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50015U - 静涡旋盘组件、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静涡旋盘组件、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50015U
CN220850015U CN202322577788.XU CN202322577788U CN220850015U CN 220850015 U CN220850015 U CN 220850015U CN 202322577788 U CN202322577788 U CN 202322577788U CN 220850015 U CN220850015 U CN 2208500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valve core
channel
air supplementing
scrol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7778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7778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500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500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500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静涡旋盘组件、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其中,静涡旋盘组件包括盘本体和止回结构,盘本体设有压缩通道和补气通道,补气通道具有与压缩通道连通的第一端以及用于连接增焓管件的第二端;止回结构设于盘本体,止回结构具有可活动的阀芯,阀芯可相对于补气通道运动,以使补气通道由第二端朝第一端单向导通;其中,阀芯的运动方向与补气通道的轴向方向不平行。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防止压缩腔内气体倒灌到补气增焓系统中造成冲击,降低振动和噪音。同时,该阀芯的运动方向与补气通道的轴向方向不平行,能够减小对补气气流的阻挡力,提升补气气流的流量,提升补气增焓的效率。

Description

静涡旋盘组件、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静涡旋盘组件、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涡旋压缩机包括静涡旋盘和动涡旋盘,动涡旋盘与静涡旋盘配合装配且相对静涡旋盘可运动,涡旋压缩机工作时,动涡旋盘相对于静涡旋盘运动,使制冷剂在静涡旋盘与动涡旋盘限定出的压缩腔内形成吸入、压缩和吐出的连续运转,实现压缩机吸气、压缩和排气的过程。
相关技术中,通常会设置补气增焓通道对压缩腔内补气,以提升压缩机性能。但冷媒气体通过增焓通道流入涡旋压缩机内的过程实际上处于一种脉动形式,当补气增焓压力高于压缩腔内的压力时,增焓气流喷入压缩腔,当补气增焓通道内压力低于压缩腔内的压力时,压缩腔内气流会流入增焓通道中,形成回流现象。以上过程使得补气和回流交替发生,使冷媒气体形成周期性脉动,容易对补气增焓系统造成冲击,造成异常振动或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静涡旋盘组件,旨在防止压缩腔内气体倒灌到补气增焓系统中,减小异常振动和噪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静涡旋盘组件,包括:
盘本体,设有压缩通道和补气通道,所述补气通道具有与所述压缩通道连通的第一端以及用于连接增焓管件的第二端;和
止回结构,设于所述盘本体,所述止回结构具有可活动的阀芯,所述阀芯可相对于所述补气通道运动,以使所述补气通道由第二端朝第一端单向导通;其中,所述阀芯的运动方向与所述补气通道的轴向方向不平行。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阀芯朝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由所述第二端流入的补气气流可作用所述第一斜面驱动所述阀芯运动以打开所述补气通道。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阀芯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盘本体。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盘本体在所述补气通道的一侧设有与所述补气通道连通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补气通道的轴向呈夹角;
所述阀芯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伸入或退出所述补气通道,以隔断或打开所述补气通道。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孔贯穿所述盘本体的外表面与所述补气通道;所述止回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盘本体外表面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密封连接,以封堵所述第一安装孔背离所述补气通道的一端。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孔设于所述补气通道的上方,以贯通所述补气通道与所述盘本体的顶面;所述第一固定件安装于所述盘本体的顶面。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止回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阀芯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阀芯伸入所述补气通道并隔断所述补气通道。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阀芯的运动方向与所述补气通道的轴向垂直。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阀芯可转动的设于所述盘本体。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阀芯为阀片结构;所述止回结构还包括连接所述阀芯的转轴,所述转轴位于所述补气通道的一侧,所述阀芯可通过所述转轴相对所述盘本体翻转,以隔断或打开所述补气通道。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盘本体设有与所述补气通道连通的安装槽,所述止回结构还包括封堵所述安装槽的第二固定件,所述阀芯和所述转轴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设于所述盘本体的顶部,所述第二固定件过盈配合于所述安装槽的顶部;所述转轴位于所述补气通道的上方。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阀芯朝向所述第一端的一侧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分别设于所述阀芯的相对两侧;
由所述第一端流入的气流可作用于所述第二斜面驱动所述阀芯转动,以隔断所述补气通道。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阀芯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的密封面,所述阀芯翻转可带动所述密封面抵持或脱离所述补气通道的壁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动涡旋盘组件以及上述的静涡旋盘组件,所述动涡旋盘组件与所述静涡旋盘组件配合限定出压缩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上述的涡旋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静涡旋盘组件中,盘本体设有压缩通道和补气通道,补气通道的第一端与压缩通道连通,第二端用于连接增焓管件,从而实现通过补气通道对压缩腔补气增焓的功能。通过在盘本体上设置止回结构,该止回结构具有可相对于补气通道运动的阀芯,以使得补气通道由第二端朝第一端单向导通,实现防止压缩腔内气体倒灌到补气增焓系统中造成冲击,降低振动和噪音。同时,该阀芯的运动方向与补气通道的轴向方向不平行,能够减小对补气气流的阻挡力,提升补气气流的流量,提升补气增焓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涡旋压缩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静涡旋盘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M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为图2中实施例的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实施例中的止回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静涡旋盘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N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7中实施例的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中实施例中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盘本体 211 第一斜面
101 压缩通道 212 第二斜面
102 补气通道 213 密封面
102a 第一端 220 第一固定件
102b 第二端 221 固定部
103 第一安装孔 222 密封部
104 安装槽 230 弹性件
200 止回结构 240 转轴
210 阀芯 250 第二固定件
210a 连接孔 300 壳体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静涡旋盘组件,旨在通过在增焓补气通道内设置止回结构,使得补气通道内的气流从增焓管件到压缩腔单向导通,能够防止压缩腔内气体倒灌到补气增焓系统中对增焓系统的结构造成冲击,减小异常振动和噪音,达到提升压缩机性能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7以及图8所示,该静涡旋盘组件包括盘本体100和止回结构200。
盘本体100设有压缩通道101和补气通道102,补气通道102具有与压缩通道101连通的第一端102a和用于连接增焓管件的第二端102b;止回结构200设于盘本体100,止回结构200具有可活动的阀芯210,阀芯210可相对于补气通道102运动,以使补气通道102由第二端102b朝第一端102a单向导通;其中,阀芯210的运动方向与补气通道102的轴向方向不平行。
涡旋压缩机中,静涡旋盘组件的盘本体100与动涡旋盘组件配合,盘本体100的压缩通道101与动涡旋盘上相应的压缩通道配合形成压缩腔,通过动涡旋盘相对于静涡旋盘运动,实现对冷媒气体的压缩功能。为了提升压缩机的性能,可以通过在盘本体100上设置补气通道102对压缩腔内补充冷媒量,补气通道102的第一端102a与压缩通道101连通,第二端102b与系统中增焓管件连接,从而当需要补气增焓时,可以通过增焓管件从第二端102b将冷媒气体输入到补气通道102内,并通过第一端102a喷入到压缩腔内;而当不需要补气增焓时,可以停止向补气通道102内通入冷媒气体,但是在此结构下,由于压缩腔内的气体具有一定的压力,压缩腔内的冷媒气体很容易从第一端102a进入到补气通道102内,并很可能倒灌到增焓管件中造成冲击。基于此,本实施例通过在盘本体100上设置止回结构200,该止回结构200具有可活动的阀芯210,阀芯210能够相对于补气通道102运动,以使补气通道102只能从第二端102b到第一端102a单向导通,也即只能够让气流朝压缩腔内流入,而不能回流,如此便可以防止压缩腔内冷媒倒灌到补气增焓系统中造成冲击,消除增焓脉动,同时减小振动和噪音。
可以理解的,补气气流在补气通道102内沿着其轴向从第二端102b流动至第一端102a,阀芯210的运动可以隔断或导通补气通道102,本实施例通过将阀芯210的运动方向设置为与补气通道102的轴向方向不平行,在阀芯210打开补气通道102的过程中,相比于阀芯210运动与补气通道102的轴向平行(此方式下阀芯210始终处于补气气流的流通路径上)的方式,本实施例的阀芯210不会占用过多补气通道102的流通截面积,如此能够减少对补气气流的阻力,增大补气气流量,提升增焓补气效率。
作为示例性的,阀芯210可以是滑动运动或者转动运动,当阀芯210为滑动运动时,阀芯210可以沿与补气通道102的轴向呈夹角的方向滑动,在此方式下,当需要补气增焓时,阀芯210朝向远离补气通道102的方向运动以打开补气通道102,那么此时补气通道102的横截面积便全部是补气气流的流通截面积,从而提升了补气气流的流量。当阀芯210为转动运动时,阀芯210可以相对于补气通道102转动(如阀片、挡板等结构),在此方式下,当需要补气增焓时,阀芯210可以朝向补气通道102的壁面转动以打开补气通道102,如此也不会占用过多补气通道102的流通截面积,减小对补气气流的阻力,从而提升补气气流的流量。在实际应用时,阀芯210的运动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做限定。
在实际应用时,阀芯210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以是块状结构、板状结构、条状结构或者其他形状结构等。阀芯210运动的驱动力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以通过专门设置驱动件来驱动阀芯210运动,或者也可以通过阀芯210自身结构设计与补气气流的配合作用,实现驱动阀芯210运动的功能,或者还可以是既有驱动件又有自身结构设计来同时实现阀芯210的功能等等。其阀芯210运动的具体驱动方式在此不做限定。此外,阀芯210从打开补气通道102的位置运动至隔断补气通道102的位置的方式也可以不做限定,如也可以是滑动运动或者转动运动,其驱动力可以是自身重力,或者设置驱动件,或者自身结构设计与冷媒气流的配合作用实现等等。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静涡旋盘组件中,盘本体100设有压缩通道101和补气通道102,补气通道102的第一端102a与压缩通道101连通,第二端102b用于连接增焓管件,从而实现通过补气通道102对压缩腔补气增焓的功能。通过在盘本体100上设置止回结构200,该止回结构200具有可相对于补气通道102运动的阀芯210,以使得补气通道102由第二端102b朝第一端102a单向导通,实现防止压缩腔内气体倒灌到补气增焓系统中造成冲击,降低振动和噪音。同时,该阀芯210的运动方向与补气通道102的轴向方向不平行,能够减小对补气气流的阻挡力,提升补气气流的流量,提升补气增焓的效率。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3、图7以及图8,阀芯210朝向第二端102b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211,由第二端102b流入的补气气流可作用于第一斜面211驱动阀芯210运动以打开补气通道102。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阀芯210朝向第二端102b的一侧设置第一斜面211,该第一斜面211能够起到换向导向的作用,当需要补气增焓时,补气气流从第二端102b进入到补气通道102内作用到第一斜面211上,通过第一斜面211推动阀芯210朝向与补气通道102的轴向不平行的方向运动,以打开补气通道102实现补气增焓功能。
本实施例的第一斜面211起到对阀芯210换向传动的作用,通过补气气流便可以实现驱动阀芯210运动的功能,而无需额外专门设置驱动件来驱动阀芯210运动,从而能够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在实际应用时,阀芯210的运动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下面针对阀芯210不同的运动方式的结构举例说明:
请参阅图2至图6,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阀芯210可滑动的设于盘本体100。
本实施例中,以阀芯210与盘本体100滑动连接为例,阀芯210朝向第二端102b的一侧设置第一斜面211,此时阀芯210相当于楔形块结构,当补气气流作用到第一斜面211时,能够推动阀芯210朝补气通道102的外侧运动,以打开补气通道102。当不需要补气时,阀芯210可以从补气通道102的外侧滑动至补气通道102内隔断补气通道102,如可以通过自身重力或者驱动件等结构实现复位,以保证隔断效果。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和图3,盘本体100在补气通道102的一侧设有与补气通道102连通的第一安装孔103,第一安装孔103的延伸方向与补气通道102的轴向呈夹角;阀芯210可滑动的设于第一安装孔103,用于伸入或退出补气通道102,以隔断或打开补气通道102。
通过在盘本体100上设置用于安装阀芯210的第一安装孔103,且第一安装孔103与补气通道102连通,使得阀芯210沿第一安装孔103滑动时能够伸入到补气通道102内隔断补气通道102,或者从补气通道102内退回到第一安装孔103内以打开补气通道102。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安装孔103位于补气通道102的一侧,如此设置,则只有阀芯210在需要隔断补气通道102时才会从第一安装孔103伸入到补气通道102内,也就是说,用于安装阀芯210的结构不会占用原本补气通道102的空间,相比于将止回结构200直接设置在补气通道102内的方式来说,本实施例能够减小增焓余隙容积,提升压缩机效率。第一安装孔103的延伸方向与补气通道102的轴向呈夹角,可以理解的,第一安装孔103的轴向相对于补气通道102的轴向倾斜设置或者垂直设置均可,只要能够保证阀芯210沿着第一安装孔103滑动至补气通道102内或者退回第一安装孔103内即可。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至图6,第一安装孔103贯穿盘本体100的外表面与补气通道102;止回结构200还包括设于盘本体100外表面的第一固定件220,第一固定件220与第一安装孔103密封连接,以封堵第一安装孔103背离补气通道102的一端。
可以理解的,第一安装孔103用于安装阀芯210。而为了便于安装,本实施例将第一安装孔103贯穿盘本体100的外表面与补气通道102,也即第一安装孔103在盘本体100的外表面具有安装口,从而能够从盘本体100的外部顺利将阀芯210装配到第一安装孔103内,简化了安装难度。而正是基于此结构,为避免冷媒从安装口泄漏,本实施例通过在盘本体100外表面设置第一固定件220,该第一固定件220与第一安装孔103密封连接,实现对第一安装孔103的封堵功能,防止冷媒气体从第一安装孔103外泄。
作为示例性的,请参阅图3和图6,第一固定件220包括固定部221和密封部222,固定部221可以为“T”型结构,密封部222套设在固定部221插入到第一安装孔103的一端,实现第一固定件220与第一安装孔103的密封功能。可选地,固定部221通过螺钉与盘本体100固定安装。或者,作为示例性的,第一固定件220为“T”型结构,可以直接通过过盈压入的方式与第一安装孔103安装,可保证密封且减少工序。
在实际应用时,第一安装孔103可以是穿透盘本体100的侧面或者顶面,相应的,第一固定件220可以安装在盘本体100的侧面或者顶面。本实施例中,考虑到压缩机内部结构布局以及静涡旋盘结构等因素,作为示例性的,第一安装孔103设于补气通道102的上方,以贯通补气通道102与盘本体100的顶面;第一固定件220安装于盘本体100的顶面。通过将第一安装孔103设置在补气通道102的上方,阀芯210滑动配合于第一安装孔103,从而当不需要补气时,阀芯210可以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至补气通道102内隔断补气通道102,而无需额外设置复位驱动件来驱动阀芯210运动,如此设置,可以简化结构,节省成本。此外,将第一安装孔103设置在盘本体100的顶部,能够简化加工工艺难度,提升加工效率。
为了使得止回的效果更好,请参阅图3和图6,止回结构200还包括设于第一安装孔103的弹性件230,弹性件230的一端与第一固定件220连接,另一端与阀芯210连接,以用于驱动阀芯210伸入补气通道102并隔断补气通道102。
通过设置弹性件230,为阀芯210提供朝向补气通道102运动的驱动力,使得阀芯210的隔断补气通道102的效果更好,能够进一步防止压缩腔内气体倒灌至补气增焓系统中。
作为示例性的,弹性件230为弹簧,夹设在第一固定件220与阀芯210之间。当需要补气时,补气气流通过第一斜面211驱动阀芯210朝向第一安装孔103运动以压缩弹性件230;当停止补气时,阀芯210在自身重力以及弹性件230的弹性力的双重作用下朝向补气通道102内运动,以隔断补气通道102。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至图5,阀芯210的运动方向与补气通道102的轴向垂直。
通过将阀芯210的运动方向与补气通道102的轴向垂直,使得阀芯210沿补气通道102的径向伸入或退回,如此设置,能够提升传动效率,通过较小的补气气流驱动力便可以推动阀芯210运动以打开补气通道102,同时还能够提升阀芯210对补气通道102的隔断能力。
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将第一安装孔103的轴向与补气通道102的轴向垂直,实现阀芯210的滑动方向与补气通道102的轴向垂直。
请参阅图7至图10,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阀芯210可转动的设于盘本体100。
本实施例中,以阀芯210与盘本体100转动连接为例,阀芯210朝向第二端102b的一侧设置第一斜面211,此时阀芯210相当于带斜面的挡板或者斜板结构,当补气气流作用到第一斜面211时,能够推动阀芯210相对于补气通道102转动,以打开补气通道102。当不需要补气时,阀芯210可以通过自身重力或者驱动件等结构实现复位转动至隔断补气通道102。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8和图10,阀芯210为阀片结构;止回结构200还包括连接阀芯210的转轴240,转轴240位于补气通道102的一侧,阀芯210可通过转轴240相对盘本体100翻转,以隔断或打开补气通道102。
通过将阀芯210设置为阀片结构,转轴240位于补气通道102的一侧,则阀芯210的一端可以通过转轴240与盘本体100转动连接,另一端可以绕转轴240翻转以打开或隔断补气通道102。
阀芯210与盘本体100通过转轴240转动连接,可以理解的,可以为阀芯210与转轴240固定连接,转轴240与盘本体100转动连接;或者也可以为阀芯210与转轴240转动连接,转轴240与盘本体100固定连接。作为示例性的,阀芯210的一端设有连接孔210a,转轴240活动穿设于连接孔210a,转轴240与盘本体100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7至图9,盘本体100设有与补气通道102连通的安装槽104,止回结构200还包括封堵安装槽104的第二固定件250,阀芯210和转轴240的至少部分位于安装槽104内。
通过在盘本体100上设置用于安装阀芯210的安装槽104,该安装槽104与补气通道102连通,使得阀芯210在安装槽104内转动时能够打开或隔断补气通道102。
可以理解的,安装槽104用于安装阀芯210。而为了便于安装,本实施例将安装槽104贯穿盘本体100的外表面与补气通道102,也即安装槽104在盘本体100的外表面具有安装口,从而能够从盘本体100的外部顺利将阀芯210装配到安装槽104内,简化了安装难度。而正是基于此结构,为避免冷媒从安装口泄漏,本实施例通过在盘本体100外表面设置第二固定件250,该第二固定件250与安装槽104密封连接,实现对安装槽104的封堵功能,防止冷媒气体从安装槽104外泄。
作为示例性的,第二固定件250可以直接通过过盈压入的方式与安装槽104安装,可保证密封且减少工序。
在实际应用时,安装槽104可以是设置在盘本体100的侧面或者顶面,相应的,第二固定件250可以安装在盘本体100的侧面或者顶面。本实施例中,考虑到压缩机内部结构布局以及静涡旋盘结构等因素,作为示例性的,安装槽104设于盘本体100的顶部,第二固定件250过盈配合于安装槽104的顶部;转轴240位于补气通道102的上方,在其他实施例中,转轴240也可以连接阀芯210与第二固定件250,阀芯210围绕转轴240转动实现在安装槽104内翻转以打开或封堵补气通道102。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槽104位于补气通道102的流通路径上,也即补气通道102穿设安装槽104设置。通过将转轴240位于补气通道102的上方,使得阀芯210在安装槽104内能够上下翻转,且阀芯210在不受外力时的重心低于旋转中心。当需要补气时,补气气流作用到第一斜面211以驱动阀芯210相对于转轴240向上翻转,以打开补气通道102。当停止补气时,阀芯210可以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翻转至阀芯210的底部与安装槽104的底壁相抵持,以实现隔断补气通道102的功能,而无需额外设置复位驱动件来驱动阀芯210转动,如此设置,可以简化结构,节省成本。
为了使得止回的效果更好,请参阅图8和图10,阀芯210朝向第一端102a的一侧设有第二斜面212,第一斜面211与第二斜面212分别设于阀芯210的相对两侧;由第一端102a流入的气流可作用于第二斜面212驱动阀芯210转动,以隔断补气通道102。
通过在阀芯210背离第一斜面211的一侧设置第二斜面212,使得当停止补气时,从压缩腔流入的冷媒气流能够作用到第二斜面212上,为阀芯210提供从打开位置转动至隔断位置的驱动力,使得阀芯210的隔断补气通道102的效果更好,能够进一步防止压缩腔内气体倒灌至补气增焓系统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当需要补气时,补气气流通过第一斜面211驱动阀芯210向上翻转以打开补气通道;当停止补气时,阀芯210在自身重力以及从第一端102a进入的冷媒气流的共同作用下复位翻转,以使阀芯210的端面与安装槽104的壁面抵持密封,实现更好的止回效果。
作为示例性的,阀芯210可以为斜板结构,阀芯210远离旋转中心的一端设有密封面213,密封面213连接第一斜面211和第二斜面212。在不需要补气时(初始位置),密封面213与安装槽104的壁面抵持密封。当需要补气时,补气气流通过第一斜面211驱动阀芯210翻转,以使密封面213离开安装槽104的壁面以打开补气通道102,实现补气功能。当停止补气时,阀芯210在重力下回转,同时压缩腔内的气流流入补气通道102内作用第二斜面212,以使阀芯210复位翻转至密封面213与安装槽104的壁面抵持密封,实现隔断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升止回效果,还可以设置弹性件对阀芯210复位,可选地,弹性件可以是设置在转轴240处的扭簧结构,或者可以是与阀芯210连接的弹簧等等。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涡旋压缩机,请参阅图1,该涡旋压缩机包括壳体300、设于壳体300内的动涡旋盘组件和静涡旋盘组件,该静涡旋盘组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涡旋压缩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动涡旋盘组件与静涡旋盘组件配合限定出压缩腔。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该制冷设备包括涡旋压缩机,该涡旋压缩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制冷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可选地,制冷设备可以为空调、冰箱或者冷链运输车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静涡旋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盘本体,设有压缩通道和补气通道,所述补气通道具有与所述压缩通道连通的第一端以及用于连接增焓管件的第二端;和
止回结构,设于所述盘本体,所述止回结构具有可活动的阀芯,所述阀芯可相对于所述补气通道运动,以使所述补气通道由第二端朝第一端单向导通;其中,所述阀芯的运动方向与所述补气通道的轴向方向不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涡旋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朝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由所述第二端流入的补气气流可作用于所述第一斜面,以驱动所述阀芯运动并打开所述补气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涡旋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盘本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涡旋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本体在所述补气通道的一侧设有与所述补气通道连通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补气通道的轴向呈夹角;
所述阀芯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伸入或退出所述补气通道,以隔断或打开所述补气通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涡旋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贯穿所述盘本体的外表面与所述补气通道;所述止回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盘本体外表面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孔背离所述补气通道的一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涡旋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设于所述补气通道的上方,以贯通所述补气通道与所述盘本体的顶面;所述第一固定件安装于所述盘本体的顶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涡旋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阀芯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阀芯伸入所述补气通道并隔断所述补气通道。
8.如权利要求3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静涡旋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的运动方向与所述补气通道的轴向垂直。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涡旋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可转动的设于所述盘本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静涡旋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为阀片结构;所述止回结构还包括连接所述阀芯的转轴,所述转轴位于所述补气通道的一侧;所述阀芯可通过所述转轴相对所述盘本体翻转,以隔断或打开所述补气通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静涡旋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本体设有与所述补气通道连通的安装槽,所述止回结构还包括封堵所述安装槽的第二固定件,所述阀芯和所述转轴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静涡旋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设于所述盘本体的顶部,所述第二固定件过盈配合于所述安装槽的顶部;所述转轴位于所述补气通道的上方。
13.如权利要求9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静涡旋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朝向所述第一端的一侧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分别设于所述阀芯的相对两侧;
由所述第一端流入的气流可作用于所述第二斜面,以驱动所述阀芯转动并隔断所述补气通道。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静涡旋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的密封面,所述阀芯翻转可带动所述密封面抵持或脱离所述补气通道的壁面。
15.一种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动涡旋盘组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静涡旋盘组件,所述动涡旋盘组件与所述静涡旋盘组件配合限定出压缩腔。
16.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涡旋压缩机。
CN202322577788.XU 2023-09-21 2023-09-21 静涡旋盘组件、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Active CN2208500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77788.XU CN220850015U (zh) 2023-09-21 2023-09-21 静涡旋盘组件、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77788.XU CN220850015U (zh) 2023-09-21 2023-09-21 静涡旋盘组件、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50015U true CN220850015U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82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77788.XU Active CN220850015U (zh) 2023-09-21 2023-09-21 静涡旋盘组件、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500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34910B2 (en) Scroll compressor having hub plate
US11022119B2 (en) Variable volume ratio compressor
CN209781195U (zh) 压缩机
US7021902B2 (en) Hybrid compressor
CN107620705B (zh) 涡旋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112428773B (zh)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KR20070100084A (ko) 밀폐형 압축기의 역류 방지 장치
US20230313797A1 (en) Horizontal rotary compressor with enhanced tiltability during operation and other performance metrics
CN220850015U (zh) 静涡旋盘组件、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WO2017219660A1 (zh) 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
CN111237193A (zh) 用于压缩机的排气管组件、壳体组件、压缩机和制冷装置
CA2299843C (en) Scroll type compressor
US20090116977A1 (en) Compressor With Muffler
US20230103065A1 (en) Scroll compressor with engineered shared communication port
CN211715320U (zh) 涡旋压缩机、制冷设备及汽车
CN112963345A (zh) 一种涡旋式电动空调压缩机
CN113123967B (zh) 涡旋式两级压缩机及具有其的车辆
WO2020125064A1 (zh) 涡旋压缩机、空调器及涡旋压缩机背压调节方法
KR100575700B1 (ko) 스크롤 압축기의 냉매흡입구조
US10480513B2 (en) Intermediate discharge port for a compressor
CN219754799U (zh) 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JP3207307B2 (ja)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CN220227198U (zh) 压缩组件、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109026708B (zh) 一种泵体组件及压缩机
WO2022041566A1 (zh) 涡旋结构和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