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77377U - 一种车身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身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77377U
CN220577377U CN202322307947.4U CN202322307947U CN220577377U CN 220577377 U CN220577377 U CN 220577377U CN 202322307947 U CN202322307947 U CN 202322307947U CN 220577377 U CN220577377 U CN 2205773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threshold
seat cross
body structure
vehic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0794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亚飞
张朝辉
王杰
陈松元
盖宏健
李天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0794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773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773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773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身结构及车辆,其中,该车身结构包括:门槛梁组件;座椅横梁,设于门槛梁组件的一侧,座椅横梁内部具有空腔;加强体,设于座椅横梁的空腔内,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连接件,连接门槛梁组件与座椅横梁;以及抵接体,设于门槛梁组件及座椅横梁之间,抵接体的一端连接于连接件,抵接体的另一端对应加强体设置;其中,在门槛梁组件承受横向冲击的过程中,连接件将横向冲击传递至座椅横梁,抵接体将横向冲击传递至加强体;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车身结构侧面碰撞时传力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车身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身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电动汽车是通过电池供电驱动的一类新能源汽车。为了保证车辆使用可靠性及安全性,现有电动汽车的电池往往是安装于车身底盘上位于乘客座椅下方的位置,通过车身底盘的纵梁以及横梁构成保护电池的框架。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纵梁及横梁通过相互的支撑以吸收冲击,从而减小电池变形程度,降低车辆爆炸起火的可能性。
然而,现有的车身底盘结构中,纵梁及横梁往往是通过焊接或接头连接,在车身承受碰撞特别是横向碰撞时,冲击力仅能通过焊接位置或接头连接位置在横梁及纵梁之间传递,由于传力路径较少,在大冲击作用下,横梁及纵梁之间的连接位置将很容易发生断裂,进而导致车身底盘的整体结构强度大幅降低,造成电池的较大形变,进而影响到乘客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身结构,旨在解决现有车身结构侧面碰撞时传力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身结构,包括:
门槛梁组件;
座椅横梁,设于所述门槛梁组件的一侧,所述座椅横梁内部具有空腔;
加强体,设于所述座椅横梁的空腔内,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
连接件,连接所述门槛梁组件与所述座椅横梁;以及
抵接体,设于所述门槛梁组件及所述座椅横梁之间,所述抵接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抵接体的另一端对应所述加强体设置;
其中,在所述门槛梁组件承受横向冲击的过程中,所述连接件将所述横向冲击传递至所述座椅横梁,所述抵接体将所述横向冲击传递至所述加强体。
可选地,所述抵接体内部具有吸能腔,所述抵接体通过所述吸能腔的变形吸收所述冲击。
可选地,所述吸能腔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连接于所述吸能腔的内壁,以将所述吸能腔分隔为多个独立的子腔。
可选地,所述隔板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以将所述吸能腔分隔为沿车辆宽度方向排布的多个子腔;和/或,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座椅横梁通过螺栓连接;和/或,所述抵接体与所述加强体间隙配合;和/或,所述抵接体为铝材料。
可选地,所述加强体包括:
第一加强筋,设于所述空腔内;
第二加强筋,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交叉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连接,以将所述空腔分隔为多个独立的腔室,所述抵接体将所述横向冲击传递至所述第一加强筋及所述第二加强筋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
拱形板,一端贴合连接于所述座椅横梁的外周壁,另一端靠近所述门槛梁组件延伸,所述拱形板具有一内凹空间,所述抵接体嵌设于所述内凹空间内;及
连接板,设于所述拱形板的另一端,所述连接板贴合连接于所述门槛梁组件的顶表面和/或侧面。
可选地,所述车身结构包括电池包,所述座椅横梁固设于所述电池包。
可选地,所述门槛梁组件包括:
本体梁,设于所述车辆的门槛位置,且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
门槛内板,一端连接所述本体梁,另一端朝向车辆的车厢一侧延伸
下加强板,设于所述门槛内板朝向地面一侧,所述下加强板连接所述本体梁及所述门槛内板,且贴合连接于所述电池包的端面。
可选地,所述车身结构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于所述下加强板与所述电池包之间,以对所述下加强板与所述电池包的连接位置密封;和/或,所述座椅横梁与所述电池包一体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身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该车身结构包括有门槛梁组件,该门槛梁组件设于车身的门槛位置,门槛梁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座椅横梁,该座椅横梁连接于门槛梁组件,座椅横梁的内部设有空腔,该空腔内设有加强体,该加强体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即平行于座椅横梁延伸;该车身结构还设有连接件,该连接件连接门槛梁组件及座椅横梁,使得两者连为一体,当门槛梁组件承受横向冲击时,连接件可将门槛梁组件的承受的冲击力传递至座椅横梁,从而分散门槛梁组件的受力,减小其变形。另外,该车身结构还包括有抵接体,该抵接体设于门槛梁组件与座椅横梁之间,该抵接体的一端连接于连接件上,另一端与加强体的位置相对设置,当门槛梁组件承受横向冲击时,该抵接体可分别抵接于门槛梁组件及加强体上,门槛梁组件承受的冲击可通过抵接体传递至加强体,从而对该冲击进一步分散,从而有利于降低该车身结构的局部受力,有利于降低其整体变形,进而降低碰撞时电池包的变形,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身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车身结构中座椅横梁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车身结构中抵接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车身结构中连接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车身结构中连接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门槛梁组件 200 座椅横梁
300 加强体 400 连接件
500 抵接体 600 电池包
700 密封件 110 本体梁
120 门槛内板 130 下加强板
310 第一加强筋 320 第二加强筋
410 拱形板 420 连接板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方案提出一种车身结构,包括:
门槛梁组件100;
座椅横梁200,设于门槛梁组件100的一侧,座椅横梁200内部具有空腔;
加强体300,设于座椅横梁200的空腔内,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
连接件400,连接门槛梁组件100与座椅横梁200;以及
抵接体500,设于门槛梁组件100及座椅横梁200之间,抵接体500的一端连接于连接件400,抵接体500的另一端对应加强体300设置;
其中,在门槛梁组件100承受横向冲击的过程中,连接件400将横向冲击传递至座椅横梁200,抵接体500将横向冲击传递至加强体300。
其中,加强体300包括:
第一加强筋310,设于空腔内;
第二加强筋320,设于空腔内,第一加强筋310与第二加强筋320交叉设置,第一加强筋310与第二加强筋320连接,以将空腔分隔为多个独立的腔室,抵接体500将横向冲击传递至第一加强筋310及第二加强筋320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件400与座椅横梁200通过螺栓连接,且抵接体500与加强体300间隙配合,抵接体500为铝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该车身结构包括有门槛梁组件100,该门槛梁组件100设于车身的门槛位置,门槛梁组件100的一侧设置有座椅横梁200,该座椅横梁200连接于门槛梁组件100,座椅横梁200的内部设有空腔,该空腔内设有加强体300,该加强体300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即平行于座椅横梁200延伸;该车身结构还设有连接件400,该连接件400连接门槛梁组件100及座椅横梁200,使得两者连为一体,当门槛梁组件100承受横向冲击时,连接件400可将门槛梁组件100的承受的冲击力传递至座椅横梁200,从而分散门槛梁组件100的受力,减小其变形。另外,该车身结构还包括有抵接体500,该抵接体500设于门槛梁组件100与座椅横梁200之间,该抵接体500的一端连接于连接件400上,另一端与加强体300的位置相对设置,当门槛梁组件100承受横向冲击时,该抵接体500可分别抵接于门槛梁组件100及加强体300上,门槛梁组件100承受的冲击可通过抵接体500传递至加强体300,从而对该冲击进一步分散,从而有利于降低该车身结构的局部受力,有利于降低其整体变形,进而降低碰撞时电池包600的变形,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具体地,如图1~图7,该车身结构包括有门槛梁组件100,该门槛梁组件100设于车身的门槛位置,起到保护车体的作用。该门槛梁组件100的一侧设有座椅横梁200,在本实施例中,该座椅横梁200设于门槛梁组件100朝向车辆内部的一侧,且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该座椅横梁200与车身连接,在车辆组装过程中,车辆的座椅将固定于该座椅横梁200上,乘员及座椅的重量将通过该座椅横梁200传递至车身;为了提高对座椅及乘员的支撑效果,在本实施例中,该座椅横梁200设有两个,两个座椅横梁200沿车辆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两个座椅横梁200分别连接于车身;另外,为了提高车身结构的强度,该座椅横梁200可以是通过铝挤压工艺制成的型材件;为了实现车身减重,该座椅横梁200内部开设有空腔,该空腔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为了在减重同时保证该座椅横梁200的结构强度,该空腔内设有加强体300,该加强体300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且与该座椅横梁200连接以对座椅横梁200提供支撑;在本实施例中,该加强体300包括有第一加强筋310及第二加强筋320,该第一加强筋310可平行于地面设置,该第二加强筋320可垂直于地面设置,第一加强筋310及第二加强筋320交错设置且相互连接,且第一加强筋310与第二加强筋320分别连接于空腔内壁的不同位置,以对该座椅横梁200的不同位置提供支撑。另外,为了方便座椅横梁200在车身上的安装,该车身结构还包括有连接件400,该连接件400可以是一板状结构件,该连接件400一端连接于门槛梁组件100,另一端连接于座椅横梁200,通过该连接件400将座椅横梁200与门槛梁组件100连接为一体,一方面便于车辆生产过程中的组装,另一方面,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门槛梁组件100与座椅横梁200之间可通过连接件400传递冲击力,也保证了该车身结构的整体强度;而为了便于门槛梁组件100的拆装维护,该连接件400可通过螺栓与座椅横梁200连接。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门槛梁组件100与座椅横梁200之间的传力效果,该车身结构还包括有抵接体500,该抵接体500可以是由型材制成的一块状结构件,在实际使用中,该座椅横梁200可与该门槛梁组件100间隙配合并通过连接件400连接,该抵接体500可设于门槛梁组件100与座椅横梁200之间的间隙中,该抵接体500一端与连接件400连接,另一端与该座椅横梁200的加强体300相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抵接体500与第一加强筋310及第二加强筋320相对应,当车辆遭受横向撞击时,该车身结构的门槛梁组件100将承受横向冲击,此时该冲击力将一部分通过连接件400传递至座椅横梁200上,另外,门槛梁组件100将与该抵接体500抵接,并推动抵接体500与座椅横梁200上的第一加强筋310及第二加强筋320抵接,之后门槛梁组件100承受的冲击力将通过抵接体500传递至第一加强筋310及第二加强筋320上,进而将冲击力进一步分散。也就是说,通过该抵接体500及加强件的设置,可增加该门槛梁组件100承受横向冲击时的传力路径,有利于分散该冲击力,降低该车身结构的整体形变,从而提高了该车身结构的碰撞性能,也有利于提高对电动汽车中的电池包600的防护效果。为了便于该车身结构生产过程中的组装,该抵接体500可与该加强体300间隙配合;另外,为了实现车身轻量化,该抵接体500及该连接件400可以由铝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抵接体500内部具有吸能腔,抵接体500通过吸能腔的变形吸收冲击;另外,吸能腔内设有隔板,隔板连接于吸能腔的内壁,以将吸能腔分隔为多个独立的子腔,隔板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以将吸能腔分隔为沿车辆宽度方向排布的多个子腔。为了进一步提高该车身结构的碰撞性能,如图5,在本实施例中,该抵接体500内部可中空设置,即在抵接体500内部设置用于吸能的腔室,通过该吸能腔的设置,可使得该抵接体500在碰撞时可通过吸能腔的形变吸收一部分冲击力,从而进一步降低碰撞对电池包600的影响。另外,可以想到的是,通过在该吸能腔内设置隔板,将该隔板连接于吸能腔的内壁,以将吸能腔分隔为多个独立的子腔,在保证了该抵接体500具有吸能效果的同时,有利于提高该抵接体500的整体结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该吸能腔内的隔板沿车身的长度方向延伸,将该吸能腔沿车辆宽度方向分隔为多个子腔,这样排布可使得该抵接体500在承受冲击时可进行多段溃缩吸能,有利于提高抗冲击效果。
进一步地,连接件400包括:
拱形板410,一端贴合连接于座椅横梁200的外周壁,另一端靠近门槛梁组件100延伸,拱形板410具有一内凹空间,抵接体500嵌设于内凹空间内;及
连接板420,设于拱形板410的另一端,连接板420贴合连接于门槛梁组件100的顶表面和/或侧面。
具体地,如图6及图7,在本实施例中,该连接件400包括有一拱形板410,该拱形板410的截面形状可与座椅横梁200的外壁的形状相适配,使得该拱形板410与座椅横梁200连接时可贴合于该座椅横梁200的外壁,有利于提高连接的可靠性;如图3,该拱形板410朝向地面一侧还具有一内凹的空间,该抵接体500可嵌设于该内凹空间内,并可通过铆接或螺接等方式连接于该拱形板410上。另外,该连接件400还包括有连接板420,该连接板420设于拱形板410朝向门槛梁组件100的一侧,该连接板420可以是由拱形板410朝向门槛梁组件100的一侧的端部向外折弯形成,如图1,该连接板420可朝向门槛梁组件100一侧延伸,并贴合于该门槛梁组件100的侧面,并可通过焊接等方式与门槛梁组件100连接,该连接板420背离地面的一侧可以朝向门槛梁组件100折弯,使得该连接板420可同时贴合于门槛梁组件100的侧面及顶表面,并通过流钻或焊接方式与门槛梁组件100连接,另外,可以想到的是,该连接板420仅连接于该门槛梁组件100的顶表面也可实现同样的连接效果。
进一步地,车身结构包括电池包600,座椅横梁200固设于电池包600。如图1~图3,在本实施例中,该车身结构还包括有电池包600,而为了提高该电池包600的自身强度,该座椅横梁200可一体集成于电池包600的上端面,具体地,该座椅横梁200与电池包600的上壳可通过铝挤压等工艺一体制成,也可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为一体,通过将该座椅横梁200与电池包600一体集成,可提高该电池包600的整体结构强度,从而减小该电池包600在碰撞时的变形程度,有利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门槛梁组件100包括:
本体梁110,设于车辆的门槛位置,且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
门槛内板120,一端连接本体梁110,另一端朝向车辆的车厢一侧延伸
下加强板130,设于门槛内板120朝向地面一侧,下加强板130连接本体梁110及门槛内板120,且贴合连接于电池包600的端面。
在本实施例中,该门槛梁组件100包括有本体梁110,该本体梁110设于车身门槛位置,本体梁110可以是通过铝挤工艺制成的空心梁结构,该本体梁110的内部可交错设置多个加强筋,通过多个加强筋将本体梁110内部分隔为多个相互独立的腔室,一方面提高该本体梁110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也可在车辆发生横向碰撞时起到吸能的作用;该本体梁110朝向车辆内部的一侧设置有门槛内板120,该门槛内板120用以连接车身的横梁并安装其他功能部件,门槛内板120的一端与本体梁110连接,另一端朝向车辆内部延伸。另外,该门槛梁组件100还包括有下加强板130,该下加强板130一端贴合连接于本体梁110的侧壁,另一端朝向车辆内部延伸,并贴合连接于门槛内板120朝向地面的一侧。在装配过程中,该下加强板130可贴合于电池包600的端面上,有利于提高该车辆的车厢的密封程度。
进一步地,车身结构包括密封件700,密封件700设于下加强板130与电池包600之间,以对下加强板130与电池包600的连接位置密封;和/或,座椅横梁200与电池包600一体制成。
具体地,如图2及图3,为了进一步提高车辆装配后的车厢密封效果,该车身结构还包括有密封件700,该密封件700可以是泡棉或硅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的条形结构,该密封件700可设于下加强板130与电池包600的贴合位置,通过下加强板130与电池包600将该密封件700夹紧,从而在该位置实现了车身内外部环境的隔离,进而有利于提高该车辆装配后的车厢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有一车身结构,该车身结构设于车辆的底盘上,用以优化该车辆碰撞时冲击力的传递路径,该车身结构的具体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车辆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门槛梁组件;
座椅横梁,设于所述门槛梁组件的一侧,所述座椅横梁内部具有空腔;
加强体,设于所述座椅横梁的空腔内,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
连接件,连接所述门槛梁组件与所述座椅横梁;以及
抵接体,设于所述门槛梁组件及所述座椅横梁之间,所述抵接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抵接体的另一端对应所述加强体设置;
其中,在所述门槛梁组件承受横向冲击的过程中,所述连接件将所述横向冲击传递至所述座椅横梁,所述抵接体将所述横向冲击传递至所述加强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体内部具有吸能腔,所述抵接体通过所述吸能腔的变形吸收所述冲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腔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连接于所述吸能腔的内壁,以将所述吸能腔分隔为多个独立的子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以将所述吸能腔分隔为沿车辆宽度方向排布的多个子腔;和/或,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座椅横梁通过螺栓连接;和/或,所述抵接体与所述加强体间隙配合;和/或,所述抵接体为铝材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体包括:
第一加强筋,设于所述空腔内;
第二加强筋,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交叉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连接,以将所述空腔分隔为多个独立的腔室,所述抵接体将所述横向冲击传递至所述第一加强筋及所述第二加强筋中的至少一个。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
拱形板,一端贴合连接于所述座椅横梁的外周壁,另一端靠近所述门槛梁组件延伸,所述拱形板具有一内凹空间,所述抵接体嵌设于所述内凹空间内;及
连接板,设于所述拱形板的另一端,所述连接板贴合连接于所述门槛梁组件的顶表面和/或侧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结构包括电池包,所述座椅横梁固设于所述电池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梁组件包括:
本体梁,设于所述车辆的门槛位置,且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
门槛内板,一端连接所述本体梁,另一端朝向车辆的车厢一侧延伸
下加强板,设于所述门槛内板朝向地面一侧,所述下加强板连接所述本体梁及所述门槛内板,且贴合连接于所述电池包的端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结构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于所述下加强板与所述电池包之间,以对所述下加强板与所述电池包的连接位置密封;和/或,所述座椅横梁与所述电池包一体制成。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结构。
CN202322307947.4U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车身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205773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07947.4U CN220577377U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车身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07947.4U CN220577377U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车身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77377U true CN220577377U (zh) 2024-03-12

Family

ID=90110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07947.4U Active CN220577377U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车身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773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00408U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前机舱总成、车身总成及电动汽车
CN111376986B (zh) 汽车车身骨架前部结构
CN113954970A (zh) 一种车身前部框架结构
CN213862434U (zh) 一种门槛梁及汽车地板结构
CN220577377U (zh) 一种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12606911A (zh) 汽车前部加强结构
CN114132383B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地板总成
CN113443016B (zh) 车身结构以及汽车
CN213862433U (zh) 地板纵梁加强结构和车辆
CN210133184U (zh) 副车架和具有它的车辆
CN213262628U (zh) 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CN212220384U (zh) 副车架与车身底板的总成及汽车
CN112373566A (zh) 车身的前部结构及汽车
CN213768723U (zh) 平台化车身的前部结构
CN219192125U (zh) 防撞梁、防撞梁组件以及车辆
CN211167124U (zh) 车辆的门槛加强板以及车辆
CN219312875U (zh) 一种车身门槛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20349801U (zh) 机舱总成和车辆
CN220374635U (zh) 汽车顶盖和具有其的汽车
CN220430307U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20076502U (zh) 门槛梁总成及具有该门槛梁总成的车辆
RU210796U1 (ru) Модернизируемый автомобиль
CN218827552U (zh) 电池包壳体的侧框梁、电池包以及车辆
CN219948346U (zh) 前壁板总成和车辆
CN220053964U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