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98465U - 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 - Google Patents
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298465U CN215298465U CN202120207284.7U CN202120207284U CN215298465U CN 215298465 U CN215298465 U CN 215298465U CN 202120207284 U CN202120207284 U CN 202120207284U CN 215298465 U CN215298465 U CN 2152984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camera
- pole setting
- sensor
- la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包括有安装架以及摄像头,安装架包括有用于设置到车道两侧的立杆以及设置到车道上方的顶梁,顶梁设置于立杆上并与立杆形成门型结构、用于车辆的通过,摄像头位于车道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上,摄像头设置于顶梁上,用于对摄像头前方3m至5m处的车辆进行拍照,摄像头与后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将摄像头进行中置,即通过安装架设置到车道的中间位置上,这样仅需要调整摄像头的仰角就能够正对车辆进行拍照,以接近于正视视角获取的车辆图片清楚,没有左右角度的偏差,其图片清楚,易于识别,完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智能化停车场车辆拍照装置偏置而所存在的适用性差、识别率低等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停车管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车辆日益增多,停车难已是普遍问题,传统停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高智能、高效率生活的要求,智能停车场系统行业借鉴及汲取了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理念,加上我国国内研发企业本身自主研发的新技术,逐渐让停车场走向无人值守的智能化停车场模式。
在现有技术中,典型的智能化停车场结构如下:包括有门闸、后台控制系统以及车辆拍照装置,门闸设置在车场入口以及车场出口位置,由后台控制系统进行控制抬杆或者落杆,车辆拍照装置设置在门闸的前方,用于对准备入场或者准备出场的车辆进行拍照,照片由后台控制系统进行车辆牌照分析,从而确认车辆是否能够入场、出场或者用于计费。
目前,车辆拍照装置都是采用一个比较大的摄像机,由安装杆进行独立安装,车辆拍照装置设置在道旁,车辆拍照装置在安装杆上倾角可调,这种结构形式的车辆拍照装置虽然能够获取车辆的拍照,但是受安装角度的限制,对于一些牌照的非常规安装方式(偏置安装),或者是对于较高车辆而言,现有的车辆拍照装置就无法准备获取入场或者出场车辆的拍照,造成无法抬杆、计费。
另外,现有的智能停车场系统都是采用本地控制器实现门闸杆抬落的自动控制,如果出现无法抬杆的问题,则是由驾驶员通过手持电话与巡逻岗进行沟通,再由巡逻岗派人员到场手动抬杆。
实用新型内容
(一)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智能化停车场车辆拍照装置所存在的适用性差、识别率低、智能化程度还有待提高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该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包括:
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有顶梁,所述顶梁可相对于车道在垂直方向上升降;
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设置于车道宽度的中点上方并设置在所述顶梁上;
门闸杆,门闸杆铰接于安装架上并可受控抬杆以及落杆;
通行指示灯,用于指示车辆的通行方向,所述通行指示灯设置于所述安装架的前面以及后面上;
控制器,用于实现顶梁升降、摄像头的抓拍、门闸杆的抬落以及通行指示灯的控制;
通信组件,所述通信组件为5G通信模块,所述通信组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用于实现5G通信;
后台管理系统,所述后台管理系统通过5G通信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中,还包括有防砸传感器;所述防砸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安装架的内侧面上,所述防砸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中,所述安装架为门型框架,所述安装架包括有所述顶梁以及立杆,所述立杆分设于车道两侧,所述顶梁设置于所述立杆的顶端;所述立杆为可伸缩杆,所述立杆可受控改变长度,所述顶梁设置于所述立杆通过所述立杆进行升降。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中,所述防砸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立杆的内侧面上;所述防砸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顶梁的下侧面上。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中,还包括有LED显示屏,用于显示服务信息,所述LED显示屏与所述控制器控制连接。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中,还包括有语音通信组件,所述语音通信组件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于实现车场内人员与后台管理系统之间的语音通话。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中,还包括有限高传感器,所述限高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顶梁上,所述限高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中,于所述顶梁的下侧面铰接有安装板,所述限高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中,所述安装架通过预埋式锚栓固定在车道两侧。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中,所述安装架设置有至少两个,全部的所述安装架并列设置并形成有多个通行口。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该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包括:安装架,安装架包括有顶梁,顶梁可相对于车道在垂直方向上升降;摄像头,摄像头设置于车道宽度的中点上方并设置在顶梁上;门闸杆,门闸杆铰接于安装架上并可受控抬杆以及落杆;通行指示灯,用于指示车辆的通行方向,通行指示灯设置于安装架的前面以及后面上;控制器,用于实现顶梁升降、摄像头的抓拍、门闸杆的抬落以及通行指示灯的控制;通信组件,通信组件为5G通信模块,通信组件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于实现5G通信;后台管理系统,后台管理系统通过5G通信与控制器通信连接。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中,其包括有安装架以及摄像头,所述安装架包括有用于设置到车道两侧的立杆以及设置到所述车道上方的顶梁,所述顶梁设置于所述立杆上并与所述立杆形成门型结构、用于车辆的通过,所述摄像头位于车道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上,所述摄像头设置于所述顶梁上,用于对所述摄像头前方3m至5m处的车辆进行拍照,所述摄像头与所述后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将摄像头进行中置,即通过安装架设置到车道的中间位置上,这样仅需要调整摄像头的仰角就能够正对车辆的车头(车尾)进行拍照,以接近于正视视角获取的车辆图片清楚,没有左右角度的偏差,其图片清楚,易于识别,完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智能化停车场车辆拍照装置偏置而所存在的适用性差、识别率低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的结构示意简图。
在图1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顶梁1、摄像头2、门闸杆3、通行指示灯4、防砸传感器5、立杆6、LED显示屏7、限高传感器8、安装板9、语音通信组件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的结构示意简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该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采用预埋地笼式结构安装到车道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包括如下组成部分:
1、用于预埋到车道两侧地表以下的安装架基础
在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架基础为预制的砼结构,具体地,安装架基础包括有钢筋笼,钢筋笼由钢筋制成,钢筋笼的整体近似于一个矩形框架,穿过钢筋笼设置有PVC线管,PVC线管通过钢丝或者扎带固定在钢筋笼上,然后,将钢筋笼放在模具箱中,于钢筋笼的外侧浇筑有混凝土,在混凝土凝固之前,于安装架基础的顶部设置有对接面板,对接面板优选为不锈钢板材,对接面板的底部设置有加固锚,加固锚焊接在对接面板的底面上,在混凝土凝固后,加固锚能够固定在安装架基础之中,并且,混凝土与对接面板的下侧面具有最大的接触面积,可以保证对接面板稳定、牢靠地设置在安装架基础上。加固锚固定设置在混凝土中,用于增加对接面板在安装架基础上设置的牢靠程度。
在对接面板上开设有孔结构,穿过对接面板并相对于钢筋笼固定设置有预埋螺栓,预埋螺栓至少一半的长度位于安装架基础中,在浇筑混凝土后,将预埋螺栓穿过对接面板的孔结构后插入到混凝土中,既预埋螺栓的一端插入到混凝土中,在混凝土凝固后,预埋螺栓就能够固定设置在安装架基础上,并且,预埋螺栓的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用于与安装架的固定安装。在本实用新型中,预埋螺栓采用钢材料制成。
由上述可知,在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架基础的上侧面设置有预埋螺栓,预埋螺栓固定设置在安装架基础上,于安装架基础中设置有PVC线管,穿过PVC线管设置有电缆,电缆的一端用于与市电电源连接,电缆的另一端设置有接电端口,例如具有导电功能的公母接线头。
2、安装架
在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架采用门型结构设计,安装架架设在车道上,用于安装摄像头2、LED显示屏7、门闸组件以及其他辅助用的传感器(例如防砸传感器5等),为了提高安装架的结构强度,安装架整体采用钢材料制成,进一步地,安装架包括有立杆6以及顶梁1,立杆6以及顶梁1均采用方钢管结构设计,立杆6以及顶梁1均为中空结构,这样方便其他组件的安装与布线。
安装架为分体式结构,安装架包括有立杆6以及顶梁1,立杆6与顶梁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结构,具体地,在立杆6的顶端设置了法兰盘,在顶梁1的两端设置了向下弯曲的直角弯头,直角弯头的底端设置了法兰盘,这样通过立杆6与顶梁1上设置的法兰盘结构,就能够实现立杆6与顶梁1之间的螺栓连接。
安装架采用分体式结构设计,其便于运输,可以在现场进行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中,立杆6是固定设置在安装架基础上的,具体地,立杆6的底部设置了立杆6法兰盘,立杆6法兰盘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设置在立杆6的底部。立杆6法兰盘上开设有与预埋螺栓对应的通孔,立杆6竖直设置在安装架基础的上侧面上,立杆6法兰盘与安装架基础的上侧面相抵,预埋螺栓穿过通孔后通过螺栓将立杆6固定设置在安装架基础上,安装架为中空式结构、用于线缆的走线。
3、门闸组件
门闸组件包括有门闸杆3以及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设置于立杆6内,门闸杆3的一端铰接于立杆6上,驱动装置与门闸杆3在立杆6上的铰接端动力连接、用于驱动门闸杆3的抬杆或者落杆,本实用新型中,门闸组件可以沿用现有的智能停车场用的门闸结构,本实用新型仅仅是对安装架在车道上的固定方式进行优化设计,并没有对门闸组件进行结构改进,因此,请参考现有的门闸结构,在此不进行赘述。
4、控制组件
控制组件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核心,用于实现门闸组件的控制,具体是实现门闸组件中门闸杆3的抬杆与落杆。
具体地,控制组件包括有控制器(控制器为工业级单片机)以及无线通信装置(可以为局域网通信模块,蓝牙通信模块,或者是5G通信模块)。
控制器与驱动装置控制连接,通过对驱动装置的控制,实现门闸杆3的抬杆与落杆。
无线通信装置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无线通信装置用于收发无线信号,控制组件以及门闸组件通过在安装架内部走线的方式与接电端口电气连接。
由上述可知,安装架包括有立杆6以及顶梁1,立杆6设置有两个,两个立杆6分设于车道的两侧,每一个立杆6均对应设置有一个安装架基础,顶梁1的两端分别与立杆6的顶端连接。
基于上述的安装架结构,本实用新型还进行了其他辅助功能的优化设计,例如:于顶梁1上设置有显示组件,显示组件包括LED显示屏7以及用于控制LED显示屏7进行信息显示的驱动器,控制器与驱动器信号连接、用于通过驱动器控制LED显示屏7进行特定信息的显示。由后台控制系统获取天气预报信息、实时室外温度、实时空气质量、小区物业信息等,然后通过LED显示屏7进行显示。再例如:于顶梁1上设置有红绿双色的通行指示灯4,通行指示灯4设置有两组,两个通行指示灯4分设于顶梁1的前侧面以及后侧面上,通行指示灯4与控制器控制连接。通行指示灯4通过红绿状态显示道闸通行状态。
在上述结构设计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包括用于预埋到车道两侧地表以下的安装架基础以及固定设置在安装架基础上的安装架,安装架通过安装架基础固定设置到车道上,在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架基础为预制的砼结构,安装架基础的上侧面设置有预埋螺栓,于安装架基础中设置有电缆,电缆的一端用于与市电电源连接,电缆的另一端设置有接电端口,在安装架上设置了门闸组件,通过门闸组件实现车道的放行与断行,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有控制器以及无线通信装置,控制器与驱动装置控制连接,无线通信装置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无线通信装置用于收发无线信号,控制组件以及门闸组件通过在安装架内部走线的方式与接电端口电气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架通过安装架基础设置到车道上,安装架基础采用混凝土砼结构,其采用预埋的方式设置到车道两侧,安装架基础在车道两侧预埋的牢靠程度较高,安装架安装到安装架基础上,其不仅拆装方便(无需进行水钻打孔,设置膨胀螺丝等),其与安装架基础之间的连接强度也较高,安装架设置的稳定性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上述结构时针对安装架结构进行的优化设计,采用地笼式安装,能够提高安装架在车道两侧设置的稳定性以及牢靠程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化方式,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中,还可以对安装架提出如下结构优化:
安装架包括有用于设置到车道两侧的立杆6以及设置于立杆6顶端的顶梁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立杆6以及顶梁1均采用不锈钢管制成。立杆6与顶梁1之间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或者,立杆6的顶端与顶梁1的端部通过直角套管对接。直角套管包括有两个套管,两个套管成直角结构对接(类似于烟囱的弯头),直角套管的端部能够与立杆6或者顶梁1插接,从而实现立杆6与顶梁1的组装,在本实施例中,立杆6、顶梁1以及直角套管能够在现场组装,其组装操作方便快捷。
顶梁1的端部与立杆6的顶端固定连接,立杆6与顶梁1形成有门型结构的架体。本实用新型在立杆6的内侧面设置有立杆6安装点,于顶梁1的底面设置有顶梁1安装点,具体地,立杆6安装点为平面结构,顶梁1安装点为平面结构,两个立杆6上设置的立杆6安装点水平对置并在高度方向上有高度差,上述的安装点用于防砸传感器5的安装。
立杆6为方管结构,立杆6为金属管,立杆6的底端设置有地脚法兰,地脚法兰与预埋锚栓固定连接,顶梁1为方管结构,顶梁1为金属管。
在安装架上设置了门闸杆3,门闸杆3采用塑料结构设计,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又具有轻量化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在立杆6内设置有电机,电机轴与门闸杆3的一端连接,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减速器连接,这样能够通过电机轴带动门闸杆3相对于立杆6转动,从而实现门闸杆3的抬起或者落下。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门闸杆3通过铰接座安装在立杆6上,门闸杆3位于立杆6内部的一端通过连接有缆绳,在立杆6的底端设置了电机,电机通过减速器(减速器上安装有绳辊),电机带动绳辊转动,实现收线或者放线,从而完成门闸杆3的抬起或者落下。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门闸杆3的外表面设置反光层,这样有车辆进入车道后,车灯发射的灯光能够通过反射层反射,起到警示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化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闪光组件,闪光组件包括有闪光灯、控制器、距离传感器以及电源,由电源向闪光灯、控制器以及距离传感器提供电能,距离传感器能够对其前方的障碍物进行距离测量并生成测量信号,测量信号发送给控制器,由控制器进行数据对比,当测量信号(距离传感器前方障碍物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时,控制器可控制闪光灯进行闪光,从而起到警示的作用。闪光灯以及距离传感器均设置于门闸杆3的侧面上(前侧面或者后侧面,根据车辆进出场方向进行设定)。
具体地,门闸杆3的长度小于两个立杆6之间水平间距的一半长度,门闸杆3的一端铰接于立杆6的高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位,门闸杆3设置有两个,两个门闸杆3分设于两个立杆6上,这样采用“双开门”的方式设置门闸杆3,能够减小门闸杆3抬落的活动范围,提高本实用新型运行的安全性。
驱动组件是本实用新型中用于实现立杆6活动(上下运动)的动力装置,驱动组件设置于立杆6内,驱动组件与门闸杆3动力连接,用于驱动门闸杆3转动以实现门闸杆3的抬起或者落下。由上述可知,驱动组件优选为电机。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还可以为液压缸或者气缸,驱动组件包括有可伸缩轴,将门闸杆3通过铰接座铰接在立杆6上,驱动组件的可伸缩轴与门闸杆3的一端通过连杆连接,就能够动过驱动组件带动门闸杆3抬杆或者落杆。
当然,本实用新型中驱动组件以选用电机为最优设计方案。
控制装置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核心,控制装置包括有STM32控制板,防砸传感器5通过RS485通信端口与STM32控制板信号连接。控制装置的主要功能为:获取防砸传感器5的检测信号,根据防砸传感器5前方障碍物有无状态的变化,控制门闸杆3是否落下。控制装置优选为本地控制器,既设置在立杆6内,这样能够缩短数据线的布线长度,同时,还能够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反应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案简述如下:通过摄像头2获取门闸前方的图像信息,当有车辆进入车道后,由控制装置获取车辆的车牌信息,然后放行,在车辆通过安装架(也就是通过门闸杆3)时,防砸传感器5会检测到有车辆通过安装架(门闸杆3),控制装置则控制门闸杆3一直处于抬起状态,当防砸传感器5检测到安装架下没有车辆,也就是车辆已经通过,此时控制装置再控制门闸杆3落下。
具体地,控制装置为STM32工业级控制器,控制装置与驱动组件控制连接,用于向驱动组件发出控制指令是的驱动组件动作完成门闸杆3的抬起或者落下。
为了避免门闸杆3的错误落杆而出现砸车、砸人的情况,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防砸传感器5,防砸传感器5用于检测其前方空间的物体进出情况,防砸传感器5与控制装置信号连接、用于向控制装置发送检测信号,防砸传感器5设置有多个,防砸传感器5固定设置于各个立杆6安装点以及顶梁1安装点上。在本实用新型中,防砸传感器5为红外光电传感器。
具体地,防砸传感器5设置有多个,安装到顶梁1以及立杆6上。立杆6设置有两个,在两个立杆6上均设置有防砸传感器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一个立杆6上、自下而上距离地面50cm设置一个防砸传感器5、距离地面100cm设置一个防砸传感器5,之后每隔50cm设置一个防砸传感器5,在另一个立杆6上、自下而上,距离地面60-90cm的距离设置一个防砸传感器5,之后每隔50cm设置一个防砸传感器5,分设在立杆6上的防砸传感器5采用水平对置并具有一定的高度差,可以避免两个立杆6上对向的防砸传感器5相互影响的问题出现。
为了提高检测的可信度,避免出现漏检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在顶梁1的底面设置有多个顶梁1安装点,全部的顶梁1安装点沿顶梁1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各个顶梁1安装点上均设置有防砸传感器5,于立杆6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多个立杆6安装点,全部的立杆6安装点沿立杆6的高度方向等间隔设置,各个立杆6安装点上均设置有防砸传感器5。
关于安装点(包括顶梁1安装点以及立杆6安装点),本实用新型也提出了结构限定:顶梁1安装点相对于顶梁1的底面向下凸出设置,立杆6安装点相对于立杆6的内侧面向内设置并形成有立杆6安装槽,防砸传感器5设置于立杆6安装槽内,于立杆6安装槽的槽口设置有透明的盖板,盖板扣合于立杆6安装槽上用于封闭立杆6安装槽。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在安装架上铰接有门闸杆3,门闸杆3由控制装置控制进行抬杆或者落杆。安装架采用门型结构设计,安装架包括有立杆6以及顶梁1,本实用新型在顶梁1上设置了顶梁1安装点,在立杆6上设置了立杆6安装点,在各个安装点上都设置了防砸传感器5,防砸传感器5用于检测其前方空间的物体进出情况,防砸传感器5与控制装置信号连接、用于向控制装置发送检测信号。本实用新型在车道上设置了门型结构的安装架,在安装架上设置了门闸杆3,由防砸传感器5对安装架下车辆是否通过进行检测,控制装置则根据防砸传感器5的检测信号控制门闸杆3的落杆,当安装架下有车辆未通过时,控制装置则控制门闸杆3保持抬起状态。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了防砸传感器5,能够避免门闸杆3在有车辆未通过时落下的情况出现,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本实用新型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还在安装架上设置了语音通信组件10,通过语音通信组件10能够使得驾驶员通过语音沟通的方式直接与后台管理系统的运维人员沟通。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后台管理系统的一键抬杆功能,从而实现远程抬杆。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用于对车辆进行拍照并可将获取的图片发送给后台控制系统,其中,后台控制系统采用的是现有新型智能化停车场的后台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仅仅是对车辆抓拍装置进行了结构优化改进,并未对后台控制系统进行改进,因此,对于后台控制系统的结构以及运行模式、获取车辆图片后的车号识别等都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
上述结构优化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防砸功能,基于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对摄像头2的安装方式进行了结构优化。
在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架用于安装摄像头2,摄像头2则用于获取车辆图片,具体是获取车辆的车头图片以及车位图片,获取的车辆图片可发送给后台控制系统进行图片识别,从而获取车辆的车牌号码。
在现有技术中,摄像头2通过安装杆安装到车道一侧,这样摄像头2具有两个维度的角度偏转,一个是沿车道车辆行驶方式向下倾斜、一个是垂直车道车辆行驶方向向左或者向右倾斜,由于存在这两个角度的偏转,就会造成摄像头2获取图片不清楚的问题存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安装架包括有用于设置到车道两侧(车道道路两旁)的立杆6以及设置到车道上方的顶梁1,顶梁1设置于立杆6上并与立杆6形成门型结构、用于车辆的通过,摄像头2位于车道宽度方向(垂直于车道车辆行驶方向)上的中间位置上,摄像头2设置于顶梁1上,用于对摄像头2前方3m至5m处的车辆进行拍照,摄像头2与后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可以为有线连接,也可以为无线连接,对于无线连接方案而言,其优选采用5G通信方案)。
关于如何实现:用于对摄像头2前方3m至5m处的车辆进行拍照,本实用新型在对摄像头2进行安装时,首先以摄像头2的安装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点)作为起点,测量出3M-5M的停车距离(或者放置一个参考点),然后安装摄像头2并在手提电脑上获取摄像头2获得的图片或者录像信息作为测试图片,根据该测试图片对摄像头2进行微调,从而得到符合要求的图片为止,然后保持摄像头2的最后姿态不变对摄像头2进行固定。
为了便于摄像头2的安装,以及精简整个抓拍装置的结构,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摄像头2为高清微型摄像头2,例如手机上所使用的摄像头2模组。
基于上述的摄像头2的安装构思(即摄像头2的中置安装方式),本实用新型将摄像头2设计为两个,两个摄像头2分设于顶梁1的前侧面以及后侧面上,用于对车辆的车头以及车尾进行拍照。这样通过获取车头图片以及车尾图片,可以对同一辆车的前后车牌是否一致进行判断。
为了提高新型智能化停车场门闸抬起、落下的反应速度,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车辆出入场传感器以及本地控制器,本地控制器为工业级单片机,能够在本地对摄像头2获取的车辆图片进行处理分析,从而根据黑白名单对车辆进行放行。当然,如果是计费停车场,则以后台控制系统处理车辆图片信息并计费为最优方案。而对于小区、单位的停车场车辆管理而言,则以通过设置黑白名单由本地控制器控制车辆放行为最优方案。
车辆的进出场为一种随机事件,那么,如果长时间开启摄像头2,其不仅会降低摄像头2的使用寿命,还会增加能耗,那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车辆出入场传感器,车辆出入场传感器用于对其前方3m至5m的范围内是否有车辆进入进行感知,车辆出入场传感器与本地控制器信号连接,本地控制器与摄像头2控制连接,本地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有车辆信息进入后控制摄像头2开启。本实用新型通过车辆出入场传感器对一定距离内是否有车辆进入进行实时感知,根据感知结果启动摄像头2,车辆出入场传感器可以采用红外线传感器或者超声波传感器,当车辆出入场传感器的感应范围内有车辆进入,则车辆出入场传感器就会发出信号给本地控制器,由本地控制器启动摄像头2。车辆出入场传感器的运行能耗低,并且可以长时间运行不间断。
具体地,车辆出入场传感器设置于安装架上并与摄像头2同侧设置。
由上述可知,摄像头2安装在安装架的顶梁1上,顶梁1需要为同行的车辆提供一定的避让空间(通行余量),那么顶梁1的设置高度就会比较高(2-3m),那么摄像头2的设置高度也就会比较高,为了保证摄像头2能够清楚地获取其前方的车辆图片,本实用新型对顶梁1提出了如下结构优化:顶梁1为方管,立杆6为方管,顶梁1的端部与方管的顶端连接,沿顶梁1的长度方向,位于顶梁1的中部,并位于顶梁1的前侧面以及后侧面均设置有安装面,安装面朝下倾斜设置,摄像头2设置于安装面上,并且,本实用新型于顶梁1用于安装摄像头2的位置(即安装面上)开设有摄像头2安装窗口,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调整构架,调整构架包括带有球形槽的第一调整板设置带有球头的第二调整板,第二调整板通过球头与球形槽的配合设置于第一调整板上,于第一调整板的外缘设置有封边,调整构架可穿过摄像头2安装窗口设置到顶梁1上,封边与摄像头2安装窗口的外缘相抵并固定连接,摄像头2固定设置于第二调整板上并通过第二调整板可相对于顶梁1进行角度调整。
进一步地,第二调整板的外缘设置有密封边,还包括有波纹管,波纹管的一端罩住摄像头2安装窗口并与顶梁1连接,波纹管的另一端与密封边连接。在本优化设计中,能够提高摄像头2与顶梁1之间连接结构的密封性,避免在雨雪天气有水流流入到安装架内。
构成调整构架的全部零部件均采用相同的材料制成,例如塑料或者金属(不锈钢),本实用新型优选为塑料,第一调整板以及第二调整板采用一体成型,球头的外侧面设置了橡胶层,设置有橡胶层的球头挤压到球形槽中,这样能够使得第二调整板相对于第一调整板进行角度调整,同时由于设置了橡胶层,有能够保证第二调整板角度调整后可以保持调整姿态不变。
另外,本实用新型在顶梁1用于安装车辆出入场传感器的位置(安装面)开设有车辆出入场传感器安装窗口,调整构架设置有多个,可分别用于安装摄像头2以及车辆出入场传感器,车辆出入场传感器固定设置于第二调整板上并通过第二调整板可相对于顶梁1进行角度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顶梁1设置在立杆6上,立杆6可以采用一体式结构,这样安装架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安装。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立杆6采用长度可调结构设计,具体地,立杆6为套管结构,立杆6包括有基础桩以及调高管,基础桩固定设置于车道的侧边,调高管的顶端与顶梁1连接,调高管的底端套设于基础桩的外侧,于调高管的内部并靠近调高管的底端设置有内置板,于基础桩内固定设置有抬高装置(既上述的动力装置,用于对立杆6的高度调节提供动力),抬高装置与内置板动力连接,用于向调高管提供动力调整调高管相对于基础桩的高度。具体地,抬高装置为液压缸,液压缸包括有液压缸轴,液压缸轴通过万向节与内置板连接。通过对立杆6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顶梁1的高度调节,在大货车、消防车等大型车辆通过时,可以自动或者手动抬升顶梁1,以实现大型车辆的无障碍通过。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中,其包括有安装架以及摄像头2,安装架包括有用于设置到车道两侧的立杆6以及设置到车道上方的顶梁1,顶梁1设置于立杆6上并与立杆6形成门型结构、用于车辆的通过,摄像头2位于车道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上,摄像头2设置于顶梁1上,用于对摄像头2前方3m至5m处的车辆进行拍照,摄像头2与后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将摄像头2进行中置,即通过安装架设置到车道的中间位置上,这样仅需要调整摄像头2的仰角就能够正对车辆的车头(车尾)进行拍照,以接近于正视视角获取的车辆图片清楚,没有左右角度的偏差,其图片清楚,易于识别,完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智能化停车场车辆拍照装置偏置而所存在的适用性差、识别率低等问题。
对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限高功能,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如下结构优化:安装架用于对门闸组件以及限高控制系统进行安装,门闸组件包括有门闸杆3,通过门闸杆3的抬杆与落杆,实现车道的通行与断行。限高控制系统用于对安装架前方车辆的高度进行检测,并可根据测量结果控制门闸杆3的抬杆与落杆。
具体地,安装架为分体式结构,安装架包括有立杆6以及顶梁1,立杆6为方钢管,顶梁1为方钢管,立杆6通过预埋锚栓固定在车道的两侧,在对立杆6固定好以后,再将顶梁1安装到立杆6上。顶梁1的端部与立杆6的顶端对接,然后在顶梁1与立杆6的连接处设置直角连接板,直角连接板通过螺栓分别与顶梁1以及立杆6进行连接,这样顶梁1与立杆6之间就能够实现结构固定。在顶梁1与立杆6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实施方式中,顶梁1与立杆6之间还可以直接通过焊接实现固定连接。
将顶梁1安装到立杆6上组装成安装架,安装架为门型构架,安装架架设于车道的两侧并与车道面形成口字型结构的门闸口,车辆进入车道后必须要通过门闸口才能够进场或者出场。
由上述结构设计可知,安装架包括有立杆6以及顶梁1,立杆6包括有两个,两个立杆6分设于车道的两侧,顶梁1设置于两个立杆6的顶端,顶梁1相对于车道面(地面)具有一定的距离,通过顶梁1能够限制超高的车辆通过,然而这种限制是通过碰撞(车辆与顶梁1碰撞)实现的,其不仅会造成车辆的损坏,也会造成顶梁1的损坏,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碰撞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限高传感器8,由限高传感器8对其(安装架)前方障碍物(具体是进入到车道位于门闸杆3前方的车辆)的高度进行测量,进一步地,限高传感器8设置于顶梁1的下方,当车辆的高度超过限高传感器8时,限高传感器8的输出电平发生变化,控制器就能够根据限高传感器8输出的高度检测信号判断车辆是否超高,如果车辆超高则门闸杆3不抬起,车辆无法通过安装架,因此,不会撞坏安装架。
进一步地,于顶梁1的下方铰接有安装板9,限高传感器8设置于安装板9上。限高传感器8通过安装板9铰接在顶梁1上,如果车辆的局部与安装板9发生碰撞,则安装板9能够通过翻转,避免与车辆发生硬性碰撞,能够起到保护限高传感器8的作用。
门闸组件包括有门闸杆3,门闸杆3由塑料材料制成,门闸杆3为长杆状结构,门闸杆3安装到安装架上,其一端相对于安装架铰接,其另一端为可活动的自由端,门闸杆3铰接于安装架上并可受控抬杆或者落杆。
具体地,门闸组件包括有门闸杆3以及驱动装置,于立杆6的内侧面并自立杆6的中间位置向上开设有隐藏槽,隐藏槽的高度大于门闸杆3的长度,门闸杆3的一端为驱动端,驱动端于隐藏槽下部铰接在立杆6上,门闸杆3的另一端为活动端,门闸杆3转动抬起后可隐藏收纳于隐藏槽内,驱动装置设置于立杆6内并与驱动端动力连接,用于驱动门闸杆3的抬杆或者落杆,控制器与驱动装置控制连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门闸杆3在抬起后能够隐藏在立杆6的隐藏槽内,这种抬杆方式能够有效增加本实用新型的通过性。
门闸杆3安装到立杆6上,能够受控抬起或者落下,门闸杆3在立杆6上的安装结构可以参考现有的门闸系统,在此不进行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门闸杆3设置于立杆6上,门闸杆3相对于立杆6向外伸出的长度小于0.5倍的两个立杆6之间的距离,于两个立杆6上各设置有一组门闸组件。在上述优化设计中,门闸杆3的长度(安装到立杆6上相对于立杆6向外伸出的部分)小于两个立杆6之间水平间距的一半长度,门闸杆3的一端铰接于立杆6的高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位,门闸杆3设置有两个,两个门闸杆3分设于两个立杆6上,这样采用“双开门”的方式设置门闸杆3,能够减小门闸杆3抬落的活动范围,提高本实用新型运行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门闸杆3的外表面设置反光层,这样有车辆进入车道后,车灯发射的灯光能够通过反射层反射,起到警示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化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防撞提示组件,防撞提示组件包括有距离传感器、电源、闪光灯以及微处理器,电源与距离传感器、闪光灯以及微处理器电气连接、用于提供电能,闪光灯固定设置于门闸杆3的前侧面上,距离传感器设置于门闸杆3的前侧面上、用于对距离传感器前方的障碍物的距离进行测量并生成距离信号,微处理器与距离传感器信号连接、用于接收距离信号,微处理器与闪光灯控制连接、用于控制闪光灯的闪光。距离传感器能够对其前方的障碍物进行距离测量并生成测量信号,测量信号发送给微处理器,由微处理器进行数据对比,当测量信号(距离传感器前方障碍物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时,微处理器可控制闪光灯进行闪光,从而起到警示的作用。闪光灯以及距离传感器均设置于门闸杆3的侧面上(前侧面或者后侧面,根据车辆进出场方向进行设定)。
限高控制系统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核心,限高控制通过包括有控制器以及限高传感器8,限高传感器8设置于安装架上、用于对限高传感器8前方的障碍物的高度进行高度检测,限高传感器8与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于将限高传感器8获取的障碍物的高度信号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与门闸组件控制连接、用于控制门闸组件的动作。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中,限高传感器8为光电传感器,距离传感器为光电测距传感器或超声波测距传感器。
在上述结构设计中,安装架采用门型框架结构,安装架可以设置一个,其布置在车道口上,能够实现单向车辆的拦截与放行。在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架还可以设置两个,两个安装架并列设置,能够实现双向车辆的拦截与放行。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有顶梁(1),所述顶梁可相对于车道在垂直方向上升降;
摄像头(2),所述摄像头设置于车道宽度的中点上方并设置在所述顶梁上;
门闸杆(3),门闸杆铰接于安装架上并可受控抬杆以及落杆;
通行指示灯(4),用于指示车辆的通行方向,所述通行指示灯设置于所述安装架的前面以及后面上;
控制器,用于实现顶梁升降、摄像头的抓拍、门闸杆的抬落以及通行指示灯的控制;
通信组件,所述通信组件为5G通信模块,所述通信组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用于实现5G通信;
后台管理系统,所述后台管理系统通过5G通信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有防砸传感器(5);
所述防砸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安装架的内侧面上,所述防砸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架为门型框架,所述安装架包括有所述顶梁以及立杆(6),所述立杆分设于车道两侧,所述顶梁设置于所述立杆的顶端;
所述立杆为可伸缩杆,所述立杆可受控改变长度,所述顶梁设置于所述立杆通过所述立杆进行升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砸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立杆的内侧面上;
所述防砸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顶梁的下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有LED显示屏(7),用于显示服务信息,所述LED显示屏与所述控制器控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有语音通信组件(10),所述语音通信组件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于实现车场内人员与后台管理系统之间的语音通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有限高传感器(8),所述限高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顶梁上,所述限高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其特征在于,
于所述顶梁的下侧面铰接有安装板(9),所述限高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架通过预埋式锚栓固定在车道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架设置有至少两个,全部的所述安装架并列设置并形成有多个通行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207284.7U CN215298465U (zh) | 2021-01-25 | 2021-01-25 | 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207284.7U CN215298465U (zh) | 2021-01-25 | 2021-01-25 | 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298465U true CN215298465U (zh) | 2021-12-24 |
Family
ID=79530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207284.7U Active CN215298465U (zh) | 2021-01-25 | 2021-01-25 | 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29846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37536A (zh) * | 2021-01-25 | 2021-05-25 | 山东华方智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 |
-
2021
- 2021-01-25 CN CN202120207284.7U patent/CN21529846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37536A (zh) * | 2021-01-25 | 2021-05-25 | 山东华方智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225208U (zh) | 一种能够沿道路白线自动收放的智能三角警示牌 | |
US7333029B2 (en) | Automated traffic control system | |
KR100885530B1 (ko) | 루프코일을 이용한 일체형 루프식 차량검지장치 및 이를이용한 주차정보시스템 | |
CN215298465U (zh) | 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 | |
CN107705578A (zh) | 一种基于车道引导技术的电子交通黄线系统 | |
CN112837536A (zh) | 新型多功能门闸系统 | |
CN111915927B (zh) | 一种应用在桥隧预防交通事故发生的轨道机器人装置 | |
CN211628421U (zh) | 智能停车系统 | |
CN108428350A (zh) | 能够升降的智能探测交通信号灯 | |
CN111402589A (zh) | 基于路侧激光雷达的动物穿越公路自动监测设备及方法 | |
CN215868160U (zh) | 一种带照明设备的智慧停车视频桩 | |
KR101031310B1 (ko) | 루프코일을 이용한 일체형 루프식 차량검지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주차정보시스템 | |
CN108335502A (zh) | 智能识别人车的交通信号灯 | |
CN108335500A (zh) | 具有人流分析功能的交通信号灯 | |
CN216352445U (zh) | 一种路边停车精准定位拍照系统 | |
CN215182473U (zh) | 一种弯道会车安全预警设备 | |
CN217298721U (zh) | 机动车停车位智能地锁 | |
CN112071070B (zh) | 一种智能交通路口控制机 | |
CN214707827U (zh) | 新型智能化停车场用车辆抓拍装置 | |
CN209454591U (zh) | 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电动汽车充电桩 | |
CN219497170U (zh) | 一种停车场出入口安防监控装置 | |
CN113852749A (zh) | 一种低功耗图像传感器组件、检测器及图像采集处理方法 | |
CN219749825U (zh) | 安全预警装置 | |
CN210721144U (zh) | 建筑物检测机器人无线控制系统 | |
CN222014865U (zh) | 一种智慧限高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