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09148U - 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809148U CN220809148U CN202322515696.9U CN202322515696U CN220809148U CN 220809148 U CN220809148 U CN 220809148U CN 202322515696 U CN202322515696 U CN 202322515696U CN 220809148 U CN220809148 U CN 22080914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rging
- vehicle
- vehicle body
- automatic
- displacement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6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辆主体、自动驾驶机构、充电机构和位移控制机构,充电机构包括自动充电板,自动充电板设置在车辆主体上;自动驾驶机构用于控制车辆主体移动;位移控制机构设置于车辆主体的外周侧,位移控制机构用于控制车辆主体移动;自动驾驶机构工作或位移控制机构工作或自动驾驶机构和位移控制机构协同工作,以使自动充电板与充电桩的充电组件抵接充电。该车辆解决了自动驾驶机构驱动车辆移动,造成自动充电板与充电桩的充电组件抵接充电失败时,需要自动驾驶系统重新设定充电路线,使车辆的充电板与充电桩的充电组件抵接且实现电连接。进而造成车辆充电效率的降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工厂中车辆的智能化发展,其大大降低了工厂的运营成本,提升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因此在工厂中得到了快速的普及。
现有技术中,当车辆电量不足时,车辆需要返回充电桩,进而车辆的充电板和充电桩的充电组件抵接且实现电连接,进行实现给车辆的动力电池充电,当车辆在自动驾驶系统的作用下返回充电桩时,有时会发现车辆的充电板无法与充电桩的充电组件抵接且实现电连接的情况,进而需要自动驾驶系统重新设定充电路线,以使车辆的充电板与充电桩的充电组件抵接且实现电连接。但是,该过程会增加额外的充电板与充电桩的充电组件对接的时间,造成车辆充电效率的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车辆的充电板无法与充电桩的充电组件抵接且实现电连接的情况发生时,需要自动驾驶系统重新设定充电路线,使车辆的充电板与充电桩的充电组件抵接且实现电连接。进而造成车辆充电效率的降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车辆,该车辆包括:
车辆主体;
充电机构,包括自动充电板,所述自动充电板设置在所述车辆主体上;
自动驾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车辆主体移动;
位移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车辆主体的外周侧,所述位移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车辆主体移动;
所述自动驾驶机构工作或所述位移控制机构工作或所述自动驾驶机构和所述位移控制机构协同工作,以使所述自动充电板与充电桩的充电组件抵接充电。
作为车辆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位移控制机构包括急停按钮和移动按钮,所述急停按钮用于使所述车辆主体停止移动,所述移动按钮用于使所述车辆主体前进或后退。
作为车辆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车辆主体设置有带充电口的容纳腔,所述自动充电板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充电机构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具有遮蔽所述充电口和敞开所述充电口的两个状态。
作为车辆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自动驾驶机构包括多个摄像头,多个所述摄像头沿所述车辆主体的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车辆主体。
作为车辆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自动驾驶机构还包括第一激光雷达和第二激光雷达,所述第一激光雷达设置于所述车辆主体的前挡风玻璃的下方,所述第二激光雷达设置于所述车辆主体的前挡风玻璃的上方。
作为车辆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自动拖挂机构,所述自动拖挂机构设置于所述车辆主体的车尾处,所述自动拖挂机构能够自动与拖斗连接或断开。
作为车辆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自动驾驶机构还包括第三激光雷达,所述第三激光雷达设置于所述自动拖挂机构上。
作为车辆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自动驾驶机构还包括平视摄像头,所述平视摄像头设置于所述车辆主体的前挡风玻璃上。
作为车辆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提示音机构,所述提示音机构设置于所述车辆主体,所述提示音机构用于对所述车辆主体附近的车辆或行人发出提示声音。
作为车辆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充电机构还包括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设置于所述车辆主体的外周侧,所述充电桩的充电枪能够与所述充电接口插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辆主体、自动驾驶机构、充电机构和位移控制机构,充电机构包括自动充电板,自动充电板设置在车辆主体上;自动驾驶机构用于控制车辆主体移动;位移控制机构设置于车辆主体的外周侧,位移控制机构用于控制车辆主体移动;自动驾驶机构工作或位移控制机构工作或自动驾驶机构和位移控制机构协同工作,以使自动充电板与充电桩的充电组件抵接充电。当仅有自动驾驶机构工作时,自动驾驶机构驱动车辆移动,进而可以使自动充电板与充电桩的充电组件抵接充电,当仅有位移控制机构工作时,也可以是自动充电板与充电桩的充电组件抵接充电,当自动驾驶机构驱动车辆移动,使得自动充电板与充电桩的充电组件抵接充电失败时,工作人员通过位移控制机构协同工作,进而可以使自动充电板与充电桩的充电组件抵接充电。因此,该设置解决了自动驾驶机构驱动车辆移动,造成自动充电板与充电桩的充电组件抵接充电失败时,需要自动驾驶系统重新设定充电路线,使车辆的充电板与充电桩的充电组件抵接且实现电连接。进而造成车辆充电效率的降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辆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辆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辆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中:
11、车顶;12、前挡风玻璃;13、驾驶舱门;14、车门定位锁;
21、摄像头;22、第一激光雷达;23、第二激光雷达;24、第三激光雷达;25、平视摄像头;26、行车摄像头;
3、充电机构;31、自动充电板;32、充电接口;
4、位移控制机构;41、急停按钮;42、前进按钮;43、后退按钮;
5、自动拖挂机构;6、提示音机构;7、GPS定位机构;81、后工作灯;82、边界灯;83、警示灯;9、雨量阳光传感器;10、防撞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辆主体、自动驾驶机构、充电机构3和位移控制机构4,充电机构3包括自动充电板31,自动充电板31设置在车辆主体上;自动驾驶机构用于控制车辆主体移动;位移控制机构4设置于车辆主体的外周侧,位移控制机构4用于控制车辆主体移动;自动驾驶机构工作或位移控制机构4工作或自动驾驶机构和位移控制机构4协同工作,以使自动充电板31与充电桩的充电组件抵接充电。当仅有自动驾驶机构工作时,自动驾驶机构驱动车辆移动,进而可以使自动充电板31与充电桩的充电组件抵接充电,当仅有位移控制机构4工作时,也可以是自动充电板31与充电桩的充电组件抵接充电,当自动驾驶机构驱动车辆移动,使得自动充电板31与充电桩的充电组件抵接充电失败时,由于位移控制机构4位于车辆的外周,所以,工作人员通过位移控制机构4工作,进而可以使自动充电板31与充电桩的充电组件抵接充电。因此,该车辆通过自动驾驶机构和位移控制机构4协同工作解决了自动驾驶机构驱动车辆移动时,自动充电板31与充电桩的充电组件抵接充电失败。进而造成车辆充电效率的降低的问题。
对于自动驾驶机构和位移控制机构4协同工作,在一实施例中,自动驾驶机构控制车辆主体移动,使车辆主体移动到充电桩附近,此时自动驾驶机构停止工作,工作人员操控位移控制机构4,进而使车辆主体移动,从而使自动充电板31与充电桩的充电组件相互抵接且充电。
在又一实施例中,自动驾驶机构控制车辆主体移动,使车辆主体移动到充电桩的充电组件与自动充电板接触,当充电组件与自动充电板抵接但没有充上电时,此时自动驾驶机构停止工作,工作人员操控位移控制机构4,进而使车辆主体移动,从而使自动充电板31与充电桩的充电组件相互抵接且充电。
可选地,充电桩的充电组件上设置有固定电芯,自动充电板31上设置有滑动电芯,自动充电板31上的滑动电芯和充电组件上的固定电芯相互抵接实现电连接,以使充电桩可以给车辆主体内的动力电池充电。
可选地,自动充电板31可以设置于车辆主体的周侧,也可以设置于车辆主体的车顶11,自动充电板31可以设置于车辆主体的内部,自动充电板31的具体位置由充电桩的充电组件的位置决定。
可选地,位移控制机构4包括急停按钮41和移动按钮,急停按钮41用于使车辆主体停止移动,移动按钮用于使车辆主体前进或后退。本实施例中,位移控制机构4设置于车辆主体上且能够方便工作人员操控的位置。急停按钮41为红色按钮,按压后,急停按钮41无法回弹,此时车辆主体处于驻车状态,移动按钮处于失效状态。当将急停按钮拔起时,车辆主体取消驻车状态;按压移动按钮,进而实现车辆主体的慢速移动。具体地,移动按钮包括间隔设置的前进按钮42和后退按钮43,按压前进按钮42,可以使车辆主体向前移动,按压后退按钮43,可以使车辆主体向后移动,急停按钮设置于前进按钮42和后退按钮43之间。
可选地,位移控制机构4还包括转弯按钮,按压转弯按钮,车辆的前轮沿竖直方向发生偏转。
可选地,车辆主体设置有带充电口的容纳腔,自动充电板31设置于容纳腔内;充电机构3还包括盖板,盖板具有遮蔽充电口和敞开充电口的两个状态。本实施例中,当盖板将充电口遮蔽时,可以防止外界的水、泥沙或尖锐物体等对自动充电板31的损坏,当车辆需要充电时,挡板将充电口敞开,进而可以实现自动充电板31和充电组件的抵接且充电。
具体地,挡板和车辆主体铰接,挡板敞开充电口时,挡板位于自动充电板31的上方,当自动充电板31与充电组件的抵接且充电时,挡板可以为自动充电板31与充电组件遮挡外界的雨水。
可选地,挡板可以根据车辆所在的场景和环境实现自动的开合,如车辆到达充电桩时,挡板自动将充电口敞开,当车辆充满电且自动充电板31与充电组件相互分离时,挡板自动将充电口封闭。
可选地,自动驾驶机构包括多个摄像头21,多个摄像头21沿车辆主体的周向间隔设置于车辆主体。本实施例中,多个摄像头21均为鱼眼摄像头,其具有较大的探测角度,因此,其用于探测车辆主体周围的环境变化,具体地,鱼眼摄像头设置有4个,分别设置于车头位置、车尾位置和车的两侧,该设置可以实现车辆主体周围360°环绕探测。
可选地,自动驾驶机构还包括第一激光雷达22,第一激光雷达22设置于车辆主体的前挡风玻璃12的下方。自动驾驶机构还包括第二激光雷达23,第二激光雷达23设置于车辆主体的前挡风玻璃12的上方。本实施例中,第一激光雷达22用于探测车头前方及两侧是否有障碍物,具体地,第一激光雷达22设置有两个,两个激光雷达分别设置于车头与车身的两个侧壁相交的位置。由于第一激光雷达22设置于前挡风玻璃12的下方,所以其只能探测到车辆主体附近的障碍物。第二激光雷达23设置于车辆主体的车顶11上,由于其位置较高,因此可以探测到车辆主体的远处的障碍物。第一激光雷达22和第二激光雷达23配合使用,进而可以检测到车辆主体附近及远处的障碍物。
可选地,车辆还包括自动拖挂机构5,自动拖挂机构5设置于车辆主体的车尾处,自动拖挂机构5能够自动与拖斗连接或断开。本实施例中,自动拖挂机构5可以与拖斗自动连接,以牵引拖斗移动,进而实现无人操作。
可选地,自动驾驶机构还包括第三激光雷达24,第三激光雷达24设置于自动拖挂机构5上。本实施例中,第三激光雷达24可以探测到拖斗的位置,进而可以通过调节车辆主体的位置,实现自动拖挂机构5快速精确的与拖斗连接。
可选地,自动驾驶机构还包括平视摄像头25,平视摄像头25设置于车辆主体的前挡风玻璃12上。本实施例中,平视摄像头可以探测到车辆主体前方远处的情况,进而结合设置于前挡风玻璃12下方的鱼眼摄像头,可以探测到车头前方远处及近出的障碍物。
可选地,车辆还包括提示音机构6,提示音机构6设置于车辆主体,提示音机构6用于对车辆主体附近的车辆或行人发出提示声音。本实施例中,由于车辆行驶时,其自身的声音比较小,因此,需要设置提示音机构6,进而对车辆主体附近的车辆或行人发出提示声音。具体地,提示音机构6对临近车辆的行人发出提示声音。车辆前进时:当车速0km/h﹤V≤20km/h时,提示声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大。当车速20km/h﹤V≤30km/h时,提示声随车速的增加而降低。车速V﹥30km/h,提示声音自动停止。倒挡行驶时,车辆发出持续均匀的提示声。
可选地,充电机构3还包括充电接口32,充电接口32设置于车辆主体的外周侧,充电桩的充电枪能够与充电接口32插接。本实施例中,当充电桩没有配备充电组件时,可以使用充电枪与充电接口32插接的形式对车辆进行充电。
可选地,车辆还包括GPS定位机构7,GPS定位机构7可以实时向自动驾驶机构提供车辆主体的位置坐标。
可选地,自动驾驶机构还包括行车摄像头26,行车摄像头26设置于车辆主体的车尾处,行车摄像头26用于探测车尾远处的环境状态。
可选地,车辆还包括灯光机构,灯光机构包括后工作灯81,后工作灯81设置于车辆主体的车顶11上,后工作灯81用于给拖斗提供照明。
可选地,灯光机构还包括边界灯82,边界灯82设置于车顶11且位于车辆主体宽度方向的两侧,当光线较暗时,边界灯82可以提醒路过的车辆和路人注意。
可选地,灯光机构还包括警示灯83,警示灯83通用提醒过往的车辆及行人注意此处有车辆通过。
可选地,车辆还包括雨量阳光传感器9,雨量阳光传感器9设置于前挡风玻璃12,雨量阳光传感器9用于检测天气情况,当进光量减小至预设值时,说明能见度降低,进而打开照明灯,当检测到下雨时,自动挡开雨刮器,以对防风玻璃进行清理。
可选地,车辆位于前挡风玻璃12的下方还设置有防撞梁10,该防撞梁10可以在发生碰撞时,减少对车辆主体造成的损伤。
可选地,车辆主体还包括车门定位锁14,车门定位锁14设置于驾驶舱门13上,车门定位锁14可以判定车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辆主体;
充电机构(3),包括自动充电板(31),所述自动充电板(31)设置在所述车辆主体上;
自动驾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车辆主体移动;
位移控制机构(4),设置于所述车辆主体的外周侧,所述位移控制机构(4)用于控制所述车辆主体移动;
所述自动驾驶机构工作或所述位移控制机构(4)工作或所述自动驾驶机构和所述位移控制机构(4)协同工作,以使所述自动充电板(31)与充电桩的充电组件抵接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控制机构(4)包括急停按钮(41)和移动按钮,所述急停按钮(41)用于使所述车辆主体停止移动,所述移动按钮用于使所述车辆主体前进或后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主体设置有带充电口的容纳腔,所述自动充电板(31)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充电机构(3)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具有遮蔽所述充电口和敞开所述充电口的两个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驾驶机构包括多个摄像头(21),多个所述摄像头(21)沿所述车辆主体的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车辆主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驾驶机构还包括第一激光雷达(22)和第二激光雷达(23),所述第一激光雷达(22)设置于所述车辆主体的前挡风玻璃(12)的下方,所述第二激光雷达(23)设置于所述车辆主体的所述前挡风玻璃(12)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拖挂机构(5),所述自动拖挂机构(5)设置于所述车辆主体的车尾处,所述自动拖挂机构(5)能够自动与拖斗连接或断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驾驶机构还包括第三激光雷达(24),所述第三激光雷达(24)设置于所述自动拖挂机构(5)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驾驶机构还包括平视摄像头(25),所述平视摄像头(25)设置于所述车辆主体的前挡风玻璃(12)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示音机构(6),所述提示音机构(6)设置于所述车辆主体,所述提示音机构(6)用于对所述车辆主体附近的车辆或行人发出提示声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机构(3)还包括充电接口(32),所述充电接口(32)设置于所述车辆主体的外周侧,所述充电桩的充电枪能够与所述充电接口(32)插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515696.9U CN220809148U (zh) | 2023-09-15 | 2023-09-15 | 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515696.9U CN220809148U (zh) | 2023-09-15 | 2023-09-15 | 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809148U true CN220809148U (zh) | 2024-04-19 |
Family
ID=90710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515696.9U Active CN220809148U (zh) | 2023-09-15 | 2023-09-15 | 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809148U (zh) |
-
2023
- 2023-09-15 CN CN202322515696.9U patent/CN22080914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34620B (zh) | 车辆智能后视装置 | |
CN109664311A (zh) | 一种自动巡检机器人 | |
CN101258053A (zh) | 用于面部影像摄像机的安装结构 | |
CN107547784A (zh) | 相机系统 | |
CN108859946A (zh) | 自动寻迹收放汽车警示牌 | |
US20040218042A1 (en) | Monitoring system for vehicle | |
CN111258319A (zh) | 一种智能巡逻车 | |
CN109823275A (zh) | 基于人工智能的无人驾驶汽车用激光雷达防护装置 | |
CN208411553U (zh) | 一种汽车智能远光灯控制系统 | |
CN220809148U (zh) | 车辆 | |
CN213862163U (zh) | 车用传感器的清洗装置及自动驾驶车辆 | |
CN115762145B (zh) | 基于多机器人协作的弯道视觉延伸及实时检测预警系统 | |
CN113734196B (zh) | 一种自动驾驶方法及自动驾驶系统及自动驾驶汽车 | |
CN218477570U (zh) | 一种智能跟随无人车 | |
CN215678748U (zh) | 一种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激光雷达测距装置 | |
CN215298465U (zh) | 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 | |
CN116142085A (zh) | 用于安装到机动车面板构件的传感器模块和相关面板构件 | |
CN210000291U (zh) | 一种激光雷达清洗系统及车辆 | |
CN212667259U (zh) | 一种交通事故前线警示系统 | |
CN211180655U (zh) | 一种具有无线激光融合定位导航的agv系统 | |
CN113375019A (zh) | 一种智能无人巡检车 | |
CN209551723U (zh) | 一种自动巡检机器人 | |
CN206034360U (zh) | 一种交通公路建设专用环保智能洒水车 | |
CN205910739U (zh) | 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的遥控车位锁 | |
CN218805613U (zh) | 一种用于云代驾的摄像装置及自动驾驶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