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13868U - 一种可单手操控插入部转动的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单手操控插入部转动的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13868U
CN220713868U CN202321625741.XU CN202321625741U CN220713868U CN 220713868 U CN220713868 U CN 220713868U CN 202321625741 U CN202321625741 U CN 202321625741U CN 220713868 U CN220713868 U CN 2207138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oscope
knob
self
endoscope handle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2574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松
秦仁义
王敏
张航
张振雄
陆才鹤
陈驰
胡学成
张友林
吴淑香
余芬芬
毛业云
龙刚
李金平
张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Youc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Youc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Youc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Youc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2574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138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138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138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单手操控插入部转动的内窥镜,包括内窥镜手柄、连接于内窥镜手柄前端的硬管和同轴固定于硬管前端的软管,内窥镜手柄上设置有与硬管连通、用于注水和插入器械的工作通道接头,软管与内窥镜手柄之间连接有弯曲转向机构;内窥镜手柄的前端转动连接有可单手操控的旋钮,硬管的后部同轴固定于旋钮内,旋钮与内窥镜手柄之间设置有可使旋钮在任意转动位置自锁的旋钮自锁结构、用于限制旋钮的轴向前后位置的轴向限位结构和用于限制旋钮转动位置的转动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采用平握式操作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部可双向弯曲和轴向转动,可实现360°的视野观察,插入部的轴向转动和双向弯曲均能靠单手完成。

Description

一种可单手操控插入部转动的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窥镜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可单手操控插入部转动的内窥镜。
背景技术
内窥镜是一种带有图像观察及为其他手术器械附件提供工作通道的器械,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腹腔镜、膀胱肾盂镜、宫腔镜、支气管镜、肠胃镜等。其中按插入部的类型可分为硬性和软性两大类,硬性的内窥镜由于其插入部是刚性的,管体稳固性较好,便于插入,通常是平握住手柄部分将插入管进入人体,但由于插入部无法弯曲,导致其观察的角度和区域比较有限,存在盲区,且无法进入形状复杂的腔道组织内。软性的内窥镜其插入杆为柔性的,前端带有一段可弯曲的弯曲部,能方便进入复杂的腔道,目前,存在双向可转动、轴向可旋转的软镜,这样的软镜结构能实现无死角的大范围观察角度,但是软镜的操作手柄部分一般为竖握式手柄,这样的操控手柄不适合腹腔镜、宫腔镜、膀胱镜、耳鼻喉镜及关节镜等内窥镜手术治疗场合。此外,控制插入部的轴向旋转需要医生的另一只手去操作才行,无法单手实现插入部的轴向旋转操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单手操控插入部转动的内窥镜。
为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可单手操控插入部转动的内窥镜,包括内窥镜手柄、连接于所述内窥镜手柄前端的硬管和同轴固定于所述硬管前端的软管,所述内窥镜手柄上设置有与所述硬管连通、用于注水和插入器械的工作通道接头,所述软管与所述内窥镜手柄之间连接有弯曲转向机构;所述内窥镜手柄的前端转动连接有可单手操控的旋钮,所述硬管的后部同轴固定于所述旋钮内,所述旋钮与所述内窥镜手柄之间设置有可使所述旋钮在任意转动位置自锁的旋钮自锁结构、用于限制所述旋钮的轴向前后位置的轴向限位结构和用于限制所述旋钮转动位置的转动限位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旋钮的后部转动设置于所述内窥镜手柄前端内部;所述旋钮自锁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旋钮的外表面的自锁密封圈安装环槽,所述自锁密封圈安装环槽内设置有自锁密封圈,所述自锁密封圈压紧固定于所述自锁密封圈安装环槽与所述内窥镜手柄的前端内表面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轴向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内窥镜手柄的前端内表面上的轴向限位卡扣和开设于所述旋钮的外表面上、与所述轴向限位卡扣配合的轴向限位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限位结构包括沿所述旋钮的转动方向间隔固定连接于所述旋钮后端部的转动限位座和固定连接于所述内窥镜手柄1前端部、与所述转动限位座配合的转动限位凸台。
进一步的,所述旋钮的后端部沿所述旋钮的转动方向间隔180°布置有两个所述转动限位座。
进一步的,所述弯曲转向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内窥镜手柄1内的弯曲转向驱动装置和固定连接于所述弯曲转向驱动装置与所述软管3之间的转向钢丝。
进一步的,所述软管内沿其周向方向间隔180°设置有两根所述转向钢丝,所述转向钢丝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软管的前端内部,另一端穿过所述软管和所述硬管固定连接所述弯曲转向驱动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弯曲转向驱动装置为推杆,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内窥镜手柄内的转向轮和一端与所述转向轮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内窥镜手柄固定连接有推杆手柄的连接杆,所述内窥镜手柄上开设有用于所述连接杆前后移动的移动槽;两根所述转向钢丝固定于所述转向轮的圆周方向、间隔不小于180°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轮与所述内窥镜手柄之间连接有用于使所述转向轮在任意转动位置自锁的转向自锁结构;其包括设置于所述转向轮的中部、使所述转向轮与所述内窥镜手柄的内表面压紧的压紧块,所述转向轮的表面与所述内窥镜手柄的内表面之间压紧固定有自锁密封圈。
更进一步的,所述硬管为不可变形的硬质管结构或具有一定变形量的塑性管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采用平握式操作的内窥镜,适合腹腔镜、宫腔镜、膀胱镜、耳鼻喉镜及关节镜等特定的内窥镜手术等治疗场合。插入部的前部可双向弯曲和轴向转动,可实现360°的视野观察,插入部的轴向转动和双向弯曲均能靠单手完成,解决了目前竖握式内窥镜的双向弯曲和轴向转动需要采用双手操作的不便性。插入部的双向弯曲和轴向转动均能实现无级自锁,保证了手术中操作的精准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平握式内窥镜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平握式内窥镜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去除内窥镜手柄上壳体的平握式内窥镜的轴向截面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内窥镜头部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软管的轴向截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软管的径向截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内窥镜手柄的内部结构立体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内窥镜手柄的内部结构立体图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内窥镜手柄与旋钮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向自锁结构的轴向截面图;
其中,1—内窥镜手柄,2—工作通道接头,3—软管,4—硬管,5—工作通道管,6—内窥镜头部,7—推杆(7.1—转向轮,7.2—连接杆,7.3—推杆手柄),8—转向钢丝,9—旋钮(9.1—旋钮固定块,9.2—旋钮保护套,9.3—旋钮手柄),10—自锁密封圈,11—轴向限位卡扣,12—转动限位座,13—转动限位凸台,14—钢丝导向管,15—过渡套筒,16—移动槽,17—压紧块,18—弯曲管保护套,19—钢丝导向槽,20—压紧螺栓,21—通道管保护套,22—成像镜头,23—成像镜头信号输出线,24—图像输出线,25—工作通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可单手操控插入部转动的内窥镜,包括内窥镜手柄1和连接于内窥镜手柄1前端、用于插入人体内的插入部,内窥镜手柄1上设置有与插入部连通、用于注水和插入器械的工作通道接头2;内窥镜手柄1的前端转动连接有可单手操控的旋钮9;插入部包括软管3和前后两端分别同轴固定于软管3后端和旋钮9内的硬管4,软管3的前端同轴固定有内窥镜头部6。
如图3—5和图8—9所示,软管3和硬管4内同轴设置有与工作通道接头2连通的工作通道管5,内窥镜头部6与工作通道管5连通且固定,内窥镜头部6前端开设有与工作通道管5连通的工作通道孔25,治疗器械和冲洗液可通过工作通道接头2、工作通道管5和工作通道孔25进入人体内的治疗部位,固设于内窥镜头部6的成像镜头22通过成像镜头信号输出线23和图像输出线24连接成像设备,用于观察内窥镜前端的治疗部位状态,确定内窥镜前端的所处位置。工作通道管5、成像镜头信号输出线23均穿过插入部固定于内窥镜手柄1内。工作通道管5后端穿过硬管4的部分表面固定有通道管保护套21,以保证工作通道管5的结构稳定。
如图6—9所示的软管外面包裹有一层具有弹性的塑料皮套(弯曲管保护套18)。通过在金属管的的两侧间隔切割出若干细槽后,使金属管形成可以做双方向弯曲的弹性变形的蛇骨管,在蛇骨管的两侧压有凹槽形成钢丝导向槽19,钢丝导向槽19内可以穿入转向钢丝8,转向钢丝8的一端与弯曲蛇骨的前端焊接在一起,弯曲蛇骨尾端焊接两根不锈钢管(钢丝导向管14),钢丝导向管14内分别穿过一根转向钢丝8。软管3与内窥镜手柄1之间连接有弯曲转向机构,其包括推杆7和固定连接于推杆7与软管3之间的上述转向钢丝8。推杆7设置于内窥镜手柄1内,推杆7包括转动连接于内窥镜手柄1内的转向轮7.1和一端与转向轮7.1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内窥镜手柄1固定连接有推杆手柄7.3的连接杆7.2,内窥镜手柄1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杆7.2前后移动的移动槽16;两根转向钢丝8固定于转向轮7.1的圆周方向、间隔不小于180°的两侧。转向轮7.1与内窥镜手柄1之间连接有用于使转向轮7.1在任意转动位置自锁的转向自锁结构:如图11所示,包括设置于转向轮7.1的中部、使转向轮7.1与内窥镜手柄1的内表面压紧的压紧块17,转向轮7.1的表面与内窥镜手柄1的内表面之间压紧固定有自锁密封圈10,通过压紧螺栓20使压紧块17压紧转向轮7.1,转向轮7.1将自锁密封圈10压紧于转向轮7.1与内窥镜手柄1的内表面之间,通过转向轮7.1与自锁密封圈10之间的摩擦力实现推杆7的自锁。内窥镜手柄1内固定有过渡结构:包括固定于内窥镜手柄1内、与硬管4同轴布置的过渡套筒15,两根转向钢丝8分别穿过两根钢丝导向管14和过渡套筒15固定连接推杆7。过渡套筒15的内孔只能够穿过两根转向钢丝8,使两根转向钢丝8从钢丝导向管14的引出端到过渡套筒15以及过渡套筒15到推杆7之间形成V字形,保证从钢丝导向管14到推杆7之间的两根转向钢丝8随着插入管4转动时,转向钢丝8的长度不变,且始终处于紧绷状态,保证了软管3的弯曲精度。
在此基础上,硬管4可以是硬性的不锈钢金属管,也可以是软性的编织管,以满足内窥镜的不同需求,当硬管4为硬性的不锈钢金属管时,内窥镜具有更好的插入性和支撑性,当硬管4为软性的编织管时,内窥镜具有更好的导入性和适应性。
如图1—3和图8—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插入部的旋转是通过旋钮9实现的。具体的,旋钮9包括后部转动设置于内窥镜手柄1前端内部的旋钮固定块9.1,旋钮固定块9.1上同轴固定有旋钮手柄9.3,旋钮固定块9.1的前端同轴固定有旋钮保护套9.2,硬管4同轴插入旋钮保护套9.2并同轴固定于旋钮固定块9.1内。旋钮9与内窥镜手柄1之间设置有可使旋钮9在任意转动位置自锁的旋钮自锁结构:包括开设于旋钮固定块9.1的外表面的自锁密封圈安装环槽,自锁密封圈安装环槽内设置有自锁密封圈10,自锁密封圈10压紧固定于自锁密封圈安装环槽与内窥镜手柄1的内表面之间。内窥镜手柄1与旋钮固定块9.1之间连接有用于限制旋钮固定块9.1的轴向前后位置的轴向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内窥镜手柄1的前端内表面上的轴向限位卡扣11和开设于旋钮固定块9.1的外表面上、与轴向限位卡扣11配合的轴向限位卡槽。如图10所示,内窥镜手柄1与旋钮固定块9.1之间连接有用于限制旋钮固定块9.1转动位置的转动限位结构:包括沿旋钮固定块9.1的转动方向间隔固定连接于旋钮固定块9.1后端的转动限位座12和固定连接于内窥镜手柄1内部、与转动限位座12配合的转动限位凸台13,旋钮固定块9.1的后端沿转动方向间隔90°布置有两个转动限位座12。通过转动旋钮手柄9.3即可实现硬管4的旋转,从而带动整个插入部转动,由于转动限位座12和转动限位凸台13的配合结构,插入部刚好在左、右各90°内旋转,避免了工作通道管5旋转角度过大造成折损,通过旋转插入部和操控推杆7驱动软管3弯曲转向,可以实现插入部的多向弯曲,实现360°方向的观察,保证了插入部的弯曲功能和旋转功能可被独立控制且相互不影响。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内窥镜的操作方法是:通过转动旋钮手柄9.3控制插入部的转动角度和方向,配合前后推拉推杆手柄7.3的操作,调整插入部的前端弯曲角度,使插入部最大限度的适应人体腔道,通过成像镜头22的观察抵达病灶进行诊断或手术操作。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采用平握式操作的内窥镜,适合腹腔镜、宫腔镜、膀胱镜、耳鼻喉镜及关节镜等特定的内窥镜手术等治疗场合。插入部的前部可双向弯曲和轴向转动,可实现360°的视野观察,插入部的轴向转动和双向弯曲均能靠单手完成,解决了目前竖握式内窥镜的双向弯曲和轴向转动需要采用双手操作的不便性。插入部的双向弯曲和轴向转动均能实现无级自锁,保证了手术中操作的精准稳定。通过过渡结构解决了由于转向钢丝8的行程变化影响软管3转向精度的问题,实现了插入部的弯曲和轴向转动能互不影响。插入管轴向转动时,工作通道管5不会出现折损,保证任意状态下附属器械均能顺利进入且冲洗液可正常灌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单手操控插入部转动的内窥镜,包括内窥镜手柄(1)、连接于所述内窥镜手柄(1)前端的硬管(4)和同轴固定于所述硬管(4)前端的软管(3),所述内窥镜手柄(1)上设置有与所述硬管(4)连通、用于注水和插入器械的工作通道接头(2),所述软管(3)与所述内窥镜手柄(1)之间连接有弯曲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手柄(1)的前端转动连接有可单手操控的旋钮(9),所述硬管(4)的后部同轴固定于所述旋钮(9)内,所述旋钮(9)与所述内窥镜手柄(1)之间设置有可使所述旋钮(9)在任意转动位置自锁的旋钮自锁结构、用于限制所述旋钮(9)的轴向前后位置的轴向限位结构和用于限制所述旋钮(9)转动位置的转动限位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单手操控插入部转动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9)的后部转动设置于所述内窥镜手柄(1)前端内部;所述旋钮自锁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旋钮(9)的外表面的自锁密封圈安装环槽,所述自锁密封圈安装环槽内设置有自锁密封圈(10),所述自锁密封圈(10)压紧固定于所述自锁密封圈安装环槽与所述内窥镜手柄(1)的前端内表面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单手操控插入部转动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内窥镜手柄(1)的前端内表面上的轴向限位卡扣(11)和开设于所述旋钮(9)的外表面上、与所述轴向限位卡扣(11)配合的轴向限位卡槽。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单手操控插入部转动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限位结构包括沿所述旋钮(9)的转动方向间隔固定连接于所述旋钮(9)后端部的转动限位座(12)和固定连接于所述内窥镜手柄(1)前端部、与所述转动限位座(12)配合的转动限位凸台(1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单手操控插入部转动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9)的后端部沿所述旋钮(9)的转动方向间隔180°布置有两个所述转动限位座(1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单手操控插入部转动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转向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内窥镜手柄(1)内的弯曲转向驱动装置和固定连接于所述弯曲转向驱动装置与所述软管(3)之间的转向钢丝(8)。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单手操控插入部转动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3)内沿其周向方向间隔180°设置有两根所述转向钢丝(8),所述转向钢丝(8)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软管(3)的前端内部,另一端穿过所述软管(3)和所述硬管(4)固定连接所述弯曲转向驱动装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单手操控插入部转动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转向驱动装置为推杆(7),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内窥镜手柄(1)内的转向轮(7.1)和一端与所述转向轮(7.1)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内窥镜手柄(1)固定连接有推杆手柄(7.3)的连接杆(7.2),所述内窥镜手柄(1)上开设有用于所述连接杆(7.2)前后移动的移动槽(16);两根所述转向钢丝(8)固定于所述转向轮(7.1)的圆周方向、间隔不小于180°的两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单手操控插入部转动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轮(7.1)与所述内窥镜手柄(1)之间连接有用于使所述转向轮(7.1)在任意转动位置自锁的转向自锁结构;其包括设置于所述转向轮(7.1)的中部、使所述转向轮(7.1)与所述内窥镜手柄(1)的内表面压紧的压紧块(17),所述转向轮(7.1)的表面与所述内窥镜手柄(1)的内表面之间压紧固定有自锁密封圈(10)。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单手操控插入部转动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管(4)为不可变形的硬质管结构或具有一定变形量的塑性管结构。
CN202321625741.XU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可单手操控插入部转动的内窥镜 Active CN2207138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25741.XU CN220713868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可单手操控插入部转动的内窥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25741.XU CN220713868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可单手操控插入部转动的内窥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13868U true CN220713868U (zh) 2024-04-05

Family

ID=90484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25741.XU Active CN220713868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可单手操控插入部转动的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138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15602B (zh) 一种辅助内窥镜治疗的可调控管道装置及其双接口装置
US5908381A (en) Directional surgical device for use with endoscope, gastroscope, colonoscope or the like
US5921915A (en) Directional surgical device for use with endoscope, gastroscope, colonoscope or the like
US4966162A (en) Flexible encoscope assembly
JP2007185394A (ja) 内視鏡装置及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JP2004174225A (ja) 電動湾曲内視鏡
CN102525595A (zh) 可弯可视手术钳
KR20190066582A (ko) 작업 채널 가이드 요소를 구비한 디바이스
CN116982911A (zh) 一种可单手操控的内窥镜
JP4624714B2 (ja) 内視鏡
CN202313595U (zh) 一种可视可弯手术钳
CN220713868U (zh) 一种可单手操控插入部转动的内窥镜
CN112205951A (zh) 一种定向弯曲的内窥镜导管
JP3581386B2 (ja) 内視鏡用穿刺針装置
JP2010511419A (ja) 経食道心エコー(tee)プローブ用の新しいベンディングネック
JPS63302836A (ja) 内視鏡用超音波診断装置
CA2285743C (en) Directional endoscopic surgical device
US11304594B2 (en) Articulating medical device
JP4475978B2 (ja) 内視鏡用鉗子
JP4153731B2 (ja) 電子走査式超音波内視鏡
US20220079419A1 (en) Endoscopic device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CN211022547U (zh) 一种用于腹腔镜手术的软内窥镜辅助引导器械
CN114680954A (zh) 可调弯医用装置
CN115137412A (zh) 一种可视化内窥镜用活检钳
CN219681432U (zh) 一种医用可调弯导管装置及介入手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