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20601U - 凹凸压印装置和制卡机 - Google Patents

凹凸压印装置和制卡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20601U
CN220720601U CN202322383580.4U CN202322383580U CN220720601U CN 220720601 U CN220720601 U CN 220720601U CN 202322383580 U CN202322383580 U CN 202322383580U CN 220720601 U CN220720601 U CN 2207206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mechanism
code disc
card
punching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8358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兴波
徐威
郭义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Chika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Chik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Chika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Chik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8358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206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206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206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凹凸压印装置和制卡机,凹凸压印装置应用于制卡机,凹凸压印装置包括在卡片上冲压出字体并相对设置的第一码盘和第二码盘、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一驱动机构相互独立运行,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分设于第一码盘和第二码盘的相背侧,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在第一方向上推动第一码盘和第二码盘上的一对字模相向活动,以使第一码盘与第二码盘在卡片上冲压出字体。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对应第一码盘的驱动机构和对应第二码盘的驱动机构独立设置并独立运作,以充分利用第一码盘和第二码盘相背侧的空间,提升凹凸压印装置的紧凑性,减少其体积,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凹凸压印装置和制卡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凹凸压印装置和制卡机。
背景技术
在智能卡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凹凸压印装置在卡片的表面打上呈凹凸状的字体,凹凸压印装置主要包括码盘和敲打字模的驱动机构,其中,码盘包括相对的第一码盘和第二码盘,第一码盘和第二码盘上排列有相对设置的字模。工作时,驱动机构同时敲击第一码盘和第二码盘中的一对字模,对位于两字模之间的卡片进行撞击,将字模中的字码冲压在卡片上。
相关技术中,由于驱动机构需要同时敲击第一码盘和第二码盘上的一对字模,需要较为复杂的传动结构来实现,造成凹凸压印装置的体积较大,不利于用户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凹凸压印装置,通过将对应第一码盘的驱动机构和对应第二码盘的驱动机构独立设置并独立运作,以充分利用第一码盘和第二码盘相背侧的空间,提升凹凸压印装置的紧凑性,减少其体积,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凹凸压印装置应用于制卡机,所述凹凸压印装置用于在卡片上冲压出字体,所述凹凸压印装置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码盘和第二码盘,所述第一码盘和所述第二码盘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码盘和所述第二码盘的间隙用于供所述卡片放置;
第一驱动机构,设于所述第一码盘背离所述第二码盘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推动所述第一码盘上字模活动;以及
第二驱动机构,设于所述第二码盘背离所述第一码盘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相互独立运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推动所述第二码盘的字模活动,以使所述第一码盘与所述第二码盘在所述卡片上冲压出字体。
可选地,所述制卡机还包括控制器和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具有第一复位位置在所述卡片上冲压出字体的第一冲压位置,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第一复位位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在所述第一复位位置和所述第一冲压位置之间往复活动;
所述制卡机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具有第二复位位置和在所述卡片上冲压出字体的第二冲压位置,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第二复位位置,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在所述第二复位位置和所述第二冲压位置之间往复活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具有激发位置,所述激发位置处于自所述第二冲压位置至所述第二复位位置之间,所述制卡机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的第三传感器,所述第三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激发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传动结构和第一冲压头,所述第一冲压头设于所述第一码盘背离所述第二码盘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结构,所述第一传动结构能推动所述第一冲压头抵推所述第一码盘上的字模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结构配置为凸轮,所述凸轮处于所述第一冲压头背离所述第一码盘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凸轮转动;于所述第一冲压位置,所述凸轮的高点抵压于所述第一冲压头,于所述第一复位位置,所述凸轮的低点与所述第一冲压头相对。
可选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传动结构和第二冲压头,所述第二冲压头设于所述第二码盘背离所述第一码盘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结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能推动所述第二冲压头抵推所述第二码盘上的字模活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传动结构包括架体、曲轴和连杆,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连接于所述曲轴,所述曲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架体,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曲轴转动连接,另一端处于所述第二冲压头背离所述第二码盘的一侧,用于推动所述第二冲压头活动;
自所述第二冲压位置至所述第二复位位置,所述曲轴和所述连杆的连接处朝远离所述第二冲压头的方向活动,自所述第二复位位置至所述第二冲压位置,所述曲轴和所述连杆的连接处朝靠近所述第二冲压头的方向活动。
可选地,所述连杆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远离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曲轴,所述第二杆体远离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架体,所述连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夹角;
所述第二杆体和所述架体转动连接的转轴上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包括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所述第一扭臂抵接于所述架体,所述第二扭臂抵接于所述第二杆体的背离所述第二冲压头的一侧,用于提供朝向所述第二冲压头的推力。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制卡机,所述制卡机包括前述的制卡机。
可选地,所述制卡机还包括转运模块、烫印模块和翻转模块,所述翻转模块、所述凹凸压印装置和所述烫印模块呈三角分布,所述转运模块用于转运卡片;
或,所述制卡机还包括转运模块、两个烫印模块,两个所述烫印模块和所述凹凸压印装置呈三角分布,所述转运模块用于转运卡片。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敲击第一码盘上字模的第一驱动机构和敲击第二码盘上字模的第二驱动机构分开设置,并位于第一码盘和第二码盘的相背侧,以使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能够同时敲击第一码盘和第二码盘上的任一对字模,其中,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放置在凹凸压印装置的盈余空间内,以提升凹凸压印装置的紧凑性较高,从而减少了凹凸压印装置的体积,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凹凸压印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凹凸压印装置去掉部分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第一驱动机构无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1中第二驱动机构去掉部分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1中固定架、冲压头和凸轮的相配合的截面图;
图9为图1中第二驱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凹凸压印装置一实施例中凸轮本体和转轴的爆炸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凹凸压印装置另一实施例中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连杆的爆炸示意图;
图13为图1中凹凸压印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制卡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转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5中转运模块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制卡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凹凸压印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13,该凹凸压印装置应用于制卡机,凹凸压印装置用于在卡片上冲压出字体,凹凸压印装置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码盘110和第二码盘120,第一码盘110和第二码盘120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第一码盘110和第二码盘120的间隙用于供卡片放置;
第一驱动机构,设于第一码盘110背离第二码盘120的一侧,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在第一方向上推动第一码盘110上字模活动;以及
第二驱动机构,设于第二码盘120背离第一码盘110的一侧,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一驱动机构相互独立运行,第二驱动机构用于在第一方向上推动第二码盘120的字模活动,以使第一码盘110与第二码盘120在卡片上冲压出字体。
相关技术中,凹凸压印装置采用单驱动机构同时驱动第一码盘110和第二码盘120的一对字模活动,在码盘的侧部,单驱动机构设有复杂的传动结构,以将一个电机的动力分别传递至第一码盘110和第二码盘120的相背侧,从而对第一码盘110和第二码盘120的一对字模相向敲击,以在卡片上冲压出字体,如此,在第一方向上,单驱动机构需要占据与码盘并列且独立的空间,方可实现同时敲击第一码盘110和第二码盘120上的字模。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敲击第一码盘110上字模的第一驱动机构和敲击第二码盘120上字模的第二驱动机构分开设置,并位于第一码盘110和第二码盘120的相背侧,以使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能够同时敲击第一码盘110和第二码盘120上的任一对字模,可以理解,在第一方向上,第一码盘110和第二码盘120相背离的侧部均具有一定的空间,用于容置驱动第一码盘110和第二码盘120转动的驱动结构,而这部分空间在容置驱动码盘转动的驱动结构后依然会有部分空间盈余,本方案将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放置在该盈余空间内,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需要在第一方向上提供并列且独立的空间以收容单驱动机构的传动结构而言,本方案的凹凸压印装置的紧凑性较高,从而减少了凹凸压印装置的体积,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可以通过分别各自的传感装置监控自身状态,并将该状态信号提供给控制装置,再由控制装置统一控制,从而同步敲击对应的字模,也可以对应各自的字模进行监测,再利用各自独立的控制装置,控制各自的运行,而第一码盘110和第二码盘120则会同步切换字模。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可以是竖直方向,也可以是水平方向,亦或者是与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呈夹角的方向。此外,第一码盘110和第二码盘120设有自动复位装置,以使其上的字模在卡片上冲压出字体后,能够自动复位,避免干涉下一工序。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12,第一码盘110和第二码盘120同轴转动,并通过一个电机进行驱动,该电机处于第二码盘120背离第一码盘110的一侧,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码盘110和第二码盘120的转动轴在第一方向上错位设置,并且电机的输出轴和第一码盘110与第二码盘120的转动轴通过皮带实现传动,如此,对应于第二码盘120背离第一码盘110的一侧,在第一方向上,电机占据该侧不到一半的空间,以使第二驱动机构能够充分容纳在该侧所盈余的空间内,避免第二驱动机构占据第二码盘120在第一方向上之外的空间,提升凹凸压印装置的紧凑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码盘110和第二码盘120的转动可以各自独立进行,两者通过控制装置实现同步转动即可。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12,第二驱动机构的分布方向与第二码盘120的径向呈夹角,以避让驱动第二码盘120和第一码盘110转动的电机。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图7和图13,制卡机还包括控制器(图未示出)和第一传感器210,第一传感器210和控制器信号连接,第一驱动机构具有第一复位位置在卡片上冲压出字体的第一冲压位置,第一传感器210用于感应第一复位位置,第一驱动机构在第一复位位置和第一冲压位置之间往复活动;制卡机还包括与控制器信号连接的第二传感器220,第二驱动机构具有第二复位位置和在卡片上冲压出字体的第二冲压位置,第二传感器220用于感应第二复位位置,第二驱动机构在第二复位位置和第二冲压位置之间往复活动。如此,凹凸压印装置通过第一传感器210和第二传感器220对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的位置进行监测,这些传感器会感知到对应的驱动机构的位置,然后将信号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可以根据第一传感器210或第二传感器220的信号来控制第一驱动机构或第二驱动机构的移动和冲压操作。具体地,在卡片上完成一个字体的冲压操作后,控制器需要获得第一传感器210反馈的第一传感信号和第二传感器220反馈的第二传感信号,而后,再控制第一码盘110和第二码盘120切换下一对字模或控制凹凸压印装置凸出卡片等,当需要在卡片上冲压出下一字体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码盘110和第二码盘120切换至下一对字模,而后控制第一驱动机构切换至第一冲压位置,同时,控制第二驱动机构切换至第二冲压位置,在此,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切换至对应的冲压位置的时间可以相等,也可以在两者切换至冲压位置的时间不相等的情况下,利用控制器调节控制某一驱动机构切换至对应的冲压位置的时间,或,让某一驱动机构切换至对应的冲压位置后保持稳定,等待另一驱动机构切换至对应的冲压位置,以保障第一驱动机构位于第一冲压位置的时刻与第二驱动机构位于第二冲压位置的时刻相同。此外,控制器还可以根据传感器的信号,调节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的活动范围和速度,确保冲压位置准确、稳定。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同时以恒定的时间完成在卡片上冲压一个字体,控制器控制第一码盘110和第二码盘120配合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的循环作业,当在卡片上完成所有字体的冲压后,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停止运作并自动回归原始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6、图7和图13,第二驱动机构具有激发位置,激发位置处于自第二冲压位置至第二复位位置之间,制卡机还包括与控制器信号连接的第三传感器230,第三传感器230用于感应激发位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力设置得较弱,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力设置得较强,在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在卡片上冲压出字体后,在第二驱动机构的强大冲击力下,第一驱动机构难以与第二驱动机构同步解除对各自字模的抵压作用。如此,控制器先是控制第二驱动机构自第二冲压位置切换至第二复位位置,在第二驱动机构自第二冲压位置切换至第二复位位置的过程中,会被第三传感器230所识别,此时的第二驱动机构处于激发位置,而第一驱动机构在此刻亦不再受到第二驱动机构的干扰,能够自第一冲压位置切换至第一复位位置,此时,第三传感器230给控制器提供激发信号,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机构自第一冲压位置切换至第一复位位置。因此,能够调节第一驱动机构的反应速度,确保第一驱动机构处以第一冲压位置和第一复位位置的时刻与第二驱动机构处于第二冲压位置和第二复位位置的时刻相同,保障卡片上字体的成型质量,也能够提升凹凸压印在卡片上冲压一个字体的时间,提升凹凸压印装置的冲压效率。此外,在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力可以调小的情况下,第一驱动机构的传动复杂程度可以降低,也即,能够进一步降低凹凸压印装置的体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力可以和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力相近,以使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能够同步在各自的复位位置和冲压位置之间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10,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310、第一传动结构和第一冲压头610,第一冲压头610设于第一码盘110背离第二码盘120的一侧,第一电机310驱动连接于第一传动结构,第一传动结构能推动第一冲压头610抵推第一码盘110上的字模活动。不失一般性,第一冲压头610沿第一方向稳定活动,第一冲压头610的活动行程可以被限定在合适的范围内,而不用受到第一传动结构的影响,同时,第一冲压头610也可以被配置成适合第一码盘110上的字模大小,从而保障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字模活动地稳定性和准确性,此外,当第一冲压头610出现磨损后,可以直接替换,而不用更换第一传动结构,或者是将第一冲压头610的材质配置成较为坚硬的材质,从而减少材料损耗,降低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传动结构也可以直接抵推第一码盘110上的字模活动。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10,第一传动结构配置为凸轮400,凸轮400处于第一冲压头610背离第一码盘110的一侧,第一电机310用于驱动凸轮400转动,于第一冲压位置,凸轮400的高点抵压于第一冲压头610,于第一复位位置,凸轮400的低点与第一冲压头610相对。需要说明的是,以凸轮400做参照,低点和高点相对,在高点时,凸轮400远离其转动中心的一侧朝向并抵压第一冲压头610,凸轮400靠近其转动中心的一侧背离第一冲压头610,在低点时,凸轮400远离其转动中心的一侧背离第一冲压头610,凸轮400靠近其转动中心的一侧朝向第一冲压头610并与第一冲压头610相对。如此,能够保障第一驱动机构在第一冲压位置和第一复位位置之间切换,保障凹凸压印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10,凸轮400的表面设有圆弧面460,圆弧面460在凸轮400的转动方向上延伸,其至凸轮400的转动中心的间距处处相等,当圆弧面460抵压第一冲压头610时,第一码盘110和第二码盘120在卡片上冲压出字体。如此,通过将凸轮400上与第一冲压头610抵接的表面设置成圆弧面460,该圆弧面460的圆心与凸轮400的转动中心重合,使得凸轮400在抵压第一冲压头610时,该第一冲压头610抵接在圆弧面460上,如此,在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在推动各自对应的字模沿第一方向相对活动,以在卡片上冲压出字体的过程中,在第一电机310的驱动作用下,凸轮400的圆弧面460自背离第一冲压头610的一侧转动至朝向第一冲压头610的一侧,以抵推第一冲压头610沿第一方向朝第一码盘110的字模活动,使得第一码盘110上的字模冲压在卡片上,同时,第一驱动机构同步抵推第一码盘110上的字模,并与第一码盘110上的字模同步冲压在卡片上,此时,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在卡片上在第一方向上相向冲击,第一冲压头610受到的反作用力较大,但由于第一冲压头610与圆弧面460相抵接,圆弧面460上的任一处均能够保障第一冲压头610此时所在的位置的稳定性,也即,即使第一冲压头610与圆弧面460发生一定程度的相互滑动,第一冲压头610的位置依旧不变,以保障第一码盘110上的字模在卡片上保持稳定,从而提升卡片上字体的成型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10,凸轮400和第一冲压头610可以通过连接架相连接,该连接架在凸轮400的转动方向上设有环形开口,第一冲压头610的一端被限位在环形开口内,在凸轮400的转动过程中,第一冲压头610的该端部沿环形开口滑动,并保持与凸轮400朝向第一码盘110的表面相抵接,从而实现凸轮400的转动能同步带动第一冲压头610沿第一方向往复活动,或者,第一冲压头610背离凸轮400的一侧设有弹性复位件,当圆弧面460抵压第一冲压头610时,弹性复位件处于弹性压缩状态,其弹性伸缩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并行,在圆弧面460自脱离第一冲压头610转动至背离第一冲压头610的一侧时,该弹性复位件将第一冲压头610朝凸轮400弹性抵推。如此,第一码盘110上的字模不再受到第一冲压头610的限制,并自动复位,同理,第二驱动机构也可以参照第一驱动机构的上述复位方式进行复位,以使第二码盘120的字模不再受到第二驱动机构的干涉,并自动复位,以在第一码盘110和第一码盘110之间重新形成供卡片容置且互不干涉的间隙。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11,在需要朝第二码盘120抵推第一冲压头610时,凸轮400转动,由于圆弧面460对应的圆心角较大,凸轮400可以不用转动180°即可使得第一冲压头610与圆弧面460抵接,当需要第二码盘120上的字模复位时,凸轮400反向转动同样的角度即可,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圆弧面460的圆心角为120°,在一次冲压过程中,只需要凸轮400转动一次的角度大于120°即可使圆弧面460抵压第一冲压头610或使得第二码盘120上的字模复位,如此,凸轮400转动145°,如此,利用凸轮400正反转,在凸轮400转动290°即可完成一个冲压过程,相对于凸轮400只沿一个方向转动,凸轮400需要转动360°方可完成一个冲压过程而言,可以减少凸轮400转动的路程和时间,提升冲压效率。同理,圆弧面460的圆心角也可以为100°。具体地,当第二驱动机构处于激发位置时,第一驱动机构从第一冲压位置切换至第一复位位置,此过程中,第一驱动机构的活动时间较第二驱动机构的活动时间短,如此,减少凸轮400的转动角度,能够弥补由于第二驱动机构从第二冲压位置切换至激发位置所消耗的时间,保障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可以同步配合。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10,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固定架510,固定架510内设有相连通的容置槽511和导向通道(图未标示),第一冲压头610可活动地设于导向通道,凸轮400转动连接于容置槽511内。在卡片上冲压字体的过程中,需要提供较大的冲击力,固定架510为凸轮400提供支撑和固定作用,确保第一冲压头610和凸轮400能够稳定地运作,并且,容置槽511并不与凸轮400干涉,以使电机能够流畅地驱动凸轮400转动,保障凹凸压印装置运转的流畅性,同时,导向通道作为第一冲压头610的活动轨道,能够引导第一冲压头610在第一方向上稳定活动,为第一冲压头610提供准确的定位导向,避免第一冲压头610在活动过程中偏离,从而保障第一冲压头610冲压字模的准确性以及卡片上字体的成型质量。具体地,固定架510与第一码盘110间隔设置,以避免干涉第一码盘110转动,导向通道可以呈直线形沿第一方向延伸,也可以呈弧形,第一冲压头610适配导向通道的形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架510也可仅设置导向通道,电机固定在凹凸压印装置的机架上,凸轮400固定于电机的输出轴上。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12,固定架510还包括固定座(图未标示)和保护盖(图未标示),容置槽511和导向通道设于固定座,保护盖盖设于容置槽的槽口处,用于避免容置槽511内的凸轮400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涉,保障凸轮400的顺利运行和避免凸轮400损坏。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1,凸轮400包括凸轮主体440和在凸轮主体440两侧凸设的转动部450,圆弧面460设于凸轮主体440,转动部450转动连接于容置槽511,第一电机310驱动连接于转动部450,凸轮主体440和转动部450一体成型。如此,第一电机310能够通过驱动转动部450转动,从而带动凸轮主体440转动,保障凸轮400能够稳定抵推第一冲压头610活动,并且,凸轮主体440和转动部450一体成型,减少了凸轮400的拆装工序,从而便于技术人员在容置槽511内安装凸轮400和对凸轮400进行维护。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0,凸轮400包括转轴420和凸轮本体410,圆弧面460设于凸轮本体410,转轴420转动连接于容置槽511内,并与电机驱动连接,凸轮本体410固定套设于转轴420上。可以理解,电机将力传输至转轴420,以使转轴420转动,转动带动凸轮本体410做旋转运动,能够保障凸轮本体410在容置槽511内稳定转动,并且,凸轮本体410固定套设于转轴420上,而后转轴420转动连接于容置槽511,凸轮本体410和转轴420分体成型,降低了模具复杂度,有利于模具制作和生产,提升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0,凸轮本体410和转轴420通过插销的方式固定连接。可以理解,插销连接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操作便捷性,如此,能够保障凸轮本体410和转轴420的连接稳定性,防止在凸轮400转动过程中,凸轮本体410和转轴420发生松动或脱落,并且,当凸轮本体410磨损后,只需要拆下销钉470即可将凸轮本体410和转轴420分离,而后,再将新的凸轮本体410与转轴420插销连接,从而提升凸轮本体410和转轴420的拆装便利性,提高了凹凸压印装置的维护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轮本体410可以通过螺接、焊接或卡接等方式固定套设于转轴420上。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0,转轴420沿其径向设有第一插销孔421,凸轮本体410设有第二插销孔412,第二插销孔412避让圆弧面460设置,第二插销孔412与第一插销孔421相对,第一插销孔421和第二插销孔412用于供销钉470穿设,凸轮本体410沿转轴420的轴向设有固定孔413,固定孔413与第二插销孔412连通,固定孔413用于供螺钉螺接,以锁紧销钉470。可以理解,第一插销孔421和第二插销孔412为凸轮本体410和转轴420的安装提供定位作用,以提升两者的组装效率,在销钉470穿设第一插销孔421和第二插销孔412后,螺钉在螺接在固定孔413,并且,螺钉的端部抵压销钉470,以使销钉470稳定在第一插销孔421和第二插销孔412内,保障了凸轮本体410和转轴420的连接稳定性。此外,第二插销孔412的孔口避开了圆弧面460,避免插销连接的相应结构干涉圆弧面460,确保圆弧面460抵压冲压头时的稳定性,从而保障卡片上字体的成型质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插销孔412可以仅设置一个孔口用以穿设销钉470,该孔口避让圆弧面460即可,或者,第二插销孔412的孔口小于冲压头和圆弧面460的抵接面,第二插销孔412的孔口可以显露于圆弧面460。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0或图11,凸轮400的表面设有扁位430,扁位430与圆弧面460径向相对,用于在低点时和冲压头配合。需要说明的是,以凸轮400做参照,低点和高点相对,在高点时,扁位430背离第一冲压头610,圆弧面460朝向第一冲压头610并与第一冲压头610抵接,在低点时,圆弧面460背离第一冲压头610,扁位430朝向第一冲压头610并与第一冲压头610相对。如此,扁位430的设置能够减少凸轮400的转动中心至第一冲压头610的间距,从而降低固定架510在第一方向上的体积,并且,扁位430至凸轮400的转动中心的间距和圆弧面460至凸轮400的转动中心的间距差较大,能够延长第一冲压头610的活动行程以及凸轮400对第一冲压头610的抵推时间,提升第一冲压头610对第一码盘110上字模的作用力,保障卡片上字体的成型质量。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10,第一第一冲压头610610包括第一抵推杆611和第一翻边612,第一翻边612设于第一抵推杆611邻近凸轮400的一端,第一抵推杆611活动插设于导向通道,第一翻边612被限制在导向通道靠近容置槽511的一侧。可以理解,容置槽511的侧槽壁在导向通道的周缘处形成了台阶面,该台阶面与第一翻边612相对,当圆弧面460抵压第一冲压头610时,第一翻边612与该台截面同步抵接,以形成第一冲压头610朝第一码盘110的字模活动地极限位置,从而避免第一冲压头610沿第一方向持续冲压第一码盘110的字模,避免字模、卡片或第一冲压头610损坏。并且,由于第一翻边612限定了第一冲压头610的行程大小,避免了第一抵推杆611的不必要的运动,保障第一抵推杆611在冲压过程中可控性和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抵推杆611通过上述连接架与凸轮400连接,可保持第一抵推杆611的端部始终抵接在凸轮400的表面,以限制第一抵推杆611的行程大小。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10,固定架510对应导向通道设有第一环槽512,第一环槽512的槽口在导向通道的轴向上与第一翻边612相对,第一环槽512容置有第一弹簧(图未示出),在圆弧面460抵压第一抵推杆611时,第一弹簧与第一翻边612弹性抵接。如此,当圆弧面460抵压第一冲压头610时,第一翻边612将第一弹簧压缩,以使得第一弹簧在第一方向上具有弹性复位趋势,而在凸轮本体410的转动过程中,第一抵推杆611的端部至凸轮400的转动中间的间距逐渐减小,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第一抵推杆611沿第一方向持续朝凸轮400活动,直至第一抵推杆611的端部与凸轮400背离圆弧面460的一侧相抵接,此时,第一冲压头610完成复位,不再干涉第一码盘110上字模的活动,使得字模能够自动复位,凹凸压印装置能够完成下一个工序。此外,第一弹簧也可以为第一抵推杆611提供缓冲和减震作用,使得第一冲压头610能够更加平稳地活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轮400和第一冲压头610的连接关系可以参照上述关于连接架的记载,以保障第一冲压头610能够随凸轮400的转动而实现沿第一方向活动,避免干涉第一码盘110上的字模复位。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10,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多个齿轮,多个齿轮包括套设于电机的输出轴的输入齿轮730和套设于凸轮400的转轴420的输出齿轮720,输入齿轮730和输出齿轮720之间通过中间齿轮710传动。可以理解,电机通过多个齿轮能够稳定驱动凸轮400转动,不失一般性,多个齿轮的大小可以依据凹凸压印装置的规格进行调节,以调节电机所输出的扭矩,实现以较小的电机便可驱动第一冲压头610以合适的力度和速度活动,并且,多个齿轮能够调节电机和凸轮400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优化凹凸压印装置内的空间布局,提升其紧凑性。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齿轮之间也可以设置调节装置,以切换齿轮间的啮合关系,达到变速器的效果,从而适配不同规格的卡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轮400可以直接固定于电机的输出轴上,或者,输入齿轮730和输出齿轮720直接啮合。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至图11,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320、第二传动结构和第二冲压头620,第二冲压头620设于第二码盘120背离第一码盘110的一侧,第二电机320驱动连接于第二传动结构,第二传动机构能推动第二冲压头620抵推第二码盘120上的字模活动。不失一般性,第二冲压头620沿第二方向稳定活动,第二冲压头620的活动行程可以被限定在合适的范围内,而不用受到第二传动结构的影响,同时,第二冲压头620也可以被配置成适合第二码盘120上的字模大小,从而保障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字模活动地稳定性和准确性,此外,当第二冲压头620出现磨损后,可以直接替换,而不用更换第二传动结构,或者是将第二冲压头620的材质配置成较为坚硬的材质,从而减少材料损耗,降低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传动结构也可以直接抵推第二码盘120上的字模活动。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至图11,第二传动结构包括架体520、曲轴810和连杆900,第二电机320驱动连接于曲轴810,曲轴810转动连接于架体520,连杆900的一端与曲轴810转动连接,另一端处于第二冲压头620背离第二码盘120的一侧,用于推动第二冲压头620活动;自第二冲压位置至第二复位位置,曲轴810和连杆900的连接处朝远离第二冲压头620的方向活动,自第二复位位置至第二冲压位置,曲轴810和连杆900的连接处朝靠近第二冲压头620的方向活动。如此,通过对应第二码盘120设置有曲轴810和连杆900,将曲轴810和连杆900、连杆900和字模调节至合适的位置,使得连杆900能够不断敲击第二码盘120的字模,如此,在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推动各自对应的字模沿第一方向相对活动,以在卡片上冲压出字体的过程中,第二电机320驱动曲轴810转动,曲轴810带动连杆900活动,连杆900远离曲轴810的端部沿第一方向不断冲击第二码盘120上的字模,以使字模在卡片上冲压出字体,在此,于第二冲压位置,连杆900推动字模在卡片上冲压出字体,在第二复位位置,连杆900远离第二码盘120上的字模,由于曲轴810循环转动,曲轴810的每一个循环均存在第二冲压位置和第二复位位置,第二冲压位置的曲轴810保持恒定,也即,连杆900也以恒定的位置抵推字模在卡片上冲压出字体,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利用电机往复转动,再通过齿轮、齿条或皮带齿进行传动,其上的冲击件每次敲击字模的位置并不恒定,导致在卡片上冲压出字体的冲击力并不恒定,而本方案中的连杆900均在恒定的位置输出恒定且足够的冲击力,以驱动字模能够在各类卡片上冲压出字体,从而提升卡片上字体的成型质量。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至图11,第二驱动机构还包括主动齿轮740和从动齿轮750,主动齿轮740套设于第二电机320的输出轴,从动齿轮750套设于曲轴810,主动齿轮740和从动齿轮750传动连接。可以理解,第二电机320驱动主动齿轮740转动,主动齿轮740传动连接于从动齿轮750,能够稳定驱动曲轴810转动,不失一般性,主动齿轮740和从动齿轮750之间可以通过皮带齿传动或多个齿轮等传动结构实现传动连接,从而调节第二电机320所输出的扭矩,实现以较小的功率便可驱动曲轴810以合适的力度和速度转动,或者,主动齿轮740和从动齿轮750直接啮合,而主动齿轮740和从动齿轮750之间传动连接也能够调节第二电机320和曲轴810的相对位置,从而优化凹凸压印装置内的空间布局,提升其紧凑性。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主动齿轮740和从动齿轮750之间也可以设置调节装置,以切换传动结构的啮合关系,达到变速器的效果,从而适配不同规格的卡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电机320的输出轴可以直接驱动曲轴810转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至图11,第二驱动机构还包括至少两个传动齿轮760,从动齿轮750配置为至少两个,曲轴810的两端均套接有从动齿轮750,两个传动齿轮760同轴固定,并设置在从动齿轮750和主动齿轮740的传动方向上,一个传动齿轮760与一个从动齿轮750相啮合,主动齿轮740与任一传动齿轮760啮合。通过主动齿轮740与传动齿轮760的啮合,动力从第二电机320传递到主动齿轮740上,然后通过传动齿轮760与从动齿轮750的啮合关系传递分配在曲轴810的两端,实现将一个第二电机320的动力输出至曲轴810的两端上,确保对曲轴810施加的动力在曲轴810的两端上是均衡的,保障连杆900对字模的作用力的稳定性,避免出现作用力偏置的问题,以及减少不平衡产生的振动和噪音。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一个主动齿轮740直接驱动一个传动齿轮760转动,由于两个传动齿轮760同轴设置,所以两个传动齿轮760同步转动,由于一个传动齿轮760与一个从动齿轮750啮合,两个从动齿轮750也同时转动,而两个从动齿轮750分设在曲轴810的两端,使得曲轴810的两端的作用力得到平衡。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两个第二电机320,一个第二电机320对应驱动一个从动齿轮750,或者,第二电机320仅在曲轴810的一端驱动其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以图9作参照,曲轴810在图9的方位下,沿逆时针转动,以循环抵推第二冲压头620,相对于曲轴810在图9方位下沿顺时针转动而言,曲轴810沿逆时针转动,连杆900抵推第二冲压头620的方向与第二冲压头620抵推字模的方向相同,第二驱动机构所受到的阻力较小,降低第二电机320负载,提升凹凸压印装置运转的流畅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至图11,连杆900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杆体910和第二杆体920,第一杆体910远离第二杆体92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曲轴810,第二杆体920远离第一杆体91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架体520,连杆90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呈夹角;第二杆体920和架体520转动连接的转轴420上套设有扭簧820,扭簧820包括第一扭臂821和第二扭臂822,第一扭臂821抵接于架体520,第二扭臂822抵接于第二杆体920的背离第二冲压头620的一侧,用于提供朝向第二冲压头620的推力。需要说明的是,曲轴810并不与第二冲压头620在第一方向上分布,曲轴810至第二冲压头620的方向与第一方向呈夹角,也即连杆90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呈夹角,如此,能够降低第二驱动结构在第一方向上所占据的空间,提升凹凸压印装置的紧凑性。具体地,在第二驱动机构自第二复位位置切换至第二冲压位置的过程中,第二杆体920在第二扭臂822的引导下朝靠近第二冲压头620的方向活动,以抵推第二冲压头620,从而推动第二码盘120的字模在卡片上冲压出字体,此过程中第一杆体910和第二杆体920的夹角方向为背离第二冲压头620的方向,确保第二杆体920能够稳定抵推第二冲压头620,从而保障凹凸压印装置的可靠性;在第二驱动机构自第二冲压位置切换至第二复位位置的过程中,第二杆体920朝远离第二冲压头620的方向活动,逐渐减少对第二冲压头620的作用力,以使第二冲压头620能够复位,此过程中第二杆体920在第二扭臂822的作用下,其与第一杆体910的夹角方向也为背离第二冲压头620的方向,以保障曲轴810在下次自低点转至高点的过程中,第二杆体920能够稳定抵推第二冲压头620。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扭簧820的作用下,在曲轴810的转动过程中,第一杆体910和第二杆体920的夹角最大为180°,并且,在两者呈夹角时,夹角的开口方向为背离第二冲压头620的方向。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曲轴810可以和第二冲压头620沿第一方向分布,连杆900在第一方向上直接推动第二冲压头620活动。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至图11,第二杆体920包括相对且并行延伸的两个板件921,第一杆体910远离曲轴810的一端夹设于两个板件921之间,两个板件921通过安装轴521转动连接于架体520,扭簧820处于两个板件921之间;两个板件921之间夹设有承压部922,承压部922邻近于安装轴521设置,并位于第二冲压头620背离第二码盘120的一侧,承压部922用于抵推第二冲压头620。可以理解,第一杆体910和第二冲压头620均处于两个板件921之间,第一杆体910的作用力均衡传递至两个板件921,并且,扭簧820的推力也可以均衡作用在两个板件921,使得两个板件921对第二冲压头620的作用力均衡,从而能够推动第二冲压头620在第一方向上稳定活动,避免第二冲压头620偏离第一方向敲击字模,保障卡片上字体的成型质量。此外,还可以根据第二冲压头620的位置、连杆900的位置或曲轴810的位置,调节承压部922相对板件921的位置,以保障承压部922能够准确抵推第二冲压头620,以实现灵活调节凹凸压印装置的内部布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杆体910和第二杆体920均设置成条状,两者错位转动连接,或者,两个杆件靠近第二冲压头620的一端相连接形成抵接块,也即,第二杆体920与第一杆体910连接的一端分设出两个板件921,第一杆体910处于两个板件921之间,另一端直接转动连接于安装轴521上。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4至图11,第二杆体920还包括加强部923,加强部92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板件921的相对侧,加强部923处于承压部922和第一杆体910与第二杆体920的连接处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杆体920的长度较大,承压部922和第一杆体910的间距也较大,使得两个板件921在相互之间的连接上有所削弱,如此,通过设置加强部923,加强两个板件921之间的连接作用,从而增强第二杆体920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使得第二杆体920能够承受更大的力量和负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杆体910可以设置得较长,第二杆体920设置得较短,两个板件921相互之间的的作用力较强,其整体刚度和稳定性较好,从而可以稳定抵推第二冲压头620。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至图11,承压部922包括连轴924和套设在连轴924外的轴套925,连轴92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板件921的相对侧,轴套925用于抵推第二冲压头620。不失一般性,轴套925的刚度较大,能够满足多次与第二冲压头620的冲击需求,轴套925可以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撑点,使得第二冲压头620能够按照沿第一方向进行推动,轴套925还能减小与第二冲压头620之间的摩擦,降低推动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和磨损。并且,通过连轴924的设置,可以将两个板件921固定在一起,保持它们相对位置的稳定性,以确保承压部922受力均匀,防止因为不同板件921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导致承压部922失效。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承压部922为一体件,其材质能够满足与第二冲压头620多次碰撞和摩擦的磨损需求。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至图11,架体520对应第二冲压头620设有第二环槽522,第二冲压头620包括第二抵推杆621和第二翻边622,第二翻边622位于第二抵推杆621靠近连杆900的一端,第二环槽522的槽口与第二翻边622相对,第二环槽522内容置有第二弹簧(图未示出),在连杆900抵推第二冲压头620时,第二弹簧与第二翻边622弹性抵接,并处于弹性压缩状态。不是一般性,架体520设有导向通道(图未标示)供第二抵推杆621沿第一方向稳定活动,如此,当连杆900抵压第二抵推杆621时,第二翻边622将第二弹簧压缩,以使得第二弹簧在第一方向上具有弹性复位趋势,而在连杆900的复位过程中,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第二冲压头620逐渐往背离字模的方向活动,当第二驱动机构处于第二复位位置时,第二冲压头620完成复位,不再干涉第二码盘120上字模的活动,使得字模能够自动复位,凹凸压印装置能够完成下一个工序。此外,第二弹簧也可以为第二冲压头620提供缓冲和减震作用,使得第二冲压头620能够更加平稳地活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制卡机,请参照图14至图17,该制卡机包括凹凸压印装置,该凹凸压印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制卡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4至图16,制卡机还包括转运模块10、烫印模块30和翻转模块20,翻转模块20、凹凸压印装置和烫印模块30呈三角分布,转运模块10用于转运卡片。需要说明的是,卡片自翻转模块20进入制卡机,而后,通过转运模块10分别转运至凹凸压印装置或烫印模块30,当卡片被转运至凹凸压印装置,并在凹凸压印装置内完成字体的冲压后,转运模块10将卡片转运至烫印模块30,以在卡片被压印成型的字体上烫印涂料,最后,从制卡机对应烫金模块设置的输出口输出,也即,卡片自翻转模块20进入制卡机,并在制卡机内部经过冲压和烫金的至少一种工艺后,从烫印模块30输出。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4至图16,烫印模块30和翻转模块20并列设置,翻转模块20的输出口与烫金模块的输入口相对,转运模块10处于翻转模块20和烫印模块30之间的中部,并与凹凸压印模块相对。其中,转运模块10设有自翻转模块20和烫印模块30之间的中部至凹凸压印模块延伸的导轨11,导轨11上滑动连接有滑动件16,滑动件16上安装有转运台18,当转运台18处于翻转模块20和烫印模块30之间的中部时,转运台18的输入口与翻转模块20的输出口相对,转运台18的输出口与烫金模块的输入口,从而保障翻转模块20上的卡片能够顺利进入转运模块10,转运模块10上的卡片能够顺利进入烫印模块3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翻转模块20也可以和凹凸压印装置并列设置,转运模块10处于翻转模块20和凹凸压印装置之间的中部,并与烫印模块30相对,转运模块10能够将自翻转模块20输出的卡片直接运输至凹凸压印装置进行冲压,而后再转运至烫印模块30。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4至图16,转运模块10还包括第三电机12和齿形皮带13,齿形皮带13的延伸方向并行于导轨11的延伸方向,第三电机12的输出轴套925设有第一皮带轮14,齿形皮带13的一端套设于第一皮带轮14,另一端套设有第二皮带轮15,第一皮带轮14和第二皮带轮15分设于导轨11的两端,滑动件16与齿形皮带13的一处相连接,在第三电机12驱动第一皮带轮14转动,齿形皮带13循环转动时,滑动件16沿导轨11与齿形皮带13同步活动,从而实现转运台18将卡片在翻转模块20或烫印模块30和凹凸压印装置之间传输。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4至图16,滑动件16设有检测凸部17,导轨11远离凹凸压印装置的一端设有第四传感器240,在滑动件16沿导轨11滑动至远离凹凸压印装置的一端时,也即,转运台18的输入口与翻转模块20的输出口相对时,第四传感器240能够识别到检测凸部17,以使控制器控制第三电机12停止运转,保障卡片自翻转模块20能够顺利进入转运模块10,或,转运模块10上的卡片能够顺利进入烫印模块30。此外,当滑动件16滑动至导轨11靠近凹凸压印装置的一端后,控制器控制凹凸压印装置开始运转,并依据卡片上需要压印字体的位置调节滑动件16在导轨11的位置,以及调节卡片相对转运台18的位置。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卡片被转运台18上的相对滚筒夹紧,电机驱动滚筒转动即可调节卡片与转运台18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4至图16,转运模块10还包括限位架19,限位架19位于导轨11远离凹凸压印装置的一端,当滑动件16沿导轨11滑动至远离凹凸压印装置的一端时,限位架19在导轨11的延伸方向上与滑动件16相抵接,以避免在转运模块10出现故障时,滑动件16从导轨11上掉落,损坏制卡机和卡片。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5至图17,制卡机还包括转运模块10、两个烫印模块30,两个烫印模块30和凹凸压印装置呈三角分布,转运模块10用于转运卡片。需要说明的是,卡片自任一个烫印模块30进入制卡机,而后,通过转运模块10分别转运至凹凸压印装置进行压印或烫印模块30进行烫印或输出,当卡片被转运至凹凸压印装置,并在凹凸压印装置内完成字体的冲压后,转运模块10将卡片转运至烫印对应涂料的烫印模块30,以在卡片被压印成型的字体上烫印涂料,其中,卡片可以在一个烫印模块30烫印后,再由另一烫印模块30进行二次烫印,卡片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具有预设涂料的烫印模块30进行烫印,最后,从制卡机对应任一烫金模块设置的输出口输出。如此,制卡机可以提供不同烫印涂料的选择,在卡片进过冲压工艺后,可以烫印出更加丰富的色彩。
需要说明的是,该转运模块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制卡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凹凸压印装置,应用于制卡机,所述凹凸压印装置用于在卡片上冲压出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压印装置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码盘和第二码盘,所述第一码盘和所述第二码盘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码盘和所述第二码盘的间隙用于供所述卡片放置;
第一驱动机构,设于所述第一码盘背离所述第二码盘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推动所述第一码盘上字模活动;以及
第二驱动机构,设于所述第二码盘背离所述第一码盘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相互独立运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推动所述第二码盘的字模活动,以使所述第一码盘与所述第二码盘在所述卡片上冲压出字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凸压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卡机还包括控制器和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具有第一复位位置在所述卡片上冲压出字体的第一冲压位置,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第一复位位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在所述第一复位位置和所述第一冲压位置之间往复活动;
所述制卡机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具有第二复位位置和在所述卡片上冲压出字体的第二冲压位置,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第二复位位置,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在所述第二复位位置和所述第二冲压位置之间往复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凹凸压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具有激发位置,所述激发位置处于自所述第二冲压位置至所述第二复位位置之间,所述制卡机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的第三传感器,所述第三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激发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凹凸压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传动结构和第一冲压头,所述第一冲压头设于所述第一码盘背离所述第二码盘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结构,所述第一传动结构能推动所述第一冲压头抵推所述第一码盘上的字模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凹凸压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结构配置为凸轮,所述凸轮处于所述第一冲压头背离所述第一码盘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凸轮转动;
于所述第一冲压位置,所述凸轮的高点抵压于所述第一冲压头,于所述第一复位位置,所述凸轮的低点与所述第一冲压头相对。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凹凸压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传动结构和第二冲压头,所述第二冲压头设于所述第二码盘背离所述第一码盘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结构,所述第二传动结构能推动所述第二冲压头抵推所述第二码盘上的字模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凹凸压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结构包括架体、曲轴和连杆,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连接于所述曲轴,所述曲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架体,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曲轴转动连接,另一端处于所述第二冲压头背离所述第二码盘的一侧,用于推动所述第二冲压头活动;
自所述第二冲压位置至所述第二复位位置,所述曲轴和所述连杆的连接处朝远离所述第二冲压头的方向活动,自所述第二复位位置至所述第二冲压位置,所述曲轴和所述连杆的连接处朝靠近所述第二冲压头的方向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凹凸压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远离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曲轴,所述第二杆体远离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架体,所述连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夹角;
所述第二杆体和所述架体转动连接的转轴上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包括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所述第一扭臂抵接于所述架体,所述第二扭臂抵接于所述第二杆体的背离所述第二冲压头的一侧,用于提供朝向所述第二冲压头的推力。
9.一种制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卡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卡机还包括转运模块、烫印模块和翻转模块,所述翻转模块、所述凹凸压印装置和所述烫印模块呈三角分布,所述转运模块用于转运卡片;
或,所述制卡机还包括转运模块、两个烫印模块,两个所述烫印模块和所述凹凸压印装置呈三角分布,所述转运模块用于转运卡片。
CN202322383580.4U 2023-09-01 2023-09-01 凹凸压印装置和制卡机 Active CN2207206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83580.4U CN220720601U (zh) 2023-09-01 2023-09-01 凹凸压印装置和制卡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83580.4U CN220720601U (zh) 2023-09-01 2023-09-01 凹凸压印装置和制卡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20601U true CN220720601U (zh) 2024-04-05

Family

ID=90491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83580.4U Active CN220720601U (zh) 2023-09-01 2023-09-01 凹凸压印装置和制卡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206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89370U (zh) 一种灯面罩冲压机
CN220720601U (zh) 凹凸压印装置和制卡机
CN117048187A (zh) 凹凸压印装置和制卡机
EP1892082A2 (en) Linear motor mounted press machine and press working method
CN216545375U (zh) 一种打码机用辅助定位组件
CN220720602U (zh) 凹凸压印装置和制卡机
CN220720603U (zh) 凹凸压印装置和制卡机
CN2920637Y (zh) 半自动平压压痕模切机
CN2582777Y (zh) 用于板材冲压的偏心式多模错位换模装置
US3886862A (en) Selective printing apparatus
CN210415967U (zh) 压印装置和制卡机
US4620468A (en) Punching machine
CN112044992A (zh) 一种可调节的双面折弯机构
KR101557097B1 (ko) 시트재 천공장치
CN218015251U (zh) 一种汽车门加强板连续冲压模具
CN214601514U (zh) 马达冲压铆合模具
CN217141913U (zh) 自动推料装置
CN218930042U (zh) 装盒设备的压印装置及装盒设备
CN216002161U (zh) 一种新能源车用电池框架锁止机构
CN218985920U (zh) 一种纸箱标签压印机构
CN215512756U (zh) 一种印刷用冲床
CN219746029U (zh) 一种冲孔网板精密冲压设备
CN214442783U (zh) 一种双工位压铆机的下模换模机构
CN216937894U (zh) 一种气动连续冲压设备
CN212945425U (zh) 用于粉末冶金压制机的凸轮驱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