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19417U - 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19417U
CN220819417U CN202321932418.7U CN202321932418U CN220819417U CN 220819417 U CN220819417 U CN 220819417U CN 202321932418 U CN202321932418 U CN 202321932418U CN 220819417 U CN220819417 U CN 2208194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differential case
differential
main body
body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3241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孝云
尹雪
郭成宇
朱国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3241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194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194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194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及系统,该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包括差速器壳体和差壳联接器;所述差速器壳体,用于连接变速器输出齿圈,与所述变速器输出齿圈同步转动;所述差壳联接器,装配在所述差速器壳体内,并与所述差速器壳体同步转动,所述差壳联接器用于连接检测电机。该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采用一个检测电机检测差壳联接器端的输出转速,可以避免因两个检测电机本身的制造误差以及差速器输出端的两个半轴无法保证同步,导致的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高了检测精度。

Description

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变速器齿轮传递误差指受载变形条件下齿轮副实际啮合点位置与正确啮合点位置在齿轮啮合作用线上的投影距离。变速器在承受外加扭矩作用下,支撑系统发生弹性变形导致齿轮副啮合位置偏离理论正确位置,同时齿轮轮齿也相应发生弹性变形,若齿轮参数设计不合理,传递误差偏大,会造成齿轮啮合异响甚至断齿等问题。现有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方案是在差速器输出端的两个半轴分别连接一个检测电机进行检测,由于两个检测电机本身的制造误差以及差速器输出端的两个半轴无法保证同步,导致传递误差的检测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较大偏差,使得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结果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两个检测电机分别连接差速器输出端的两个半轴进行传递误差检测所存在的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包括差速器壳体和差壳联接器;
所述差速器壳体,用于连接变速器输出齿圈,与所述变速器输出齿圈同步转动;
所述差壳联接器,装配在所述差速器壳体内并与所述差速器壳体同步转动,所述差壳联接器用于连接检测电机。
优选地,所述差速器壳体包括底座和从底座一端延伸出的固定壳,所述固定壳与底座之间形成容置空间;
所述底座用于连接变速器输出齿圈,所述固定壳上设有第一装配孔;
所述差壳联接器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与所述底座的内壁和所述固定壳的内壁抵接,所述差壳联接器通过所述第一装配孔与检测电机相连。
优选地,所述差壳联接器包括联接器主体,所述联接器主体上设有连接紧固结构,用于固定连接检测电机。
优选地,所述连接紧固结构为沿所述联接器主体轴向方向设置的内花键、平键或者方孔。
优选地,所述联接器主体上设有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二装配孔沿所述联接器主体径向方向设置;
所述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还包括行星齿轮轴,所述行星齿轮轴装配在所述第二装配孔内,并与所述差速器壳体相连。
优选地,所述行星齿轮轴上设有第三装配孔,所述差速器壳体上设有第四装配孔;
所述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还包括固定销,所述固定销装配在所述第三装配孔和所述第四装配孔内。
优选地,所述联接器主体包括第一主体部和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端沿轴向方向延伸出的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外径,形成第一阶梯卡接结构;
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内壁形成与所述第一阶梯卡接结构相配合的第二阶梯卡接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主体部中所述第二装配孔至靠近所述第二主体部之间的局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设有所述连接紧固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均为圆柱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和检测电机;
所述检测电机与所述差壳联接器相连,用于检测输出的实际转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系统及系统,在检测时,差速器壳体与变速器输出齿圈同步转动,差壳联接器与差速器壳体同步转动,与差壳联接器相连的检测电机即可直观的检测出变速器输出端的转速,进而计算出变速器的传递误差,本方案采用一个检测电机检测差壳联接器端的输出转速,可以避免因两个检测电机本身的制造误差以及差速器输出端的两个半轴无法保证同步,导致的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高了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差速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差壳联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行星齿轮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差速器壳体;11、底座;12、固定壳;13、第一装配孔;2、差壳联接器;21、连接紧固结构;22、第二装配孔;23、第一主体部;24、第二主体部;3、行星齿轮轴;31、第三装配孔;4、固定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包括差速器壳体1和差壳联接器2;差速器壳体1,用于连接变速器输出齿圈,与变速器输出齿圈同步转动;差壳联接器2,装配在差速器壳体1内并与差速器壳体1同步转动,差壳联接器2用于连接检测电机。
作为一示例,如图1所示,该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包括差速器壳体1和差壳联接器2,差速器壳体1外围通过螺栓安装有从动齿圈,该从动齿圈与变速器输出齿圈啮合,使差速器壳体1与变速器输出齿圈同步转动;该差壳联接器2装配在差速器壳体1内并与差速器壳体1同步转动,差壳联接器2的一端用于与检测电机相连,当轴系结构转动时,检测电机可检测出变速器输出端的转速。本示例中,差速器壳体1内装配有差速器壳体1同步转动的差壳联接器2,该差壳联接器2与检测电机相连。检测时,差速器壳体1与变速器输出齿圈同步转动,差壳联接器2与差速器壳体1同步转动,与差壳联接器2相连的检测电机即可直观的检测出变速器输出端的转速,进而计算出变速器的传递误差,本方案采用一个检测电机检测差壳联接器2端的输出转速,可以避免因两个检测电机本身的制造误差以及差速器输出端的两个半轴无法保证同步,导致的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高了检测精度。
在一实施例中,差速器壳体1包括底座11和从底座11一端延伸出的固定壳12,固定壳12与底座11之间形成容置空间;底座11用于连接变速器输出齿圈;差速器壳体1上设有第一装配孔13;差壳联接器2设置在容置空间内,与底座11的内壁和固定壳12的内壁抵接,差壳联接器2通过第一装配孔13与检测电机相连。
作为一示例,如图2所示,差速器壳体1包括底座11和从底座11的一端延伸出的固定壳12,固定壳12与底座11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差壳联接器2设置在该容置空间内,并与底座11的内壁和固定壳12的内壁抵接,使得差壳联接器2与差速器壳体1固定连接,使得两者同步转动。底座11的外围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从动齿圈,该从动齿圈与变速器输出齿圈啮合,使差速器壳体1与变速器输出齿圈同步转动。该第一装配孔13可以为开设在底座11中间位置的第一半轴孔,也可以为开设在固定壳12上并与底座11中间位置相对设置的第二半轴孔,本示例中,以第一装配孔13为第二半轴孔为例,检测电机的输入轴穿过固定壳12上的第二半轴孔与差壳连接器2相连。
在一实施例中,差壳联接器2包括联接器主体,联接器主体上设有连接紧固结构21,用于固定连接检测电机。
作为一示例,如图3所示,差壳联接器2包括联接器主体,联接器主体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紧固结构21,用于加强与检测电机之间的连接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紧固结构21为沿所述联接器主体轴向方向设置的内花键、平键或者方孔。
作为一示例,如图3所示,连接紧固结构21可以为设置在联接器主体上的内花键,内花键沿联接器主体的轴向方向设置,该联接器主体上的内花键与检测电机输入轴上设置的外花键配合,可以加强连接处的承载能力,提高差壳联接器2与检测电机之间的传递精度。
作为另一示例,连接紧固结构21也可以为设置在联接器主体内的平键和方孔等,以完成差壳联接器2与检测电机间的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联接器主体上设有第二装配孔22,第二装配孔22沿联接器主体径向方向设置;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还包括行星齿轮轴3,行星齿轮轴3装配在第二装配孔22内,并与差速器壳体1相连。
作为一示例,如图1所示,该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还包括行星齿轮轴3,行星齿轮轴3装配在差速器壳体1的底座11与固定壳12形成的容置空间内,行星齿轮轴3的两端与差速器壳体1相连,联接器主体上设有第二装配孔22,第二装配孔22沿联接器主体径向方向开设并贯穿联接器主体,第二装配孔22用于容纳行星齿轮轴3通过,使差壳联接器2与行星齿轮轴3形成间隙配合。在原有的差速器结构中,该行星齿轮轴3的两端用于连接两个行星齿轮,行星齿轮轴3连接的两个行星齿轮与差速器中底座11一侧的半轴齿轮和固定壳12一侧的半轴齿轮啮合形成传动,在本示例中,相当于摘除固定壳12一侧的半轴齿轮使用差壳联接器2与差速器壳体1形成同步转动,从而消除行星齿轮带来的传递误差,也避免了现有的检测方法中对差速器的两个输出端进行测量时,不能保证两输出端的电机同步运转而造成检测的结果与真实值存在较大的偏差的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行星齿轮轴3上设有第三装配孔31,差速器壳体1上设有第四装配孔;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还包括固定销4,固定销4装配在第三装配孔31和第四装配孔内。
作为一示例,行星齿轮轴3上沿径向方式开设有贯穿行星齿轮轴3的第三装配孔31,差速器壳体1上设有第四装配孔,该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还包括装配在第三装配孔31和第四装配孔内的固定销4。该固定销4的一端可与差速器壳体1铆接,另一端可与行星齿轮轴3铆接,将行星齿轮轴3固定在差速器壳体1上,防止其脱出或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联接器主体包括第一主体部23和从第一主体部23的一端沿轴向方向延伸出的第二主体部24,第一主体部23的外径大于第二主体部24的外径,形成第一阶梯卡接结构;差速器壳体1的内壁形成与第一阶梯卡接结构相配合的第二阶梯卡接结构。
作为一示例,如图3所示,联接器主体包括第一主体部23和从第一主体部23的一端延伸出的第二主体部24,第一主体部23的外径大于第二主体部24的外径,使该联接器主体在端面处形成第一阶梯卡接结构,差速器壳体1的内壁处形成与第一阶梯卡接结构相配合的第二阶梯卡接结构,通过使用第一阶梯卡接结构与第二阶梯卡接结构配合,可以将差壳联接器2固定在差速器壳体1内的一特定位置,防止其产生位移或倾斜,影响联接器主体与检测电机的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主体部23中,第二装配孔22至第二主体部24之间设有连接紧固结构21。
作为一示例,该内花键设置在第一主体部23中、位于第二装配孔22至第二主体部24之间的一部分内,在保证连接处的承载能力,提高差壳联接器2与检测电机之间的传递精度的同时能够减少加工难度,降低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主体部23和第二主体部24均为圆柱体结构。
作为一示例,第一主体部23和第二主体部24均为中空圆柱体结构,该种结构简单易得且重力分布均匀,能够防止出现重力分布不均影响旋转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和检测电机;检测电机与差壳联接器2的第二端相连,用于检测输出的实际转速。
作为一示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和检测电机,该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中的差速器壳体1外围通过螺栓安装有从动齿圈,该从动齿圈与变速器输出齿圈啮合,使差速器壳体1与变速器输出齿圈同步转动,差壳联接器2装配在差速器壳体1内,与差速器壳体1同步转动,差壳联接器2的一端用于与检测电机相连。当变速器中的轴系结构转动时,差速器壳体1与变速器输出齿圈同步转动,差壳联接器2与差速器壳体1同步转动,与差壳联接器2相连的检测电机即可检测出变速器输出端的转速,通过将检测电机测得转速与变速器输入端的转速做对比即可得出变速器传递误差。
本示例中,通过摘除一侧的半轴齿轮、使用差壳联接器2与差速器壳体1形成同步转动,可以消除在测量时由于行星齿轮与两侧半轴齿轮传动带来的传递误差,同时也避免了现有的检测方法中对差速器的两个输出端进行测量时,不能保证两输出端的电机同步运转而造成检测的结果与真实值存在较大的偏差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差速器壳体和差壳联接器;
所述差速器壳体,用于连接变速器输出齿圈,与所述变速器输出齿圈同步转动;
所述差壳联接器,装配在所述差速器壳体内并与所述差速器壳体同步转动,所述差壳联接器用于连接检测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壳体包括底座和从底座一端延伸出的固定壳,所述固定壳与底座之间形成容置空间;
所述底座用于连接变速器输出齿圈,所述差速器壳体上设有第一装配孔;
所述差壳联接器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与所述底座的内壁和所述固定壳的内壁抵接,所述差壳联接器通过所述第一装配孔与检测电机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壳联接器包括联接器主体,所述联接器主体上设有连接紧固结构,用于固定连接检测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紧固结构为沿所述联接器主体轴向方向设置的内花键、平键或者方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器主体上设有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二装配孔沿所述联接器主体径向方向设置;
所述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还包括行星齿轮轴,所述行星齿轮轴装配在所述第二装配孔内,并与所述差速器壳体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轴上设有第三装配孔,所述差速器壳体上设有第四装配孔;
所述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还包括固定销,所述固定销装配在所述第三装配孔和所述第四装配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器主体包括第一主体部和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端沿轴向方向延伸出的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外径,形成第一阶梯卡接结构;
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内壁形成与所述第一阶梯卡接结构相配合的第二阶梯卡接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中,所述第二装配孔至靠近所述第二主体部之间的局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设有所述连接紧固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均为圆柱体结构。
10.一种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和检测电机;所述检测电机与所述差壳联接器相连。
CN202321932418.7U 2023-07-21 2023-07-21 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及系统 Active CN2208194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32418.7U CN220819417U (zh) 2023-07-21 2023-07-21 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32418.7U CN220819417U (zh) 2023-07-21 2023-07-21 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19417U true CN220819417U (zh) 2024-04-19

Family

ID=90707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32418.7U Active CN220819417U (zh) 2023-07-21 2023-07-21 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194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551918B1 (en) Internally meshing planetary gear structure, reduction or step-up gear having said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chining said reduction or step-up gear
EP3826151A1 (en) Planetary reduction electrical machine capable of achieving full closed-loop control and articulated robot
CN220819417U (zh) 变速器传递误差检测设备及系统
US4843911A (en) Speed reducing or increasing planetary gear apparatus
KR20200110360A (ko) 샤프트 커플링
CN210265711U (zh) 一种摆线轮减速器
US20120036958A1 (en) Speed reducing device
CN211599411U (zh) 一种少齿差齿轮啮合减速器
CN215862602U (zh) 一种道路巡检机器人用摄像头调节机构
CN111332972B (zh) 一种绞车用内藏行星齿轮箱
CN217063493U (zh) 一种减速机马达总成
CN111634838A (zh) 减速机及使用该减速机的卷扬设备
CN113358264B (zh) 一种主锥齿轮螺母拧紧及回转力矩测量机构
CN219954185U (zh) 摆线针轮减速机用组件
US11788606B2 (e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JP3565280B2 (ja) 内接噛合遊星歯車構造における相手部材取付構造
CN216559713U (zh) 一种齿轮啮合自动检测设备
CN219866204U (zh) 双轴承支撑的轴向紧凑型行星架及行星减速器
CN218000288U (zh) 减速箱装配结构
CN220101983U (zh) 一种转向减速器
CN216925536U (zh) 高精度、低成本角度反馈机构
CN216692033U (zh) Rv减速传动装置和工业机器人
CN219510110U (zh) 一种高负载少齿差减速机
CN217081161U (zh) 一种万向轴用锁轴机构
CN219388532U (zh) 具高耐受力的减速齿轮箱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