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11890U - 一种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11890U
CN220711890U CN202322069623.1U CN202322069623U CN220711890U CN 220711890 U CN220711890 U CN 220711890U CN 202322069623 U CN202322069623 U CN 202322069623U CN 220711890 U CN220711890 U CN 2207118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hell
aluminum
heat dissipation
element arran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6962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震中
刘瑜
龚士权
佟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Focus Lighting and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Focus Lighting and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Focus Lighting and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Focus Lighting and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6962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118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118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118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结构,包括:外壳、压铸铝散热鳍片和铝挤散热鳍片,其中,外壳内形成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包括:第一元件布置区域和第二元件布置区域;压铸铝散热鳍片设于外壳上,压铸铝散热鳍片正对第一元件布置区域;铝挤散热鳍片设于外壳上,铝挤散热鳍片正对第二元件布置区域;其中,第一元件布置区域内设置的元件和第二元件布置区域内设置的元件在相同时间内、同等面积下释放的热量的大小不同。本实用新型在发热较为强烈的元件集中的部分设置铝挤散热鳍片,使得发热较强烈的元件散热更快,在不改变散热结构和散热面积的前提下,平衡了系统内整体的热量,让整个系统温度不再升高,达到平衡。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压铸铝壳体一般用于元器件需要散热的电器产品的外壳,由于空间和成本的限制,该壳体散热器往往不能采取安装风扇等主动散热的方式,只能被动散热。散热在此类电器产品中非常重要。
现有技术是依靠压铸铝壳体表面的散热翅来增加散热面积被动散热。采用这种技术存在的缺陷是:现有技术是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例如添加导热垫片等普通热量传导的方式和辐射传导的方式传导到压铸铝壳体上,通过壳体上的散热翅散到空气中,当发热元件产生的热和壳体散出的热达到平衡时,产品就平稳工作,但是如果散热速度不够,就无法达到散热平衡,发热元件的温度仍然会升高,从而产品就会性能不稳定。为了达到发热量大功率元件的散热要求,那就要加大壳体的散热面积,也就是散热翅要做得更加密集,但是由于压铸铝壳体技术的限制,壳体上的散热翅不能全部做的很密集。
那么如何在不增加电器件壳体尺寸的情况下,在被动散热方式下,增加壳体的散热面积就成了当下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结构及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散热结构,其中,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内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包括:第一元件布置区域和第二元件布置区域;
压铸铝散热鳍片,所述压铸铝散热鳍片设于所述外壳上,所述压铸铝散热鳍片正对所述第一元件布置区域;
铝挤散热鳍片,所述铝挤散热鳍片设于所述外壳上,所述铝挤散热鳍片正对所述第二元件布置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元件布置区域内设置的元件和所述第二元件布置区域内设置的元件在相同时间内、同等面积下释放的热量的大小不同。
上述的散热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元件布置区域内设置的元件在相同时间内、同等面积下释放的热量的大于所述第一元件布置区域内设置的元件释放的热量。
上述的散热结构,其中,若干所述压铸铝散热鳍片依次排列在所述外壳正对所述第一元件的部分,每两个所述压铸铝散热鳍片之间均具有第一间隙;若干所述铝挤散热鳍片依次排列在所述外壳正对所述第二元件的部分,每两个所述铝挤散热鳍片之间均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大于所述第二间隙。
上述的散热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元件布置区域环绕所述第一元件布置区域设置。
上述的散热结构,其中,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铝挤散热鳍片连接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压铸铝散热鳍片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上。
上述的散热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一凹槽,所述第二壳体设于所述凹槽内。
上述的散热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间隙的尺寸不小于5mm,所述第二间隙的尺寸不小于1mm。
上述的散热结构,其中,所述压铸铝散热鳍片的厚度不小于1.5mm;所述铝挤散热鳍片的厚度不小于0.5mm。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发热较为强烈的元件集中的部分设置铝挤散热鳍片,使得发热较强烈的元件散热更快,在不改变散热结构和散热面积的前提下,平衡了系统内整体的热量,让整个系统温度不再升高达到平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中:1、外壳;2、压铸铝散热鳍片;3、铝挤散热鳍片;4、第一壳体;5、第二壳体;11、第一元件布置区域;12、第二元件布置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的示意图,参见图1所示,示出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散热结构,包括:外壳1、压铸铝散热鳍片2和铝挤散热鳍片3,外壳1内形成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包括:第一元件布置区域11和第二元件布置区域12;压铸铝散热鳍片2设于外壳1上,压铸铝散热鳍片2正对第一元件布置区域11;铝挤散热鳍片3设于外壳1上,铝挤散热鳍片3正对第二元件布置区域12;其中,第一元件布置区域11内设置的元件和第二元件布置区域12内设置的元件在相同时间内、同等面积下释放的热量的大小不同。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元件布置区域12内设置的元件在相同时间内、同等面积下释放的热量的大于第一元件布置区域11内设置的元件释放的热量。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若干压铸铝散热鳍片2依次排列在外壳正对第一元件的部分,每两个压铸铝散热鳍片2之间均具有第一间隙;若干铝挤散热鳍片3依次排列在外壳正对第二元件的部分,每两个铝挤散热鳍片3之间均具有第二间隙,第一间隙大于第二间隙。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元件布置区域12环绕第一元件布置区域11设置。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外壳包括:第一壳体4和第二壳体5,第二壳体5连接在第一壳体4上,铝挤散热鳍片3连接在第二壳体5上,压铸铝散热鳍片2连接在第一壳体4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壳体4上开设有一凹槽,第二壳体5设于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间隙的尺寸不小于5mm,第二间隙的尺寸不小于1mm。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压铸铝散热鳍片2的厚度不小于1.5mm;铝挤散热鳍片3的厚度不小于0.5mm。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根据使用的具体环境,在布置元件时候,尽量把发热高的元件布置相对集中,在这些发热元件相对密集的地方,设置间距较小的铝挤散热鳍片3,其余位置设置间距较大的压铸铝散热鳍片2。
进一步,铝挤散热鳍片3可按散热要求密集排布,从而加大散热面积,这样使在被动散热方式下,在不增加电器的外观尺寸的条件下增加了散热面积,从而使发热元件发出的热量通过更大的散热面积更快散出,达到热平衡。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根据燃热计算公式:Q=KX*FX*△T
其中:Q为散热量;
K为散热系数;
F为散热面积;
T为标准传热温度。
由上述的公式可知,散热量和散热面积呈正相关,因此设置间隙较小的铝挤散热鳍片3散热效果更好。
具体的,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间隙的尺寸为:5mm,第二间隙的尺寸为:1mm。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压铸铝散热鳍片2的厚度为:1.5mm;铝挤散热鳍片3的厚度为:0.5mm。
因此,可以推断在相同的23.5mm宽度的面积上可以设置的压铸铝散热鳍片2的数量是4个,每个压铸铝散热鳍片2具有两个散热面,压铸铝散热鳍片2的散热面的数量为8个;在相同的23.5mm宽度的面积上可以设置的铝挤散热鳍片3的数量是16个,每个铝挤散热鳍片3也具有两个散热面,铝挤散热鳍片3的散热面的数量为32个,在每个散热面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压铸铝散热鳍片2的散热面积为F1,铝挤散热鳍片3的散热面积为F2,4*F1=F2
进一步,压铸铝散热鳍片2采用铝合金制成,其型号为:ADC12,其散热系数为K1,K1的数值为96;铝挤散热器采用铝合金制成,其型号为6063铝合金,其散热系数为K2,K2的数值为140;K2/K1=1.458。
根据公式可以得出在相同面积的壳体上设置压铸铝散热鳍片2和铝挤散热鳍片3,铝挤散热鳍片3的散热量是压铸铝散热鳍片2的散热量的5.8倍。
从而针对温度较高的元件的部分采用铝挤散热鳍片3替代压铸铝,可以提高散热效率和并延长发热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内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包括:第一元件布置区域和第二元件布置区域;
压铸铝散热鳍片,所述压铸铝散热鳍片设于所述外壳上,所述压铸铝散热鳍片正对所述第一元件布置区域;
铝挤散热鳍片,所述铝挤散热鳍片设于所述外壳上,所述铝挤散热鳍片正对所述第二元件布置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元件布置区域内设置的元件和所述第二元件布置区域内设置的元件在相同时间内、同等面积下释放的热量的大小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元件布置区域内设置的元件在相同时间内、同等面积下释放的热量大于所述第一元件布置区域内设置的元件释放的热量。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压铸铝散热鳍片依次排列在所述外壳正对所述第一元件的部分,每两个所述压铸铝散热鳍片之间均具有第一间隙;若干所述铝挤散热鳍片依次排列在所述外壳正对所述第二元件的部分,每两个所述铝挤散热鳍片之间均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大于所述第二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元件布置区域环绕所述第一元件布置区域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铝挤散热鳍片连接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压铸铝散热鳍片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一凹槽,所述第二壳体设于所述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的尺寸不小于5mm,所述第二间隙的尺寸不小于1mm。
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铸铝散热鳍片的厚度不小于1.5mm;所述铝挤散热鳍片的厚度不小于0.5mm。
CN202322069623.1U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散热结构 Active CN2207118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69623.1U CN220711890U (zh)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散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69623.1U CN220711890U (zh)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散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11890U true CN220711890U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41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69623.1U Active CN220711890U (zh)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散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118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52253B2 (ja) 電子部品の冷却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212278664U (zh) 适于电子设备液冷散热的液冷板及具有其的散热单元
CN210038424U (zh) 激光光源及激光投影设备
CN220711890U (zh) 一种散热结构
WO2018196141A1 (zh) 一种功率放大器
JP2014146702A (ja) 電子装置および筐体
CN218602544U (zh) 一种具有高效散热结构的锂电池
CN213692028U (zh) 一种风冷型模块用高效散热器模块
CN210199680U (zh) 一种硅脂冷却装置
KR200319226Y1 (ko) 방사형 방열핀을 갖는 히트파이프용 방열판
CN112713128A (zh) 一种智能控制器散热方法及装置
CN215222818U (zh) 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6852902U (zh) 用于多热源散热的自然对流式散热器
CN218735700U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电源
CN216852891U (zh) 一种散热装置
CN116997166B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光电装置及光电系统
WO2021027454A1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基站
CN216527051U (zh) 密封终端设备的散热装置
CN210900107U (zh) 机顶盒
CN216852904U (zh) 具有多散热器对流式散热模组
CN213987398U (zh) 散热结构及服务器
CN220210828U (zh) 主控板散热外壳
CN211378617U (zh) 一种电子产品散热器
CN213816135U (zh) 一种半导体导热板
CN219352170U (zh) 无锋利棱角的铝制散热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