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09571U - 前围总成、驾驶室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前围总成、驾驶室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09571U
CN220809571U CN202322844115.6U CN202322844115U CN220809571U CN 220809571 U CN220809571 U CN 220809571U CN 202322844115 U CN202322844115 U CN 202322844115U CN 220809571 U CN220809571 U CN 2208095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wall
connecting plate
wall assembly
concave cavity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4411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华侨
刘晓龙
李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any Zhongcheng Vehicle Bod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any Zhongcheng Vehicle Bod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any Zhongcheng Vehicle Bod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any Zhongcheng Vehicle Bod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84411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095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095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095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前围总成、驾驶室和车辆,所述的前围总成,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对应第二连接板的一侧顶部沿横向设置有第一凹腔,第二连接板对应第一连接板的一侧顶部沿横向设置有第二凹腔,第一凹腔与第二凹腔对应连接形成用于除霜通风的通道;本实用性通过采用内外板相连接的结构方式,可将所需的前围造型在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上一体成型,提高前围总成与车辆的装配效率;通过将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的顶部的第一凹腔与第二凹腔对接形成腔体,不仅能提高结构强度,还可作为除霜通风的通道,避免单独增加风管占用前围总成的体积,也减少了成本。

Description

前围总成、驾驶室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围总成、驾驶室和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前围板是指发动机舱与车厢之间的隔板,可防止车辆由于碰撞,导致发动机舱内零部件向驾驶舱的侵入影响乘坐人员的安全,前围板上设置有许多孔,作为操纵用的拉线、拉杆、管路和电线束通过之用,还要配合踏板、方问机柱等机件安装位置。
随着人们对安全性重视度提高,越来越多的汽车对前围总成结构加强,现有技术中,通常的应对方案是普遍采用型材作为结构加强,例如,在前围板增设骨架型材或者设置加强横梁的方式来提高前围的结构强度,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碰撞后前围侵入量,但型材的布置限制了前围造型,影响了前围中其他部件的布置,而且增加整车重量,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围总成、驾驶室和车辆,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前围总成由于采用型材结构限制整体造型设计的缺陷。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围总成,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对应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顶部沿横向设置有第一凹腔,所述第二连接板对应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顶部沿横向设置有第二凹腔,所述第一凹腔与所述第二凹腔对应连接形成用于除霜通风的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围总成,所述第一连接板对应于驾驶室,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部沿朝向驾驶室的方向凸起以形成所述第一凹腔,所述第二连接板对应于机舱,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顶部沿朝向发动机舱的方向凸起以形成所述第二凹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围总成,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均为冲压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围总成,所述通道的顶部间隔设置有多个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围总成,第一连接板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通道连通的进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围总成,所述通道的下方还设置有多个适配于供热通风系统和空气调节系统的安装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围总成,所述安装孔周围设置有安装孔翻边和安装孔加强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围总成,所述安装孔周围还设置多个间隔分布的定位孔。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驾驶室,包括A柱和前围总成,所述前围总成的两侧分别与所述A柱连接,所述前围总成为第一方面所描述的前围总成。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第二方面所描述的驾驶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围总成,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相对于传统采用骨架型材的前围结构,不仅限制了前围造型,还需考虑型材对周围结构的安装影响及安装精度;本实用性通过采用内外板相连接的结构方式,代替传统的骨架型材式前围结构,可避免骨架型材的布置对前围造型的限制,可将所需的前围造型在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上一体成型,提高前围总成与车辆的装配效率;通过将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的顶部的第一凹腔与第二凹腔对接形成腔体,不仅能提高结构强度,增加前围横梁的吸能能力,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保证车辆乘员不受伤害;而且,腔体还可作为除霜通风的通道,避免单独增加风管占用前围总成的体积,也减少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驾驶室及车辆,包括上述的前围总成,前围总成的两侧分别与A柱连接。由于该驾驶室及车辆采用了上述的前围总成,因此具有上述前围总成的所有优点,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围总成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围总成的主视图;
图3为图2沿A-A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围总成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连接板;11、通道;2、第二连接板;3、出风口;4、安装孔;5、安装孔翻边;6、安装孔加强筋;7、定位孔;8、A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结合图1至图4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前围总成、驾驶室和车辆。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围总成,包括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第一连接板1与第二连接板2相连接,第一连接板1对应第二连接板2的一侧顶部沿横向设置有第一凹腔,第二连接板2对应第一连接板1的一侧顶部沿横向设置有第二凹腔,第一凹腔与第二凹腔相连接形成用于除霜通风的通道11。
通过上述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前围总成,由第一连接板1与第二连接板2拼装组成,并且二者在连接时,可将第一连接板1中的第一凹腔与第二连接板2中的第二凹腔对应连接,在顶部形成用于除霜通风的通道11;通过采用内外板相连接的结构方式,代替传统的骨架型材式前围结构,可避免骨架型材的布置对前围造型的限制,可将所需的前围造型在第一连接板1及第二连接板2上一体成型,提高前围总成与车辆的装配效率;通过将第一连接板1及第二连接板2的顶部的第一凹腔与第二凹腔对接形成腔体,不仅能提高结构强度,增加前围横梁的吸能能力,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保证车辆乘员不受伤害;而且,腔体还可作为除霜通风的通道11,避免单独增加风管占用前围总成的体积,也减少了成本。
可选地,第一连接板1对应于驾驶室,第二连接板2对应于机舱,第一连接板1的顶部沿朝向驾驶室的方向凸起以形成第一凹腔,第二连接板2的顶部沿朝向发动机舱的方向凸起以形成第二凹腔。
具体地,第一连接板1与第二连接板2均为冲压件,如此设置,相对于传统采用骨架型材的前围结构,本实用新通过采用内外板相连接的结构方式,可预先在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上完成前围造型设计,在连接板的加工过程,通过冲压工艺,可同时将前围中需设置的加强结构及其它部件的安装结构一体成型完成制作,从而提高了与车辆的装配效率,以及周围部件在前围上的安装精度,有利于提升前围及驾驶室内部件的合理化分布。
优选地,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的上方可分别设置外凸式结构,使二者在连接后,两个外凸式结构对应连接,在上方形成具有腔体的上横梁结构,且通道11可形成于上横梁结构中。
参照图2,前围总成倾斜设置,并具有一定的弧度,实现了结构的最优化,当汽车发生侵入碰撞时,不仅利用了材料本身的强度性能,增强了前围结构的碰撞性能,减小前围总成受碰撞发生形变的程度。
进一步地,通道11的顶部间隔设置有多个出风口3,以用于将风引出到前车窗挡风玻璃上。第一连接板1的顶部设置有与通道11连通的进风口,以用于将空调主机出流出的风引入到通道11中。如此设置,通过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中形成的通道11,将风从仪表板出风口3引出到前风挡玻璃上,相对于现有技术去除了除霜风管的安装,节省了除霜风管对前围总成的空间占用,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装配效率;且通过通道11的顶部间隔设置有多个出风口3,可从多个不同位置将风吹向前挡风玻璃,提高了除霜效率,可满足于不同安装空间的仪表板。
如图2所示,通道11的下方还设置有多个适配于供热通风系统和空气调节系统的安装孔4。如此设置,安装孔4能够满足现有车辆的高性能舒适性要求,可以将常规的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中的鼓风机从乘员舱内移动至机舱内。进一步地,在安装孔4周围设置有安装孔翻边5和安装孔加强筋6,由于安装孔4较大,通过在安装孔4的周围设置翻边和加强筋,来增强安装孔4所在位置的前围总成的结构强度,减小安装孔4对前围板的结构强度的弱化,使前围总成整体布局紧凑,也增强了汽车的碰撞性能,减小了前围板受撞击的变形程度。
进一步地,前围总成的通道11下方设置有多个加强筋结构,例如,加强筋结构设置为多个,加强筋结构可以是沿竖向延伸,也可是横向延伸,通过增加加强筋结构的数量或设置方向,将力进行分散,以改善车身的刚度,有效增加前围总成的强度,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有效地降低车辆损坏的程度。
进一步地,前围板上设置多个间隔分布的定位孔7。通过设置多个定位孔7,有利于前围总成的准确安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驾驶室,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A柱8和上述的前围总成,前围总成的两侧分别与A柱8连接。
采用上述前围总成的驾驶室在拼装时,前围总成通过采用内外板连接式结构,并采用冲压工艺制作而成,结构简单,可将所需的前围造型在第一连接板1及第二连接板2上一体成型,提高前围总成与车辆的装配效率,在减轻整车重量的同时,提升了防碰撞性能;该驾驶室中的前围总成,相对于传统采用骨架型材的前围结构,无需设置专门的加强型材结构,也不会限制前围造型,减少了车辆中零件的数量,减少整车的制造成本。
可选地,前围总成的两侧分别与A柱8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通过焊接将前围总成与两侧A柱8进行连接,从而提高整体的连接稳定性和结构强度,连接位置能有效传递撞击力,减少车身前围总成的冲击,在碰撞过程中能有效地传递分散碰撞力,降低碰撞中前围总成的入侵量和加速度,提升了碰撞性能和安全性能,还能提高前围总成和车身的整体刚度。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采用焊接是为进一步增强刚度的优选方式,但并不排除采用利用螺栓、铆接等其它连接方式。
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与第二连接板2可以在线下先焊接连接在一起,然后整体再与A柱8焊接,相对位置精度高,可以提升周围部件的安装精度,减少安装间隙,有利于提升前围及驾驶室内部部件布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驾驶室,驾驶室中采用上述的前围总成,能提高前围总成和车身的整体刚度,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前围总成能够吸收碰撞所产生的大部分能量,够降低车辆损坏程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采用的前围总成,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优点:
第一,前围总成采用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相连接的结构方式,代替传统的增加骨架型材的前围结构,可避免骨架型材的布置对前围造型的限制,可将所需的前围造型在第一连接板1及第二连接板2上一体成型,提高前围总成与车辆的装配效率。
第二,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均为冲压件,可预先在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上完成前围造型设计,从而在后续连接板的加工过程中,通过冲压工艺,可同时将前围中需设置的加强结构及其它部件的安装结构一体成型完成制作,从而提高了与车辆的装配效率,以及周围部件在前围上的安装精度,有利于提升前围及驾驶室内部件的合理化分布。
第二,通过将第一连接板1及第二连接板2的顶部的第一凹腔与第二凹腔对接形成腔体,能提高结构强度,增加前围横梁的吸能能力,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保证车辆乘员不受伤害。
第三,第一凹腔与第二凹腔对接形成的腔体还可作为除霜通风的通道11,相对于现有技术去除了除霜风管的安装,节省了除霜风管对前围总成的空间占用,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装配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方式”、“具体方式”、或“一些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方式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方式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方式。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方式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方式以及不同实施例或方式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前围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所述第一连接板(1)对应所述第二连接板(2)的一侧顶部沿横向设置有第一凹腔,所述第二连接板(2)对应所述第一连接板(1)的一侧顶部沿横向设置有第二凹腔,所述第一凹腔与所述第二凹腔对应连接形成用于除霜通风的通道(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对应于驾驶室,所述第一连接板(1)的顶部沿朝向驾驶室的方向凸起以形成所述第一凹腔,所述第二连接板(2)对应于机舱,所述第二连接板(2)的顶部沿朝向发动机舱的方向凸起以形成所述第二凹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均为冲压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11)的顶部间隔设置有多个出风口(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总成,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板(1)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通道(11)连通的进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11)的下方还设置有多个适配于供热通风系统和空气调节系统的安装孔(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4)周围设置有安装孔翻边(5)和安装孔加强筋(6)。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4)周围还设置多个间隔分布的定位孔(7)。
9.一种驾驶室,其特征在于,包括A柱(8)和前围总成,所述前围总成的两侧分别与所述A柱(8)连接,所述前围总成为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前围总成。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驾驶室。
CN202322844115.6U 2023-10-23 2023-10-23 前围总成、驾驶室和车辆 Active CN2208095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44115.6U CN220809571U (zh) 2023-10-23 2023-10-23 前围总成、驾驶室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44115.6U CN220809571U (zh) 2023-10-23 2023-10-23 前围总成、驾驶室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09571U true CN220809571U (zh) 2024-04-19

Family

ID=90672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844115.6U Active CN220809571U (zh) 2023-10-23 2023-10-23 前围总成、驾驶室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095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72837B (zh) 汽车的车身平台以及包括这种车身平台的汽车
US10967916B2 (en) Cross-vehicle beam with hidden brace for motor vehicle
US9132865B2 (en) Cowl structure of vehicle
US10407104B2 (en) Integral type hot-stamping vehicle body structure and vehicle applying the same
CN115214788B (zh) 汽车下车身结构及汽车
CN111891224B (zh) 前机舱结构和具有它的车辆
CN113998009A (zh) 汽车及其后地板骨架总成
CN112896323A (zh) 车身笼形骨架结构
CN212738286U (zh) 车辆前舱总成和车辆
CN220809571U (zh) 前围总成、驾驶室和车辆
JP2005525266A (ja) フロントウォールモジュール
CN113968285B (zh) 一种越野车车身前机舱结构
CN114348118B (zh) 模块化车身及模块化车身制造方法
CN115214790B (zh) 汽车前机舱及汽车
CN217435849U (zh) 前围板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0374635U (zh) 汽车顶盖和具有其的汽车
CN218287892U (zh) 车身侧部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19565251U (zh) 车辆前舱加强梁及车辆
CN218228812U (zh) 汽车前大灯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7835776U (zh) 用于车辆的前机舱总成及车辆
CN219728332U (zh) 车身侧部结构及车辆
CN220577377U (zh) 一种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14215941U (zh) 一种车身前部纵梁结构、车身前部防撞结构及汽车
CN217705968U (zh) 前机舱结构
CN219523820U (zh) 一种车身前流水槽总成结构及汽车车身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