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43174U - 一种高强度汽车后包围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强度汽车后包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43174U
CN220743174U CN202322645979.5U CN202322645979U CN220743174U CN 220743174 U CN220743174 U CN 220743174U CN 202322645979 U CN202322645979 U CN 202322645979U CN 220743174 U CN220743174 U CN 2207431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bearing frame
compression spring
shaped bearing
buffer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4597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荣威
黎庆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Chezhijiao Auto Accesso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Chezhijiao Auto Accesso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Chezhijiao Auto Accesso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Chezhijiao Auto Accesso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4597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431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431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431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强度汽车后包围,在受到外界冲击后,加强板通过第一缓冲柱驱动滑动杆沿着滑动孔运动,同时滑动杆驱动第二缓冲柱沿着缓冲腔移动。在这个过程中,第一缓冲柱压缩第一压缩弹簧运动,第二缓冲柱对拉伸弹簧进行拉伸并对第二压缩弹簧进行压缩,也就是说,第一压缩弹簧、拉伸弹簧以及第二压缩弹簧均起到了缓冲减压的作用。进一步地,当上述高强度汽车后包围收到的冲击力过大时,第一缓冲柱会被压缩到缓冲槽内,因为第一缓冲柱的高度为缓冲槽深度的1.2倍至1.5倍,所以第一缓冲柱就位于加强板和U型承接架之间起到了缓冲减压的作用。上述高强度汽车后包围结构强度高,可以对冲击力进行有效地缓冲,受到撞击后不容易损毁。

Description

一种高强度汽车后包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后包围领域,特别是涉及高强度汽车后包围。
背景技术
汽车包围的作用是减低汽车行驶时所产生的逆向气流,同时增加汽车的下压力,使汽车行驶时更加平稳,从而减少耗油量。汽车包围可以分为前后大包围和小包围侧裙尾翼等,大包围就是整体的保险杠总成,小包围都是安装在保险杠上或做成铲风板样式的,因为过去的包围都是附着在原保险杠基础上的,加大下压力的作用和减少风阻系数。
然而,现在的汽车后包围大都以装饰性为主,导致汽车后包围的结构强度较差,传统的汽车包围,例如申请号为CN202220790790.8,专利名称为汽车后包围的专利所要保护的汽车后包围,结构强度不够,受到撞击后容易损毁。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汽车包围结构强度不够,受到撞击后容易损毁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强度汽车后包围。
一种高强度汽车后包围,该高强度汽车后包围包括:U型承接架、加强板、两个弧形板以及若干缓冲机构;
所述加强板插设于所述U型承接架内并与所述U型承接架可拆卸连接;两个所述弧形板分别设置在所述U型承接架的两端并与所述U型承接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加强板通过各所述缓冲机构与所述U型承接架连接;
所述U型承接架的内部开设有若干缓冲腔,所述U型承接架面向所述加强板的一面开设有若干缓冲槽,所述缓冲槽的底部的中间区域开设有滑动孔,所述缓冲槽通过所述滑动孔与所述缓冲腔连通;
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一缓冲柱、滑动杆、第一压缩弹簧、拉伸弹簧、第二缓冲柱以及第二压缩弹簧;所述第一缓冲柱与所述加强板连接,所述第一缓冲柱通过所述滑动杆与所述第二缓冲柱连接;所述滑动杆与所述滑动孔相适配,所述滑动杆插设于所述滑动孔中并与所述U型承接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缓冲柱与所述缓冲槽相适配,所述第一缓冲柱可插设于所述缓冲槽内并与所述U型承接架连接,所述第一缓冲柱的高度为所述缓冲槽深度的1.2倍至1.5倍;所述第二缓冲柱与所述缓冲腔相适配,所述第二缓冲柱插设于所述缓冲腔内并与所述U型承接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压缩弹簧和所述拉伸弹簧均与所述滑动杆相适配,所述第一压缩弹簧和所述拉伸弹簧均套设在所述滑动杆上;所述第一压缩弹簧位于所述第一缓冲柱和所述缓冲槽的槽底之间;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缓冲腔的顶部连接,所述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缓冲柱连接;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缓冲柱背向所述滑动杆的一面连接,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缓冲腔的底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气流分隔凸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流分隔凸起与所述加强板一体式成型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弧形板通过螺钉与所述U型承接架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U型承接架的每一端均开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与所述弧形板相适配,所述弧形板插设于所述收容槽内并与所述U型承接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柱为硬质橡胶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柱为优力胶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缓冲柱为硬质橡胶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缓冲柱为优力胶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通过螺钉与所述U型承接架可拆卸连接。
上述高强度汽车后包围在组装过程中,加强板插设于U型承接架内并与U型承接架可拆卸连接。两个弧形板分别设置在U型承接架的两端并与U型承接架可拆卸连接。加强板通过各缓冲机构与U型承接架连接。上述高强度汽车后包围在受到外界冲击后,加强板通过第一缓冲柱驱动滑动杆沿着滑动孔运动,同时滑动杆驱动第二缓冲柱沿着缓冲腔移动。在这个过程中,第一缓冲柱压缩第一压缩弹簧运动,第二缓冲柱对拉伸弹簧进行拉伸并对第二压缩弹簧进行压缩,也就是说,第一压缩弹簧、拉伸弹簧以及第二压缩弹簧均起到了缓冲减压的作用。进一步地,当上述高强度汽车后包围收到的冲击力过大时,第一缓冲柱会被压缩到缓冲槽内,因为第一缓冲柱的高度为缓冲槽深度的1.2倍至1.5倍,所以第一缓冲柱就位于加强板和U型承接架之间起到了缓冲减压的作用。上述高强度汽车后包围结构强度高,可以对冲击力进行有效地缓冲,受到撞击后不容易损毁。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高强度汽车后包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中高强度汽车后包围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高强度汽车后包围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强度汽车后包围10,该高强度汽车后包围10包括:U型承接架100、加强板200、两个弧形板300以及若干缓冲机构400。
加强板200插设于U型承接架100内并与U型承接架100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加强板200通过螺钉与U型承接架100可拆卸连接。两个弧形板300分别设置在U型承接架100的两端并与U型承接架100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弧形板300通过螺钉与U型承接架100可拆卸连接。加强板200通过各缓冲机构400与U型承接架10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加强板200上设置有气流分隔凸起210,以对气流进行分割,降低汽车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风阻,从而降低能耗。进一步地,气流分隔凸起210与加强板200一体式成型设置,以增加加强板200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U型承接架100的每一端均开设有收容槽101,收容槽101与弧形板300相适配,弧形板300插设于收容槽101内并与U型承接架100连接,以进一步地高强度汽车后包围10的结构稳定性。
U型承接架100的内部开设有若干缓冲腔102,U型承接架100面向加强板200的一面开设有若干缓冲槽103,缓冲槽103的底部的中间区域开设有滑动孔104,缓冲槽103通过滑动孔104与缓冲腔102连通。
缓冲机构400包括第一缓冲柱410、滑动杆420、第一压缩弹簧430、拉伸弹簧440、第二缓冲柱450以及第二压缩弹簧460。第一缓冲柱410与加强板200连接,第一缓冲柱410通过滑动杆420与第二缓冲柱45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缓冲柱410为硬质橡胶柱。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缓冲柱410为优力胶柱。滑动杆420与滑动孔104相适配,滑动杆420插设于滑动孔104中并与U型承接架100滑动连接。第一缓冲柱410与缓冲槽103相适配,第一缓冲柱410可插设于缓冲槽103内并与U型承接架100连接,第一缓冲柱410的高度为缓冲槽103深度的1.2倍至1.5倍。第二缓冲柱450与缓冲腔102相适配,第二缓冲柱450插设于缓冲腔102内并与U型承接架100滑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缓冲柱450为硬质橡胶柱。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缓冲柱450为优力胶柱。第一压缩弹簧430和拉伸弹簧440均与滑动杆420相适配,第一压缩弹簧430和拉伸弹簧440均套设在滑动杆420上。第一压缩弹簧430位于第一缓冲柱410和缓冲槽103的槽底之间。拉伸弹簧440的一端与缓冲腔102的顶部连接,拉伸弹簧440的另一端与第二缓冲柱450连接。第二压缩弹簧460的一端与第二缓冲柱450背向滑动杆420的一面连接,第二压缩弹簧460的另一端与缓冲腔102的底部连接。
上述高强度汽车后包围10在组装过程中,加强板200插设于U型承接架100内并与U型承接架100可拆卸连接。两个弧形板300分别设置在U型承接架100的两端并与U型承接架100可拆卸连接。加强板200通过各缓冲机构400与U型承接架100连接。上述高强度汽车后包围10在受到外界冲击后,加强板200通过第一缓冲柱410驱动滑动杆420沿着滑动孔104运动,同时滑动杆420驱动第二缓冲柱450沿着缓冲腔102移动。在这个过程中,第一缓冲柱410压缩第一压缩弹簧430运动,第二缓冲柱450对拉伸弹簧440进行拉伸并对第二压缩弹簧460进行压缩,也就是说,第一压缩弹簧430、拉伸弹簧440以及第二压缩弹簧460均起到了缓冲减压的作用。进一步地,当上述高强度汽车后包围10收到的冲击力过大时,第一缓冲柱410会被压缩到缓冲槽103内,因为第一缓冲柱410的高度为缓冲槽103深度的1.2倍至1.5倍,所以第一缓冲柱410就位于加强板200和U型承接架100之间起到了缓冲减压的作用。上述高强度汽车后包围10结构强度高,可以对冲击力进行有效地缓冲,受到撞击后不容易损毁。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高强度汽车后包围,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承接架、加强板、两个弧形板以及若干缓冲机构;
所述加强板插设于所述U型承接架内并与所述U型承接架可拆卸连接;两个所述弧形板分别设置在所述U型承接架的两端并与所述U型承接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加强板通过各所述缓冲机构与所述U型承接架连接;
所述U型承接架的内部开设有若干缓冲腔,所述U型承接架面向所述加强板的一面开设有若干缓冲槽,所述缓冲槽的底部的中间区域开设有滑动孔,所述缓冲槽通过所述滑动孔与所述缓冲腔连通;
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一缓冲柱、滑动杆、第一压缩弹簧、拉伸弹簧、第二缓冲柱以及第二压缩弹簧;所述第一缓冲柱与所述加强板连接,所述第一缓冲柱通过所述滑动杆与所述第二缓冲柱连接;所述滑动杆与所述滑动孔相适配,所述滑动杆插设于所述滑动孔中并与所述U型承接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缓冲柱与所述缓冲槽相适配,所述第一缓冲柱可插设于所述缓冲槽内并与所述U型承接架连接,所述第一缓冲柱的高度为所述缓冲槽深度的1.2倍至1.5倍;所述第二缓冲柱与所述缓冲腔相适配,所述第二缓冲柱插设于所述缓冲腔内并与所述U型承接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压缩弹簧和所述拉伸弹簧均与所述滑动杆相适配,所述第一压缩弹簧和所述拉伸弹簧均套设在所述滑动杆上;所述第一压缩弹簧位于所述第一缓冲柱和所述缓冲槽的槽底之间;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缓冲腔的顶部连接,所述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缓冲柱连接;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缓冲柱背向所述滑动杆的一面连接,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缓冲腔的底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汽车后包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气流分隔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度汽车后包围,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分隔凸起与所述加强板一体式成型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汽车后包围,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弧形板通过螺钉与所述U型承接架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汽车后包围,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承接架的每一端均开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与所述弧形板相适配,所述弧形板插设于所述收容槽内并与所述U型承接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汽车后包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柱为硬质橡胶柱。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汽车后包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柱为优力胶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汽车后包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柱为硬质橡胶柱。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汽车后包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柱为优力胶柱。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汽车后包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通过螺钉与所述U型承接架可拆卸连接。
CN202322645979.5U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高强度汽车后包围 Active CN2207431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45979.5U CN220743174U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高强度汽车后包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45979.5U CN220743174U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高强度汽车后包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43174U true CN220743174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52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45979.5U Active CN220743174U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高强度汽车后包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431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743174U (zh) 一种高强度汽车后包围
CN212028424U (zh) 一种新能源客车的减震装置
CN211942870U (zh) 一种底盘系统及机器人
CN220395939U (zh) 一种电动压缩机钣金支架
CN216886938U (zh) 一种门槛梁加强板总成
CN112144996A (zh) 一种车门限位器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220010124U (zh) 一种无人机起落架
CN210083358U (zh) 一种汽车前地板加强结构
CN219795933U (zh) 一种复合式聚氨酯缓冲块总成
CN219470762U (zh) 一种道路防护缓冲柱
CN212332372U (zh) 一种汽车离合器踏板限位螺栓挡块
CN215171869U (zh) 一种减震块
CN220914464U (zh) 一种电池压条、电池模组及电动车
CN217589584U (zh) 一种新型的汽车连接器
CN213774926U (zh) 一种具有偏心结构的车门限位器
CN216381782U (zh) 一种排气阀片限位器
CN218894324U (zh) 一种聚氨酯封边岩棉夹芯板
CN211943204U (zh) 一种防撞性能好的汽车保险杠
CN218640939U (zh) 一种汽车侧围加强板结构
CN221257313U (zh) 一种低噪音型液压泵站
CN211624050U (zh) 一种紧凑非线性减震结构
CN216341587U (zh) 一种门体表面防撞结构
CN219862134U (zh) 一种轨道车辆用压板橡胶条
CN217888173U (zh) 高耐磨型多元合金反击衬板铸件
CN214029023U (zh) 减震装置与电动代步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