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29825U - 钣金结构以及线路板装配组件 - Google Patents
钣金结构以及线路板装配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629825U CN220629825U CN202322105380.2U CN202322105380U CN220629825U CN 220629825 U CN220629825 U CN 220629825U CN 202322105380 U CN202322105380 U CN 202322105380U CN 220629825 U CN220629825 U CN 2206298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m
- cantilever
- sheet metal
- metal structure
- support 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线路板装配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钣金结构以及线路板装配组件。该钣金结构包括主体、悬臂、支撑臂和紧固组件;悬臂和支撑臂均连接于主体,并环绕主体的周向间隔布置,且悬臂与支撑臂均与主体成角度设置,悬臂与支撑臂成角度设置;其中,悬臂连接有至少一个衔接臂,衔接臂延伸至支撑臂沿自身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衔接臂与支撑臂不共面,衔接臂通过紧固组件连接于支撑臂。本申请提供的钣金结构利用衔接臂、支撑臂和紧固组件的配合,以将悬臂所承受的作用力进行转化,使其转化至结构强度较高的位置,促使悬臂处受力降低,从而提高悬臂处的结构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线路板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钣金结构以及线路板装配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某些大型设备内部空间较大,线路板通常固定在钣金结构件上,对于不同位置的线路板布局,就需要将钣金结构件进行相适配方向的折弯,以延展到所布局的区域。然而,当钣金结构件延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折弯的悬臂较长,其对应的强度较弱,在运输或者周转过程中会因为受力而导致变形、甚至折断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钣金结构,以将悬臂所承受的作用力进行转化,使其转化至结构强度较高的位置,促使悬臂处受力降低,从而提高悬臂处的结构强度。
一种钣金结构,包括主体、悬臂、支撑臂和紧固组件;
所述悬臂和所述支撑臂均连接于所述主体,并环绕所述主体的周向间隔布置,且所述悬臂与所述支撑臂均与所述主体成角度设置,所述悬臂与所述支撑臂成角度设置;
其中,所述悬臂连接有至少一个衔接臂,所述衔接臂延伸至所述支撑臂沿自身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所述衔接臂与所述支撑臂不共面,所述衔接臂通过所述紧固组件连接于所述支撑臂。
可以理解的是,悬臂利用衔接臂的设置,与连接于主体的支撑臂通过紧固组件连接。故而,当悬臂背离主体一侧受力时,可以将作用力通过衔接臂和紧固组件转移至支撑臂。而且,正是由于衔接臂与支撑臂不共面的设置,以便于设置紧固组件将两者连接。因此,当衔接臂将作用力传递至紧固组件时,紧固组件会对衔接臂施加反作用力,从而将悬臂折弯处的受力转移到衔接臂处,进而缩减悬臂自身的受力,甚至使得悬臂几乎不受力,提高悬臂相对主体折弯处的强度。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臂远离所述主体的一侧为受力侧,所述衔接臂连接于所述悬臂靠近所述受力侧的位置处。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臂靠近所述连接臂的一侧为传递侧,所述衔接臂连接于所述悬臂的传递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衔接臂至少包括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所述第一臂体和所述第二臂体连接并成角度设置,所述第一臂体与所述悬臂连接,所述第二臂体通过所述紧固组件连接所述支撑臂。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臂体与所述悬臂共面;和/或,所述第二臂体与所述支撑臂平行或趋于平行。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紧固组件连接于所述支撑臂的中部或趋于中部的位置。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紧固组件包括固定套和锁紧件,所述固定套连接于所述支撑臂,所述锁紧件穿过所述衔接臂与所述固定套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臂构造有第一装配孔,所述衔接臂构造有第二装配孔,所述固定套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孔并与所述支撑臂固定,所述锁紧件穿过所述第二装配孔与所述固定套螺纹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衔接臂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衔接臂间隔布置;每个所述衔接臂均与所述支撑臂连接,或者,每个所述衔接臂对应设置有一所述支撑臂。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线路板装配组件,包括线路板和上述的钣金结构,所述线路板连接于所述钣金结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钣金结构的第一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钣金结构的第二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钣金结构的第三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钣金结构;10、主体;20、悬臂;21、衔接臂;30、支撑臂;40、紧固组件;41、固定套;42、锁紧件;201、受力侧;202、传递侧;211、第一臂体;212、第二臂体;301、第一装配孔;2101、第二装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钣金结构100,包括主体10、悬臂20、支撑臂30和紧固组件40,悬臂20和支撑臂30均连接于主体10,并环绕主体10的周向间隔布置,且悬臂20与支撑臂30均与主体10成角度设置,悬臂20与支撑臂30成角度设置。其中,悬臂20连接有至少一个衔接臂21,衔接臂21延伸至支撑臂30沿自身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衔接臂21与支撑臂30不共面,且衔接臂21通过紧固组件40连接于支撑臂30。
具体的,该钣金结构100可以用于大型设备中线路板的装配布局。其中主体10主要起到支撑作用,悬臂20则是为了迎合线路板的布局而进行相适应折弯出的结构,以与主体10共同配合满足线路板的装配。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悬臂20延伸后的长度较长,对应的结构强度会削弱,故而在悬臂20相对主体10的弯折处容易受力而挤压变形。此时,利用衔接臂21的设置,以与主体10上的支撑臂30通过紧固组件40连接。当悬臂20背离主体10一侧受到作用力F1时,可以将作用力F1通过衔接臂21和紧固组件40传递至支撑臂30,以减少悬臂20受力。而且,正是由于衔接臂21与支撑臂30的不共面设置,便于在二者之间设置紧固组件40实现连接。因此,当衔接臂21将作用力传递至紧固组件40,使得紧固组件40受到作用力F2;且,由于紧固组件40还连接于支撑臂30,就会对衔接臂21施加反作用力F3,形成互相支撑,从而缩减悬臂20自身的受力,甚至使得悬臂20几乎不受力,提高悬臂20相对主体10折弯处的强度。
如图3所示,悬臂20背离主体10的一侧承受垂直于悬臂20的作用力F1,此时如若没有衔接臂21、紧固组件40与支撑臂30的配合,则该作用力F1对应的力臂L1为悬臂20的长度,进而导致悬臂20与主体10的弯折处容易变形。但是,由于衔接臂21、紧固件与支撑臂30的设置,将沿悬臂20长度方向的力臂L1,转化为沿悬臂20宽度方向的力臂L2。根据力矩计算公式M=FL,其中M为力矩,F为作用力,L为力臂。因此,当作用力F不变时,力臂L越小对应的力矩M越小。如此,即可满足悬臂20相对主体10折弯处的结构加强。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示例性的,悬臂20远离主体10的一侧为受力侧201,衔接臂21连接于悬臂20靠近受力侧201的位置处。这样的设置,便于更为及时的将悬臂20受力转移至衔接臂21,而后经紧固组件40和支撑臂30转移至主体10。
进一步地,悬臂20靠近连接臂的一侧为传递侧202,衔接臂21连接于悬臂20的传递侧202。这样的设置,相当于缩短了衔接臂21的长度,进而缩减沿衔接臂21进行作用力传递的力臂,降低力矩影响。
再进一步地,衔接臂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衔接臂21沿悬臂2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每个衔接臂21均与支撑臂30连接。如此,相当于在支撑臂30与悬臂20之间连接有多个进行力传递的结构,以进一步提高对悬臂20的支撑作用。在可替换的实施例中,多个衔接臂21可以环绕悬臂20周向间隔布置,此时,每个衔接臂21对应设置有一个支撑臂30。例如,在悬臂20的受力侧201以及沿自身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连接有衔接臂21,对应设置有三个支撑臂30。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在可选的实施例中,以衔接臂21连接于悬臂20的传递侧202为例。此时,衔接臂21至少包括第一臂体211和第二臂体212,第一臂体211和第二臂体212连接并成角度设置,第一臂体211与悬臂20连接,第二臂体212与支撑臂30平行或趋于平行,第二臂体212通过紧固组件40与支撑臂30连接。也就是说,由于悬臂20与支撑臂30不共面且成角度的设置,当衔接臂21自悬臂20与支撑臂30连接时,也需要相适应的弯折,从而限定出第一臂体211和第二臂体212。此时,由于第二臂体212与支撑臂30平行且不共面,使得第二臂体212与紧固组件40之间、支撑臂30与紧固组件40均承受作用力,且两个作用力互相平行,以缩减其他方向的分力,以提高支撑性能。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主体10具有四个依次连接的连接边,悬臂20连接于其中一个连接边,支撑臂30连接于另一连接边,且这两个连接边邻接。
需要说明的是,当支撑臂30数量为一个时,则悬臂20靠近支撑臂30的一侧为传递侧202。如若在悬臂20沿自身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臂30,则其对应的两侧均为受力侧201。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示例性的,第一臂体211与悬臂20共面。这样的设置,便于悬臂20将承受的作用力直接传递至第一臂体211,而后沿第二臂体212传递至支撑臂30,在传递过程中并无其他方向的受力;且,第一臂体211与悬臂20之间也无其他方向受力,提高二者的连接可靠性。此外,这样的设置,相当于延长了悬臂20沿自身宽度方向的尺寸,以便于提供传递路径。
在可替换的实施例中,衔接臂21连接于传递侧202的相对侧。此时,衔接臂2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臂体、第二臂体、第三臂体和第四臂体,这四者分别对应主体10的四个连接边,第一臂体和第三臂体平行,第二臂体和第四臂体平行,第一臂体背离第二臂体的一端与悬臂20连接,第四臂体延伸至与支撑臂30平行的位置处,并通过紧固组件40与支撑臂30连接。
需要补充的是,无论衔接臂21由多个臂体组成,其任意相邻的两个臂体之间通过圆角过渡,以降低衔接臂21自身的应力集中,提高衔接臂21的结构强度。
还需要补充的是,衔接臂21应当连接在悬臂20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以避让开悬臂20的受力侧201。如此设置,才可以满足将沿悬臂20长度方向的力臂,转移至沿悬臂20宽度方向的力臂,进而缩减力矩。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衔接臂21也可以连接于悬臂20的受力侧201。此时,支撑臂30可以设置在与悬臂20相对的一侧,并通过衔接臂21与紧固组件40连接。当悬臂20承受沿自身厚度方向的作用力时,利用衔接臂21、支撑臂30和紧固组件40配合以对悬臂20反馈与作用力方向相反的支撑力,也可以提高悬臂20折弯处的强度。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示例性的,紧固组件40连接于支撑臂30的中部或趋于中部的位置。这样的设置,相当于将支撑臂30的受力点设置于支撑臂30的中心处,以满足支撑臂30沿自身长度方向的受力均衡。其中,支撑臂30与主体10之间圆角过渡,并沿主体10的厚度方向延伸。同时,悬臂20与主体10之间也圆角过渡,以减少应力集中。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紧固组件40也可以连接于支撑臂30靠近主体10的位置,或者远离主体10的位置。需要补充的是,紧固组件40的设置还需要考虑衔接臂21与悬臂20之间的设置位置。具体的,如若衔接臂21更为靠近悬臂20相对主体10的折弯处,则紧固组件40连接于支撑臂30靠近主体10的位置;如若衔接臂21更为靠近悬臂20的受力侧201,则紧固组件40连接于支撑臂30远离主体10的位置。
进一步地,为满足受力传递的及时性以及支撑稳定性,需要结合支撑臂30的中部以及衔接臂21相对悬臂20的位置,共同考虑。此处仅做举例说明,具体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适应调整。
在实际使用时,支撑臂30沿主体10厚度方向的延伸长度,小于悬臂20沿主体10厚度方向的延伸长度,以保证支撑臂30自身的结构强度,防止支撑臂30相对主体10容易弯折。进一步地,悬臂20与主体10的折弯处、支撑臂30与主体10的折弯处均可以设置镂空结构。
请结合图1和图2,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紧固组件40包括固定套41和锁紧件42,固定套41连接于支撑臂30,锁紧件42穿过衔接臂21与固定套41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固定套41的设置以便于与支撑臂30连接,为锁紧件42相对支撑臂30的装配提供固定位置。同时,利用锁紧件42的配合,以将衔接臂21与固定套41锁定。如此,即可实现衔接臂21与支撑臂30的连接。其中,固定套41的部分位于支撑臂30与衔接臂21之间,可以用于支撑衔接臂21。
如图1所示,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支撑臂30构造有第一装配孔301,衔接臂21构造有第二装配孔2101,固定套41穿设于第一装配孔301并与支撑臂30固定,锁紧件42穿过第二装配孔2101与固定套41螺纹连接。具体的,固定套41具有沿自身轴向贯穿的安装孔,固定套41的一端构造有第一压接部,以压紧于支撑臂30位于第一装配孔301边缘的部分,实现与支撑臂30的连接。锁紧件42的一端构造有第二压紧部,以压紧于衔接臂21背离支撑臂30的一侧,锁紧件42的另一端转入安装孔,并与安装孔的孔壁连接。其中,锁紧件42的外侧壁构造有螺纹结构,安装孔为螺纹孔,以满足固定套41与锁紧件42的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固定套41可以设置为压铆螺母柱,锁紧件42设置为紧固螺钉。
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线路板装配组件,包括线路板和上述的钣金结构100,线路板连接于钣金结构100,以满足对线路板的支撑;同时,利用悬臂20的设置,以适应线路板的多向布局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利用衔接臂21、支撑臂30和紧固组件40的配合,以将悬臂20受力传递,提高悬臂20相对主体10弯折处的结构强度,以更好的支撑线路板。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钣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钣金结构(100)包括主体(10)、悬臂(20)、支撑臂(30)和紧固组件(40);
所述悬臂(20)和所述支撑臂(30)均连接于所述主体(10),并环绕所述主体(10)的周向间隔布置,且所述悬臂(20)与所述支撑臂(30)均与所述主体(10)成角度设置,所述悬臂(20)与所述支撑臂(30)成角度设置;
其中,所述悬臂(20)连接有至少一个衔接臂(21),所述衔接臂(21)延伸至所述支撑臂(30)沿自身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所述衔接臂(21)与所述支撑臂(30)不共面,所述衔接臂(21)通过所述紧固组件(40)连接于所述支撑臂(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钣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20)远离所述主体(10)的一侧为受力侧(201),所述衔接臂(21)连接于所述悬臂(20)靠近所述受力侧(201)的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钣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20)靠近所述支撑臂(30)的一侧为传递侧(202),所述衔接臂(21)连接于所述悬臂(20)的传递侧(2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钣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臂(21)至少包括第一臂体(211)和第二臂体(212),所述第一臂体(211)和所述第二臂体(212)连接并成角度设置,所述第一臂体(211)与所述悬臂(20)连接,所述第二臂体(212)通过所述紧固组件(40)连接所述支撑臂(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钣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体(211)与所述悬臂(20)共面;和/或,所述第二臂体(212)与所述支撑臂(30)平行或趋于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钣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组件(40)连接于所述支撑臂(30)的中部或趋于中部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钣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组件(40)包括固定套(41)和锁紧件(42),所述固定套(41)连接于所述支撑臂(30),所述锁紧件(42)穿过所述衔接臂(21)与所述固定套(4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钣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30)构造有第一装配孔(301),所述衔接臂(21)构造有第二装配孔(2101),所述固定套(41)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孔(301)并与所述支撑臂(30)固定,所述锁紧件(42)穿过所述第二装配孔(2101)与所述固定套(41)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钣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臂(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衔接臂(21)间隔布置;
每个所述衔接臂(21)均与所述支撑臂(30)连接,或者,每个所述衔接臂(21)对应设置有一所述支撑臂(30)。
10.一种线路板装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装配组件包括线路板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钣金结构,所述线路板连接于所述钣金结构(10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105380.2U CN220629825U (zh) | 2023-08-04 | 2023-08-04 | 钣金结构以及线路板装配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105380.2U CN220629825U (zh) | 2023-08-04 | 2023-08-04 | 钣金结构以及线路板装配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629825U true CN220629825U (zh) | 2024-03-19 |
Family
ID=90215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105380.2U Active CN220629825U (zh) | 2023-08-04 | 2023-08-04 | 钣金结构以及线路板装配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629825U (zh) |
-
2023
- 2023-08-04 CN CN202322105380.2U patent/CN22062982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364177B2 (ja) | 部材相互の接合金具および上下階縦枠材接合構造並びに接合方法 | |
AU2008215761B2 (en) | A framing system of studs and rails connected together by adapter members | |
CN220629825U (zh) | 钣金结构以及线路板装配组件 | |
US7146770B2 (en) | Angle-section column-beam connector | |
CN210238779U (zh) | 一种屋顶卡件及其安装结构 | |
CN211851362U (zh) | 一种柜体板材的连接机构 | |
JP7170346B1 (ja) | 軒樋吊具 | |
JP3077974U (ja) | 建築用骨材の吊持装置 | |
CN213413983U (zh) | 一种骨架连接结构及汽车 | |
CN220232344U (zh) | 卡扣、无线模块的固定结构及电脑 | |
CN221042700U (zh) | 光伏支架及光伏系统 | |
CN218537775U (zh) | 车门固定结构 | |
CN214785208U (zh) | 一种钢结构节点构件 | |
CN221054089U (zh) | 连接器和安装架 | |
KR200402360Y1 (ko) | 행거 | |
CN213143714U (zh) | 一种装配式多孔陶土砖铝合金骨架系统 | |
CN213838772U (zh) | 一种发动机上的支架 | |
CN218780577U (zh) | 一种固定连接装置 | |
CN209875468U (zh) | 固定结构及压缩机 | |
CN219457956U (zh) | 连接机构、套筒螺母以及动力电池包 | |
CN213478850U (zh) | 一种铝合金安装组件 | |
JP2013011068A (ja) | 屋根上取付具 | |
CN216080098U (zh) | 固定装置及空调器 | |
JP2013249652A (ja) | 横葺き屋根用設置部材 | |
CN218643531U (zh) | 钢结构墙梁或檩条的连接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