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75157U -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75157U
CN220675157U CN202322329047.XU CN202322329047U CN220675157U CN 220675157 U CN220675157 U CN 220675157U CN 202322329047 U CN202322329047 U CN 202322329047U CN 220675157 U CN220675157 U CN 2206751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osol
cavity
reservoir
air inlet
atom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2904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世林
赵小强
石幸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2904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751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751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751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包括储液部、第一雾化腔、第二雾化腔、第一加热元件、第二加热元件和切换组件。储液部界定有第一储液腔、第二储液腔和主气道。切换组件的第一活动件可动设置,以使主气道选择性地与第一雾化腔与第二雾化腔中的任意一个连通,或使主气道同时与第一雾化腔和第二雾化腔连通。当第一活动件使主气道与第一雾化腔连通时,在第一雾化腔内雾化生成的气溶胶可通过主气道向外扩散,第二雾化腔与主气道之间的气路被隔断,使用者不能空吸第二雾化腔内的气体,不会导致第二雾化腔出现液体基质泄漏的问题。同理,当第一活动件使主气道与第二雾化腔连通时,也不会导致第一雾化腔出现液体基质泄漏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子雾化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生成装置是一种通过雾化液体基质产生气溶胶供用户吸食的电子产品。
为满足用户的需求,气溶胶生成装置可装载两种不同味型的液体基质,对应地,气溶胶生成装置设置有两个雾化腔和两套加热系统,两套加热系统分别对应两个雾化腔设置,加热系统用于加热液体基质以使液体基质雾化生成气溶胶。
发明人发现,在使用过程中,当前雾化腔内的气溶胶能被吸食时,使用者还能吸取到另一个雾化腔内的气体,导致另一个雾化腔内因气压降低出现液体基质渗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旨在解决双口味气溶胶生成装置在在使用过程中另一个雾化腔内可能会出现液体基质渗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
储液部,具有沿纵向相对的近端和远端,在所述储液部内部界定有并行延伸的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以及用于提供气溶胶流动路径的主气道,所述主气道延伸于所述储液部的近端和远端之间;
第一雾化腔,邻近所述储液部的远端且对应所述第一储液腔设置;
第二雾化腔,邻近所述储液部的远端且对应所述第二储液腔设置;
第一加热元件,设于所述第一雾化腔中,且其一侧与对应的第一储液腔连通,用于吸取所述第一储液腔中的液体基质并进行加热雾化;
第二加热元件,设于所述第二雾化腔中,且其一侧与对应的第二储液腔连通,用于吸取所述第二储液腔中的液体基质并进行加热雾化;
切换组件,包括第一活动件,所述第一活动件可动设置,以使所述主气道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雾化腔及所述第二雾化腔中的任意一个连通,或同时与所述第一雾化腔及所述第二雾化腔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一雾化腔的腔壁设有第一气溶胶出口,所述第一气溶胶出口用于连通所述第一雾化腔和所述主气道;所述第二雾化腔的腔壁设有第二气溶胶出口,所述第二气溶胶出口用于连通所述第二雾化腔和所述主气道;
所述第一活动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当所述第一活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动件打开所述第一气溶胶出口并封堵所述第二气溶胶出,所述第一雾化腔与所述主气道连通;当所述第一活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动件封堵所述第一气溶胶出口并打开所述第二气溶胶出口,所述第二雾化腔与所述主气道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一活动件还具有第三位置,当所述第一活动件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动件将所述第一气溶胶出口及所述第二气溶胶出口均打开,所述第一雾化腔及所述第二雾化腔均与所述主气道连通。
可选的,所述主气道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雾化腔和所述第二雾化腔之间;
所述第一活动件包括活动部、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活动部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雾化腔,且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雾化腔,所述活动部可动设置;所述第一密封部收容于所述第一雾化腔,且所述第一密封部连接于所述活动部的一端,所述第一密封部用于密封所述第一气溶胶出口;所述第二密封部收容于所述第二雾化腔,且所述第二密封部连接于所述活动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密封部用于密封所述第二气溶胶出口;所述第一活动件沿横向移动以实现各位置的切换。
可选的,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对应所述第一活动件设置的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设有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包括第一进气孔和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一出气孔与所述第一雾化腔连通;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包括第二进气孔和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二出气孔与所述第二雾化腔连通;
所述切换组件还包括对应所述安装组件设置的第二活动件,所述第二活动件可动设置,以选择性地封堵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第二进气孔中的任意一个,或将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第二进气孔都打开。
可选的,所述安装组件设于所述储液部的远端,且所述第一雾化腔和所述第二雾化腔均界定于所述安装组件与所述储液部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二活动件与所述第一活动件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活动件与所述第一活动件同步运动;当所述第一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活动件封堵所述第二进气孔,当所述第一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活动件封堵所述第一进气孔,当所述第一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活动件将所述第一进气孔及所述第二进气孔均打开。
可选的,所述第二活动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及主体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活动件,所述主体部用于封闭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示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一连接部穿设于所述安装组件上,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活动件,另一端连接所述主体部。
可选的,所述第一进气孔位于所述安装组件靠近所述第二雾化腔的一侧,所述第二进气孔位于所述安装组件靠近所述第一雾化腔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安装件及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相较于所述第二安装件更靠近雾化腔,所述第一进气孔、所述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及所述第二进气通道设于所述第二安装件上,所述第一出气孔及所述第二出气孔设于所述第一安装件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及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均为设于所述第二安装件上且基本沿横向延伸的腔体。
可选的,所述切换组件还包括拨动件,所述拨动件与所述第二活动件连接,所述拨动件活动设置,以带动所述第一活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可选的,所述主气道位于所述第一储液腔和所述第二储液腔之间。
可选的,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有的电子拨动开关,所述电子拨动开关被配置为与所述切换组件中的第一活动件联动,从而能够选择性地在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所述第二加热元件的至少一个与电源之间建立导电路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
储液部,具有沿纵向相对的近端和远端,在所述储液部内部界定有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以及用于提供气溶胶流动路径的主气道,所述主气道延伸于所述储液部的近端和远端之间;
第一雾化腔,邻近所述储液部的远端且对应所述第一储液腔设置;
第二雾化腔,邻近所述储液部的远端且对应所述第二储液腔设置;
第一加热元件,设于所述第一雾化腔中,且其一侧与对应的第一储液腔连通,用于吸取所述第一储液腔中的液体基质并进行加热雾化;
第二加热元件,设于所述第二雾化腔中,且其一侧与对应的第二储液腔连通,用于吸取所述第二储液腔中的液体基质并进行加热雾化;
切换组件,用于选择性导通所述主气道与所述第一雾化腔及所述第二雾化腔中的其中之一;并且当所述主气道与所述第一雾化腔导通时,所述切换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加热元件与电源之间建立导电路径;当所述主气道与所述第二雾化腔导通时,所述切换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加热元件与电源之间建立导电路径,或使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同时与电源之间建立导电路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储液部、加热元件和切换组件,储液部界定有第一储液腔、第二储液腔、第一雾化腔、第二雾化腔和主气道。切换组件的第一活动件可动设置,以使主气道选择性地与第一雾化腔与第二雾化腔中的任意一个连通,或使主气道同时与第一雾化腔和第二雾化腔连通。当第一活动件使主气道与第一雾化腔连通时,在第一雾化腔内雾化生成的气溶胶可通过主气道向外扩散,第二雾化腔与主气道之间的气路被隔断,使用者不能空吸第二雾化腔内的气体,不会导致第二雾化腔出现液体基质泄漏的问题。同理,当第一活动件使主气道与第二雾化腔连通时,在第二雾化腔内雾化生成的气溶胶可通过主气道向外扩散,第一雾化腔与主气道之间的气路被隔断,使用者不能空吸第一雾化腔内的气体,也不会导致第一雾化腔出现液体基质泄漏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安装组件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气溶胶生成装置;1、壳体;11、储液部;111、第一雾化腔;1111、第一气溶胶出口;112、第二雾化腔;1121、第二气溶胶出口;113、主气道;114、第一储液腔;115、第二储液腔;12、安装槽;2、切换组件;21、第一活动件;211、活动部;212、第一密封部;213、第二密封部;22、第二活动件;221、主体部;222、第一连接部;223、第二连接部;2231、卡槽;23、拨动件;3、安装组件;31、第一进气通道;311、第一进气孔;312、第一出气孔;32、第二进气通道;321、第二进气孔;322、第二出气孔;33、第一安装件;34、第二安装件;4、第一加热元件;5、第二加热元件;6、控制电路板;61、电子拨动开关;611、基体;612、凸起部;7、主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100,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包括壳体1、切换组件2、安装组件3、第一加热元件4、第二加热元件5、控制电路板6和主电路板7。壳体1用于提供安装空间,切换组件2穿设于壳体1,切换组件2用于切换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气溶胶口味,以使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可以在至少两个口味之间切换。安装组件3收容于壳体1内,安装组件3用于为其他组件提供安装基础。第一加热元件4和第二加热元件5均收容于壳体1内,第一加热元件4和第二加热元件5均用于加热液体基质以使其雾化。主电路板7收容于壳体1内,主电路板7用于为各电子元器件提供电连接。控制电路板6收容于壳体1内,控制电路板6用于控制加热元件的通电状态。
图2中X轴所示方向为横向方向,图2中Y轴所示方向为纵向方向。壳体1的一部分被配置为储液部11,储液部11具有沿纵向相对的近端和远端,储液部11沿纵向具有相对的近端和远端。储液部11的内部界定有主气道113、第一储液腔114和第二储液腔115。第一储液腔114和第二储液腔115沿纵向并行延伸。第一储液腔114用于储存液体基质。第二储液腔115位于第一储液腔114的一侧,第二储液腔115与第一储液腔114并行延伸,第二储液腔115用于储存液体基质。主气道113用于向壳体1外输送气溶胶,主气道113延伸于储液部11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即主气道113沿纵向延伸。主气道113位于第一储液腔114和第二储液腔115之间,以降低气路的总长度,可减少冷凝液的生成。主气道113与外界相通,使用者可通过主气道113吸食生成的气溶胶。
壳体1的一部分被配置为第一雾化腔111和第二雾化腔112。第一雾化腔111和第二雾化腔112位于储液部11的纵向方向的远端。第一雾化腔111位于储液部11的一侧,第一雾化腔111对应第一储液腔114设置,第一雾化腔111为液体基质雾化生成气溶胶的空间。第一雾化腔111的腔壁设有第一气溶胶出口1111,第一气溶胶出口1111位于靠近主气道113的一侧,第一气溶胶出口1111用于连通第一雾化腔111和主气道113,第一雾化腔111内生成的气溶胶可通过第一气溶胶出口1111进入主气道113。第二雾化腔112对应第二储液腔115设置,第二雾化腔112位于第一雾化腔111的一侧,第二雾化腔112为液体基质雾化生成气溶胶的空间。第二雾化腔112的腔壁设有第二气溶胶出口1121,第二气溶胶出口1121位于靠近主气道113的一侧,第二气溶胶出口1121用于连通第二雾化腔112和主气道113,第二雾化腔112内生成的气溶胶可通过第二气溶胶出口1121进入主气道11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雾化腔111和第二雾化腔112不是由壳体1形成,而是由收容于壳体1的零部件形成。
对于上述壳体1,壳体1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以形成上述储液部11,使得储液部11内具有第一雾化腔111、第二雾化腔112、主气道113、第一储液腔114和第二储液腔115。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外壳(图未示)和储液部11,外壳和储液部11在制造后组装在一起,以形成上述壳体11。
第一加热元件4对应所述第一储液腔114设置,第一加热元件4的一侧与第一储液腔114连通,第一加热元件4的一侧吸取第一储液腔114内储存的液体基质并进行加热雾化,以将液体基质雾化并生成气溶胶,生成的气溶胶进入主气道113并被用户吸走。第一加热元件4的具体形式可为多孔陶瓷,多孔陶瓷设置有大量微孔,以吸取第一储液腔114内的液体基质,多孔陶瓷与第一雾化腔111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发热丝,发热丝通电后将吸取的液体基质加热雾化,并形成气溶胶,气溶胶从第一雾化腔111进入主气道113以被用户吸走。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加热元件4的具体形式并不局限于多孔陶瓷。
第二加热元件5对应所述第二储液腔115设置,第二加热元件5的一侧与第二储液腔115连通,第二加热元件5的一侧吸取第二储液腔115内储存的液体基质并进行加热雾化,以将液体基质雾化并生成气溶胶。第二加热元件5的具体形式可为多孔陶瓷,多孔陶瓷设置有大量微孔,以吸取第二储液腔115内的液体基质,多孔陶瓷与第二雾化腔112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发热丝,发热丝通电后将吸取的液体基质加热雾化,并形成气溶胶,气溶胶从第二雾化腔112进入主气道113以被用户吸走,生成的气溶胶进入主气道113并被用户吸走。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加热元件5的具体形式并不局限于多孔陶瓷。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安装组件3设于储液部11的远端,第一雾化腔111和第二雾化腔112界定于安装组件3和储液部11之间。安装组件3对应第一活动件21设置,安装组件3位于第一活动件21的一端。安装组件3设有第一进气通道31和第二进气通道32,第一进气通道31和第二进气通道32相互分隔。第一进气通道31包括第一进气孔311和第一出气孔312,第一进气孔311位于安装组件3背离第一活动件21的一端,第一进气孔311位于安装组件3靠近第二雾化腔112的一侧,第一出气孔312位于安装组件3朝向第一活动件21的一端,第一出气孔312与第一雾化腔111连通。第二进气通道32包括第二进气孔321和第二出气孔322,第二进气孔321位于安装组件3背离第一活动件21的一端,第二进气孔321位于安装组件3靠近第一雾化腔111的一侧,第二出气孔322位于安装组件3朝向第一活动件21的一端,且第二出气孔322与第一出气孔312分别位于安装组件3的两侧,第二出气孔322与第二雾化腔112连通。
对于上述安装组件3,安装组件3包括第一安装件33和第二安装件34,第一安装件33相较于第二安装件34更靠近第一雾化腔111和第一雾化腔112,第一出气孔312和第二出气孔322设于第一安装件33上。第一进气孔311、第二进气孔321、第一进气通道31和第二进气通道32均设于第二安装件34上。上述第一进气通道31和第二进气通道32均为基本沿横向延伸的腔体,第一进气孔311位于横向的右侧,且第二进气孔321位于横向的左侧,因此,从第一进气孔311进入第一进气通道31可进入位于横向左侧的第一雾化腔111,从第二进气孔321进入第二进气通道32可进入位于横向右侧的第二雾化腔112,可实现气路的交叉布置。
请参阅图3和图5,对于上述切换组件2,切换组件2包括第一活动件21、第二活动件22和拨动件23。第一活动件21设置于安装组件3的一端,第一活动件21用于控制第一雾化腔111和第二雾化腔112与主气道113的通断。
第一活动件21对应第一雾化腔111和第二雾化腔112设置,第一活动件21可动设置。在第一活动件21运动的过程中,使得主气道113选择性地与第一雾化腔111和第二雾化腔112中的任意一个连通。例如,在第一活动件21运动的过程中,当第一活动件21使主气道113与第一雾化腔111连通时,在第一雾化腔111内雾化生成的气溶胶可通过主气道113向外扩散,在此过程中,第二雾化腔112与主气道113之间的气路被隔断,使用者不能空吸第二雾化腔112的气体,不会导致第二雾化腔112出现液体基质泄漏的问题。同理,在第一活动件21运动的过程中,当第一活动件21使主气道113与第二雾化腔112连通时,在第二雾化腔112内雾化生成的气溶胶可通过主气道113向外扩散,在此过程中,第一雾化腔111与主气道113之间的气路被隔断,使用者不能空吸第一雾化腔111的气体,也不会导致第一雾化腔111出现液体基质泄漏的问题。即使用者在切换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气溶胶味型时,气路也随之切换。
当第一雾化腔111和第二雾化腔112内雾化生成的气溶胶的味道不同时,通过控制第一活动件21,可使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在两个口味之间切换。
由于第一活动件21可动设置,因此,第一活动件2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其中,当第一活动件21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雾化腔111与第一气溶胶出口1111连通,且第一活动件21封堵第二气溶胶出口1121,第一雾化腔111内生成的气溶胶可通过第一气溶胶出口1111进入主气道113。当第一活动件21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雾化腔112与第二气溶胶出口1121连通,且第一活动件21封堵第一气溶胶出口1111,第二雾化腔112内生成的气溶胶可通过第二气溶胶出口1121进入主气道113。当第一活动件21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一活动件21将第一气溶胶出口1111和第二气溶胶出口1121均打开,此时,第一雾化腔111和第二雾化腔112均与主气道113连通,第一雾化腔111内生成的气溶胶可进入主气道113,且第二雾化腔112内生成的气溶胶也可进入主气道113。
需要注意的是,当第一活动件21位于第三位置时,使用者可同时吸取第一雾化腔111和第二雾化腔112的气溶胶,并且不会出现空吸气体的问题。
请参阅图4至图6,第二活动件22位于安装组件3背离第一活动件21的一端,第二活动件22用于选择性地封堵第一进气孔311和第二进气孔321中的任意一个,或将第一进气孔311和第二进气孔321均打开。因此,通过控制第二活动件22的位置,可实现给第一进气通道31或第二进气通道32中的任意一个输送空气,或同时给第一进气孔311和第二进气孔321输送空气,以为液体基质提供雾化所需的空气。
第二活动件22与第一活动件21连接,以使第二活动件22与第一活动件21同步运动,即第二活动件22与第一活动件21其中的任意一个运动时,第二活动件22与第一活动件21中的另一个也随之运动。当第一活动件21由第二位置或第三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时,第一活动件21带动第二活动件22沿横向朝第一雾化腔111一侧运动,此时,第二活动件22封堵第二进气孔321,且第一进气孔311处于未被封堵状态,外界的空气可从第一进气孔311进入第一进气通道31,再进入第一雾化腔111。当第一活动件21由第一位置或第三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时,第一活动件21带动第二活动件22沿横向朝第二雾化腔112一侧运动,此时,第二活动件22封堵第一进气孔311,且第二进气孔321处于未被封堵状态,外界的空气可从第二进气孔321进入第二进气通道32,再进入第二雾化腔112。当第一活动件21由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三位置时,第一活动件21带动第二活动件22沿横向朝第一雾化腔111和第二雾化腔112的中心运动,此时,且第二活动件22未封堵第一进气孔311,且第二活动件22也未封堵第二进气孔321,外界的空气可同时进入第一雾化腔111和第二雾化腔112。第二活动件22与第一活动件21同步运动可使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操作更加简便。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活动件21和第二活动件22的运动相互独立,即通过不同的按钮分别拨动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22。
请参阅图1和图5,拨动件23穿设于壳体1,具体地,壳体1设有安装槽12,安装槽12为通槽,拨动件23可滑动地收容于安装槽12内。拨动件23的一侧与第二活动件22连接,由于拨动件23活动设置,因此,拨动件23在滑动时带动第二活动件22运动,进而带动第一活动件21运动,以实现控制第一活动件21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之间和第三位置之间往复运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拨动件23与第一活动件21连接,拨动件23在滑动时带动第一活动件21运动,通过第一活动件21带动第二活动件22运动。
请参阅图7,对于上述第一活动件21,第一活动件21包括活动部211、第一密封部212和第二密封部213。活动部211大致呈板状,活动部211的一端收容于第一雾化腔111,活动部211的另一端收容于第二雾化腔112。活动部211可动设置,当活动部211朝第一雾化腔111一侧运动时,活动部211的大部分收容于第一雾化腔111,活动部211的另外一小部分收容于第二雾化腔112。当活动部211朝第二雾化腔112一侧运动时,活动部211的大部分收容于第二雾化腔112,活动部211的另外一小部分收容于第一雾化腔111。可以理解的是,活动部211始终同时位于第一雾化腔111和第二雾化腔112内
第一密封部212大致呈板状,第一密封件收容于第一雾化腔111,第一密封件连接于活动部211的一端。当活动部211运动时,第一密封部212也随活动部211一起运动。
第二密封部213大致呈板状,第二密封件收容于第二雾化腔112,第二密封件连接于活动部211的另一端。当活动部211运动时,第二密封部213也随活动部211一起运动。
第一活动件21沿横向运动以实现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间的切换。当第一活动件21由第一位置或第三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时,活动部211沿横向朝第二雾化腔112一侧运动,活动部211带动第一密封部212和第二密封部213沿横向运动,此时第一密封部212贴合第一气溶胶出口1111,以封堵第一气溶胶出口1111,并且此时第二密封部213与第二气溶胶出口1121间隔设置,第二气溶胶出口1121未被封堵,第二雾化腔112内的气溶胶可从第二气溶胶出口1121进入主气道113。当第一活动件21由第二位置或第三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时,活动部211沿横向朝第一雾化腔111一侧运动,活动部211带动第一密封部212和第二密封部213沿横向运动,此时第二密封部213贴合第二气溶胶出口1121,以封堵第二气溶胶出口1121,并且此时第一密封部212与第一气溶胶出口1111间隔设置,第一气溶胶出口1111未被封堵,第一雾化腔111内的气溶胶可从第一气溶胶出口1111进入主气道113。当第一活动件21由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三位置时,活动部211沿横向朝第一雾化腔111和第二雾化腔112之间的中心运动,即活动部211相较于第一雾化腔111和第二雾化腔112处于居中位置,此时第一密封部212与第一气溶胶出口1111间隔设置,且第二密封部213与第二气溶胶出口1121间隔设置,第一雾化腔111内的气溶胶可从第一气溶胶出口1111进入主气道113,第二雾化腔112内的气溶胶可从第二气溶胶出口1112进入主气道113。
请参阅图7,对于上述第二活动件22,第二活动件22包括主体部221、第一连接部222和第二连接部223。主体部221大致呈块状,主体部221位于安装组件3背离第一活动件21的一端,主体部221在运动的过程中封堵第一进气孔311和第二进气孔321中的任意一个。第一连接部222大致呈长条状,第一连接部222位于主体部221靠近第一活动件21的一端,第一连接部222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221连接,第一连接部222的另一端与第一活动件21连接,以实现第一活动件21和第二活动件22的连接。第二连接部223大致呈片状,第二连接部223位于主体部221背离第一连接部222的一端,第二连接部223朝背离第一连接部222的一端延伸。第二连接部223设有卡槽2231。
上述拨动件23与第二连接部223连接,拨动件23与第二连接部223的连接可以为粘接或卡接或通过螺钉螺栓连接。使用者在使用时推动拨动件23,拨动件23带动第二活动件22运动,且第二活动件22带动第一活动件21运动,以使第一活动件21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之间来回切换。
请参阅图2,对于上述主电路板7,主电路板7收容于安装腔,主电路板7与控制电路板6电连接,以向控制电路板6输送电能。
请参阅图2、图3和图6,对于上述控制电路板6,控制电路板6对应安装组件3设置,具体地,控制电路板6位于安装组件3背离第一活动件21的一侧,控制电路板6与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间隔设置。控制电路板6分别与第一加热元件4以及第二加热元件5电连接。
请参阅图7,控制电路板6设有电子拨动开关61,具体地,电子拨动开关61包括基体611和凸起部612,其中,基体611为电子拨动开关61的主要部分,凸起部612连接于基体611的一侧,凸起部612收容于第二连接部223的卡槽2231内,以实现电子拨动开关61与第二活动件22的连接。凸起部612还可以与第二连接部223粘接或通过螺钉连接,以增加电子拨动开关61与第二活动开关的连接强度。
由于电子拨动开关61与拨动件23、第一活动件21或第二活动件22连接,因此,当拨动件23、第一活动件21或第二活动件22在运动时,带动电子拨动开关61运动,以使控制电路板6与第一加热元件4或第二加热元件5导通。例如,当推动拨动开关,且第一活动件21处于第一位置时,此时电子拨动开关61导通第一加热元件4与控制电路板6的电连接,此时第一加热元件4通电发热。当推动拨动开关,且第一活动件21处于第二位置时,此时电子拨动开关61导通第二加热元件5与控制电路板6的电连接,此时第二加热元件5通电发热。当推动拨动开关,且第一活动件21处于第三位置时,此时电子拨动开关61导通第一加热元件4与控制电路板6的电连接,且导通第二加热元件5与控制电路板6的电连接,此时第一加热元件4和第二加热元件5均通电发热。
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还包括电源,电源与控制电路板6电连接。当第一活动件21处于第一位置时,电源通过电子拨动开关61与第一加热元件4导通,以为与第一加热元件4提供电能。当第一活动件21处于第二位置时,电源通过电子拨动开关61与第二加热元件5导通,以为与第二加热元件5提供电能。当第一活动件21处于第三位置时,电源通过电子拨动开关61同时与第一加热元件4和第二加热元件5导通,以为与第一加热元件4和第二加热元件5提供电能。
综上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包括储液部11、切换组件2、第一雾化腔111、第二雾化腔112、第一加热元件4和第二加热元件5。储液部11具有沿纵向相对的近端和远端,在储液部11内部界定有第一储液腔114和第二储液腔115以及用于提供气溶胶流动路径的主气道113,主气道113延伸于储液部11的近端和远端之间。第一雾化腔111邻近储液部11的远端且对应第一储液腔114设置,第二雾化腔112邻近储液部11的远端且对应第二储液腔115设置。第一加热元件4和第二加热元件5分别对应第一雾化腔111和第二雾化腔112设置。切换组件2的第一活动件21可动设置,以使主气道113选择性地与第一雾化腔111与第二雾化腔112中的任意一个连通,或使主气道113同时与第一雾化腔111和第二雾化腔112连通。当第一活动件21使主气道113与第一雾化腔111连通时,在第一雾化腔111内雾化生成的气溶胶可通过主气道113向外扩散,第二雾化腔112与主气道113之间的气路被隔断,使用者不能空吸第二雾化腔112内的气体,不会导致第二雾化腔112出现液体基质泄漏的问题。同理,当第一活动件21使主气道113与第二雾化腔112连通时,在第二雾化腔112内雾化生成的气溶胶可通过主气道113向外扩散,第一雾化腔111与主气道113之间的气路被隔断,使用者不能空吸第一雾化腔111内的气体,也不会导致第一雾化腔111出现液体基质泄漏的问题。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一储液腔114和第二储液腔115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储液腔114和第二储液腔115之间间隔设置。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还包括,切换组件2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具体地,当切换组件2选择将主气道113与第一雾化腔111导通时,切换组件2还同时将第一加热元件4与电源导通,以使第一加热元件4可通电加热液体基质。当切换组件2选择将主气道113与第二雾化腔112导通时,切换组件2还同时将第二加热元件5与电源导通,以使第二加热元件5可通电加热液体基质。
控制第一加热元件4和第二加热元件5的两个开关(图未示)可分别设置于切换组件2,当切换组件2选择将主气道113与第一雾化腔111导通时可触发控制第一加热元件4工作的开关,当切换组件2选择将主气道113与第二雾化腔112导通时可触发控制第二加热元件5工作的开关。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部,具有沿纵向相对的近端和远端,在所述储液部内部界定有并行延伸的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以及用于提供气溶胶流动路径的主气道,所述主气道延伸于所述储液部的近端和远端之间;
第一雾化腔,邻近所述储液部的远端且对应所述第一储液腔设置;
第二雾化腔,邻近所述储液部的远端且对应所述第二储液腔设置;
第一加热元件,设于所述第一雾化腔中,且其一侧与对应的第一储液腔连通,用于吸取所述第一储液腔中的液体基质并进行加热雾化;
第二加热元件,设于所述第二雾化腔中,且其一侧与对应的第二储液腔连通,用于吸取所述第二储液腔中的液体基质并进行加热雾化;
切换组件,包括第一活动件,所述第一活动件可动设置,以使所述主气道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雾化腔及所述第二雾化腔中的任意一个连通,或同时与所述第一雾化腔及所述第二雾化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雾化腔的腔壁设有第一气溶胶出口,所述第一气溶胶出口用于连通所述第一雾化腔和所述主气道;所述第二雾化腔的腔壁设有第二气溶胶出口,所述第二气溶胶出口用于连通所述第二雾化腔和所述主气道;
所述第一活动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当所述第一活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动件打开所述第一气溶胶出口并封堵所述第二气溶胶出,所述第一雾化腔与所述主气道连通;当所述第一活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动件封堵所述第一气溶胶出口并打开所述第二气溶胶出口,所述第二雾化腔与所述主气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件还具有第三位置,当所述第一活动件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动件将所述第一气溶胶出口及所述第二气溶胶出口均打开,所述第一雾化腔及所述第二雾化腔均与所述主气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道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雾化腔和所述第二雾化腔之间;
所述第一活动件包括活动部、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活动部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雾化腔,且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雾化腔,所述活动部可动设置;所述第一密封部收容于所述第一雾化腔,且所述第一密封部连接于所述活动部的一端,所述第一密封部用于密封所述第一气溶胶出口;所述第二密封部收容于所述第二雾化腔,且所述第二密封部连接于所述活动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密封部用于密封所述第二气溶胶出口;所述第一活动件沿横向移动以实现各位置的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对应所述第一活动件设置的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设有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包括第一进气孔和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一出气孔与所述第一雾化腔连通;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包括第二进气孔和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二出气孔与所述第二雾化腔连通;
所述切换组件还包括对应所述安装组件设置的第二活动件,所述第二活动件可动设置,以选择性地封堵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第二进气孔中的任意一个,或将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第二进气孔都打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设于所述储液部的远端,且所述第一雾化腔和所述第二雾化腔均界定于所述安装组件与所述储液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件与所述第一活动件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活动件与所述第一活动件同步运动;当所述第一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活动件封堵所述第二进气孔,当所述第一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活动件封堵所述第一进气孔,当所述第一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活动件将所述第一进气孔及所述第二进气孔均打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及主体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活动件,所述主体部用于封闭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示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一连接部穿设于所述安装组件上,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活动件,另一端连接所述主体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孔位于所述安装组件靠近所述第二雾化腔的一侧,所述第二进气孔位于所述安装组件靠近所述第一雾化腔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安装件及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相较于所述第二安装件更靠近雾化腔,所述第一进气孔、所述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及所述第二进气通道设于所述第二安装件上,所述第一出气孔及所述第二出气孔设于所述第一安装件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及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均为设于所述第二安装件上且基本沿横向延伸的腔体。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组件还包括拨动件,所述拨动件与所述第二活动件连接,所述拨动件活动设置,以带动所述第一活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道位于所述第一储液腔和所述第二储液腔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有的电子拨动开关,所述电子拨动开关被配置为与所述切换组件中的第一活动件联动,从而能够选择性地在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所述第二加热元件的其中之一与电源之间建立导电路径,或使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同时与电源之间建立导电路径。
15.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部,具有沿纵向相对的近端和远端,在所述储液部内部界定有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以及用于提供气溶胶流动路径的主气道,所述主气道延伸于所述储液部的近端和远端之间;
第一雾化腔,邻近所述储液部的远端且对应所述第一储液腔设置;
第二雾化腔,邻近所述储液部的远端且对应所述第二储液腔设置;
第一加热元件,设于所述第一雾化腔中,且其一侧与对应的第一储液腔连通,用于吸取所述第一储液腔中的液体基质并进行加热雾化;
第二加热元件,设于所述第二雾化腔中,且其一侧与对应的第二储液腔连通,用于吸取所述第二储液腔中的液体基质并进行加热雾化;
切换组件,用于选择性导通所述主气道与所述第一雾化腔及所述第二雾化腔中的其中之一;并且当所述主气道与所述第一雾化腔导通时,所述切换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加热元件与电源之间建立导电路径;当所述主气道与所述第二雾化腔导通时,所述切换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加热元件与电源之间建立导电路径。
CN202322329047.XU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Active CN2206751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29047.XU CN220675157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29047.XU CN220675157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75157U true CN220675157U (zh) 2024-03-29

Family

ID=90409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29047.XU Active CN220675157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751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95562B1 (en) Atomizing head,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WO2020248400A1 (zh) 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
CN211672460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0584212A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958369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2237298A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20675157U (zh)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0017903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8354682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7065383U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5583156U (zh)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287670A (zh) 一种超声雾化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0275917U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9719763U (zh) 雾化芯、雾化组件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220343660U (zh) 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4451584A (zh) 一种双芯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9628840U (zh) 发热结构、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
CN220831956U (zh) 雾化组件和雾化装置
CN217906298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WO2023125859A1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7509896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9069460U (zh) 雾化结构、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
CN219939710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9047350U (zh) 双气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047346U (zh) 电子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