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41860U - 一种薄膜烘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薄膜烘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41860U
CN220741860U CN202322181697.4U CN202322181697U CN220741860U CN 220741860 U CN220741860 U CN 220741860U CN 202322181697 U CN202322181697 U CN 202322181697U CN 220741860 U CN220741860 U CN 2207418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heating roller
frame body
roller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8169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祖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ianxu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ianxu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ianxu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ianxu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8169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418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418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418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薄膜烘干装置,包括:架体;加热装置,设置在架体内,包括上下两层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均包括多个水平间隔设置的第一加热辊;其中,薄膜沿上下方向交替绕过上下两层第一加热辊;高度调节装置,设置在架体上;其中,至少一个第一加热辊与架体沿竖直方向可滑动连接,且高度调节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一加热辊连接,适于调节第一加热辊的高度。解决了传统烘干装置中加热辊通常固定设置,加热辊与薄膜之间的接触面积不可调,烘干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薄膜烘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薄膜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流延膜是通过熔体流延骤冷生产的一种薄膜,具有优越的热封性能和优良的透明性,是主要的包装复合基材之一,用于生产高温蒸煮膜、真空镀铝膜等。传统流延机生产出来的薄膜,需要经过加热辊烘干,而若干个加热辊之间一般是水平设置,薄膜由一个加热辊传递给另一个辊筒。
薄膜的烘干效果主要取决于薄膜与加热辊之间的接触面积,而传统烘干装置中加热辊通常固定设置,加热辊与薄膜之间的接触面积不可调,烘干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薄膜烘干装置,解决了传统烘干装置中加热辊通常固定设置,加热辊与薄膜之间的接触面积不可调,烘干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薄膜烘干装置,包括:
架体;
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架体内,包括上下两层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均包括多个水平间隔设置的第一加热辊;其中,薄膜沿上下方向交替绕过上下两层所述第一加热辊;
高度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架体上;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加热辊与所述架体沿竖直方向可滑动连接,且所述高度调节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加热辊连接,适于调节所述第一加热辊的高度。
可选地,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一组高度调节机构,每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两个高度调节组件,两个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加热辊的两端,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均包括手轮、第一轴承座、丝杆和底板;
所述架体上对应所述高度调节组件设有开槽,所述第一轴承座设置在所述开槽的槽口;
所述丝杆的一端沿竖直方向设置伸入所述开槽,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轴承座且连接有所述手轮;
所述架体上沿竖直方向位于所述开槽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滑轨,两条所述第一滑轨均通过滑块滑动连接有升降滑板,所述第一加热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升降滑板连接;
所述丝杆通过螺母座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底板与所述升降滑板连接。
可选地,位于所述架体的进料端且位于上层的多个所述第一加热辊均连接有一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
可选地,上层的所述第一加热辊和下层的所述第一加热辊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呈交错均匀排列。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热辊与所述架体可转动连接;所述架体上对应所述第一加热辊设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加热辊连接,适于驱动所述第一加热辊转动;
和/或,所述架体的出料端水平设有导辊,适于引导薄膜出料。
可选地,所述架体包括两个沿水平方向对称设置的壁板,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两个所述壁板之间;两个所述壁板之间沿水平方向设有多个拉杆。
可选地,还包括剥离辊装置,所述剥离辊装置设置在所述架体的进料端,所述剥离辊装置与所述架体沿所述架体的长度方向可滑动连接,适于将所述薄膜导入所述加热装置。
可选地,所述剥离辊装置包括两个水平设置的第二加热辊;所述架体的进料端两侧沿所述架体的长度方向分别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均滑动连接有滑动墙板,所述第二加热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动墙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架体上设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剥离辊装置连接,适于驱动所述剥离辊装置沿所述架体的长度方向滑动。
可选地,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气缸,所述滑动墙板上设有推动座,所述气缸的输出端通过浮动接头与所述推动座连接;
和/或,所述第二加热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动墙板可转动连接;所述滑动墙板上对应所述第二加热辊设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加热辊连接,适于驱动所述第二加热辊转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过程中,薄膜依次沿上下方向交替绕过上下两层的多个第一加热辊,薄膜的运动方向为由架体的进料端到加热装置再从出料端出料,当需要改变第一加热辊与薄膜之间的接触面积时,通过高度调节装置调整对应与其输出端连接的第一加热辊的高度,使得上下两层的第一加热辊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从而对缠绕在第一加热辊上的薄膜的拉伸,以改变薄膜在第一加热辊上的包角大小进而实现接触面积的改变,通过调节增大薄膜与第一加热辊的接触面积,以提高烘干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薄膜烘干装置的侧视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薄膜烘干装置的另一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度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架体;2、第一加热辊;3、高度调节组件;301、手轮;302、第一轴承座;303、丝杆;4、开槽;5、第一滑轨;6、滑块;7、升降滑板;8、底板;9、导辊;10、壁板;11、拉杆;12、第二加热辊;13、第二滑轨;14、滑动墙板;15、气缸;16、推动座;17、浮动接头;18、第一驱动件;1801、第一固定座;1802、第一电机;1803、第一旋转接头;1804、第一联轴器;19、第二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薄膜烘干装置,包括:架体1;加热装置,设置在架体1内,包括上下两层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均包括多个水平间隔设置的第一加热辊2;其中,薄膜沿上下方向交替绕过上下两层第一加热辊2;高度调节装置,设置在架体1上;其中,至少一个第一加热辊2与架体1沿竖直方向可滑动连接,且高度调节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一加热辊2连接,适于调节第一加热辊2的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与架体1滑动连接的第一加热辊2对应与高度调节装置的输出端连接。
包角α是指带与带轮接触弧所对的圆心角。包角的大小,反映带与带轮轮圆表面间接触弧的长短。
本实施例中,使用过程中,薄膜依次沿上下方向交替绕过上下两层的多个第一加热辊2,薄膜的运动方向为由架体1的进料端到加热装置再从出料端出料(如图1中从右至左),当需要改变第一加热辊2与薄膜之间的接触面积时,通过高度调节装置调整对应与其输出端连接的第一加热辊2的高度,使得上下两层的第一加热辊2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从而对缠绕在第一加热辊2上的薄膜的拉伸,以改变薄膜在第一加热辊2上的包角大小进而实现接触面积的改变,通过调节增大薄膜与第一加热辊2的接触面积,以提高烘干效率。
实施例2
作为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如图1至图4所示,高度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一组高度调节机构,每组高度调节机构包括两个高度调节组件3,两个高度调节组件3分别设置在第一加热辊2的两端,高度调节组件3均包括手轮301、第一轴承座302、丝杆303和底板8;架体1上对应高度调节组件3设有开槽4,第一轴承座302设置在开槽4的槽口;丝杆303的一端沿竖直方向设置伸入开槽4,另一端贯穿第一轴承座302且连接有手轮301;架体1上沿竖直方向位于开槽4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滑轨5,两条第一滑轨5均通过滑块6滑动连接有升降滑板7,第一加热辊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升降滑板7连接;丝杆303通过螺母座与底板8连接,底板8与升降滑板7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丝杆303与第一轴承座302可转动配合。
本实施例中,通过手轮301驱动丝杆303在第一轴承座302以及开槽4内转动,进而通过螺母座带动底板8沿丝杆303的轴向活动,从而底板8带动升降滑板7和滑块6在第一滑轨5上沿竖直方向滑动,以实现第一加热辊2的高度调节,从而改变薄膜在上下两层第一加热辊2上的包角大小,进而改变接触面积。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3所示,位于架体1的进料端(进料端位于如图2中的右侧)且位于上层的多个第一加热辊2均连接有一组高度调节机构。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层的多个第一加热辊2连接高度调节机构,既能实现对薄膜与第一加热辊2的接触面积的调节,提高烘干效率,同时可节约成本,可根据实际需求,对连接高度调节机构的第一加热辊2的数量进行限定,数量可限定为1、2、3、4、5或者全部,在保证烘干效率的前提下具体进行限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上层的第一加热辊2和下层的第一加热辊2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呈交错均匀排列。
本实施例中,上下两层的第一加热辊2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呈交错均匀排列,即上层每个第一加热辊2位于在下层相邻两个第一加热辊2之间,下层每个第一加热辊2位于在上层相邻两个第一加热辊2之间,由此交错排列,便于薄膜的缠绕,以及便于薄膜通过加热装置,防止薄膜在通过多个第一加热辊2过程中卡死,增加薄膜运动的流畅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一加热辊2与架体1可转动连接;架体1上对应第一加热辊2设有第一驱动件18,第一驱动件18的输出端与第一加热辊2连接,适于驱动第一加热辊2转动。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第一驱动件18驱动第一加热辊2转动,便于驱动薄膜运动,增加薄膜运动的流畅性,同时每个第一加热辊2可单独通过一个第一驱动件18控制,可通过控制器控制靠近架体1的进料端的第一加热辊2的转动速度大于靠近架体1的出料端的第一加热辊2的转动速度,以使得靠近进料端的第一加热辊2和靠近出料端的第一加热辊2之间的转动速度具有速度差,从而可对薄膜进行拉伸。
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驱动件18包括第一固定座1801和第一电机1802,第一固定座1801对应第一加热辊2设置在架体1上,第一电机1802设置在第一固定座1801上,且第一电机1802的输出轴通过第一联轴器1804与第一加热辊2同轴连接。通过第一电机1802和第一联轴器1804便于驱动第一加热辊2转动,提高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1所示,架体1上对应第一加热辊2设有第一旋转接头1803,第一旋转接头1803设置在第一加热辊2远离第一驱动件18的一端,第一加热辊2穿过架体1与第一旋转接头1803转动连接。通过第一旋转接头1803便于第一加热辊2转动,提高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架体1的出料端水平设有导辊9,适于引导薄膜出料。
本实施例中,在架体1的出料端设置导辊9便于引导薄膜传输出料。
具体地,导辊9的两端通过第二轴承座分别可转动设置在架体的两侧,便于转动,提高薄膜出料的流畅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3所示,架体1包括两个沿水平方向对称设置的壁板10,加热装置设置在两个壁板10之间;两个壁板10之间沿水平方向设有多个拉杆11。
需要说明的是,拉杆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壁板10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壁板10为加热装置提供支撑,以便对薄膜进行烘干;通过设置多个拉杆11,用于固定两块壁板10之间的尺寸,避免壁板10产生弯曲,保证整体结构强度。
具体地,第一加热辊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壁板10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3所示,还包括剥离辊装置,剥离辊装置设置在架体1的进料端,剥离辊装置与架体1沿架体1的长度方向可滑动连接,适于将薄膜导入加热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薄膜通常由转辊从架体1的进料端向加热装置进行传输。
本实施例中,由于薄膜在转辊上有一点的黏性,薄膜从转辊过渡到加热装置上的第一加热辊2时薄膜不好传输,设置剥离辊装置,薄膜从转辊上首先传输到剥离辊装置再到加热装置,在作业时,将剥离辊装置向转辊方向移动,便于顺利将薄膜从转辊上导入加热装置;当需要清理第一加热辊2时,将剥离辊装置向架体1方向移动,便于清洁。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3所示,剥离辊装置包括两个水平设置的第二加热辊12;架体1的进料端两侧沿架体1的长度方向分别设有第二滑轨13,第二滑轨13均滑动连接有滑动墙板14,第二加热辊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动墙板14连接。
本实施例中,薄膜依次沿上下方向交替绕过两个第二加热辊12,推动滑动墙板14在第二滑轨13上滑动,进而带动第二加热辊12移动,以便于将薄膜从转辊上导入加热装置以及清理。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3所示,架体1上设有移动组件,移动组件的输出端与剥离辊装置连接,适于驱动剥离辊装置沿架体1的长度方向滑动。
本实施例中,通过移动组件对剥离辊装置进行移动,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效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移动组件包括气缸15,滑动墙板14上设有推动座16,气缸15的输出端通过浮动接头17与推动座16连接。
本实施例中,气缸15的输出端通过浮动接头17带动推动座16移动,进而带动滑动墙板14在滑轨上移动,通过浮动接头17减轻被驱动气缸15的偏心,在允许的偏心范围内使气缸15和推动座16稳定工作,同时解决平衡精度不足的问题,保持气缸15工作时候的动作平稳。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二加热辊12的两端分别与滑动墙板14可转动连接;滑动墙板14上对应第二加热辊12设有第二驱动件19,第二驱动件19的输出端与第二加热辊12连接,适于驱动第二加热辊12转动。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第二驱动件19驱动第二加热辊12转动,便于驱动薄膜运动,增加薄膜运动的流畅性。
具体地,第二驱动件19包括第二固定座和第二电机,第二固定座对应第二加热辊12设置在滑动墙板14上,第二电机设置在第二固定座上,且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二联轴器与第二加热辊12同轴连接。通过第二电机和第二联轴器便于驱动第二加热辊12转动,提高稳定性。
具体地,滑动墙板14上对应第二加热辊12设有第二旋转接头,第二旋转接头设置在第二加热辊12远离第二驱动件19的一端,第二加热辊12穿过滑动墙板14与第二旋转接头转动连接。通过第二旋转接头便于第二加热辊12转动,提高稳定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薄膜烘干装置的具体工作原理为:使用过程中,薄膜的运动方向为依次穿过转辊、剥离辊装置、架体1的进料端到加热装置再从出料端的导辊9出料,薄膜依次沿上下方向替绕过两个第二加热辊12和两个上下两层的多个第一加热辊2,首先通过移动组件将剥离辊装置向转辊方向移动,便于顺利将薄膜从转辊上导入加热装置;当需要清理第一加热辊2时,再将剥离辊装置向架体1方向移动,便于清洁;当需要改变第一加热辊2与薄膜之间的接触面积时,通过高度调节机构调整对应与其输出端连接的第一加热辊2的高度,使得上下两层的第一加热辊2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从而对缠绕在第一加热辊2上的薄膜的拉伸,以改变薄膜在第一加热辊2上的包角大小进而实现接触面积的改变,通过调节增大薄膜与第一加热辊2的接触面积,以提高烘干效率;同时可通过控制器对每个第一电机1802进行控制,进而控制靠近架体1的进料端的第一加热辊2的转动速度大于靠近架体1的出料端的第一加热辊2的转动速度,以使得靠近进料端的第一加热辊2和靠近出料端的第一加热辊2之间的转动速度具有速度差,从而可对薄膜进行拉伸。解决了传统烘干装置中加热辊通常固定设置,加热辊与薄膜之间的接触面积不可调,烘干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薄膜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架体(1);
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架体(1)内,包括上下两层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均包括多个水平间隔设置的第一加热辊(2);其中,薄膜沿上下方向交替绕过上下两层所述第一加热辊(2);
高度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架体(1)上;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加热辊(2)与所述架体(1)沿竖直方向可滑动连接,且所述高度调节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加热辊(2)连接,适于调节所述第一加热辊(2)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一组高度调节机构,每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两个高度调节组件(3),两个所述高度调节组件(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加热辊(2)的两端,所述高度调节组件(3)均包括手轮(301)、第一轴承座(302)、丝杆(303)和底板(8);
所述架体(1)上对应所述高度调节组件(3)设有开槽(4),所述第一轴承座(302)设置在所述开槽(4)的槽口;
所述丝杆(303)的一端沿竖直方向设置伸入所述开槽(4),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轴承座(302)且连接有所述手轮(301);
所述架体(1)上沿竖直方向位于所述开槽(4)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滑轨(5),两条所述第一滑轨(5)均通过滑块(6)滑动连接有升降滑板(7),所述第一加热辊(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升降滑板(7)连接;
所述丝杆(303)通过螺母座与所述底板(8)连接,所述底板(8)与所述升降滑板(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架体(1)的进料端且位于上层的多个所述第一加热辊(2)均连接有一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薄膜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层的所述第一加热辊(2)和下层的所述第一加热辊(2)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呈交错均匀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辊(2)与所述架体(1)可转动连接;所述架体(1)上对应所述第一加热辊(2)设有第一驱动件(18),所述第一驱动件(18)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加热辊(2)连接,适于驱动所述第一加热辊(2)转动;
和/或,所述架体(1)的出料端水平设有导辊(9),适于引导薄膜出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包括两个沿水平方向对称设置的壁板(10),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两个所述壁板(10)之间;两个所述壁板(10)之间沿水平方向设有多个拉杆(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剥离辊装置,所述剥离辊装置设置在所述架体(1)的进料端,所述剥离辊装置与所述架体(1)沿所述架体(1)的长度方向可滑动连接,适于将所述薄膜导入所述加热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膜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辊装置包括两个水平设置的第二加热辊(12);所述架体(1)的进料端两侧沿所述架体(1)的长度方向分别设有第二滑轨(13),所述第二滑轨(13)均滑动连接有滑动墙板(14),所述第二加热辊(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动墙板(14)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膜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上设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剥离辊装置连接,适于驱动所述剥离辊装置沿所述架体(1)的长度方向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膜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气缸(15),所述滑动墙板(14)上设有推动座(16),所述气缸(15)的输出端通过浮动接头(17)与所述推动座(16)连接;
和/或,所述第二加热辊(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动墙板(14)可转动连接;所述滑动墙板(14)上对应所述第二加热辊(12)设有第二驱动件(19),所述第二驱动件(19)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加热辊(12)连接,适于驱动所述第二加热辊(12)转动。
CN202322181697.4U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薄膜烘干装置 Active CN2207418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81697.4U CN220741860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薄膜烘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81697.4U CN220741860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薄膜烘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41860U true CN220741860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58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81697.4U Active CN220741860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薄膜烘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418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071254A (zh) 一种可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的丝网印刷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11623615B (zh) 一种纺织生产用布料烘干设备
CN210286149U (zh) 一种pvc吹膜机的上旋转收卷装置
CN208086909U (zh) 一种epe泡沫复合机
CN112076954A (zh) 一种锂电池用pvdf隔膜的涂布装置
CN212524741U (zh) 一种电池极片涂覆装置
CN220741860U (zh) 一种薄膜烘干装置
CN104908075A (zh) 一种把卷筒绝缘纸裁切成段状绝缘纸的装置
CN201442381U (zh) 倍速同步单双面数码喷绘机
CN101941334B (zh) 一种倍速同步单双面数码喷绘机
CN211034537U (zh) 一种用于pe涂布机的收卷装置
CN111546746A (zh) 一种真空镀铝覆膜机快速冷却干燥机构及其冷却方法
CN219560207U (zh) 一种网线辊涂布的刮刀总成
CN204451473U (zh) 圆网印花机落布冷却装置
CN110833971B (zh) 三辊涂布机
CN112537138B (zh) 一种全自动软板喷印设备
CN114408575A (zh) 一种开合输送玻璃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4160988A (zh) 一种全自动旋转式变矩激光切割机
CN219214083U (zh) 一种复合滤层卷绕机构
CN217149011U (zh) 一种高效稳定的玻璃镀膜设备
CN219151169U (zh) 扎轮机
CN112499983B (zh) 一种低辐射玻璃的镀膜设备
CN211989500U (zh) 一种抗静电保护膜加工用表层限位涂覆机构
CN213933439U (zh) 曲面屏弯折测试设备
CN217920056U (zh) 一种全自动上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