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62240U - 一种复合材料尾门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材料尾门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62240U
CN220662240U CN202322383179.0U CN202322383179U CN220662240U CN 220662240 U CN220662240 U CN 220662240U CN 202322383179 U CN202322383179 U CN 202322383179U CN 220662240 U CN220662240 U CN 2206622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il
gate
connection
rear windshield
connection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8317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峰
黄运辉
叶国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Xintai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Xinta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Xintai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Xinta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8317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622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622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622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塑料尾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尾门连接结构,包括尾门内板、尾门上盖板、尾门尾门后风挡玻璃以及尾门下外板,尾门内板下部设置至少一处下连接部位并与尾门下外板连接,尾门内板上部设置至少一处上连接部位并与尾门上盖板连接,在尾门内板上设置至少一处尾门后风挡玻璃连接部位并与尾门后风挡玻璃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借助原有的尾门下外板、后尾门风挡玻璃以及尾门上盖板,利用过桥或凹凸搭接结构使其有效连接,是尾门总成最大化的融为一体,在基本不增加成本、重量的情况下,对总成的整体性能有显著提升,从而使得汽车尾门产品开发难度及开发成本大大降低。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材料尾门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塑料尾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尾门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之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推动,节能环保理念深度的倡导,如何对汽车本身轻量化、外观造型多样化多功能设计需求成为现汽车行业大变革下所面对的重要课题,新型复合材料尾门是当前一种有效的解决措施,受到越来越多主机厂的青睐,随着车辆轻量化要求、外观造型多样化多功能设计需求越来越高,整车以塑代钢已成为趋势,汽车后背门使用复合材料的车型越来越多,但由于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之间的性能差异,往往导致复合材料尾门要想达到客户要求性能,需要增加更多的成本,并且导致复合材料尾门轻量化程度下降,且由于性能上的差异,可能造成事故中的安全系数下降,影响用户使用,目前新型复合材料尾门主要性能都是在尾门内板上面体现,但由于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之间的性能差异,往往导致复合材料尾门要想达到客户要求性能,需要增加更多的成本,并且导致复合材料尾门轻量化程度下降,且由于性能上的差异,可能造成事故中的安全系数下降,影响用户使用。传统的复合材料尾门不仅连接结构复杂,重量重,并且增加了产品脱模难度,导致产品表面容易出现缩水问题,并且汽车尾门产品开发难度及开发成本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在基本不增加成本、重量的情况下,对总成的整体性能有显著提升的复合材料尾门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合材料尾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尾门内板、尾门上盖板、尾门尾门后风挡玻璃以及尾门下外板,所述的尾门内板下部设置至少一处下连接部位并与尾门下外板连接,所述的尾门内板上部设置至少一处上连接部位并与尾门上盖板连接,在尾门内板上设置至少一处尾门后风挡玻璃连接部位并与尾门后风挡玻璃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复合材料尾门连接结构中,所述的尾门内板下部共有两处下连接部位,分别为第一下连接部位和第二下连接部位,所述的第一下连接部位位于尾门内板撑杆安装点区域U型梁处,所述的第二下连接部位位于尾门内板门锁安装区域U型梁处。
在上述的一种复合材料尾门连接结构中,所述的后风挡玻璃连接部位共有两处,分别为第一后挡玻璃连接部位和第二后挡玻璃连接部位,所述的第一后挡玻璃连接部位和第二后挡玻璃连接部位上具有环形折边。
在上述的一种复合材料尾门连接结构中,所述的后挡玻璃连接部位的侧边上分别设置有第一侧边连接部位以及第二侧边连接部位,所述的第一侧边连接部位以及第二侧边连接部位过桥连接尾门内板型腔。
在上述的一种复合材料尾门连接结构中,所述的尾门内板上部共有四处,分别为第一上连接部位、第二上连接部位、第一上下侧连接部位以及第二上下侧连接部位,所述的第一上连接部位和第二上连接部位为尾门内板上侧形成的过桥或凹凸搭接结构。
在上述的一种复合材料尾门连接结构中,所述的第一上下侧连接部位以及第二上下侧连接部位位于尾门内板后风挡上端区域U型梁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借助原有的尾门下外板、后尾门风挡玻璃以及尾门上盖板,利用过桥或凹凸搭接结构使其有效连接,是尾门总成最大化的融为一体,在基本不增加成本、重量的情况下,对总成的整体性能有显著提升,从而使得汽车尾门产品开发难度及开发成本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复合材料尾门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下连接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二下连接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尾门内板与尾门上盖板、尾门后档玻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尾门内板上与尾门上盖板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二上下侧连接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图中;尾门内板100;尾门上盖板200;尾门后风挡玻璃300;尾门下外板400;第一下连接部位500;第二下连接部位600;尾门内板撑杆安装点区域U型梁700;尾门内板门锁安装区域U型梁800;第一后挡玻璃连接部位900;第二后挡玻璃连接部位1000;环形折边1001;第一侧边连接部位1002;第二侧边连接部位1003;第一上连接部位1004;第二上连接部位1005;第一上下侧连接部位1006;第二上下侧连接部位1007;尾门内板后风挡上端区域U型梁1008。
如图1所示,本复合材料尾门连接结构,包括尾门内板100、尾门上盖板200、尾门后风挡玻璃300以及尾门下外板400,尾门内板100下部设置至少一处下连接部位并与尾门下外板400连接,尾门内板100上部设置至少一处上连接部位并与尾门上盖板200连接,在尾门内板100上设置至少一处后挡玻璃连接部位并与尾门后风挡玻璃300连接,这里将整个尾门总成最大化的融为一体,在基本不增加成本、重量的情况下,对总成的整体性能有显著提升,从而使得汽车尾门产品开发难度及开发成本大大降低。
具体来说,如图2以及图3所示,尾门内板100下部共有两处下连接部位,分别为第一下连接部位500和第二下连接部位600,第一下连接部位500位于尾门内板撑杆安装点区域U型梁700处,第二下连接部位600位于尾门内板门锁安装区域U型梁800处,这里主要在U型梁上面设计过桥抽芯结构(模具处做斜顶),然后让阴影面与尾门下外板400通过粘合剂连接固定,另外如图4所示,后挡玻璃连接部位共有两处,分别为第一后挡玻璃连接部位900和第二后挡玻璃连接部位1000,第一后挡玻璃连接部位900和第二后挡玻璃连接部位1000上具有环形折边1001,这里在满足视野情况下在侧边设计了环形折边1001的结构,阴影面与尾门后风挡玻璃300通过粘合剂连接固定,另外在尾门后风挡玻璃连接部位的侧边上分别设置有第一侧边连接部位1002以及第二侧边连接部位1003,第一侧边连接部位1002以及第二侧边连接部位1003过桥连接尾门内板型腔,这里如果性能需求可以把过桥面抬高,与后风挡玻璃连接固定,尾门内板100上部共有四处,分别为第一上连接部位1004、第二上连接部位1005、第一上下侧连接部位1006以及第二上下侧连接部位1007,如图5所示,第一上连接部位1004和第二上连接部位1005为尾门内板100上侧形成的过桥或凹凸搭接结构,阴影面区域与尾门上盖板200通过粘合剂连接固定,如图6所示,第一上下侧连接部位1006以及第二上下侧连接部位1007位于尾门内板后风挡上端区域U型梁1008处,阴影面与尾门上盖板200通过粘合剂连接固定,经以上形成了一种整套复合材料汽车尾门的加强方案,为后续复合材料尾门产品提供了可量化的数据依据,并且本专利实用新型的产品结构设计方案,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在新的复合材料汽车尾门开发项目中,可以轻易移植本方案,并获得良好的尾门性能,从而使得汽车尾门产品开发难度及开发成本大大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复合材料尾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尾门内板、尾门上盖板、尾门后风挡玻璃以及尾门下外板,所述的尾门内板下部设置至少一处下连接部位并与尾门下外板连接,所述的尾门内板上部设置至少一处上连接部位并与尾门上盖板连接,在尾门内板上设置至少一处尾门后风挡玻璃连接部位并与尾门后风挡玻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尾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门内板下部共有两处下连接部位,分别为第一下连接部位和第二下连接部位,所述的第一下连接部位位于尾门内板撑杆安装点区域U型梁处,所述的第二下连接部位位于尾门内板门锁安装区域U型梁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尾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风挡玻璃连接部位共有两处,分别为第一后挡玻璃连接部位和第二后挡玻璃连接部位,所述的第一后挡玻璃连接部位和第二后挡玻璃连接部位上具有环形折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尾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挡玻璃连接部位的侧边上分别设置有第一侧边连接部位以及第二侧边连接部位,所述的第一侧边连接部位以及第二侧边连接部位过桥连接尾门内板型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尾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门内板上部共有四处,分别为第一上连接部位、第二上连接部位、第一上下侧连接部位以及第二上下侧连接部位,所述的第一上连接部位和第二上连接部位为尾门内板上侧形成的过桥或凹凸搭接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尾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上下侧连接部位以及第二上下侧连接部位位于尾门内板后风挡上端区域U型梁处。
CN202322383179.0U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复合材料尾门连接结构 Active CN2206622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83179.0U CN220662240U (zh)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复合材料尾门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83179.0U CN220662240U (zh)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复合材料尾门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62240U true CN220662240U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42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83179.0U Active CN220662240U (zh)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复合材料尾门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622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662240U (zh) 一种复合材料尾门连接结构
CN205853848U (zh) 尾门内板、尾门和车辆
CN202686506U (zh) 一种汽车门槛梁结构
CN108860328B (zh) 一种轿车尾门铰链的车体安装结构
WO2020113864A1 (zh) 一种轻量化车门框架组件和车门总成
CN209888613U (zh) 一种轻量化车门框架组件和车门总成
CN210439853U (zh) 一种车门铰链的加强结构
CN210941978U (zh) 一种轻量化塑料行李箱盖内板
CN210257949U (zh) 一种铝合金车门结构
CN220615441U (zh) 一种复合材料尾门内板加强结构
CN210634375U (zh) 一种集成型安装加强板结构
CN209700793U (zh) 带侧翻边式汽车顶盖前横梁
CN208616059U (zh) 汽车前地板
CN220615442U (zh) 一种复合材料尾门内板腔体加强结构
CN211844051U (zh) 一种车门结构及应用其的汽车
CN209888612U (zh) 一种车门框架安装结构及车门总成
CN116945872A (zh) 一种复合材料尾门内板加强结构
CN216833151U (zh) 一种隐藏式把手加强板固定结构
CN220363399U (zh) 一种车身后围侧部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17705446U (zh) 一种汽车车门内板
CN213920633U (zh) 一种后侧门结构
CN215662887U (zh) 一种汽车的侧滑门结构
CN217893026U (zh) 物流车发动机罩及物流车
CN213862225U (zh) 一种空轨列车车体结构
CN211943515U (zh) 一种汽车a柱加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