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33182U - 一种金属外壳和dcdc电源转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金属外壳和dcdc电源转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33182U
CN220733182U CN202322325509.0U CN202322325509U CN220733182U CN 220733182 U CN220733182 U CN 220733182U CN 202322325509 U CN202322325509 U CN 202322325509U CN 220733182 U CN220733182 U CN 2207331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module
silica gel
casing
heat conduction
conduction silic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2550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锋
洪江山
厦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Nengruika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Nengruika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Nengruika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Nengruika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2550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331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331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331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DCDC电源转换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属外壳和DCDC电源转换器,包括内腔用于放置电源模块的壳体,壳体靠近电源模块的高压端的一侧壁设置为部分敞开结构,且部分敞开结构的未敞开部分对应电源模块的高压端设置,壳体靠近电源模块的低压端的一侧壁设置为全部敞开结构,这样能够保护使用者在使用时不会触碰到高压,同时又能够保证电源模块的散热,从而实现在能够对DCDC电源变换器进行保护的前提下,也能够保证DCDC电源变换器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金属外壳和DCDC电源转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DCDC电源转换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属外壳和DCDC电源转换器。
背景技术
DCDC,表示的是高压(低压)直流电源变换为低压(高压)直流电源。例如车载直流电源上接的DCDC电源变换器是把高压的直流电变换为低压的直流电。
现有的DCDC电源变换器在使用时会产生高压,容易引发危险,因此需要加装外壳对DCDC电源变换器进行隔离保护,但加装外壳后,在长时间使用时,会出现DCDC电源变换器高温的现象,如果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的从外壳内排出,则长时间的高温会对DCDC电源变换器本身造成一定的影响,轻则DCDC电源变换器的元件烧坏,重则DCDC电源变换器直接报废,DCDC电源变换器在使用时产生的高温现象严重影响到了DCDC电源变换器的使用寿命,为此如何在能够对DCDC电源变换器进行保护的前提下也能够保证DCDC电源变换器的散热效果是一个值得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金属外壳和DCDC电源转换器,在能够对DCDC电源变换器进行保护的前提下,也能够保证DCDC电源变换器的散热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为:
一种金属外壳,包括内腔用于放置电源模块的壳体,所述壳体靠近电源模块的高压端的一侧壁设置为部分敞开结构,且所述部分敞开结构的未敞开部分对应电源模块的高压端设置,所述壳体靠近电源模块的低压端的一侧壁设置为全部敞开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截面形状为凹字型的下底壳,所述下底壳的相对两侧壁之间盖设有上端板,所述上端板靠近电源模块的高压端的一端向下底壳的内腔弯折形成隔板,且所述隔板的中间部位为镂空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上端板与下底壳连接的相对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上端板垂直设置,所述安装板与下底壳的侧壁之间通过沉头螺丝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上端板与下底壳连接的相对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挂板,所述下底壳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挂板的第一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上贯穿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为:
一种DCDC电源转换器,包括电源模块、第一导热硅胶垫片、第二导热硅胶垫片和上述的金属外壳,所述电源模块包括PCB板和安装在PCB板上的元器件,所述第一导热硅胶垫片和第二导热硅胶垫片均位于壳体内腔,所述PCB板位于第一导热硅胶垫片和第二导热硅胶垫片之间,所述第一导热硅胶垫片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壳体和元器件接触,所述第二导热硅胶垫片分别与壳体和PCB板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元器件和PCB板均位于下底壳中,所述隔板与下底壳的底面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PCB板与下底壳的底面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热硅胶片与壳体之间设有绝缘片,所述绝缘片分别与第二导热硅胶垫片和壳体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将壳体靠近电源模块的高压端的一侧壁设置为部分敞开结构,且部分敞开结构的未敞开部分对应电源模块的高压端设置,以及将壳体靠近电源模块的低压端的一侧壁设置为全部敞开结构,这样能够保护使用者在使用时不会触碰到高压,同时又能够保证电源模块的散热,从而实现在能够对DCDC电源变换器进行保护的前提下,也能够保证DCDC电源变换器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DCDC电源变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DCDC电源变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DCDC电源变换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DCDC电源变换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DCDC电源变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DCDC电源变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DCDC电源变换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DCDC电源变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壳体;11、下底壳;111、第一凹槽;112、螺母;12、上端板;121、隔板;1211、镂空结构;122、安装板;123、挂板;124、第二凹槽;13、安装耳;131、安装孔;14、部分敞开结构;15、全部敞开结构;2、第一导热硅胶垫片;3、第二导热硅胶垫片;4、PCB板;41、第一通孔;42、连接器;5、元器件;6、沉头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为:
一种金属外壳,包括内腔用于放置电源模块的壳体,所述壳体靠近电源模块的高压端的一侧壁设置为部分敞开结构,且所述部分敞开结构的未敞开部分对应电源模块的高压端设置,所述壳体靠近电源模块的低压端的一侧壁设置为全部敞开结构。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将壳体靠近电源模块的高压端的一侧壁设置为部分敞开结构,且部分敞开结构的未敞开部分对应电源模块的高压端设置,以及将壳体靠近电源模块的低压端的一侧壁设置为全部敞开结构,这样能够保护使用者在使用时不会触碰到高压,同时又能够保证电源模块的散热,从而实现在能够对DCDC电源变换器进行保护的前提下,也能够保证DCDC电源变换器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截面形状为凹字型的下底壳,所述下底壳的相对两侧壁之间盖设有上端板,所述上端板靠近电源模块的高压端的一端向下底壳的内腔弯折形成隔板,且所述隔板的中间部位为镂空结构。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上述结构,能够保护使用者在使用时不会触碰到高压,同时又能够保证电源模块的散热,从而实现在能够对DCDC电源变换器进行保护的前提下,也能够保证DCDC电源变换器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上端板与下底壳连接的相对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上端板垂直设置,所述安装板与下底壳的侧壁之间通过沉头螺丝进行固定。
由上述描述可知,上端板与下底壳连接的相对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安装板,并且安装板与下底壳的侧壁之间通过沉头螺丝进行锁附,沉头螺丝没有圆头螺丝头的突兀感,并且具有充足的装配强度,能够保证不脱落。
进一步的,所述上端板与下底壳连接的相对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挂板,所述下底壳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挂板的第一凹槽。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上述结构,可以让工人快速装配该壳体,不会出现装配过程反复调试装配方向的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上贯穿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隔板上贯穿开设若干个散热孔,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请参照图1和图6,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为:
一种DCDC电源转换器,包括电源模块、第一导热硅胶垫片、第二导热硅胶垫片和上述的金属外壳,所述电源模块包括PCB板和安装在PCB板上的元器件,所述第一导热硅胶垫片和第二导热硅胶垫片均位于壳体内腔,所述PCB板位于第一导热硅胶垫片和第二导热硅胶垫片之间,所述第一导热硅胶垫片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壳体和元器件接触,所述第二导热硅胶垫片分别与壳体和PCB板接触。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将壳体靠近电源模块的高压端的一侧壁设置为部分敞开结构,且部分敞开结构的未敞开部分对应电源模块的高压端设置,以及将壳体靠近电源模块的低压端的一侧壁设置为全部敞开结构,这样能够保护使用者在使用时不会触碰到高压,同时又能够保证电源模块的散热,从而实现在能够对DCDC电源变换器进行保护的前提下,也能够保证DCDC电源变换器的散热效果。并通过设置第一导热硅胶垫片和第二导热硅胶垫片,PCB板位于第一导热硅胶垫片和第二导热硅胶垫片之间,第一导热硅胶垫片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壳体和元器件接触,所述第二导热硅胶垫片分别与壳体和PCB板接触,这样可以把热量从PCB板转移到金属外壳上,使得热量可以直接从金属外壳散热掉,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元器件和PCB板均位于下底壳中,所述隔板与下底壳的底面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PCB板与下底壳的底面之间的间距。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保护使用者在使用时不会触碰到高压,同时又能够保证电源模块的散热,从而实现在能够对DCDC电源变换器进行保护的前提下,也能够保证DCDC电源变换器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热硅胶片与壳体之间设有绝缘片,所述绝缘片分别与第二导热硅胶垫片和壳体接触。
请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请参照图1和图2,一种金属外壳,包括内腔用于放置电源模块的壳体1,所述壳体1靠近电源模块的高压端的一侧壁设置为部分敞开结构14,且所述部分敞开结构14的未敞开部分对应电源模块的高压端设置,所述壳体1靠近电源模块的低压端的一侧壁设置为全部敞开结构15。
请参照图1至图3,所述壳体1包括截面形状为凹字型的下底壳11,所述下底壳11的相对两侧壁之间盖设有上端板12,所述上端板12靠近电源模块的高压端的一端向下底壳11的内腔弯折形成隔板121,且所述隔板121的中间部位为镂空结构1211。
请参照图3至图5,所述上端板12与下底壳11连接的相对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安装板122,所述安装板122与上端板12垂直设置,所述安装板122与下底壳11的侧壁之间通过沉头螺丝6进行固定。所述安装板122与下底壳11之间采用的是沉头螺丝6进行锁附,沉头螺丝6没有圆头螺丝头的突兀感,并且具有充足的装配强度,能够保证不脱落。
请参照图3至图5,所述上端板12与下底壳11连接的相对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挂板123,所述下底壳11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挂板123的第一凹槽111。
所述隔板121和上端板12上均贯穿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
请参照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为:
请参照图1至图6,一种DCDC电源转换器,包括电源模块、第一导热硅胶垫片2、第二导热硅胶垫片3和上述的金属外壳,所述电源模块包括PCB板4和安装在PCB板4上的元器件5,所述第一导热硅胶垫片2和第二导热硅胶垫片3均位于壳体1内腔,所述PCB板4位于第一导热硅胶垫片2和第二导热硅胶垫片3之间,所述第一导热硅胶垫片2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壳体1和元器件5接触,所述第二导热硅胶垫片3分别与壳体1和PCB板4接触。
所述元器件5和PCB板4均位于下底壳11中,所述PCB板4通过三个M3螺丝锁附在下底壳11的底面上,所述隔板121与下底壳11的底面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PCB板4与下底壳11的底面之间的间距。
请参照图7,所述PCB板4的四个直角处均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41,所述下底壳11上也贯穿开设有四个与四个第一通孔41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通孔,这样可以使得用户可以从上往下锁附,提高安装的便捷性。
请参照图7和图8,所述下底壳11的底面的相对两端均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安装耳13,所述安装耳13上贯穿开设有供螺丝锁附的安装孔131。
所述第二导热硅胶片与壳体1之间设有绝缘片,所述绝缘片分别与第二导热硅胶垫片3和壳体1接触。
请参照图8,所述上端板12的相对两端边沿分别向内凹陷形成第二凹槽124,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均采用快速插拔式连接器42,能够方便用户使用,不需要使用螺丝锁电线,且两个快速插拔式连接器42分别对应两个第二凹槽124设置。
请参照图5,所述下底壳11的相对两侧壁上贯穿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且所述下底壳11的相对两侧壁上还嵌设有两个M3螺母112,能够提高使用过程装配的便捷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金属外壳和DCDC电源转换器,通过将壳体靠近电源模块的高压端的一侧壁设置为部分敞开结构,且部分敞开结构的未敞开部分对应电源模块的高压端设置,以及将壳体靠近电源模块的低压端的一侧壁设置为全部敞开结构,这样能够保护使用者在使用时不会触碰到高压,同时又能够保证电源模块的散热,从而实现在能够对DCDC电源变换器进行保护的前提下,也能够保证DCDC电源变换器的散热效果。并通过设置第一导热硅胶垫片和第二导热硅胶垫片,PCB板位于第一导热硅胶垫片和第二导热硅胶垫片之间,第一导热硅胶垫片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壳体和元器件接触,所述第二导热硅胶垫片分别与壳体和PCB板接触,这样可以把热量从PCB板转移到金属外壳上,使得热量可以直接从金属外壳散热掉,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金属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腔用于放置电源模块的壳体,所述壳体靠近电源模块的高压端的一侧壁设置为部分敞开结构,且所述部分敞开结构的未敞开部分对应电源模块的高压端设置,所述壳体靠近电源模块的低压端的一侧壁设置为全部敞开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截面形状为凹字型的下底壳,所述下底壳的相对两侧壁之间盖设有上端板,所述上端板靠近电源模块的高压端的一端向下底壳的内腔弯折形成隔板,且所述隔板的中间部位为镂空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板与下底壳连接的相对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上端板垂直设置,所述安装板与下底壳的侧壁之间通过沉头螺丝进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板与下底壳连接的相对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挂板,所述下底壳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挂板的第一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贯穿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
6.一种DCDC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第一导热硅胶垫片、第二导热硅胶垫片和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金属外壳,所述电源模块包括PCB板和安装在PCB板上的元器件,所述第一导热硅胶垫片和第二导热硅胶垫片均位于壳体内腔,所述PCB板位于第一导热硅胶垫片和第二导热硅胶垫片之间,所述第一导热硅胶垫片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壳体和元器件接触,所述第二导热硅胶垫片分别与壳体和PCB板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DCDC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元器件和PCB板均位于下底壳中,所述隔板与下底壳的底面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PCB板与下底壳的底面之间的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DCDC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热硅胶垫片与壳体之间设有绝缘片,所述绝缘片分别与第二导热硅胶垫片和壳体接触。
CN202322325509.0U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金属外壳和dcdc电源转换器 Active CN2207331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25509.0U CN220733182U (zh)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金属外壳和dcdc电源转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25509.0U CN220733182U (zh)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金属外壳和dcdc电源转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33182U true CN220733182U (zh) 2024-04-05

Family

ID=90525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25509.0U Active CN220733182U (zh)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金属外壳和dcdc电源转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331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53646A (zh) 能防电磁干扰的散热装置
CN109561611B (zh) 具有隔热功能的电源供应器
CN220733182U (zh) 一种金属外壳和dcdc电源转换器
CN215529465U (zh) 一种汽车主动声音管理系统的控制器外壳
CN214043786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池包
CN211019705U (zh) 一种便于接线和检修的电动车控制器
CN219893588U (zh) 一种安装盒及电子设备
CN211352830U (zh) 一种高压配电模块
CN212519758U (zh) 一种适配器
CN218603837U (zh) 带有散热结构的nas盒子
CN212518779U (zh) 一种直流电源转换模块
CN218277601U (zh) 双面冷却散热器、散热器总成及车辆
CN216626263U (zh) 便于拆装的变频器
CN219741078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汽车发电机电压调节器
CN210608580U (zh)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
CN218416908U (zh) 一种迷你型变频压缩机控制器
CN218940105U (zh) 便于装配的插座壳体
CN216085088U (zh) 散热框架及其汽车主机
CN218416993U (zh) 新型大功率1200瓦车载逆变电源
CN208903213U (zh) 一种散热型电脑适配器
CN211656014U (zh) 一种电源逆变器
CN201113778Y (zh) 变频器
CN208903167U (zh) 一种防尘万能适配器
CN214428720U (zh) 一种便于安装电池的电池屏托盘
CN213026708U (zh) 一种汽车用连接器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