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44355U - 往复式物料输送机构 - Google Patents

往复式物料输送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44355U
CN220744355U CN202322490497.7U CN202322490497U CN220744355U CN 220744355 U CN220744355 U CN 220744355U CN 202322490497 U CN202322490497 U CN 202322490497U CN 220744355 U CN220744355 U CN 2207443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support frame
weight
piece
convey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9049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彦
王国琦
宋子良
王广超
熊民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olvo Ca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Volvo Ca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olvo Car Corp filed Critical Volvo Car Corp
Priority to CN20232249049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443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443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443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往复式物料输送机构。该往复式物料输送机构包括:支撑框架,其被配置成安装有能够围绕旋转轴旋转的转向件,该旋转轴是支撑框架的一部分或者被相对于支撑框架固定住;载重件,其被配置成承载待输送的物料,且能够相对于支撑框架沿着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在支撑框架的一侧与支撑框架的与一侧相反的另一侧之间往复移动;配重件,其通过柔性连接件与载重件相连,使得载重件和配重件能够借助于有载的载重件与配重件的重量差通过转向件来实现两者的同步反向移动。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往复式物料输送机构,能够实现下列优点: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对于场地状况及操作空间的要求不高且机构运转无需电能输入,节省能耗。

Description

往复式物料输送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往复式物料输送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凭借重量差无需输入任何外部动力即可进行往复式输送的物料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人工运输和设备运输两种方式来实现物料输送。就人工运输而言,需要搬运工人将物料从一地搬运至另一地。这种转移方式的缺点在于,人工成本较高,费时费力,且在两地之间的地面状况较为复杂的情况下无法实现点到点的直线运输,从而提高了运输困难程度,进一步降低了运输效率。就设备(例如,传送带)运输而言,需要考虑到供电、设备搭建成本及设备维护等因素,从而导致整个系统的搭建复杂度较高、用时较长,且因所用到的零部件较多而不可避免地导致其故障率相对较高。一旦出现设备故障就会导致整个工作流水线的停滞,严重影响运输效率。再者,这种设备(例如,传送带)往往占地面积较大,对于操作空间存在一定的要求。
故而,对于一种改进的往复式物料输送机构存在需要,其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对于场地状况及操作空间的要求不高且机构运转无需动力输入,节省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往复式物料输送机构。
该往复式物料输送机构包括:支撑框架,该支撑框架被配置成安装有转向件,该转向件能够围绕旋转轴旋转,该旋转轴是该支撑框架的一部分或者被相对于该支撑框架固定住;载重件,该载重件被配置成承载待输送的物料,且能够相对于该支撑框架沿着第一方向和与该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在该支撑框架的一侧与该支撑框架的与该一侧相反的另一侧之间往复移动;配重件,该配重件通过柔性连接件与该载重件相连,使得该载重件和该配重件能够借助于有载的该载重件与该配重件的重量差通过该转向件来实现两者的同步反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该配重件为空载或有载的另一载重件。该物料被安置在该载重件上,或者该物料被悬置在该载重件的下方。该载重件被配置成以与该物料的形状相匹配的方式接合该物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该支撑框架上设置有减振装置,该减振装置用于为该载重件沿着该第一方向和/或该第二方向的运动提供减振作用。该减振装置为弹簧、聚氨酯、尼龙块、泡棉、EVA和海绵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该第一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下倾斜。优选地,该第一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3°~10°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该第一方向为竖直向上的方向,并且该支撑框架包括两个子支撑框架,该载重件与该配重件被分别设置在该两个子支撑框架中的一个内,其中该两个子支撑框架被分离地设置或者该两个子支撑框架被设置为呈组装为单元件的框架组的形式。
进一步地,该载重件的外边框与设置有该载重件的该子支撑框架的内侧邻近设置,以便通过该子支撑框架限制该载重件在移动期间的晃动幅度。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往复式物料输送机构,它提供了下列优点: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对于场地状况及操作空间的要求不高且机构运转无需外部动力输入,节省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往复式物料输送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物料输送机构的高位侧结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物料输送机构的高位侧结构的替代结构。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往复式物料输送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所示的物料输送机构的一种替代结构。
图6示出了图4所示的物料输送机构的另一替代结构。
图7是图6所示的物料输送机构的替代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往复式物料输送机构进行详细描述。在附图中,相似的部件被以相似的附图标记指代,并且各个部件之间无需按比例进行绘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往复式物料输送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该往复式物料输送机构1000包括支撑框架1、转向件2、柔性连接件3和载重件4。
支撑框架1可以由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强度的材料(例如但不限于,Q235)制成,并包括被相对于支撑面(例如,地面或地板)固定住的高度不同的两根立柱11、11’和连接这两根立柱11、11’的顶端的横梁12。由于两侧立柱之间存在高度差(如图1中所示,立柱11高于立柱11’),因此横梁12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成一角度α。该角度α优选地介于3°~10°之间。两个转向件2分别设置在横梁12上的靠近两侧立柱11、11’的位置处。这两个转向件2可以例如呈定滑轮的形式,这些定滑轮的旋转轴各自从横梁12的下表面垂直于该下表面向下延伸一定的距离,参见图2。尽管本申请中结合定滑轮来描述该转向件,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明白的是,可以使用例如套筒、环圈之类的能够实现转向的元件加以替代。
如图2中所示,柔性连接件3缠绕在这两个定滑轮上以形成环形路径,并能够按照需要在定滑轮的相应滑槽中往复滑动。柔性连接件3可以是绳索、传送链条等。对此,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制。柔性连接件3上设置有两个载重件4,这两个载重件4被相对于该柔性连接件3固定住,并且被设置成当一个载重件最为接近一根立柱时,另一载重件最为接近另一根立柱。由此,当一个载重件4沿一方向移动时,另一个载重件4能够借助于柔性连接件3与其进行同步反向的移动。即,当一个载重件例如从高位侧(较高的立柱11所在的一侧,即,图1中所示的左侧)向低位侧(较低的立柱11’所在的一侧,即,图1中所示的右侧)移动时,另一个载重件同步地从低位侧向高位侧移动,反之亦然。
如图1中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输送机构1000的高位侧的结构与低位侧的结构大致相同,如无特殊说明,对于一侧的结构描述同样适用于另一侧的结构。下文中以高位侧结构作为示例进行说明。
图2是图1所示的物料输送机构的高位侧结构的局部放大视图。如图2中所示,在高位侧转向件21的靠近立柱11的一侧设置有减振安装结构5。该减振安装结构5包括从横梁12向下竖直延伸的支柱51(标示于图3中)和安装在立柱51的背向立柱11的一侧上的安装板52(同样标示于图3中)。该减振安装结构5可以由与支撑框架1相同的材料制成,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只要其强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即可。
作为替代,在将转向件更为靠近立柱安装时,可以将立柱直接用作减振安装结构的支柱。但考虑到所需输送的材料的体积及装卸载的便利性,设置单独的减振安装结构则是优选的。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所示的减振安装结构5仅为用于安装减振装置的一种示例性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的需要可以设想到其他适用的安装结构。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
在安装板52的背向立柱11的一侧上安装有减振装置。在图2中,减振装置被描绘为呈减振弹簧6的形式,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明白的是,也可使用其他任何适用的减振装置,例如,聚氨酯、尼龙块、泡棉、EVA和海绵等。在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安装板52上设置有两个减振弹簧61、62,其各自位于高位侧转向件21的两侧柔性连接件3的正下方,以便分别用于对第一载重件(即,初始置于高位侧的载重件)41以及第二载重件(即,初始置于低位侧的载重件)42在高位侧与低位侧之间的移动起到减振作用。该减振装置的相关设计参数(例如,弹簧刚度、弹簧长度、聚氨酯的厚度等)只要满足对于减振强度的相关要求(其与物料的额定输送重量、输送距离等相关)即可,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
继续参见图2,第一载重件41包括沿着从高位侧到低位侧的方向延伸的横杆411、从横杆411向上延伸的延伸部412以及从横杆411向下延伸的接收部413。如图2中所示,横杆411的面向高位侧的侧面(图中未示出)和面向低位侧的侧面4110分别用于与设置在高位侧和低位侧的减振装置接触。延伸部412在一侧上设置有凸环4120,柔性连接件3穿过该凸环4120并且被相对于其固定住,以使得第一载重件41与柔性连接件3之间不会产生相对运动。凸环4120可以设置在延伸部412的面向或背向由柔性连接件3所形成的环形路径的内侧的侧面上。接收部413大致呈钩状,用于接收所要输送的物料或装载有该物料的载具。
尽管上文结合图2对载重件的具体结构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作为示例,载重件的横杆、延伸部和接收部可以呈多种不同的形式。例如,横杆的垂直于输送方向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三角形、矩形等。延伸部可以具有与横杆的沿着输送方向的长度相等的长度,以与柔性连接件固接。接收部可被成形为与待输送的物料的形状相匹配。延伸部和接收部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如图3所示)、两个(如图2所示)或更多个,两者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总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设想出多种其他适用的结构类型,只要满足上述相应的功能和强度要求即可。
第二载重件42的结构与第一载重件41的结构可以是大致相同的,但其相关参数(例如延伸部的数量、接收部的数量和形状等)可以有所不同。作为选择,两个载重件41、42可以具有不同的结构,只要其被设置成在到达一侧立柱附近的载重件接触同侧减振装置的同时,另一载重件能够停靠在另一侧立柱的附近即可。
作为选择,同样可以设想到的是,在高位侧和低位侧中的至少一侧上沿着垂直于输送方向的方向设置不止一个转向件,以扩大环形路径中的两段柔性连接件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对物料输送种类及体积进行选择的灵活性。
另外,代替图1所示的在高位侧和低位侧均设置减振装置,可以仅在一个载重件的一侧设置减振装置。例如,在第一载重件的低位侧设置一个减振装置但省略掉其在高位侧的减振装置(如图3中所示),和/或在第二载重件的高位侧设置一个减振装置但省略掉其在低位侧的减振装置。由于两个载重件之间的距离是凭借柔性连接件予以固定的,因而,一个载重件在因一侧的减振装置而停止移动时,会同时致使另一载重件停止移动,而后者的停止移动无需通过另外设置减振装置来实现。
本实施例的物料输送机构1000的运行情况如下。
假设,意在利用物料输送机构1000将物料从高位侧移动到低位侧。首先将待输送的物料(或装载有该物料的载具)悬置在第一载重件41的下方,此时,第二载重件42上是空载的,或者其负载量低于第一载重件41上的负载量。凭借第一载重件41中所承载的物料的重量(具体来说,有载的第一载重件与空载/有载的第二载重件的重量差)致使第一载重件41向低位侧移动,并且通过其所连接的柔性连接件3带动第二载重件42向高位侧同步移动。最终,在第一载重件41到达低位侧,与设置在低位侧的减振弹簧61接触并减速至停止时,第二载重件42同时到达高位侧,与设置在高位侧的减振弹簧62(在设置的情况下)接触,并停止。而后可对两侧载重件中的物料进行卸载。此时,当第二载重件并非空载时,优选地先对第二载重件进行卸载。在再次进行输送时,可将第二载重件42当做第一载重件41使用,以重复上述输送过程。只要使得高位侧载重件的有载重量(即,装载后的重量)高于低位侧载重件的有载重量,就可实现载重件(及所装载的物料)在高位侧与低位侧之间的往复移动(输送)。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运行中,可以利用配重件(未示出)来替代两个载重件中的一个,并通过增减配重件(即改变配重件的重量)来实现载重件在高位侧与低位侧之间的往复移动。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输送机构的另一实施例,其主要用于实现物料的竖向(高位侧与低位侧之间的)输送。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输送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该物料输送机构2000包括支撑框架1’、转向件2、柔性连接件3、载重件4’和配重件50。该支撑框架1’呈矩型框架的形式。在矩形框架的顶部中间位置及一侧的横梁上各设置有一个转向件2,其与图1-3中的物料输送机构中所使用的转向件相同,于此不再赘述。载重件设置在支撑框架1’的内部空间内,其可以呈多种适用的形式,例如吊钩或者吊装托盘(如图所示)等。下面以吊装托盘式的载重件4’进行说明。该载重件4’的四角与柔性连接件3相连,继而连接到设置在支撑框架1’的外侧的配重件50。柔性连接件3能够在转向件2的相应转向部(例如,定滑轮的滑槽)内滑动。
由此,经由柔性连接件3能够实现载重件4’与配重件50之间的同步反向移动。即,当载重件4’从低位侧上升到高位侧时,配重件50从高位侧同步下降到低位侧,反之亦然。
优选地,在载重件4’的下方(优选地,位于支撑框架1’的底部中间)的位置处设置有减振装置6,该减振装置6与图1-3中的物料输送机构中的减振装置相同,于此不再赘述。在配重件50的下方的位置(即,支撑框架1’的下部横梁)处同样设置有减振装置,用于对载重件4’和配重件50的从高位侧到低位侧下降移动提供减振作用。
本实施例的物流输送机构2000的运行情况如下。
当意在将物料从低位侧提升到高位侧时,搬运工人将待提升的物料放置在置于低位侧的载重件4’上,而后增加位于高位侧的配重件50的重量,使其大于低位侧的有载(装载有物料的)载重件4’的重量,从而借由两者之间的重量差通过转向件2将物料提升到支撑框架1’的高位侧。
当意在使高位侧的物料下降到低位侧时,首先将位于低位侧的配重件50的重量设置成大于上方有载的载重件4’的重量(即,空载的载重件4’与待输送的物料的总重量),而后将物料装载到位于高位侧的载重件4’上。在装载完成后,搬运工人减小配重件50的重量,继而通过转向件2的作用将高位侧的有载载重件4’逐渐降低到低位侧,从而实现物料的下降输送。
图5示出了图4所示的物流输送机构的替代结构。其与图4所示的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在高位侧上,转向件2分别安装在支撑框架1”的顶部相对两侧的横梁上,并且以分别设置在载重件4’的两侧的配重件50’替代图4中的单侧设置的配重件50。配重件50’各自通过柔性连接件3连接在载重件4’的相对两侧上。此外,在支撑框架1”的顶部和底部的拐角处分别设置有减振装置6。作为选择,可以在顶部和底部上仅对角设置减振装置6。
优选地,载重件4’在支撑框架1”的内部空间内被设置成其外边框与支撑框架1”的内侧邻近设置(即,两者之间的间隙尽可能小但并不完全贴合),从而使得通过支撑框架1”的四根立柱能够限制或阻止载重件4’在升降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晃动。
更为优选地,支撑框架1”的立柱的水平截面各自呈L型,从而更好地获得吊装托盘式的载重件4’在支撑框架1”内的稳定性。
图6示出了图4所示的物流输送机构的另一替代结构。其与图4中所示的结构的区别在于,图6所示的该物流输送机构2000’中的支撑框架包括并置的两个子支撑框架1”’。该子支撑框架1”’可以各自与图4中所示的支撑框架1’和图5中所示的支撑框架1”中的任一种相同。减振装置的设置方式也可与图4和图5中所示的情形中的任一种相同。柔性连接件3的两端分别连接到两个载重件4’,并能够在子支撑框架1”’的顶部设置的转向件2的转向部内往复滑动。
该物流输送机构的运行情况与图4中所示的物流输送机构的运行情况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以一个载重件来替代图4中所示的物流输送机构2000中的配重件。
在图6中所示的物流输送机构的运行过程中,所需要注意到是,首先应对置于低位侧的载重件进行装载,且首先对位于高位侧的载重件进行卸载。
举例来说,在意欲将物料从低位侧提升到高位侧时,首先将待提升的物料置于低位侧载重件上,而后于高位侧载重件上放置重物,从而使得高位侧有载载重件的重量大于低位侧有载载重件的重量,由此通过转向件2的作用,使得低位侧载重件与高位侧载重件移动换位。而后,首先卸载到达高位侧的载重件中的物料,再行卸载到达低位侧的载重件中的重物。
图7中示出了图6所示的物料输送机构的替代结构。图7与图6中所示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图6所示的物料输送机构使用分离开的两个子支撑框架,而图7所示的物料输送机构使用了由两个子支撑框架构成的一个被组装成单元件的框架组,其中这两个子支撑框架共用中间的两个立柱。
尽管已经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但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明白的那样,可对上述实施例做出多种改进,而并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上述实施例仅作为示例提供,以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特征或元件可被结合到另一实施例中实施,除非其与另一实施例中的已有特征或元件相矛盾。

Claims (10)

1.一种往复式物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式物料输送机构包括:
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被配置成安装有转向件,所述转向件能够围绕旋转轴旋转,所述旋转轴是所述支撑框架的一部分或者被相对于所述支撑框架固定住;
载重件,所述载重件被配置成承载待输送的物料,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框架沿着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在所述支撑框架的一侧与所述支撑框架的与所述一侧相反的另一侧之间往复移动;
配重件,所述配重件通过柔性连接件与所述载重件相连,使得所述载重件和所述配重件能够借助于有载的所述载重件与所述配重件的重量差通过所述转向件来实现两者的同步反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式物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件为空载或有载的另一载重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往复式物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被安置在所述载重件上,或者所述物料被悬置在所述载重件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往复式物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重件被配置成以与所述物料的形状相匹配的方式接合所述物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式物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有减振装置,所述减振装置用于为所述载重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二方向的运动提供减振作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往复式物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装置为弹簧、聚氨酯、尼龙块、泡棉、EVA和海绵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往复式物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下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往复式物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3°~1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往复式物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为竖直向上的方向,并且
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两个子支撑框架,所述载重件与所述配重件被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子支撑框架中的一个内,其中所述两个子支撑框架被分离地设置或者所述两个子支撑框架被设置为呈组装为单元件的框架组的形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往复式物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重件的外边框与设置有所述载重件的所述子支撑框架的内侧邻近设置,以便通过所述子支撑框架限制所述载重件在移动期间的晃动幅度。
CN202322490497.7U 2023-09-13 2023-09-13 往复式物料输送机构 Active CN2207443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90497.7U CN220744355U (zh) 2023-09-13 2023-09-13 往复式物料输送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90497.7U CN220744355U (zh) 2023-09-13 2023-09-13 往复式物料输送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44355U true CN220744355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54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90497.7U Active CN220744355U (zh) 2023-09-13 2023-09-13 往复式物料输送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443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09947B1 (ko) 스태커 크레인
CN211337960U (zh) 一种料盘全自动上下料设备
KR101709978B1 (ko) 스태커 크레인
CN208361397U (zh) 一种用于片材的码垛输送机组
CN210213645U (zh) 一种用于货物搬运的升降机构
CN220744355U (zh) 往复式物料输送机构
CN114408507A (zh) 一种货物物流仓储用移动装置及其移动方法
CN110562875B (zh) 一种便于节段梁转移的运输机械
CN216402742U (zh) 一种组合式输送机
CN111112092A (zh) 一种快递立体分拣装置
CN214454084U (zh) 货物暂存装置
CN112173628B (zh) 全方位移动的自卸载运输平台及其工作方法
CN212890449U (zh) 一种方便升降的物流搬运装置
CN211338681U (zh) 一种装卸方便的物流装置
CN102862596A (zh) 卡匣中转装置
CN209396450U (zh) 一种车尾平台系统
CN220563759U (zh) 一种自动分拣装置
CN211077256U (zh) 一种环形输送机
CN215045968U (zh) 提升机
CN213010299U (zh) 一种随动升降输送机
CN216234912U (zh) 一种托盘更换机构
CN212047524U (zh) 一种用于物流搬运的自由升降装置
CN209567461U (zh) 输送机
CN210311994U (zh) 一种接料机构
CN220033914U (zh) 一种运行稳定的货物提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