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25657U - 氦检管路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氦检管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25657U
CN220625657U CN202320843579.2U CN202320843579U CN220625657U CN 220625657 U CN220625657 U CN 220625657U CN 202320843579 U CN202320843579 U CN 202320843579U CN 220625657 U CN220625657 U CN 2206256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cuum
cavity cover
hole
accommodating groov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4357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小林
黄杰
蒋建辉
方晓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mson Laser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mson Laser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mson Laser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ymson Laser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4357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256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256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256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氦检管路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氦检管路装置包括密封组件、真空组件和氦检组件;密封组件包括第一腔盖和第一容置槽、第二腔盖和第二容置槽、第三腔盖和第三容置槽以及第四腔盖和第四容置槽,其中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设置在一侧,第三容置槽和第四容置槽设置在另一侧;真空组件包括第一真空泵和第二真空泵,第一真空泵连通第一容置槽和第三容置槽,第二真空泵连通第二容置槽和第四容置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氦检管路装置具有两个真空泵可同时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的优点。

Description

氦检管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刀片电池真空氦检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氦检管路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刀片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刀片电池进行正压氦检来检测刀片电池的密封性,以判定电池是否合格。在氦检前,通过真空泵对装载电池的容置槽进行抽真空,以保证氦检的准确性。在传统的刀片电池生产线上平行地设置有两个载具,每个载具上设置有两个容置槽,每个容置槽内放置一个电池。传统的氦检管路装置工作形式是:一个真空泵对一个载具工作,另一个真空泵只对另一个载具工作,由于机械手只能交替对两个载具装载电池,因此两个真空泵只能交替进行抽真空,无法同时工作,使得抽真空效率较低,难以满足生产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氦检管路装置,其具有两个真空泵可同时工作,提高氦检效率的优点。
一种氦检管路装置,包括密封组件、真空组件和氦检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腔盖(110)、第二腔盖(120)、第三腔盖(130)和第四腔盖(140),所述第一腔盖(110)和所述第二腔盖(120)在一侧,所述第三腔盖(130)和所述第四腔盖(140)设置在另一侧;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第一容置槽、第二容置槽、第三容置槽和第四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与所述第一腔盖(110)和所述第二腔盖(120)对应设置,所述第三容置槽和所述第四容置槽与所述第三腔盖(130)和所述第四腔盖(140)对应设置,位于同一侧的两个容置槽可水平移动至对应一侧的两个腔盖正下方,再向上移动,直至与该侧腔盖的底面抵接;所述第一腔盖(110)、所述第二腔盖(120)、所述第三腔盖(130)和所述第四腔盖(14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21)、第三通孔(131)和第四通孔(141);所述真空组件包括第一真空管、第二真空管、第一真空泵和第二真空泵;所述第一真空管包括第一主管(211)和两个第一支管(212),所述第一主管(211)连通所述第一真空泵,两个所述第一支管(212)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通孔(111)和所述第三通孔(131);所述第二真空管包括第二主管(221)和两个第二支管(222),所述第二主管(221)连通所述第二真空泵,两个所述第二支管(222)分别连通所述第二通孔(121)和所述第四通孔(141);所述第一支管(212)和所述第二支管(222)上分别设置有高真空气控阀(3);所述氦检组件包括氦检仪,所述氦检仪与所述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二通孔(121)、所述第三通孔(131)和所述第四通孔(141)分别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高真空气控阀(3)上设置有排气节流阀(4)。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真空管和所述第二真空管上均设置有真空软管(6)。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管(212)和所述第二支管(222)上还分别设置有真空计(23)和数字式压力开关(24)。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二通孔(121)、所述第三通孔(131)和所述第四通孔(141)均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腔盖(110)、所述第二腔盖(120)、所述第三腔盖(130)和所述第四腔盖(140)的对角处。
进一步地,所述氦检组件还包括第三真空管;所述第三真空管为四分岔管,包括第三主管(511)和4个第三支管(512),所述第三主管(511)连接所述氦检仪,每个所述第三支管(512)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一支管(212)或一个所述第二支管(222)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真空管上设置有真空软管(6)。
进一步地,4个所述第三支管(512)上各设置有高真空气控阀(3),所述高真空气孔阀(3)一端与真空软管(6)连通,另一端则与第一支管(212)或第二支管(222)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主管(511)上设置有标准漏孔(5111)。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氦检管路装置的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氦检管路装置,通过设置两个真空泵,其中一个真空泵连通第一容置槽和第三容置槽,另一个真空泵连通第二容置槽和第四容置槽,并且在连接每一个容置槽的管道上都设置高真空气控阀,使得两个真空泵可同时作用在同一载具上的两个容置槽上,避免在载具交替进行抽真空时只有一个真空泵处于工作状态,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氦检管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氦检管路装置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示例说明:
110、第一腔盖; 111、第一通孔;
120、第二腔盖; 121、第二通孔;
130、第三腔盖; 131、第三通孔;
140、第四腔盖; 141、第四通孔;
211、第一主管;212、第一支管;
221、第二主管;222、第二支管;
23、真空计;
24、数字式压力开关;
3、高真空气控阀;
4、排气节流阀;
511、第三主管;5111、标准漏孔;
512、第三支管;
6、真空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在刀片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刀片电池进行正压氦检来检测刀片电池的密封性,以判定电池是否合格。在氦检前,通过真空泵对装载电池的容置槽进行抽真空,以保证氦检的准确性。在传统的刀片电池生产线上平行地设置有两个载具,每个载具上设置有两个容置槽,每个容置槽内放置一个电池。传统的氦检管路装置工作形式是:一个真空泵对一个载具工作,另一个真空泵只对另一个载具工作,由于机械手只能交替对两个载具装载电池,因此两个真空泵只能交替进行抽真空,无法同时工作,使得抽真空效率较低,难以满足生产需要。
基于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氦检管路装置。参考图1和图2,该氦检管路装置包括密封组件、真空组件和氦检组件。
密封组件包括4个容置槽(图未示)和4个腔盖。4个容置槽包括第一容置槽、第二容置槽、第三容置槽和第四容置槽,此四个容置槽用于放置电池,再在容置槽中进行抽真空和氦检。具体地,第一容置槽与第二容置槽相邻地设置为一组,第三容置槽和第四容置槽相邻地设置为另一组,两组容置槽之间间隔一段距离,即分设在两侧,对应地设置在两个载具(图未示)上。两个载具分别设置在两个相互平行的导轨上,两个导轨沿腔盖的长度方向设置,两组容置槽分别随两个载具沿腔盖的长度方向前后移动,且分别可以上下移动。
与容置槽对应,4个腔盖包括第一腔盖110、第二腔盖120、第三腔盖130和第四腔盖140,且分为两侧设置,其中一侧是第一腔盖110和第二腔盖120,第一腔盖110和第二腔盖120的长边相互贴合,第一腔盖110和第二腔盖120分别与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对应;另一侧是第三腔盖130和第四腔盖140,第三腔盖130和第四腔盖140的长边也相互贴合,第三腔盖130和第四腔盖140分别与第三容置槽和第四容置槽对应。第二腔盖120和第三腔盖130之间相隔一端距离。4个腔盖设置在导轨的上方,用于与第一容置槽、第二容置槽、第三容置槽和第四容置槽形成密封腔,提高氦检的准确度。第一腔盖110、第二腔盖120、第三腔盖130和第四腔盖14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21、第三通孔131和第四通孔141,使真空组件和氦检组件通过四个通孔与四个容置槽连通,进行抽真空和氦检。
密封腔的形成过程如下:在4个腔盖下方设置有两个载具,分别为第一载具和第二载具,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设置在第一载具上,第三容置槽和第四容置槽设置在第二载具上,两个载具均可沿腔盖的长度方向前后移动。通过机械手在第一载具的两个容置槽上放置好电池后,将第一载具沿导轨送入第一腔盖110和第二腔盖120的正下方,再驱动两个容置槽向上移动,直至与两个腔盖抵接,就形成了两个密封腔。同理,机械手在第二载具的两个容置槽上放置好电池后,将第二载具沿导轨送入至第三腔盖130和第四腔盖140的正下方,驱动两个容置槽向上移动,就形成了另外两个密封腔。
真空组件包括第一真空管、第二真空管、第一真空泵(图未示)以及第二真空泵(图未示),用于对各密封腔进行抽真空。
第一真空管为岔管,包括第一主管211以及两个第一支管212。第一主管211的端部与第一真空泵连接,两个第一支管212的端部则分别连接于第一通孔111和第三通孔131,使得第一真空泵可对第一容置槽和第三容置槽进行抽真空。
第二真空管也是岔管,包括第二主管221以及两个第二支管222。第二主管221的端部与第二真空泵连接,两个第二支管222的端部则分别连接于第二通孔121和第四通孔141,使得第二真空泵可对第二容置槽和第四容置槽进行抽真空。
第一真空管和第二真空管各自的两个支管上均设置有高真空气控阀3,控制各支管上的高真空气控阀3的开闭,就可控制各容置槽是否进行抽真空。
氦检组件包括氦检仪(图未示),氦检仪与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21、第三通孔131和第四通孔141分别连通,用于在抽真空完成后进行氦检。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氦检管路装置,通过设置两个真空泵分别连接四个腔盖,并对应地设置四个高真空气控阀3,在载具交替进入腔盖下方时,通过控制每一高真空气控阀3,使得两个真空泵可分别只对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抽真空,或分别只对第三容置槽和第四容置槽抽真空,缩短抽真空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将高真空气控阀3与控制系统(图未示)电连接,就可以通过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各个高真空气控阀3的开闭情况,实现自动控制。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氦检管路装置上的高真空气控阀3上均设置有排气节流阀4。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为方便将支管和支管连接,防止因加工精度误差造成连接不顺利,第一真空管和第二真空管上均设置有真空软管6。具体情况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显然,真空软管6连接第一主管211和第一支管212,以及连接第二主管221和第二支管222,真空软管6可保证主管和支管顺利连接。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可以直观地观测各个容置槽内的真空状态,在每个第一支管212和每个第二支管222上分别设置有真空计23和数字式压力开关24。四个数字式压力开关24分别位于四个真空计23的上方,四个真空计23则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支管212和两个第二支管222与四个腔盖连接处的上方。真空计23用于检测中低真空度中的环境,反馈各个容置槽内的真空度变化状态。数字式压力开关24也可以读取真空数值,而且还可以连接控制系统,使得控制系统可根据数字式压力开关24测得的数值来作出下一步动作,如开始进行氦检等。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21、第三通孔131以及第四通孔141均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腔盖110、第二腔盖120、第三腔盖130以及第四腔盖140的对角处,因此两个第一支管212和两个第二支管222就可以根据载具所设置的位置而安装在相应的四个通孔上,两个第一支管212和两个第二支管222安装后,另外四个通孔就可使用堵塞装置堵住,形成密封。在此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真空管和第二真空管安装在四个腔盖左上角处的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21、第三通孔131和第四通孔141处。
为方便将氦检仪与第一容置槽、第二容置槽、第三容置槽和第四容置槽分别连接,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真空管组件还包括第三真空管。第三真空管为四分岔管,包括第三主管511和四个第三支管512,第三主管511和氦检仪连接,每个第三支管512分别与一个第一支管212或一个第二支管222连通。因此通过第三真空管就将氦检仪与第一容置槽、第二容置槽、第三容置槽和第四容置槽均形成连接。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三真空管上也设置有4个真空软管6,每一个真空软管6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三支管512上,真空软管6用于保证第三支管512和第一支管212或第二支管222顺利连接。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三真空管上还设置有4个高真空气控阀3,用于实现自动控制第三支管512的通断。每一第三支管512上均设置有一个高真空气控阀3,一端与4个真空软管6连通,另一端则与第一支管212或第二支管222连通。第三真空管上的4个高真空气控阀3和控制系统电连接,实现自动控制。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三主管511上还设置有标准漏孔5111。第三主管511上也设置有高真空气控阀3,标准漏孔5111与高真空气控阀3连接,通过高真空气控阀3接入第三主管511中,用于校准氦检仪和真空泵,提高氦检的准确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氦检管路装置的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氦检管路装置,通过设置两个真空泵,其中一个真空泵连通第一容置槽和第三容置槽,另一个真空泵连通第二容置槽和第四容置槽,同时在连接每一个容置槽的管道上都设置高真空气控阀,使得两个真空泵可同时作用在同一载具对应的两个容置槽上,避免在载具交替进行抽真空时只有一个真空泵处于工作状态,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氦检管路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密封组件、真空组件和氦检组件;
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腔盖(110)、第二腔盖(120)、第三腔盖(130)和第四腔盖(140),所述第一腔盖(110)和所述第二腔盖(120)在一侧,所述第三腔盖(130)和所述第四腔盖(140)设置在另一侧;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第一容置槽、第二容置槽、第三容置槽和第四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与所述第一腔盖(110)和所述第二腔盖(120)对应设置,所述第三容置槽和所述第四容置槽与所述第三腔盖(130)和所述第四腔盖(140)对应设置,位于同一侧的两个容置槽可水平移动至对应一侧的两个腔盖正下方,再向上移动,直至与该侧的腔盖的底面抵接;所述第一腔盖(110)、所述第二腔盖(120)、所述第三腔盖(130)和所述第四腔盖(14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21)、第三通孔(131)和第四通孔(141);
所述真空组件包括第一真空管、第二真空管、第一真空泵和第二真空泵;所述第一真空管包括第一主管(211)和两个第一支管(212),所述第一主管(211)连通所述第一真空泵,两个所述第一支管(212)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通孔(111)和所述第三通孔(131);所述第二真空管包括第二主管(221)和两个第二支管(222),所述第二主管(221)连通所述第二真空泵,两个所述第二支管(222)分别连通所述第二通孔(121)和所述第四通孔(141);所述第一支管(212)和所述第二支管(222)上分别设置有高真空气控阀(3);
所述氦检组件包括氦检仪,所述氦检仪与所述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二通孔(121)、所述第三通孔(131)和所述第四通孔(141)分别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氦检管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真空气控阀(3)上设置有排气节流阀(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氦检管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真空管和所述第二真空管上均设置有真空软管(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氦检管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管(212)和所述第二支管(222)上还分别设置有真空计(23)和数字式压力开关(2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氦检管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二通孔(121)、所述第三通孔(131)和所述第四通孔(141)均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腔盖(110)、所述第二腔盖(120)、所述第三腔盖(130)和所述第四腔盖(140)的对角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氦检管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氦检组件还包括第三真空管;
所述第三真空管为四分岔管,包括第三主管(511)和4个第三支管(512),所述第三主管(511)连接所述氦检仪,每个所述第三支管(512)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一支管(212)或一个所述第二支管(222)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氦检管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真空管上设置有真空软管(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氦检管路装置,其特征在于:
4个所述第三支管(512)上各设置有高真空气控阀(3),所述高真空气控阀(3)一端与真空软管(6)连通,另一端则与第一支管(212)或第二支管(222)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氦检管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主管(511)上设置有标准漏孔(5111)。
CN202320843579.2U 2023-04-12 2023-04-12 氦检管路装置 Active CN2206256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43579.2U CN220625657U (zh) 2023-04-12 2023-04-12 氦检管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43579.2U CN220625657U (zh) 2023-04-12 2023-04-12 氦检管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25657U true CN220625657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27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43579.2U Active CN220625657U (zh) 2023-04-12 2023-04-12 氦检管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256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75231B (zh) 一种负压密封检测装置
CN220625657U (zh) 氦检管路装置
CN215178449U (zh) 一种用于电机气密性检测的辅助装置
CN209802593U (zh) 电池壳体测漏装置
CN214251070U (zh) 一种检漏夹具
CN110196143B (zh) 一种钢壳电池的氦检测装置及氦检测方法
CN210293576U (zh) 氦检漏机构
CN205183181U (zh) 方形动力电池自动气密性氦检机
CN110470437A (zh) 一种马桶管路泄漏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217424687U (zh) 检漏装置
CN116511082A (zh) 电芯烘烤在线检测设备及方法
CN213397533U (zh) 一种电堆双极板检漏装置
CN214583901U (zh) 一种新型气密检测装置
CN109115421B (zh) 一种用于汽车空调水管焊缝检漏的密封工装及检测方法
CN108956026A (zh) 顶焊气密性检测系统
CN211388843U (zh) 一种夹具吸盘负压箱体及其副手夹具
CN111912583A (zh) 一种电堆膜电极检漏装置
CN208999032U (zh) 一种三通阀以及内外漏检测转换装置
CN210487187U (zh) 气密性检测设备
CN210513590U (zh) 空调管路泄漏检测装置
CN208721331U (zh) 一种圆柱电池夹具装置及检测装置
CN208751804U (zh) 一种用于检测电机控制器气密性的工装
CN211205648U (zh) 双工位压差管气密检测专机
CN220018866U (zh) 一种连通件的气密检测装置
CN217637846U (zh) 一种电池氦气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