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22299U - 仓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仓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22299U
CN220722299U CN202322464031.XU CN202322464031U CN220722299U CN 220722299 U CN220722299 U CN 220722299U CN 202322464031 U CN202322464031 U CN 202322464031U CN 220722299 U CN220722299 U CN 2207222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carrying
docking
storage area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6403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金国
谢京京
姚元
宋明潞
李朝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zhij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zhij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zhij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zhij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6403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222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222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222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仓储系统,包括载具和提升机。在载具在高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一层高位储存区;所述高位储存区包括用于储存目标物的储存位,以及用于转运目标物的接驳位;所述提升机包括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提升架,以及相对于提升架在高度方向上运动的承载部,所述承载部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承载位,每个承载位被构造为用于承载至少一个目标物;所述承载部被构造为在高度方向上运动至与相应高位储存区的接驳位对接,以对目标物进行转运。本公开通过在提升机的承载部上设置至少两个承载位,使提升机每次可以搬运至少两个目标物,从而增强了提升机的运载效率,进而使仓储系统的整体运载效率升高。

Description

仓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物流仓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仓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人力资源成本的不断提高,为了提升仓库的利用效率,降低仓储成本,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采用自动化立体仓库解决仓储问题。自动化立体仓库通常设置有高位仓储区和地面拣选区,在高位仓储区中通常采用自动引导车(AGV)或自主移动机器人(AMR)实现自动化运输目标物。而在地面拣选区和高位仓储区之间,以及高位仓储区的各层之间,通常采用提升机转运目标物。
在现有技术中,提升机每次只能转运一个目标物,无法同时运载多个目标物,这样的设置极大限制了提升机的运载能力。而且目前的提升机调度效率较低,一次只能单线执行一项任务,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大量空载运行的情况。增强提升机的运载效率是物流仓储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仓储系统。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仓储系统,包括:
载具,在载具在高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一层高位储存区;所述高位储存区包括用于储存目标物的储存位,以及用于转运目标物的接驳位;
提升机,所述提升机包括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提升架,以及相对于提升架在高度方向上运动的承载部,所述承载部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承载位,每个承载位被构造为用于承载至少一个目标物;所述承载部被构造为在高度方向上运动至与相应高位储存区的接驳位对接,以对目标物进行转运。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层所述高位储存区上的所述接驳位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承载部为被构造相对于提升架转动;所述承载部被构造为相对提升架转动至使承载位与所述接驳位对接。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位储存区设置有与所述接驳位对接的缓存区,位于所述接驳位的目标物被构造为输送至所述缓存区进行缓存,或者是,位于缓存区的目标物被配置为输送至接驳位进行转运。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存区包括分别与接驳位对接的上架缓存区和出库缓存区,经所述提升机转运至接驳位的目标物被构造为转运至所述上架缓存区;待出库的目标物被构造为经所述出库缓存区输送至接驳位,以被所述提升机转运。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物在当前对接的承载位、接驳位之间转运后,所述承载部被构造为相对于提升架转动至使另一所述承载位与所述接驳位对接,以在另一所述承载位与所述接驳位之间转运另一所述目标物。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物在当前对接的承载位、接驳位之间转运后,所述承载部被构造为在高度方向上运动至与另一高位储存区的接驳位对接,以转运另一高位储存区的目标物。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被构造为在向同一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对不同高位储存区的目标物进行转运。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层所述高位储存区上的接驳位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接驳位被构造为分别对应所述承载部上的至少两个所述承载位;所述承载部被构造为在高度方向上运动至使至少两个所述承载位与相应的接驳位对接。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具被构造为至少部分包围所述提升机,至少两个接驳位设置在高位储存区上与相应承载位对应的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层所述高位储存区被构造为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围成的U型槽;所述提升机位于所述U型槽内,所述接驳位设置有至少三个,至少一个接驳位设置在邻近第一侧壁的位置,至少一个接驳位设置在邻近第二侧壁的位置,至少一个接驳位设置在邻近第三侧壁的位置;至少三个接驳位被构造为用于与承载部上对应的承载位对接。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具中设置有被构造为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围成的贯通槽;所述提升机位于所述贯通槽内,所述接驳位设置有至少四个,分别设置在邻近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的位置,且被构造为与承载部上对应的承载位对接。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被构造为呈圆盘结构,在所述承载部上设置有四个所述承载位,四个所述承载位被构造为均匀分布在所述承载部的圆周方向上。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提升机或者接驳位上设置有取放机构,所述取放机构被构造为在所述接驳位与所述承载位之间转运所述目标物。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仓储系统还包括位于底层的输送装置,所述承载部被构造为在高度方向上运动至与底层的输送装置对接,以将目标物从承载位转运至输送装置,或者将输送装置上的目标物转运至承载位上。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装置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输送装置被构造为与至少两个所述承载位对应。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装置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承载位对接的对接位,还包括与所述对接位连通的暂存位;经所述提升机搬运至对接位的目标物被构造为输送至暂存位进行暂存;或者是位于暂存位上的目标物被配置为输送至对接位,以供转移至承载位上。
本公开的一个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提升机的承载部上设置至少两个承载位,使提升机每次可以搬运至少两个目标物,从而增强了提升机的运载效率。本公开通过增强提升机的运载效率,使仓储系统的整体运载效率升高,从而使仓储系统出入库的效率升高。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仓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仓储系统的出库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仓储系统的入库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仓储系统的地面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仓储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仓储系统U型槽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仓储系统贯通槽的俯视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仓储系统另一实施例的地面俯视示意图。
图1至图8中各组件名称和附图标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如下:
1、载具,11、高位储存区,12、储存位,13、接驳位,14、上架缓存区,15、出库缓存区,161、第一侧壁,162、第二侧壁,163、第三侧壁,164、第四侧壁;
2、提升机,21、提升架,22、承载部,23、承载位;
3、目标物,4、输送装置,41、对接位,42、暂存位,5、工作站,6、第一搬运机器人,7、第二搬运机器人。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
在本文中,“相等”、“相同”等并非严格的数学和/或几何学意义上的限制,还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且制造或使用等允许的误差。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仓储系统,包括载具和提升机。载具可以为物流仓储领域常见的货架,载具可以包括支撑结构和平台结构,支撑结构将平台结构支成起距离地面一定的高度,平台下方的地面区域可以用于拣选货物。在载具在高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一层高位储存区,当载具仅设置有一层高位储存区时,提升机用于在高位储存区和地面之间转运目标物;当载具设置有多层高位储存区时,提升机用于在各层高位储存区之间,以及任意层高位储存区与地面之间转运目标物。
高位储存区包括用于储存目标物的储存位,以及用于转运目标物的接驳位。目标物可以是物流仓储领域常见的用于存放货物的容器、托盘等,也可以是货物本身。当需要将目标物转运至其他层的高位储存区时,或要将目标物转运至地面时,需要先将目标物运送至接驳位,以待提升机运行至与接驳位对接的位置,而后转运目标物。
提升机包括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提升架,以及相对于提升架在高度方向上运动的承载部。承载部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承载位,每个承载位被构造为用于承载至少一个目标物。承载部被构造为在高度方向上运动至与相应高位储存区的接驳位对接,以对目标物进行转运。每个提升机至少可以承载两个目标物,至少两个目标物可以去往同一层,也可以去往不同层,与只能承载一个目标物的提升机相比,提升了运载效率。
本公开通过在提升机的承载部上设置至少两个承载位,使提升机每次可以搬运至少两个目标物,从而增强了提升机的运载效率。本公开通过增强提升机的运载效率,使仓储系统的整体运载效率升高,从而使仓储系统出入库的效率升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参考图1和图5,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仓储系统,包括载具1和提升机2。载具1可以为物流仓储领域常见的货架,载具1可以包括支撑结构和平台结构,支撑结构将平台结构支成起距离地面一定的高度,平台下方的地面区域可以用于拣选货物。如图1所示,在载具1在高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一层高位储存区11,当载具1仅设置有一层高位储存区11时,提升机2用于在高位储存区11和地面之间转运目标物3;当载具1设置有多层高位储存区11时,提升机2用于在各层高位储存区11之间,以及任意层高位储存区11与地面之间转运目标物3。
高位储存区11包括用于储存目标物3的储存位12,以及用于转运目标物3的接驳位13。目标物3可以是物流仓储领域常见的用于存放货物的容器、托盘等,也可以是货物本身。当需要将目标物3转运至其他层的高位储存区11时,或要将目标物3转运至地面时,需要先将目标物3运送至接驳位13,以待提升机2运行至与接驳位13对接的位置,而后转运目标物3。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仓储系统还包括第一搬运机器人6,在每层高位储存区11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搬运机器人6。第一搬运机器人6倍构造为用于转运目标物3,可以是在储存位12和接驳位13之间转运目标物3,也可以是在储存位12和接驳位之间转运目标物3。具体地,第一搬运机器人6可以为四向车,在每层高位储存区11上均铺设有网格状的轨道,轨道可以通往该层的每个储存位12及接驳位13,四向车可以在轨道上行驶,从而运行至各个储存位12及接驳位。第一搬运机器人6也可以是其他能够在高位储存区11中搬运目标物3的设备,例如机械臂、自主移动机器人等,本公开对第一搬运机器人6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制。
如图1所示,提升机2包括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提升架21,以及相对于提升架21在高度方向上运动的承载部22。如图2所示,承载部2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承载位23,每个承载位23被构造为用于承载至少一个目标物3。承载部22被构造为在高度方向上运动至与相应高位储存区11的接驳位13对接,以对目标物3进行转运。每个提升机2至少可以承载两个目标物3,至少两个目标物3可以去往同一层,也可以去往不同层,与只能承载一个目标物3的提升机2相比,提升了运载效率。
本公开通过在提升机2的承载部22上设置至少两个承载位23,使提升机2每次可以搬运至少两个目标物3,从而增强了提升机2的运载效率。本公开通过增强提升机2的运载效率,使仓储系统的整体运载效率升高,从而使仓储系统出入库的效率升高。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提升机2或者接驳位13上设置有取放机构,取放机构被构造为在接驳位13与承载位23之间转运目标物3。取放机构可以是物流仓储领域常见的伸缩叉、抱叉、机械臂等结构,本公开对取放机构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制。取放机构可以设置在提升机2上,也可以设置在接驳位13上。当取放机构设置在提升机2上时,具体地,可以设置在承载部22上,此时取放机构可以跟随承载部22延高度方向运动,当其运动至与相应接驳位13对接的位置后,即可转运目标物3;当设置在接驳位13上时,承载部22需要在高度方向运动至与相应接驳位13上的取放组件对接的位置,而后即可转运目标物3。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承载部22被构造为呈圆盘结构,在承载部22上设置有四个承载位23,四个承载位23被构造为均匀分布在承载部22的圆周方向上。当设置四个承载位23时,每个提升机2最多能够承载四个目标物3,四个目标物3可以去往同一层,也可以去往不同层。比起满载时只能运载两个或三个目标物3,运载四个目标物3能够提升运载效率;而比起满载时运载四个以上目标物3的情形,运载四个目标物3可以减少提升机2在接驳位停留的时长,从而减少单次运载时间,进而提升运载效率。在承载部22上设置四个承载位23能使搬运效率最大化,从而使仓储系统的整体运载效率升高。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至图3,至少一层高位储存区11上的接驳位13设置有至少一个,承载部22为被构造相对于提升架21转动;承载部22被构造为相对提升架21转动至使承载位23与接驳位13对接。承载部22可以被构造为转盘结构,转盘可以被平均分为四部分,从而形成四个承载位23,每个承载位23上可以承载一个目标物3,承载部22上最多承载四个目标物3。承载部22可以先上升至与高位储存区11对应的高度位置后,再转动至使承载位23与接驳位13对接;承载部22也可以在上升的过程中,同时相对于提升架21进行转动。本公开对于承载部22的具体运动过程不作限定,只要能够使承载位23移动至与接驳位13对接的位置即可。
当目标物3在当前对接的承载位23、接驳位13之间转运后,承载部22被构造为相对于提升架21转动至使另一承载位23与接驳位13对接,以在另一承载位23与接驳位13之间转运另一目标物3。上述的转运流程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例如:在承载部22的每个承载位23上分别承载有一个目标物3,现在需要将上述的四个目标物转移至同一层的高位储存区11。首先需要控制承载部22运行至使一个承载位23与目标高位储存区11对接的接驳位13处,然后控制取放组件将位于当前对接承载位23上的目标物3转运至高位储存区11,之后控制承载部22转动至另一承载位23与该接驳位13对接的位置,再次控制取放组件转运第二个目标物3,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四个目标物3均完成转运。
而要将位于同一层高位储存区11的四个目标物3转运至同一提升机2的步骤与上述步骤非常相似:在承载部22运行至对应接驳位13后,每转运完成一个目标物3就转动依次承载部22,从而使下一个承载位23对接接驳位13,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四个目标物3均完成转运。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会出现另一类场景,即在同一层高位储存区11,有的目标物3需要出库,有的目标物3需要入库。当从承载位23向高位储存区11转入了一个目标物3时,若下一个待搬运的目标物3也是要转入高位储存区11的,则需要转动承载部22;若下一个待搬运的目标物3是需要转出高位储存区11的,即需要转运至承载位23,则无需转动承载部22,直接将其放置在当前空出的承载位23即可。
而当从高位储存区11转出了一个目标物3时,在承载部22不换层的情况下,不论下一个待搬运的目标物3是要转出还是转入,都需要转动承载部22,使下一个承载位23对接接驳位13,从而转运下一个目标物3。
以上的转运方式适用于在同一层转运多个目标物3的场景,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在不同层之间分别转运目标物3。
在本公开的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目标物3在当前对接的承载位23、接驳位13之间转运后,承载部22被构造为在高度方向上运动至与另一高位储存区11的接驳位13对接,以转运另一高位储存区11的目标物3。本实施方式适用于在不同层之间转运目标物3的情况,也就是在转运完前一个目标物3后,需要先使承载部22沿高度方向运动至另一层,再转运下一个目标物3。
当从承载位23向某一层的高位储存区11转入了一个目标物3后,承载部22在高度方向上运动至与另一层的高位储存区的接驳位13对接。若下一个需要转运的目标物3需要转出高位储存区11,则无需转动承载部22,直接就可以将该目标物3转运至前一目标物3空出的承载位23上。若下一个需要转运的目标物3需要转入高位储存区11,则需要转动承载部22,使该目标物3相应的承载位23转动至与另一层高位储存区11的接驳位13对接,从而转运该目标物3。
当从高位储存区11转出了一个目标物3时,承载部22在高度方向上运动至与另一层的高位储存区的接驳位13对接。若需要将该目标物3转入该层高位储存区11,则无需转动承载部22,直接就可以转运该目标物3。若需要转运另一目标物3,则不论是要将其转出还是转入,都需要转动承载部22,以使另一目标物3对应的承载位23对接另一层的接驳位13,从而进行转运。
这样就实现了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灵活控制承载部22转动,以及相对于提升架21运动,从而在单次运载过程中搬运多个目标物3。不论这些目标物3需要上架还是出库,只要其运行方向相同,就可以在提升机2运行一次的过程中完成转运。这大大提升了提升机2的运载效率,从而提升了仓储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加快了目标物3的出库与入库。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承载部22被构造为在向同一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对不同高位储存区11的目标物3进行转运。例如,当提升机2的部分承载位23处于空载状态并向一个方向运行时,能够判断在运行经过的各层高位储存区11上是否有需要去往同方向的目标物3。如果在能够途经的某一层存在需要去往同方向的目标物3,则需要判断该目标物3所在的具体位置,若其已经位于接驳位13,则可以在该层停靠,并捎带上该目标物3。若其正在被第一搬运机器人6运往接驳位13的路上,则需要预估该目标物3到达接驳位13的时间,若预估时间小于预设的阈值,则可以在该层停靠,并等待该目标物3来到接驳位13;若预估时间大于预设的阈值,则意味着该目标物3距离接驳位13过远,等待会影响提升机2的整体转运效率,此时承载部22不会在该层停靠。这样可以高效利用空载的承载位23,进一步提升了提升机2的搬运效率。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和图3,高位储存区11设置有与接驳位13对接的缓存区,位于接驳位13的目标物3被构造为输送至缓存区进行缓存,或者是,位于缓存区的目标物3被配置为输送至接驳位13进行转运。缓存区和接驳位13可以位于相邻的区域,二者可以采用传送带、履带、轨道、辊子等结构连接,也可以将缓存区和接驳位13本身直接设置为传送带、履带、轨道、辊子等结构,目标物3在缓存区和接驳位13上能够被平稳地输送。设置缓存区可以使第一搬运机器人6不必行驶至接驳位13与提升机2直接对接,而可以将目标物3先从储存位12搬运至缓存区,待承载部22运动至与接驳位13对接的位置后,再使目标物3输送至接驳位13进行转运;或者是,提升机2在将目标物3转运至接驳位13后,可以先将目标物3输送至缓存区,第一搬运机器人6可以从缓存区将目标物3搬运至储存位12。
具体地,缓存区包括分别与接驳位13对接的上架缓存区14和出库缓存区15,经提升机2转运至接驳位13的目标物3被构造为转运至上架缓存区14;待出库的目标物3被构造为经出库缓存区15输送至接驳位13,以被提升机2转运。图2显示了本公开仓储系统出库时的俯视示意图,当在某一层高位储存区11有多个目标物3需要出库时,第一搬运机器人6可以在接到任务后将各个目标物3依次搬运至出库缓存区15进行暂存,当提升机2的承载部22运动至与该层接驳位13对接的位置后,各个目标物3依次被从出库缓存区15输送至接驳位13进行转运。
图3显示了本公开仓储系统入库时的俯视示意图,当承载部22要将多个目标物3转运至某一层高位储存区11进行储存时,一个目标物3会先被转运至相应的接驳位13,随后直接被输送至上架缓存区14进行暂存,当接驳位13空出后,承载部22转动并转运下一个目标物3;多个目标物3都被转运至上架缓存区14后,第一搬运机器人6可以将各个目标物3分别搬运至对应的储存位12。
上架缓存区14和出库缓存区15可以分别被构造为可以容纳四个目标物3,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承载位23设置有四个,因此提升机2单趟的最大转运量为四个。上架缓存区14和出库缓存区15只要可以容纳四个目标物3,就完全可以满足暂存的需求了。若将缓存区设置的过大,会导致储存位12的数量被挤占。将上架缓存区14和出库缓存区15的容量设置为四个目标物3可以在满足缓存需求的同时,还能尽可能保证储存位12的数量,从而保证仓储系统的储存能力。
设置缓存区有效节约了承载部22在接驳位13等待的时间,承载部22在运行至与接驳位13对接的位置后,可以转动承载部22使目标物3依次入库或出库,无需等待第一搬运机器人6一趟趟地搬运,大大提升了输送效率。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至图5,仓储系统包括工作站5,工作站5设置在地面上,在其中有工作人员根据订单信息进行人工拣选,或者有拣选机器人、拣选机械臂等设备进行拣选工作。工作人员或拣选设备需要集齐订单上的目标物3并进行装箱打包。此外,需要入库的货物也需要先在工作站5录入信息,再被转运至载具1上进行储存。提升机2将目标物3从载具1上的高位储存区11转运至地面后,不会直接对接工作站5,目标物3需要入库时也不会有工作站5直接对接提升机2,而是由输送装置4及第二搬运机器人7来转运目标物3的。
具体地,仓储系统包括位于底层的输送装置4,承载部22被构造为在高度方向上运动至与底层的输送装置4对接,以将目标物3从承载位23转运至输送装置4,或者将输送装置4上的目标物3转运至承载位23上。输送装置4可以是传送带、履带、轨道或者辊子等结构,目标物3在输送装置4上能够被自动运送。输送装置4可以直接与工作站5对接,使目标物3直接被输送至工作站5,也可以由第二搬运机器人7从输送装置4将目标物3转运至工作站。第二搬运机器人7被构造为用于在地面转运目标物3至工作站5,或者从工作站5转运目标物3入库。在一个仓储系统中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二搬运机器人7同时进行搬运工作,从而提升系统运行效率。设置输送装置4可以节约提升机2在地面等待的时间,提升机2不必等待第二搬运机器人7一趟趟搬运目标物3,而可以直接将目标物3依次转运至输送装置4,之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次转运,大大提升了仓储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
参考图4,输送装置4上设置有用于与承载位23对接的对接位41,还包括与对接位41连通的暂存位42;经提升机2搬运至对接位的目标物3被构造为输送至暂存位42进行暂存;或者是位于暂存位42上的目标物3被配置为输送至对接位41,以供转移至承载位23上。其中,暂存位42可以包括出库暂存位和上架暂存位。图4显示本公开仓储系统地面层的俯视示意图,当承载部22将多个目标物3转运至地面进行出库时,承载位23与对接位41对接,一个目标物3会先被转运至对接位41,随后直接被输送装置4输送至出库暂存位进行暂存,当对接位41空出后,承载部22转动并转运下一个目标物3。第二搬运机器人7可以将出库暂存位的目标物3搬运至工作站5进行处理。当工作站5的多个目标物3需要上架时,第二搬运机器人7可以先将目标物3依次搬运至上架暂存位进行暂存,当空载的承载部22运行至与对接位41对接的位置时,输送装置4可以将上架暂存位中的目标物3依次输送至承载部22进行转运。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输送装置4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输送装置4被构造为与至少两个承载位23对应。本公开中的承载部2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承载位23,每个承载位23都可以设置有一个对应的输送装置4,从而使各个承载位23上的目标物3一起出库,或者同时输送多个目标物3至各个承载位23进行上架。例如,当承载部22上具有四个承载位23,运行至地面的承载部22上有四个目标物3待出库,若仅设置有一个输送装置,则承载部22需要转动三次,一共进行四次搬运操作才能全部卸货完成;而若是设置有两个输送装置,则承载部22仅需转动一次,一共进行两次搬运操作就能全部卸货完成;若设置有四个输送装置,则承载部22无需转动,只需要进行一次搬运操作就能完成卸货。设置多个输送装置4可以进一步提升转运目标物3的效率,从而提升仓储系统的运行效率。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相比,实施例二的主要区别在于每层高位储存区1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接驳位13,且承载部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无需相对与提升架21转动,为了保证文本简洁,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该区别点。仓储系统其它部分的结构和运动方式与实施例一完全相同,在此不再展开说明。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考图6,至少一层高位储存区11上的接驳位13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接驳位13被构造为分别对应承载部22上的至少两个承载位23。承载部22被构造为在高度方向上运动至使至少两个承载位23与相应的接驳位13对接。当接驳位13设置为两个时,与两个接驳位13对接的承载位23可以同时转运目标物3;本公开中的承载位23设置有四个,因此最多可以设置四个接驳位13,四个接驳位13分别与承载位23一一对应,比起只设置一个接驳位13的方案,大大提升了转运效率。当接驳位13的数量少于承载位23时,承载部22仍需被构造为能够相对于提升架21转动的转盘结构;而当接驳位13的数量不少于承载位23时,承载部22不必设置为转盘结构。
为了实现使多个接驳位13分别对应同一承载部22上的多个承载位23,需要对载具1的结构进行设置。载具1被构造为至少部分包围提升机2,至少两个接驳位13设置在高位储存区11上与相应承载位23对应的位置。例如,当设置有三个接驳位13时,如图6所示,载具1被构造为半包围提升机2,三个接驳位13分别与提升机2被包围的三面对应的承载位23对接。此时,承载部22被构造为相对于提升架21转动,从而能够将未被载具1包围一面的承载位23转动至与某一接驳位13对接的位置。
在本公开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6,至少一层高位储存区11被构造为由第一侧壁161、第二侧壁162、第三侧壁163围成的U型槽。提升机2位于U型槽内,接驳位13设置有至少三个,至少一个接驳位13设置在邻近第一侧壁161的位置,至少一个接驳位13设置在邻近第二侧壁162的位置,至少一个接驳位13设置在邻近第三侧壁163的位置;至少三个接驳位13被构造为用于与承载部22上对应的承载位23对接。载具1可以被构造为具有U型槽的结构,从而能够设置三个接驳位13。位于U型槽内的提升机2可以同时将三个目标物3转移至高位储存区11,大幅提升了转运的效率。
当设置有四个接驳位13时,如图7所示,载具1被构造为完全包围提升机2,四个接驳位13分别与提升机2被包围的四面对应的承载位23对接。此时,承载部22不需要相对于提升架21转动,承载部22上的每个承载位23都有接驳位13与其对应,在承载部22满载的情况下,即四个承载位23上都承载有目标物3的情况下,四个目标物3可以被同时转运至对应的接驳位13。
在本公开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7,载具1中设置有被构造为由第一侧壁161、第二侧壁162、第三侧壁163、第四侧壁164围成的贯通槽。提升机2位于贯通槽内,接驳位13设置有至少四个,分别设置在邻近第一侧壁161、第二侧壁162、第三侧壁163、第四侧壁164的位置,且被构造为与承载部22上对应的承载位23对接。将提升机2完全设置在载具1内部的贯通槽中可以使转运效率最大化,承载部22不再需要转动,四个承载位23可以同时转运四个目标物3。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考图8,当承载部22无法相对于提升架21转动时,在地面上设置有四个输送装置4。每个输送装置4的对接位41分别与一个承载位23对接,以在暂存位42和承载位23之间输送目标物3。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可以在输送装置4上设置更少数量的暂存位42,这是因为实施例一中的暂存位42可能需要暂存对应四个承载位23的目标物3,而本实施例中的暂存位42仅仅用于缓存对应单个承载位23的目标物3。设置四个输送装置4可以节约承载部22在地面等待的时间,提升机2不必等待第二搬运机器人7一趟趟搬运目标物3,而可以直接将目标物3一次性转运至输送装置4,之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次转运,大大提升了仓储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6)

1.一种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具(1),在载具(1)在高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一层高位储存区(11);所述高位储存区(11)包括用于储存目标物(3)的储存位(12),以及用于转运目标物(3)的接驳位(13);
提升机(2),所述提升机(2)包括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提升架(21),以及相对于提升架(21)在高度方向上运动的承载部(22),所述承载部(2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承载位(23),每个承载位(23)被构造为用于承载至少一个目标物(3);所述承载部(22)被构造为在高度方向上运动至与相应高位储存区(11)的接驳位(13)对接,以对目标物(3)进行转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层所述高位储存区(11)上的所述接驳位(13)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承载部(22)为被构造相对于提升架(21)转动;所述承载部(22)被构造为相对提升架(21)转动至使承载位(23)与所述接驳位(13)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位储存区(11)设置有与所述接驳位(13)对接的缓存区,位于所述接驳位(13)的目标物(3)被构造为输送至所述缓存区进行缓存,或者是,位于缓存区的目标物(3)被配置为输送至接驳位(13)进行转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区包括分别与接驳位(13)对接的上架缓存区(14)和出库缓存区(15),经所述提升机(2)转运至接驳位(13)的目标物(3)被构造为转运至所述上架缓存区(14);待出库的目标物(3)被构造为经所述出库缓存区(15)输送至接驳位(13),以被所述提升机(2)转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物(3)在当前对接的承载位(23)、接驳位(13)之间转运后,所述承载部(22)被构造为相对于提升架(21)转动至使另一所述承载位(23)与所述接驳位(13)对接,以在另一所述承载位(23)与所述接驳位(13)之间转运另一所述目标物(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物(3)在当前对接的承载位(23)、接驳位(13)之间转运后,所述承载部(22)被构造为在高度方向上运动至与另一高位储存区(11)的接驳位(13)对接,以转运另一高位储存区(11)的目标物(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22)被构造为在向同一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对不同高位储存区(11)的目标物(3)进行转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层所述高位储存区(11)上的接驳位(13)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接驳位(13)被构造为分别对应所述承载部(22)上的至少两个所述承载位(23);所述承载部(22)被构造为在高度方向上运动至使至少两个所述承载位(23)与相应的接驳位(13)对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1)被构造为至少部分包围所述提升机(2),至少两个接驳位(13)设置在高位储存区(11)上与相应承载位(23)对应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层所述高位储存区(11)被构造为由第一侧壁(161)、第二侧壁(162)、第三侧壁(163)围成的U型槽;所述提升机(2)位于所述U型槽内,所述接驳位(13)设置有至少三个,至少一个接驳位(13)设置在邻近第一侧壁(161)的位置,至少一个接驳位(13)设置在邻近第二侧壁(162)的位置,至少一个接驳位(13)设置在邻近第三侧壁(163)的位置;至少三个接驳位(13)被构造为用于与承载部(22)上对应的承载位(23)对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1)中设置有被构造为由第一侧壁(161)、第二侧壁(162)、第三侧壁(163)、第四侧壁(164)围成的贯通槽;所述提升机(2)位于所述贯通槽内,所述接驳位(13)设置有至少四个,分别设置在邻近第一侧壁(161)、第二侧壁(162)、第三侧壁(163)、第四侧壁(164)的位置,且被构造为与承载部(22)上对应的承载位(23)对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22)被构造为呈圆盘结构,在所述承载部(22)上设置有四个所述承载位(23),四个所述承载位(23)被构造为均匀分布在所述承载部(22)的圆周方向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2)或者接驳位(13)上设置有取放机构,所述取放机构被构造为在所述接驳位(13)与所述承载位(23)之间转运所述目标物(3)。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仓储系统还包括位于底层的输送装置(4),所述承载部(22)被构造为在高度方向上运动至与底层的输送装置(4)对接,以将目标物(3)从承载位(23)转运至输送装置(4),或者将输送装置(4)上的目标物转运至承载位(23)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4)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输送装置(4)被构造为与至少两个所述承载位(23)对应。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4)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承载位(23)对接的对接位(41),还包括与所述对接位(41)连通的暂存位(42);经所述提升机(2)搬运至对接位的目标物(3)被构造为输送至暂存位(42)进行暂存;或者是位于暂存位(42)上的目标物被配置为输送至对接位(41),以供转移至承载位(23)上。
CN202322464031.XU 2023-09-11 2023-09-11 仓储系统 Active CN2207222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64031.XU CN220722299U (zh) 2023-09-11 2023-09-11 仓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64031.XU CN220722299U (zh) 2023-09-11 2023-09-11 仓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22299U true CN220722299U (zh) 2024-04-05

Family

ID=90492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64031.XU Active CN220722299U (zh) 2023-09-11 2023-09-11 仓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222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52213B1 (en) Automated warehousing system and method
JP2019011200A (ja) 保管設備からの運搬ユニットを提供するための方法
CN111846723B (zh) 一种用于实现货物拣选的立体仓库搬运调度系统及方法
CN210504200U (zh) 一种智能分拣系统
CN111731728A (zh) 物品运送系统
CN113135408A (zh) 一种货箱转移系统、方法、货箱转移装置和机器人
CN212862675U (zh) 存储拣选一体化设备及全链路仓储一体化设备
CN112758577A (zh) 一种多工位存储拣选堆垛输送机及堆垛方法
CN111605946A (zh) 大批量拣选型全自动出入库成品立体仓库系统
WO2022170924A1 (zh) 一种物流系统及物流运输方法
CN115465589A (zh) 搬运机器人、搬运系统、搬运方法及服务器
TW202336687A (zh) 揀選分播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CN216188204U (zh) 一种仓储调度系统
CN216470134U (zh) 一种立体仓库调度系统
CN220722299U (zh) 仓储系统
JP3823720B2 (ja) 物品収納設備
CN210122323U (zh) 物品运送系统
CN217101530U (zh) 一种立体仓库调度系统
CN216784582U (zh) 仓储系统
CN217451027U (zh) 分拣系统
CN115709866A (zh) 一种适用于四向穿梭车的密集库仓储系统及仓储方法
CN113978988A (zh) 货物输送系统和货物输送方法
CN216425624U (zh) 一种中转装置及仓储系统
CN219173283U (zh) 搬运系统及跨层设备
CN111738636A (zh) 多楼层建筑仓库及其生产方法、货梯和仓库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