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21131U - 芯线组及其适用的传输线缆 - Google Patents

芯线组及其适用的传输线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21131U
CN220821131U CN202322323406.0U CN202322323406U CN220821131U CN 220821131 U CN220821131 U CN 220821131U CN 202322323406 U CN202322323406 U CN 202322323406U CN 220821131 U CN220821131 U CN 2208211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wire
wire
core
cladding
bare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2340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瑞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ka Internatio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Elka Internation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ka International Ltd filed Critical Elka International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2340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211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211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211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芯线组及其适用的传输线缆,芯线组包含第一芯线、与第一芯线并排的第二芯线、包覆第一芯线与第二芯线的第一包覆层、第二包覆层以及裸金属线。第二包覆层包覆第一包覆层且形成置线空间。裸金属线设置于置线空间中。

Description

芯线组及其适用的传输线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传输线缆内的芯线组及其适用的传输线缆;特别是关于具有裸金属线以及传输芯线的芯线组。
背景技术
现今的传输线接头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单一接头上所要对应的引脚数量以及传输线缆内的芯线数量也日益增加。而为了避免传输线整体的线径过粗或传输线本体的硬度过硬而令使用者难以使用或灵活地设置,传输线内的芯线都朝线径微型化或材质柔软化来发展。然而,微型化且高度整合的传输线接头与传输线因为所需要的加工精密度大增而大幅度地增加了制造上的难度,使得产品良率无法有效地提升。
举例来说,传输线内的芯线是通过焊接等方式与传输线接头的电路基板上的焊接垫结合。焊接的参数设定(例如,焊接时间或焊接温度)以及参数控制的精准度将会影响产品的制造良率。然而,材质柔软或者线径较细的芯线非常容易因为焊接时温度或时间的控制不当而导致芯线的绝缘层烧穿或退缩。进而使芯线与周遭导体(例如,其他芯线、接地导体或排流线)之间产生短路或芯线本身产生断路等情形。
更具体地,以具有作为排流线(Drain wire)的裸金属线的芯线组为例。芯线组可以具有两条以上的传输芯线以及至少一条作为排流线的裸金属线,并且以包覆层包覆传输芯线以及裸金属线。在焊接前时,会将传输芯线的绝缘层部分地剥除(通常为最前端部分)后以焊接支架依序排列至焊接位置以进行焊接。当进行焊接时,若焊接温度或者时间等工艺参数控制不当时,可能会导致传输芯线上剩余的绝缘层(保留以作为绝缘功用的部分)因焊接时温度过高而破损或融化而退缩。另一方面,在焊接时作为排流线的裸金属线亦会加热焊接,然而裸金属线焊接时所接受的热亦会传导至传输芯线的绝缘层。当焊接温度控制不佳时,裸金属线焊接时所接受的热将导致裸金属线接触到的传输芯线的绝缘层产生穿孔或破损。传输芯线的绝缘层破损或退缩将有很大的机会会使传输芯线与周遭的导体相互短路而使得焊接失效。使产品焊接的良率降低,造成重工或者是资源的浪费。
若要避免上述情形,往往需要反复地校正/调整焊接时的参数或者使用较高精准度的焊接设备进行焊接。因此间接地增加了研发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或者制造所需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传输线缆内的芯线组,使焊接时减少芯线因热受损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传输线缆内的芯线组,避免焊接时,裸金属线对周遭芯线的绝缘层产生热破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芯线组,包含第一芯线、与第一芯线并排的第二芯线、包覆第一芯线与第二芯线的第一包覆层、第二包覆层以及裸金属线。第二包覆层包覆第一包覆层且形成置线空间。裸金属线设置于置线空间中。
于一实施例中,芯线组的侧剖面上,第一芯线的中心、第二芯线的中心以及裸金属线的中心呈三角形。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包覆层朝向该一芯线与第二芯线的一第一面为绝缘面。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包覆层与第一芯线与第二芯线相背的一第二面为导体面。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包覆层与第一芯线与第二芯线相背的一第二面为导热面。
于一实施例中,第二包覆层朝向裸金属线的一第三面为导体面。
于一实施例中,第二包覆层朝向裸金属线的一第三面为导热面。
于一实施例中,第二包覆层与裸金属线相背的一第四面为绝缘面。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包覆层的基材为热不良导体。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传输线缆包含外绝缘层以及上述芯线组。
如上所述,通过第一包覆层与第二包覆层所形成的置线空间设置裸金属线,可以避免裸金属线在焊接时直接地将热传递至第一芯线或第二芯线上,进而破坏第一芯线或第二芯线的绝缘层。通过此芯线组可以在焊接时较不易受到焊接时参数影响而导致焊接失败。并且当线径减少时,仍然可以选用通用的焊接设备进行焊接,由此减少焊接时的设备需求与难度。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所呈现的附图是为了帮助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然而,为了简化附图及/或突显附图所要呈现的内容,附图中现有的结构及/或元件将可能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出或是以省略的方式呈现。另一方面,附图中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单数亦可为复数。本实用新型中所呈现的附图仅是为了解说这些实施例而非对其进行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芯线组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芯线组的侧视图。
图3及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包覆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包覆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传输线缆的剖面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 芯线组
11 第一芯线
111 第一线心
112 第一绝缘层
12 第二芯线
121 第二线心
122 第二绝缘层
13 裸金属线
14 第一包覆层
1401 第一面
1402 第二面
141 基材
142 第一薄电导体层
15 第二包覆层
1501 第三面
151 基材
152 第二薄电导体层
20 传输线缆
21 外绝缘层
22 填充物
23 填充线
24 线材
WS 置线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文中使用诸如“第一”、“第二”等名称的元件的任何引用通常不限制这些元件的数目或顺序。相反,这些名称在本文中用作区分两个或更多个元件或元件实例的便利方式。因此,应当理解的是,权利要求中的名称“第一”、“第二”等不一定对应于书面描述中的相同名称。此外,应当理解的是,对第一和第二元件的引用并不表示只能采用两个元件或者第一元件必须在第二元件之前。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术语“耦接”在本文中用于指代两个结构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电耦接。例如,在间接电耦接的一个示例中,一个结构可以经由电阻器、电容器或电感器等被动元件被耦接到另一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词语“示例性”、“例如”用于表示“用作示例、实例或说明”。本文中描述为“示例性”、“例如”的任何实现或方面不一定被解释为比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面优选或有利。如本文中关于规定值或特性而使用的术语“大约”、“大致”旨在表示在规定值或特性的一定数值(例如,10%)以内。
请参照图1,图1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芯线组10包含第一芯线11、与第一芯线11并排的第二芯线12、包覆第一芯线11与第二芯线12的第一包覆层14、第二包覆层15以及裸金属线13。第二包覆层15包覆第一包覆层14且形成置线空间WS。裸金属线13设置于置线空间WS中且与第一芯线11及第二芯线12并排设置。
具体来说,第一芯线11具有导体的第一线心111以及包覆第一线心111的第一绝缘层112。第二芯线12具有导体的第二线心121以及包覆第二线心121的第二绝缘层122。须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第一线心111与第二线心121的剖面仅是示意,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举例来说,第一芯线11与第二芯线12可以是单心线、多心线或绞线等以绝缘层包覆导体线心的电传输线材。此外,本实用新型中并未限定第一芯线11与第二芯线12需要以相同的规格。第一芯线11与第二芯线12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线径、颜色、或构成(例如,第一芯线11为单心线且第二芯线12为多心线)。
裸金属线13的材质例如为铜、铝、银等电性良导体。裸金属线13作为排流线(drainwire)使用时,排流线示例性的功用为将第一芯线11与第二芯线12之间或者由芯线组10外部耦合至第一芯线11及/或第二芯线12的干扰信号进行排除及/或引流。请另外参照图2,图2说明芯线组10的侧视图。第一芯线11、第二芯线12与裸金属线13沿着芯线组10的长度的延伸方向并排设置。换句话说,芯线组10的侧剖面上(图1所示的剖面),第一芯线11的中心、第二芯线12的中心以及裸金属线13的中心呈三角形。须说明的是,在芯线组10中第一芯线11的中心、第二芯线12的中心以及裸金属线13的中心的相对位置并非不变。举例来说,裸金属线13可以缠绕于第一包覆层14外,因此,芯线组10的沿第二方向的剖面中,裸金属线13的中心可以椭圆轨迹围绕第一芯线11的中心及第二芯线12的中心,但不限于此。
区隔裸金属线13并且包覆第一芯线11与第二芯线12的第一包覆层14的材质可以由电性特征或者导热特征进行区分。以电性特征为例,第一包覆层14可以电性绝缘材质为基材,举例来说,第一包覆层14可以为PET薄膜(Mylar)等绝缘且具拉伸性的基材。以导热特征为例,第一包覆层14可以为隔热纺织、聚酰亚胺(Polyimide)薄膜等具绝热性且具柔软延伸性的材料。须说明的是,上述举例并非互斥,而是可以综合考量绝缘、绝热、材质软硬程度或可延伸性等其他机械性结构后选择对应材料。通过第一包覆层14区隔裸金属线13与包覆第一芯线11及第二芯线12,可以避免在焊接过程中,裸金属线13因焊接加热而直接地将热传导至第一芯线11及/或第二芯线12导致第一绝缘层112或第二绝缘层122破损,使第一芯线11的线心与第二芯线12的线心产生短路等问题。
请参照图3及图4,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包覆层14的第一面1401(朝向第一芯线11与第二芯线12的一面)及/或第二面1402(背向第一芯线11与第二芯线12的一面)上可以设置耦接至与排流线等电位(例如但不限于接地)的第一薄电导体层142。设置第一薄电导体层142的方式例如为电镀、蒸镀或贴附等方式。举例来说,可以在第一包覆层14的基材141上的任一面上贴附第一薄电导体层142(例如,铝箔),使其具有单面或双面导电性。如图3所示,在第一包覆层14双面具有导电性的例子中,因为可以增加与排流线等电位的导体面积,如此可以大幅地增加用于排流的导体面积,可以增加裸金属线13作为排流线的效果,并且第一包覆层14亦可以作为屏蔽保护第一芯线11与第二芯线12,减少自芯线组10外侧耦合的噪声。如图4所示,在第一包覆层14单面具有导电性的例子中,较佳为仅第二面1402具导电性,如此当第一芯线11与第二芯线12因焊接过程中导致第一绝缘层112或第二绝缘层122退缩时,不会因为接触到第一包覆层14的第一面1401而产生短路现象。可以大幅地减少焊接所需的控制精度。
第二包覆层15包覆第一包覆层14且形成置线空间WS以包覆裸金属线13。具体来说,可以将裸金属线13缠绕于第一包覆层14后,通过第二包覆层15直接包覆于第一包覆层14与裸金属线13外侧。如同第一包覆层14,第二包覆层15材料的选择上,亦可以由电性特征或者导热特征进行区分。以电性特征为例,第二包覆层15可以电性绝缘材质为基材,举例来说,第二包覆层15可以为PET薄膜等绝缘且具拉伸性的基材。以导热特征为例,第二包覆层15可以为绝热纺织、聚酰亚胺薄膜等具绝热性且具柔软延伸性的材料。须说明的是,上述举例并非互斥,而是可以综合考量绝缘、绝热、材质软硬程度或可延伸性等其他机械性结构后选择对应材料,并且第二包覆层15与第一包覆层14可以使用相同或不同的基材。通过第二包覆层15包覆裸金属线13以及第一包覆层14可以使裸金属线13不易位移,使芯线组10更具有一体性。避免在芯线组10与其他线材组装成传输线缆后,裸金属线13不易与其他线材短路等问题。
请参照图5,于一实施例中,第二包覆层15的基材151上第三面1501(朝向第一包覆层14及裸金属线13的一面)上可以设置耦接至与排流线等电位的第二薄电导体层152。如此,可以大幅地增加排流的导体面积,可以增加裸金属线13作为排流线的效果。并且第二包覆层15上的第二薄电导体层152亦可以作为屏蔽保护第一芯线11与第二芯线12,减少自芯线组10外侧耦合的噪声。另一方面,第二包覆层15的第四面(与第三面1501相背的一面)为绝缘,可以减少与其他线材组装成传输线缆后产生短路的问题。
通过第一包覆层14与第二包覆层15所形成的置线空间WS设置裸金属线13,可以避免裸金属线13在焊接时直接地将热传递至第一芯线11或第二芯线12上,进而破坏第一芯线11或第二芯线12的绝缘层。通过此芯线组10可以在焊接时较不易受到焊接时参数影响而导致焊接失败。并且当线径减少时,仍然可以选用通用的焊接设备进行焊接,由此减少焊接时的设备需求与难度。
请参照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传输线缆20的剖面图。传输线缆20包含外绝缘层以及至少一组芯线组10。具体来说,传输线缆20的内部具有置于传输线缆20剖面中心位置的填充物(filler)22、其他填充线23、至少一组芯线组10以及其他线材24,并且通过外部的外绝缘层21进行包覆。须说明的是,于图6中所示的传输线缆20的剖面为圆形,然而图6仅是用于说明,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依照本实用新型的芯线组10所构成的传输线缆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本实用新型的传输线缆20因具有双层包覆层的芯线组10,可以在焊接时使芯线组10内部的芯线较不易受到焊接时参数设置不良的影响而导致焊接失败。并且当传输线缆20的线径减少时(芯线组10的线径需一并减少),仍然可以选用通用的焊接设备进行焊接而不需要高精密度的焊接设备,由此减少焊接时的设备需求与难度。
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先前描述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制作或实施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修改将是很清楚的,并且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本文中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变化或者各实施例间可以相互结合或单独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旨在限于本文中描述的示例,而是符合与本文中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新颖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芯线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芯线;
与该第一芯线并排的一第二芯线;
包覆该第一芯线与该第二芯线的一第一包覆层;
包覆该第一包覆层且形成一置线空间的一第二包覆层;以及
设置于该置线空间中的一裸金属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线组,其特征在于,该芯线组的侧剖面上,该第一芯线的中心、该第二芯线的中心以及该裸金属线的中心呈三角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线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包覆层朝向该第一芯线与该第二芯线的一第一面为绝缘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线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包覆层与该第一芯线与该第二芯线相背的一第二面为导体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线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包覆层与该第一芯线与该第二芯线相背的一第二面为导热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线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包覆层朝向该裸金属线的一第三面为导体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线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包覆层朝向该裸金属线的一第三面为导热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线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包覆层与该裸金属线相背的一第四面为绝缘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线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包覆层的基材为热不良导体。
10.一种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外绝缘层;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9项任一所述的芯线组。
CN202322323406.0U 2023-08-29 2023-08-29 芯线组及其适用的传输线缆 Active CN2208211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23406.0U CN220821131U (zh) 2023-08-29 2023-08-29 芯线组及其适用的传输线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23406.0U CN220821131U (zh) 2023-08-29 2023-08-29 芯线组及其适用的传输线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21131U true CN220821131U (zh) 2024-04-19

Family

ID=90676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23406.0U Active CN220821131U (zh) 2023-08-29 2023-08-29 芯线组及其适用的传输线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211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090768A (en) Adaptor back-shell for cable-assembly junctions
JP5342700B2 (ja) コネクタインサートを製造する方法、コネクタインサート及びケーブル
EP2698891A1 (en) Terminal connection device for a power cable
KR20140000421U (ko) 다심 케이블 조립체
TW201413744A (zh) 具至少一絕緣導體之通訊纜線
TW201225455A (en) Cable, heat-shrinkable tube with a shielding lay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cable
JP5619747B2 (ja) ケーブルにプレモールドを固着する方法、及びデータケーブル構造体
WO2009139041A1 (ja) ケーブルハーネス、コネクタ付きケーブルハーネス及びケーブルハーネスの接続構造
CN100440645C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20821131U (zh) 芯线组及其适用的传输线缆
JP4910721B2 (ja) 多心ケーブル、コネクタ付き多心ケーブル及び多心ケーブルの接続構造
KR20010042891A (ko) 나선단말이 부가된 절연전선 및 그 접속방법
JP5928242B2 (ja) 差動信号伝送用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回路基板への接続方法
TWM652143U (zh) 芯線組及其適用之傳輸線纜
CN203931563U (zh) 多芯线缆
US10290959B2 (en) Cable mounting substrate, cable-equipped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cables to cable mounting substrate
JP5459049B2 (ja) 信号伝送用ケーブル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付き信号伝送用ケーブル並びに信号伝送用ケーブルの電気接続部
JP2005050622A (ja) 端末加工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366594B2 (ja) 多線構造ケーブル及び同軸ケーブル
TW446963B (en) Method for increasing rigidity of braiding layer of a coaxial cable
JP2013045616A (ja) 多芯ケーブルアセンブリ
CN217456092U (zh) 一种垫体与导线的连接装置及方向盘
JP5772710B2 (ja) 接続構造、接続方法及び多芯差動信号伝送用ケーブル
JP2013178960A (ja) 接続部材
JP2014143104A (ja) 差動信号伝送用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回路基板への接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