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38833U - 一种旋钮加工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钮加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38833U
CN220838833U CN202322668146.0U CN202322668146U CN220838833U CN 220838833 U CN220838833 U CN 220838833U CN 202322668146 U CN202322668146 U CN 202322668146U CN 220838833 U CN220838833 U CN 2208388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
bar
jig
seat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6814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清耀
马奕
苏增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sion Xiamen Automat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sion Xiamen Automa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sion Xiamen Automat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sion Xiamen Automa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6814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388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388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388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生产线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旋钮加工设备,包括第一工作台,所述第一工作台上固定有第一龙门架,所述第一龙门架的下方并列设置有轴芯治具传送带、吧的帽治具传送带和吧的帽下座传送带;所述第一龙门架下方设置有吧的帽上胶组件,所述吧的帽下座传送带的一侧设置有吧的帽上料机构;所述吧的帽治具传送带的一侧设置有保压盖传送带,第二工作台上的工作区域分为传送区域和上料上胶区域,在上料上胶区域内进行吧的帽的上料和上胶,在传送区域内进行吧的帽和轴芯的组装、检测和压合,各个传送带之间相互配合,充分利用第二工作台上的空间,具有较大的空间利用率,各个步骤之间相互独立,并且同步进行,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旋钮加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生产线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旋钮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自动化生产线在生产时,将加工对象自动地由一台机床传送到另一台机床,并由机床自动地进行加工、装卸、检验等;工人的任务仅是调整、监督和管理自动线,不参加直接操作;所有的机器设备都按统一的节拍运转,生产过程是高度连续的。在大批、大量生产中采用自动线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劳动条件,缩减生产占地面积,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保证生产均衡性,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其中,手表旋钮包括轴芯和吧的帽,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分别对轴芯和吧的帽进行贴胶、撕膜、热压、组装、保压等步骤,步骤繁琐,常规的自动化生产线,根据不同步骤设置不同的生产设备进行组合使用设备较多,各个设备之间相互配合的程度较低,占地面积较大,空间利用率低,导致生产效率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钮加工设备,能解决常规自动生产线不同步骤之间设备组合较多,生产成本较高,生产效率较差等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钮加工设备,包括第一工作台,所述第一工作台上固定有第一龙门架,所述第一龙门架的下方并列设置有轴芯治具传送带、吧的帽治具传送带和吧的帽下座传送带,所述第一龙门架上活动设置有轴芯吸附夹具,所述轴芯吸附夹具位于轴芯治具传送带和吧的帽治具传送带上方,所述轴芯治具传送带的一侧设有拆分运输机构,所述拆分运输机构对轴芯治具进行拆分,所述拆分运输机构分别对轴芯治具的轴芯下座和轴芯上盖进行运输;
所述第一龙门架下方设置有吧的帽上胶组件,所述吧的帽上胶组件位于吧的帽下座传动带的一侧,所述吧的帽下座传送带的一侧还设置有吧的帽上料机构,所述吧的帽上料机构对吧的帽下座传送带上的吧的帽下座进行上料;
所述吧的帽治具传送带的一侧设置有保压盖传送带,所述吧的帽治具传送带和保压盖传送带之间活动设置有上料夹具,所述上料夹具对保压盖进行上料。
进一步的,所述拆分运输机构包括轴芯下座运输组件,所述轴芯下座运输组件包括导向滑板、上平台和下平台,所述导向滑板连接在上平台和下平台之间,所述上平台的高度高于下平台,所述上平台上固定有第一推动气缸,所述第一推动气缸的驱动端朝向下平台,所述下平台位于轴芯下座传送带的一端,所述下平台上固定有第二推动气缸和第四推动气缸,所述第二推动气缸朝向上平台,并设置有阻挡件,所述第四推动气缸的驱动端朝向轴芯下座传送带。
进一步的,所述拆分运输机构包括轴芯上盖运输组件,所述轴芯上盖运输组件包括旋转升降底座,所述旋转升降底座的驱动端上固定有摆动气爪气缸,所述摆动气爪气缸位于轴芯上盖传送带的一端,所述摆动气爪气缸的驱动端对轴芯上盖进行夹持、翻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工作台上固定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位于吧的帽治具传送带的上方,所述上料夹具活动设置在安装架的一侧,所述安装架的另一侧上活动设置有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位于吧的帽治具传送带的上方,并对吧的帽治具传送带上的吧的帽下座进行检测。
进一步的,所述吧的帽上料机构包括吧的帽料台、吧的帽上料机械臂和翻转上料组件,所述翻转上料组件位于吧的帽下座传送带的一侧,所述翻转上料组件包括翻转座,所述吧的帽上料机械臂对吧的帽料台上的吧的帽进行夹取,并运至翻转座上进行翻转上料。
进一步的,所述吧的帽料台包括上料台和震动平台,所述上料台的出料口朝向震动平台,所述震动平台包括震动底座和筛盘,所述震动底座上固定有震动机构,所述筛盘固定在震动机构的驱动端上,所述筛盘上开设有多个定位槽,吧的帽的底部嵌设在定位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震动机构包括水平震动组件和竖直震动组件,所述水平震动组件固定在震动底座上,所述竖直震动组件固定在水平震动组件上,所述筛盘固定在竖直震动底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翻转上料组件包括翻转座,所述翻转座上活动设置有翻转板,所述翻转板上承载有吧的帽翻转治具,所述吧的帽上料机械臂对吧的帽翻转治具进行上料,所述翻转座驱动翻转板进行180度翻转。
进一步的,所述吧的帽治具传送带远离第一龙门架的一端设置有压合机构,压合机构包括压合架和固定在压合架上的压合组件,所述压合组件的驱动端朝下,并位于吧的帽治具传送送带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工作台上固定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位于吧的帽治具传送带的下方,并与压合组件位置相对应,所述支撑组件对吧的帽治具进行支撑,供压合组件进行压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方案中,第二工作台上的工作区域分为传送区域和上料上胶区域,在上料上胶区域内进行吧的帽的上料和上胶,在传送区域内进行吧的帽和轴芯的组装、检测和压合,各个传送带之间相互配合,充分利用第二工作台上的空间,具有较大的空间利用率,各个步骤之间相互独立,并且同步进行,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钮加工设备的第一工作台结构示意图一;
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钮加工设备的第一工作台结构示意图二;
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钮加工设备的第一龙门架结构示意图一;
图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钮加工设备的第一龙门架结构示意图二;
图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钮加工设备的震动平台结构示意图一;
图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钮加工设备的震动平台结构示意图二;
图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钮加工设备的翻转上料组件结构示意图一;
图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钮加工设备的翻转上料组件结构示意图二;
图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钮加工设备的下压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钮加工设备的吧的帽上胶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钮加工设备的轴芯下座运输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钮加工设备的轴芯上盖运输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钮加工设备的安装架结构示意图;
图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钮加工设备的压合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钮加工设备的轴芯治具结构示意图;
图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钮加工设备的吧的帽治具结构示意图。
上述说明书附图的标记说明如下:
1、轴芯治具;101、轴芯上盖;102、轴芯下座;103、轴芯;
2、吧的帽治具;201、保压盖;202、吧的帽下座;2021、安装孔位;203、吧的帽;
3、第一工作台;301、第一龙门架;3011、第一上胶水平滑轨;3012、第一上胶竖直滑轨;3013、第二上胶水平滑轨;3014、吧的帽上胶伸缩气缸;3015、吧的帽胶压出吸板;3016、吸附水平滑轨;3017、吸附竖直滑轨;
302、轴芯治具传送带;303、吧的帽治具传送带;304、吧的帽下座传送带;305、保压盖传送带;
306、吧的帽上胶夹具;3061、吧的帽上胶旋转电机;3062、吧的帽上胶夹爪;
307、吧的帽上胶组件;3071、上胶滑轨;3072、滑动板;3073、第一放置位;3074、第二放置位;3075、吧的帽胶治具;
308、轴芯吸附夹具;3081、吸附电机;3082、轴芯夹爪;3083、轴芯吸附板;
309、安装架;3091、检测水平滑轨;3092、检测竖直滑轨;3093、上料水平滑轨;3094、上料竖直滑轨;
310、检测组件;3101、检测主体;3102、检测杆;
311、上料夹具;3111、上料旋转电机;3112、上料夹爪;
312、支撑组件;3121、支撑气缸;3122、支撑座;313、轴芯上盖传送带;314、轴芯下座传送带;
4、吧的帽上料机构;401、吧的帽料台;4011、进料口;4012、出料口;
402、震动平台;4021、震动底座;4022、减震块;4023、震动滑轨;4024、震动电机;4025、安装座;4026、筛盘;4027、音圈电机;4028、定位槽;4029、筛板导向滑轨;4030、导向滑块;4031、筛板升降气缸;4032、安装杆;4033、筛板;4034、筛板驱动电机;
404、吧的帽上料机械臂;
405、翻转上料组件;4051、翻转座;4052、翻转块;4053、翻转臂;4054、翻转板;4055、支撑台;4056、翻转电机;4057、推动气缸;4058、吧的帽翻转治具;4059、放置位;4060、通孔;
406、下压机构;4061、下压架;4062、下压气缸;4063、下压板;4064、下压凸起;
407、吧的帽检测相机;
5、拆分运输机构;501、轴芯下座运输组件;5011、导向滑轨;5012、上平台;5013、下平台;5014、第一推动气缸;5015、第二推动气缸;5016、第三推动气缸;5017、第四推动气缸;5018、推杆;5019、阻挡件;
502、轴芯上盖运输组件;5021、运输底板;5022、运输底座;5023、运输旋转电机;5024、运输转轮;5025、运输伸缩气缸;5026、摆动气爪气缸;5027、夹持爪;
6、压合组件;601、压合架;602、压合臂;603、压合气缸;604、压合板;605、压合导向滑轨;606、压合导向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钮加工设备,包括第一工作台3,第一工作台3上运输有吧的帽治具2和轴芯治具1,请参照图15和图16,吧的帽治具2包括吧的帽下座202和保压盖201,吧的帽下座202用于放置吧的帽203和轴芯103,保压盖201盖合在吧的帽下座202上。轴芯治具1包括轴芯下座102和轴芯上盖101,轴芯下座102用于放置轴芯103,轴芯上盖101盖合在轴芯下座102上。轴芯103和吧的帽203进行组装形成旋钮。
第一工作台3上固定有第一龙门架301,第一龙门架301的下方并列设置有轴芯治具1传送带、吧的帽治具2传送带和吧的帽下座202传送带,轴芯治具1传送带、吧的帽治具2传送带和吧的帽下座202传送带由第一工作台3的一侧依次向另一侧并列设置。
吧的帽下座202传送带的一侧设置有吧的帽上料机构4,吧的帽上料机构4对吧的帽下座202传送带上的吧的帽下座202进行上料。吧的帽上料机构4包括吧的帽料台401、吧的帽上料机械臂404和翻转上料组件405。请参照图5和图6,吧的帽料台401包括上料台和震动平台402,上料台开设有进料口4011和出料口4012,出料口4012朝向震动平台402。震动平台402包括震动底座4021和筛盘4026,震动底座4021固定在第一工作台3上,并且,震动底座4021与第一工作台3之间嵌设有减震块4022。震动底座4021上固定有震动机构,震动机构水平震动组件和竖直震动组件,水平震动组件固定在震动底座4021上,竖直震动组件固定在水平震动组件上,筛盘4026固定在竖直震动组件上。其中,水平震动组件包括振动滑轨,震动滑轨4023固定在震动底座4021上。水平震动组件包括安装座4025,安装座4025可活动的设置在震动滑轨4023上。振动底座上固定有振动电机,振动电机驱动安装座4025在水平振动滑轨的延伸方向上进行运动。筛盘4026固定在安装座4025上,筛盘4026与安装座4025之间固定有音圈电机4027,本实施例中,音圈电机4027的数量为四个,四个音圈电机4027分布在筛盘4026底部四角。音圈电机4027驱动筛盘4026在竖直方向上进行振动,同时振动电机驱动安装座4025在水平方向上做往复直线运动,进而带动筛盘4026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运动,音圈电机4027和振动电机共同驱动筛盘4026进行运动,吧的帽203能够在筛盘4026内进行更好的运动。上料台上的吧的帽203经出料口4012进入筛盘4026,音圈电机4027和振动电机共同驱动筛盘4026内的吧的帽203进行振动。
吧的帽203顶面开口直径与底面开口直径之间具有直径差,本实施例中,筛盘4026上开设有多个呈阵列分布的定位槽4028,定位槽4028的直径与吧的帽203底部开口直径相同,筛盘4026在震动过程中,吧的帽203的底部嵌设在定位槽4028内。安装座4025的两侧面上固定有筛板导向滑轨4029,筛板导向滑轨4029上活动设置有导向滑块4030。导向滑块4030上固定设置有筛板升降气缸4031,两个筛板升降气缸4031的驱动端之间固定有安装杆4032,安装杆4032上固定有延伸至筛盘4026内的筛板4033。安装座4025上固定有筛板驱动电机4034,筛板驱动电机4034驱动导向滑块4030在筛板导向滑轨4029上运动,从而驱动筛板4033在筛盘4026的一侧运动至另一侧。筛板4033在运动的过程中对筛盘4026内的吧的帽203进行驱动,正面朝上的吧的帽203嵌设在定位槽4028内,反面朝上的吧的帽203继续受音圈电机4027和振动电机的驱动进行振动以及受筛板4033的驱动向前运动,直至嵌设在定位槽4028内。定位槽4028保证吧的帽203的正面朝上,吧的帽上料机械臂404对位于定位槽4028内的吧的帽203进行上料,确保上料更加精准。
请参照图7和图8,翻转上料组件405位于吧的帽下座202传送带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翻转上料组件405的一侧固定有吧的帽检测相机407,吧的帽检测相机407对吧的帽上料机械臂404的吧的帽203上料情况进行检测。翻转上料组件405包括翻转座4051吧的帽上料机械臂404对吧的帽料台401上的吧的帽203进行夹取,并运至翻转座4051上进行翻转上料。翻转座4051上活动设置有翻转板4054。本实施例中,翻转座4051的顶部固定有翻转块4052,翻转块4052的顶面上设置有两个向上凸起的翻转臂4053,翻转板4054一端的两侧均通过转轴与翻转臂4053活动连接,翻转板4054的另一端向外延伸。翻转座4051远离吧的帽下座202传送带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台4055,翻转板4054的另一端放置在支撑台4055上。翻转座4051上固定有翻转电机4056,翻转块4052上设置有驱动轮,翻转电机4056和驱动轮之间通过传送带进行连接,同时,翻转板4054的一端穿过翻转臂4053与驱动轮固定连接。翻转电机4056通过传送带驱动驱动轮转动,从而驱动翻转板4054进行翻转。翻转座4051上还固定有推动气缸4057,推动气缸4057的驱动端与翻转块4052的底面固定连接。推动气缸4057推动翻转块4052上行,直至翻转块4052与翻转电机4056之间的传送带紧绷,使得翻转电机4056具有更好的驱动效率。翻转板4054上承载有吧的帽翻转治具4058,吧的帽翻转治具4058上开设有多个放置位4059,放置位4059贯穿吧的帽翻转治具4058,吧的帽上料机械臂404对筛盘4026的定位槽4028内的吧的帽203进行吸取后放置在吧的帽翻转治具4058的放置位4059上。翻转板4054上开设有多个通孔4060,吧的帽下座202上设有多个安装孔位2021,多个放置位4059、多个通孔4060和多个安装孔位2021之间一一对应。
请参照图9,吧的帽下座202传送带的另一侧设有下压机构406,下压机构406包括下压架4061,下压架4061上固定有下压气缸4062,下压气缸4062向下延伸,下压气缸4062的驱动端上固定有下压板4063,下压板4063上固定有多个下压凸起4064,多个下压凸起4064、多个放置位4059和多个通孔4060一一对应。上料完成的翻转板4054在翻转电机4056驱动下进行度翻转,使得吧的帽翻转治具4058的顶面贴合在吧的帽下座202的顶面上。下压气缸4062驱动下压板4063下行,使得下压凸起4064穿过通孔4060和放置位4059,推动吧的帽203进入吧的帽下座202的安装孔位2021内,完成吧的帽203的上料。
经过上料的吧的帽下座202在吧的帽下座202传送带的驱动下,运动至吧的帽下座202传送带的端部。第一龙门架301的一侧固定有第一上胶水平滑轨3011,第一上胶水平滑轨3011上活动设置有第一上胶竖直滑轨3012,第一上胶竖直滑轨3012上活动设置有吧的帽上胶夹具306。吧的帽上胶夹具306包括吧的帽上胶旋转电机3061,吧的帽上胶旋转电机3061的驱动端固定有吧的帽上胶夹爪3062。
请参照图2和图10,第一龙门架301下方还设置有吧的帽上胶组件307,吧的帽上胶组件307位于吧的帽下座202传动带的一侧。请参照图10,吧的帽上胶组件307包括上胶滑轨3071,上胶滑轨3071上滑动设置有滑动板3072,滑动板3072的两侧分别为第一放置位3073和第二放置位3074,第一放置位3073用于放置吧的帽下座202,第二放置位3074用于放置吧的帽胶治具3075,吧的帽胶治具3075承载有吧的帽203胶。第一龙门架301的另一侧固定有第二上胶水平滑轨3013,第二上胶水平滑轨3013上活动设置有吧的帽上胶伸缩气缸3014,吧的帽上胶伸缩气缸3014的驱动端上固定有吧的帽胶压出吸板3015。上胶滑轨3071驱动滑动板3072运动,当滑动板3072上的第二放置位3074运动至第二上胶滑轨3071下方时,吧的帽胶压出吸板3015对吧的帽胶治具3075内的吧的帽203胶进行吸取,当滑动板3072上的第一放置位3073运动至第二上胶滑轨3071下方时,压出至吧的帽下座202内的吧的帽203上,完成吧的帽203的上胶。
本实施例中,第一上胶水平滑轨3011的覆盖范围包括吧的帽下座202传送带和上胶滑轨3071,上胶完成的吧的帽下座202,进行人工检测,人工检测无误后放置在吧的帽治具2传送带上进行轴芯103上料。第一上胶水平滑轨3011的覆盖范围还可以包括吧的帽治具2传送带,采用吧的帽上胶夹具306对上胶完成的吧的帽下座202进行转移,减少人工操作步骤。
完成上胶的轴芯103位于轴芯治具1内,并随着轴芯治具1转运至第一工作台3的轴芯治具1传送带上,轴芯治具1在轴芯治具1传送带上时,轴芯上盖101位于下方,轴芯下座102位于上方。轴芯治具1传送带对轴芯治具1进行拆分以及轴芯103的转运,并将拆分后的轴芯下座102和轴芯上盖101进行下料。本实施例中,第一工作台3上还固定有轴芯下座102传送带和轴芯上盖101传送带。轴芯治具1传送带位于最外侧,并与轴芯下座102传送带和轴芯上盖101传送带相互连通,有效降低轴芯下座102传送带和轴芯上盖101传送带的运输长度,降低耗能,同时轴芯上盖101传送带和轴芯下座102传送带不需要进行高度抬升等设计对其他结构进行让位,结构更加简单,便于生产组装和检修。
吧的帽治具2传送带位于吧的帽下座202传送带和轴芯治具1传送带之间。第一龙门架301上活动设置有轴芯吸附夹具308,轴芯吸附夹具308位于轴芯治具1传送带和吧的帽治具2传送带上方。第一龙门架301上固定有吸附水平滑轨3016,吸附水平滑轨3016上活动设置有吸附竖直滑轨3017,轴芯吸附夹具308活动设置在吸附竖直滑轨3017上。轴芯103夹具包括吸附电机3081,吸附电机3081的驱动端连接有轴芯夹爪3082,轴芯夹爪3082的底面上固定轴芯吸附板3083。轴芯夹爪3082对位于轴芯治具1传送带上的轴芯治具1的轴芯下座102进行夹取,同时轴芯吸附板3083与轴芯下座102相互贴合,并对轴芯治具1内的轴芯103进行吸附,使得轴芯103和轴芯103胶贴合在轴芯下座102上,随着轴芯夹爪3082上行。
夹取完成的轴芯夹爪3082在吸附水平滑轨3016的驱动下朝向吧的帽治具2传送带移动,并移动至吧的帽治具2传送带上的吧的帽下座202的上方,吸附竖直滑轨3017驱动轴芯夹爪3082下行,直至轴芯下座102的底面贴合在吧的帽下座202的顶面上,轴芯吸附板3083停止对轴芯103的吸附,使得轴芯103和轴芯103胶落至吧的帽下座202的吧的帽203和吧的帽203胶上,实现手表旋钮的组装。
轴芯治具1传送带的一侧设有拆分运输机构5,拆分运输机构5位于轴芯下座102传送带、轴芯上盖101传送带的一端,拆分运输机构对轴芯治具1进行拆分,并分别对轴芯治具1的轴芯下座102和轴芯上盖101进行运输。本实施例中,拆分运输机构5包括轴芯下座102运输组件和轴芯上盖101运输组件,轴芯下座102运输组件位于轴芯治具1传送带的一侧,同时位于轴芯下座102传送带的一端;轴芯上盖101运输组件位于轴芯治具1传送带和轴芯上盖101转动带的一端。
请参照图11,轴芯下座102运输组件包括导向滑板、上平台5012和下平台5013,导向滑板连接在上平台5012和下平台5013之间,上平台5012的高度高于下平台5013,上平台5012和下平台5013的连接方向与轴芯治具1传送带的延伸方向相同。上平台5012上固定有第一推动气缸5014,第一推动气缸5014的驱动端朝向下平台5013。下平台5013位于轴芯下座102传送带的一端,下平台5013上固定有第二推动气缸5015、第三推动气缸5016和第四推动气缸5017,第二推动气缸5015朝向上平台5012,并设置有阻挡件5019。第三推动气缸5016位于导向滑板的下方,第三推动气缸5016的驱动端设置有推杆5018,推杆5018穿过导向滑板对位于下平台5013上轴芯下座102进行推动。第四推动气缸5017的驱动端朝向轴芯下座102传送带,第四推动气缸5017推动轴芯下座102运动至轴芯下座102传送带上。完成手表旋钮组装的轴芯下座102随着轴芯夹爪3082运动至上平台5012上,第一推动气缸5014推动轴芯下座102至导向滑板上,轴芯下座102沿着导向滑板向下运动,并立与下平台5013上,第三推动气缸5016驱动推杆5018推动轴芯下座102的上部,实现对轴芯下座102的翻面,使得轴芯下座102平置与下平台5013上,并且轴芯下座102的顶面朝上。第二推动气缸5015推动阻挡件5019,对轴芯下座102的位置进行调整,第四推动气缸5017推动轴芯下座102运动至轴芯下座102传送带,经轴芯下座102传送带运动至第一工作台3上。
请参照图12,轴芯上盖101运输组件包括旋转升降底座,旋转升降底座包括运输底板5021和运输底座5022,运输底板5021上固定有运输旋转电机5023,运输旋转电机5023的驱动端穿过运输底板5021向下延伸。运输底板5021的底面上可转动的设置有运输转轮5024,运输旋转电机5023的驱动端与运输转轮5024通过传送带连接。运输底座5022穿着运输底板5021与运输转轮5024固定连接。运输旋转电机5023通过运输转轮5024驱动运输底座5022进行转动。运输底座5022上固定有运输伸缩气缸5025,运输伸缩气缸5025的驱动端向上延伸,并固定有摆动气爪气缸5026,即摆动气爪气缸5026固定在旋转升降底座的驱动端。摆动气爪气缸5026的驱动端固定有夹持爪5027,夹持爪5027对轴芯上盖101进行夹取并进行翻面。
在进行轴芯上盖101运输时,摆动气爪气缸5026驱动夹持爪5027对轴芯103进行夹持,运输旋转电机5023驱动摆动气爪气缸5026朝向轴芯上盖101传送带进行转动。在转动的同时,摆动气爪气缸5026驱动轴芯上盖101进行翻面,使得轴芯上盖101的底面向下。直至驱动轴芯上盖101运动至轴芯上盖101传送带上,轴芯上盖101在轴芯上盖101传送带的驱动下运动至第一工作平台上。在转动的过程中,运输伸缩气缸5025对摆动气爪气缸5026的高度进行抬高,避免摆动气爪气缸5026与轴芯上盖101传送到和轴芯治具1传送带之间发生碰撞。
吧的帽治具2传送带的一侧设置有保压盖传送带305,吧的帽治具2传送带和保压盖传送带305之间活动设置有上料夹具311,上料夹具311对保压盖201进行上料。本实施例中,吧的帽治具2传送带的远离第一龙门架301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架309,请参照图13,安装架309位于吧的帽治具2传送带的上方,上料夹具311活动设置在安装架309的一侧,安装架309的另一侧上活动设置有检测组件310,检测组件310位于吧的帽治具2传送带的上方,并对吧的帽治具2传送带上的吧的帽下座202进行检测。
安装架309的一侧固定有检测水平滑轨3091,检测水平滑轨3091上活动设置有检测竖直滑轨3092,检测组件310活动设置在检测竖直滑轨3092上。检测组件310包括检测主体3101和多个向下延伸的检测杆3102,多个检测杆3102与吧的帽下座202上的多个安装孔位2021一一对应。检测竖直滑轨3092驱动检测杆3102下行,检测杆3102与吧的帽下座202上的吧的帽203和轴芯103顶抵接触,通过对检测杆3102下行的距离判断吧的帽203上是否组装有轴芯103,实现对组装情况的精确检测。
安装架309的另一侧固定有上料水平滑轨3093,上料水平滑轨3093上活动设置有上料竖直滑轨3094,上料夹具311活动设置在上料竖直滑轨3094上。上料夹具311包括上料旋转电机3111,上料旋转电机3111的驱动端向下,并固定有上料夹爪3112。上料竖直滑轨3094驱动上料夹爪3112下行对保压盖传送带305上的保压盖201进行夹持,并通过上料水平滑轨3093转动至吧的帽治具2传送带上。上料竖直滑轨3094驱动上料夹爪3112下行,直至保压盖201盖合在吧的帽下座202上,完成吧的帽治具2的组装。
请参照图14,吧的帽治具2传送带的远离第一龙门架301的一端设置有压合机构,压合机构包括压合架601和压合组件6,压合组件6的驱动端朝下,并位于吧的帽治具2传送带的上方。压合架601的顶部设置有朝向吧的帽治具2传送带延伸的压合臂602。压合组件6包括压合气缸603,压合气缸603固定在压合臂602的底面上。压合气缸603的驱动端朝下,并固定有压合板604,压合板604位于吧的帽治具2的上方。压合架601的侧面上固定有压合导向轨道,压合导向滑轨605上活动设置有压合导向滑块606,压合板604的一侧固定在压合导向滑块606上。压合导向滑轨605对压合板604的下行路径进行限位,保证压合板604下行的准确性。
第一工作台3上固定有支撑组件312,支撑组件312位于吧的帽治具2的下方,并与压合组件6位置相对应。支撑组件312包括支撑气缸3121,支撑气缸3121的驱动端朝上,并固定有支撑座3122,支撑座3122与压合板604位置相对应。支撑气缸3121驱动支撑座3122上行,与吧的帽治具2顶抵接触,对吧的帽治具2进行支撑,供压合组件6进行压合,保证压合板604具有良好的压合效果。压合完成后进行人工下料,进行后续的加热步骤
在使用时,吧的帽203经上料台运送至震动平台402上,吧的帽203在震动平台402上受水平震动组件和竖直震动组件的震动进行翻面;筛板4033位于筛盘4026内,并且底部与筛盘4026间隔设置,二者之间的距离小于吧的帽203的高度。筛板4033在筛板驱动电机4034的驱动下由筛盘4026的一侧运动至另一侧,筛板4033运动过程中,推动正面朝上的吧的帽203进入定位槽4028内,反面朝上的吧的帽203被推动到边缘,筛板升降气缸4031驱动筛板4033进行上升,控制筛板4033越过反面朝上的吧的帽203,运动至筛盘4026另一侧的边缘,在筛板驱动电机4034的驱动下,由筛盘4026的另一侧进行反方向运动,重复上述步骤,保证吧的帽203能够正面朝上的嵌设在定位槽4028内。
吧的帽上料机械臂404对定位槽4028内的吧的帽203进行吸取,并放置在翻转上料组件405的吧的帽翻转治具4058的放置位4059上,吧的帽翻转治具4058对吧的帽203进行吸附,避免吧的帽203在翻转过程中发生脱落。吧的帽下座202传送带驱动吧的帽下座202运动至翻转上料组件405的一侧,翻转电机4056驱动翻转板4054进行180度翻转,使得吧的帽翻转治具4058位于吧的帽下座202的上方。下压机构406的下压气缸4062驱动下压板4063下行,下压板4063上的下压凸起4064穿过通孔4060和放置位4059,推动吧的帽203进入吧的帽下座202的安装孔位2021内。
吧的帽下座202传送带驱动吧的帽下座202运动至吧的帽上胶夹具306的下方,吧的帽上胶夹具306对吧的帽下座202进行夹取,并运输至滑动板3072的第一放置位3073上。上胶滑轨3071驱动滑动板3072的第二放置位3074和第一放置位3073依次移动至吧的帽胶压出吸板3015的下方,吧的帽胶压出吸板3015对第一放置位3073的吧的帽203胶进行吸取,并压出放置在第一放置位3073上的吧的帽下座202的吧的帽203上。人工对吧的帽下座202的上胶情况进行检查,并放置在吧的帽治具2传送带上,同样的,可以设置较长的第一上胶水平滑轨3011,利用吧的帽上胶夹具306完成吧的帽下座202在上胶滑轨3071和吧的帽治具2传送带之间的位置转移。
吧的帽治具2传送带驱动上胶完成的吧的帽下座202运动至吸附水平滑轨3016的下方,同时上胶完成的轴芯103位于轴芯治具1内,经轴芯治具1传送带同样运送至吸附水平滑轨3016的下方。轴芯吸附夹具308对轴芯治具1的轴芯下座102进行吸附,同时轴芯103位于轴芯下座102内进行同步上升,轴芯吸附夹具308驱动轴芯下座102运动至吧的帽下座202的上方,并驱动轴芯下座102下行与吧的帽下座202相互顶抵接触。轴芯吸附夹具308停止对轴芯103的吸附,轴芯103落至吧的帽下座202内的吧的帽203上,完成轴芯103和吧的帽203的组装。轴芯吸附夹具308将下料完成的轴芯下座102运送至轴芯下座102运输组件的上平台5012上进行下料,此时轴芯下座102的顶面朝下。
轴芯下座102位于上平台5012上受第一推动气缸5014推动,经导向滑板运动至下平台5013上,此时轴芯下座102立于下平台5013上,第三推动气缸5016推动轴芯下座102的顶部,驱动轴芯下座102进行翻面,使得轴芯下座102顶面朝上,平放于下平台5013上。第二推动气缸5015对轴芯下座102进行限位,第四推动气缸5017推动轴芯下座102运动至轴芯下座102传送带上,完成轴芯下座102的下料。此时轴芯下座102的顶面朝上,在下料完成后可以设置轴芯103上料组件直接对轴芯下座102进行上料,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
轴芯上盖101在轴芯治具1传送带的驱动下运动至轴芯上盖101运输组件的一侧,此时轴芯上盖101顶面朝上。轴芯治具1运输组件的夹持爪5027对轴芯上盖101进行夹持。运输伸缩气缸5025驱动夹持爪5027上升,同时摆动气爪气缸5026驱动轴芯上盖101进行180度翻转,使得轴芯上盖101的顶面朝下。运输旋转电机5023驱动夹持爪5027运动至轴芯上盖101传送带的上方。运输伸缩气缸5025驱动夹持爪5027下降,夹持爪5027将轴芯上盖101顶面朝下的放置在轴芯上盖101传送带上进行下料,在外部可以设置组装组件,对轴芯上盖101进行夹持,直接放置在轴芯下座102上完成轴芯治具1的组装,不需要对轴芯上盖101进行翻面,便于后续轴芯治具1的组装。
经过轴芯103上料的吧的帽下座202在吧的帽治具2传送带的驱动下,运动至检测组件310的下方。检测组件310下行对吧的帽下座202内轴芯103和吧的帽203的组装进行检测,检测不合格进行报警。检测合格的吧的帽下座202经吧的帽治具2传送带运动至上料水平滑轨3093的下方。上料夹爪3112夹取保压盖传送带305上的保压盖201,并放置在吧的帽下座202上,完成吧的帽治具2的组装,同时保压盖201对轴芯103和吧的帽203施加压力,保证轴芯103和吧的帽203之间贴合的紧密性。
组装完成的吧的帽治具2经吧的帽治具2传送带运动至压合组件6的下方,支撑组件312对吧的帽治具2进行支撑,压合组件6的压合板604下行,对吧的帽治具2进行压合。压合完成的吧的帽治具2经人工进行下料,进行后续的加热等工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旋钮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工作台,所述第一工作台上固定有第一龙门架,所述第一龙门架的下方并列设置有轴芯治具传送带、吧的帽治具传送带和吧的帽下座传送带,所述第一龙门架上活动设置有轴芯吸附夹具,所述轴芯吸附夹具位于轴芯治具传送带和吧的帽治具传送带上方,所述轴芯治具传送带的一侧设有拆分运输机构,所述拆分运输机构对轴芯治具进行拆分,所述拆分运输机构分别对轴芯治具的轴芯下座和轴芯上盖进行运输;
所述第一龙门架下方设置有吧的帽上胶组件,所述吧的帽上胶组件位于吧的帽下座传动带的一侧,所述吧的帽下座传送带的一侧还设置有吧的帽上料机构,所述吧的帽上料机构对吧的帽下座传送带上的吧的帽下座进行上料;
所述吧的帽治具传送带的一侧设置有保压盖传送带,所述吧的帽治具传送带和保压盖传送带之间活动设置有上料夹具,所述上料夹具对保压盖进行上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钮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分运输机构包括轴芯下座运输组件,所述轴芯下座运输组件包括导向滑板、上平台和下平台,所述导向滑板连接在上平台和下平台之间,所述上平台的高度高于下平台,所述上平台上固定有第一推动气缸,所述第一推动气缸的驱动端朝向下平台,所述下平台位于轴芯下座传送带的一端,所述下平台上固定有第二推动气缸和第四推动气缸,所述第二推动气缸朝向上平台,并设置有阻挡件,所述第四推动气缸的驱动端朝向轴芯下座传送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钮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分运输机构包括轴芯上盖运输组件,所述轴芯上盖运输组件包括旋转升降底座,所述旋转升降底座的驱动端上固定有摆动气爪气缸,所述摆动气爪气缸位于轴芯上盖传送带的一端,所述摆动气爪气缸的驱动端对轴芯上盖进行夹持、翻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钮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台上固定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位于吧的帽治具传送带的上方,所述上料夹具活动设置在安装架的一侧,所述安装架的另一侧上活动设置有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位于吧的帽治具传送带的上方,并对吧的帽治具传送带上的吧的帽下座进行检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钮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吧的帽上料机构包括吧的帽料台、吧的帽上料机械臂和翻转上料组件,所述翻转上料组件位于吧的帽下座传送带的一侧,所述翻转上料组件包括翻转座,所述吧的帽上料机械臂对吧的帽料台上的吧的帽进行夹取,并运至翻转座上进行翻转上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旋钮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吧的帽料台包括上料台和震动平台,所述上料台的出料口朝向震动平台,所述震动平台包括震动底座和筛盘,所述震动底座上固定有震动机构,所述筛盘固定在震动机构的驱动端上,所述筛盘上开设有多个定位槽,吧的帽的底部嵌设在定位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旋钮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机构包括水平震动组件和竖直震动组件,所述水平震动组件固定在震动底座上,所述竖直震动组件固定在水平震动组件上,所述筛盘固定在竖直震动底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旋钮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上料组件包括翻转座,所述翻转座上活动设置有翻转板,所述翻转板上承载有吧的帽翻转治具,所述吧的帽上料机械臂对吧的帽翻转治具进行上料,所述翻转座驱动翻转板进行180度翻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钮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吧的帽治具传送带远离第一龙门架的一端设置有压合机构,压合机构包括压合架和固定在压合架上的压合组件,所述压合组件的驱动端朝下,并位于吧的帽治具传送送带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旋钮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台上固定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位于吧的帽治具传送带的下方,并与压合组件位置相对应,所述支撑组件对吧的帽治具进行支撑,供压合组件进行压合。
CN202322668146.0U 2023-10-07 2023-10-07 一种旋钮加工设备 Active CN2208388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68146.0U CN220838833U (zh) 2023-10-07 2023-10-07 一种旋钮加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68146.0U CN220838833U (zh) 2023-10-07 2023-10-07 一种旋钮加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38833U true CN220838833U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39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68146.0U Active CN220838833U (zh) 2023-10-07 2023-10-07 一种旋钮加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388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56049B (zh) 减震器多工位加工系统及其加工方法
CN109511258B (zh) 自动贴装设备
CN111250984A (zh) 一种多工位端子组装机
CN108242872B (zh) 一种转子加工设备的组装机构
CN111229531A (zh) 一种涂胶封边生产线
CN111805205A (zh) 一种连杆铜套自动压入装置
CN112775381A (zh) 一种电子器件组装机的铆压设备
CN212120590U (zh) 一种涂胶封边生产线
CN211759588U (zh) 手机摄像头支架组装设备
CN112207250A (zh) 一种压铸件毛边整理贴标加工设备及其加工方法
CN209954139U (zh) 一种自动组装设备
CN220838833U (zh) 一种旋钮加工设备
CN210755715U (zh) 一种用于自动浸锡机的上料装置
CN113458749A (zh) 触摸屏自动化组装生产线
CN113275878A (zh) 一种电梯智能终端装配设备
CN211305471U (zh) 一种电动车轮毂组装装置
CN210388253U (zh) 一种自动化装配设备
CN110977457A (zh) 纱线涨紧轮自动装配检测机
CN108381165B (zh) 一种启动轴压装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CN117001346B (zh) 一种手表旋钮组装线及手表旋钮装配方法
WO2022188228A1 (zh) 一种自动上下料的加工设备
CN212288829U (zh) 一种胶圈自动化套装设备
CN114486508A (zh) 一种叠层封装用推拉力测试装置
CN114227237A (zh) 一种光伏设备元器件生产配件组装设备
CN111716098A (zh) 一种扬声器生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