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81995U - 一种载带的冲压模具及其冲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载带的冲压模具及其冲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81995U
CN220781995U CN202322335981.2U CN202322335981U CN220781995U CN 220781995 U CN220781995 U CN 220781995U CN 202322335981 U CN202322335981 U CN 202322335981U CN 220781995 U CN220781995 U CN 2207819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tape
die plate
stamping
buffer groove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3598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德江
毛申明
王运强
李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eir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eir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eir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eir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3598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819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819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819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载带的冲压模具及其冲压设备,其中,冲压模具包括沿第一方向设有盲孔冲头的上模板(10),用于承载待加工载带(1)的下模板(30),以及盖合在所述下模板(30)上、并用于与所述下模板(30)可逆地固定所述待加工载带(1)的中模板(20),所述中模板(20)沿第一方向设有供所述盲孔冲头(100)穿过的第一开口(201),在所述中模板(20)底部位于所述第一开口(201)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下游位置设有缓冲凹槽(204),所述第一开口(201)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延长线经过所述缓冲凹槽(204)。本实用新型载带的冲压模具设计简单,实用性强,经济性好,改善效果显著。

Description

一种载带的冲压模具及其冲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薄片器件的纸质载带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载带的冲压模具,以及具有该载带的冲压模具的冲压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薄片器件(比如贴片电容器)的体积较小,因此,完成生产后,需要用纸质载带装载薄片器件以对薄片器件进行打包。生产压孔纸质载带需要用到冲压模具,冲压模具主要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模板、中模板和下模板,其中上模板底部设有多个用于冲孔的冲头,中模板上设有多个供冲头穿过的通孔。在生产时,在驱动机构的步进驱动下,纸质载带穿过下模板与中模板之间,上模板向下移动,冲头从上至下穿过中模板的通孔后继续向下冲压纸质载带,从而在载带上形成盲孔。
然而,由于中模板和下模板的位于纸质载带步进方向下游位置的接触面多为平面,因此,当纸质载带步进经过此平面时,向下凸起的盲孔会在下一次冲压时在该平面处受到中模板和下模板接触平面的二次挤压,使得凸起的盲孔深度不均匀,甚至令盲孔变形,造成纸质载带合格率偏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方面,提供一种载带冲压的模具,其可提高载带合格率。
一种载带的冲压模具,包括沿第一方向设有盲孔冲头的上模板,用于承载待加工载带的下模板,以及盖合在所述下模板上、并用于与所述下模板可逆地固定所述待加工载带的中模板,所述中模板沿第一方向设有供所述盲孔冲头穿过的第一开口,在所述中模板底部位于所述第一开口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下游位置设有缓冲凹槽,所述第一开口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延长线经过所述缓冲凹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载带的冲压模具通过在夹持待加工载带的中模板沿待加工载带步进的下游位置设置缓冲凹槽,以避免待加工载带上已经形成的冲压盲孔移至下游位置时受到中模板和下模板的二次挤压而令改变冲压盲孔的深度,甚至令冲压盲孔变形,从而造成载带合格率偏低。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凹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盲孔冲头凸出于所述第一开口的部分的长度与所述待加工载带的厚度之和。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凹槽的深度为0.6-0.8mm。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凹槽延伸至所述下模板沿第一方向的下游的边缘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中模板底部设有与所述待加工载带适配的载带限位槽,所述载带限位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缓冲凹槽均设置于所述载带限位槽的槽底。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凹槽的深度为0.25-0.35mm。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板顶部与所述载带限位槽对应的位置设有与所述载带限位槽适配的卡固凸块,所述卡固凸块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凹槽沿第二方向的宽度为2-4mm,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板沿第一方向设有通孔冲头,所述中模板沿所述第一方向设有供所述通孔冲头穿过的第二开口,所述下模板设有供所述通孔冲头伸入的冲压孔。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片器件包装用载带的冲压设备,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载带的冲压模具。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载带的冲压模具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载带的冲压模具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载带的冲压模具一种实施方式的仰视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载带的冲压模具中中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上模板;100、盲孔冲头;102、通孔冲头;
20、中模板;201、第一开口;202、第二开口;204、缓冲凹槽;206、载带限位槽;
30、下模板;300、卡固凸块;301、冲压孔;
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1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或“固定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在制备用于包装薄片器件的纸质载带时,需要通过冲压模具在纸质载带上形成盲孔,具体为,通过模具的下模板和中模板上下夹持待加工载带,然后通过模具的具有冲头的上模板从上往下冲压纸质载带,以在纸质载带上形成用于承载薄片器件的、向下凸起的盲孔。然后,随着载带沿步进方向步进,冲头继续对纸质载带沿步进方向的上游位置冲压盲孔,而纸质载带已经形成盲孔的位置则沿步进方向移至下游位置。然而,由于中模板和下模板的位于纸质载带步进方向下游的接触面多为平面,因此,当纸质载带步进而经过此平面时,向下凸起的盲孔会在下一次冲压时在该平面处受到中模板和下模板接触平面的二次挤压,使得凸起的盲孔深度不均匀,甚至令盲孔变形。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载带冲压模具,避免纸质载带在冲压过程中,在纸质载带形成向下凸起的盲孔后再遭模具的下模板和中模板的二次挤压,而使得盲孔变形。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载带的冲压模具一种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如图1-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的载带冲压模具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模板10、中模板20和下模板30。
具体地,上模板10呈矩形或方形,其底部设有沿第一方向D1均匀排列的盲孔冲头100,上模板10可在升降机构(图未示)的驱动下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中模板20和下模板30也呈与上模板10相同的矩形或方形,其中,下模板30用于承载待加工载带1,中模板20盖合在下模板30上、并用于与下模板30可逆地固定待加工载带1。待加工载带1呈长条形,其在驱动机构(图未示)的驱动下,可沿第一方向D1步进移动。中模板20沿第一方向D1设有供各盲孔冲头100贯穿通过的第一开口201,而第一开口201在下模板30上的正投影位于待加工载带1步进的线路上。在这里,第一开口201可以为与盲孔冲头100一一对应的通孔,可以为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通槽,但优选为如图2和图3所示将二者结合,即上方为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通槽,下方为与盲孔冲头100一一对应的通孔,由于盲孔冲头100横截面较小,若第一开口201为通孔,则盲孔冲头100在穿过第一开口201时可能会与开口侧壁碰触而容易折断,因此,通过设置第一开口201的上部设置为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通槽,减少其与开口侧壁碰触,避免盲孔冲头100折断。当盲孔冲头100行进至下部的通孔时,才通过通孔的限位作用在待加工载带1上形成具有相同间隔的冲压盲孔1a。
如此,冲压前,中模板20与下模板30夹持固定待加工载带1,避免其在冲压过程中出现移位。冲压时,上模板10在升降机构(图未示)的驱动下向下移动,上模板10的盲孔冲头100穿过中模板20的第一开口201,并冲压待加工载带1,由于下模板30与盲孔冲头100对应的位置没有设有孔,盲孔冲头100冲压时无法贯穿待加工载带1,因此,在待加工载带1上形成冲压盲孔1a。当完成一次冲压后,中模板20可在模板驱动机构(图未示)的驱动下稍稍向上移动,以允许待加工载带1沿第一方向D1步进移动;当要进行下一次冲压前,中模板20向下移动,与下模板30再次夹持固定待加工载带1的位置。
在这里,可以根据所需要形成的冲压盲孔1a的形状选择不同形状的盲孔冲头100。在本实施方式中,盲孔冲头100为矩形体,通过该盲孔冲头100在待加工载带1上形成的冲压盲孔1a为矩形;盲孔冲头100也可以为圆柱体、三角体或多棱柱体,则对应在待加工载带1上形成圆形、三角形或多边形的冲压盲孔1a。
为避免待加工载带1在沿第一方向D1步进至中模板20和下模板30下游位置时,受中模板20和下模板30的接触平面的二次挤压而令盲孔深度不一,甚至变形,在中模板20底部位于第一开口202沿第一方向D1的下游位置设有缓冲凹槽204,而且第一开口201沿第一方向D1的延长线经过缓冲凹槽204。如此,在中模板20的缓冲凹槽204位置形成了一个缓冲空间,当待加工载带1上已经形成的冲压盲孔100在移至中模板20和下模板30的沿第一方向D1的下游位置时,由于缓冲凹槽204的存在,中模板20和下模板30之间无法贴合,因而不会对冲压盲孔1a造成二次挤压而改变冲压盲孔1a的深度,甚至令冲压盲孔1a变形。
当然,缓冲凹槽204除了可设置在中模板20底部之外,也可以设置在下模板30顶部的沿待加工载带1步进方向的下游位置,但为承受冲头冲压时的强度,下模板30上承载待加工载带1的位置通常采用硬度高的钨钢材料,在其基础上加工形成缓冲凹槽204的难度较大,因此,相比之下,缓冲凹槽204优选为设置在中模板20底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缓冲凹槽204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盲孔冲头100凸出于中模板20第一开口201的部分的长度与待加工载带1的厚度之和。在实际生产中,待加工载带1厚度通常约为0.43mm,而在形成冲压盲孔1a后,待加工载带1的厚度为0.44-0.45mm,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缓冲凹槽204的深度为0.6-0.8mm,优选为0.75mm。而冲压盲孔1a沿第二方向D2的宽度为0.7-1mm,缓冲凹槽204沿第二方向D2的宽度为2-4mm,优选为3mm,其中,第二方向D2与第一方向D1垂直。如此,可确保在待加工载带1上所形成的冲压盲孔1a可完全容置于缓冲凹槽204内而在下一次冲压时不会被中模板20和下模板30所挤压。
优选地,缓冲凹槽204沿第一方向D1一直延伸至下模板20的边缘位置,以确保形成的冲压盲孔1a沿第一方向D1下游移动的全过程,均不会受到中模板20和下模板30的挤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模板20底部设有载带限位槽206。载带限位槽206具体呈与待加工载带1适配的矩形,并沿第一方向D1延伸,以使待加工载带1可滑动地限位于载带限位槽206内。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201和缓冲凹槽204均设置于载带限位槽206的槽底。与中模板20的载带限位槽206对应,下模板30的顶部设有与载带限位槽206适配的卡固凸块300,以便冲压时中模板20和下模板30可夹持待加工载带1。在这里,卡固凸块300采用硬度较高的钨钢材料,以避免盲孔冲头100冲压时损坏卡固凸块300。由于载带限位槽206的深度通常为0.4mm,其小于形成冲压盲孔1a后的待加工载带1的厚度,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缓冲凹槽204的深度为0.25-0.35mm,优选为0.3mm;而缓冲凹槽204沿第二方向D2的宽度同样为2-4mm,优选为3mm,以确保在待加工载带1上所形成的冲压盲孔1a可完全容置于缓冲凹槽204内。
在一些情况下,待加工载带1除了需要形成冲压盲孔100外,还需要形成冲压通孔1b。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载带冲压的模具中的上模板10设有沿第一方向D1均匀排列的通孔冲头1b,中模板20设有供通孔冲头102贯穿通过的第二开口202,而下模板30上设有供通孔冲头102伸入的冲压孔301。在这里,第二开口202可以如图2和图3所示,为与盲孔冲头100一一对应的通孔,也可以为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通槽。
如此,上模板10在升降机构(图未示)的驱动下向下移动,上模板10的通孔冲头102穿过中模板20的第二开口202,并冲压待加工载带1,由于下模板30上设有与通孔冲头102对应的冲压孔301,因此通孔冲头102冲压待加工载带1时,可贯穿待加工载带1,在待加工载带1上形成冲压通孔1b。在这里,同样可以根据所需要形成冲压通孔1b的形状选择不同形状的通孔冲头10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孔冲头102为圆柱体,通过该通孔冲头102在待加工载带1上形成的冲压通孔1b为圆形,通孔冲头102也可以为矩形体、三角体或多棱柱体,则对应在待加工载带1上形成方形/矩形、三角形或多边形的冲压通孔1b。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载带的冲压模具通过在夹持待加工载带的中模板沿待加工载带步进的下游位置设置缓冲凹槽,以避免待加工载带上已经形成的冲压盲孔移至下游位置时受到中模板和下模板的二次挤压而令改变冲压盲孔的深度,甚至令冲压盲孔变形,从而造成载带合格率偏低。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实用性强,经济性好,改善效果显著。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Claims (10)

1.一种载带的冲压模具,包括沿第一方向设有盲孔冲头的上模板(10),用于承载待加工载带(1)的下模板(30),以及盖合在所述下模板(30)上、并用于与所述下模板(30)可逆地固定所述待加工载带(1)的中模板(20),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模板(20)沿第一方向设有供所述盲孔冲头(100)穿过的第一开口(201),在所述中模板(20)底部位于所述第一开口(201)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下游位置设有缓冲凹槽(204),所述第一开口(201)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延长线经过所述缓冲凹槽(2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带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凹槽(204)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盲孔冲头(100)凸出于所述第一开口(201)的部分的长度与所述待加工载带(1)的厚度之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带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凹槽(204)的深度为0.6-0.8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带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凹槽(204)延伸至所述下模板(30)沿第一方向的下游的边缘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带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模板(20)底部设有与所述待加工载带(1)适配的载带限位槽(206),所述载带限位槽(206)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开口(201)和所述缓冲凹槽(204)均设置于所述载带限位槽(206)的槽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载带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凹槽(204)的深度为0.25-0.35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载带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板(30)顶部与所述载带限位槽(206)对应的位置设有与所述载带限位槽(206)适配的卡固凸块(300),所述卡固凸块(300)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带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凹槽(204)沿第二方向的宽度为2-4mm,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带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模板(10)沿第一方向设有通孔冲头(102),所述中模板(20)沿所述第一方向设有供所述通孔冲头(102)穿过的第二开口(202),所述下模板(30)设有供所述通孔冲头(102)伸入的冲压孔(301)。
10.一种薄片器件包装用载带的冲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载带的冲压模具。
CN202322335981.2U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载带的冲压模具及其冲压设备 Active CN2207819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35981.2U CN220781995U (zh)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载带的冲压模具及其冲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35981.2U CN220781995U (zh)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载带的冲压模具及其冲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81995U true CN220781995U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35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35981.2U Active CN220781995U (zh)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载带的冲压模具及其冲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819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58358B2 (en) Lead frame
US7971467B2 (en) Stamping device and stamping method
CN220781995U (zh) 一种载带的冲压模具及其冲压设备
KR100858728B1 (ko) 프로그레시브 금형의 스크랩 절단장치
CN213495967U (zh) 一种接线固定板的冲压模具
CN201841207U (zh) 金属扎带的模具
CN211839773U (zh) 一种支承限位件冲孔模具
CN210023487U (zh) 一种型材冲压模具
JP2007152417A (ja) 曲げ金型装置及び曲げ加工方法
KR100846852B1 (ko) 프로그레시브금형의 터미널 안내장치
CN220144491U (zh) 矩形薄片成型料带及半剪切模具
KR100783162B1 (ko) 편겹침 탭터미널의 성형장치 및 방법
CN218425154U (zh) 一种便于更换的打样模具
CN211191658U (zh) 一种复杂成型结构的工程模
CN217941606U (zh) 一种汽车隔热罩的平衡对称拉料冲压模具
CN215237386U (zh) 一种防粘连的fpc冲压模具
CN210702088U (zh) 一种大钣金翻半翻孔及中间凹槽冲压成型模
CN110802172A (zh) 压簧片压弯模
CN212822130U (zh) 侧向冲孔模具
CN219724395U (zh) 斜孔冲切模具
KR200439562Y1 (ko) 프로그레시브 금형의 소재 안내장치
CN216989492U (zh) 小规格紧固件自预张开弹性卡箍模具
CN217889353U (zh) 一种盒式接触件引脚对称折弯装置
CN217889234U (zh) 一种滑块结构冲孔模具
CN215786186U (zh) 一种高效裁切冲孔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