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26973U - 一种阻尼双向复合减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阻尼双向复合减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26973U
CN220726973U CN202322530825.1U CN202322530825U CN220726973U CN 220726973 U CN220726973 U CN 220726973U CN 202322530825 U CN202322530825 U CN 202322530825U CN 220726973 U CN220726973 U CN 2207269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ck absorber
bolt
reinforcing rod
nut
shock p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3082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海新
雷红仙
刘如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3082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269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269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269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阻尼双向复合减振器,涉及减振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减振器主体、螺栓和螺母,所述螺纹套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摩擦面,所述螺栓和螺母上均设置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一端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加强杆的一端设置有柔性板,本实用新型设置加强杆、弹簧和柔性板,当螺栓、螺纹套和螺母连接时,加强杆顺利进入通孔中,并被减震垫环抱,通过加强杆分担螺栓处在外界振动存在时,所承受的一部分应力,减少应力对螺栓造成的损坏,一定程度上延长螺栓的使用寿命,利用弹簧可以吸收一定的横向振动,柔性板的设置,则可以避免弹簧直接接触汽车悬架系统,进而和加强杆共同对连接处进行较好的保护。

Description

一种阻尼双向复合减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阻尼双向复合减振器。
背景技术
阻尼双向复合减振器是现代机械运动动力系统整体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的作用是在运行过程中减少振动的对机械结构的不利影响,对提升安全性和舒适性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如汽车上悬架系统的阻尼减振器,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随着人们对于机械系统运行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等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阻尼双向复合减振器的性能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才能更好的满足实际工程和技术进步的需求。
现有的阻尼双向复合减振器,在与汽车的悬架系统连接时,通常采用螺栓固定连接的方式,虽然阻尼双向复合减振器可减少振动对机械结构的不利影响,但阻尼双向复合减振器与汽车悬架系统的连接处,在汽车运行过程中出现振动时,连接处会受到振动冲击,导致螺栓和螺母的连接出现松脱,以及振动冲击连接处时,会对螺栓产生应力,长期施加的应力,容易损坏螺栓,影响连接处长久的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阻尼双向复合减振器,以解决现有的阻尼双向复合减振器和汽车悬架系统的连接处容易受外界振动的影响出现损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阻尼双向复合减振器,包括减振器主体、螺栓和螺母,所述减振器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上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垫,所述螺纹套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摩擦面,所述螺栓和螺母上均设置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一端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加强杆的一端设置有柔性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利用螺栓、螺纹套和螺母将减振器主体和汽车的悬架系统进行连接时,加强杆顺利进入通孔中,并被减震垫环抱,通过加强杆分担螺栓处在外界振动存在时,所承受的一部分应力,减少应力对螺栓造成的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螺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套环,所述螺母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套环,所述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的内壁均设置有第一摩擦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螺纹套的第一摩擦面以及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的第二摩擦面的辅助下,当存在外界振动冲击螺栓、螺纹套和螺母的情况时,第一摩擦面和第二摩擦面的接触,使得螺栓或者螺母很难产生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杆与螺栓和螺母均为转动连接,所述加强杆的直径小于减震垫的内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螺栓和螺母,使得螺纹套、螺栓和螺母进行连接固定时,因加强杆与螺栓和螺母的转动连接作用,加强杆并不会旋转,以便加强杆与减震垫的连接不会影响螺栓和螺母的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杆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加强杆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加强杆呈圆周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两组加强杆同时在减振器主体与汽车悬架系统连接处的两侧发挥作用,使得加强杆在分担螺栓承受的应力时,可从两侧同时分担,分担应力更加平衡。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垫与通孔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垫呈环形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螺栓、螺纹套和螺母连接时,加强杆顺利进入通孔中,并被环形分布的减震垫环抱。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板呈圆形板状结构,所述柔性板的直径与加强杆的直径相一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形板状结构的柔性板,通过与弹簧的连接,避免弹簧直接接触汽车悬架系统,辅助弹簧吸收横向振动,进而保护汽车悬架系统和减振器主体的连接处。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杆的长度与通孔和减震垫的长度相一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杆的长度与通孔和减震垫的长度保持一致,使得加强杆完全贯穿通孔中的减震垫内孔,确保加强杆完全被减震垫包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加强杆、弹簧和柔性板,当螺栓、螺纹套和螺母连接时,加强杆顺利进入通孔中,并被减震垫环抱,通过加强杆分担螺栓处在外界振动存在时,所承受的一部分应力,减少应力对螺栓造成的损坏,一定程度上延长螺栓的使用寿命,利用弹簧可以吸收一定的横向振动,柔性板的设置,则可以避免弹簧直接接触汽车悬架系统,进而和加强杆共同对连接处进行较好的保护;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摩擦面和第二摩擦面,在第一摩擦面和第二摩擦面的辅助下,当存在外界振动冲击螺栓、螺纹套和螺母的情况时,第一摩擦面和第二摩擦面的接触,使得螺栓或者螺母很难产生转动,出现松脱,一定程度确保减振器主体与汽车悬架系统连接处的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减振器主体;2、固定套;3、安装板;4、螺纹套;5、通孔;6、减震垫;7、螺栓;8、第一套环;9、加强杆;10、弹簧;11、柔性板;12、螺母;13、第二套环;14、第一摩擦面;15、第二摩擦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一种阻尼双向复合减振器,如图1-图4所示,包括减振器主体1、螺栓7和螺母12,减振器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套2,固定套2上设置有安装板3,安装板3上设置有螺纹套4,螺纹套4上开设有通孔5,通孔5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垫6,螺纹套4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摩擦面15,螺栓7和螺母12上均设置有加强杆9,加强杆9的一端设置有弹簧10,弹簧10远离加强杆9的一端设置有柔性板11,当利用螺栓7、螺纹套4和螺母12将减振器主体1和汽车的悬架系统进行连接时,加强杆9顺利进入通孔5中,并被减震垫6环抱,通过加强杆9分担螺栓7处在外界振动存在时,所承受的一部分应力,减少应力对螺栓7造成的损坏,一定程度上延长螺栓7的使用寿命,利用弹簧10可以吸收一定的横向振动,柔性板11的设置,则可以避免弹簧10直接接触汽车悬架系统,进而和加强杆9共同对连接处进行较好的保护。
参阅图1、图2、图3、图4,螺栓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套环8,螺母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套环13,第一套环8和第二套环13的内壁均设置有第一摩擦面14,在螺纹套4的第一摩擦面14以及第一套环8和第二套环13的第二摩擦面15的辅助下,当存在外界振动冲击螺栓7、螺纹套4和螺母12的情况时,第一摩擦面14和第二摩擦面15的接触,使得螺栓7或者螺母12很难产生转动,避免螺栓7或者螺母12出现松脱,一定程度确保减振器主体1与汽车悬架系统连接处的稳固。
参阅图1、图2、图3、图4,加强杆9与螺栓7和螺母12均为转动连接,加强杆9的直径小于减震垫6的内径,当转动螺栓7和螺母12,使得螺纹套4、螺栓7和螺母12进行连接固定时,因加强杆9与螺栓7和螺母12的转动连接作用,加强杆9并不会旋转,以便加强杆9与减震垫6的连接不会影响螺栓7和螺母12的固定,因加强杆9的直径比减震垫6的内径略小,使得加强杆9恰好可以深入减震垫6的内孔,以便加强杆9被减震垫6环抱,利用减震垫6吸收一定的振动。
参阅图1、图2、图3、图4,加强杆9设置有两组,两组加强杆9设置有多个,多个加强杆9呈圆周分布,利用两组加强杆9同时在减振器主体1与汽车悬架系统连接处的两侧发挥作用,使得加强杆9在分担螺栓7承受的应力时,可从两侧同时分担,分担应力更加平衡,圆周分布的多个加强杆9,可以确保每组加强杆9均可更加全面地分担应力,进而更好地保护螺栓7。
参阅图1、图2、图3、图4,减震垫6与通孔5固定连接,减震垫6呈环形分布,当螺栓7、螺纹套4和螺母12连接时,加强杆9顺利进入通孔5中,并被环形分布的减震垫6环抱,利用减震垫6对加强杆9的包裹,将传递至加强杆9处的振动一定程度的吸收,以更好地保护加强杆9。
参阅图1、图2、图3、图4,柔性板11呈圆形板状结构,柔性板11的直径与加强杆9的直径相一致,圆形板状结构的柔性板11,通过与弹簧10的连接,避免弹簧10直接接触汽车悬架系统,辅助弹簧10吸收横向振动,进而保护汽车悬架系统和减振器主体1的连接处,柔性板11的直径与加强杆9的直径保持一致,则可以保证柔性板11在随加强杆9移动时,可顺利穿过减震垫6的内孔。
参阅图1、图2、图3、图4,加强杆9的长度与通孔5和减震垫6的长度相一致,加强杆9的长度与通孔5和减震垫6的长度保持一致,使得加强杆9完全贯穿通孔5中的减震垫6内孔,确保加强杆9完全被减震垫6包裹,同时较长的加强杆9,在分担螺栓7承受的应力时,发挥更好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将汽车悬架系统的连接板插入两侧的安装板3之间,将螺栓7的加强杆9对准环形减震垫6的内孔,并使用工具将螺栓7拧入螺纹套4中,拧紧螺栓7的过程中,柔性板11、弹簧10和加强杆9依次靠近并进入减震垫6的内孔中,继续将螺栓7拧入螺纹套4中,螺栓7转动,柔性板11、弹簧10和加强杆9继续沿减震垫6的内孔前移,直至第一套环8与安装板3相抵,柔性板11与汽车悬架系统的连接板相抵;然后,将螺母12的加强杆9对准环形减震垫6的内孔,拧紧螺母12,在拧紧螺母12的过程中,柔性板11、弹簧10和加强杆9依次靠近并进入减震垫6的内孔中,继续拧紧螺母12,螺母12转动,柔性板11、弹簧10和加强杆9继续沿减震垫6的内孔前移,直至第二套环13与安装板3相抵,柔性板11与汽车悬架系统的连接板相抵;最后,当汽车正常行驶的过程中,因路况导致颠簸,产生的振动冲击螺纹套4、螺栓7和螺母12时,因第一套环8和第二套环13的第二摩擦面15和螺纹套4的第一摩擦面14相接触,振动很难导致螺栓7或螺母12转动,避免螺栓7或螺母12的松脱,加强杆9协助螺栓7承担一部分振动产生的应力,弹簧10则对横向的振动进行一定程度的吸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替换和变型等,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7)

1.一种阻尼双向复合减振器,包括减振器主体(1)、螺栓(7)和螺母(12),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套(2),所述固定套(2)上设置有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上设置有螺纹套(4),所述螺纹套(4)上开设有通孔(5),所述通孔(5)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垫(6),所述螺纹套(4)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摩擦面(15),所述螺栓(7)和螺母(12)上均设置有加强杆(9),所述加强杆(9)的一端设置有弹簧(10),所述弹簧(10)远离加强杆(9)的一端设置有柔性板(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双向复合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套环(8),所述螺母(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套环(13),所述第一套环(8)和第二套环(13)的内壁均设置有第一摩擦面(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双向复合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9)与螺栓(7)和螺母(12)均为转动连接,所述加强杆(9)的直径小于减震垫(6)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双向复合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9)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加强杆(9)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加强杆(9)呈圆周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双向复合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垫(6)与通孔(5)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垫(6)呈环形分布,所述减震垫(6)与加强杆(9)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双向复合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板(11)呈圆形板状结构,所述柔性板(11)的直径与加强杆(9)的直径相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双向复合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9)的长度与通孔(5)和减震垫(6)的长度相一致。
CN202322530825.1U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阻尼双向复合减振器 Active CN2207269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30825.1U CN220726973U (zh)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阻尼双向复合减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30825.1U CN220726973U (zh)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阻尼双向复合减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26973U true CN220726973U (zh) 2024-04-05

Family

ID=90499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30825.1U Active CN220726973U (zh)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阻尼双向复合减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269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23293B1 (ko) 자동차의 리어서스펜션
US4615538A (en) Elastically flexible pivot bearing for mutual pivotable connection of parts of a motor vehicle
CN104191967A (zh) 分动箱悬挂装置
CN220726973U (zh) 一种阻尼双向复合减振器
CN212337864U (zh) 一种汽车锁紧螺栓
CN211647523U (zh) 一种具备抗拉功能的减震耗能装置
CN109707781B (zh) 一种车辆转向减震器
CN207998888U (zh) 一种大型液压挖掘机用散热器减震装置
CN203362992U (zh) 减震结构与车辆
CN209051488U (zh) 一种前轴支架焊合件
CN210128035U (zh) 一种汽车底盘传动轴减震器装置
CN219119794U (zh) 一种汽车控制臂的臂轴连接装置
KR100820484B1 (ko) 자동차 쇽업소버 장착구조
CN109268430A (zh) 一种特殊连接的汽车悬架
CN216231547U (zh) 具有减震功能的下摆臂
CN111497547A (zh) 一种机器人减震装置及具有该减震装置的轮组结构
CN220622988U (zh) 一种钢骨架复合管道安装定位设备
CN209818639U (zh) 一种一体式重载橡胶减震器
CN221143136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减震框
CN217440682U (zh) 一种车载发电机组减振装置
CN202608514U (zh) 一种新型汽车冷凝器安装结构
CN219139716U (zh) 一种隔振器以及工程车辆
CN201176127Y (zh) 汽车变速箱的球铰式辅助悬置机构
CN215106209U (zh) 一种橡胶球铰型减震装置
CN212827859U (zh) 加宽皮卡发动机安装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