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07485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07485U
CN220707485U CN202322096103.XU CN202322096103U CN220707485U CN 220707485 U CN220707485 U CN 220707485U CN 202322096103 U CN202322096103 U CN 202322096103U CN 220707485 U CN220707485 U CN 2207074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ffle
heat exchanger
motor
air condition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9610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贵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9610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074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074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074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机壳、换热器组件及风道组件,机壳具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换热器组件设于机壳内且包括换热器部件,换热器部件包括换热器以及与换热器连接的进出管组,进出管组位于换热器的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风道组件设于机壳内且包括风机部件,风机部件包括风轮以及与风轮连接的电机,电机位于风轮的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且与进出管组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其中,进出管组与电机之间设有挡板。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在进出管组与电机之间设置挡板,可以有效避免因电机与进出管组相接触而产生的共振异音,从而可以降低空调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为了便于空调器整机布局,一般换热器的进出管组与风机部件的电机设置在同一侧,但是在空调器工作时,电机容易与进出管组接触,导致进出管组与电机之间产生共振异音。因此,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通过在进出管组与电机之间设置挡板,可以有效避免因电机与进出管组相接触而产生的共振异音,从而可以降低空调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机壳,具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换热器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且包括换热器部件,所述换热器部件包括换热器以及与所述换热器连接的进出管组,所述进出管组位于所述换热器的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风道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且包括风机部件,所述风机部件包括风轮以及与所述风轮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位于所述风轮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侧且与所述进出管组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其中,所述进出管组与所述电机之间设有挡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在进出管组与电机之间设置挡板,可以有效避免因电机与进出管组相接触而产生的共振异音,从而可以降低空调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挡板为塑料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挡板的至少部分沿所述电机的周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挡板包括挡板本体以及翻边部,所述挡板本体沿所述电机的周向延伸,所述翻边部连接于所述挡板本体的周向方向上的至少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挡板与所述电机间隔开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方向为上下方向,所述第一侧为下侧;和/或,所述进出管组具有至少一个弯折点,其中最靠近所述电机的弯折点为最近弯折点,所述最近弯折点与所述电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支架,所述挡板设于所述换热器支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挡板与所述换热器支架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出管组以及所述电机均位于所述换热器支架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侧,所述挡板设于所述换热器支架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组件包括风道蜗壳,所述风轮设于所述风道蜗壳内,所述电机位于所述风道蜗壳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侧,所述电机通过至少一个安装结构安装于所述风道蜗壳,所述电机包括电机本体,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凸耳,所述安装凸耳连接于所述电机本体的外周壁,所述安装结构与所述安装凸耳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位于所述电机本体与所述挡板之间的所述安装结构为第一安装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挡板的远离所述换热器支架的端面为挡板端面,所述挡板端面位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的远离所述换热器支架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与所述挡板端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大于或等于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与所述挡板间隔开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挡板在参考面为投影为第一投影,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在所述参考面的投影为第二投影,所述参考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机的远离所述换热器支架的轴向端面为外端面,沿第一方向且远离所述换热器支架的方向上,所述挡板端面不超出所述外端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机的远离所述换热器支架的轴向端面为外端面,沿第一方向且远离所述换热器支架的方向上,所述挡板端面超出所述外端面;所述挡板端面超出所述外端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组件包括风道蜗壳,所述风轮设于所述风道蜗壳内,所述电机位于所述风道蜗壳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侧;所述换热器支架包括支架主体、第一支架板和第二支架板,所述第一支架板以及所述第二支架板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架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支架板位于所述支架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侧,所述第一支架板形成用于避让所述风道蜗壳的避让缺口,所述挡板连接于所述避让缺口的边沿且沿所述边沿的延伸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挡板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边沿的延伸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分解图;
图3是图2中的风道组件与换热器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A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的风道组件与换热器组件的分解图;
图6是图3中的风道组件与换热器组件的装配示意图的主视图;
图7是图6中的B处的放大图;
图8是图3中的风道组件与换热器组件的装配示意图的仰视图;
图9是图8中的C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0、空调室内机;
10、机壳;11、后背板;12、进风口;13、底座;
20、换热器组件;2、换热器支架;21、支架主体;22、第一支架板;23、第二支架板;24、避让缺口;241、边沿;3、换热器部件;31、换热器;32、进出管组;321、最近弯折点;
30、风道组件;4、风机部件;41、风轮;42、电机;421、电机本体;422、安装凸耳;423、外端面;5、风道蜗壳;6、安装结构;61、橡胶垫;62、第一安装结构;
40、挡板;71、挡板本体;72、翻边部;73、挡板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
如图1-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机壳10、换热器组件20和风道组件30。可选地,空调器可以为分体式空调器,例如空调器可以为分体落地式空调器,空调器可以包括空调室内机100和空调室外机。其中空调室内机100包括上述的机壳10、换热器组件20和风道组件30。
机壳10具有进风口12以及出风口。空气可以从机壳10的进风口12进入机壳10内,机壳10内的空气可以从出风口流出机壳10进入室内。例如进风口12可以位于机壳10的后侧,出风口位于机壳10的前侧,机壳10内的气流可以通过出风口流向整机的前侧。
换热器组件20设于机壳10内且换热器组件20包括换热器部件3,换热器部件3包括换热器31以及与换热器31连接的进出管组32。换热器部件3可以通过换热器31与附近的空气发生热量交换,从而降低或升高流经换热器部件3的空气的温度,实现空调器对空气的制冷或制热效果。换热器31内具有流动的制冷剂,当空气流经换热器31时,空气可以与制冷剂之间发生热量交换,从而实现对换热器31附近气流的制冷或制热。制冷剂可以从进出管组32流入或流出换热器31,保证换热器31的换热效果。进出管组32位于换热器31的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可以便于进出管组32与其他部件的连接,同时可以合理利用换热器31的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的空间,使整机布局更合理。
风道组件30设于机壳10内且风道组件30包括风机部件4,风机部件4可以用于驱动空气从进风口12进入机壳10,流经机壳10的内部后,从机壳10的出风口流出并进入室内。风机部件4包括风轮41以及与风轮41连接的电机42,电机42可以驱动风轮41运动,从而通过风轮41的运动驱动空气流动,使空气从进风口12流向出风口。例如风轮41可以为贯流风轮41,贯流风轮41具有运行稳定及送风均匀等优点。
电机42位于风轮41的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且电机42与进出管组32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例如,整机用于控制风机部件4的控制模块可以位于风轮41的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电机42位于风轮41的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可以缩短电机42与控制模块之间的距离,减少电机42与控制模块之间连接线束的长度,同时便于电机42与控制模块的控制连接。另外,电机42与进出管组32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可以使电机42与进出管组32均位于风轮41的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使得整体结构更紧凑,从而有利于提高机壳10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其中,进出管组32与电机42之间设有挡板40。电机42与进出管组32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使得进出管组32在安装完成后,进出管组32容易与电机42相接触。空调器工作时,电机42启动并驱动风轮41运转,电机42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振动,电机42与进出管组32接触,会导致进出管组32与电机42之间产生共振现象,使得整机噪音较大,降低用户对整机的使用舒适性。
由此,进出管组32与电机42之间设有挡板40,可以通过挡板40将进出管组32与电机42间隔开,可以有效避免电机42与进出管组32接触,防止电机42的振动传递至进出管组32,从而可以降低空调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提高用户对整机的使用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在进出管组32与电机42之间设置挡板40,可以有效避免因电机42与进出管组32相接触而产生的共振异音,从而可以降低空调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挡板40为塑料件。与金属材料相比,塑料件具有成本低、生产加工方便以及质量轻等优点。并且,与金属材料相比,塑料件的阻尼性能较好。由此,挡板40为塑料件,可以使挡板40具有较好的隔振效果,降低整机的噪音,同时可以便于挡板40的生产加工,节约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9,挡板40的至少部分沿电机42的周向延伸,例如,挡板40的部分可以沿电机42的周向延伸;或者,挡板40可以全部沿电机42的周向延伸。这样设置,使得整体通过挡板40可以较好地将电机42与进出管组32在第二方向上间隔开,有效避免电机42与进出管组32接触,降低空调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图6和图8-图9,挡板40包括挡板本体71以及翻边部72,挡板本体71沿电机42的周向延伸,可以较好地将电机42与进出管组32在第二方向上间隔开,有效避免电机42与进出管组32接触,降低空调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翻边部72连接于挡板本体71的周向方向上的至少一端。例如,翻边部72可以连接于挡板本体71的周向方向上的一端;或者,翻边部72可以连接于挡板本体71的周向方向的两端。翻边部72可以提高挡板40整体的结构强度和刚度,避免挡板40发生变形,保证挡板40对电机42与进出管组32的分隔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9,挡板40与电机42间隔开设置。这样设置可以避免电机42与挡板40接触而导致电机42与挡板40之间产生共振,从而可以降低整机的噪音,同时也可以避免电机42的振动通过挡板40传递至进出管组32,引起进出管组32振动,从而保证挡板40对电机42与进出管组32的分隔效果,降低整机的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第一方向为上下方向,第一侧为下侧。进出管组32与电机42分别位于换热器31以及风轮41的下侧,可以充分利用换热器31以及风轮41下侧的空间,使整体结构更紧凑,布局更合理。同时可以便于进出管组32从机壳10的下侧引出,以及电机42与控制模块的控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图4,进出管组32具有至少一个弯折点,其中最靠近电机42的弯折点为最近弯折点321,最近弯折点321与电机42在第二方向上相对。例如,进出管组32具有一个弯折点;或者,进出管组32具有多个弯折点,其中,“多个”指的是两个及两个以上。进出管组32具有至少一个弯折点,可以使进出管组32通过弯折避让换热器31下侧的其他结构,使整体结构更紧凑,提高换热器31的下侧空间的利用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9,换热器组件20包括换热器支架2,挡板40设于换热器支架2,可以通过换热器支架2对挡板40进行固定,保证挡板40在空调器工作时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挡板40对电机42与进出管组32的分隔效果。
例如,换热器31设于换热器支架2,换热器支架2可以对换热器31起到支撑以及固定作用,换热器支架2可以与换热器31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换热器31的安装与拆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9,挡板40与换热器支架2一体成型,可以提高挡板40与换热器支架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并且可以使整体零件数量较少,提高装配效率。例如挡板40与换热器支架2可以通过注塑加工的方式一体成型,加工方便,生产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9,进出管组32以及电机42均位于换热器支架2的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可以充分利用换热器支架2下侧的空间,使整体结构更紧凑,布局更合理。挡板40设于换热器支架2的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这样设置使得挡板40与进出管组32以及电机42均位于换热器支架2的同一侧,使得挡板40在第二方向位于进出管组32以及电机42之间,从而使整体通过挡板40将电机42与进出管组32间隔开,避免电机42与进出管组32之间发生共振现象,进而降低整机的噪音,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图5和图8-图9,风道组件30包括风道蜗壳5,风轮41设于风道蜗壳5内,风道蜗壳5可以对风轮41起到支撑和固定作用,保证风轮41的稳定性。例如,风道蜗壳5可以位于换热器组件20的下游侧,使得从进风口12流入机壳10的空气,全部与换热器组件20换热,换热后的气流可以流入风道蜗壳5,沿风道蜗壳5内壁面流动,流向出风口并进入室内。
电机42位于风道蜗壳5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可以充分利用风道蜗壳5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的空间,使整体结构更紧凑,布局更合理。电机42通过至少一个安装结构6安装于风道蜗壳5。例如,电机42可以通过一个安装结构6安装于风道蜗壳5;或者,电机42可以通过多个安装结构6安装于风道蜗壳5。安装结构6可以将电机42安装固定与风道蜗壳5,提高电机42在工作时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例如,安装结构6与风道蜗壳5之间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电机42的安装与拆卸。
电机42包括电机本体421,安装结构6包括安装凸耳422,安装凸耳422连接于电机本体421的外周壁,安装结构6与安装凸耳422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这样设置使得安装结构6通过对安装凸耳422的固定,实现安装结构6对电机42整体的支撑与固定,从而可以便于电机42的安装与拆卸。
例如,安装凸耳422可以为四个,四个安装凸耳422沿电机本体421的外周壁均匀间隔排布,当电机42安装在风道蜗壳5上时,可以使电机42整体受力较均匀,从而可以提高电机42与风道蜗壳5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位于电机本体421与挡板40之间的安装结构6为第一安装结构62,沿第一方向挡板40的远离换热器支架2的端面为挡板端面73,挡板端面73位于第一安装结构62的远离换热器支架2的一侧。与其他安装结构6相比,第一安装结构62与进出管组32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较近。挡板端面73位于第一安装结构62的远离换热器支架2的一侧,可以较好地避免进出管组32与第一安装结构62相接触,防止电机42的振动通过第一安装结构62传递至进出管组32,减少进出管组32与电机42之间的共振现象,从而降低整机工作时产生的噪音。
例如,安装结构6还可以包括橡胶垫61,橡胶垫61设于安装凸耳422与风道蜗壳5之间,橡胶垫61具有高弹性的特点,使得安装结构6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当电机42通过安装结构6安装于风道蜗壳5上时,可以通过安装结构6衰减电机42传递至风道蜗壳5的振动,从而可以降低整机的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6-图7,第一安装结构62与挡板端面73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大于或等于5mm。例如第一安装结构62与挡板端面73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为H。这样设置,在整体安装完成时,可以使挡板40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一安装结构62的长度,从而可以更好地避免进出管组32与第一安装结构62相接触,防止电机42的振动通过第一安装结构62传递至进出管组32,减少进出管组32与电机42之间的共振现象,进而更好地降低整机工作时产生的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6-图9,第一安装结构62与挡板40间隔开设置。这样设置可以避免第一安装结构62与挡板40接触,防止电机42的振动通过第一安装结构62传递至挡板40,从而可以降低整机产生的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8-图9,挡板40在参考面为投影为第一投影,第一安装结构62在参考面的投影为第二投影,参考面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5mm。例如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之间的间距为L。这样设置可以使挡板40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一安装结构62之间的距离较远,从而可以更好地的避免进出管组32与第一安装结构62相接触,防止电机42的振动通过第一安装结构62传递至进出管组32,减少进出管组32与电机42之间的共振现象,进而更好地降低整机工作时产生的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4,电机42的远离换热器支架2的轴向端面为外端面423,沿第一方向且远离换热器支架2的方向上,挡板端面73不超出外端面423。这样设置,可以使挡板40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较小,避免挡板40占用换热器支架2下侧较多空间,从而可以便于整体对其他结构的位置布局,保证换热器支架2的第一侧的空间利用率。同时可以避免进出管组32与电机42的外端面423相接触,减少进出管组32与电机42之间的共振现象,从而降低整机工作时产生的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电机42的远离换热器支架2的轴向端面为外端面423,沿第一方向且远离换热器支架2的方向上,挡板端面73超出外端面423(图中未示出)。这样设置,可以较好地避免进出管组32与电机42的外端面423相接触,防止电机42的振动传递至进出管组32,减少进出管组32与电机42之间的共振现象,从而降低整机工作时产生的噪音。
挡板端面73超出外端面423的距离小于或等于5mm。若挡板端面73超出外端面423的距离过大,会导致挡板40占用换热器支架2的第一侧的较多空间,不便于在换热器支架2的第一侧的其他结构的布局,使得换热器支架2的第一侧的空间利用率较低。
由此,挡板端面73超出外端面423的距离小于或等于5mm,可以较好地避免进出管组32与电机42的外端面423相接触,防止电机42的振动传递至进出管组32,从而降低整机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同时可以使挡板端面73超出外端面423的距离较小,便于整体对其他结构的位置布局,保证换热器支架2的第一侧的空间利用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5和图8-图9,风道组件30包括风道蜗壳5,风轮41设于风道蜗壳5内,风道蜗壳5可以对风轮41起到支撑和固定作用,保证风轮41的稳定性。例如,风道蜗壳5可以位于换热器组件20的下游侧,使得从进风口12流入机壳10的空气,全部与换热器组件20换热,换热后的气流可以流入风道蜗壳5,沿风道蜗壳5内壁面流动,流向出风口并进入室内。
电机42位于风道蜗壳5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可以充分利用风道蜗壳5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的空间,使整体结构更紧凑,布局更合理。
换热器支架2包括支架主体21、第一支架板22和第二支架板23,第一支架板22以及第二支架板23分别连接于支架主体21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端,第一支架板22位于支架主体21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第一支架板22形成用于避让风道蜗壳5的避让缺口24。避让缺口24可以为风道蜗壳5提供一定的避让空间,使机壳10内部的结构更紧凑,从而可以降低整机的尺寸,并提高整机的空间利用率。
挡板40连接于避让缺口24的边沿241且挡板40沿边沿241的延伸方向延伸。这样设置可以使挡板40将电机42与进出管组32间隔开,避免进出管组32与电机42相接触,防止电机42的振动传递至进出管组32,从而降低整机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同时可以使挡板40与电机42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较小,使挡板40在第二方向上远离电机42一侧的空间较大,便于进出管组32的布局排布,从而便于进出管组32的安装与拆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5和图8-图9,挡板40的延伸长度小于边沿241的延伸长度,可以使挡板40的整体尺寸较小,减少挡板40的用料,从而降低整体的生产成本,同时可以保证挡板40对电机42与进出管组32的分隔效果。
下面参照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其中,第一方向为上下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如图1-图9所示,空调器为分体落地式空调器,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100和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100为柜机,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0、换热器组件20以及风道组件30。换热器组件20和风道组件30均设于机壳10内。
机壳10包括后背板11、前面板、顶盖和底座13,机壳10的进风口12形成在后背板11上,出风口形成在前面板上,底座13位于后背板11和前面板的下侧。顶盖位于后背板11和前面板的上侧。
换热器组件20包括换热器支架2以及换热器部件3,换热器部件3设于换热器支架2。换热器支架2包括支架主体21、第一支架板22以及第二支架板23,第一支架板22连接于支架主体21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端,第一支架板22位于支架主体21的下侧,第一支架板22形成用于避让风道组件30的避让缺口24。换热器部件3包括换热器31以及与换热器31连接的进出管组32,进出管组32位于换热器31的下侧。进出管组32包括多个弯折点。
风道组件30包括风机部件4和风道蜗壳5,风机部件4设于风道蜗壳5。风机部件4包括风轮41以及与风轮41连接的电机42。电机42位于风轮41的下侧,电机42包括电机本体421,安装结构6包括安装凸耳422以及橡胶垫61,安装结构6为四个,每个安装结构6均包括安装凸耳422,四个安装凸耳422在电机本体421的外周壁均匀间隔排布。电机42通过安装结构6设于风道蜗壳5,橡胶垫61设于安装凸耳422与风道蜗壳5之间。电机42的远离换热器支架2的轴向端面为外端面423。电机42与进出管组32的最近弯折点321在水平方向上相对。
电机42与进出管组32之间通过挡板40间隔开,挡板40连接于避让缺口24的边沿241,并且挡板40沿避让缺口24的边沿241的延伸方向延伸,挡板40的延伸长度小于边沿241的延伸长度。挡板40包括挡板本体71和翻边部72,翻边部72设于挡板本体71的周向方向上的一端。
第一安装结构62位于电机本体421与挡板40之间,第一安装结构62与挡板40间隔开设置。挡板40在上下方向上远离换热器支架2的端面为挡板端面73,挡板端面73位于第一安装结构62的远离换热器支架2的一侧,第一安装结构62与挡板端面73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H大于或等于5mm。挡板40在参考面为投影为第一投影,第一安装结构62在参考面的投影为第二投影,参考面垂直于上下方向,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之间的间距L大于或等于5mm。挡板端面73超出外端面423,挡板端面73超出外端面423的距离小于或等于5mm。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7)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具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
换热器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且包括换热器部件,所述换热器部件包括换热器以及与所述换热器连接的进出管组,所述进出管组位于所述换热器的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
风道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且包括风机部件,所述风机部件包括风轮以及与所述风轮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位于所述风轮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侧且与所述进出管组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其中,所述进出管组与所述电机之间设有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为塑料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至少部分沿所述电机的周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包括挡板本体以及翻边部,所述挡板本体沿所述电机的周向延伸,所述翻边部连接于所述挡板本体的周向方向上的至少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与所述电机间隔开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为上下方向,所述第一侧为下侧;和/或,所述进出管组具有至少一个弯折点,其中最靠近所述电机的弯折点为最近弯折点,所述最近弯折点与所述电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支架,所述挡板设于所述换热器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与所述换热器支架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管组以及所述电机均位于所述换热器支架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侧,所述挡板设于所述换热器支架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包括风道蜗壳,所述风轮设于所述风道蜗壳内,所述电机位于所述风道蜗壳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侧,所述电机通过至少一个安装结构安装于所述风道蜗壳,所述电机包括电机本体,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凸耳,所述安装凸耳连接于所述电机本体的外周壁,所述安装结构与所述安装凸耳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位于所述电机本体与所述挡板之间的所述安装结构为第一安装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挡板的远离所述换热器支架的端面为挡板端面,所述挡板端面位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的远离所述换热器支架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与所述挡板端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大于或等于5mm。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与所述挡板间隔开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在参考面为投影为第一投影,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在所述参考面的投影为第二投影,所述参考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5mm。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远离所述换热器支架的轴向端面为外端面,沿第一方向且远离所述换热器支架的方向上,所述挡板端面不超出所述外端面。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远离所述换热器支架的轴向端面为外端面,沿第一方向且远离所述换热器支架的方向上,所述挡板端面超出所述外端面;所述挡板端面超出所述外端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5mm。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包括风道蜗壳,所述风轮设于所述风道蜗壳内,所述电机位于所述风道蜗壳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侧;
所述换热器支架包括支架主体、第一支架板和第二支架板,所述第一支架板以及所述第二支架板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架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支架板位于所述支架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侧,所述第一支架板形成用于避让所述风道蜗壳的避让缺口,所述挡板连接于所述避让缺口的边沿且沿所述边沿的延伸方向延伸。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边沿的延伸长度。
CN202322096103.XU 2023-08-04 2023-08-04 空调器 Active CN2207074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96103.XU CN220707485U (zh) 2023-08-04 2023-08-04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96103.XU CN220707485U (zh) 2023-08-04 2023-08-04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07485U true CN220707485U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38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96103.XU Active CN220707485U (zh) 2023-08-04 2023-08-04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074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24566B (zh) 送风组件及具有该送风组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06765591B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US20230016748A1 (en) Fresh air module and air conditioner
US11624514B2 (en) Window air conditioner with water receiving pan and filter screen support
CN220707485U (zh) 空调器
KR20130109515A (ko) 공조기기의의 실외기의 축류팬
CN210463476U (zh) 用于空调器的风道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9761802U (zh) 风机组件和具有其的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CN114484596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312446C (zh) 空气调节器的控制盒安装结构
CN219735476U (zh) 一种吊顶电器
CN21955066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260178U (zh) 一体式空调器
CN213272834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7303013U (zh) 用于空调室外机组的支架组件、空调室外机组和空调器
CN211400080U (zh) 空调
CN213300298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261871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669585U (zh) 空调器
CN215863731U (zh) 一种薄型风机盘管
CN113375228B (zh) 空调器
CN219572081U (zh) 空调器
CN218096283U (zh) 整体机空调
CN219036872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3272927U (zh) 移动式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