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36128U - 一种搏击护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搏击护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36128U
CN220736128U CN202321304922.2U CN202321304922U CN220736128U CN 220736128 U CN220736128 U CN 220736128U CN 202321304922 U CN202321304922 U CN 202321304922U CN 220736128 U CN220736128 U CN 2207361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rocessing
fight
striking
processing unit
armou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0492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庞秀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oshi Tra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oshi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oshi Tra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oshi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0492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361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361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361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搏击护具,主要包括护具本体以及打击护套,所述护具本体上设置有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包括接触感应组件和数据处理单元;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设置在护具本体上;所述接触感应组件包括两组金属导线,所述两组金属导线分别设置在护具本体的表面上,并延伸布满护具本体外表面区域,所述两组金属导线分别与数据处理单元连接,两组金属导线之间相互不同连通,所述两组金属导线上的任意位置之间能够通过导电单元连通,并与数据处理单元之间形成导通回路;所述打击护套的本体上形成有导电区域。本搏击护具方案采用感应回路的导通状态来精确识别打击的有效性,可避免对打击有效性的误识别。

Description

一种搏击护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护具,具体涉及搏击运动用护具。
背景技术
搏击,即格斗,从古到今,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格斗技,如今世界上有着许许多多不同的格斗技。格斗技种类包括很多,比较常见的如拳击、摔跤、跆拳道、泰拳、散打等等。
现有搏击比赛计分系统都是基于运动员穿戴的护具来进行有效打击的识别。目前常用的搏击比赛计分系统一般用压力感应与距离接近感应结合方式来实现识别。这其中,基于压力感应的计分系统通过在搏击运动员穿戴的护具中设置相应的压电感应,在通过压电感应线判断是否产生打击,同时通过射频检测判断相应的打击源。
但是现有基于距离接近感应(如射频感应或电磁感应)的搏击比赛计分方案在实施时,相应的识别结果与精度始终需要基于所采用距离接近感应元件的灵敏度;再者,所采用的距离接近感应元件在实际应用时都需要埋设在相应护具的内部;这些设计问题都会对现有搏击比赛计分方案实际应用时的检测识别精度造成较大的影响,容易造成打击源误识别和漏识别的情况,影响最终的计分结果和比赛进度,甚至引起赛事相关方对使用电子计分系统准确性的怀疑。
由此可见如何有效的提高搏击比赛计分方案的准确性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搏击比赛护具在识别有效打击精度上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搏击护具,本方案摒弃距离接近感应方式,创新的采用感应回路的导通状态来精确识别打击的有效性,可避免对打击有效性的误识别。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搏击护具,主要包括护具本体以及打击护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护具本体上设置有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包括接触感应组件和数据处理单元;
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设置在护具本体上;
所述接触感应组件包括两组金属导线,所述两组金属导线分别设置在护具本体的表面上,并延伸布满护具本体外表面区域,所述两组金属导线分别与数据处理单元连接,两组金属导线之间相互不同连通,所述两组金属导线上的任意位置之间能够通过导电单元连通,并与数据处理单元之间形成导通回路;
所述打击护套的本体上形成有导电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例中,所述金属导线以缝制形式成型在护具本体的表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例中,所述两组金属导线之间以相互交错的形式分布在护具本体的表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例中,所述金属导线为环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例中,所述金属导线包括一主线以及沿主线分布的若干支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例中,所述感应组件还包括压力感应组件,所述压力感应组件布设在护具本体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例中,所述护具本体上设置有提示组件,所述提示组件连接数据处理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例中,所述护具本体包括头盔和/或护甲。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例中,所述打击护套包括脚套和/或拳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例中,所述数据处理单元以可拆卸方式或固定方式设置在护具本体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搏击护具中护具本体与打击护套之间摒弃常规的距离接近感应,通过在护具本体表面上形成接触感应回路,只要打击护套上相应的区域直接接触到护具本体,将使得护具本体上形成的接触感应回路导通,继而判断打击源脚套接触到护具本体,即对护具本体形成有效打击,这样通过感应回路的导通状态来精确识别打击的有效性,同时感应回路需要物理真实接触才能够导通,检测精度高,可避免对打击的误识别和漏识别。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搏击护具直接在护具本体的表面形成相应的感应线路,基于物理接触来实现检测判断,整体结构稳定,可靠性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搏击护具直接在护具本体的表面形成相应的感应线路,便于实施,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中采用环形金属导线的头盔展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中采用主线和支线的头盔展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中采用环形金属导线的护甲展开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中采用主线和支线的护甲展开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打击护套中脚套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数据处理单元和感应组件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护具本体;11.头盔;12.护甲;101.第一金属导线;102第二金属导线;
2.打击护套;21.脚套;201.导电区域;
3.接触感应组件;4.数据处理单元;5.压力感应组件;6.提示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搏击护具,包括护具本体(1)和打击护套(2)。
其中,护具本体1包括头盔11和/或护甲12。
以头盔为例,具体的,参见图1-2,头盔11上设置有感应组件,感应组件包括接触感应组件3和数据处理单元4。
其中,接触感应组件3包括两组金属导线;两组金属导线布设在头盔11本体表面上,延伸布满头盔11本体外表面区域;两组金属导线连接数据处理单元4,并且两组金属导线不连通,导线上任意位置之间可通过导电单元连接,与数据处理单元4形成导通回路。
两组金属导线之间以相互交错的形式分布在头盔本体上,确保在头盔11表面区域最小单元内能够同时存在两组金属导线。
在本实例一些实施方式,作为接触感应组件3的金属导线可以环形结构形式分布在头盔11本体上。参见图1,两组金属导线中的第一金属导线101以环形结构形式分布在头盔11本体表面上,并沿头盔11本体表面的中部区域延伸至头盔11本体表面的底部区域;同时第二金属导线102也以环形结构形式分布在头盔11本体表面上,并沿头盔11本体表面的上部边缘区域延伸至头盔本体表面的底部区域;再者,以环形结构形式分布的第一金属导线101与以环形结构形式分布的第二金属导线102之间不连通,但是相互交错分布,并布满整个头盔11本体大部分区域,确保在头盔11表面区域最小单元内能够同时存在两组金属导线。
这样当打击护套2的导电区域接触到任意位置时,打击护套2的导电区域201上同时接触到第一金属导线部分与第二金属导线部分,基于打击护套上导电区域,第一金属导线部分与第二金属导线之间实现连通,从而与数据处理单元4形成通路。
在本实例一些实施方式,作为接触感应组件3的金属导线可以采用一主线以及沿主线分布的若干支线结构形式分布在头盔11本体上。
参见图2,两组金属导线中的第一金属导线101包括一主线以及沿主线向一侧或两侧延伸分布的若干支线构成,并分布在头盔11本体表面上;该第一金属导线101沿头盔本体表面的中部区域延伸至头盔11本体表面的底部区域;
同时,第二金属导线102也包括一主线以及沿主线向一侧或两侧延伸分布的若干支线构成,并分布在头盔11本体表面上;该第二金属导线102沿头盔11本体表面的上部边缘区域延伸至头盔11本体表面的底部区域;
再者,如此结构形式分布的第一金属导线101与第二金属导线102之间不连通,但是相互交错分布,并布满整个头盔11本体大部分区域,确保在头盔表面区域最小单元内能够同时存在两组金属导线。
这样当打击护套2的导电区域接触到任意位置时,打击护套2的导电区域201上同时接触到第一金属导线部分与第二金属导线部分,基于打击护套2上导电区域201,第一金属导线部分与第二金属导线之间实现连通,从而与数据处理单元形成通路。
这里需要说明的,本实例中第一金属导线101与第二金属导线102的分布形式并不限于上述两种,根据需要可以采用其他的分布形式。
在本实例一些实施方式,作为接触感应组件3的金属导线采用缝制的结构形式固定成型在头盔本体表面上,这样既能够保证金属导线与头盔11本体表面之间结合的稳固性,同时金属导线能够连续成型在头盔11本体表面上,保证接触感应效果。再者,缝制的结构形式固定成型在头盔11本体表面,相应的金属导线还能够对头盔11本体表面形成一定的图案,提高头盔本体的美观度。
这里需要说明的,作为接触感应组件的金属导线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形式固定成型在头盔本体表面上,并不限于缝制的结构形式。
在本实例一些实施方式,本实例中的感应组件还包括压力感应组件5,该压力感应组件5布设在头盔11本体中,并与数据处理单元3进行数据连接。
作为优选,该压力感应组件5可采用相应的压力感应元件构成,并分布设置在头盔11本体中,以感应头盔11本体表面受到的力值。
在本实例一些实施方式,压力感应元件5主要由线型压力传感器构成,这里的线型压力传感器优选采用压电线缆,内置在头盔11本体。
在本实例一些实施方式,压电线缆在头盔11本体内优选呈多圈的环状分布设置,并多圈的压电线缆均匀布满头盔11本体区域,由此可在整个头盔11本体的区域内形成检测区域,由此可以保证头盔11上任一点打击后,附近都会有压力线感应到对应的打击,从而保证压力的精确检测。
在本实例一些实施方式,本实例中的数据处理单元3由硬件结构的模块化数据处理模块构成。作为举例,该模块化数据处理模块由相应的处理芯片、集成电路、通信芯片连接并塑封形成,具体的构成方案,此处不加以限定,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再者,模块化数据处理模块优选采用可拆卸方式或固定方式设置在头盔本体上。作为举例,模块化数据处理模块可采用磁吸方式、卡接方式、魔术贴连接方式等可拆卸的结构形式设置在头盔11本体上;
该模块化数据处理模块也可采用缝制、铰接、胶接等连接方式等固定的结构形式设置在头盔上。
本模块化数据处理模块设置在头盔11本体上,还连接两组金属导线和压力感应组件5;当两组金属导线连通时,线路连通,与数据处理单元4之间形成导通回路;当压力感应组件5受到压力时,数据处理单元3接受到压力信号。
在本实例一些实施方式,本实例中还在头盔11本体上还设置有相应的提示组件6,具体设置在护具本体1的非打击区域,如头顶等区域,提示组件6连接数据处理单元4。
在本实例一些实施方式,提示组件6可以以声和/或光的形式提示打击护套接触到头盔11本体。
作为举例,该提示组件6可为警报灯或扬声器等,其设置在头盔11本体上的非打击区域,并与头盔11本体上的模块化数据处理模块进行连接。
这样当打击护套2接触到头盔11本体,提示组件发出提示音或灯光闪烁。
以护甲为例,参见图3-4,护甲12上设置有感应组件,感应组件包括接触感应组件3和数据处理单元4。
其中,接触感应组件3包括两组金属导线;两组金属导线布设在护甲12本体表面上,延伸布满护甲12本体外表面区域;两组金属导线连接数据处理单元4,并且两组金属导线不连通,导线上任意位置之间可通过导电单元连接,与数据处理单元4形成导通回路。
两组金属导线之间以相互交错的形式分布在护甲12本体上,确保在护甲12表面区域最小单元内能够同时存在两组金属导线。
在本实例一些实施方式,作为接触感应组件3的金属导线可以环形结构形式分布在护甲12本体上。参见图3,两组金属导线中的第一金属导线101以环形结构形式分布在护甲12本体表面上,并沿护甲12本体表面的中部区域延伸至护甲12本体表面的底部区域;同时第二金属导线102也以环形结构形式分布在护甲12本体表面上,并沿护甲12本体表面的上部边缘区域延伸至盔本体表面的底部区域;再者,以环形结构形式分布的第一金属导线101与以环形结构形式分布的第二金属导线102之间不连通,但是相互交错分布,并布满整个护甲12本体大部分区域,确保在护甲12表面区域最小单元内能够同时存在两组金属导线。
这样当打击护套2的导电区域接触到任意位置时,打击护套2的导电区域201上同时接触到第一金属导线部分与第二金属导线部分,基于打击护套2上导电区域201,第一金属导线部分与第二金属导线之间实现连通,从而与数据处理单元4形成通路。
在本实例一些实施方式,作为接触感应组件3的金属导线可以采用一主线以及沿主线分布的若干支线结构形式分布在护甲12本体上。
参见图2,两组金属导线中的第一金属导线101包括一主线以及沿主线向一侧或两侧延伸分布的若干支线构成,并分布在护甲12本体表面上;该第一金属导线101沿护甲12本体表面的中部区域延伸至护甲12本体表面的底部区域;
同时,第二金属导线102也包括一主线以及沿主线向一侧或两侧延伸分布的若干支线构成,并分布在护甲12本体表面上;该第二金属导线102沿护甲12本体表面的上部边缘区域延伸至护甲12本体表面的底部区域;
再者,如此结构形式分布的第一金属导线101与第二金属导线102之间不连通,但是相互交错分布,并布满整个护甲12本体大部分区域,确保在护甲12表面区域最小单元内能够同时存在两组金属导线。
这样当打击护套2的导电区域201接触到任意位置时,打击护套的导电区域201上同时接触到第一金属导线部分与第二金属导线部分,基于打击护套上导电区域,第一金属导线部分与第二金属导线之间实现连通,从而与数据处理单元形成通路。
这里需要说明的,本实例中第一金属导线101与第二金属导线102的分布形式并不限于上述两种,根据需要可以采用其他的分布形式。
在本实例一些实施方式,作为接触感应组件3的金属导线采用缝制的结构形式固定成型在护甲12本体表面上,这样既能够保证金属导线与护甲12本体表面之间结合的稳固性,同时金属导线能够连续成型在护甲本体表面上,保证接触感应效果。再者,缝制的结构形式固定成型在护甲12本体表面,相应的金属导线还能够对护甲本体表面形成一定的图案,提高护甲本体的美观度。
这里需要说明的,作为接触感应组件的金属导线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形式固定成型在护甲本体表面上,并不限于缝制的结构形式。
在本实例一些实施方式,本实例中的感应组件还包括压力感应组件5,该压力感应组件5布设在护甲12本体中,并与数据处理单元3进行数据连接。
作为优先,该压力感应组件5可采用相应的压力感应元件构成,并分布设置在护甲12本体中,以感应护甲12本体表面受到的力值。
在本实例一些实施方式,压力感应元件5主要由线型压力传感器构成,这里的线型压力传感器优选采用压电线缆,内置在护甲本体。
在本实例一些实施方式,压电线缆在护甲12本体内优选呈多圈的环状分布设置,并多圈的压电线缆均匀布满护甲12本体区域,由此可在整个护甲12本体的区域内形成检测区域,由此可以保证护甲12上任一点打击后,附近都会有压力线感应到对应的打击,从而保证压力的精确检测。
在本实例一些实施方式,本实例中的数据处理单元3由硬件结构的模块化数据处理模块构成。作为举例,该模块化数据处理模块由相应的处理芯片、集成电路、通信芯片连接并塑封形成,具体的构成方案,此处不加以限定,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再者,模块化数据处理模块优选采用可拆卸方式或固定方式设置在护甲本体上。作为举例,模块化数据处理模块可采用磁吸方式、卡接方式、魔术贴连接方式等可拆卸的结构形式设置在护甲本体上;
该模块化数据处理模块也可采用缝制、铰接、胶接等连接方式等固定的结构形式设置在护甲12上。
本模块化数据处理模块设置在护甲本体上,还连接两组金属导线和压力感应组件;当两组金属导线连通时,线路连通,与数据处理单元4之间形成导通回路;当压力感应组件5受到压力时,数据处理单元3接受到压力信号。
在本实例一些实施方式,本实例中还在护甲12本体上还设置有相应的提示组件6,具体设置在护具本体1的非打击区域,如头顶等区域,提示组件6连接数据处理单元4。
在本实例一些实施方式,提示组件6可以以声和/或光的形式提示打击护套接触到护甲12本体。
作为举例,该提示组件6可为警报灯或扬声器等,其设置在护甲12本体上的非打击区域,并与护甲12本体上的模块化数据处理模块进行连接。
这样当打击护套2接触到护甲12本体,提示组件发出提示音或灯光闪烁。
同时,打击护套2包括脚套21和/或拳套。打击护套2至少在打击区域形成导电区域201;导电区域201为柔性导电结构,如导电皮革,软导电片和导电线等;可采用缝制,胶粘等方式将导电单元布满导电区域201。
以脚套21为例,参见图5,脚套21本体上至少在脚面区域形成导电区域201。
当打击护套如脚套21和/或拳套接触到护具本体1如头盔11和/或护甲12时,打击护套2上的导电区域201与护具本体2上的两组金属导线接触,此时两组金属导线连通,使金属导线与数据处理单元连通形成电路;若打击护具2同时对护具本体1施加压力,压力传感组件5接收到压力信号传输至数据处理单元4;同时,护具本体1上的提示组件6发出声和/或光信号,如发出提示音或闪烁提示打击护套2接触到护具本体1。
参见图6,图示说明了数据处理单元4和感应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当接触感应组件3上的两组金属导线连通时,两组金属导线与数据处理单元4形成导通回路,以说明打击护套2接触到护具本体1;压力感应组件5感应到压力时,向数据处理单元4传输压力信号,以说明打击护套2对护具本体1施加压力;同时,提示组件6连接数据处理单元4,通过声和/或光信号,如发出提示音或闪烁,提示打击护具2对护具本体1完成打击。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搏击护具,主要包括护具本体(1)以及打击护套(2),其特征在于,
所述护具本体(1)上设置有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包括接触感应组件(3)和数据处理单元(4);
所述数据处理单元(4)设置在护具本体(1)上;
所述接触感应组件包括两组金属导线,所述两组金属导线分别设置在护具本体的表面上,并延伸布满护具本体(1)外表面区域,所述两组金属导线分别与数据处理单元连接,两组金属导线之间相互不同连通,所述两组金属导线上的任意位置之间能够在接触到打击护套(2)本体上的导电区域后连通,并与数据处理单元之间形成导通回路;
所述打击护套(2)的本体上形成有导电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搏击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线以缝制形式成型在护具本体(1)的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搏击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金属导线之间以相互交错的形式分布在护具本体(1)的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搏击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线为环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搏击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线包括一主线以及沿主线分布的若干支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搏击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组件还包括压力感应组件(5),所述压力感应组件布设在护具本体(1)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搏击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具本体上设置有提示组件(6),所述提示组件连接数据处理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搏击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具本体(1)包括头盔(11)和/或护甲(1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搏击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击护套(2)包括脚套(21)和/或拳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搏击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4)以可拆卸方式或固定方式设置在护具本体(1)上。
CN202321304922.2U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搏击护具 Active CN2207361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04922.2U CN220736128U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搏击护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04922.2U CN220736128U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搏击护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36128U true CN220736128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59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04922.2U Active CN220736128U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搏击护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361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44780B2 (en) Strike detection equipment
KR101018038B1 (ko) 태권도용 전자 호구
FI20031436A (fi) Menetelmä sydämen lyöntien tunnistamiseksi ja siitä saatavien suureiden laskemiseksi
US6308578B1 (en) Forge pro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US20110268300A1 (en) Tactile-based guidance system
US967528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cking scores made by a player
EP0710350B1 (en) Missile detection and location
CN220736128U (zh) 一种搏击护具
US20190212190A1 (en) Sensor package
CN107404956A (zh) 一种智能服装及智能服装的控制方法
ES2221734T3 (es) Localizacion electronica del impacto de un dardo en una diana.
KR20180068597A (ko) 격투기용 호구의 유효타 감지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효타 감지 시스템
KR20160092769A (ko) 격투기용 발 보호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호구세트
US10152146B2 (en) Cosmetically hidde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structures
KR200253427Y1 (ko) 기능성 골프장갑
KR200446527Y1 (ko) 정확도가 향상된 태권도용 전자호구
JPS60500027A (ja) 標的装置
JPH04504965A (ja) 接触スポーツ用の衣類
US7049972B2 (en) Lightning strike hazard detector
CN206131891U (zh) 射箭记环装置、箭靶和射箭记环系统
CN211532897U (zh) 一种搏击用头盔
CN106056108A (zh) 指纹模组及移动终端
US9951936B2 (en) Active baby illuminating sash
JP2003038703A (ja) 武道用防具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打撃判定システム
CN217119302U (zh) 一种跆拳道用电子护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