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22719U - 转运装置及电机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转运装置及电机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22719U
CN220722719U CN202322175989.7U CN202322175989U CN220722719U CN 220722719 U CN220722719 U CN 220722719U CN 202322175989 U CN202322175989 U CN 202322175989U CN 220722719 U CN220722719 U CN 2207227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lifting
grabbing
plate
resi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7598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耿伟
王合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orada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Youz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orada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Youz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orada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Youz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ora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7598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227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227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227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运装置及电机生产线,包括旋转驱动单元、升降单元、第一抓取单元以及第二抓取单元;两个抓取单元均用于抓取零件,且均安装在升降单元上,升降单元用于驱动两个抓取单元升降;升降单元安装在旋转驱动单元上,旋转驱动单元用于驱动升降单元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抓取单元和所述第二抓取单元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在本实用新型中,只需要旋转驱动单元和升降单元这两个驱动单元即可以实现驱动两个抓取单元运动,以实现两个支撑物体上的零件的交换,从而可以减少零部件数量,进而降低电池生产线的成本。

Description

转运装置及电机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运装置及电机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电机生产过程中,在对一些零件进行加工时,需要先通过传送带等传输装置将零件运输到加工工位附近,然后通过相应的转运装置将一零件搬运至加工平台,以便通过相应的加工装置对加工平台上的零件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转运装置再将零件搬运至传输装置上,以便将零件运输至下一个工位。比如在对胶盖进行焊接(主要是对胶盖上的电子元件进行焊接)时,需要先通过传送带将胶盖运输至焊接平台(即加工平台)附近,然后转运装置将胶盖搬运至焊接平台,焊接装置(即加工装置)对胶盖焊接完成后,转运装置再将胶盖搬运至传送带上。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转运装置通常设置有两个机械手,其中,一个机械手用于将传输装置上的零件搬运至加工平台,另一个机械手用于将加工平台上的零件搬运至传输装置上,这两个机械手可以同时工作,也即,一个机械手在执行将传输装置上的零件搬运至加工平台的操作的同时,另一个机械手可以执行将加工平台上的零件搬运至传输装置上的操作。
两个机械手沿着传输装置传输零件的方向间隔设置,每一个机械手都包括驱动系统和抓取单元,其中,抓取单元用于抓取零件,驱动系统可以驱动抓取单元三维运动(即上下运动、左右运动以及前后运动),一个驱动系统通常包括三个驱动单元,即驱动抓取单元上下运动的驱动单元、驱动抓取单元左右运动的驱动单元以及驱动抓取单元前后运动的驱动单元,这样两个机械手便需要六个驱动单元。这种转运装置的零部件数量较多,进而增大电机生产线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转运装置的零部件数量较多,进而增大电机生产线的成本的问题,提供一种转运装置及电池生产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转运装置,包括旋转驱动单元、升降单元、第一抓取单元以及第二抓取单元;所述第一抓取单元和所述第二抓取单元均用于抓取零件;所述第一抓取单元和所述第二抓取单元均安装在所述升降单元上,所述升降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抓取单元升降,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抓取单元升降;所述升降单元安装在所述旋转驱动单元上,所述旋转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单元转动,使所述升降单元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进而带动所述第一抓取单元和所述第二抓取单元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其中,所述升降单元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抓取单元位于第一支撑物体的上方,所述第二抓取单元位于第二支撑物体的上方;所述升降单元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抓取单元位于第二支撑物体的上方,所述第二抓取单元位于第一支撑物体的上方;所述旋转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升降单元转动所绕的轴线平行于竖直方向。
可选的,所述升降单元包括支撑板、第一升降模块以及第二升降模块;所述支撑板安装在所述旋转驱动单元上;所述第一升降模块和所述第二升降模块均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并位于所述支撑板的相背的两侧;所述第一升降模块与所述第一抓取单元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抓取单元升降;所述第二升降模块与所述第二抓取单元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抓取单元升降。
可选的,所述升降单元还包括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模块和所述第一抓取单元;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抓取单元上设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配合,以限定所述第一抓取单元在第一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位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升降模块和所述第二升降模块的排布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旋转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升降单元转动所环绕的轴线,所述第一升降模块和所述第二升降模块的排布方向垂直于所述旋转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升降单元转动所环绕的轴线。
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一抓取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抓取单元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壁分别抵触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
可选的,所述转运装置还包括承载板、第一抵挡件、第二抵挡件以及抵挡块;所述旋转驱动单元、所述第一抵挡件以及所述第二抵挡件均安装在所述承载板上;所述抵挡块安装在所述升降单元上,并能够随所述升降单元同步转动;所述抵挡块随所述升降单元逆时针转动时,能够与所述第一抵挡件抵触;所述抵挡块随所述升降单元顺时针转动时,能够与所述第二抵挡件抵触;所述抵挡块与所述第一抵挡件抵触时,所述升降单元处于第一位置;所述抵挡块与所述第二抵挡件抵触时,所述升降单元处于第二位置。
可选的,所述抵挡块与所述升降单元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所述升降单元包括支撑板,所述抵挡块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抵挡块上设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配合,以限定所述抵挡块在所述支撑板上的安装位置。
可选的,所述支撑板包括底板和竖板;所述底板安装在所述旋转驱动单元上,所述竖板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上;所述升降单元的第一升降模块和第二升降模块均安装在所述竖板上;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底板侧面的卡槽,所述抵挡块安装在所述卡槽内,且在所述底板的周向上,所述抵挡块分别与所述卡槽的两侧壁抵触;所述支撑板还包括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并与所述竖板相接,所述加强结构延伸至所述卡槽的侧壁。
可选的,所述第一抵挡件包括支撑块和抵挡螺栓;所述支撑块安装在所述承载板上,所述支撑块上设有调节螺纹孔;所述抵挡螺栓与所述调节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抵挡螺栓用于与所述抵挡块抵挡;所述抵挡螺栓旋入所述调节螺纹孔的深度可调,以调整所述抵挡螺栓和所述升降单元之间的间距。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机生产线,包括第一支撑物体、第二支撑物体以及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转运装置,所述第一支撑物体和所述第二支撑物体均用于放置零件,所述转运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物体和所述第二物体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运装置及电机生产线中,只需要旋转驱动单元和升降单元这两个驱动单元即可以实现驱动两个抓取单元运动,以实现两个支撑物体上的零件的交换,从而可以减少零部件数量,进而降低电池生产线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运装置的支撑板与旋转驱动单元配合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运装置的第一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运装置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运装置的第一调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0、转运装置;
1、旋转驱动单元;
2、升降单元;21、支撑板;211、第一定位结构;212、底板;213、竖板;214、加强结构;22、第一升降模块;23、第二升降模块;24、第一安装板;25、第一限位结构;251、第一凸块;252、第二凸块;26、第二安装板;27、第一调整模块;271、第一连接板;272、第二连接板;273、第一调节螺栓;274、第二调节螺栓;
3、第一抓取单元;
4、第二抓取单元;
5、承载板;
6、第一抵挡件;61、支撑块;62、抵挡螺栓;
7、第二抵挡件;
8、抵挡块;
20、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电机生产线包括第一支撑物体、第二支撑物体以及转运装置10,第一支撑物体和第二支撑物体均用于放置零件20,转运装置10设置在第一支撑物体和第二支撑物体之间,转运装置10可以将第一支撑物体上的零件20搬运至第二支撑物体上,并可以将第二支撑物体上的零件20搬运至第一支撑物体上。其中,第一支撑物体可以传送带等传输装置,第二支撑物体可以是加工平台等。零件20可以是电机的胶盖、电机壳等。
工作时,第一支撑物体可以将零件20传输至靠近第二支撑物体的预定位置,然后转运装置10将第一支撑物体上的零件20转运至第二支撑物体上,当相应的加工装置对第二支撑物体上的零件20进行加工完成以后,转运装置10还可以将第二支撑物体上的零件20转运至第一支撑物体上,并可以通过第一支撑物体将该加工过的零件20运输至其他工位。加工装置可以是焊接装置等。
另外,第一支撑物体上可以放置多个零件20,这些零件20沿着第一支撑物体运输零件20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当第一支撑物体将一个零件20(定义为零件20A)运输至靠近第二支撑物体的预定位置以后,第一支撑物体可以停止运动(即停止将下一个零件20向预定位置运输);当零件20A被转运至第二支撑物体,并在第二支撑物体上被加工后,再次被转运至第一支撑物体以后,第一支撑物体重新开始运动,以将下一个零件20运输至预定位置。其中,每一个零件20被第一支撑物体运输至预定位置后,第一支撑物体都会停止运动。
电机生产线上可以设置相应的传感器,以检测第一支撑物体上的零件20是否被运输至预定位置,传感器可以采样现有设计,比如传感器可以是光电传感器等。
另外,电机生产线还包括相应的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支撑物体、转运装置10以及加工装置等零部件的工作。控制器可以采样现有设计,比如PLC、单片机等,且控制器控制相应零部件工作的原理也可以是现有技术。
此外,在实际产品中,转运装置10可以是连接在第一支撑物体上,或者是连接在第二支撑物体上,当然,转运装置10也可以是连接在其他支撑物体上。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转运装置10包括旋转驱动单元1、升降单元2、第一抓取单元3以及第二抓取单元4;第一抓取单元3和第二抓取单元4均用于抓取零件20;第一抓取单元3和第二抓取单元4均安装在升降单元2上,升降单元2用于驱动第一抓取单元3升降,并用于驱动第二抓取单元4升降;升降单元2安装在旋转驱动单元1上,旋转驱动单元1用于驱动升降单元2转动,使升降单元2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进而带动第一抓取单元3和第二抓取单元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其中,“升降”包括上升和下降。
升降单元2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抓取单元3位于第一支撑物体的上方,第二抓取单元4位于第二支撑物体的上方;升降单元2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抓取单元3位于第二支撑物体的上方,第二抓取单元4位于第一支撑物体的上方。
当升降单元2处于第一位置时,升降单元2可以驱动第一抓取单元3和第二抓取单元4均向下运动(即下降)至预定位置,这样第一抓取单元3可以抓取第一支撑物体上的零件20,第二抓取单元4可以抓取第二支撑物体上零件20;然后,升降单元2再驱动第一抓取单元3和第二抓取单元4均向上运动(即上升)至预定位置,以带动被二者抓取的零件20向上运动至预定位置;然后,旋转驱动单元1驱动升降单元2转动至第二位置;然后,升降单元2驱动第一抓取单元3和第二抓取单元4均向下运动,这样第一抓取单元3可以松开零件20,以将零件20放置在第一支撑物体上,第二抓取单元4可以松开零件20,以将零件20放置在第二支撑物体上。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零件20在两个支撑物体之间转移交换,需要六个驱动单元,而本实施例中,只需要旋转驱动单元1和升降单元2这两个驱动单元即可以实现驱动两个抓取单元运动,以实现两个支撑物体上的零件20的交换,从而可以减少零部件数量,进而降低电池生产线的成本。
升降单元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是指,旋转驱动单元1驱动升降单元2转动时,能够使升降单元2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旋转驱动单元1驱动升降单元2反向转动时,能够使升降单元2从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比如,初始时,升降单元2可以是处于第一位置,旋转驱动单元1驱动升降单元2顺时针转动180度后,使升降单元2到达第二位置;当升降单元2处于第二位置时,驱动单元可以驱动升降单元2逆时针转动180度,使升降单元2到达第一位置。
另外,旋转驱动单元1驱动升降单元2转动所绕的轴线(定义该轴线为第一轴线)可以是平行于竖直方向(即上下方向),即升降单元2可以驱动第一抓取单元3和第二抓取单元4沿着第一轴线往复运动。
此外,当升降单元2处于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时,第一抓取单元3和第二抓取单元4可以是沿着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支撑物体和第二支撑物体也可以是沿着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支撑物体可以是沿着前后方向运输零件20。
应当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上”、“下”等方位只是一种实际使用场景中的方位。在其他使用场景中,转运装置10的实际方位也可以是其他设置,只要保证各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旋转驱动单元1可以是旋转气缸,当然,旋转驱动单元1也可以是旋转电机等。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抓取单元3和第二抓取单元4均可以是夹爪气缸,此时二者可以通过夹持的方式抓取零件20,其中第一抓取单元3的夹爪位于第一抓取单元3背离第二抓取单元4的一侧,第二抓取单元4的夹爪位于第二抓取单元4背离第一抓取单元3的一侧。当然,第一抓取单元3和第二抓取单元4也可以采用吸盘等,此时二者可以通过真空吸附的方式抓取零件20。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升降单元2包括支撑板21、第一升降模块22以及第二升降模块23;支撑板21安装在旋转驱动单元1上;第一升降模块22和第二升降模块23均安装在支撑板21上,并位于支撑板21的相背的两侧;第一升降模块22与第一抓取单元3连接,用于驱动第一抓取单元3升降;第二升降模块23与第二抓取单元4连接,用于驱动第二抓取单元4升降。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两个升降模块分别驱动两个抓取单元上下运动,可以提高对实际场景的适应能力。比如,第一升降模块22和第二驱动模块二者的行程可以不同,即二者能够驱动与其连接的抓取单元的上下运动的行程不同。
其中,第一升降模块22和第二升降模块23均可以是直线气缸,二者的缸体均安装在支撑板21上,二者的活塞杆与相应的抓取单元连接。当二者的活塞杆缩回时,可以带动与其连接的抓取单元下降,当二者的活塞杆伸出时,可以带动与其连接的抓取单元上升。且活塞杆缩回至最大位置时,与其连接的抓取单元下降至预定位置;活塞杆伸出至最大位置时,与其连接的抓取单元上升至预定位置。
另外,第一升降模块22和第二升降模块23中的一个可以是安装在支撑板21的左侧面,另一个可以是安装在支撑板21的右侧面。此外,第一升降模块22和第二升降模块23均可以是通过螺栓等锁紧在支撑板21上。
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升降单元2还包括第一安装板24,第一安装板24用于连接第一升降模块22和第一抓取单元3;第一安装板24上设有第一限位结构25,第一抓取单元3上设有第二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25与第二限位结构配合,以限定第一抓取单元3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第一安装板24的位置;其中,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一升降模块22和第二升降模块23的排布方向,第一方向垂直于旋转驱动单元1驱动升降单元2转动所环绕的轴线,第一升降模块22和第二升降模块23的排布方向垂直于旋转驱动单元1驱动升降单元2转动所环绕的轴线。
其中,第一安装板24可以是安装在第一升降模块22的上方,第一抓取模块可以是安装在第一安装板24的上表面,也即第一方向可以是平行于前后方向。这样设置可以方便第一抓取单元3的安装。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25包括第一凸块251和第二凸块252,第一凸块251和第二凸块252沿着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安装板24上;第一抓取单元3设置在第一凸块251和第二凸块252之间,其中,第一抓取单元3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壁分别抵触第一凸块251和第二凸块252,也即第一抓取单元3抵触在这两个凸块之间。此时,第一抓取单元3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壁便为第二限位结构。另外,第一凸块251、第二凸块252以及第一安装板24可以是一体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抓取单元3和第一安装板24可以是通过锁紧螺栓锁紧在一起。比如,第一安装板24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轴线平行于竖直方向,第一抓取单元3上设有锁紧螺纹孔,锁紧螺栓穿过第一通孔后与锁紧螺纹孔配合,便可以将第一抓取单元3和第一安装板24锁紧在一起。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升降单元2还包括第二安装板26,第二安装板26的结构可以是与第一安装板24相同,第二安装板26、第二抓取单元4以及第二升降模块23三者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与第一安装板24、第一抓取单元3以及第一升降模块22三者的连接方式相同。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转运装置10还包括承载板5、第一抵挡件6、第二抵挡件7以及抵挡块8;旋转驱动单元1、第一抵挡件6以及第二抵挡件7均安装在承载板5上;抵挡块8安装在升降单元2上,并能够随升降单元2同步转动;抵挡块8随升降单元2逆时针转动时,能够与第一抵挡件6抵触;抵挡块8随升降单元2顺时针转动时,能够与第二抵挡件7抵触;抵挡块8与第一抵挡件6抵触时,升降单元2处于第一位置;抵挡块8与第二抵挡件7抵触时,升降单元2处于第二位置。
这样设置可以对升降单元2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定,从而更利于两个抓取单元抓取相应支撑物体上的零件20。
另外,第一抵挡件6和第二抵挡件7可以是沿着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抵挡块8可以是安装在支撑板21上。
在一实施例中,抵挡块8与升降单元2可拆卸连接。工作时,抵挡块8反复与两个抵挡件撞击,容易损坏,将抵挡块8与升降单元2设置成可拆卸连接,可以在抵挡块8损坏时,只更换抵挡块8,从而可以降低使用维护成本。其中,抵挡块8和升降单元2之间可以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
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支撑板21上设有第一定位结构211,抵挡块8上设有第二定位结构;第一定位结构211与第二定位结构配合,以限定抵挡块8在支撑板21上的安装位置,这样更方便抵挡块8的更换。
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支撑板21包括底板212和竖板213;底板212安装在旋转驱动单元1上,竖板213设置在底板212的上表面上;第一升降模块22和第二升降模块23均安装在竖板213上;第一定位结构211为设置在底板212侧面的卡槽,抵挡块8安装在卡槽内,且在底板212的周向上,抵挡块8分别与卡槽的两侧壁抵触;此时,抵挡块8位于底板212周向上的两侧壁便为第二定位结构。其中,底板212可以是圆柱结构,其轴线与第一轴线可以是同轴设置。另外,竖板213可以是方形板。
如图2和图4所示,支撑板21还包括加强结构214,加强结构214设置在底板212的上表面并与竖板213相接,通过加强结构214可以提高支撑板21的强度,另外,加强结构214延伸至卡槽的侧壁,这样可以增大卡槽侧壁得到加强,有效避免抵挡块8受到的撞击力(该撞击力是抵挡块8与两个抵挡件碰撞时产生的)损坏卡槽的侧壁。
其中,加强结构214可以是延伸至卡槽的内表面的上边缘,卡槽的内侧面的上边缘是指卡槽的内表面与底板212上表面相交的位置。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抵挡件6包括支撑块61和抵挡螺栓62;支撑块61安装在承载板5上,支撑块61上设有调节螺纹孔;抵挡螺栓62与调节螺纹孔螺纹配合,抵挡螺栓62用于与抵挡块8抵挡;抵挡螺栓62旋入调节螺纹孔的深度可调,以调整抵挡螺栓62和升降单元2之间的间距。其中,调节螺纹孔和抵挡螺栓62二者的轴线可以平行于左右方向,调整抵挡螺栓62和升降单元2之间的间距实际上调至二者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当抵挡螺栓62和升降单元2之间的间距变化时,抵挡螺栓62和抵挡块8之间的间距也会变化,这样升降单元2的转动的最大位置(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便为升降单元2转动时的两个最大位置)便会产生变化,通过调整抵挡螺栓62可以对升降单元2的第一位置进行调整,使抓取单元与两个支撑物体上的零件20对的更准。
同样的,第二抵挡件7的结构可以是与第一抵挡件6相同。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相关设计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替换,比如:
在其他实施例中,升降单元2也可以是一个驱动单元,其驱动两个抓取单元同步上升或者同步下降。此时,升降单元2可以是一个直线气缸。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抓取单元3在第一方向上的安装位置可调。具体的,如图5所示,升降单元2还包括第一调整模块27,第一调整模块27包括第一连接板271、第二连接板272、第一调节螺栓273以及第二调节螺栓274。其中,第一连接板271和第二连接板272均安装在第一安装板24上,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抓取单元3的两侧。第一连接板271上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二连接板272上设有的第二螺纹孔,第一调节螺栓273与第一螺纹孔配合,第二调节螺栓274与第二螺纹孔配合,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二者的轴线均平行于第一方向。第一调节螺栓273和第二调节螺栓274分别抵触在第一抓取单元3在第一方向上相背的两侧壁上。通过调节第一调节螺栓273可以对第一抓取单元3施加朝向第二调节螺栓274的压力,以驱动第一抓取单元3朝向第二调节螺栓274移动;通过调节第二调节螺栓274可以对第一抓取单元3施加朝向第一调节螺栓273的压力,以驱动第一抓取单元3朝向第二调节螺栓274移动;这样通过调节第一调节螺栓273和第二调节螺栓274便可以将第一抓取单元3调整至合适位置。此时,第一安装板24上的第一通孔为长条孔,且第一通孔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抓取单元4在第一方向上的安装位置可调。具体的,升降单元2还包括第二调整模块,第二调节模块的结构与第一调节模块相同,第二调节模块调节第二抓取单元4的位置的方式与第一调节模块调节第一抓取单元的方式相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驱动单元、升降单元、第一抓取单元以及第二抓取单元;
所述第一抓取单元和所述第二抓取单元均用于抓取零件;
所述第一抓取单元和所述第二抓取单元均安装在所述升降单元上,所述升降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抓取单元升降,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抓取单元升降;
所述升降单元安装在所述旋转驱动单元上,所述旋转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单元转动,使所述升降单元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进而带动所述第一抓取单元和所述第二抓取单元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
其中,所述升降单元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抓取单元位于第一支撑物体的上方,所述第二抓取单元位于第二支撑物体的上方;
所述升降单元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抓取单元位于第二支撑物体的上方,所述第二抓取单元位于第一支撑物体的上方;
所述旋转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升降单元转动所绕的轴线平行于竖直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单元包括支撑板、第一升降模块以及第二升降模块;
所述支撑板安装在所述旋转驱动单元上;
所述第一升降模块和所述第二升降模块均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并位于所述支撑板的相背的两侧;
所述第一升降模块与所述第一抓取单元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抓取单元升降;
所述第二升降模块与所述第二抓取单元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抓取单元升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单元还包括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模块和所述第一抓取单元;
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抓取单元上设有第二限位结构;
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配合,以限定所述第一抓取单元在第一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位置;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升降模块和所述第二升降模块的排布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旋转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升降单元转动所环绕的轴线,所述第一升降模块和所述第二升降模块的排布方向垂直于所述旋转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升降单元转动所环绕的轴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
所述第一抓取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抓取单元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壁分别抵触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装置还包括承载板、第一抵挡件、第二抵挡件以及抵挡块;
所述旋转驱动单元、所述第一抵挡件以及所述第二抵挡件均安装在所述承载板上;
所述抵挡块安装在所述升降单元上,并能够随所述升降单元同步转动;所述抵挡块随所述升降单元逆时针转动时,能够与所述第一抵挡件抵触;所述抵挡块随所述升降单元顺时针转动时,能够与所述第二抵挡件抵触;
所述抵挡块与所述第一抵挡件抵触时,所述升降单元处于第一位置;
所述抵挡块与所述第二抵挡件抵触时,所述升降单元处于第二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块与所述升降单元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单元包括支撑板,所述抵挡块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
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抵挡块上设有第二定位结构;
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配合,以限定所述抵挡块在所述支撑板上的安装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包括底板和竖板;
所述底板安装在所述旋转驱动单元上,所述竖板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上;
所述升降单元的第一升降模块和第二升降模块均安装在所述竖板上;
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底板侧面的卡槽,所述抵挡块安装在所述卡槽内,且在所述底板的周向上,所述抵挡块分别与所述卡槽的两侧壁抵触;
所述支撑板还包括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并与所述竖板相接,所述加强结构延伸至所述卡槽的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挡件包括支撑块和抵挡螺栓;
所述支撑块安装在所述承载板上,所述支撑块上设有调节螺纹孔;
所述抵挡螺栓与所述调节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抵挡螺栓用于与所述抵挡块抵挡;
所述抵挡螺栓旋入所述调节螺纹孔的深度可调,以调整所述抵挡螺栓和所述升降单元之间的间距。
10.一种电机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物体、第二支撑物体以及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转运装置,所述第一支撑物体和所述第二支撑物体均用于放置零件,所述转运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物体和所述第二支撑物体之间。
CN202322175989.7U 2023-08-11 2023-08-11 转运装置及电机生产线 Active CN2207227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75989.7U CN220722719U (zh) 2023-08-11 2023-08-11 转运装置及电机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75989.7U CN220722719U (zh) 2023-08-11 2023-08-11 转运装置及电机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22719U true CN220722719U (zh) 2024-04-05

Family

ID=90524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75989.7U Active CN220722719U (zh) 2023-08-11 2023-08-11 转运装置及电机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227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257634A1 (zh) 电梯导轨连接件自动安装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110789995B (zh) 一种用于四工位石墨印刷机的自动上下料装置
CN107322264B (zh) 一种自动供料组装设备及其方法
WO2024099191A1 (zh) 搬运装置
CN220722719U (zh) 转运装置及电机生产线
CN108974892B (zh) 一种自动控制上下件装置
CN210133690U (zh) 一种板材叠放装置以及板材码垛装备
CN111805191A (zh) 一种岛式结构的产品装配设备
CN111300392A (zh) 一种用于物料运输的机械手臂及其工作方法
CN217619337U (zh) 一种旋转往复机构
CN115780918A (zh) 一种齿条全自动加工设备
CN110271713A (zh) 一种具有托盘顶升转载输送机的自动码垛系统
CN115258675A (zh) 一种多瓶型酒瓶自动下件设备
CN215432144U (zh) 一种自动焊接钢结构的生产线
CN211944950U (zh) 一种磁力下料装置
CN111376014B (zh) 一种卡扣及隔音棉装配设备
CN220466789U (zh) 一种板材转运用多工位双夹板装置
CN218778153U (zh) 电池传送装置和电池短路检测设备
KR950003264B1 (ko) 벽돌자동적재장치
CN216996571U (zh) 板料收放板机和板料生产线
CN212734855U (zh) 一种岛式结构的产品装配设备
CN217263237U (zh) 一种物料夹持转运机构及其收料基站
CN220866557U (zh) 分料设备及加工系统
CN214988663U (zh) 一种板材装卸机器人上料系统
CN116588674B (zh) 一种功率模块运输转载装置及运输转载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