侧则至少设置有与接触区321数量相等的第二通孔550和与接触区321数量相等第三通孔560,全部第二通孔550均通过进液流道530与进液口510连接,全部第三通孔560均通过出液流道540与出液口520连接。当绝缘流体介质从进液口510流经进液流道530并从任一个第二通孔550进入第一板300后,会流入对应的换热流道310,即绝缘流体介质在第一板300内仅在一个接触区321内流动,在流过该接触区321后会通过设置在该接触区321边缘的第一通孔330进入箱体内腔110。
上述结构一方面能够使流过每一个接触区321的绝缘流体介质的温度均大致相同,进一步保证了电池包的均温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降低绝缘流体介质的流阻。
如图3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个换热流道310均包括一个第一子流道311,第一子流道311的两侧分别置有一个第二子流道312,第一子流道311内还设置有分流板313,分流板313与第二通孔550相对设置的。
示例性的,分流板313为设置于第一子流道311中部的条形板,分流板313沿第一方向由第一子流道311靠近第二通孔550的a端延伸至第一子流道311与第二子流道312连接的b端,如图3。从第二通孔550进入第一子流道311的绝缘流体介质会通过分流板313分成两股,两股绝缘流体介质同步由第一子流道311的a端流向b端。之后,分别进入第一子流道311两侧的两个第二子流道312。
对于每一个换热流道310,沿第二方向,第二子流道312在第一子流道311两侧对称设置,能够使流经电池模组200两侧的绝缘流体介质温度大致相同,进一步保证了电池包的均温性。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300设置于远离电池模组200的汇流排的一侧。
示例性的,第一板300为构成箱体100的底板120,第二板400为构成箱体100的顶板130,第三板500为构成箱体100的前面板140。
示例性的,箱体100还包括与前面板140相对设置的后面板160。
绝缘流体介质在换热流道310内流动时通过第一板300与电池模组200的底部进行热交换,绝缘流体介质通过第一通孔330流出第一板300后会与电池模组200的两侧进行交换,绝缘流体介质在经过第二板400的引流面411后会转向电池模组200的顶部。通常情况下,电池模组200的汇流排设置在电池模组200的顶部,因此转向电池模组200顶部的绝缘流体介质在流动的过程中还能够与电池模组200的汇流排进行热交换,以支撑电池模组200进行大倍率充放电。
示例性的,第三通孔560设置于其对应的电池模组200顶部中间位置。流过电池模组200两侧的绝缘流体介质在电池模组200顶部的中间位置交汇,交汇后流向第三通孔560并最终流出箱体100。
基于同一个发明构思,结合上述各个实施例的电池包的描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簇,该储能簇具有上述各个实施例的电池包相应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储能簇,包括如上述各个实施例的电池包。
示例性的,储能簇包括架体600,架体600内能够安放一个、两个或多个电池包。当架体600内的电池包为两个或多个时,其可沿架体600的高度方向层叠放置。
当储能簇包括有至少两个电池包时,每一个电池包的进液口510均连接有一个作为进液支路710的管道,全部进液支路710则会连接到作为进液主路700的管道上。示例性的,为了保证电池包的均温性,进液支路710的长度大致相同。
电池包出液口520连接的管路与上述进液口510连接的管路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本申请中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本申请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申请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申请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申请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申请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申请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尽管已经结合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是根据前面的描述,这些实施例的很多替换、修改和变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
本申请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电池模组,所述箱体包括用于放置所述电池模组的箱体内腔;所述箱体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电池模组接触换热的第一板,所述第一板内设置有与所述箱体内腔连通的换热流道,以使流经所述换热流道的绝缘流体介质进入所述箱体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朝向所述箱体内腔的表面为换热面,所述换热面包括与所述电池模组接触的接触区,以及设置于所述接触区边缘的间隔区;
所述间隔区内设置有连通所述箱体内腔和所述换热流道的第一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区内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电池模组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凸起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区和所述间隔区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板相对设置的第二板,所述第二板朝向所述箱体内腔的一侧设置有引流凸起,所述引流凸起包括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引流面,所述引流面用于将所述第一通孔喷出的绝缘流体介质引向所述电池模组远离所述第一板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一侧的第三板;所述第三板设置有与所述换热流道连通的进液口,以及与所述箱体内腔连通的出液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设置于所述第三板远离所述箱体内腔一侧;所述第三板设置有与所述进液口连通的进液流道,以及与所述出液口连通的出液流道;
在所述第三板朝向所述箱体内腔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进液流道和所述换热流道的第二通孔,以及用于连通所述出液流道和所述箱体内腔第三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设置于远离所述电池模组的汇流排的一侧,所述第一板包括至少两个接触区,每一个所述接触区均对应有至少一个所述换热流道、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孔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三通孔;
每一所述接触区均与一组所述电池模组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换热流道均包括一个第一子流道,所述第一子流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子流道,所述第二子流道与所述第一子流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子流道与第一通孔连通;
所述第一子流道内还设置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设置。
10.一种储能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
CN202322611089.2U 2023-09-25 2023-09-25 电池包和储能簇 Active CN2208566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11089.2U CN220856691U (zh) 2023-09-25 2023-09-25 电池包和储能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11089.2U CN220856691U (zh) 2023-09-25 2023-09-25 电池包和储能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56691U true CN220856691U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73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11089.2U Active CN220856691U (zh) 2023-09-25 2023-09-25 电池包和储能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566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078488A1 (en) Electric storage apparatus
EP1753069A1 (en) Battery module
CN209357799U (zh) 一种电池包
KR102494671B1 (ko) 직접냉각 배터리 팩
WO2021018675A1 (en) Contra flow channel battery heat exchanger
CN217158320U (zh) 一种冷却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15771333U (zh) 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包
CN220856691U (zh) 电池包和储能簇
CN116666826A (zh) 一种浸没式液冷电池包结构
CN217589072U (zh) 一种电芯热管理系统、电芯模组及动力电池
CN215771325U (zh) 电池包、电池系统及电动车
CN215773987U (zh) 一种液冷机柜
CN116799352A (zh) 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8498188U (zh) 一种电池包
CN218548659U (zh) 一种侧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20895609U (zh) 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CN221126048U (zh) 一种换热结构及电池包
CN219513276U (zh) 电池模组
CN117393913B (zh) 浸没式冷却电池箱
CN220963492U (zh) 一种集成式电池箱体
CN220474723U (zh) 电芯壳、电池包及车辆
CN220627922U (zh) 一种冷却组件及电池包
CN219801052U (zh) 双层液冷板和电芯模组
CN219226384U (zh) 电池模组
CN218783090U (zh) 储能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