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70238U - 一种导热油炉余热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热油炉余热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70238U
CN220670238U CN202322381061.4U CN202322381061U CN220670238U CN 220670238 U CN220670238 U CN 220670238U CN 202322381061 U CN202322381061 U CN 202322381061U CN 220670238 U CN220670238 U CN 2206702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lating
pipe
heat
circulation
ca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8106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隋海珍
郑宝德
李康波
肖林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Juke Polymer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Juke Polymer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Juke Polymer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Juke Polymer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8106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702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702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702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热油炉余热回收装置,涉及导热油炉技术领域,包括隔热壳体,隔热壳体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循环组件,循环组件包括循环管箱,循环管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管程接管,循环管箱的内部开设有循环舱,循环舱通过管程接管与负载机架的内部相通,循环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等距排列的循环管束,循环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排气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热油炉余热回收装置通过将处理后的废气从隔热壳体顶部的排气管中从循环舱中排出,将热量进行吸收由于循环管束设置有多组且呈弯曲状,相较于传统方式在同一大小的循环管箱中与废气的接触面积增加,因此保证对废气中热量的回收率。

Description

一种导热油炉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热油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热油炉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氢氧化镁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常见的形态是白色固体粉末,由于具有较好的吸湿性,常作为吸收空气中水分的除湿剂和由于其高温易分解的特性,也常作为复合板材的中阻燃层的材质。
由于氢氧化镁进行制备时会释放大量从热量,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15930136U的中专利公开了一种导热油炉内循环余热回收装置。其包括导热油炉本体、余热回收器和固定座,所述导热油炉本体位于固定座的内部,所述余热回收器位于固定座的上方,所述固定座上位于导热油炉本体的下方设置有支撑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导热油炉内循环余热回收装置,放置导热油炉本体在支撑装置上方比较方便,且拆装比较快捷。
在通过卤水进行氢氧化镁的制取时,再通过将卤水与氢氧化钠反应形成氢氧化镁浆料时,由于卤水中含有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时,水中的氯离子与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形成氧化镁和水并会放出大量的热量,热量会加热卤水造成卤水蒸发,由于蒸发的气体中含有一些有害物质,且容易对外界环境造成热污染通常会通过外接余热回收装置对废气进行热量回收。
现有的解决方式大都为通过余热回收装置对废气进行热量回收,这在实际的操作中会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技术中的用于吸收热量的管道与含有热气的热交换面积较小,难以吸收废气中的全部热量,造成热量回收率较低;
2.废气中由于压力进入装置内部后,由于设置有排气的管道且内部较为通畅,大多直接向排气管道处聚集,热量未未完全吸收时,从装置中排出。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用于吸收热量的管道与含有热气的热交换面积较小,难以吸收废气中的全部热量,造成热量回收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热油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用于吸收热量的管道与含有热气的热交换面积较小,难以吸收废气中的全部热量,造成热量回收率较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导热油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负载机架、固定在负载机架的负载座和导热油炉主体、安装在调节导轨的调节导轨和隔热壳体,所述隔热壳体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循环组件,所述循环组件包括循环管箱,所述循环管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管程接管,所述循环管箱的内部开设有循环舱,所述循环舱通过管程接管与负载机架的内部相通,所述循环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等距排列的循环管束,所述循环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排气管,所述导热油炉主体内部可以填充卤水和氢氧化钠进行反应,所述管程接管可以将导热油炉主体中产生的废气输送到循环舱中,所述循环管束内部填充有用于吸收循环舱中废气热量的循环液。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导热油炉余热回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循环管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注液管,所述循环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分程隔板,所述循环管箱背离注液管的一侧安装有出液管,所述循环舱通过分程隔板将注液管与出液管分隔,所述分程隔板与隔热壳体平行设置,所述注液管可以向循环管束中注入循环水,所述出液管可以将循环管束中循环水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导热油炉余热回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分程隔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管板,所述管板与分程隔板之间的夹角为九十度,所述循环管束通过管板固定在循环舱的内侧,所述循环管束为多组呈U字状且呈不同弯曲直径的换热管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导热油炉余热回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循环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错位垫片,所述错位垫片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理管架,所述循环管束通过理管架等距排列在循环舱的内侧,所述循环管束的内侧设有均热板,所述均热板为铜合金材质金属薄板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导热油炉余热回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管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导热棒,所述导热棒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折流盘,所述折流盘的内侧开设有通口,所述折流盘的表面开设有透孔,所述循环管箱的顶部设置有膨胀节,所述透孔围绕通口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导热棒和折流盘均为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导热棒贯穿折流盘整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导热油炉余热回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循环管箱固定安装在隔热壳体的内侧,所述隔热壳体通过调节导轨与负载机架相连,所述导热油炉主体通过负载座固定在负载机架的底部,所述调节导轨固定安装在负载机架的顶部,所述调节导轨的两侧均安装有防冲座,所述防冲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等距排列的卡条,所述卡条与隔热壳体底部相互适配,所述隔热壳体的底部开设有与卡条向适配且一一对应的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导热油炉余热回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节导轨为U字状,所述调节导轨的一端延伸到隔热壳体的内侧,所述调节导轨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侧滑块,所述侧滑块的顶部设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贯穿侧滑块整体,所述侧滑块的内侧设有与调节螺杆相适配的螺纹,所述调节导轨的顶部开设有用于侧滑块移动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循环管束将吸收热量后的冷却液排放到分程隔板顶部的循环舱中,并通过出液管排出,达到上进下处的循环回路,处理后的废气从隔热壳体顶部的排气管中从循环舱中排出,将热量进行吸收由于循环管束设置有多组且呈弯曲状,相较于传统方式在同一大小的循环管箱中与废气的接触面积增加,因此保证对废气中热量的回收率。
2.通过设置的管板上的折流盘,使得废气之间不易聚集成团,废气通过折流盘上透孔时扩散的方向被扰乱,而实现废气的多方向扩散,使得循环管束与废气的接触面增加,从而提高对废气热量的吸收的效率。
3.通过侧滑块压迫调节导轨使得调节导轨的一端配合侧滑块将隔热壳体进行卡接,通过隔热壳体的包裹阻止循环管箱中热量消散,且避免循环管箱长期使用后,由于与外界环境的直接接触造成腐蚀破损的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热油炉余热回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热油炉余热回收装置的负载机架和调节导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热油炉余热回收装置的循环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热油炉余热回收装置的循环组件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导热油炉余热回收装置的导热棒和折流盘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负载机架;2、负载座;3、导热油炉主体;4、调节导轨;5、隔热壳体;6、循环管箱;7、管程接管;8、循环舱;9、循环管束;10、排气管;11、注液管;12、分程隔板;13、出液管;14、管板;15、错位垫片;16、理管架;17、均热板;18、导热棒;19、折流盘;20、通口;21、透孔;22、膨胀节;23、防冲座;24、卡条;25、侧滑块;26、调节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3和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热油炉余热回收装置,此导热油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包括负载机架1、固定在负载机架1的负载座2和导热油炉主体3、安装在调节导轨4的调节导轨4和隔热壳体5,隔热壳体5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循环组件,循环组件包括循环管箱6,循环管箱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管程接管7,循环管箱6的内部开设有循环舱8,循环舱8通过管程接管7与负载机架1的内部相通,循环舱8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等距排列的循环管束9,循环舱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排气管10。
循环管箱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注液管11,循环舱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分程隔板12,循环管箱6背离注液管11的一侧安装有出液管13,循环舱8通过分程隔板12将注液管11与出液管13分隔。
循环管箱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注液管11,循环舱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分程隔板12,循环管箱6背离注液管11的一侧安装有出液管13,循环舱8通过分程隔板12将注液管11与出液管13分隔。
使用过程中,通过在固定在负载座2上的导热油炉主体3中添加卤水以及氢氧化钠,生产氢氧化镁浆液,再次过程中,卤水中含有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时,水中的氯离子与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形成氧化镁和水并会放出大量的热量,并蒸发卤水形成废气,形成的废气通过管程接管7输送到通过调节导轨4安装在负载机架1顶部的循环管箱6中,通过注液管11向循环舱8中注入循环水,并通过循环舱8中设置的分程隔板12使得注入的循环水,单向流入分程隔板12底部且在管板14上的循环管束9中,通过循环管束9中多组呈U字状且呈不同弯曲直径的换热管中循环液将循环舱8中废气中的热量进行吸收,再通过循环管束9将吸收热量后的冷却液排放到分程隔板12顶部的循环舱8中,并通过出液管13排出,达到上进下处的循环回路,处理后的废气从隔热壳体5顶部的排气管10中从循环舱8中排出,将热量进行吸收由于循环管束9设置有多组且呈弯曲状,相较于传统方式在同一大小的循环管箱6中与废气的接触面积增加,因此保证对废气中热量的回收率。
实施例2
参照图4和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
循环舱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错位垫片15,错位垫片1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理管架16,循环管束9通过理管架16等距排列在循环舱8的内侧,循环管束9的内侧设有均热板17。
管板14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导热棒18,导热棒18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折流盘19,折流盘19的内侧开设有通口20,折流盘19的表面开设有透孔21,循环管箱6的顶部设置有膨胀节22,透孔21围绕通口20呈环形阵列分布。
使用过程中,废气通过管程接管7进入循环舱8中,废气在循环舱8中进行扩散时,通过固定在错位垫片15上的理管架16使得循环管束9中换热管的排列分布较为稳定不易错位,并在废气和循环管束9之间设置的均热板17进行接触时,由于通过制成铜合金均热板17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耐腐蚀性,在将废气中的热量进行快速吸收时,也不易被废气腐蚀,并通过设置的管板14上的折流盘19,使得废气之间不易聚集成团,废气通过折流盘19上透孔21时扩散的方向被扰乱,而实现废气的多方向扩散,使得循环管束9与废气的接触面增加,从而提高对废气热量的吸收的效率。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
实施例3
参照图1和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二个实施例的是:
包括负载机架1、固定在负载机架1的负载座2和导热油炉主体3、安装在调节导轨4的调节导轨4和隔热壳体5,隔热壳体5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循环组件,循环组件包括循环管箱6,循环管箱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管程接管7,循环管箱6的内部开设有循环舱8,循环舱8通过管程接管7与负载机架1的内部相通,循环舱8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等距排列的循环管束9,循环舱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排气管10。
循环管箱6固定安装在隔热壳体5的内侧,隔热壳体5通过调节导轨4与负载机架1相连,导热油炉主体3通过负载座2固定在负载机架1的底部,调节导轨4固定安装在负载机架1的顶部,调节导轨4的两侧均安装有防冲座23,防冲座2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等距排列的卡条24。
调节导轨4为U字状,调节导轨4的一端延伸到隔热壳体5的内侧,调节导轨4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侧滑块25,侧滑块25的顶部设有调节螺杆26,调节螺杆26贯穿侧滑块25整体。
使用过程中,进行装置组装与拆卸时,通过隔热壳体5将循环管箱6与固定在负载机架1顶部的调节导轨4上,并通过隔热壳体5底部开设的凹槽与防冲座23顶部的管板14一一完成卡接,以此降低循环管箱6安装在负载机架1上发生晃动的概率,并通过旋转调节螺杆26,使得侧滑块25由于自身螺纹在调节导轨4的表面凹槽中进行移动,侧滑块25向靠近隔热壳体5的一侧移动,并通过侧滑块25压迫调节导轨4使得调节导轨4的一端配合侧滑块25将隔热壳体5进行卡接,通过隔热壳体5的包裹阻止循环管箱6中热量消散,且避免循环管箱6长期使用后,由于与外界环境的直接接触造成腐蚀破损的概率。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2的结构相同。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导热油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负载机架(1)、固定在负载机架(1)的负载座(2)和导热油炉主体(3)、安装在调节导轨(4)的调节导轨(4)和隔热壳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壳体(5)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循环组件;
所述循环组件包括循环管箱(6),所述循环管箱(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管程接管(7),所述循环管箱(6)的内部开设有循环舱(8),所述循环舱(8)通过管程接管(7)与负载机架(1)的内部相通,所述循环舱(8)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等距排列的循环管束(9),所述循环舱(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排气管(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箱(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注液管(11),所述循环舱(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分程隔板(12),所述循环管箱(6)背离注液管(11)的一侧安装有出液管(13),所述循环舱(8)通过分程隔板(12)将注液管(11)与出液管(13)分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热油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程隔板(1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管板(14),所述管板(14)与分程隔板(12)之间的夹角为九十度,所述循环管束(9)通过管板(14)固定在循环舱(8)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热油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舱(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错位垫片(15),所述错位垫片(1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理管架(16),所述循环管束(9)通过理管架(16)等距排列在循环舱(8)的内侧,所述循环管束(9)的内侧设有均热板(17)。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任一所述的导热油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板(14)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导热棒(18),所述导热棒(18)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折流盘(19),所述折流盘(19)的内侧开设有通口(20),所述折流盘(19)的表面开设有透孔(21),所述循环管箱(6)的顶部设置有膨胀节(22),所述透孔(21)围绕通口(20)呈环形阵列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箱(6)固定安装在隔热壳体(5)的内侧,所述隔热壳体(5)通过调节导轨(4)与负载机架(1)相连,所述导热油炉主体(3)通过负载座(2)固定在负载机架(1)的底部,所述调节导轨(4)固定安装在负载机架(1)的顶部,所述调节导轨(4)的两侧均安装有防冲座(23),所述防冲座(2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等距排列的卡条(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热油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导轨(4)为U字状,所述调节导轨(4)的一端延伸到隔热壳体(5)的内侧,所述调节导轨(4)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侧滑块(25),所述侧滑块(25)的顶部设有调节螺杆(26),所述调节螺杆(26)贯穿侧滑块(25)整体。
CN202322381061.4U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导热油炉余热回收装置 Active CN2206702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81061.4U CN220670238U (zh)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导热油炉余热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81061.4U CN220670238U (zh)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导热油炉余热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70238U true CN220670238U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35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81061.4U Active CN220670238U (zh)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导热油炉余热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702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73482B (zh) 一种制氢装置的制氢管以及制氢装置
CN112344365A (zh) 一种锅炉燃烧炉烟气环保节能回收装置
CN220670238U (zh) 一种导热油炉余热回收装置
CN210154087U (zh) 一种复合型冷凝式热交换器
JPS6026245A (ja) 太陽集熱器
CN217589270U (zh) 一种电池模块及电池模组
CN215982881U (zh) 一种空调机组用高效翅片换热器
CN112033187B (zh) 一种高效换热器
CN213120221U (zh) 一种热管冷却器
CN218120685U (zh) 一种高效冷凝器
CN115212820B (zh) 反应装置及半导体废气处理系统
CN216205412U (zh) 高效冷凝的浮头式冷凝器
CN217093514U (zh) 一种热化学吸附反应器
CN221051577U (zh) 一种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制氢系统用的气体冷凝装置
CN220136074U (zh) 一种扩散炉尾气冷却降温设备
CN218544375U (zh) 一种烟气蓄能供蒸汽装置
CN216281296U (zh) 一种固体蓄热锅炉的蒸汽循环系统
CN219757078U (zh) 一种热管式换热装置
CN213334936U (zh) 风道式电加热器、浓缩吸附装置及废气处理装置
CN216925268U (zh) 一种石墨烯防腐涂层换热器
CN211290634U (zh) 一种高能效开窗式蒸发器
CN220106671U (zh) 一种半浸没式液冷电池包
CN211876767U (zh) 一种密闭式快速冷却塔
CN220223668U (zh) 一种循环水净化处理设备
CN217822926U (zh) 安全性能高的锂聚合物电池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