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76502U - 门槛梁总成及具有该门槛梁总成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门槛梁总成及具有该门槛梁总成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76502U
CN220076502U CN202321646267.9U CN202321646267U CN220076502U CN 220076502 U CN220076502 U CN 220076502U CN 202321646267 U CN202321646267 U CN 202321646267U CN 220076502 U CN220076502 U CN 2200765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shold
cavity
sub
assembly
roc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4626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文晶
鲍玉鹏
邓井井
梁虎
胡智勇
付达斌
周杰
常治业
陈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4626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765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765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765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门槛梁总成及具有该门槛梁总成的车辆。该门槛梁总成包括门槛梁本体、交叉的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门槛梁本体的内部形成中空腔,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将中空腔分为多个分腔,横向加强筋的第一端靠近门槛梁本体的横向外侧,第二端靠近门槛梁本体的横向内侧,横向加强筋上设有诱导溃缩结构,诱导溃缩结构与第二端的距离小于诱导溃缩结构与第一端的距离,诱导溃缩结构用于诱导横向加强筋变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门槛梁总成,横向加强筋上设置有诱导溃缩结构,在车辆发生侧碰时,诱导溃缩结构可诱导横向加强筋变形,使得门槛梁总成的变形吸能能力得以提升,有利于提升门槛梁总成的侧碰性能,进而有利于提升车辆的侧碰性能。

Description

门槛梁总成及具有该门槛梁总成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门槛梁总成及具有该门槛梁总成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碰撞安全性能受到广泛关注,车辆碰撞通常分为正面、侧面、后面碰撞以及翻滚和行人碰撞等情况。随着新能源车辆的快速发展,如何提升车辆中前部碰撞性能,且兼顾电池保护等三电系统附件防护及驾乘人员安全成为了市场和社会的关注焦点。相关技术中,当车辆发生侧碰时,碰撞力由门槛梁总成向车内传递,在此过程中,门槛梁总成的变形吸能效果较差,导致车辆的侧碰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门槛梁总成,提升了门槛梁总成的变形吸能能力。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门槛梁总成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槛梁总成包括:门槛梁本体和加强筋,所述门槛梁本体的内部形成沿所述门槛梁本体的长度方向贯穿的中空腔,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中空腔内,所述加强筋包括交叉的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和所述纵向加强筋将所述中空腔分为多个分腔,且所述横向加强筋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靠近所述门槛梁本体的横向外侧,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门槛梁本体的横向内侧,所述横向加强筋上设有诱导溃缩结构,所述诱导溃缩结构与所述第二端的距离小于所述诱导溃缩结构与所述第一端的距离,所述诱导溃缩结构沿所述门槛梁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用于诱导所述横向加强筋变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槛梁总成,横向加强筋上设置有诱导溃缩结构,在车辆发生侧碰时,诱导溃缩结构可以诱导横向加强筋变形,使得门槛梁总成的变形吸能能力得以提升,有利于提升门槛梁总成的侧碰性能,进而有利于提升车辆的侧碰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门槛梁本体包括:顶壁、底壁以及连接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顶壁的宽度小于所述底壁的宽度;所述第一侧壁位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靠近车身外侧的一侧,所述横向加强筋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侧壁,所述横向加强筋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纵向加强筋的一端连接所述顶壁或所述横向加强筋,所述纵向加强筋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底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诱导溃缩结构构造为弯曲结构,所述弯曲结构向上凸出或向下凹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多个分腔包括内列分腔、中列分腔和外列分腔,所述中列分腔位于所述内列分腔的靠近车身外侧的一侧,所述外列分腔位于所述中列分腔的靠近车身外侧的一侧,所述诱导溃缩结构设置在所述内列分腔的横向加强筋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中列分腔包括四个分腔,所述内列分腔和所述外列分腔均包括三个分腔,所述中列分腔的底面低于所述外列分腔的底面,所述外列分腔的底面低于所述内列分腔的底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列分腔的横向加强筋的厚度不小于其纵向加强筋的厚度,所述外列分腔的横向加强筋的厚度不小于所述中列分腔的横向加强筋的厚度,所述中列分腔的横向加强筋的厚度不小于所述内列分腔的横向加强筋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门槛梁总成还包括:支撑加强板和/或内板加强板,所述支撑加强板设置在所述中列分腔的最上方分腔内,所述支撑加强板具有支撑加强腔,所述支撑加强腔与所述中空腔的贯通方向相同;所述内板加强板设置在所述内列分腔的最上方分腔内,所述内板加强板具有内板加强腔,所述内板加强腔与所述中空腔的贯通方向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门槛梁总成还包括:门槛内板和门槛内板前加强板,所述门槛内板至少设置于所述内列分腔的顶面,且所述门槛内板向所述门槛梁本体的内侧延伸;所述门槛内板前加强板至少设置于所述中列分腔和所述外列分腔的顶面,且所述门槛内板前加强板位于所述门槛内板的前端,所述门槛内板前加强板具有前加强腔,所述前加强腔与所述中空腔的贯通方向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门槛梁总成还包括:门槛后段本体、门槛后段前连接板和后纵梁,所述门槛后段本体至少设置于所述内列分腔的顶面,且所述门槛后段本体位于所述门槛内板的后端,所述门槛后段本体具有后段加强腔,所述后段加强腔与所述中空腔的贯通方向相同;所述门槛后段前连接板和所述后纵梁均与所述门槛后段本体相连接,且所述门槛后段前连接板和所述后纵梁之间形成后纵梁腔,所述后纵梁腔与所述中空腔的贯通方向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中通道总成以及上述的门槛梁总成,所述中通道总成包括中通道本体和座椅横梁总成,所述中通道本体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座椅横梁总成与所述中通道本体相连接,且所述座椅横梁总成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至与所述门槛梁总成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还包括:地板横梁和电池包框架,所述电池包框架位于所述地板横梁的下方,所述地板横梁和所述电池包框架均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至与所述门槛梁总成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其门槛梁总成的横向加强筋上设置有诱导溃缩结构,在车辆发生侧碰时,诱导溃缩结构可以诱导横向加强筋变形,使得门槛梁总成的变形吸能能力得以提升,有利于提升门槛梁总成的侧碰性能,进而有利于提升车辆的侧碰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槛梁本体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槛梁本体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槛梁本体的各壁厚度示意图;
图4是门槛梁本体、支撑加强板、内板加强板、门槛后段本体、电池安装螺母板的示意图;
图5是门槛梁本体、门槛后段本体、门槛后段前连接板、后纵梁的示意图;
图6是门槛梁本体、门槛后段本体、门槛后段前连接板、后纵梁的剖切示意图;
图7是门槛梁本体、门槛后段本体、门槛内板的示意图;
图8是门槛梁本体、门槛后段本体、门槛内板的一部分示意图;
图9是门槛内板的示意图;
图10是门槛梁总成、中通道总成、地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11是门槛梁总成与中通道总成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
中通道总成300、中通道本体301、座椅横梁总成302、前座椅前横梁总成3021、前座椅左前横梁30211、前座椅右前横梁30212、前座椅后横梁总成3022、前座椅左后横梁30221、前座椅右后横梁30222、中间连接横梁30223;
门槛梁总成500、门槛梁本体501、顶壁5011、底壁5012、高壁段50121、中壁段50122、低壁段50123、第一侧壁5013、第二侧壁5014、横向加强筋502、纵向加强筋503、内列分腔5041、内列第一分腔50411、内列第二分腔50412、内列第三分腔50413、中列分腔5042、中列第一分腔50421、中列第二分腔50422、中列第三分腔50423、中列第四分腔50424、外列分腔5043、外列第一分腔50431、外列第二分腔50432、外列第三分腔50433、支撑加强板505、内板加强板506、门槛内板507、本体段5071、第一翻边5072、第二翻边5073、门槛内板前加强板508、门槛后段本体509、门槛后段前连接板510、后纵梁511、电池安装螺母板512、诱导溃缩结构513;
地板700、地板横梁7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11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槛梁总成500及具有该门槛梁总成500的车辆。
参照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槛梁总成500可以包括门槛梁本体501和加强筋,门槛梁本体501沿F1-F2方向的延伸,在将门槛梁总成500应用于车辆上后,F1-F2方向为车辆的前后方向,F1为前端,F2为后端。门槛梁本体501的内部形成中空腔,中空腔沿门槛梁本体501的长度方向(即F1-F2方向)贯穿门槛梁本体501,中空腔使得门槛梁本体501的强度和刚度得以提升。加强筋设置在中空腔内,加强筋包括交叉的横向加强筋502和纵向加强筋503,可选地,横向加强筋502和纵向加强筋503可以呈“十”字型交叉,这样,相比于非“十”字型交叉的加强筋,“十”字型交叉的横向加强筋502与纵向加强筋503对门槛梁本体501强度的加强作用更加显著。横向加强筋502和纵向加强筋503将中空腔分为多个分腔,使得门槛梁本体501的强度和刚度得以进一步提升。加强筋的设置使得门槛梁本体501的内部形成利于吸能的网格式盒状结构,从而增加了门槛梁本体501的强度,可以满足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对刚度和强度的需求,使得车辆的防撞性能更加突出、优异。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计算机辅助工程)作为一种计算机仿真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的研究开发过程中。本实施例根据碰撞等工况时的传力路径,结合CAE优化分析,来确定加强筋的位置,使得门槛梁本体501受力更均匀,更有利于变形吸能。
横向加强筋502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横向加强筋502的第一端(即外端)靠近门槛梁本体501的横向外侧,横向加强筋502的第二端(即内端)靠近门槛梁本体501的横向内侧,横向加强筋502上设有诱导溃缩结构513,诱导溃缩结构513与横向加强筋502第二端的距离小于诱导溃缩结构513与横向加强筋502第一端的距离,这样,门槛梁本体501横向外侧的强度高于门槛梁本体501横向外侧的强度,门槛梁本体501横向外侧的支撑性较好,传力稳定,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碰撞力首先作用于门槛梁本体501的横向外侧,随后再传递至门槛梁本体501的横向内侧。
诱导溃缩结构513沿门槛梁本体501的长度方向延伸,即诱导溃缩结构513沿F1-F2方向的延伸,且诱导溃缩结构513用于诱导横向加强筋502变形,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诱导溃缩结构513沿从外到内的方向溃缩变形,以吸收侧面碰撞能量。诱导溃缩结构513沿F1-F2方向的延伸长度较长,使得门槛梁本体501在沿F1-F2方向的较长范围内均能在诱导溃缩结构513处溃缩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横向加强筋502的横向两端和纵向加强筋503的纵向两端均与门槛梁本体501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横向加强筋502的一端与门槛梁本体501相连接,横向加强筋502的另一端与纵向加强筋503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纵向加强筋503的一端与门槛梁本体501相连接,纵向加强筋503的另一端与横向加强筋502相连接。
可选地,门槛梁本体501为铝型材件,其重量小,结构强度大,成本较低,有利于轻量化设计,且加工工艺简单。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横向加强筋502和纵向加强筋503均为一体式结构,以保证加强筋的强度,对门槛梁本体501起到更好的加固支撑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槛梁总成500,横向加强筋502上设置有诱导溃缩结构513,在车辆发生侧碰时,诱导溃缩结构513可以诱导横向加强筋502变形,使得门槛梁总成500的变形吸能能力得以提升,有利于提升门槛梁总成500的侧碰性能,进而有利于提升车辆的侧碰性能。此外,通过设置加强筋来增加门槛梁本体501强度和刚度的方式不会显著增加门槛梁本体501的重量,有利于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实现轻量化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示,门槛梁本体501可以包括顶壁5011、底壁5012以及连接顶壁5011和底壁5012的第一侧壁5013和第二侧壁5014,顶壁5011的宽度小于底壁5012的宽度;第一侧壁5013位于第二侧壁5014的靠近车身外侧的一侧,横向加强筋50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侧壁5013,横向加强筋50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侧壁5014;纵向加强筋503的一端连接顶壁5011或横向加强筋502,纵向加强筋503的另一端连接底壁5012。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所示,底壁5012包括低壁段50123、中壁段50122和高壁段50121,中壁段50122靠近第一侧壁5013,低壁段50123连接中壁段50122和高壁段50121,高壁段50121靠近第二侧壁5014,且高壁段50121向外、向上倾斜延伸至第一侧壁5013。该门槛梁本体501结构使其侧面碰撞的传力路径完整并且能够引导周边结构充分变形吸能,以使门槛梁本体501受力更均匀。另一方面,该结构有利于在门槛梁本体501内侧布置动力电池等结构,起到节省安装空间及保护电池的作用。
横向加强筋502有两条,纵向加强筋503有两条。横向加强筋502的一端连接第一侧壁5013,横向加强筋50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侧壁5014,即两条横向加强筋502的两端均与门槛梁本体501相连接;其中一条(例如位于内侧的一条)纵向加强筋503的一端连接顶壁5011,另一条(例如位于外侧的一条)纵向加强筋503的一端连接横向加强筋502,两条纵向加强筋503的另一端均连接高壁段50121。采用该连接方式,将门槛梁本体501的内部分为多个分腔,有利于门槛梁本体501的变形与吸能,以更好地满足车辆的碰撞安全要求。
可选地,加强筋与门槛梁本体501一体成型,以增强车辆门槛梁本体501的强度。
结合图2-图3,顶壁5011可以是不等厚段,且从内侧到外侧,顶壁5011包括3mm段和2.5mm段。第一侧壁5013的厚度为4mm,第二侧壁5014的厚度为3mm,或2mm与3mm的组合,高壁段50121是不等厚段,且从内侧到外侧,高壁段50121包括3mm段和4mm段。低壁段50123的厚度为4mm,或4mm与3mm的组合,中壁段50122的厚度为4mm,或4mm与3mm的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诱导溃缩结构513构造为弯曲结构,弯曲结构向上凸出或向下凹陷。例如图2所示,上方横向加强筋502上的弯曲结构向下凹陷,下方横向加强筋502上的弯曲结构向上凸出。弯曲结构处的壁厚可以设计得比未设置弯曲结构的部分壁厚较薄,这样,侧面碰撞门槛梁本体501时弯曲结构更加容易溃缩变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4所示,多个分腔包括内列分腔5041、中列分腔5042和外列分腔5043,中列分腔5042位于内列分腔5041的靠近车身外侧的一侧,外列分腔5043位于中列分腔5042的靠近车身外侧的一侧,诱导溃缩结构513设置在内列分腔5041的横向加强筋502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示,中列分腔5042包括四个分腔,内列分腔5041和外列分腔5043均包括三个分腔,中列分腔5042的底面低于外列分腔5043的底面,外列分腔5043的底面低于内列分腔5041的底面。门槛梁本体501的内部分为10个分腔,形成十宫格结构,相比于1~9个分腔而言,十宫格能够受力的腔体更多,结构更稳定,更有利于门槛梁本体501的变形与吸能,以更好地满足车辆的侧面碰撞安全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门槛梁本体501的内部结构不限于上述的10个型腔,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门槛梁本体501的截面也可以重新确定,以满足不同车型的设计需要。
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中列分腔5042包括中列第一分腔50421、中列第二分腔50422、中列第三分腔50423和中列第四分腔50424,外列分腔5043包括外列第一分腔50431、外列第二分腔50432和外列第三分腔50433,内列分腔5041包括内列第一分腔50411、内列第二分腔50412和内列第三分腔50413。外列第一分腔50431、中列第二分腔50422、内列第二分腔50412位于同一行,外列第二分腔50432、中列第三分腔50423和内列第三分腔50413位于同一行,中列第一分腔50421和内列第一分腔50411位于同一行,外列第三分腔50433和中列第四分腔50424位于同一行。中列第一分腔50421的一部分还位于外列第一分腔50431的正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列分腔5043的横向加强筋502的厚度不小于其纵向加强筋503的厚度,外列分腔5043的横向加强筋502的厚度不小于中列分腔5042的横向加强筋502的厚度,中列分腔5042的横向加强筋502的厚度不小于内列分腔5041的横向加强筋502的厚度。由于纵向加强筋503对碰撞的贡献程度小于横向加强筋502对碰撞的贡献程度,因此,纵向加强筋503的厚度设置为不大于横向加强筋502的厚度。
例如,在图2-图3的示例中,外列分腔5043的横向加强筋502的厚度为3mm,外列分腔5043的纵向加强筋503的厚度为2.5mm,中列分腔5042的横向加强筋502的厚度为2mm和2.5mm,内列分腔5041的横向加强筋502的厚度为2mm。
本实施例中,考虑到碰撞安全性能及轻量化设计要求,横向加强筋502的厚度范围设置为2mm~3mm。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图2-图3,位于上部的横向加强筋502设有2个等厚段,从内侧至外侧分别为2mm、3mm;位于下部的横向加强筋502设有3个等厚段,从内侧至外侧分别为2mm、2.5mm、3mm,以保证门槛梁本体501的碰撞安全性能,当其门槛梁本体501的内侧安装有动力电池时,门槛梁本体501能够对其内侧安装的动力电池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由于横向加强筋502对碰撞的贡献程度从门槛梁本体501外侧至内侧由大变小,因此横向加强筋502的厚度由门槛梁本体501外侧至内侧递减,在横向加强筋502上设置由大变小的多个等厚段。
本实施例中,考虑到碰撞安全性能及轻量化设计要求,纵向加强筋503的厚度范围设置为2mm~2.5mm。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图2-图3,位于内侧的纵向加强筋503设有2个等厚段,从上至下分别为2.5mm、2mm、2.5mm;位于外侧的纵向加强筋503为等厚度加强筋,厚度为2.5mm,以保证门槛梁本体501的碰撞安全性能。门槛梁本体501的横截面上各壁厚度不限于图3所示的数值,也可以是其他数值,例如按照图3所示的厚度数值进行的等比例放大,或是其它不遵循等比例放大的数值。
加强筋在满足工艺的要求下尽可能薄,在同等碰撞工况下,既可以保证最小侵入量的性能要求,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门槛梁本体501的重量,能够同时满足车辆碰撞的安全性能及车辆的轻量化设计要求。本实施例中,横向加强筋502和纵向加强筋503的厚度均由CAE优化计算确定,以确保横向加强筋502和纵向加强筋503能够在减薄厚度的情况下,同时满足车辆的碰撞安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示,门槛梁总成500还可以包括支撑加强板505,支撑加强板505设置在中列分腔5042的最上方分腔内,支撑加强板505具有支撑加强腔,支撑加强腔与中空腔的贯通方向相同。支撑加强腔能够提升支撑加强板505的强度和刚度,支撑加强板505可以增加中列分腔5042的最上方分腔的强度,当向中列分腔5042的顶部设置其它板件(例如门槛内板前加强板508)时,能够提升对该板件的支撑能力。可选地,支撑加强腔可以是一个腔,也可以由隔板隔成多个腔,在图4的示例中,支撑加强腔为一个腔。支撑加强板505的截面通用,长度可调,可同时满足双叉臂及麦弗逊两种配置及车身结构的小偏置碰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示,门槛梁总成500还可以包括内板加强板506,内板加强板506设置在内列分腔5041的最上方分腔内,内板加强板506具有内板加强腔,内板加强腔与中空腔的贯通方向相同。内板加强腔能够提升内板加强板506的强度和刚度,内板加强腔可以增加内列分腔5041的最上方分腔的强度,当向内列分腔5041的顶部设置其它板件(例如门槛内板507)时,能够提升对该板件的支撑能力。可选地,内板加强腔可以是一个腔,也可以由隔板隔成多个腔,在图4的示例中,内板加强腔由隔板隔成了两个腔。内板加强板506的截面通用,长度可调,可同时满足双叉臂及麦弗逊两种配置及车身结构的小偏置碰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门槛梁总成500还可以包括门槛内板507,参照图2、图7-图8所示,门槛内板507至少设置于内列分腔5041的顶面,且门槛内板507向门槛梁本体501的内侧延伸。参照图2、图7-图9所示,门槛内板507可以包括本体段5071、第一翻边5072和第二翻边5073,本体段5071至少设置于内列分腔5041的顶面,第一翻边5072连接本体段5071的上端,且第一翻边5072向上延伸,第一翻边5072形成为门洞止口面,第二翻边5073连接本体段5071的下端,且第二翻边5073向内延伸,第一翻边5072和第二翻边5073还均沿F1-F2方向延伸。门槛内板507设计为通用化的板状结构,可适用辊压工艺及各种不同轴距及高低车的座椅门洞位置要求,通用化程度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8和图10,车辆的地板700适于与门槛内板507的第二翻边5073搭接并焊接固定。换言之,第二翻边5073形成为地板搭接面,其可通过第二翻边5073宽度的变更适用不同车宽的车型,保证地板700不用更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门槛梁总成500还可以包括门槛内板前加强板508,参照图4所示,门槛内板前加强板508至少设置于中列分腔5042和外列分腔5043的顶面,且门槛内板前加强板508位于门槛内板507的前端(F1端),门槛内板前加强板508具有前加强腔,前加强腔与中空腔的贯通方向相同,均为F1-F2方向。通过设置前加强腔,使得门槛内板前加强板508的强度和刚度得以提升。可选地,前加强腔可以是一个腔,也可以由隔板隔成多个腔,在图4的示例中,前加强腔由隔板隔成了五个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图6所示,门槛梁总成500还可以包括门槛后段本体509、门槛后段前连接板510和后纵梁511,门槛后段本体509至少设置于内列分腔5041的顶面,且门槛后段本体509位于门槛内板507的后端,门槛后段本体509具有后段加强腔,后段加强腔与中空腔的贯通方向相同,均为F1-F2方向。通过设置后段加强腔,使得门槛后段本体509的强度和刚度得以提升。可选地,后段加强腔可以是一个腔,也可以由隔板隔成多个腔,在图6的示例中,后段加强腔由隔板隔成了两个腔。门槛后段前连接板510和后纵梁511均与门槛后段本体509相连接,且门槛后段前连接板510和后纵梁511之间形成后纵梁腔,后纵梁腔与中空腔的贯通方向相同,均为F1-F2方向。后纵梁腔增加了门槛后段前连接板510和后纵梁511处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可选地,门槛后段前连接板510和后纵梁511均为热成型件门槛后段本体509通过螺栓实现与门槛后段前连接板510和后纵梁511的连接。后段本体509的Z向高度与门槛后段前连接板510的后端高度一致,其作用是为加强后排乘员安全性,即对后门洞狗腿处进行加强,让其不仅满足柱碰,还满足企业内标准该处后排乘员在极端碰撞试验中的受伤较小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槛梁总成500,还被侧围前部加强板总成、C柱下加强板总成与A柱内板下段总成包裹,不仅满足正碰各种工况及传力,还能更好地提升扭转刚度。
参照图10-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可以包括中通道总成300以及上述实施例的门槛梁总成500,中通道总成300可以包括中通道本体301和座椅横梁总成302,中通道本体301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即F1-F2方向)延伸,座椅横梁总成302与中通道本体301相连接,且座椅横梁总成302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垂直于F1-F2的方向)延伸至与门槛梁总成500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0-图11所示,座椅横梁总成302可以包括前座椅前横梁总成3021和前座椅后横梁总成3022,前座椅前横梁总成3021与中通道本体301相连接,且前座椅前横梁总成3021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前座椅后横梁总成3022位于前座椅前横梁总成3021的后侧,且前座椅后横梁总成3022与前座椅前横梁总成3021分离开,前座椅后横梁总成3022与中通道本体301相连接,且前座椅后横梁总成3022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类似地,前座椅前横梁总成3021、前座椅前横梁总成3021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指的可以是前座椅前横梁总成3021、前座椅前横梁总成3021的延伸方向与车辆的左右方向平行,也可以是前座椅前横梁总成3021、前座椅前横梁总成3021大致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例如前座椅前横梁总成3021、前座椅前横梁总成3021的延伸方向与车辆的左右方向之间具有较小的夹角,例如5°的夹角。中通道本体301、前座椅前横梁总成3021和前座椅后横梁总成3022构造为蜻蜓展翅型。中通道本体301上的碰撞力可以经前座椅前横梁总成3021和前座椅后横梁总成3022传递至与前座椅前横梁总成3021和前座椅后横梁总成3022相连接的门槛梁总成500上。
前座椅后横梁总成3022与前座椅前横梁总成3021能够为车辆前座椅提供支撑和固定点位。可选地,前座椅后横梁总成3022与前座椅前横梁总成3021平行,这样有利于提升中通道总成300的装配效率。当然,前座椅后横梁总成3022与前座椅前横梁总成3021也可以不平行。
中通道总成300形成的传力结构为蜻蜓展翅型,中通道总成300与门槛梁总成500相连,解决了车辆侧部的碰撞问题,门槛梁总成500上的碰撞力可以经前座椅前横梁总成3021和前座椅后横梁总成3022向车辆内侧传递,进而传递至与前座椅前横梁总成3021和前座椅后横梁总成3022相连接的中通道本体301上,再由中通道本体301向F1-F2方向传递,由此增加了传力路径,有利于提升车辆的侧面碰撞性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槛梁总成500,与地板700处的蜻蜓型中通道总成300骨架形成清晰明了的碰撞结构,可有利于力的传导。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0-图11所示,车辆还可以包括地板横梁703和电池包框架,电池包框架位于地板横梁703的下方,地板横梁703和电池包框架均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至与门槛梁总成500相连接。具体而言,参照图3所示,门槛梁本体501上设有电池安装螺母板512,电池安装螺母板512上设有用于固定电池包框架的螺母,电池安装螺母板512可以固定在内列分腔5041的腔壁上。当车辆发生侧部碰撞时,门槛梁总成500上的碰撞力可以经地板横梁703和电池包框架向车辆内侧传递,例如可以传递至地板700上,而中通道本体301与地板700相连接,因此地板700上的碰撞力可以进一步传递给中通道本体301,使得侧碰时传力路径较多,有利于提升侧碰性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槛梁总成500,与蜻蜓型中通道总成300骨架及电池包框架整合成一起,形成载荷力传导双通道路径,电池包作为车身框架的一个整体,形成清晰明了的碰撞力传导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车辆还包括A柱,门槛梁总成500的前端与A柱相连接,A柱下部所受载荷较集中,门槛梁本体501与内部的加强筋、支撑加强板505和内板加强板506能更好帮助提高前部的碰撞承受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其门槛梁总成500的横向加强筋502上设置有诱导溃缩结构513,在车辆发生侧碰时,诱导溃缩结构513可以诱导横向加强筋502变形,使得门槛梁总成500的变形吸能能力得以提升,有利于提升门槛梁总成500的侧碰性能,进而有利于提升车辆的侧碰性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门槛梁总成(500),其特征在于,包括:
门槛梁本体(501),所述门槛梁本体(501)的内部形成沿所述门槛梁本体(501)的长度方向贯穿的中空腔;
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中空腔内,所述加强筋包括交叉的横向加强筋(502)和纵向加强筋(503),所述横向加强筋(502)和所述纵向加强筋(503)将所述中空腔分为多个分腔,且所述横向加强筋(502)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靠近所述门槛梁本体(501)的横向外侧,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门槛梁本体(501)的横向内侧,所述横向加强筋(502)上设有诱导溃缩结构(513),所述诱导溃缩结构(513)与所述第二端的距离小于所述诱导溃缩结构(513)与所述第一端的距离,所述诱导溃缩结构(513)沿所述门槛梁本体(50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用于诱导所述横向加强筋(502)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槛梁总成(500),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梁本体(501)包括:顶壁(5011)、底壁(5012)以及连接所述顶壁(5011)和所述底壁(5012)的第一侧壁(5013)和第二侧壁(5014),所述顶壁(5011)的宽度小于所述底壁(5012)的宽度;
所述第一侧壁(5013)位于所述第二侧壁(5014)的靠近车身外侧的一侧,所述横向加强筋(50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侧壁(5013),所述横向加强筋(50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侧壁(5014);
所述纵向加强筋(503)的一端连接所述顶壁(5011)或所述横向加强筋(502),所述纵向加强筋(50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底壁(50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槛梁总成(500),其特征在于,所述诱导溃缩结构(513)构造为弯曲结构,所述弯曲结构向上凸出或向下凹陷。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门槛梁总成(5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分腔包括内列分腔(5041)、中列分腔(5042)和外列分腔(5043),所述中列分腔(5042)位于所述内列分腔(5041)的靠近车身外侧的一侧,所述外列分腔(5043)位于所述中列分腔(5042)的靠近车身外侧的一侧,所述诱导溃缩结构(513)设置在所述内列分腔(5041)的横向加强筋(50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槛梁总成(5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列分腔(5042)包括四个分腔,所述内列分腔(5041)和所述外列分腔(5043)均包括三个分腔,所述中列分腔(5042)的底面低于所述外列分腔(5043)的底面,所述外列分腔(5043)的底面低于所述内列分腔(5041)的底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槛梁总成(5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列分腔(5043)的横向加强筋的厚度不小于其纵向加强筋的厚度,所述外列分腔(5043)的横向加强筋的厚度不小于所述中列分腔(5042)的横向加强筋的厚度,所述中列分腔(5042)的横向加强筋的厚度不小于所述内列分腔(5041)的横向加强筋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槛梁总成(500),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梁总成(500)还包括:
支撑加强板(505),所述支撑加强板(505)设置在所述中列分腔(5042)的最上方分腔内,所述支撑加强板(505)具有支撑加强腔,所述支撑加强腔与所述中空腔的贯通方向相同;和/或,
内板加强板(506),所述内板加强板(506)设置在所述内列分腔(5041)的最上方分腔内,所述内板加强板(506)具有内板加强腔,所述内板加强腔与所述中空腔的贯通方向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槛梁总成(500),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梁总成(500)还包括:
门槛内板(507),所述门槛内板(507)至少设置于所述内列分腔(5041)的顶面,且所述门槛内板(507)向所述门槛梁本体(501)的内侧延伸;和/或,
门槛内板前加强板(508),所述门槛内板前加强板(508)至少设置于所述中列分腔(5042)和所述外列分腔(5043)的顶面,且所述门槛内板前加强板(508)位于所述门槛内板(507)的前端,所述门槛内板前加强板(508)具有前加强腔,所述前加强腔与所述中空腔的贯通方向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门槛梁总成(500),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梁总成(500)还包括:
门槛后段本体(509),所述门槛后段本体(509)至少设置于所述内列分腔(5041)的顶面,且所述门槛后段本体(509)位于所述门槛内板(507)的后端,所述门槛后段本体(509)具有后段加强腔,所述后段加强腔与所述中空腔的贯通方向相同;
门槛后段前连接板(510)和后纵梁(511),所述门槛后段前连接板(510)和所述后纵梁(511)均与所述门槛后段本体(509)相连接,且所述门槛后段前连接板(510)和所述后纵梁(511)之间形成后纵梁腔,所述后纵梁腔与所述中空腔的贯通方向相同。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门槛梁总成(500);
中通道总成(300),所述中通道总成(300)包括中通道本体(301)和座椅横梁总成(302),所述中通道本体(301)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座椅横梁总成(302)与所述中通道本体(301)相连接,且所述座椅横梁总成(302)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至与所述门槛梁总成(500)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地板横梁(703)和电池包框架,所述电池包框架位于所述地板横梁(703)的下方,所述地板横梁(703)和所述电池包框架均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至与所述门槛梁总成(500)相连接。
CN202321646267.9U 2023-06-26 2023-06-26 门槛梁总成及具有该门槛梁总成的车辆 Active CN2200765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46267.9U CN220076502U (zh) 2023-06-26 2023-06-26 门槛梁总成及具有该门槛梁总成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46267.9U CN220076502U (zh) 2023-06-26 2023-06-26 门槛梁总成及具有该门槛梁总成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76502U true CN220076502U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23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46267.9U Active CN220076502U (zh) 2023-06-26 2023-06-26 门槛梁总成及具有该门槛梁总成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765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32891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103249637B (zh) 汽车的车身构造
US7185934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109204496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10000408U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前机舱总成、车身总成及电动汽车
US11485415B2 (en) Vehicle body lower structure
US11396328B2 (en) Vehicle body lower structure
CN111891224B (zh) 前机舱结构和具有它的车辆
JP2022184597A (ja) 車体構造
JP2022184594A (ja) 車体構造
CN109204464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20076502U (zh) 门槛梁总成及具有该门槛梁总成的车辆
CN217496287U (zh) 车辆后地板结构与车辆
CN215244716U (zh) 前防撞梁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4954676B (zh) 车辆前舱结构及车辆
CN213109532U (zh) 前地板总成及车辆
CN214689769U (zh) 一种前端结构和车辆
KR20220151799A (ko) 차체
CN210310566U (zh) 用于车辆的挡板内基座及车辆
KR20130070358A (ko) 차량용 범퍼 빔 유닛
JP2022184589A (ja) 車体構造
CN219838625U (zh) 车辆
KR100979649B1 (ko) 차량용 범퍼빔 유닛
CN218141802U (zh) 车辆的车身以及车辆
WO2023066039A1 (zh) 一种下车体架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