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99403U - 一种装配式楼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楼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99403U
CN217299403U CN202221094328.0U CN202221094328U CN217299403U CN 217299403 U CN217299403 U CN 217299403U CN 202221094328 U CN202221094328 U CN 202221094328U CN 217299403 U CN217299403 U CN 2172994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nut
clamping
shaped steel
k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9432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能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ianzh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ianzh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ianzh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ianzh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9432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994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994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994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楼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楼板结构。一种装配式楼板结构,包括轻质楼板、H型钢、饰面安装固定组件和饰面板层;所述H型钢的两端分别连接墙体,所述H型钢的顶端面与所述轻质楼板的底端面相贴合,所述H型钢用于支撑所述轻质楼板;所述饰面安装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H型钢的一侧,所述饰面安装固定组件包括吊杆、卡式龙骨和覆面龙骨,所述轻质楼板贯穿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卡式龙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吊杆的顶部穿过所述轻质楼板的第一安装孔后。所述装配式楼板结构,使得轻质楼板的顶面和底面受力均衡,使得楼板结构更加稳定,解决了现有轻质楼板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楼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楼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楼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住房条件的改善,家居产品的需求量急剧增长,业主也对室内装饰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在空间利用上,都希望最大化地利用空间,楼板作为一种分隔承重的构建,可以用来分隔建筑内部竖向空间,而考虑到结构安全和整个建筑结构的承重,楼板需要使用较轻且强度合适的材料,目前在楼板的施工中,通常使用钢结构的框架支撑楼板,而在安装装饰板时,吊杆仅固定于轻质楼板的底部,导致轻质楼板的受力不均衡,使得楼板结构的稳定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装配式楼板结构,使得轻质楼板的顶面和底面受力均衡,使得楼板结构更加稳定,解决了现有轻质楼板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楼板结构,包括轻质楼板、H型钢、饰面安装固定组件和饰面板层;
所述H型钢的两端分别连接墙体,所述H型钢的顶端面与所述轻质楼板的底端面相贴合,所述H型钢用于支撑所述轻质楼板;
所述饰面安装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H型钢的一侧,所述饰面安装固定组件包括吊杆、卡式龙骨和覆面龙骨,所述轻质楼板贯穿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卡式龙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吊杆的顶部穿过所述轻质楼板的第一安装孔后,所述吊杆与所述轻质楼板的顶面以及所述轻质楼板的底面固定连接;
所述吊杆的底部穿过所述卡式龙骨的第二安装孔后与所述卡式龙骨固定连接,所述卡式龙骨的底部与所述覆面龙骨卡扣连接,所述覆面龙骨的底端面固定安装有所述饰面板层;
所述H型钢与所述卡式龙骨相平行设置,所述H型钢与所述覆面龙骨相垂直设置。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饰面安装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一螺母、第二螺母、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一垫片均设置于所述轻质楼板的上方,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吊杆螺纹配合,所述第一垫片夹紧于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轻质楼板的顶面之间;
所述第二螺母和所述第二垫片均设置于所述轻质楼板的下方,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吊杆螺纹配合,所述第二垫片夹紧于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轻质楼板的底面之间。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卡式龙骨包括第一连接板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底部和所述第二侧板的底部分别沿自身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卡块,相邻的两个卡块之间形成有卡槽;
所述覆面龙骨包括第二连接板、顶板、底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卡勾,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顶端连接有所述顶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底端连接有所述底板,所述顶板的顶端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分别朝内弯折设置有所述卡勾;
所述卡勾与所述卡槽相配合,所述覆面龙骨通过所述卡勾与所述卡式龙骨的底部的所述卡槽卡扣连接。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饰面板层包括装饰板,所述底板的底端面固定安装有所述装饰板。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饰面板层还包括隔音板,所述隔音板设置于所述装饰板与所述底板之间。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吊杆的底部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后与所述卡式龙骨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饰面安装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三螺母和第三垫片,所述第三螺母和所述第三垫片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方,所述第三螺母与所述吊杆螺纹配合,所述第三垫片夹紧于所述第三螺母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面之间。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H型钢的底部开设有卡接通口,所述卡接通口的形状与所述覆面龙骨的上部的形状相配合,所述覆面龙骨穿设于所述H型钢的卡接通口,所述覆面龙骨的顶板的底面与所述H型钢相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H型钢,H型钢用于支撑轻质楼板,然后设置饰面安装固定组件,且在饰面安装固定组件中,吊杆的顶部穿过轻质楼板的第一安装孔后与轻质楼板的顶面以及轻质楼板的底面固定连接,即吊杆分别与轻质楼板的顶面和轻质楼板的底面固定连接,使得轻质楼板在安装吊杆处,轻质楼板的顶面和底面受力均衡,而并非仅仅底部受力,从而使得吊杆在吊装卡式龙骨、覆面龙骨和饰面板层的稳定性更强,使得楼板结构更加稳定,解决了现有轻质楼板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
2、通过设置第一螺母和第一垫片,将第一垫片与轻质楼板的顶面相贴合后,将第一螺母从吊杆的顶部穿入并拧紧,使第一垫片夹紧于第一螺母与轻质楼板的顶面之间;以及通过设置第二螺母和第二垫片,将第二垫片与轻质楼板的底面相贴合后,将第二螺母从吊杆的底部穿入并拧紧,使第二垫片夹紧于第二螺母与轻质楼板的底面之间,此时吊杆分别与轻质楼板的顶面以及轻质楼板的底面固定连接,使得轻质楼板在安装吊杆处,轻质楼板的顶面和底面受力均衡,且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不容易松动,提高吊杆与轻质楼板的固定稳定性,从而提高楼板结构的稳定性;
3、通过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底部分别设置卡勾,以及形成有卡槽,卡勾与卡槽相配合,实现卡式龙骨的底部与覆面龙骨卡扣连接,连接稳定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装配式楼板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装配式楼板结构的轻质楼板、吊杆和卡式龙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装配式楼板结构的侧视示意图(去除H型钢);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装配式楼板结构的H型钢与覆面龙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轻质楼板1、第一安装孔11、H型钢2、卡接通口21、饰面安装固定组件3、吊杆31、卡式龙骨32、第一连接板321、第二安装孔3211、第一侧板322、第二侧板323、卡块324、卡槽325、覆面龙骨33、第二连接板331、顶板332、底板333、第三侧板334、第四侧板335、卡勾336、第一螺母34、第二螺母35、第一垫片36、第二垫片37、第三螺母38、第三垫片39、饰面板层4、装饰板41、隔音板42、墙体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装配式楼板结构,包括轻质楼板1、H型钢2、饰面安装固定组件3和饰面板层4;
所述H型钢2的两端分别连接墙体5,所述H型钢2的顶端面与所述轻质楼板1的底端面相贴合,所述H型钢2用于支撑所述轻质楼板1;
所述饰面安装固定组件3设置于所述H型钢2的一侧,所述饰面安装固定组件3包括吊杆31、卡式龙骨32和覆面龙骨33,所述轻质楼板1贯穿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1,所述卡式龙骨32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211,所述吊杆31的顶部穿过所述轻质楼板1的第一安装孔11后,所述吊杆31与所述轻质楼板1的顶面以及所述轻质楼板1的底面固定连接;
所述吊杆31的底部穿过所述卡式龙骨32的第二安装孔3211后与所述卡式龙骨32固定连接,所述卡式龙骨32的底部与所述覆面龙骨33卡扣连接,所述覆面龙骨33的底端面固定安装有所述饰面板层4;
所述H型钢2与所述卡式龙骨32相平行设置,所述H型钢2与所述覆面龙骨33相垂直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轻质楼板1采用现有市面常规的轻质楼板。
通过设置所述H型钢2,所述H型钢2用于支撑所述轻质楼板1,然后设置所述饰面安装固定组件3,且在所述饰面安装固定组件3中,所述吊杆31的顶部穿过所述轻质楼板1的第一安装孔11后与所述轻质楼板1的顶面以及所述轻质楼板1的底面固定连接,即所述吊杆31分别与所述轻质楼板1的顶面和所述轻质楼板1的底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轻质楼板1在安装所述吊杆31处,所述轻质楼板1的顶面和底面受力均衡,而并非仅仅底部受力,从而使得所述吊杆31在吊装所述卡式龙骨32、所述覆面龙骨33和所述饰面板层4的稳定性更强,使得楼板结构更加稳定,解决了现有轻质楼板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饰面安装固定组件3还包括第一螺母34、第二螺母35、第一垫片36和第二垫片37,所述第一螺母34和所述第一垫片36均设置于所述轻质楼板1的上方,所述第一螺母34与所述吊杆31螺纹配合,所述第一垫片36夹紧于所述第一螺母34与所述轻质楼板1的顶面之间;
所述第二螺母35和所述第二垫片37均设置于所述轻质楼板1的下方,所述第二螺母35与所述吊杆31螺纹配合,所述第二垫片37夹紧于所述第二螺母35与所述轻质楼板1的底面之间。
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螺母34和所述第一垫片36,将所述第一垫片36与所述轻质楼板1的顶面相贴合后,将所述第一螺母34从所述吊杆31的顶部穿入并拧紧,使所述第一垫片36夹紧于所述第一螺母34与所述轻质楼板1的顶面之间;以及通过设置所述第二螺母35和所述第二垫片37,将所述第二垫片37与所述轻质楼板1的底面相贴合后,将所述第二螺母35从所述吊杆31的底部穿入并拧紧,使所述第二垫片37夹紧于所述第二螺母35与所述轻质楼板1的底面之间,此时所述吊杆31分别与所述轻质楼板1的顶面以及所述轻质楼板1的底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轻质楼板1在安装所述吊杆31处,所述轻质楼板1的顶面和底面受力均衡,且所述第一螺母34和所述第二螺母35不容易松动,提高所述吊杆31与所述轻质楼板1的固定稳定性,从而提高楼板结构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卡式龙骨32包括第一连接板321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21两侧的第一侧板322和第二侧板323,所述第一侧板322的底部和所述第二侧板323的底部分别沿自身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卡块324,相邻的两个卡块324之间形成有卡槽325;
所述覆面龙骨33包括第二连接板331、顶板332、底板333、第三侧板334、第四侧板335和卡勾336,所述第二连接板331的顶端连接有所述顶板332,所述第二连接板331的底端连接有所述底板333,所述顶板332的顶端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第三侧板334和所述第四侧板335,所述第三侧板334和所述第四侧板335分别朝内弯折设置有所述卡勾336;
所述卡勾336与所述卡槽325相配合,所述覆面龙骨33通过所述卡勾336与所述卡式龙骨32的底部的所述卡槽325卡扣连接。
通过在所述第一侧板322和所述第二侧板323的底部分别设置所述卡勾336,以及形成有所述卡槽325,所述卡勾336与所述卡槽325相配合,实现所述卡式龙骨32的底部与所述覆面龙骨33卡扣连接,连接稳定性强。
更进一步地,所述卡式龙骨32的纵截面呈倒U型的结构,所述第一侧板322和所述第二侧板323朝向外侧倾斜设置,位于所述第一侧板322的所述卡槽325与位于所述第二侧板323的所述卡槽325一一对应设置,保证所述覆面龙骨33的连接稳定性。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饰面板层4包括装饰板41,所述底板333的底端面固定安装有所述装饰板41。
具体地,所述装饰板41可以通过螺钉与所述底板333固定连接,使得所述装饰板41的安装稳定性强,且拆装方便,通过在所述底板333的底端面固定安装有所述装饰板41,能够起到装饰的作用,增强楼板结构的美观性,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装饰板41采用现有常规的装饰板。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饰面板层4还包括隔音板42,所述隔音板42设置于所述装饰板41与所述底板333之间。
具体地,所述隔音板42可以通过粘接剂粘贴于所述装饰板41的表面,通过设置所述隔音板42,能够有效减弱声音传播,从而能够提高楼板结构的隔音效果,使得两层的用户不会相互影响,提高居住的舒适感,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隔音板42采用现有常规的隔音板。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连接板321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211,所述吊杆31的底部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3211后与所述卡式龙骨32固定连接。
通过在所述第一连接板321的中部开设所述第二安装孔3211,使得所述吊杆31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21的中部,使得所述吊杆31与所述第一连接板321的连接稳固的同时,所述卡式龙骨32与所述覆面龙骨33卡扣连接,所述覆面龙骨33的底端面固定安装所述饰面板层4的安装稳定性更强。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饰面安装固定组件3还包括第三螺母38和第三垫片39,所述第三螺母38和所述第三垫片39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21的下方,所述第三螺母38与所述吊杆31螺纹配合,所述第三垫片39夹紧于所述第三螺母38与所述第一连接板321的底面之间。
通过设置所述第三螺母38和所述第三垫片39,将所述第三垫片39与所述第一连接板321的底面相贴合后,将所述第三螺母38从所述吊杆31的底部穿入并拧紧,使所述第三垫片39夹紧于所述第三螺母38与所述第一连接板321的底面之间,使得所述第三螺母38不容易松动,且提高所述吊杆31与所述第一连接板321的固定稳定性。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H型钢2的底部开设有卡接通口21,所述卡接通口21的形状与所述覆面龙骨33的上部的形状相配合,所述覆面龙骨33穿设于所述H型钢2的卡接通口21,所述覆面龙骨33的顶板332的底面与所述H型钢2相抵。
通过在所述H型钢2的底部开设所述卡接通口21,所述覆面龙骨33穿设于所述卡接通口21,此时所述覆面龙骨33的顶板的底面与所述H型钢2相抵,实现所述H型钢2对所述覆面龙骨33的辅助支撑,进一步提高所述覆面龙骨33的安装稳定性,从而提高所述饰面板层4的安装稳定性。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装配式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轻质楼板、H型钢、饰面安装固定组件和饰面板层;
所述H型钢的两端分别连接墙体,所述H型钢的顶端面与所述轻质楼板的底端面相贴合,所述H型钢用于支撑所述轻质楼板;
所述饰面安装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H型钢的一侧,所述饰面安装固定组件包括吊杆、卡式龙骨和覆面龙骨,所述轻质楼板贯穿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卡式龙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吊杆的顶部穿过所述轻质楼板的第一安装孔后,所述吊杆与所述轻质楼板的顶面以及所述轻质楼板的底面固定连接;
所述吊杆的底部穿过所述卡式龙骨的第二安装孔后与所述卡式龙骨固定连接,所述卡式龙骨的底部与所述覆面龙骨卡扣连接,所述覆面龙骨的底端面固定安装有所述饰面板层;
所述H型钢与所述卡式龙骨相平行设置,所述H型钢与所述覆面龙骨相垂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饰面安装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一螺母、第二螺母、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一垫片均设置于所述轻质楼板的上方,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吊杆螺纹配合,所述第一垫片夹紧于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轻质楼板的顶面之间;
所述第二螺母和所述第二垫片均设置于所述轻质楼板的下方,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吊杆螺纹配合,所述第二垫片夹紧于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轻质楼板的底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式龙骨包括第一连接板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底部和所述第二侧板的底部分别沿自身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卡块,相邻的两个卡块之间形成有卡槽;
所述覆面龙骨包括第二连接板、顶板、底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卡勾,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顶端连接有所述顶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底端连接有所述底板,所述顶板的顶端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分别朝内弯折设置有所述卡勾;
所述卡勾与所述卡槽相配合,所述覆面龙骨通过所述卡勾与所述卡式龙骨的底部的所述卡槽卡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饰面板层包括装饰板,所述底板的底端面固定安装有所述装饰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饰面板层还包括隔音板,所述隔音板设置于所述装饰板与所述底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吊杆的底部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后与所述卡式龙骨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饰面安装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三螺母和第三垫片,所述第三螺母和所述第三垫片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方,所述第三螺母与所述吊杆螺纹配合,所述第三垫片夹紧于所述第三螺母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面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式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H型钢的底部开设有卡接通口,所述卡接通口的形状与所述覆面龙骨的上部的形状相配合,所述覆面龙骨穿设于所述H型钢的卡接通口,所述覆面龙骨的顶板的底面与所述H型钢相抵。
CN202221094328.0U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装配式楼板结构 Active CN2172994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94328.0U CN217299403U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装配式楼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94328.0U CN217299403U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装配式楼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99403U true CN217299403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16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94328.0U Active CN217299403U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装配式楼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994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68929B (zh) 一种墙板安装结构
CN212743079U (zh) 框架式幕墙
CN217299403U (zh) 一种装配式楼板结构
CN217812075U (zh) 一种软质干挂复合板的固定机构和干挂系统
CN211080700U (zh) 竖向装饰格栅和幕墙
CN100395420C (zh) 装饰板连接结构
CN216195894U (zh) 一种灯槽结构及吊顶
CN113585559B (zh) 一种幕墙单元及具有该幕墙单元的幕墙
CN210857628U (zh) 一种铝板幕墙连接结构
CN209874218U (zh) 轻质龙骨装饰结构
CN219528115U (zh) 一种天花吊顶结构
CN210459727U (zh) 龙骨加强件
CN216009139U (zh) 一种高稳定性易拆换板材卡扣结构
CN111576677A (zh) 一种轻钢墙体龙骨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CN218623009U (zh) 一种雨棚门头安装结构
CN110805179A (zh) 一种挂装式铝板幕墙连接结构
CN212534886U (zh) 一种用于安装墙面装饰板的挂件结构
CN219281027U (zh) 一种模块化安装龙骨
CN216276419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天花板吊顶结构
CN210685083U (zh) 一种装配式轻质隔墙系统
KR200476757Y1 (ko) 조립식 칸막이
CN219219632U (zh) 一种拼接加固铝单板
CN216042070U (zh) 一种超长过道顶面吸音板与设备带集成设计结构
CN217896960U (zh) 一种吊顶快速拆卸连接结构
CN210597755U (zh) 一种双面陶瓷轻质隔墙板顶部及底部的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